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有誰認識這種野植物,是沙參嗎
沙參,中葯名。為桔梗科植物沙參Adeinophora strictaMiq.、杏葉沙參Adenophora hunanensisNannf.、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 Fisch.[A.vuerticillataFisch.;CampanulatetraphyllaThunb.]、雲南沙參Adenophora khasiana(Hook.fF.etThoms.)Coll.et Hhemsl[Caumpanula khasianaHook.f.et Thoms]、泡沙參Adenophora potaniniiKorsh. 及其同屬數種植物的根。沙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杏葉沙參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輪葉沙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華南;雲南沙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泡沙參分布於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等地。具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於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中文學名
沙參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桔梗目
科
桔梗科
屬
沙參屬
種
沙參、杏葉沙參、輪葉沙參、雲南沙參、泡沙參
採收時間
播種後2-3年採收,秋季挖取根部
毒性
無毒(《別錄》)
1別名
2入葯部位
3性味
4歸經
5功效
6主治
7相關配伍
8用法用量
9使用注意
10炮製
▪一、採集加工
▪二、炮製方法
11形態特徵
12生長環境
13鑒別
▪一、葯材性狀
▪二、飲片性狀
14葯理作用
15相關論述
16附註
目錄
別名
知母、白沙參、苦心、識美、虎須、白參、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南沙參、鈴兒參、泡參、桔參、山沙參、沙獺子。
入葯部位
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微寒。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
主治
用於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相關配伍
1、治肺熱咳嗽:沙參半兩,水煎服之。(《衛生易簡方》)
2、治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不易吐出,口乾:南沙參9g,麥冬9g,生甘草6g,玉竹9g。水煎服。(《青島中草葯手冊》)
3、治諸虛之症:沙參一兩,嫩雞一隻去腸,入沙參在雞腹內,用砂鍋水煎爛食之。(《滇南本草》)
4、治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或下元虛冷:米飲調沙參末服。(《證治要訣類方》)
5、治產後無乳:杏葉沙參根12g,煮豬肉食。(《湖南葯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風寒咳嗽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播種後2-3年採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泥土,乘新鮮時用竹片颳去外皮,切片,曬干。
二、炮製方法
1、沙參:現行,,取原葯材,,除去雜質和蘆頭,,洗凈,,潤透,,切厚片,,乾燥。
2、蜜沙參:現行,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南沙參片中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黃橙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南沙參片100kg,用煉蜜25kg。
形態特徵
1、沙滲:多年生草本,莖高40-80cm。不分枝,常被短硬毛或長柔毛。基生葉心形,大而具長柄;莖生葉無柄,或僅下部的葉有極短而帶翅的柄;葉片橢圓形、狹卵形,基部楔形,長3-11cm,寬1.5-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兩面疏生短毛或長硬毛,或近於無毛。花序常學不分枝而成假總狀花序,或有短分枝而成極狹的圓錐花序,極少具長分枝而成圓錐花序的;花梗長不足5mm;花萼常被短柔毛或呀粒狀毛,少數無毛,筒部常倒卵狀,少數為倒卵狀圓錐形,裂片5,狹長,多為鑽形,少數為條狀披針形;花冠寬鍾狀,藍色或紫色,外面無毛或有硬毛,裂片5,三角狀卵形;花盤短筒狀,無毛;雄蕊5,花絲下部擴大成片狀,花葯細長;花柱常略長於花冠,柱頭3裂,子房下位,3室。蒴果橢圓狀球形,極少為橢圓狀,長6-10mm。種子多數,棕黃色,稍扁,有1條棱,長約1.5mmcm。花、果期8-10月。
2、杏葉沙參:本種與沙參的區別在於:莖生葉在莖上部的無柄或僅有楔狀短柄,葉基部常楔狀下延,基生葉具長柄。花序分枝粗壯,幾乎平展或弓曲向上;花萼裂片卵形至長卵形,最寬處在中下部,通常多少重疊,寬1.5-4mm;,花盤多功能數有毛,少無毛;花柱與花冠等長。花期7-9月。
3、輪葉沙參:又名四葉沙參。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於:葉3-6輪生,卵圓形至線狀披針形。花序分枝也常輪生;花盤較短,長2-4mm,直徑不超過1mm;花冠細小,近於筒狀,口部稍收縊,裂片長約2mm。花期7-9月。
4、雲南沙參:本種與前三種的區別在於:莖常被白色多細胞硬毛;莖生葉均勻分布於莖上;常無柄,葉片卵圓形至長卵形或倒卵形,上面疏生糙毛,下面密被硬毛或僅葉脈上被硬毛。假總狀花序;花盤短筒狀,長不超過1mm;花萼邊緣有1-3對小齒。花期8-10月。
5、泡沙參又名燈花草、燈籠花、奶腥菜花。本種與前四種各的區別在於:莖常密被倒生短硬毛;莖生葉無柄,極個別有楔狀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長圓形、狹橢圓形和倒卵形,兩面被毛,邊緣有2至數個粗大齒。花序通常在基部有分枝;花盤被毛;花柱與花冠近等長。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1、沙參:多生於低山草叢中和岩石縫內,也有生於海拔600-700m的草地上或1000-3200m的開曠山坡及林內者。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2、杏葉沙參:生於山地草叢中。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3、輪葉沙參:生於草地或灌木叢中。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華南等地。
4、雲南沙參:生於海拔1000-2800m的雜木林、灌叢或草叢中。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
5、泡沙參:生於海拔3100m以下的陽坡草地,少生於灌叢或林下。分布於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等地。
鑒別
一、葯材性狀
(1)沙參:根圓柱形或圓錐形,有的彎曲或扭曲,少數2-3分枝,長8-27cm,直徑1-4.3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貢色,較粗糙,有不規則扭曲的皺紋,上部有細密橫紋,凹陷處常有殘殖留棕褐色栓皮。頂端蘆頭(根莖)單個,稀多個,長2-7cm,四周具多數半月形莖痕,呈盤節狀。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類白色,多裂隙,較松泡。氣微,味微甘、苦。
(2)杏葉沙參:根圓錐形,下部分枝極少,長9-17cm,直徑0.7-2cm。表麵灰黃色或灰褐色,無環紋,有縱皺。頂端蘆頭長1.4-8.8cm,盤節明顯或不明顯。折斷面不平坦,類白色,較結實。
(3)輪葉沙參:根圓柱形,少2-分枝,長5.5-14cm,直徑0.5-2cm。表面無縱皺,上部具環紋。折斷面不平坦,白色,中空。
(4)雲南沙參:根偶有分枝,長5-25cm,直徑1-3.5cm,上部多橫紋,下部具彎曲縱紋或深溝紋。蘆頭長0.5-4cm。折斷面白色,多裂隙。
(5)泡沙參:根圓柱形,少2分枝,長8-14cm,直徑0.9-3cm,表面具矍環紋。蘆頭長3-6.5cm,盤節密。折斷面不平坦,淡黃白色,松泡,中空。
均以粗細均勻、肥壯、色白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沙參為圓形或類圓形厚片,,表面黃白色或類白色,,有多數不規則裂隙,,呈花紋狀。周邊淡棕黃色,,皺縮。質輕。無臭,,味微甘。蜜沙參形如南沙參片,,表面橙黃色或焦黃色,,偶見焦斑,,味甜。
葯理作用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參也可提高淋巴細胞轉換率;
2、祛痰作用;
3、抗真菌作用;
4、強心作用。
相關論述
1、《本經》:「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久服利人。」
2、《別錄》:「療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臟,補中。」
3、《葯性論》:「去皮肌浮風,疝氣下墜,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臟風氣。」
附註拉姆拉
同屬以下品種的根在不同地區也作沙參葯用。①狹葉沙參Adenophoragmelinii(Spreng.) Fisch.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②石沙參A. polyanthaNakai.分布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山東、安徽、河南。③川藏沙參A. lilifolioidesPax et Hoffm.分布於陝西秦嶺、四川(德格)。④長白沙參A. pereskiifolia(Fisch.ex Roem. et Schult.)G.Don分布於黑龍江、吉林。⑤絲裂沙參A.capillarisHemsl.分布於湖北西部。⑥昆明沙參A. strictaMiq.subsp.confuse(Nannf.) Hong分布於雲南。⑦多歧沙參A. wawreanaA. Zahlbr.分布於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⑧細葉沙參A. paniculataNannf.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山東、河南。
2. 各種人參的圖片
1.野生山參,主要由蘆、芋、紋、體、須組成;主根大多生成粗短,支根兩條八字形分開,上粗下細,螺旋狀環紋細密而深;蘆頭細長,蘆質干癟堅實,呈扭曲狀,蘆碗四面密集,蘆頭下部隨生長年限而呈圓柱狀,習稱「雁脖蘆」或「馬牙蘆」。(如下圖)
3.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和根莖。葯材分為人工栽培的圓參和天然野生的野生山參兩類。野生山參由於資源稀少,產量極低,價格昂貴,一般僅加工成生曬野山參。人工栽培的圓參多數加工為生曬人參、紅參、糖參等。
(2)野沙參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浮腫,浮腫患者在治療期間,應避免服用人參。因為人參的成分中含有抗利尿物質,因此謹記否則耽誤病情。
2.兒童體質偏熱,如果在服用人參對今後生長發育都不利。同時,人參含有類激素,兒童服用會導致性早熟,特別是14周歲以下切忌服用人參。對於新生兒更應禁服人參。
3.肺結核,虛火旺盛加上肺陰虛損,是肺結核患者的主要特點,如果此時再服用人參,容易引發患者吐血,反而加重肺結核病情。
3. 野沙參圖片
野沙參是這個樣子的
4. 沙參有什麼作用是什麼樣子的
沙參分南沙參和北沙參.南沙參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杏葉沙參,闊葉沙參的根;北沙參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南沙參含有三萜皂甙,澱粉等成分.北沙參含有生物鹼,澱粉,揮發油,谷固醇,珊瑚菜等成分. 南沙參性味甘,微苦,涼;北沙參性味甘,苦,淡,平.南北沙參均具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肺熱燥咳,虛勞久咳,咽干喉痛等症.在功效上南北沙參略有區別,南沙參偏於清肺熱祛痰,適於風熱感冒,肺燥;北沙參養胃生津作用則較南沙參強.中葯處方中如果不加說明,沙參即指北沙參. 現代醫學研究指出,南沙參祛痰,強心作用較明顯;北沙參有加強呼吸,升高血壓作用. 沙參 葯物名稱: 沙參 葯物別名: 南沙參,北沙參 英文名稱: shashen 說明: 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 功用作用: 1,清肺養陰:主治陰虛肺熱,乾咳少痰,舌紅咽干及老嗽咯血。常配養陰清肺葯。 2,宜胃生津:適於熱病傷津,舌干口渴,食少干嘔及內熱消渴。 用法用量: 10-15g;鮮者15-30g。 注意事項: 反藜蘆。虛寒證忌用。 石 沙參 500x376 42k 沙參 _adenophoraelatana... 240x180 19k 沙參 ,南 沙參 又名土人參,... 500x375 40k 川藏 沙參 川藏 沙參 川藏... 261x380 14k 沙參 的熱量和 沙參 減肥功... 500x315 14k 杏葉 沙參 圖片——自然圖... 組圖:3張 輪葉 沙參 圖片——自然圖... 組圖:3張 沙參 種子 北 沙參 大塊北 640x480 218k 石 沙參 圖片——自然圖片... 640x480 123k 輪葉 沙參 圖片——自然圖... 545x700 108k 沙參 排骨 沙參 排骨 以下... 554x416 19k 細葉 沙參 細葉 沙參 細葉沙... 組圖:4張 細葉 沙參 細葉 沙參 細葉沙... 組圖:4張 萊陽 沙參 萊陽 沙參 萊陽... 1280x960 32k > 沙參 -PoweredbyDiscuz... 640x480 76k 沙參 -PoweredbyDiscuz 720x540 130k 2.杏葉 沙參 本種與 沙參 的... 512x700 65k 《植物名實圖考》:" 沙參 ... 540x720 132k 供應 沙參 提取物-盡在中 300x200 43k
5. 沙參有什麼作用是什麼樣子的
沙參的功效與作用 南沙參 Nanshashen為桔梗科植物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參A. Stricta Miq. 的根。主產於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趁鮮颳去粗皮洗後乾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別名】知母 【葯性】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養陰清肺,清胃生津,補氣,化痰。 【應用】 1.肺陰虛證。本品甘潤而微寒,能補肺陰、潤肺燥,兼能清肺熱。亦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乾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啞等症。其潤肺清肺之力均略遜於北沙參。但對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一定的祛痰的作用,可促進排痰;對氣陰兩傷者,還略能補脾肺之氣,可氣陰兩補。常與北沙參、麥冬、杏仁等潤肺清肺及對症之品配伍。 2.胃陰虛證。本品又能養胃陰,生津止渴,並清胃熱。適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結、舌紅少津及飢不欲食、嘔吐等證。本品養胃陰、清胃熱之力亦不及北沙參。但本品兼能補益脾氣,對於胃陰脾氣俱虛之證,有氣陰雙補之效,對熱病後期,氣陰兩虛兩余熱未清不受溫補者,尤為適宜。多與玉竹、麥冬、生地等養胃陰、清胃熱之品配伍,如益胃湯(《溫病條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反藜蘆。 【鑒別用葯】北沙參與南沙參來源於兩種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養陰清肺、益胃生津(或補肺胃之陰,清肺胃之熱)為主要功效。但北沙參清養肺胃作用稍強,肺胃陰虛有熱之證較為多用。而南沙參尚兼益氣及祛痰作用,較宜於氣陰兩傷及燥痰咳嗽者。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輪葉沙參含三萜類皂苷、黃酮類化合物、多種萜類和烴類混合物、蒲公英萜酮、β-谷甾醇、胡蘿卜苷、飽和脂肪酸、沙參酸甲酯和沙參醇。沙參中含呋喃香豆精類。 2.葯理作用:杏葉沙參可提高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且可抑制體液免疫,具有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輪葉沙參有祛痰作用,其祛痰作用較紫菀差;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明顯強心作用;體外試驗,沙參水浸劑(1:2)有抗真菌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道,以本品配伍麥冬、金銀花等葯,製成蜜丸,空腹時含化、緩咽,1日3~5次,治療食管炎12例,治癒8例,好轉3例,無效1例(福建中醫葯,1982,4:28)。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補中,益肺氣。」 2.《本草綱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3.《飲片新參》:「清肺養陰,治虛勞咳嗆痰血」。 配伍效用: 南沙參配伍北沙參 二者均有養陰清熱之功, 但南沙參體輕質松, 味苦性寒, 長於清熱祛痰止咳;北沙參體重質堅, 味甘性涼, 功擅潤肺益胃生津.二者合用, 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益胃生津之功效, 用於治療肺熱陰傷之燥咳、少痰、咯血;或熱病傷津、胃陰不足之咽干、舌燥、口渴等症. 沙參配伍黨參 沙參甘涼以補肺胃之陰;黨參甘溫, 以補肺胃之氣.二者合用, 有補氣養陰之功效, 用於治療肺胃氣陰兩虛所致諸症. 沙參配伍麥冬 二者皆味甘性寒, 均有滋陰清熱之功.但沙參體輕質松, 多入上焦, 清肺熱、養肺陰;麥冬甘寒柔潤, 善入中焦, 清胃熱、益胃陰.相須為用, 其功效更著, 用於治療肺胃燥熱之乾咳少痰、口渴咽乾等症. 沙參配伍石斛 二者均有滋陰養胃生津之功效.相伍為用, 其效更著, 用於治療熱病之後、胃津不足之口乾舌燥、食少干嘔等症. 沙參配伍浙貝母 沙參潤燥止咳;浙貝母清熱化痰.二者合用, 有清熱、潤燥、化痰之功效, 用於治療咳嗽、痰稠咳吐不爽、舌紅而干證屬肺燥者. 【注意事項】 宜忌:風寒作嗽及肺胃虛寒者忌服.反藜蘆. 【醫家論葯】 `肺主氣, 故肺家之葯, 氣勝者為多.但氣勝之品必偏於燥, 而能滋肺者, 又膩滯而不清虛.惟沙參為肺家氣分中理血之葯, 色白體輕, 疏通而不燥, 潤澤而不滯, 血阻於肺者, 非此不能清也.'(《本草經百種錄》) `人參甘苦溫, 其體重實, 專補脾胃元氣, 因而益肺與腎, 故內傷元氣者宜之.沙參甘淡而寒, 其體輕虛, 專補肺氣, 因而益脾與腎, 故金受火克者宜之.一補陽而生陰, 一補陰而制陽, 不可不辨之也.'(《本草綱目》) `沙參清肺, 肺氣肅則下行自順, 氣化咸藉以承宣, 故清肺葯皆通小水.喻氏謂有肺者有溺, 無肺者無溺, 可以勘破機關.'(《重慶堂隨筆》) `沙參有南、北兩種, 北沙參質堅性寒, 南沙參體虛力微.'(《本草求真》) 附註:根據文獻記載, 古代沙參並無南、北之分, 據對其形態的描述及功用推測可知, 古代文獻中之沙參應為今之南沙參.因此, 古代文獻資料處方中所用沙參一名, 多系指南沙參.至清代張石頑《本經逢原》始言沙參`有南、北兩種'.《本草綱目拾遺》論述南沙參時提到`南沙參功同於北沙參而力稍遜'.嗣後沙參方有南、北之分.現今之處方名`沙參', 則大多指北沙參. 北沙參在我國北方地區均有出產, 其中產於山東即墨縣丁字港海南的半島上的栽培品, 加工細致, 品質較優, 稱海南參;產於遼寧者, 稱遼沙參.北沙參葯材呈條狀、細長、色白如銀而質堅, 亦稱北條參、條沙參、細條參、銀條參.有醫家慣用真北沙參一名, 只為強調正品入葯而已.北沙參體重質堅, 性味甘涼而膩, 偏擅於清肺養陰、益胃生津, 宜用於陰虛火旺、咳嗽少痰、骨蒸勞熱、口苦煩渴或病後陰耗津虧之口燥咽干者, 常配伍麥冬、玉竹等養陰之品同用.此外, 臨床應用王氏清暑益氣湯時, 可用本品代西洋參入葯.因本品性質柔膩, 有外證者一般不宜用. 南沙參形較粗大, 體輕質松, 根心空似絲瓜絡, 故亦有大沙參、空沙參之名, 少數地區(如四川)又稱其為泡參.南沙參微苦, 性涼, 入肺經, 功專清肺祛痰、養陰潤肺, 可用於肺虛有熱之咳喘, 常與川貝、麥冬等清肺止咳葯同用.對肺陰不足而兼有外感者也可應用, 如桑杏湯中每多選用南沙參配伍, 以治療外感溫燥、肺陰受灼所致的頭痛身熱、口渴咽燥、乾咳無痰之證. 【北沙參功效】 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熱燥咳,虛癆久咳,陰傷咽干、口渴 ①《本草從新》:"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②《飲片新參》:"養肺胃陰,治勞咳痰血。" ③《東北葯植志》:"治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肺膨脹不全,肺膿瘍等。" ④《中葯志》:"養肺陰,清肺熱,祛痰止咳。治虛勞發熱,陰傷燥咳,口渴咽干。" 沙參的功效與作用 字體[大中小] 【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主治】:1.肺陰虛證。本品甘潤而偏於苦寒,能補肺陰,兼能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乾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啞等證。常與相似的養陰、潤肺、清肺及止咳、平喘、利咽之麥冬、南沙參、杏仁、桑葉、玄參等葯同用。 2.胃陰虛證。本品能補胃陰,而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熱。適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乾多飲、飢不欲食、大便干結、舌苔光剝或舌紅少津及胃痛、胃脹、干嘔等證。常與石斛、玉竹、烏梅等養陰生津之品同用。胃陰脾氣俱虛者,宜與山葯、太子參、黃精等養陰、益氣健脾之品同用。 【性味】:苦、微寒、無毒。 【歸經】:歸肺、胃經。 【別名】:南沙參,北沙參(功效比南沙參好)。 【用量】:9~30克 【慎忌】:反藜蘆(會增強藜蘆的毒效)。虛寒證忌用。 【名稱考證】海沙參,遼沙參,條沙參,真北沙參,萊陽沙參,萊陽參,銀條參,遼條參,北條參,野香菜根,細條參,珊瑚菜根,濱防風,輪葉沙參,杏葉沙參,闊葉沙參,鈴兒草,四葉沙參,挺杖沙參,長白沙參 釋名 亦名白參、知母、羊乳、羊婆奶、鈴兒草、虎須、苦心。 根主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結熱邪氣頭疼,皮間邪熱,安五臟。久服利人。主頭眩痛,益氣,長肌肉。去皮膚浮風,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臟風氣。補虛,止驚煩益心肺,排膿,消腫毒。清肺火主咳肺痿。 發明:時珍說:人參甘、溫,其體重實,專補脾胃元氣,因而益肺、腎,適宜內傷元氣者。沙參甘淡而寒,其體輕虛,專補肺氣,因而益脾、腎,故適宜金能受火克者。一個補陽而生陰,一個補陽而制陽,不可不區分。 主治 1、肺熱咳嗽。用沙參半兩,水煎服。 2、突然發疝(小腹及陰中絞痛,自法出,幾欲死)。用沙參研細,每服 一茶匙,酒送下。 3、婦女白帶。用沙參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沙參分為北沙參南沙參兩種 一、北沙參:(補益葯:補陰葯) 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 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應用: 1、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痰少,咽喉乾燥等。可單用。復方中常與麥冬、天花粉等配伍,如沙參麥冬湯。 2、用於熱傷胃陰或陰虛津虧所致的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干結等。常與麥冬、玉竹等益胃生津葯同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9—30克。 二、南沙參:(補益葯:補陰葯) 性味、功用與北沙參相似,但效力較北沙參弱。此外,略有祛痰、補氣作用。 用於肺燥咳嗽及溫熱病後氣液不足較為適宜。 用量、使用注意等,與北沙參相同。 【各家論述】
6. 沙參的圖片
沙參的圖片
沙參,中葯名。為桔梗科植物沙參Adeinophora strictaMiq.、杏葉沙參Adenophora hunanensisNannf.、輪葉沙參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 Fisch.[A.vuerticillataFisch.;CampanulatetraphyllaThunb.]、雲南沙參Adenophora khasiana(Hook.fF.etThoms.)Coll.et Hhemsl[Caumpanula khasianaHook.f.et Thoms]、泡沙參Adenophora potaniniiKorsh. 及其同屬數種植物的根。沙參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杏葉沙參分布於河北、山西、陝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輪葉沙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南及華南;雲南沙參分布於四川、雲南、西藏;泡沙參分布於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等地。具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之功效。常用於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7. 沙參的圖片
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7)野沙參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沙參多生於低山草叢中和岩石縫內,也有生於海拔600-700米的草地上或1000-3200米的開曠山坡及林內者。
喜溫暖或涼爽氣候,耐寒,雖耐乾旱,但在生長期中也需要適量水分,幼苗時期,乾旱往往引起死苗。以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分布於中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8. 有人知道這是什麼草嗎
鼠尾草
Salvia japonica Thunb.
唇形科 Labiatae 鼠尾草屬
別名:秋丹參 鼠尾草 日本紫花鼠尾草 坑蘇 匹板通 秋丹草 秋田草 日本鼠尾草 鼠尾 水青 烏草 消炎草 紫參 紫花丹
華鼠尾草
Salvia chinensis Benth.
唇形科 Labiatae 鼠尾草屬
別名:石見穿 石打穿 紫參 華鼠尾草 半支蓮 丹參 華鼠尾 華紫參 活血草 石大穿 小丹參 小紅參 野沙參 月下紅 紫丹花 華鼠草 鼠尾草 消炎草
9. 野沙參開花後結果是什麼樣
沙參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能長到40-80cm,根部為胡蘿卜狀。葉片為橢圓形、狹卵形,葉子邊緣有小鋸齒。種植的時候應在春季的4月份進行,冬季應在上凍前完成。養殖的時候應注意施肥,太缺肥容易阻礙其生長。
一、是什麼
沙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可以生長到40-80厘米左右。它的根部是胡蘿卜形狀的,莖部無分枝,且上面有一些軟毛,也有一些是沒有毛的。它的葉片形狀為橢圓形,狹卵形,基部的部分形狀為楔形或者是圓鈍形。葉片的頂端稍微有些尖銳,並且葉子的邊緣還有些小鋸齒。
二、種植方法
通常栽培的時候是用種子繁殖,春季可在四月份進行,冬季需要在上凍之前進行。准備好栽培的園地,將它的種子放進溝內,並覆蓋一層厚度為1-1.5厘米的土壤,稍微的按壓一下,並用水將土壤澆成濕潤狀態。
三、日常管理
在它長出小苗之後,需要進行除草,並適當的鬆土。當小苗長到3厘米的高度時,需要進行間苗,在它生長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地施加沃葉水溶肥料,能促進幼苗更健壯的生長,通常是使用人畜糞當作肥料,但應注意要薄肥勤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