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磬是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什麼
磬是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什麼
「磬」qìng
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懸掛。
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念經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眾。
圖片摘自《網路圖片》
B. 馨和金的甲骨文、金文、象形字、小篆、行書、草書、隸書怎麼寫,還有古代意思和現在意思字後面要寫什麼字
「馨」和「金」二字均無甲骨文,「馨」無金文。甲骨文、金文均可算象形文字。
附圖為二字的演化過程。圖片較大,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
◎馨xīn
〈形〉
(1)(形聲。從香,殸聲。殸,籀文「磬」(qìng)。本義:芳香,散布很遠的香氣)
(2)同本義[wide-spreadfragrance]
馨,香之遠聞者也。——《說文》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國語·周語》
丹木五歲五味乃馨成。——《山海經·西山經》
爾酒既清,爾淆既馨。——《詩·大雅·鳧鷖》。毛傳:「馨,香之遠聞也。」
惟吾德馨。——唐·劉禹錫《陋室銘》
(3)又如:馨烈(芳香濃烈);馨逸(香氣洋溢;芳香遠播)
(4)比喻聲譽流芳後世[goodreputation]
化盛隆周,垂馨千祀。——《晉書》
(5)又如:馨烈(比喻流芳的事業);馨德(芳馨久傳的美德和教化)引申為美[beauty]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書·君陳》
詞性變化
--------------------------------------------------------------------------------
◎馨xīn
〈助〉
(1)有贊美的意思。後來多「寧馨」(如此,這樣)連用
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劉禹錫《贈日本僧智藏》
(2)又如:寧馨兒
======
◎金jīn
〈名〉
(1)(會意。金文字形。從人(表示覆蓋),從土,從二。從「土」,表示藏在地下;從「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礦物。本義:金屬)
(2)金屬的通稱或金屬總名[metal]
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從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說文》
西南之美者,有華山之金石焉。——《爾雅·釋地》
系於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書·禹貢》。注:「銅三色也。」
項掣金鎖。——唐·李朝威《柳毅傳》
(3)又如:五金(指金、銀、銅、鐵、錫,泛指金屬);白金(鉑的通稱;古代指銀子);金背(鏡子);金鑰(門銷或金屬門環、門閂);金荷(金屬製成的荷葉狀獨台);金鋪(本指門上銜接門環部分的帶有虎頭等花紋的裝飾物,亦指門環);金鍾(金屬酒杯)
(4)金屬的製品,可省稱為金[metalware]
(5)刀、劍、箭等兵器
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6)又如:金吾(手執的銅制儀仗棒);金革;金翅(兵艦名);金猊(用金屬鑄成狻猊狀的香爐);金鉤(刀名);金創,金傷(為兵器所創的傷痕)
(7)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臉上刺的字)
(8)印;虎符。如:金紫(秦·漢時丞相所用金印紫綬的簡稱);金爵(指金印紫綬的爵位);金虎符(古時發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處)
(9)犁鏵頭
耜廣五寸,二耜為耦。——《周禮》
(10)釧、鐲一類妝飾品
金銀華美之服。——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11)又如:金步搖(女子的首飾名);金粉(婦女妝飾用的花鈿和鉛粉);金雀(婦女裝飾用的頭釵)
(12)化學元素名。金子[gold]一種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黃色三價和一價金屬元素,產狀主要為獨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於如針碲金銀礦或葉碲礦等少數礦物中;大多數化學品對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氣和王水會受浸蝕;為增加硬度或改變顏色供商業上應用(如金幣、首飾、金牙)而加入銅、銀、鋅、鎘及其它金屬熔成合金
得遺金。——《後漢書·列女傳》
指金於野。
玉質而金色。——明·劉基《賣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又如:赤金(純金);金篦兒(一種篦子狀的金首飾);金釵客(妓女的諱稱);金繩(古代封禪儀式中用的金線);金貲(金銀財寶)
(14)錢財;貨幣[money]
金五百斤。——《戰國策·齊策四》
所賜金帛。——漢·劉向《列女傳》
橐金數千。——清·張廷玉《明史》
輸不必金。——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15)又如:金粟(錢與米);金罰(以金錢贖罪的處罰法);金選(古代用來贖罪的罰金。也稱「金銖」);金財(金錢財貨)
(16)古代軍隊中用以指揮停止或撤退的鑼或其他金屬製品[gong]。如:鳴金收兵;金聲(鉦聲。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鉦和鼓);金鉦(樂器名。鐲鐃之類)
(17)銅[copper]。如:金鐸(古代軍中所用的銅鈴);金莖(銅柱。為擎承露盤之用);金壺(古時的計時器。即銅壺);金翟(銅鑄的人像。同金狄,銅狄)
(18)月[moon]。如:金蟾(月的別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動。也指月光)
(19)太陽[sun]。如:金鑼(比喻太陽);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種器具);金鴉(金烏。太陽)
(20)水銀[mercury]。如:金泥(古代封禪之禮。以水銀和金粉為泥,用來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煉制而成的葯)
(21)星名。金星的簡稱[Venus]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經天。——《隋書·天文志》
(22)朝代名[Jindynasty]。公元1115年—1234年,共歷九帝,統治中國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創建,建都會寧(今黑龍江省阿城南),先後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等地,後在蒙古和宋的聯合進攻下滅亡
(23)古州名[Jinprefecture]。治所在今陝西省安康縣
(24)古代貨幣單位
請獻十金。——《墨子·公輸》
購子頭千金。——晉·干寶《搜神記》
易之以寫金。——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5)姓
詞性變化
--------------------------------------------------------------------------------
◎金jīn
〈形〉
(1)金黃色,亞麻色,尤用指頭發[golden]
浮光躍金。——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青項金翅。——《聊齋志異·促織》
(2)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縷(金色絲線);金獸(門環上的金色銜環);金蠶(金色的蠶);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圖案);金鳳(金色的鳳凰)
(3)比喻尊重、貴重[respectful;noble]。如:烏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諾(對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稱);金言(珍貴、寶重的言辭;佛陀的教言為金言);金交(比喻友誼深厚)
(4)比喻堅固;攻不破的或無懈可擊的[impregnable]。如:金陣(堅固的兵陣);金城;金湯;金堤(形容堤防的鞏固)
(5)比喻聲音美妙[showsvoiceisnice]
(6)富貴[richandnoble]。如:金宮(華美的宮室);金穴(極富貴的人家)
(7)皇帝的,天子的[imperial]。如:金貂(漢以後皇帝侍臣的冠飾);金籙(天帝的詔書)
C. 樂器名稱及圖片大全
我國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類。
吹奏樂器
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薩巴依(維吾爾族) 。
拉奏樂器
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D. 古代樂器磐的主要材料是什麼
大型打擊 樂器 。屬於“八音”中的“石”。用石或玉製作,十六面一組。下面由我給大家介紹古代樂器磐的主要材料吧,僅供大家參考。
古代樂器磐的主要材料
編磬為古代樂器一種,用石或玉製作,十六面一組。它的音色,除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等十二正律外,又加四個半音,演奏打擊時,發出不同音響,清宮所藏玉編磬,是清乾隆時制,在重大典禮演奏中和韶樂時使用。
古代樂器磐的發源地
魯是磬的原產地,春秋時孔子是制磬高手,我們以同一種材料——泗濱浮石(隕石浮沉變質岩)復制洛庄編磬、孔廟編磬、特磬、殷墟虎紋磬。
濟南東章丘出土:走近洛庄漢墓樂器:編磬
金鍾嘉磬、王室輝煌, 編磬是古代一種石制擊打樂器,從春秋發展到戰國時期,進入編磬的高峰期。到了漢代,編磬逐漸走向衰落,王室貴族死後隨葬樂器的禮俗也漸漸衰落,因而,漢代的編磬出土很少。在國內考古中出土的西漢編磬裡面,大部分不是實物,而是專用來做祭品的“明器”。比如著名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10件編磬均是“明器”。出土實物的有曲阜九龍山的魯王墓,該墓曾出土西漢晚期的36件編磬,但都不如洛庄漢墓的107件編磬規模大、數量多,且全是實物。據悉,洛庄漢墓出土灰褐色帶黃斑玉質感的洛庄漢墓泗濱浮磬的這107件編磬比以往漢代考古中出土的所有編磬的總和還要多。
據史料記載,編磬古代多為宗廟所用。古代有“四時嘉至磬”的說法,這里的“嘉至”是西漢宗廟迎神樂名。文人王國維也曾在文中指出:“鍾磬獨以嘉至名者,以其為廟樂之首也。”
洛庄漢墓出土灰褐色帶黃斑玉質感的洛庄漢墓泗濱浮磬的107件編磬,是2000年夏天於該墓第14號陪葬坑中出土,像這種專門把樂器放置在一個陪葬坑內隨葬的,國內考古中還是首次發現。這107件編磬共分為6套,每套數量稍有差異。埋葬時均是掛在編磬架上入土,後因樂器坑塌陷,架子倒掉,編磬中也有三分之一斷裂。不過,這些斷裂的編磬日前已由經省教科文衛專家及山東華泰集團所屬廠礦泗濱浮磬修復專家歷時近一年的修復完畢。
50年代出土的安陽殷墟虎紋磬、70、80-95年山東泰泗地區出土的編磬及1999年洛庄西漢墓出土的107面6套編磬灰褐色帶黃斑玉質感的洛庄漢墓泗濱浮磬,絕非黑色,黑色磬是陝西華源磬、江蘇太湖磬、安徽靈壁磬,這三種磬,一是僅可響,但是聲響而不厚、尖而不振、短而不悠;一句話:共振與諧振感差,二是上述缺點因原料成因不同,非隕石撞擊或它因而致二次高溫高壓成因也;故以砭石山東的真品灰黃灰紅的泗濱浮磬以外的磬種做磬樂導引或音樂療法及浮磬砭道的話,是效果很差的。
古代樂器磐的 歷史 沿革
編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擊樂器,
編磬就是把若干只磬排成一組,每磬發出不同的音色,可以演奏旋律。
70年代以來,我國先後在湖北的江陵和隨縣出土了大型編磬。湖北江陵紀南故城,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國都,1970年在這里出土了一套25枚編磬。磬體用青色石灰石製成,上部作倨(gōu)句形,下作微弧形,表面都有較清晰的 彩繪 花紋和略顯凹凸的花紋。其中4枚繪有鳳鳥圖,色彩高雅,線條流暢。
湖北隨縣曾候乙墓出土的全套編磬共四十一枚,石制,分上下兩層懸掛,上層十六枚,下層十六枚,另有九枚可隨時調用,這套編磬與編鍾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調高上進行合奏或同時轉調演奏。其音響效應“近之則鍾聲亮,遠之則磬音彰”。
編磬圖冊1980年下半年,湖北省博物館和武漢 物理 研究所合作,將這套2400多年前的戰國初期大型編磬復制出來,其發音與原編磬的標音銘文相符,低音渾厚洪高,高音明澈,音色優美而動聽,音域達三個八度,可以旋宮轉調,演奏多種樂曲。
清代的編磬,主要用於皇帝與王公大臣慶典的“丹陛大樂”、宮中大型宴會的“中和清樂”和“丹陛清樂”。清乾隆年間製作的編磬,16枚為一套,大小相同,厚度有異,採用新疆和田碧玉,其形與特磬一致,只是體積較小,每次演奏時全套都要使用,隨樂曲旋律擊奏。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還用黃金製作了一套金編磬,和它一起使用的還有一套金編鍾。
特磬
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時演奏的樂器。
清代,特磬和編磬在宮廷音樂中用途頗廣。特磬是皇帝祭天地、祭祖、祭孔時演奏的樂器。
在一年的12個月里,每個月各奏一個調的樂曲,如正月用太簇,……十一月用黃鍾,十二月用大呂等,所以特磬有音高不同的12枚,都單獨懸掛在木製磬架上。它們大小不一,最大的是“黃鍾”,最小的為“應鍾”,演奏時,只需換上相應調的特磬,合奏時,在每一樂句的末尾各擊特磬一下,起加強節奏的作用。
雲磬
雲磬為寺院所用的法器,常用於宗教音樂。
雲磬:又稱“引磬”。打擊樂器。外形與仰缽形坐磬相同。形體很小,磬身銅制,形似酒盅,磬口直徑只有7厘米,置於一根長木柄上端,全長約35厘米。木柄旋以條紋為飾。
雲磬為寺院中使用的法器,也用於宗教音樂中。演奏時,左手持木柄下端。右手執細長銅棍敲擊,發音清脆,在梵樂中常用以敲擊節奏。
清乾隆年間(1736~1795)製作的特磬(現為北京天壇 收藏 ),採用新疆和田碧玉,形狀呈曲折形。
猜你喜歡:
1. 中國古代樂器介紹大全
2. 關於琴的古代故事
3. 中國古代最具特色的樂器
4. 中國漢朝樂器介紹大全
5. 古代樂器名稱及圖片大全有什麼
E. 佛家和道家做道場的時候,那個鈴鐺應該叫什麼有什麼作用是如何使用的
那個是叫引磬。
用時,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舉過胸部與口相齊,右手執金屬磬釺敲擊磬體而發音。音色清脆明亮。廣泛用於佛教各種法事中。
F. 磬和佛音碗有什麼區別
佛音碗,也叫修行缽或轉經碗,一般由一個紫銅缽及一個手工桃木的柄組成.使用的時候,一般將左手伸平,將碗放與手掌中心,右手執桃木柄,然後以柄的下端輕擦碗邊,按逆時針繞著碗邊慢慢擦起,由快而慢,漸漸佛音碗便會隨著木柄擦動碗邊而引起的輕微振動發出悅耳的共振之聲,聲音越來越大,繞梁不絕,其聲空靈而深遠,有人以為其聲如佛音,故佛音之碗因此而得名,此碗多被人用與參佛冥想時使用,使人心寧靜而至遠,空靈而感悟,神奇異常.
磬,源於中國古代漢族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為「八音」中的「石」音,最早用於漢民族的樂舞活動,後來用於歷代帝王、上層統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禮儀活動中的樂隊演奏,成為象徵其身份地位的「禮器」,也成為佛教里的法器,其中但凡入定的僧人,少則數天,多則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如達摩面壁十年等),只有用磬輕輕的敲才能喚醒.
——詳見附件的圖片.
G. 馨的藝術字怎麼寫
馨的藝術字設計圖片:
H. 馨字在田字格中的寫法
—— 【字體】馨:
I. 樂器大全名稱
中國樂器名稱大全 我國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供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類。詳見ke./view/110789?wtp=tt
吹奏樂器
我國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海笛、管子、雙管和喉管等。 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抱笙、排笙、巴烏等。 由於發音原理不同,所以樂器的種類和音色極為豐富多彩,個性極強。並且由於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區、民族、時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樂中的吹奏樂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極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與流派。 典型樂器: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我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 彈奏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與撥子兩種彈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較充分發揮,如彈、挑、滾、輪、勾、抹、扣、劃、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豐富,又促進了左手的按、吟、擻、煞、絞、推、挽、伏、縱、起等技巧的發展。 彈奏樂器除獨弦琴外,大都節奏性強,但餘音短促,須以滾奏或輪奏長音。彈撥樂器一般力度變化不大。在樂隊中除古琴音量較弱,其它樂器聲音穿透力均較強。 彈撥樂器除獨弦琴外,多以碼(或稱柱)劃分音高,豎式用相、品劃分音高,分為無相、無品兩種。除按五聲音階排列的普通箏等外,一般都便於轉調。 各類彈奏樂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獨弦琴外,皆可演奏雙音、 *** 、琵音和音程跳躍。 我國彈奏樂器的演奏流派風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稱和符號也不盡一致。 典型樂器: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 *** 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我國民族打擊樂器品種多,技巧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根據其發音不同可分為:1、響銅,如:大鑼、小......>>
求各種樂器種類名稱 中國樂器:(1)nbsp;吹奏樂器:如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等。nbsp;(2)nbsp;彈撥樂器:如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等。nbsp;(3)nbsp;打擊樂器:如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等。nbsp;(4)nbsp;拉弦樂器:如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等。nbsp;西洋樂器包括: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鍵盤樂器,打擊樂器nbsp;1.弦樂器nbsp;弦樂器是樂器家族內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古典音樂乃至現代輕音樂中,幾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樂聲部來演奏。可見,柔美、動聽是所有弦樂器的共同特徵。弦樂器的音色統一,有多層次的表現力:合奏時澎湃激昂,獨奏時溫柔婉約;又因為豐富多變的弓法(顫、碎、撥、跳,等)而具有靈動的色彩。弦樂器的發音方式是依靠機械力量使張緊的弦線振動發音,故發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弦樂器通常用不同的弦演奏不同的音,有時則須運用手指按弦來改變弦長,從而達到改變音高的目的。弦樂器從其發音方式上來說,主要分為弓拉弦鳴樂器(如提琴類)和彈撥弦鳴樂器(如吉它)。nbsp;弓拉弦鳴樂器: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Cello)、倍低音提琴(Doublenbsp;Bass)、電貝司(Electribsp;Bass);nbsp;彈撥弦鳴樂器:豎琴(Harp)、吉它(Guitar)、電吉它(Electribsp;Guitar)。nbsp;2.木管樂器nbsp;木管樂器起源很早,從民間的牧笛、蘆笛等演變而來。木管樂器是樂器家族中音色最為豐富的一族,常用被來表現大自然和鄉村生活的情景。在交響樂隊中,不論是作為伴奏還是用於獨奏,都有其特殊的韻味,是交響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木管樂器大多通過空氣振動來產生樂音,根據發聲方式,大致可分為唇鳴類(如長笛等)和簧鳴類(如單簧管等)。木管樂器的材料並不限於木質,同樣有選用金屬、象牙或是動物骨頭等材質的。它們的音色各異、特色鮮明。從優美亮麗到深沉陰郁,應有盡有。正因如此,在樂隊中,木管樂器常善於塑造各種維妙維肖的音樂形象,大大豐富了管弦樂的效果。nbsp;唇鳴類:長笛(Flute)、短笛(Piccolo);nbsp;簧鳴類:單簧管(Clarinet)、雙簧管(Oboe)、英國管(EnglishHorn)、大管(Bassoon)、薩克斯管(Saxophone)。nbsp;3.銅管樂器nbsp;銅管樂器的前身大多是軍號和狩獵時用的號角。在早期的交響樂中使用銅管的數量不大。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交響樂隊中只用兩只圓號,有時增加一隻小號到十九世紀上半葉,銅管樂器才在交響樂隊中被廣泛使用。銅管樂器的發音方式與木管樂器不同,它們不是通過縮短管內的空氣柱來改變音高,而是依靠演奏者唇部的氣壓變化與樂器本身接通「附加管」的方法來改變音高。所有銅管樂器都裝有形狀相似的圓柱形號嘴,管身都呈長圓錐形狀。銅管樂器的音色特點是雄壯、輝煌、熱烈,雖然音質各具特色,但宏大、寬廣的音量為銅管樂器組的共同特點,這是其它類別的樂器所望塵莫及的。nbsp;銅管樂器:小號(Trumpet)、短號(Cornet)、長號(Trombone)、圓號(Frenchnbsp;Horn)、大號(Tuba)。nbsp;4.鍵盤樂器nbsp;在鍵盤樂器家族中,所有的樂器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鍵盤。但是它們的發聲方式卻有著微妙的不同,如鋼琴是屬於擊弦打擊樂......>>
樂器名稱及圖片大全 ◆樂器名稱可以開列如下,但圖片因為占空太大了,放不下,建議按名稱去網路進行圖片搜索,是可以找到很多的。
1.西洋樂器
西洋樂器一般地講是指發祥於歐洲的樂器,但習慣上指音樂廳或教堂常使用的樂器,有時特指管弦樂隊常用的樂器。西洋樂器大致可分為: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弓弦樂器(通常稱作弦樂器)、撥弦樂器、鍵盤樂器等幾類,但這種分類方法不能包括所有西洋樂器,比如口琴就不屬於以上類別的任何一類。劃分的標准也不統一,比如打擊樂器和弓弦樂器的區別在於發音原理的不同,而鍵盤樂器與其他類樂器的區別則在於演奏方法,像鋼琴和鋼片琴就不屬於打擊樂器。值得指出的是,電子樂器的類別劃分目前尚不一,看來以演奏方法作劃分標准似乎更合理,比如電鋼琴歸鍵盤樂器,電吉他歸撥弦樂器,對那些演奏方法與傳統樂器大不相同的電子樂器可單算作一類。
以下是主要西洋樂器及其類屬:
木管樂器組
笛類
――長笛
――短笛
――堅笛
――弗拉佐萊哨笛
――契斯圖豎笛
――塔博鼓笛
雙簧管族系
――雙簧管
――英國管
――抒情雙簧管
――海克爾雙簧管
――大管
――低音大管
――庫塔爾雙簧管
――肖姆雙簧管
單簧管族系
――C、降B、A 調單簧管
――低音單簧管
――高音降E 調單簧管
――高音D 調單簧管
――中音單簧管
――倍低音單簧管
――小單簧管
――海克爾單簧管
――木號單簧管
薩克斯管族系
――最高音降E 調薩克斯管
――高音降B 調薩克斯管
(中音降E 調薩克斯管)
――次中音降B 調薩克斯管
――上低音降E 調薩克斯管
(低音降B 調薩克斯管)
――倍低音降E 調薩克斯管
――次倍低音降B 調薩克斯管
銅管樂器組
圓號族系
――自然圓號
――閥鍵圓號
小號族系
――小號
――短號
――巴赫小號
――低音小號
――別辛號
――克拉羅(即克拉里昂)
長號族系
――高音長號
――中音長號
――次中音長號
――低音長號
――次中音―低音長號
――倍低音長號
――次中音閥鍵長號
――低音閥鍵長號
大號族系
――降B 調次中音大號(尤風寧號)
――F 調常規低音大號
――降E 調低音大號,即降E 調邦巴東號
――降B 調低音大號,即降B 調邦巴東號
――C 調倍低音大號
――海利康大號
――蘇薩大號
薩克斯號族系
――降E(或F)調最高音薩克斯號,同降E 調短號
――降B(或C)調高音薩克斯號,同降B 調短號
――降E(或F)調中音薩克斯號
――降B(或C)調次中音薩克斯號
――降B(或C)調低音薩克斯號,同降B 調次中音大號
――降E(或F)調低音薩克斯號,同F 調常規低音大號
――降B(或C)調倍低音薩克斯號,略同降B 調低音大號
夫呂號族系
――降E 調高音夫呂號
――降B 調中音夫呂號
――降E(或F)調次中音夫呂號
打擊樂器組
鼓類
――定音鼓
――小鼓
――中鼓
――大鼓
――架子鼓
――鋼鼓
――塔波鼓
――邦戈鼓
――鈴鼓
鈸類
――古鈸
――悶聲鈸
――噝聲鈸
木琴族系
――木琴
――鍾琴
――瑪林巴琴
――宰洛林巴琴
――顫音琴
――玻璃板琴
其他
――管鍾
――三角鐵
――響板
――砂槌
――鞭響器
――刮響器
――樂砧
撥弦樂器組
豎琴族系
――雙級變音豎琴
――威爾士豎琴
――半音豎琴
――雙列弦豎琴
――蘇格蘭豎琴
――齊特爾琴
――撥弦揚琴
――指鍵豎琴
――文藝復興時期豎琴
吉他族系
――西班牙吉他
――夏威夷吉他
――匹克吉他
――低音吉他
――巴拉萊卡
――班杜里亞
――西滕
――吉滕
――維烏埃拉
琉特族系
――琉特
――曼多拉
――曼多林
――安傑利卡......>>
世界上所有樂器名稱 樂器的種類
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樂器:木管樂器:長笛,單簧管(豎
笛),雙簧管,低音管
銅管樂器:法國號,小號,長號,低音號
敲擊樂器:有音高的敲擊樂器:定音鼓,木琴
,鐵琴,管鍾…..
無音高的敲擊樂器:大鼓,小鼓,鈴鼓,響木
,三角鐵…..
弦樂器
小提琴(Violin):為弦樂器中的高音樂器
,音色優美而華麗,抒情而哀愁,音域寬
廣,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在樂團中扮演第
一把交椅的角色,且樂團首席也常由最優
秀的小提琴手擔任.小提琴四條弦定音由
低而高分別是G,D,A,E.
弦樂器
中提琴(Viola):形狀看起來與小提琴相
似,稍微比小提琴大一點,拿法,指法與
小提琴相同,音色雖不似小提琴華麗但仍
溫潤醇厚,具有相當吸引人的魅力.而中
提琴的譜,通常採用第三線中音譜號.
弦樂器
大提琴(Violoincello):音色低沉,在樂團
中擔任低音及和聲.音色明朗,溫暖有充
實感,也是相當具有表現力的獨奏樂器.
弦樂器
低音提琴(Double bass):弦樂家族中音
域最低的樂器,實際音高比記譜音高低八
度.在樂團中多演奏與大提琴相同的曲調
或和聲的最低音.
木管樂器:長笛(Flute)
現代長笛主要結構是十九世紀中葉波姆
(Theobald Boehm)改良後的結果,是木管樂器中
的高音樂器,由三節圓錐型的管柱組成,分成頭
部管,中部管,足部管三部份,最早由木頭製成
;到二十世紀出現金屬制的長笛,金屬長笛在發
音的敏捷度,音質的輝煌,以及高音域的安定性
等方面,較木製長笛優越許多.高音明亮輝煌演
奏快速音群時特別能表現長笛優異的敏捷性.
木管樂器
雙簧管(Oboe)
管身多由玫瑰木製成,尾端呈圓錐型的喇
叭口形狀,分為「頂節」,「底節」及
「鍾狀部」.吹嘴使用雙簧片,調節音高
時,將簧片抽出或插入一點點即可.高音
音色常被形容尖銳,高亢帶有鼻音;低音
則比長笛低音更顯厚實.
木管樂器
單簧管(Clarinet)
單簧管管身比雙簧管寬,分成五個部分;
吹口,調音管,上主管,下主管,揚音管.
簧片用金屬環形螺絲套在吹口上,吹口部
通常由硬塑膠或水晶作成,有A調及降B
調兩種,吹嘴使用單簧片.最低音域的音
色充滿戲劇性,常被用來表現特殊的氣氛
;高音域音色明亮而富於表情.
木管樂器
低音管(Bassoon)
低音管和雙簧管一樣,有兩個簧片和圓錐
型的管柱,但管長是雙簧管的四倍,為了
演奏方便,折成兩截.管身由楓木製成,
分為四個部分:揚音管,低音部,託管,
以及支管組成.指法也和雙簧管相同,但
音色更為低緩,朴實.
銅管樂器
法國號(French Horn)
法國號在吹嘴與喇叭口之間由兩組螺旋型
彎管組合而成.漏斗型的吹嘴和細長的圓
錐型管柱,使法國號發出的音色比小號更
圓潤柔美而接近人聲.
銅管樂器
小號(Trumpet)
小號一般俗稱小喇叭,它所擁有的傳達力量,足
以冠蓋整個管弦樂團,聲音十分飽滿,而且有庄
嚴無比的氣勢.二十世紀以來所用的標准小號,
有C調及降B調兩種.在管弦樂團中音量較強
的部分,小號常重疊演奏 *** 音,由於其突出的
音響,往往更加強了強奏的力量.另外,弱音小
號還可以奏出一種迴音效果,聽來像傳自遠方的
聲音.
銅管樂器
長號(Trombone)
標准型長號的管身為小號的兩倍長,管柱內腔為
細窄的圓筒型,演奏者靠移動伸縮管將一個音滑
到另一個音,因此俗稱伸縮號.演奏者以左手握
住吹管橫軸,並使吹嘴穩定地對著唇口,右手輕
持滑管來改變音高.長號要演奏完美的圓滑奏,
得靠極為技巧的......>>
常見樂器有哪些 常見樂器圖片和名稱大全 吉他,二胡,古箏,嗩吶,鋼琴太多了
所有的樂器的名稱(最好帶圖片) 西洋樂器:
ke./view/429570
民族樂器:
ke./view/34424
每種樂器的圖片、介紹可以在網路里單獨搜索樂器名稱查看。
更多專業知識也可以買本樂器法的書來學習,比如下面這本:
bookhd/...23
所有的樂器的名稱(最好帶圖片) 西洋樂器:
ke./view/429570
民族樂器:
ke./view/34424
每種樂器的圖片、介紹可以在網路里單獨搜索樂器名稱查看。
更多專業知識也可以買本樂器法的書來學習,比如下面這本:
bookhd/...23
中國古代所有樂器的名稱 轉
一、拉弦樂
板胡、二胡、高胡、低胡、歌胡、京胡、雷琴等
二、彈撥樂
琵琶、月琴、大阮、中阮、小阮、秦琴、柳琴、箏、瑟、古琴等
三、打擊樂
木琴、揚琴、各種鼓、鈸、大鑼、小鑼、鑔、木魚、雲鑼、沙錘、銅鈴、缶等
四、吹奏樂
笛子、蕭、嗩吶、塤、海笛、喇叭等
中式所有古典樂器的名稱有那些 中國古典樂器:編鍾、古箏、琵琶、古琴、二弦琴、班卓琴、揚琴、箜篌、嗩吶、鼓、鑼、鈸等等,
每個朝代流行的樂器也不同,漢朝時期宮廷常用編鍾樂器,戰國時期古箏廣泛流傳。
還有些民間樂器如:簫、笛子、二胡、拍板、木魚、葫蘆絲、手鼓等……
古典樂器數不勝數,種類繁多。
中國古代著名的樂器名字? 金[鍾]:八音之一。金屬制的打擊樂器。歷史久遠,陝西長安縣客省庄龍山文化遺址曾出土有陶鍾,是新石器晚期的遺物;商代以來的鍾為銅制,多是大、小三枚組合起來的編鍾,成為依一定音列組成的旋律樂器。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的編鍾數目日漸增多,以九枚一組的居多。秦代以後,沿用於歷代宮廷雅樂中的鍾多為呈圓形,每鍾發一音。近年在西南地區多次出土的戰國至兩漢時期具有少數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編鍾,如雲南楚雄萬家壩古墓出土的編鍾,外形似鈴,斷面作桃核形,頂端作雙角狀;廣西等地也出土有編鍾,反映了西南各地與中原地區在音樂文化上的密切聯系。
石[磬]:八音之一。玉、石等材料製成的打擊樂器。甲骨文中磬字,形同曲尺,懸掛在架上。左半像懸石,右半像用手執捶敲擊。《尚書。益稷》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石」即指磬。考古發現有約為夏代的東下馮遺址石磬,系打制而成,表明磬可能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最早用於先民的樂舞活動,後來用於歷代上層統治者配合祭祀、宴享等禮義活動的雅樂中,成為象徵其身份地位的「禮器」。
土[塤]:八音之一。用土燒制的吹奏樂器。戰國時期趙國史書《世本》載:「塤,暴辛公所造。」《拾遺記》載:「皰羲灼土為塤。」這類傳說雖不可信,但也說明塤的歷史很久遠。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有一個吹孔的陶塤,距今約七千餘年,是目前最早的實物。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山西萬泉荊村遺址、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河南鄭州銘攻路、二里崗商代遺址、輝縣琉璃閣區殷墓都有陶制塤的發現。
木[/音zhuyu住羽] :八音之一。指木製的打擊樂器。牽形同木升,上寬下窄,用木棒撞擊其內壁發聲,以示樂曲的起始,古代雅樂開始時擊之;,狀如伏虎,背面刻有鋸齒,演奏時用一支一端破成細條的竹筒,逆刮虎背的鋸齒,以示樂曲的終結,古代雅樂結束時擊奏。
絲[琴瑟]:八音之一。用梧桐木等木質材料製成的彈撥樂器。《詩經》中已有琴瑟的記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作五弦,周初增為七弦。古代琴的別稱有「綠綺」、「絲桐」等;琴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是常用樂器。在我國古代文化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孔子、司馬相如、蔡邕、嵇康等都以彈琴著稱。幾千年來,琴的演奏綿延不絕。歷代琴師對琴曲的流傳和發展做出了貢獻。瑟,多為25弦,也有14弦、23弦的。定根弦下施柱,用以調節有效弦長。據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25弦瑟,可知它是按五聲音階調弦。瑟的出現年代更早。目前出土的瑟是春秋晚期製品。唐宋以來文獻所載和明清宮廷所用的瑟,與周、漢時期出土實物已有較大差異。古代宴享禮儀活動中,多用瑟伴奏歌唱。
竹[簫管]:八音之一。竹製的吹奏簧管樂器。單管、豎吹。古代簫多為竹製,也有玉制、瓷製的。用於獨奏、琴笛合奏或演奏傳統竹樂曲。如龠[音yue月]、形狀像笛子,短管,有三孔、六孔、七孔之分、簫,最初用一組長短不等的細竹管按音律編排而成,如鳥翼狀,叫「排簫」,後來只用一根竹管製成,豎吹得叫「洞簫」。
匏[笙芋]:八音之一。竹製的吹奏簧管樂器。甲骨文中有「和」字,即是小笙,說明其起源之久遠。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笙,竹管14根,竹製簧片。笙管分兩排插在匏[葫蘆]制的笙鬥上。笙在春秋戰國和秦、漢之際是重要的吹奏樂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有19簧、17簧、13簧數種。唐代改為木製。明清時期,廣泛應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和戲曲、說唱伴奏中。芋,在戰國至漢代廣泛流行,至宋代失傳。出土的漢代百戲陶俑、石刻畫像中多有吹竽的圖像。芋的形狀似笙而比笙大。36管,後減至23管。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芋通高78厘米,芋斗、芋嘴為木製......>>
J. 中國古典樂器名稱及圖片都是什麼
1、塤
塤,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6孔、8孔、10孔。亦稱「陶隕」。以陶制最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塤的種類很多,除了傳統的卵形塤,還有葫蘆塤、握塤、鴛鴦塤、子母塤、牛頭塤等多種類型。 有吹奏樂器基礎的pang友們可以自學隕喲,應該不太難噠。
三弦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於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現代三弦是在傳統三弦基礎上改進而來,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別於1960年和1980年研製成功,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