❶ 請問冰川時代這個圖片上的 動物是什麼動物
松鼠
松鼠的出現不是偶然的,他的使命就在於,在歷史的棋局下到高潮時,做那個最後放下的棋子。松鼠要儲藏食物過冬,生物習慣 冰河終究會消融,冰壩終究會倒塌,就像朝代終究會更換,這時候,松鼠出現在造物的巨手中,他的榛子,被放在了冰壩最薄,受力最大的地方,等待它的到來,榛子被取出的瞬間,松鼠的歷史使命被完成,冰壩崩裂,榛子又重新失去,松鼠重又被造物支配,被自己眼前的榛子支配,去追尋,去創造,去完成使命,松鼠的存在意義就在於,他會出現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讓他心甘情願地爬上冰崖,鑽入水下,既使與食人魚和禿鷹搏鬥也毫不畏縮的動力,就是他的榛子,他的夢想。他的榛子,就是讓他出現在棋盤上最適當位置的魔力,也就是造物者力量的直接表現。松鼠只是一個代表,一個領唱,一塊金字塔尖上的石頭。如果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它的生命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悲劇循環,它生存的全部意義都集中在一個得不到的榛子上面,它得到,失去,又得到,又失去。但是在松鼠看來,卻並不是如此,生命的意義,就是得到榛子,在得到榛子的那一剎那,它所有的奮斗就有了完美的回報,生命的意義得到了體現。從造物者的角度,松鼠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得到的...
❷ 冰河時代的動物有哪些
1、愛爾蘭麋鹿
是體型最大的鹿。大角鹿生存於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歐亞大陸,由愛爾蘭至貝加爾湖東。最近年代的化石約為屬於7700年前。大角鹿的大量化石現正在愛爾蘭都柏林的愛爾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

❸ 冰河世紀里的動物都是什麼
冰河世紀里的動物有:
1、猛獁象 曼尼(Manny) ,還冰河世紀1~5部的男一號。
2、史前袋鼠 瑞茲(RAZ) ,第4部黑心肝船長的手下,擔任船上的武器專家。
3、史前猩猩 黑心肝船長(Captain·GUTT),第4部反派一號。
4、母劍齒虎希拉(Shira),第4部出場,原黑心肝船長手下。
5、雄松鼠奎特(scrat)也叫鼠奎特,1~5部最悲劇的角色。
6、劍齒虎迪亞哥/迭戈(Diego), 1~5部主要配角。
7、史前兔子 史快特(Squint),第4部黑心肝船長手下。
8、地懶希德(Sid),1~5部男2號。
劇情簡介
《冰川時代》的故事圍繞著三隻冰河時期的史前動物和一個人類棄嬰展開。冰河期使得動物們紛紛遷移尋找食物。
心地善良的長毛象——曼弗瑞德、嗜食的樹獺——希德、狡猾的劍齒虎——迪亞戈,這三隻性格迥異的動物為了使一個人類的小孩重返家園,竟然聚在了一起,組成了一隻臨時護送隊,踏上了漫漫尋親路。
一路上這三隻動物矛盾重生,迪亞戈心生毒計,想誘領隊伍踏入自己族類設下的致命伏擊,但在他們共同經歷了雪崩、飢荒等無數險境之後,這些與嚴酷環境抗爭的經歷使迪亞戈開始對自己的計劃動搖。
❹ 冰川時代里的動物都是什麼動物
冰川時代里的動物有劍齒虎、猛獁象、大地懶、雷獸、巨齒鯊、愛爾蘭麋鹿、北美巨熊等等。冰川時代期間,溫度下降,改變了地球表面的植物相和生物的生存環境,許多生物因此面臨滅亡或被迫遷移,只有能夠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倖存下來。
在冰川時代,冰層覆蓋了世界上大片土地,這些地區的氣候非常寒冷;海洋里有很多冰塊,地面也凝結了厚厚的冰。同時,由於較多水分儲在冰塊中,各地的海平面便較低了。在歐洲、亞洲北部和北美洲,很多地方都有大片冰雪覆蓋,而現在的冰帽和冰層就是那時剩下來的。冰層的移動改變了陸地。冰層把大片的岩石刮光,刮下來的石屑就堆積在冰層邊緣,稱為冰磧。
❺ 求幾張冰川時代4里路易斯的圖片,要萌萌的!
公的叫「scrat」,這個詞是為了它專門造出來的,意思是「劍齒松鼠」。 目的叫「scratte」,像「scrat」的陰性形式。「她」是一隻長著劍齒的鼯鼠。 大陸譯名:公的叫鼠奎特,母的叫鼠奎娣 港台譯名:公的叫做:斯克萊特 母的叫做:斯克萊蒂
❻ 從太空中看地球,與地面上有何不同原來如此驚艷!
地球,是宇宙中最美麗的星球,沒有之一。這里孕育了生命,創造了人類,是我們永恆的家園。當人類仰望星空時,往往被宇宙的宏大所震撼。然而,一旦飛上太空,再回首凝望地球,就會發現: 原來最美的景色就在我們腳下!
在第51個地球日來臨之際,人馬君拿出了壓箱底的寶貝,為大家精挑細選了12張從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圖片由NASA提供)。這里有陸地、河流、湖泊、海洋和冰原,相信在看過之後, 你會發現地球之美,遠非其它星球所能比擬 。下面就請屏住呼吸,欣賞地球的驚艷: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100多個湖泊星羅棋布,交織在無數巨大沙丘之間。荒涼的沙丘與清澈的湖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這里的沙丘高度達到了200~300米,是世界之最,這么高的沙丘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至今還未給出確切的答案,也許與巴丹吉林特殊的風向和地質構造有關。比沙丘更神秘是這些沙湖,在乾燥的沙漠里,湖水來自何方呢?有可能是地下水、融雪和遠古水團的共同作用。近年來,巴丹吉林的沙湖數量和面積不斷縮小,這些絕美的景色,以後也許再也看不到了。
柯坪褶皺沖斷帶,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緣。紅色、綠色和奶油色的沉積岩層構成了一排排巨大的山脊,高出周圍的盆地約1200米,在山脊西側有一個刀切一般的斷層,一起構成了這幅宛如新疆掛毯一般的圖畫。其中,紅色的泥盆紀砂岩由遠古的河流形成,綠色的志留紀砂岩產生於較深的海洋,而奶油色的寒武-奧陶紀石灰岩則來自古代的淺海。
環境宜人的雨林,高聳的雪峰和冰川,以及乾燥的高原沙漠,這三者同時出現的場景可不多見。喀斯開山脈右側植被稀少的高原呈現粉紅色,而山脈左側,在一片綠意盎然中,聳立著海拔3424米的胡德山。當濕潤的氣流由西邊吹來時,被喀斯開山脈阻擋,向上爬升,氣溫變冷且氣壓降低,形成了豐富的降水。而氣流翻過山脈後,順勢下降,溫度和氣壓都升高了,水氣不再凝結,導致右邊的高原降水稀少。
炎熱乾旱的中東沙漠里,一抹綠洲帶了涼意與生機。這個神秘的T字形綠洲綿延達100公里,遍布著椰棗園和城鎮,是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綠洲之一。早在五個世紀之前,貝都因人就在這里汲取地下水,這里極其乾旱少雨,地下水深埋於沙海之下的土層,於兩萬年之前蓄積而成,堪稱水中的「化石」。現代滴灌和溫室種植技術使阿聯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極端珍貴的水源。
Tsauchab河是紅沙漠中著名的 旅遊 聖地,但幾乎沒人見過河裡有過水。在以往氣候還算濕潤的年代,這條河曾經能夠注入西邊的大西洋。像其它流經納米布沙漠的河流一樣,Tsauchab河將沉積物由內陸的高原攜帶到靠近海邊的低地。經過成千上萬年後,沉積物被風從河床上吹走,形成了沙海中的紅色沙丘。這張照片中,河流蜿蜒而來,末端消失在林立的沙丘中,形成了許多淺色的泥坑。
在遠古的冰川時代,加拿大幾乎全部被覆蓋在巨大的冰蓋之下。當冰川退卻後,大地顯露出了被冰體雕刻的痕跡。這塊土地上遍布著無數的湖泊、池塘和溪流,在這張偽彩色照片上,水的顏色代表了沉積物的厚度和浮游植物的密度,而陸地上的植被則呈現出紅色。這里幾乎沒有大樹,更不適合耕作,一年之中的大部分時間覆蓋著冰雪,永久凍土即使在夏季也不會消融。然而在盛夏,凍土表面依然長出了地衣、苔蘚、灌木和青草,而清澈的湖水也會滋生出大量的昆蟲。
2.9億年前,兩顆巨大的小行星在一片火光中相繼擊中地球,形成了面積驚人的隕石坑。億萬年過去了,隕石坑已經變成了兩個大湖,在太空中依然清晰可見。當年小行星降臨時,這里離赤道還很近,幾億年的板塊運動將隕石坑向北推移,直到現在的位置。在大約兩萬年前,巨大的冰蓋不斷前進和退縮,剝離土壤和岩石,並在退卻時雕刻出深深的溝槽。這種剝蝕作用如此強大,以至於不少地區都露出了古老的基岩。與此同時,冰川的融水灌滿了溝槽,形成了線條狀的密集水網。
巴哈馬群島位於一片由環繞著珊瑚礁的碳酸鹽沉積物淺灘上,島嶼只是淺灘露出海面的一小部分。海洋中的生物遺骸,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後,化作島嶼的基石。這張照片顯示了大巴哈馬淺灘東部的灘塗和水面下的「潮溝」,淺灘位於海面以上的部分,由於土壤的形成和植物的生長,呈現出棕褐色,而在北側和西側,則是海面下乳白色的灘塗。潮水從淺灘上的通道里流進流出,形成了如同大樹一般的潮溝。
偉大的藝術品往往源於不同觀點和影響的碰撞,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在阿根廷海岸外,兩股強勁的洋流交匯,翻攪起彩色的「酒漿」,就像鳳凰的長尾。這些牛奶般的綠色和藍色紋路形成於巴塔哥尼亞外海的大陸架。當來自亞熱帶地區的更咸、更溫暖的海水,與來自南方的寒冷而較淡的洋流迎頭相撞時,形成了激烈的漩渦,將海洋深處的營養物質帶到淺水層,而附近的拉普拉塔河也將富含氮和鐵的沉積物注入海中。在夏日陽光的照耀下,一場浮游生物和藻類的盛宴開始了。
在遙遠的奧穆爾灣和克羅姆灣,大地上裝點著圓形的湖泊,再加上兩個深入陸地的海灣,如同一塊打了馬賽克的磁磚。這些湖泊是所謂的「熱喀斯特」湖,湖中的水雖然冷到讓你不敢在裡面洗澡,但相對凍土來說依然是溫暖的,這將導致周圍的永久凍土緩慢融化,使湖泊越來越深,越來越大,偶爾還會相互連接,甚至形成一條通向海灣的通道,從而使湖水排干,形成了大地上那些深色區域。永久凍土在融化時會釋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從而加劇溫室效應,科學家正在密切注意這些地區的地貌變化,以評估對未來氣候的影響。
冰雪覆蓋的河流密布在生長著森林的土地上,宛如一幅素描畫作。這些冰凍的水道在冬天是卡車向偏遠地區運送補給的重要通道。馬更些河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水系,也是世界第10大淡水水體,長4200公里,由落基山的哥倫比亞冰原流向北冰洋。每當馬更些河泛濫時,河水會注滿周圍的湖泊和池塘,其中有些湖泊位於凍土之上。這里是馴鹿、水鳥和魚類的樂園,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頭馴鹿穿過這里,前往繁殖地產下幼崽。
當夏季來臨時,北極圈的冰原上開始形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藍寶石」。它們是冰雪融化形成的池塘,分布在冰川和海冰表面的低窪處。照片中的這個池塘,破碎的冰塊漂浮在水面上,讓這塊寶石顯得越發閃亮。這些池塘對北極氣候有什麼影響,還在研究之中。與明亮的白色冰面相比,液態的湖水吸收了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因此一旦融水池塘形成,將改變冰面的熱量平衡,加速周圍冰體的融化,並影響整個冰蓋或海冰的融化和移動速度。
12張地球照片欣賞完了,不知各位喜不喜歡呢?反正人馬君是被震撼到了。如此美景,值得好好收藏,也許未來的哪一天,隨著氣候和地質變遷,就永遠也看不到了。其中有些照片,已經顯示出全球變暖造成的影響, 雖然工業活動的碳排放導致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暖的說法尚有爭議,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保護環境,珍視地球,畢竟可能再也無法找到另一顆能與地球媲美的星球了。
#無條件寫作日 · 愛地球專場##世界地球日##地球##NASA#
❼ 世界最早的生物是什麼
答:最早的生物就是「RNA」。
〔參考資料〕
人處於生物鏈條的最頂端,而這條生物的最底端是最原始的生命體RNA,而RNA又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呢?即生物進化的起點在哪裡呢?俄國進化論者奧巴林(A•И•Oпapин1894 -1980)給我們指劃了這樣一條直線:無機小分子→有機小分子→有機高分子→多分子體系→原始生命RNA→DNA+蛋白質→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
由這條線段不難看出,無機小分子是生物進化的起點,世界上的一切生物最初都來自於無機物,生物是從沒有任何種子的土地上自發生長出來的,也就是自然發生的。顯然,這里的「自然發生說」已不同於以前,它建立在最現代的生物科學基礎之上。
如果你要繼續追問:土地上的無機物又是從何而來呢?生物學家們會叫你去問宇宙學家,他們會告訴你地球與宇宙的起源。我們不難看出,生物學家同宇宙學家保持著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他們像鐵路警察那樣各管一段,而兩段的接軌處就是無機分子。只要宇宙學家交給生物學家一個地球,生物學家就會在這個地球上弄出生物。
第一個試圖用無機分子來製作生物的就是前章提到的類勒,他確實把無機分子弄成了有機小分子(各種氨基酸等)。而第一個提出這種想法的人比米勒還早30年,他們是俄國的奧巴林和英國的哈爾達內。根據這兩個的高見,地球原始海洋中就已經是充滿有機小分子的「原始湯」,這些有機小分子根本不須要去人為地製作,它們早就等待在原始海洋里,盼望著向有機高分子進化。
氨基酸、嘌呤、嘧啶、核糖、磷酸等有機高分子材料全都在原始海洋里苦等,突然狂風帶來大量粘土,像土膜一樣覆蓋在「原始有機物」表面,這些有機高分子向較重的塵粒聚合,開始濃縮與分離,形成大量有機高分子圍攏的小滴,小滴外部附有一層塵膜,成為最原始的界膜,界膜內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多分子體系。
在這無數個多分子體系中,總有一小部分小滴內發生「相變」,它們各按自己的位置站好,形成肽鏈與RNA鏈(目的因在這里被進化論者暗暗加入)。然後進一步進化,形成蛋白質與DNA,DNA站在界膜圈的幾何中心,執行細胞核的基因任務,蛋白質站在外圍,形成細胞質,執行催化任務,共同開始自復制、自組織、自保護,展現生命體的最初功能。
有了細胞就像有了磚一樣,任何生命建築都可以做成,給什麼樣的圖紙,砌什麼樣的牆,無論是菌體、植物,或是飛禽走獸都可以組裝出來。而且,這里的生物圖紙一開始就藏在細胞體內部,不同的細胞會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選擇不同的「建築」風格,最後形成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
生物進化的起點及其邏輯走向大致如上所述,如有什麼走樣的話,請核對最新出版的《生物學大全》。按這樣一條生物進化的邏輯主線,我們又看到人類同其它生物的邏輯聯系,現再用一條直線來貫穿它們:單細胞→藍藻→真核細胞生物→植物與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脊椎動物(魚)→兩棲類動物→陸上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靈長類(猿猴)→人。
如果繼續按照這條進化邏輯主線向未來推進,人還會進化成為超人→神人以至上帝,上帝還會進化成為更高級的生物,直至無限。我們人今天統治著生物世界,未來上帝出現時,人還會被上帝統治,就像人現在統治猿一樣。
由這里的起點與終點可以看出,進化論者本意想用無機物來趕走上帝,可他們的進化邏輯又不得不把上帝請回來。因為他們沒有理由宣布:「進化到此為止。」
1860年6月30日,赫胥黎同威伯福斯主教在牛津大學展開了一場辯論,赫胥黎認為人同猴子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即人是從早期的猴群中進化而來的。威伯福斯當然不相信這種理論,對赫胥黎的進化論作了一些不適當的過激攻擊。在場的聽眾顯然認為威伯福斯無禮,而對赫胥黎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次辯論會稱為「牛津大論戰」,並一直被進化論者傳為佳話,視為生物進化理論的重大勝利。
牛津大論戰的掌聲果真能證明一種理論的勝利嗎?不一定。如果掌聲能代表真理,那麼選票更有資格裁定科學。如果牛津大論戰再次舉辦的話,我一定用赫胥黎的進化邏輯給他進化出一個上帝,替威伯福斯大主教消消氣。
從前面拖出的這條邏輯主線可以看出,進化論學說一開始就包含了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這種矛盾產生的根源在於它的片面性,即只強調了生物由無到有、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單向進化趨勢,而未同時看到它的反趨勢。進化論者應該反問自己:猴子會否是人退化而來的呢?當找到這一反問的答案時,他們便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學說,而更實在地去探尋人類的真正起源。
事實上,生物界很難說有什麼低級、高級之分。人類的力不如大象,飛不如燕雀,游不如海狸,壽不如龜蛇,連細胞核里的染色體都比大猩猩少一對,有什麼高級可言?不同的生物物種如同不同的化學元素一樣,各有特定的基本結構和理化特性,金貴於鐵,而用於為刃,則鐵優於金。銀重於鋁,而用以為翼,則鋁優於銀。物種間既然不談高低貴賤之分,也就不好談由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過程,沒有物種的進化過程,也就沒有進化的起點與終點,無機物同上帝之間也就不須要設置一條生物進化的橋梁。
❽ 地球上除了冰川紀,還有什麼紀並且各個紀的特點是什麼
從頭說起吧~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時期。從生物界看,這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錄。從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個地殼薄、地熱梯度陡、火山—岩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岩層普遍遭受變形與變質、大氣圈與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也是一個硅鋁質地殼形成並不斷增長的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時期。
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現了一些范圍較廣、厚度較大、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因此,在岩石圈構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顯示了較為穩定的特點。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氣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隨著植物的日益繁盛與光合作用的不斷加強,大氣圈的含氧量繼續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類植物已十分繁盛,明顯區別於太古代。
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後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後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徵是後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後生動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體古植物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於繁盛,後期數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再從岩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震旦紀時地表上已經出現幾個大型的、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之上已經是典型的蓋層沉積,與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進入正題了哦~!!!古生代開始~
1 前寒武紀
2 寒武紀
3 奧陶紀
4 志留紀
5 泥盆紀
6 石炭紀早期
7 石炭紀晚期
8 二疊紀
9 三疊紀
10 侏羅紀
11 侏羅紀晚期
12 白堊紀
13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
14 始新世
15 中新世
16 冰川時代晚期
17 現代世界
18 未來世界
19 1.5億年後
20 2.5億年後
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晚期超大陸和「冰室」世界(距今6億5千萬年前)
形成於11億年前的羅迪尼亞超大陸這時開始分裂。前寒武紀晚期的世界與現在的氣候十分相近,是一個「冰室」世界。
羅迪尼亞大約在7.5億年前分裂成兩半,形成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
寒武紀
寒武紀:古生代的開始(距今5億1,400萬年前)
具有硬殼的生物在寒武紀第一次大量出現。諸大陸為淺海所泛濫。超大陸岡瓦那開始在南極附近形成。
巨神海(Iapetus Ocean)在勞倫西亞(Laurentia,北美)、波羅地(Baltica,北歐)和西伯利亞(Siberia)這幾個古大陸之間擴張。
奧陶紀
古海洋隔開諸大陸(距今4億5,800萬年前)
奧陶紀時,古海洋分隔開勞倫西亞、波羅地、西伯利亞和岡瓦那大陸。奧陶紀末期是地球歷史上最寒冷的時期之一。岡瓦那大陸的南方完全為冰所覆蓋。
巨神海(Iapetus Ocean)隔開了波羅地和西伯利亞大陸,古地中海(Paleo-Teyhys Ocean)分隔開岡瓦那大陸、波羅地和西伯利亞大陸,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則覆蓋了北半球的大部分。
志留紀
古生代海洋閉合,諸大陸開始碰撞(距今4億2,500萬年前)
勞倫西亞與波羅地大陸的碰撞閉合了巨神海的北面,並形成了「老紅砂岩」(Old Red Sandstone)大陸。珊瑚礁擴張,陸生植物開始覆蓋荒蕪的大陸。
大陸碰撞導致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加里東山脈(Caledonide Mts.)的形成,以及大不列顛北部、格陵蘭和北美東海岸的阿帕拉契山脈(Appalachian Mts.)的形成。
泥盆紀
泥盆紀:魚類的時代(距今3億9千萬年前)
泥盆紀時,古生代早期海洋閉合,形成「前盤古(pre-Pangea)」大陸。淡水魚類從南半球遷徙至北美和歐洲。森林首次在赤道附近的古加拿大生長。
植物大量生長,形成了今天加拿大北部、格陵蘭北部和斯堪的納維亞的煤炭。
石炭紀早期
石炭紀早期盤古大陸開始形成(距今3億5,600萬年前)
石炭紀早期,歐美大陸(Euramerica)和岡瓦那大陸間的古生代海洋閉合,形成阿帕拉契山脈(Appalachian Mts.)和維利斯堪山脈(Variscan Mts.)。南極開始形成冰帽,同時四足脊椎動物在赤道附近的煤炭沼澤開始發展。
石炭紀晚期
石炭紀晚期:巨大煤炭沼澤的時代(距今3億600萬年前)
石炭紀晚期,由北美及歐洲組成的大陸與南方的岡瓦那大陸碰撞,形成了盤古大陸(Pangea)的西半部分。南半球大部分被冰所覆蓋,而巨大的煤炭沼澤則沿著赤道形成。
以赤道為中心,盤古大陸從南極延伸至北極,並將古地中海(Paleo-Tethys Ocean)與古大洋(panthalassic)分隔在東、西兩側。
二疊紀
二疊紀末期:自古至今最大的滅絕(距今2億5,500萬年前)
二疊紀時,巨大的沙漠覆蓋了西盤古大陸。同時爬行動物擴散到整個超大陸。99%的生物在滅絕事件中消失,標志著古生代的終結。
三疊紀
三疊紀末期,盤古大陸形成(距今2億3,700萬年前)
形成於三疊紀的盤古超大陸使陸生動物可以從南極遷徙到北極。在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之後,生命開始重新多樣化。同時,暖水生物群落擴散到整個古地中海(Tethys Ocean)。
侏羅紀
侏羅紀早期:恐龍遍布盤古大陸(距今1億9,500萬年前)
侏羅紀早期,中南亞開始形成。寬廣的古地中海將北方大陸與岡瓦那大陸分隔開。盡管盤古大陸依然完整,不過可以聽到大陸開始分裂的隆隆聲。
侏羅紀晚期
盤古大陸開始分裂(距今1億5,200萬年前)
侏羅紀中期,盤古大陸開始分裂。侏羅紀晚期,中大西洋是將非洲與北美東部隔開的狹窄海洋。東岡瓦那大陸開始與西岡瓦那大陸分離。
白堊紀
新的大洋張開(距今9,400萬年前)
白堊紀時南大西洋張開。印度從馬達加斯加分離,加速向北對著歐亞大陸撞去。值得注意的是,北美仍與歐洲相連,澳大利亞仍然是南極洲的一部分。
白堊紀時全球的氣候比現在要溫暖。恐龍與棕櫚樹出現在現在的北極圈,南極洲以及澳洲南部。雖然白堊紀早期的極區可能會有一些冰帽存在,但是整個中生代都沒有任何大規模的冰帽出現過。
白堊紀是海盆迅速張裂的時期。中洋脊迅速擴張導致了海平面的上升。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
恐龍時代的終結(距今6,600萬年前)
希克蘇魯伯(Chicxulub)撞擊地球。這個直徑16千米的彗星的撞擊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恐龍和許多其他種類的生物因此而滅絕。白堊紀晚期,海洋繼續拓寬,印度接近亞洲南緣。
始新世
新生代早期:印度開始撞擊亞洲(距今5,020萬年前)
5千萬至5千5百萬年前,印度開始撞擊亞洲,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原本與南極洲相連的澳洲,此時也開始迅速向北移動。
中新世
世界顯出現代構造(距今1,400萬年前)
2千萬年前,南極洲被冰雪所覆蓋,同時北方各個大陸迅速冷卻。世界看起來和現代相似,不過請注意佛羅里達和亞洲的一部分仍然在海洋之下。
冰川時代晚期
過去3千萬年來地球進入冰室氣候(距今18,000年前)
當地球處於「冰室」氣候時,兩極皆被冰雪覆蓋。極區冰蓋因為地球軌道變化(米蘭柯維奇旋迴Milankovitch Cycle)而擴張。最後一次極區冰蓋擴張發生在18,000年前。
現代世界
現今世界有定義明確的氣候帶
我們進入了大陸碰撞的新階段,這最終會在未來形成新的盤古超大陸。全球氣候在變暖,因為我們正在脫離冰川時代,同時也因為我們向大氣層中排放溫室氣體。
未來世界
這可能是地球5千萬年後的樣子(距今5千萬年後)
如果今天的板塊繼續運動,大西洋將會拓寬,非洲會與歐洲碰撞,並使地中海閉合,澳洲將會與東南亞碰撞,加利福尼亞將向北滑移到阿拉斯加海岸之上。
1.5億年後
大西洋開始閉合(距今1億5千萬年後)
沿著北美和南美東海岸將產生新的潛沒帶,這將消耗掉分開北美和非洲的海底。距今1億年後大西洋中脊將潛沒,各個大陸將逐漸靠攏。
2.5億年後
終極盤古大陸將在2億5年萬年後形成(距今2億5千萬年後)
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海底將會潛沒在北美和南美之下,結果產生第二個盤古大陸——「終極盤古大陸」。這個超大陸中央會陷下一個小洋盆。
http://www.hi-pda.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21284
這個地址給樓主~~裡面有更加詳細的資料和圖片
參考資料:http://www.hi-pda.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21284
❾ 冰河世紀里的這些動物都叫什麼
按從左往右的順序
1、猛獁象 曼尼(Manny) ,還冰河世紀1~5部的男一號。
2、史前袋鼠 瑞茲(RAZ) ,第4部黑心肝船長的手下,擔任船上的武器專家。
3、史前猩猩 黑心肝船長(Captain·GUTT),第4部反派一號。
4、母劍齒虎希拉(Shira),第4部出場,原黑心肝船長手下。
5、雄松鼠奎特(scrat)也叫鼠奎特,1~5部最悲劇的角色。
6、劍齒虎迪亞哥/迭戈(Diego), 1~5部主要配角。
7、史前兔子 史快特(Squint),第4部黑心肝船長手下。
8、地懶希德(Sid),1~5部男2號。
(9)冰川時代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冰河世紀是美國動畫電影。藍天動畫工作室(Blue Sky Studios)的招牌作品《冰河世紀》系列電影。導演為克里斯·威巨(Chris Wedge)和卡洛斯·沙丹哈(Carlos Saldanha)聯合執導。故事圍繞著三隻冰河時期的史前動物和一個人類棄嬰展開。講述隨著冰河時代的結束,一隻巨大的猛瑪最後的旅程。
他們勇敢地面對沸騰的熔岩坑、暗藏的冰穴、嚴寒的天氣,以及一個秘密,甚至是邪惡的陰謀。歷經冰河與冰山各種千驚萬險。 這些「亞零度」的動物們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們!
❿ 植物大戰僵屍2英文版冰川時代所有植物圖鑒
您好,你的問題很簡單。
植物大戰僵屍2冰川時代植物如下:
以上圖片來自於網路。
祝你玩得開心,望樓主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