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戲曲動作基本手勢
戲曲動作基本手勢如下:
戲曲:
戲曲是「戲中之曲」,是在戲中演唱唱詞,用以與「散曲」有所區隔,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起源歷史悠久,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逐漸形成比較完整戲曲藝術體系。
② 蘭花指的正確手勢圖片
1、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餘三指展開的手勢。
馬紫晨先生主編的《中國豫劇大辭典》中這樣解釋:「取自植物『蘭花』的自然形態,拇指搭住中指梢尖,餘三指伸直,食指用勁,軟而有力。小生、小旦常用。」
釋義:由植物「蘭花」的自然形態,拇指搭住中指梢尖,其餘三個手指伸直,食指用強勁,柔軟而有力。我和小天常使用。
2、舞蹈中的蘭花指的「指」字可有兩種闡釋。
一種是作為動詞,表示指示方向或其他示意動作。動作要領是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彎曲,拇指指面輕貼中指指尖,拇指勿壓中指指甲,表演時,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
另一種是作名詞之用,表現一種自然形態,自我表示或動作呈現,又稱蘭花掌,通常與其他動作之用,是靜態的。其動作要領是伸張五指,立食指,餘四指自然微彎,拇指指面輕貼中指第一至第二關節處,手指自然彎翹、放鬆,太用力會使手形僵直,眼神必須隨手指移動而轉向。使用者也只限定女性專用。
歷史記載蘭花指:
在戲曲中,蘭花指手型小生也常用,是他們顯示儒雅的標志。據古籍記載,蘭花指品鑒之口訣為:鉤、柔、白、瘦。鉤,即彎曲;柔,即柔軟;白,即白皙;瘦,即瘦削。達到此標准方可稱為極品:鉤似圓月,柔若無骨,白如玉石,瘦勝麻稈。
蘭花指指法甚為繁復,有上翹下翹、前翹後翹、左翹右翹、正翹斜翹等等,再輔以不同的角度和動作的快慢,當真是賞心悅目、曼妙多姿。
與中國道教中的手印相比,戲曲中的基本手型似乎絕大部分指法已然失傳,使得如今人們翹蘭花指的樣式極其單一,絕無古時輕盈靈動的韻致,這實在是中華古文化之一大損失。
在中國戲曲的表演中,無論是行為儒雅、穩重大方的小生,還是俊俏、活潑的花旦,他們的提壓手腕的「指」或用手指的「點」,加之身段和眼神的配合,會使他們的表演入木三分。因此,蘭花指在對中國戲曲人物的塑造和性格的刻畫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③ 京劇中的亮相動作是什麼
京劇中的亮相動作是主要角色上場時、下場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動作完畢後的一個短促停頓。
亮相是一種戲曲上的表演動作。主要角色上場時、下場前,或者是一段舞蹈動作完畢後的一個短促停頓。
集中而突出地顯示出人物的精神狀態,採用一種雕塑的姿勢,這就稱其為亮相,還有在一段武打完畢,敵對雙方也都各自亮相,而戰敗一方的亮相稱為敗式。
(3)戲曲動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戲曲表演藝術有一個獨特的招數,無論話劇、歌劇或者其它的表演藝術都是沒有的,這就是演員表演的上場亮相。
不管生、旦、凈,丑,在第一次出場的時候,都要在上場口站那麼一下,亮一個相。別看這只是短短的一個停頓,對於一個演員的藝術生命來說,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有的演員出場,一站一亮,光輝四射,神采奪人,使全場精神為之一振,被他牢牢吸住,神嚮往之,下面的戲,就容易見好。
有的演員上場,照例走出來,停一下,毫不起眼,暗淡無光,觀眾對他的出現,滿沒在意,漠然視之,甚至還泛起一絲失望,幾許沮喪,下面的表演,要贏得觀眾,就費勁了。
正像內行有一句話說的:「你往那兒一站,就知道你吃幾碗干飯。」在他們眼裡,有沒有角兒的份兒,單從上場亮相,就能掂量出幾分來。
④ 京劇里都有哪些動作
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步、法「四功五法」
京劇舞台上的特技有的藉助於服飾裝扮,如耍帽翅、耍翎子、耍水袖、耍大帶、耍髯口、耍甩發、矯功等;
有的利用道具砌末,如扇子功、手帕功、椅子功、耍素珠、耍旗、耍盤子等;
有的誇張表情、動作,如變臉、噴火、吃火、耍牙等;
武打中的「打出手」以及寶劍入鞘、三錘疊立等,亦屬特技范圍。
鼎功 岔功 展功 鐵門坎 雙人走邊 專用霸 耍旗 朝天鐙 腿功 官中霸 多人起霸 蝴蝶霸 雙人起霸 大霸 多人走邊 反雲手 正雲手 小霸 半霸 全霸 摔岔 滑岔 編辮子 膝步 鼓邊 丑步 矮子步 磨步 錯步 老步 旗鞋步 女霸 男霸 栽步 上高功夫 過高功夫 雲里翻 下高功夫 桌子功 虎跳前撲 倒霸 馬趟子 啞邊 砍翻身 射雁 探海 小蹦子 撲虎 僵身 吊貓 高貓 竄貓 倒貓 前貓 軟毯子功 硬毯子功 響邊 台蠻 雙腿漫子 單漫子 單躡子 倒撲虎 踐子 虎跳 腰功 旱水 踩蹺 烏龍絞柱 翅子功 雙山膀 旦角單山膀 雙人趟馬 通用霸 肘棒子 椅子功 搶背 耍素珠 單人走邊 多人趟馬 飛腳 小五套 正霸 整霸 幼功 單山膀 過傢伙 碎步 醉步 單人趟馬 蹺功 髯口功 單人起霸 手絹功 抬轎 走邊 反霸 亮相 抄過場 跑圓場 滑步 加官 圓場 甩發功 水袖功 扇子功 噴火 帽翅功 翎子功 卧魚 旋子 把子功 打出手 耍下場 檔子 趟馬 起霸 耍牙 毯子功等等
查看全部2個回答
詩經取名2019寶寶起名大全_姓蕭的...
國學姓蕭的女孩名字 ,參考楚辭詩經等著作!5分鍾取好個...
安慶天漲信息咨詢廣告
詩經取名2019寶寶起名大全_姓蕭的...
國學姓蕭的女孩名字 ,參考詩經楚辭等著作!5分鍾取好個...
安慶天漲信息咨詢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望採納,謝謝~~
⑤ 戲曲基本動作手勢
手勢語是由戲劇演員在表演時根據不同劇情的需要,用手指、手掌、手臂所做的動作。戲劇中有生、旦、凈、末、丑等主要行當,每個行當的手勢都有一定的規范和含義。
凈角五指張開,謂「虎爪勢」,表示雄偉、勇猛;
老生中指、食指微伸,其餘三指皆屈,表示衰老、遲鈍;
旦角中指倒下搭住拇指,食指挺直,無名指、小指微屈,狀若「蘭花」,謂「蘭花指」,表示溫柔、矜持。
此外,抖手動作也有許多講究,向外抖手錶示厭惡、拒絕;向內抖手錶示驚恐、慌張;上下左右抖動即表示抑制不住的喜悅心情。
⑥ 給我幾張唱戲時翹蘭花指手勢的圖片
蘭花指(掌)作為中國舞蹈以及戲曲中特有的一種基本手型,有著獨特的傳統審美特徵,具有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取向和文化心理趨向。手勢的圖片如下
(6)戲曲動作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花指在戲曲中的發展及文化精神
在戲曲中,蘭花指手型小生也常用,是他們顯示儒雅的標志。據古籍記載,蘭花指品鑒之口訣為:鉤、柔、白、瘦。鉤,即彎曲;柔,即柔軟;白,即白皙;瘦,即瘦削。達到此標准方可稱為極品:鉤似圓月,柔若無骨,白如玉石,瘦勝麻稈。
蘭花指指法甚為繁復,有上翹下翹、前翹後翹、左翹右翹、正翹斜翹等等(有的難度極大,翹起來後可以仰貼在手背上),再輔以不同的角度和動作的快慢,當真是賞心悅目、曼妙多姿。
⑦ 戲曲的一些簡單動作
戲曲的簡單動作有如下這些:
雲手,拉山膀,走圓場,走台步,拿頂,搶背,鷂子翻身,虎跳,甩發,跪行,打背躬,氣椅,釣魚,虎跳,台蠻,硬僵屍,打出手,翎子功,烏龍絞柱,趟馬,躥跳,雲步
中國戲曲的主要特色
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 (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
戲曲是一門綜合藝術,是時間藝術和空間藝術的綜合,這種綜合性是世界各國戲劇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國戲曲的綜合性特別強。
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它有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它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的綜合性,使中國戲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詞、音樂、美術、表演的美熔鑄為,用節奏統馭在一個戲里,達到和諧的統一,充分調動了各種藝術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國獨有的節奏鮮明的表演藝術。
中國戲曲中最重要的一點特徵是虛擬性,舞台藝術不是單純模仿生活,而是對生活原形進行選擇、提煉、誇張和美化,把觀眾直接帶入藝術的殿堂。
中國戲曲另一個藝術特徵,
是它的程式性,如關門、上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戲曲中既有規范性又有靈活性,所以戲曲藝術被恰當地稱為有規則的自由動作。
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是中國戲曲的主要藝術特徵。這些特徵,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構成了獨特的戲劇觀,使中國戲曲在世界戲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閃耀著它的獨特的藝術光輝。
⑧ 戲曲基本動作介紹
戲曲基本動作介紹
引導語:戲曲的基本動作你知道有哪些呢?動作要領是怎麼樣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戲曲基本動作介紹,歡迎參考閱讀!
雲里翻
戲曲基本功術語。翻時身體直立,背朝裡面向觀眾,騰空後向前探伸向後翻滾一周。難度較高,技術性強,一般是站在兩三張桌子上翻下,騰空後必須與桌子保持一定距離,以防翻時,頭碰到桌子。評劇移植樣板戲《紅燈記》,游擊隊下山時,用的就是「雲里翻」「筋斗」。
吊毛
戲曲毯子功。文戲中常用的跌撲技術。身體向前,兩臂環曲舉至胸前,左腳向前上,趁勢以腳掌蹬勁,上體向前俯,縱腰,兩腳離開地面。身體騰空後,兩腿伸直並攏,向前翻躍,以脊背著地。
馬腿
京劇武打術語。雙方交手時,甲方以兵刃削砍或扎掃乙方腿部時,乙方立即用兵器攔截,進行防護。這種攻擊和防護動作稱為馬腿。
亮靴底
演員基本功,前抬腳有時要亮靴底,常用於起霸。起范兒後,腳尖立即勾起,小腿盡量向上抬高,左腿從右向左劃一弧線,弧線成圈形時,名月亮門。劃月亮門時,演員下腿豎立,上身挺直,須慢且穩,以亮明靴底為度。亮靴底分左右兩式,可以交替進行。
起霸
戲曲表演程式。傳說因首先用於明代傳奇《千金記·起霸》一出而得名。通過一套連續的舞蹈動作,表現古代將士出征上陣前整盔束甲的情景。全套的稱整霸或全霸,大都用於劇中主要人物。半套的稱半霸。兩個人同時起霸稱雙起霸。
亮相
戲曲表演程式。劇中人在上下場或一節舞蹈結束時的短暫停頓中所做的塑像式姿式。有單人、雙人或多人各種形式。用以突出顯示人物的'精神狀態。
撩檔
演員基本功。又名坐肩提.甲乙二人對面站立,甲用雙手捂住乙的腰部,乙的雙手按扶甲的兩肩。然後,甲用兩手將乙向上托舉,乙則乘勢向上縱跳,分開雙腿,騎坐在甲的雙肩上。繼續用兩手扶按甲的兩肩。甲乘乙往上跳躍,從乙的腰部撤下雙,托住乙的大腿根部,手心朝上,揚起手腕。乙騎上甲的兩肩後,急速立腰、揚頭;挺胸、提氣,綳直雙腿和腳面,提臀、挺身,繼續過翻。
⑨ 戲曲舞蹈中最常見的亮相姿態是什麼
山膀,做此動作時,舞蹈者平舉雙臂,兩腕有力地回扣。由於這種回扣,小臂自然彎曲。提襟,又稱提甲,雙手做握執衣襟成鎧甲狀,大臂平抬,使手、小臂、大臂連為一彎曲弧線,雙臂形成的兩道弧線與肩部一起又形成環繞軀乾的半圓線。提襟和山膀有時會合二為一,成提襟山膀,即一臂成提襟,一臂做山膀。這三個動作是戲曲舞蹈中最常見的亮相姿態。
⑩ 戲曲有哪些動作-戲曲動作知識
戲曲有哪些動作-戲曲動作知識
戲劇動作 action of drama, 戲劇藝術基本表現手段。在表演藝術中,又稱舞台動作。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戲曲動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起霸
戲曲表演程式。傳說因首先用於明代傳奇《千金記·起霸》一出而得名。通過一套連續的舞蹈動作,表現古代將士出征上陣前整盔束甲的情景。全套的稱整霸或全霸,大都用於劇中主要人物。半套的稱半霸。兩個人同時起霸稱雙起霸。
亮相
戲曲表演程式。劇中人在上下場或一節舞蹈結束時的短暫停頓中所做的塑像式姿式。有單人、雙人或多人各種形式。用以突出顯示人物的精神狀態。
撩檔
演員基本功。又名坐肩提.甲乙二人對面站立,甲用雙手捂住乙的腰部,乙的雙手按扶甲的兩肩。然後,甲用兩手將乙向上托舉,乙則乘勢向上縱跳,分開雙腿,騎坐在甲的雙肩上。繼續用兩手扶按甲的兩肩。甲乘乙往上跳躍,從乙的.腰部撤下雙,托住乙的大腿根部,手心朝上,揚起手腕。乙騎上甲的兩肩後,急速立腰、揚頭;挺胸、提氣,綳直雙腿和腳面,提臀、挺身,繼續過翻。
雲里翻
戲曲基本功術語。翻時身體直立,背朝裡面向觀眾,騰空後向前探伸向後翻滾一周。難度較高,技術性強,一般是站在兩三張桌子上翻下,騰空後必須與桌子保持一定距離,以防翻時,頭碰到桌子。評劇移植樣板戲《紅燈記》,游擊隊下山時,用的就是“雲里翻”“筋斗”。
吊毛
戲曲毯子功。文戲中常用的跌撲技術。身體向前,兩臂環曲舉至胸前,左腳向前上,趁勢以腳掌蹬勁,上體向前俯,縱腰,兩腳離開地面。身體騰空後,兩腿伸直並攏,向前翻躍,以脊背著地。
馬腿
京劇武打術語。雙方交手時,甲方以兵刃削砍或扎掃乙方腿部時,乙方立即用兵器攔截,進行防護。這種攻擊和防護動作稱為馬腿。
亮靴底
演員基本功,前抬腳有時要亮靴底,常用於起霸。起范兒後,腳尖立即勾起,小腿盡量向上抬高,左腿從右向左劃一弧線,弧線成圈形時,名月亮門。劃月亮門時,演員下腿豎立,上身挺直,須慢且穩,以亮明靴底為度。亮靴底分左右兩式,可以交替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