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姜有哪些種類
姜是我們常用的調味品、食材,也是葯食兩用的中葯材,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每個人都吃過姜或者姜製品,但是姜有五種,每種都有不同的功效,使用也有區別,你知道嗎?
第一種:子姜,又名嫩姜,紫薑,鮮姜。子姜附有姜芽,柔嫩,水分多、纖維少,顏色偏白、表皮光滑,辛辣味淡薄,可以作菜餚的配菜或醬腌,味道鮮美,也是很好的保健食品,古人稱之為「蔬中拂土」。
常見姜分了很多種,每種都有自己的特性,請根據具體的用途選擇,別買錯啊!
⑵ 雲南小黃姜和普通姜有什麼區別
小黃姜和普通生薑的區別是食用口感不同、用途不同。
1、食用口感不同:小黃姜的食用口感要比普通生薑更加脆嫩,肉質緊實飽滿、味濃辛辣,非常適合去腥提味,姜味也比普通生薑濃郁。
小黃姜和普通生薑都屬於姜科姜屬的草本植物的新鮮根莖,可根據自身喜好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姜烹飪。此外,姜對黏膜有一定刺激性,應避免大量食用。
小黃姜
雲南省羅平縣小黃姜,和羅平油菜籽一樣,屬傳統農業產品。雲南省地區的小黃姜統稱為雲南小黃姜,雲南省種植小黃姜的地區比較廣,其中以羅平小黃姜品質最佳,雲南還有麗江、保山、曲靖、師宗、大理等地區均種植小黃姜。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羅平縣地處滇東高原的東南部,氣候溫和濕潤,雨水調勻,土壤沙質,最適宜種植生薑,自古就有「姜之鄉」的美譽。
小黃姜主要生長於南盤江低熱河谷槽區及九龍河中下游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為小黃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產條件,加之長期的科學培植,使小黃姜成了眾多優良品種中的佼佼者。
⑶ 請問一下國內哪裡有種植正宗的小黃姜
北緯27度地帶氣候對小黃姜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我國北緯27度是公認天然的優質小黃姜產業帶。
姜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莖葉生長適溫25~28℃,15℃以下停上生長。
中國北緯27度處於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穿過西藏、雲南、四川、貴州、重慶、湖南、江西、浙江等地。該區域地形以丘陵為主,年平均氣溫介於13℃~25℃之間,平均年降水一般在800mm~1600mm,光、熱、水資源十分豐富。
⑷ 雲姜的介紹
雲姜又叫小黃姜,是雲南羅平特色產品及重要出口產品,在羅平有300多年的選育歷史,羅平小黃姜的種植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是羅平歷史悠久又極具有特色的農產品,素有」姜之鄉「的美譽,到清朝時,已成為宮廷貢品變為御姜。
雲南羅平,地處北緯27度,滇東高原東南部,珠江水繫上游,地形結構復雜,海拔差異大,具有高原立體氣候和高原季風氣候的共性特徵,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土壤沙質,非常適宜種植小黃姜。年平均氣溫15。1℃,無霜期250天,確保不耐低溫的小黃姜溫暖生長;年平均日照時數1685小時,利於小黃姜姜品質提高;年降雨量17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5%,為小黃姜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土壤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力強,為小黃姜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羅平小黃姜多種植在海拔1200-1600米區間的山地和平地,土壤種類豐富多樣,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生長環境污染極少,成為全球少有的原生態「高山姜」,獲得中國有機食品、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認證。
除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羅平小黃姜獨特的種植方式也是其稀有的主要因素:小黃姜和雲南三七一樣,採取輪作種植。每一片土地在種植過小黃姜後至少要休息三年,讓土地恢復。三年一輪作,產量有限制因此小黃姜也被稱為:可食用的有限資源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羅平小黃姜核心物質(成分)姜辣素、姜黃素含量全國第一,是普通生薑的3倍,具有極高的養生保健價值,是真正的葯食同源的養生佳品。
⑸ 雲南種植的小黃姜,能在江西景德鎮種植嗎
可以種植的。
小黃姜種植先要選擇優良的品種,姜塊要肥大飽滿,選種後要進行消毒、曬種催芽。再將處理好的姜塊在晴天並且氣溫穩定的天氣進行栽種,時間以3月上中旬為宜,不得遲於穀雨。
每畝栽種小黃姜4000-5000株,做好田間管理即可,包括中耕、灌溉施肥等工作。
小黃姜的田間管理:
1.中耕培土
在姜種種植後,姜種生長期需要進行多次的中耕培土。一次中耕培土的厚度控制在不埋沒新苗尖的程度,之後隨著姜苗的不斷增加,在每出一苗都可以中耕培土一次,總共進行3~4次就可以。
2.施肥
除了在種植之前施加一次基肥後,在後續還需要多次進行追肥,肥量一般由輕到重。一次追肥可以在齊苗的時候,二次追肥主要在姜苗長到7至8片葉子的時候進行,第次追肥選擇在立秋後天氣轉涼進行,四次追肥主要在姜根莖旺盛生長的時期進行。此外,每次追肥的量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肥料建議選擇沃葉氨基酸水溶肥系列。
3.排灌
苗出齊不能缺水,為了保證幼苗生長健壯,需要注意澆水;在暴雨天氣應注意及時排水,避免積水使姜塊腐爛。
4.病蟲害防治
生薑播種發芽前,使用50%的乙草胺苗除草劑對全地塊進行噴霧;蟲害主要包括地老虎、蠐螬,可使用辛硫酸磷噴霧進行防治;病害主要為姜瘟病,可以使用72%的農用鏈黴素3500~4500倍液進行全田噴霧。
小黃姜成熟後,採取分期分批採收的方式,這樣能獲得更高的效益。
⑹ 薑母 生薑 小黃姜,黃姜,有啥區別謝謝
生薑不用種子繁殖,而用姜塊行無性繁殖,所以沒有主根,屬淺根性作物。種植以後,從幼芽的莖部發生數條不定根,其上發生若干條小側根。進入旺盛生長期後還可從妾母和子姜上發生若干條肉質根,這些肉質根也具有一定吸收能力。
薑母是指三年以上的老薑,是作為種子種植的那一部份,老薑可用來燉湯。
小黃姜的顏色形狀比較特別。切面純黃色,味辛辣濃,肉細嫩,味香,纖維較細。主要集中在我國北緯27度附近和山東青州開發區附近種植,於當年"白露"前後採收的姜習慣稱「新姜」、「嫩姜」;而隔年的姜叫『老薑』,葯用此類較好。
中國是盾葉薯蕷的原產地,即黃姜。根狀莖橫生,近圓柱形,指狀或不規則分叉,新鮮時新鮮時外表棕褐色,斷面黃色,干後須根脫落,常留有白色點狀痕跡;莖左旋,在分枝或葉柄的基部有時具短刺。
(6)小黃姜有多少種圖片擴展閱讀:
姜(學名:Zingiber officinaleRosc.),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開有黃綠色花並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莖。株高0.5-1米;根莖肥厚,多分枝,有芳香及辛辣味。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毛,無柄;葉舌膜質。總花梗長達25厘米;穗狀花序球果狀;苞片卵形,淡綠色或邊緣淡黃色,頂端有小尖頭。花萼管長約1厘米;花冠黃綠色,裂片披針形;唇瓣中央裂片長圓狀倒卵形。
在中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咸豐活龍來鳳、通山、陽新、鄂城、咸寧、大冶各省區廣為栽培。亞洲熱帶地區亦常見栽培。
根莖供葯用,鮮品或干品可作烹調配料或製成醬菜、糖姜。莖、葉、根莖均可提取芳香油,用於食品、飲料及化妝品香料中。
參考鏈接:網路-姜
⑺ 怎樣做糖醋小黃姜
生薑全國都有栽種,小黃姜主要集中在山東青州附近,每年白露前後採收的姜習慣稱新姜,隔年的姜叫老薑。生薑有小種姜、大種姜、山姜即野薑等品種。農民習慣把小種生薑叫小黃姜,小黃姜切面純黃色,味辛辣濃,肉細嫩,味香,纖維較細。糖醋小黃姜的做法可以模仿糖醋姜的做法。
糖醋姜的食材用料:
姜1塊,白糖適量,醋適量。
糖醋姜的做法:
1.把姜洗干凈晾乾之後,切成斜刀片。
2.放醋倒入無水無油的容器,加入適量白糖。
3.把姜泡進去,蓋上密封蓋放入冰箱,大約浸泡7天。
4.糖醋姜可以生吃,也可以配菜。
⑻ 小黃姜有幾個品種
小黃姜有3個品種以上。小黃姜又名生薑,全國很多地方皆有栽種,小黃姜主要集中在中國北緯27度附近種植,於當年白露前後採收的姜習慣稱「新姜」、「嫩姜」。隔年的姜叫老薑,葯用此類較好。生薑有小種姜、大種姜、山姜(野薑)等品種,葯用以小種為好,習慣把小種生薑叫「小黃姜」,小黃姜切面純黃色,味辛辣濃,肉細嫩,味香,纖維較細。小黃姜是可食用可葯用的一種植物。
⑼ 生薑,一般幾月份種植,幾個月收獲
姜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下旬至5月份上旬播種,10-11月份成熟並進行採收。在養殖姜的過程中,可以隔4-5天給植株澆水一次,每隔一個月給姜施加一次氮肥,滿足它的生長需求,促使植株生長的更加旺盛。
⑽ 很多喜歡吃生薑的人都知道小黃姜,它的種植時間什麼時候
以前家裡也每年會種植生薑,並且全部都是自家留種的。生薑留種,其實和紅薯留種是差不多的。如果是打算用來留種的,那這些生薑一定要在霜降之前就採收回來。不然凍壞了的生薑不耐保存。應按適當稀植,使姜塊增大,同時降低種植密度,以提高單株產量的方法,因此,在種植時要以行距60公分左右,株距20公分左右,如果種姜塊較大的話,可按每畝5500株左右來進行種植。
在秋季採收生薑時,選擇色澤老黃、塊大、有光澤、無病蟲疤痕的老熟姜塊留作(種姜)單獨存放,儲存前備好乾凈細沙太陽暴曬一段時間,釆用窖貯藏方法生薑的根莖特別的脆弱,怕旱、怕澇。選擇沙質土壤,土地深翻,施加基肥。同時,注意下雨天及時排水,避免根部受雨水侵泡。
生薑的種植密度可根據土壤的肥力程度來安排,根據有關試驗和實踐經驗,對露地栽培疏苗型大姜品種的適宜種植密度,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播種生薑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兩種方法。平播法就是按一定的株距將姜塊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一致。如果是東西向溝,則姜塊沿溝南邊,使幼芽一致向南。如果是南北向溝,則姜塊沿溝西邊,生薑的根莖特別的脆弱,怕旱、怕澇。選擇沙質土壤,土地深翻,施加基肥。同時,注意下雨天及時排水,避免根部受雨水侵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