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疆樂器哪幾種
1、獨他爾
獨他爾用桑木製成,音箱背面用薄木條接合成瓢狀,用平江板作面板,柄與音箱背面,鑲著骨飾花紋。獨他爾有大、小兩種,一般大的長125厘米上下,柄上用絲弦纏有十七個品位。
2、熱瓦普
熱瓦普,又稱熱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彈弦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傳創制於十四世紀。
3、達甫
達甫也叫手鼓,是中國維吾爾族擊樂器。由木框、一面蒙羊皮或蟒皮,框內環列小銅圈或小鐵環製作而成。
4、彈布爾
彈布爾是維吾爾族、烏茲別克族彈弦樂器。歷史悠久,形制古樸,音色優美,富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常用於獨奏。漢文史籍中,有「丹不爾」、「彈撥爾」和「丹布爾」等譯名。琴身木製,音箱較小,成瓢形。琴身修長,以絲弦纏成16至20餘品位。
5、卡龍琴
卡龍琴是維吾爾樂器裡弦最多的古老民間彈撥樂器,代史籍中稱七十二弦琵琶、「喀爾奈」,形狀酷似揚琴,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近似古箏,但比古箏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樂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樂器。它盛行於新疆的麥蓋提、喀什、和田、莎車一帶和哈密等地
B. 手拍鼓有哪幾種
手拍鼓有非洲手鼓、康加鼓、新疆手鼓、鈴鼓、空明鼓等。非洲手鼓:非洲鼓通常指的是來自西非的金貝鼓、堅貝鼓,是西非曼丁文化的代表性樂器。康加鼓:康加鼓來自於拉丁美洲。通常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新疆手鼓:新疆手鼓又稱達卜。達卜是以其音響命名。鈴鼓:鈴鼓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吉林延邊等地,有大、中、小三種。
手拍鼓有非洲手鼓、康加鼓、新疆手鼓、鈴鼓、空明鼓等。
1、非洲手鼓:非洲鼓通常指的是來自西非的金貝鼓、堅貝鼓,是西非曼丁文化的代表性樂器。傳統上,非洲鼓是徒手演奏,主要有低、中、高三個音,而且需要和墩墩鼓配合,演奏與特定生活場景相關的鼓曲,來給舞者和歌手伴奏。現在非洲鼓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音樂、培訓領域發揮著它獨特的價值。
2、康加鼓:康加鼓是打擊樂器的一種,來自於拉丁美洲。通常為直徑四十厘米,高度約為一米之鼓。有單個的,也有大小一對的,常見為兩個或三個一組。可用背的,亦可立在地上演奏。 屬於拉丁風格打擊樂器,通常有四種演奏手法。
3、新疆手鼓:新疆手鼓又稱達卜。達卜是以其音響命名。達卜:因敲擊時發出「達「卜兩種音響而得名。手鼓是新疆各族人民慶祝豐收、節日的常用樂器。
4、鈴鼓:鈴鼓是維吾爾、朝鮮、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吉林延邊等地,鼓框木製,單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種。用於歌舞或器樂合奏。鈴鼓又稱「手鼓,無論在民間舞蹈或樂隊伴奏中,鈴鼓都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節奏打擊樂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節奏自由,任憑演奏者即興發揮。
5、空明鼓:空明鼓又叫空靈鼓,是一種碟形鋼舌振動時發聲的新型打擊類樂器,具有手碟、馬林巴、木舌鼓等綜合特點。
C. 新疆彈撥樂器有哪些
新疆彈撥樂器有哪些
導語: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弦,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下面我將向大家介紹新疆的十大彈撥樂器。希望大家喜歡。
1、彈撥爾
「彈撥爾」是維吾爾族所有樂器中最長的樂器,長1米多,琴體像半個水勺,琴體和琴頭用桑木或紅木做成,用鋼絲弦五根,內二弦及外二弦調成同度音,與中弦成四五度關系,音色明凈,十分動聽。
2、熱瓦甫
圖為最大的熱瓦甫。熱瓦甫多為木製,外形獨特。上部是細長的琴身,頂部彎曲,最下方是一個半球形的共鳴箱,琴面用驢、羊或蟒皮蒙裹,有5-7根弦。它的音色清亮、純凈,表現力強,所以大多用於獨奏。熱瓦甫不但有美妙的氣韻,更有美觀大方的外形,琴身由很多牛角片或骨片鑲嵌出形式多樣的花紋,並帶有規則性的紋路和圖案,顯得美觀大方,且極具民族特色。
3、都塔爾
(最大的都塔爾)傳統的.都塔爾,構造與彈布爾相似,外形像個長柄的大水瓢,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琴馬和琴弦等部分組成。製作材料多採用經過自然乾燥的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彈奏出來的琴音聲音雖小但音色卻很柔美。都塔爾是一個伴奏極佳的樂器,它除了在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中作主要伴奏外,還演奏過有名的曲目《木夏烏熱克木卡姆間奏曲》《艾介姆》和《幸福的時代》等。
4、卡龍琴
卡龍琴是維吾爾樂器裡弦最多的古老民間彈撥樂器,史籍中稱七十二弦琵琶、「喀爾奈」,形狀酷似揚琴,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近似古箏,但比古箏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樂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樂器。它盛行於新疆的麥蓋提、喀什、和田、莎車、哈密等地。
5、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爾扎克,起源於古代的波斯。因流行於新疆的麥蓋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車和庫車等地,所以又名多朗艾捷克,是新疆的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樂器,現盛行於南疆一帶,主要用於演奏民間歌曲和木卡姆曲調。
6、薩它爾
薩它爾又稱「塞他爾」,波斯語「薩」為「三」、「它爾」是「弦」,意思是3根弦的樂器。薩它爾的外形與彈撥爾相似,因音色明亮,常常用於獨奏、合奏或做為演唱「十二木卡姆」的伴奏樂器。據《樂師史》記載,早在十四、十五世紀,維吾爾族民間就有了這種樂器,到20世紀50年代,薩它爾已遍布全疆各地,並成為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拉弦樂器。
7、胡西它爾
胡西它爾,原名「艾西它爾」,是維吾爾族的弓拉弦鳴樂器。「胡西」維吾爾語是「歡樂」或「非常悅耳好聽」的意思,「它爾」的譯文是琴弦,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悅耳的弦樂器」。久已失傳,近年才得以復甦,形似曼多林,音色脆亮,可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
8、嗩吶
嗩吶別稱「喇叭」,據相傳,嗩吶最初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是古代波斯語'Surnā'的音譯。它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後經過不斷發展改進,不但豐富了演奏技巧,而且提高了表現力,現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廣泛應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的伴奏中。
9、達甫
達甫亦稱手鼓,也譯為「達卜」, 是新疆維吾爾族人民最喜愛的打擊樂器之一,被譽為維吾爾樂隊中的「靈魂」。鼓框木製,圓而扁平,周圍裝有許多小鐵環,表面蒙以羊皮、牛皮或蟒皮,其中以蟒皮音色最好。它的發音清脆響亮,聲音力度變化幅度較大,技巧靈活,可以起到烘托各種不同樂曲情緒的作用。有了它,一切都有了激情。手鼓的發音清脆響亮,在樂隊中起著統一節奏和速度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總指揮。同時,它的聲音力度變化幅度較大,技巧靈活,攜帶方便,可以起到烘托各種不同樂曲情緒的作用。
10、納格納鼓
納格納鼓即「鐵鼓」,在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因鼓身用鐵鑄成,故稱「鐵鼓」,又有「冬巴」之稱。納格拉鼓形狀看起來像一個花盆,鼓面蒙有駱駝皮或牛皮,六個納格拉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組,每組兩個,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4—5度,用木捧敲擊。
;D. 新疆的樂器有哪些
新疆音樂以維吾爾族民間音樂最負盛名,傳統的音樂有木卡姆、庫夏克、埃提西希、賣達等。其中維吾爾古典樂曲《十二木卡姆》,由大乃格曼、達斯但、麥西來甫等三大部分組成,集音樂、舞蹈、演唱、文學、生活習俗為一體,包括互不相同的36個曲調,要連續24小時方可演奏完畢。
維吾爾族民間樂器主要有獨它爾、彈撥爾、揚琴、熱瓦甫、嗩吶、笛子、手鼓、薩巴依、納合拉、艾傑克、卡龍、薩他爾、達甫等。哈薩克族的民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闊布茲、斯不茲厄等。
E. 新疆的樂器冬不拉和都塔爾的區別在哪裡啊
1、外形不一
冬不拉:琴桿細長,音箱有瓢形和扁平的兩種。
都塔爾:外形像個長柄的大水瓢,由共鳴箱、琴頭、琴桿、弦軸、琴馬和琴弦等部分組成。
冬不拉:
2、琴音不一
冬不拉:琴音聲音較都塔爾大。
都塔爾:琴音聲音小。
3、演奏方式不一
冬不拉: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彈與挑,一般彈用於重拍,挑用於輕拍。
都塔爾:演奏時右手五指並用,缺一不可,或撥或挑,或挑或掃。
4、分布不一
冬不拉:是北亞和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族的傳統彈撥樂器。
都塔爾:是新疆維吾爾族鍾情的傳統彈弦樂器。
5、用途不一
冬不拉:適合彈奏一些節奏快速、奔放的曲子。
都塔爾:可作伴奏的樂器彈奏音樂,還可做為一件精美華麗的工藝品來展示。
F. 新疆特色民族樂器有哪些
維吾爾族傳統音樂中,有著品種繁多的樂器,如:木笛、葦笛、嗩吶、薩塔爾、艾捷克、彈布爾、都塔爾、熱瓦甫、卡龍、手鼓等,可以說是吹、拉、彈、打,應有盡有。有些樂器在日常生活中,在農民舉行的「麥西熱甫」里,在盛大的節日集會上,甚至精彩的雜技表演時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樂器伴隨著維吾爾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道路,較為廣泛使用的樂器主要有:
1,熱瓦普
納格拉即「鐵鼓」,在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因鼓身用鐵鑄成,故稱「鐵鼓」,又有「冬巴」之稱。據說古代人們把它系在馬鞍上當作戰鼓。大約在9世紀以後,它才成為維吾爾族的打擊樂器。
納格拉鼓形狀看起來像一個花盆,鼓面蒙有駱駝皮或牛皮,六個納格拉為一套,每套分大中小三組,每組兩個,一奏高音,一奏低音,相差4—5度,用木捧敲擊。每逢喜慶的節日,彈奏者便會登上屋頂,敲起歡快的納格拉,吹起嗩吶,伴著鼓聲人們翩翩起舞,跳起狂熱的薩瑪舞。這鼓聲不僅為節日增強熱烈的氣氛,且極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這些樂器在新疆熱上都能買到。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