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獾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人在囧途圖片大全 2025-08-29 12:00:52
電腦鍵盤插口在哪圖片 2025-08-29 11:55:03
ps怎麼樣抽取圖片中顏色 2025-08-29 11:45:49

獾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1-25 06:47:33

⑴ 狗獾子圖片

獾是分布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一種哺乳動物,別稱狗獾、歐亞獾等,共有5個亞種,毛色為通常灰色,下腹部為黑色,臉部有黑白相間的條紋,耳端為白色,主要吃蚯蚓,但也吃昆蟲、甲蟲和小型哺乳動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獾的種類圖片大全吧!
狗獾
狗獾
狗獾別稱獾、獾八狗子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於掘土,經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下頜、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多棲息在叢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

⑵ 請問一下這是什麼動物

獾,名稱: 獾(拼音:huān 英文:Meles meles)

獾的圖片集萃(18張)
英文名: Badger(其來源於獾頭部的毛十分像徽章,尤其像警徽,由於徽章的英文單詞為Badge,故獾稱之為Badger),Brock;
又名: 狗獾、豬獾、獾子、芝麻獾、獾八狗子、獾豬、拱豬、沙獾、貒。
分類: 哺乳綱、食肉目、鼬科、獾屬
體長: 500至700毫米尾長:150至200毫米。
毛色:獾的脊背從頭到尾長有長而粗的針毛,顏色是黑棕色與白色混雜,呈現棕灰色。
壽命: 10~25年
地理種群差異: 獾是食肉目鼬科獸類的通稱。約6屬共9種。中國有3種:狗獾、豬獾和鼬獾。
分布情況: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和北美洲。我國各地均有分布。

獾(5張)
物種狀況:狗獾、豬獾地方常見,袋獾、狼獾已受到相關法律保護。
生活習性:嗅覺靈敏,善掘土,穴居。晝伏夜出。大多數種類獨居生活。
食性:獾的食性很雜,喜食植物的根莖、玉米、花生、菜類、瓜類、豆類、昆蟲、蚯蚓、青蛙、鼠類和其他小哺乳類、小爬行類等。
生活環境: 山地、森林、草原、丘陵、盆地、溪流湖泊均有分布,適應能力較強。
2形態特徵

獾的圖片欣賞(16張)
體形粗實肥大,四肢短,耳殼短圓,眼小鼻尖,頸部粗短,前後足的趾均具強有力的黑棕色爪,前爪比後爪長。脊背從頭到尾長有長而粗的針毛,顏色是黑棕色與白色混雜,呈現棕灰色。鼻端具有發達的軟骨質鼻墊,類似豬鼻;四肢較粗而強,趾端均生有強而粗的長爪,爪長近似趾長。獾依靠靈敏的嗅覺,拱食各種植物的根莖,也吃蚯蚓和地下的昆蟲幼蟲,或者在溪邊捕食青蛙和螃蟹,或者在灌木叢中捉老鼠,甚至吃動物腐爛的屍體。它的爪子細長而且彎曲,尤其是前肢爪,是掘土的有力工具。獾的毛色為黑褐色與白色相雜,頭部中央及兩側有三條白色條紋。獾是群居動物,一個洞穴內居住十隻左右。獾是夜行性動物,有冬眠習性,在秋季積累大量脂肪,11月入洞冬眠,第二年3月出洞。
3生活習性

獾(19張)
1~2歲性成熟,妊娠期230天左右,每胎產仔3~4隻。幼獾35日齡左右睜開眼睛。經過5~6個月的生長發育,秋末冬初時幼獾基本長大。
4種群分布

狗獾

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是一種皮、毛、肉、葯兼具的野生動物。狗獾體重約10-12公斤,體長45—55厘米。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於掘土,經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 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頭部有白色縱毛三條;面頰兩側各一條,中央一條由鼻尖到頭頂。下頜、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棲息在叢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


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
豬獾

豬獾遍布於我國華東、華南、西南、華北及陝西、甘肅和青海等地區。國外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等地也有分布。體形大小似狗獾,二者區別主要在於豬獾的鼻墊與上唇間裸露,吻鼻部狹長而圓,酷似豬鼻。體重10千克以上,體長650-700毫米。全身淺棕色或黑棕色,另雜以白色;喉及尾白色;鼻尖至頸背有一白色縱紋,從嘴角到頭後各有一道短白紋。從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都有棲居,生活習性與狗獾相似穴居,住岩洞或掘洞而居,性兇猛,叫聲似豬。視覺差,嗅覺發達。夜行性。食性雜,尤喜食動物性食物,包括蚯蚓、青蛙、蜥蜴、泥鰍、黃鱔、螻蛄、天牛和鼠類等,也食植物性食物,有時盜食農作物玉米、小麥、白薯和花生等。有冬眠習性。立春前後發情,懷孕期3個月左右,於4-5月產仔,每胎2-4仔。獾油治燙傷,對痔和胃潰瘍有一定療效。針毛可制毛刷和筆。
狼獾

狼獾主要生活在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的叢林之中,中國的東北有時也能看到它們的足跡。大概是因為它們既有狼一樣的殘忍,又有獾一樣的體形,因此而得名。實際上,狼獾屬於鼬鼠家族,而且是該家族中最大的動物,身長可達1米,重達25公斤,以棕色為主,遠遠望去,很像一頭小小的棕熊。
狼獾是一種喜歡獨來獨往的動物,只有到發情期才肯聚在一起。它們活動的范圍很大,母獾的領地可達50~300平方公里,公獾更大,甚至可達1000平方公里以上,往往覆蓋了好幾個母獾的領地。母獾對自己的領地防守得很嚴,特別是在發情期及喂養幼仔的時候就更是如此,對於任何膽敢來犯的母獾都會給以堅決的回擊,嚴防第三者插足。但對於前來求婚的公獾又另當別論,因為這正是它求之不得的。狼獾的妊娠期很長,約120天左右,然後產下一窩幼仔,一般為1~3隻,有時多達4隻,兩年後成熟,開始繁殖。
狼獾食性很雜,鳥蛋、小鳥、旅鼠甚至秋天的漿果都吃,但其主要食物是馴鹿,特別是在冬天,當馴鹿群從北極草原回到邊緣叢林的時候,它們就會大開殺戒,跟在獵物後面窮追不舍。由於它的腿短,腳大,所以在厚厚的積雪上奔跑起來比腿長而蹄小的馴鹿容易得多。據計算,它們踩在雪上的壓強只有馴鹿的1/10,所以得心應手,很容易捕到獵物。一旦捕到馴鹿,便會


很快將它肢解,一部分當場吃掉,其餘則分幾個地方埋藏起來,以備在漫長的冬季找不到食物時再扒出來享用。有時當尋找食物特別困難時,它們也會飢不擇食,靠狗熊或狼群的剩湯殘羹甚至腐屍充飢,因而得一別名即「貪吃的傢伙」。實際上它們只不過是為了生存而必須吃飽肚皮而已。
愛斯基摩人視狼獾的毛皮為寶物,因為這種毛皮即使在氣溫非常低的情況下,遇到嘴裡哈出來的蒸氣也不會結冰,仍能保持柔軟乾燥。這對在戶外活動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臉周圍的皮毛結起冰來,就會很容易把臉部凍傷。狼獾在中國僅見於大興安嶺森林,是一種不知疲倦地到處游盪的食肉獸,晝夜能跑三、四十公里,更以貪食知名。雖然經常吃其他野獸吃剩的屍體,但也會襲擊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

⑶ 狗獾是什麼動物圖片

狗獾(學名:Meles meles)是鼬科、狗獾屬的動物。狗獾在鼬科中體形較大,肥壯,頸部粗短,四肢短健,尾短,體背褐色與白色或乳黃色混雜,四肢內側黑棕色或淡棕色。

狗獾一般在春、秋兩季活動,性情兇猛,冬眠,挖洞而居,雜食性,每年繁殖一次,每胎2-5仔,棲息環境比較廣泛,如森林、灌叢、田野、湖泊等各種生境,分布於亞歐大陸大多數地區。

狗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形態特徵

狗獾

狗獾
狗獾在鼬科中是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重約5-10kg,大者達15kg,體長在500-700mm之間,體形肥壯,吻鼻長,鼻端粗鈍,具軟骨質的鼻墊,鼻墊與上唇之間被毛,耳殼短圓,眼小。頸部粗短,四肢短健,前後足的趾均具粗而長的黑棕色爪,前足的爪比後足的爪長,尾短。肛門附近具腺囊,能分泌臭液。

狗獾體背褐色與白色或乳黃色混雜,從頭頂至尾部遍被以粗硬的針毛,背部針毛基部3/4為灰白色或白色,中段為黑褐色或淡黑褐色,毛尖白色或乳黃色。體側針毛黑褐色部分顯然減少,而白色或乳黃色毛尖逐漸增多,有的個體針毛黑褐色逐漸消失,幾乎呈現乳白色。 絨毛白色或灰白色。頭部針毛較短,約為體背針毛長度的1/4。在顏面兩側從口角經耳基到頭後各有一條白色或乳黃色縱紋,中間一條從吻部到額部,在3條縱紋中有2條黑褐色縱紋相間,從吻部兩側向後延伸,穿過眼部到頭後與頸背部深色區相連。耳背及後緣黑褐色,耳上緣白色或乳黃色,耳內緣乳黃色。從下頜直至尾基及四肢內側黑棕色或淡棕色。尾背與體背同色,但白色或乳黃色毛尖略有增加。

狗獾頭骨顱形窄長而高。矢狀嵴發達,前端在額骨接縫處分叉向兩側延伸。人字嵴顯著,與矢狀嵴的匯合處超出枕大孔的位置。眶後突與上頜臼齒的後緣在同一水平,顴弓粗壯,齶骨向後延伸到關節窩水平之前,翼骨鉤狀突呈一細棒狀超過關節窩幾乎與聽泡相連。聽泡扁平呈三角形,聽道短。 下頷骨底緣較平直,關節窩與齒列幾乎在同一直線。

狗獾的齒式=34。上門齒略呈弧狀排列,犬齒圓錐狀,前臼齒3枚,裂齒呈三角形,後內緣中央有一個低的齒尖,內側頂端有2個小齒尖。第一臼齒寬大呈矩形,外緣短於內緣,外側有發達的前尖和後尖,內側有一個後小突,組成齒的後外角,中央由3個小齒尖構成一縱走的低嵴,內緣與低嵴間為一深槽。下頜犬齒長而向外斜,齒冠向後彎曲,裂齒長度超過寬度的三倍,有發達的下原尖、下前尖和下後尖,但其中下後尖不與下原尖在同一線上,而位於後內側,後緣凹陷如盆狀,邊緣由2個外尖和3個內尖構成,第二臼齒較小,圓形。

⑷ 這是什麼動物(有圖)

中文名:豬獾
豬獾
物種分類:獸類→食肉目→鼬科→豬獾
拉丁名:Arctonyxcollaris
英文名:HogBadger
屬中文名:豬獾屬
中國分布:分布於西北、西南、華中、華南等地。
是否葯用動物:否
是否經濟動物:是
經濟用途:獾油對燙傷有特效治療作用,對痔和胃潰瘍亦有療效。其皮毛可利用。
Iucn2003:VUC1;A2c.IUCN2003:Notlisted
生境:棲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和山區。
體型:體長600-750mm;體重6.5-7.5kg。
食性:食性龐雜,雜食性。
習性:主要習性與狗灌類同。雜食,居住於岩洞或地穴,亦侵佔其他獸穴。夜行性,有冬眠習性。
繁殖:孕期120天左右。春末產仔,每胎產2-4隻。

⑸ 豬獾與狗獾區別圖片

一、外形不同

1、豬獾:豬獾體型粗壯,吻鼻部裸露突出似豬拱嘴,四肢粗短,頭大頸粗,耳小眼也小,尾短,其整個身體呈現黑白兩色混雜,背毛黑褐色,胸、腹部兩側顏色同背色,中間為黑褐色。四肢色同腹色。尾毛長,白色。

二、科目不同

1、豬獾:裂腳亞目

2、狗獾:犬形亞目

三、分布地區不同

1、豬獾:分布於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阿薩姆邦)、印度尼西亞(來華朝貢)、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蒙古、緬甸、泰國、越南。

在中國遍布各省、區,尤其以南方更多。

2、狗獾:分布於阿富汗、阿爾巴尼亞、奧地利、比利時、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中國、克羅埃西亞、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其頓、摩爾多瓦。

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

中國從內蒙、東北、華北直至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湖北、陝西、貴州和甘肅等省均有分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豬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狗獾

⑹ 動物豬獾圖片是什麼樣

豬獾是鼬科豬獾屬的中型哺乳動物。體長可達70厘米,毛褐色,身體粗壯,喉部白色,面部有兩條黑色的條紋。豬獾主要分布於南亞的熱帶雨林中,與獾相似,身體略小,前爪則更大,利於捕食。豬獾是雜食性動物,在夜間活動,主要以植株、水果、根和動物的肉為食。

⑺ 求「猯子」這種動物的照片。

「猯子」就是"獾子『』,也叫狗獾、歐亞獾。是分布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一種哺乳動物,屬於食肉目鼬科。獾被單獨列入獾屬,共有5個亞種。通常獾的毛色為 灰色,下腹部為黑色,臉部有黑白相間的條紋,耳端為白色。

⑻ 動物獾的圖片

獾(學名:Meles meles)也叫狗獾、歐亞獾,是分布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一種哺乳動物,屬於食肉目鼬科。獾被單獨列入獾屬。共有5個亞種。

通常獾的毛色為灰色,下腹部為黑色,臉部有黑白相間的條紋。耳端為白色。主要吃蚯蚓,但也吃昆蟲、甲蟲和小型哺乳動物。獾與美洲獾同屬鼬科,但並非同一物種,無論是分布地、食性或習性,均有較大差別。

(8)獾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特徵:

體形粗實肥大,四肢短,耳殼短圓,眼小鼻尖,頸部粗短,前後足的趾均具強有力的黑棕色爪,前爪比後爪長。脊背從頭到尾長有長而粗的針毛,顏色是黑棕色與白色混雜,呈現棕灰色;鼻端具有發達的軟骨質鼻墊,類似豬鼻;四肢較粗而強,趾端均生有強而粗的長爪,爪長近似趾長。

獾依靠靈敏的嗅覺,拱食各種植物的根莖,也吃蚯蚓和地下的昆蟲幼蟲,或者在溪邊捕食青蛙和螃蟹,或者在灌木叢中捉老鼠,甚至吃動物腐爛的屍體。它的爪子細長而且彎曲,尤其是前肢爪,是掘土的有力工具。獾的毛色為黑褐色與白色相雜,頭部中央及兩側有三條白色條紋。

⑼ 請問一下這是什麼生物,好像死路上了

圖片中的動物是狗獾。狗獾、豬獾都很常見,它兩長得挺像,外形比較明顯的區別是豬獾長豬鼻子,狗獾長狗鼻子。此外,狗獾下巴是黑色的,豬獾是白色的。狗獾的長相自帶可愛氣質,身體粗壯像個肉滾子、腿短還沒脖子,灰白色的頭上有兩道黑色縱紋,從鼻子延伸到耳朵,小眼睛就藏在這塊黑色的區域中。狗獾頭小且臉小,並沒有全方位的胖,自拍發朋友圈的話,那是妥妥的上鏡「小臉」。狗獾有冬眠習性,挖洞而居,以春、秋兩季活動最盛,一般在夜間8-9時開始活動,至拂曉4時左右回洞。它們是雜食性動物,小型的鼠類、節肢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甚至擱淺的魚類,都是它們的食物。除了肉,它們也吃素,不同季節的植物的漿果、堅果和植物的種子,也是它們食譜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狗獾是機會主義者,遇到什麼吃什麼。

⑽ 獾有多少

獾總共有5個亞種,它們分別是狗獾、豬獾、狼獾,蜜獾和鼬獾。

1、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是一種皮、毛、肉、葯兼具的野生動物。狗獾多棲息在叢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

2、豬獾遍布於我國華東、華南、西南、華北及陝西、甘肅和青海等地區。性兇猛,叫聲似豬。視覺差,嗅覺發達。夜行性。食性雜,尤喜食動物性食物,包括蚯蚓、青蛙、黃鱔、螻蛄、天牛和鼠類等,也食植物性食物。

3、狼獾主要生活在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的叢林之中,中國的東北有時也能看到它們的足跡。大概是因為它們既有狼一樣的殘忍,又有獾一樣的體形,因此而得名。

4、蜜獾的分布范圍很廣,非洲、亞洲西南部、阿拉伯、直到蘇聯。體長60~77厘米,肩高一般25~30厘米。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不怕蜂蜇蛇咬。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

5、鼬獾又名猸子、山獾、白猸,屬食肉目,鼬科頭大,豬鼻,頭頂同面部有明顯大白點。背脊深棕色至灰棕色。腳短,有利爪,可以用嚟翻鬆泥土。肛門有腺體,受到威脅時就會釋放臭氣。狗獾

狗獾別稱獾、獾八狗子等,重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於掘土,經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下頜、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多棲息在叢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



蜜獾

蜜獾體長60-77厘米,肩高一般25-30厘米。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不怕蜂蜇蛇咬。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雨林、開闊的草原以至於水邊,要在黃昏和夜晚運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白天在地洞中休息。雜食性,各種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動物、鳥、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甚至連眼鏡蛇和蒙巴蛇一類的毒蛇也吃,不過最喜歡吃的是蜂蜜。



豬獾

豬獾體形大小似狗獾,全身淺棕色或黑棕色,喉及尾白色,鼻尖至頸背有一白色縱紋,從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都有棲居,生活習性與狗獾相似穴居,住岩洞或掘洞而居,性兇狠,叫聲似豬,視覺差,嗅覺發達,夜行性,食性雜,尤喜食動物性食物,包括蚯蚓、青蛙、蜥蜴、泥鰍、黃鱔、螻蛄、天牛和鼠類等,也食植物性食物,有時盜食農作物玉米、小麥、白薯和花生等。



狼獾

狼獾別稱熊、飛熊、熊貂等,大概是.因為它們既有狼一樣的殘忍,又有獾一樣的體形,因此而得名。實際上狼獾屬於鼬鼠家族,以棕色為主,遠遠望去,很像一頭小小的棕熊。生性貪吃,食物很雜,喜食大型獸的屍肉或盜食獵人的獵物,包括馴鹿、馬鹿等大型食草動物的雌獸和幼仔,還捕捉狐狸、野貓、狍子、水獺、松雞、榛雞、鼠類等,也吃蘑菇、松籽或各種漿果,尤其愛吃蜂蜜。



鼬獾

鼬獾別稱猸子、山獾、白猸等,頸部粗短,耳殼短圓而直立,眼小,毛色變種較大,體背淡灰褐或黃灰褐色、暗紫灰色到棕褐色不等,腹部蒼白色、黃白色、肉桂色到杏黃色不等。夜行性,穴居,行動較遲鈍,雜食性,季節性運動變化較顯著,每年繁育1次,每胎產2-4仔,棲於河谷、溝谷、丘陵及山地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