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長城中的五支軍隊是什麼長城中為什麼會出現外國人
電影長城五軍分別為以林梅(景甜)為首的鶴軍、以邵殿帥(張涵予)為首的熊軍、以陳將軍(林更新)為首的鷹軍、以鄧將軍(黃軒)為首的鹿軍、以吳將軍(彭於晏)為首的虎軍。他們由五種各有專長的兵種構成,被統稱為「無影軍」。
無影軍」訓練了五種特色鮮明的兵種,分別以五種動物作為自己的標識。它們分別是藍色盔甲的飛索部隊「鶴軍」、紅色盔甲的弓箭部隊「鷹軍」、黃色盔甲的工程和火炮部隊「虎軍」、黑色盔甲的步兵部隊「熊軍」、紫色盔甲的騎兵部隊「鹿軍」。好多人可能不理解鹿軍為啥是騎兵,回憶一下剛抓住老外時候的場景,還有他們知道饕餮挖洞越過長城時候,說要回汴京,紫色將領說了一句「我的騎兵隊快馬加鞭趕回去也要兩天」時候的場景就明白了。
下邊圖片是各軍種使用的長矛樣式,自己手繪的。
Ⅱ 《長城》這部電影是誰導演的它的票房怎麼樣
《長城》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的,4天內票房高達5億,造價10個億,截至2017年1月2日中午2時,張藝謀執導的《長城》內地總票房累計突破10.5億,成為2016年上映影片中第10部破10億的影片。數據顯示,張藝謀電影《長城》製作成本為1.35億美金,約合9.37億人民幣。其豪華明星團片酬也很高,僅是馬特·達蒙的片酬可能就已達到2000萬美元。
據外國媒體報道,美國大型電影票務網站《Fango》在2017年評選出「最期待的電影」前30名,可以說代表了最平凡的電影觀眾。《長城》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第一名,北美明年年初上映的《星球大戰8》被推倒了第三十位。《長城》比北美市場更早在中國上映。能否收回1.5億美元的拍攝費用,期待未來的北美市場。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Ⅲ 電影《長津湖》中的長城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相信大家對長城都不陌生,因為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長城是一個非常熟悉的一個景點,因為非常多的人去攀爬長城,但是在那個年代的時候,長城,它是一個抵禦外國入侵抵制匈奴的。陳凱歌說:“和平是非常昂貴的,和平甚至需要一國的戰士用自己的鮮血鑄成,這就是我們今天拍攝《長津湖》的意義。”夕陽下的長城,是讓人大為震撼的,因為我們去過東北的都知道嗎?東北的天氣,他是十分的嚴寒的,就是說即使你穿著棉衣,他也能夠在短短的幾秒鍾之內,就能夠透過免疫滲入到你的體內,那種寒風就是刺骨的感覺。
Ⅳ 電影長城的簡介
《長城》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長城的簡介,供大家參閱!
電影長城基本信息
《長城》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等聯合主演的奇幻動作片。
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
該片於2016年12月15日晚19點在中國350家IMAX影院超前上映,16日以3D、IMAX3D、中國巨幕3D、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Auro格式在中國全面上映 。
電影長城劇情簡介
中國的古代,以人類為餌食的怪獸——饕餮,每六十年便會集結到人類的領地覓食,捍衛領土的人類軍團鑄造長城的目的也是為了抵禦怪獸的入侵。來到中國尋覓黑火葯發財的外國僱傭軍威廉·加林(馬特·達蒙飾)與佩羅· 托瓦爾(佩德羅·帕斯卡飾),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誤打誤撞進入了長城,認識了對抗饕餮的中國無影禁軍,也見證了無影禁軍的精銳和勇敢,並被這群戰士之間的信任和犧牲所感動,威廉·加林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共同守護人類的戰斗當中。然而,在對抗的過程中,他們卻發現饕餮大軍不斷進化,到最後已經能夠從長城打進皇宮,一場大戰也由此拉開。
電影長城幕後花絮
電影將背景設在古代中國科技和文化相對發達的時期,除了長城外,還融入了神話怪獸和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等中國元素,饕餮的原型來自於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 。
電影《長城》裡面英語對白,製作團隊也是英語交流,景甜為了很好地演角色,特意在美國訓練了半年,按照專業的課程安排,學習了數十套武術招式,掌握十餘種兵器的使用技巧,熟悉英文台詞。
《長城》是張藝謀首部與好萊塢主創團隊合作的電影,同時也是個人第一部IMAX 3D電影 。
電影里五軍根據職能分類,用動物特性象徵,顏色也是。不是特別的設計,僅僅是為了戰爭中好區分 。
影片開機第一天馬特·達蒙就被鹿晗的粉絲震驚了,馬特·達蒙看到酒店裡擺了四百多束花,都是鹿晗粉絲送的。那時候才感受到這些合作演員在中國的影響力。
《長城》後期特效製作長達15個月,為了製作視覺特效,張藝謀多次前往美國與工業光魔和維塔工作室商討電影視覺製作,包括設計出首次亮相大銀幕的中國神話怪獸饕餮 。
佩德羅·帕斯卡表示自己是張藝謀的影迷,還特地給張藝謀寫了一封信,表示很願意合作。張藝謀用中國傳統的毛筆和黃紙寫了一封回信,佩德羅·帕斯卡直接將這封信裝在鏡框里當成了一個紀念品。
《長城》幕後創作團隊,來自37個國家,語言的障礙是最難調度,因此劇組配備了幾十名翻譯 。
演員威廉·達福,每天只要有戲份他就會第一個來現場,在拍攝被饕餮追逐的那場戲中,威廉·達福就堅持不用替身,即使摔倒了也馬上爬起來繼續跑,一遍又一遍的重復拍攝 。
影片里無影禁軍“五軍”的設計構思,靈感都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用五獸作為五支軍隊的代表,就是沿襲了中國古代以獸命名的傳統 。
電影長城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長城》最初概念來自傳奇影業CEO托馬斯·圖爾,第一次在飛機上看到了中國長城,覺得是個特別了不起的建築,決定拍一部以“長城”為背景的電影。2012年托馬斯·圖爾和編劇馬克斯·布魯克斯先寫了一個故事梗概。另外一個製片人喬·賈希尼和導演張藝謀從2013年10月到2014年3月,做出了第一稿劇本,第一稿劇本完成後,同年7月份美國導演托尼·吉爾羅伊寫了第二稿劇本。最終張藝謀導演多次反復修改重要的環節,才完善劇本。
拍攝過程
2015年3月30日電影《長城》在青島東方影都正式開機。該片採用面積最大綠幕區拍攝,在青島萬達東方影都搭了一個長城,有一平方公里大,由360多個集裝箱組成,部分大場面戰爭都在青島東方影都拍攝。青島外景地劇組人員總數最高時達到1300人,包括群眾演員500餘人。
道具設計
《長城》中的兵器道具不僅種類多,數量更是可觀,為影片提供道具設計和製作的正是紐西蘭維塔工作室,維塔工作室在設計兵器的同時融入了中國傳統的紋飾和圖案,刀、劍、弓、弩、箭、盾等兵器上雕刻的紋飾等設計都極具中國古典美,其中饕餮的形象維塔工作室用了七八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了746稿,為了完成電影中大量的道具需求,維塔公司車間的工作人員由150人增加到330人。影片的道具器材一共裝了350個集裝箱,其中維塔為電影共打造了4500件各色兵器,鷹軍箭就有1萬多支。
服裝設計
該片服裝設計由邁耶斯·C·魯比歐擔任服裝指導,力圖呈現中西融合的主體構想來展現中國工藝,運用中國古代針織技法展現那個時代的服裝之美。從將士的盔甲、披風到頭盔,設計理念讓中國傳統服飾顯得更具活力。除了中西元素的融合,對色彩的運用也是張藝謀導演極其重視的一個環節,張藝謀讓五軍分穿不同顏色的盔甲,每位主演的服裝都根據自身的性格特點,做出了獨特的設計。影片服裝設計中最大的挑戰是從零開始打造六種軍隊的服裝。設計師在每位將領的服裝上精心雕琢每隻動物的造型,最復雜的一套服裝需要18雙手同時操作才得以穿上。服裝團隊中90%都是中國人 。
Ⅳ 《長城》這不是長城,是一座槽城!
文/葉秋臣
~歡迎點擊關注~
前幾日剛剛看過張藝謀女兒導演的《28歲未成年》,緊接著就迎來這一部《長城》。上波震撼未消,此波白眼又起……此起彼伏,生生不息……觀影前就有人評價說《長城》這部電影是景甜的「私人訂制」,起初葉秋臣掃了一眼出品方、導演以及演員陣容,義正言辭地告訴他「我不相信!!!」,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你看看這串名字,哪個不是行業里的大牌大亨?如今,也是到了自己打自己臉的時間……這個強大的演員陣容——景甜、馬特達蒙、劉德華、張涵予、彭於晏、鹿晗、林更新、黃軒、王俊凱、陳學冬……是的你沒有看錯,認得出名字的女星只有景甜一個,一眾紅花當綠葉,全都圍著景甜轉。
當然,作為一部賀歲電影,它必定存在著自己的優勢和亮點:
1. 非常震撼的特效,張藝謀一如既往的大場面
拼人多,拼場面一向是張藝謀導演的慣用手法,恢弘壯闊,氣勢磅礴,畫面的壯觀程度無可比擬。尤其是製作饕餮的那段動畫,看著那叫一個舒服。
特效做的非常出色,進攻時饕餮像螞蟻一樣朝著長城爬過來,如果是密集恐懼症要小心這些畫面。可惜還是步了《九層妖塔》的後塵,再好的特效大怪獸,也無法掩蓋電影劇情本身的硬傷。
2. 張涵予的表現依舊可圈可點
頂著如此粗製濫造的劇情,依舊能夠憑借磁性的聲音鶴立雞群,雖然是一枚綠葉,但做的稱職而且敬業。如果把他的畫面切出來,放在其他的作品裡,也是非常優秀的示範。只是觀眾們都萬分不解,在自己領便當殺青的時候,將殿帥這個大任交給了景甜……然而她身邊都是能打能拼的漢子……好吧,劇情這么寫的,我也沒有辦法。
3. 非常清晰的市場定位
比起《羅曼蒂克消亡史》走的文藝路線,《長城》的定位似乎更懂得觀眾的口味。在賀歲檔這個特殊的時間段,程耳導演選擇另闢蹊徑,用一股文藝風博口碑,但是文藝片向來的票房和熱度都不及商業爛片來得猛烈,如《路邊野餐》和《長江圖》做前車之鑒。張藝謀將這個片子定位在「爆米花電影」的領域,那就努力的去做這些可以令人吐槽的點,去博罵聲,博宣傳,博熱度。
葉秋臣在13號看了《羅曼蒂克消亡史》的首映,看過之後內心總有些不舒服,那種感覺很像吞了一口酒,是那種品不出個中真味的苦惱。而看過《長城》,就無需多言的判斷這酒一定是發霉了,口感好像泛起泡沫的爛葡萄汁。
然而,《長城》在最開篇就告訴你這是一個傳說,以傳說為基調的故事即便多麼天馬行空難以理喻,都不會被詬病太多——因為那是傳說,非真非假。
——————————我是葉秋臣的分割線———————————
作為《長城》這部電影的最大特色——槽點滿滿,自然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接下來到了 「讓我們一起歡快來吐槽」 的板塊。
本片的槽點真是多到寫不完,觀影時低頭記下關鍵詞都生怕錯過了下一個,吐槽簡直萬箭齊發,就怕沒「閃」。
故事大概講述了幾個歪果仁想來中國尋找黑火葯,一種可以將空氣變成火焰的有效武器。結果路遇饕餮怪獸,因磁石力量僥幸斬殺其手臂,卻被駐守長城的軍隊發現隨後被關押禁錮。後來大家一起用英文交流的十分開心【哈哈哈】,分分鍾實現各種思維的穿越。在饕餮攻城的時候,歪果仁奮勇殺敵獲得信任,最後和女主角一起幹掉終極饕餮BOSS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槽點們
1. 景甜說台詞更像個英文老師
看過一些她平日的直播片段,真實生活中是個爽快不做作的大方妹子。然而,在電影里就全然變了模樣……
她出場的第一句話便是英文,尤其是歪果仁以為所有人都聽不懂自己講什麼的前提下,也算迎來一個笑點。她問:Where was it found?(你們怎麼找到這個饕餮手臂的?),全程發音都像中國的英文老師在教學,標準的短句式對話,每句話的單詞基本上不會超過10個。為了讓她全程都有台詞,翻譯的工作真是任重而道遠……
一直沒想明白她在這個軍隊里的定位是什麼……如果是翻譯,那麼劉德華也會說英文,她又是個女子……難道就是為了教馬特達蒙蹦極嗎?因此牽引出一條迷之尷尬的感情線?
2. 攻擊的設計以及人物的服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第一次饕餮進攻的時候,有一個好像《陰陽師》中姑獲鳥的雕塑拔地而起,讓葉秋臣一瞬間懵圈無語。女人們戰斗時都變身阿凡達,一身藍色的盔甲讓我只能想到藍翔……攻擊的方式是蹦極,在不斷的抽拉中實現每次擊中1~2個目標的進攻方式(敵人是千千萬萬的……)。
饕餮戰敗撤退的時候,怎麼有一種動物版《血戰鋼鋸嶺》戰場屍體的即視感……在殺掉終極BOSS之後,失去信號的饕餮下起了洋洋灑灑的「饕餮雨」,場面很是感人……還有進攻的時候漫天白霧……難道你們還嫌北京的重度霧霾不夠?
3. 表達的感情基調存在嚴重偏差
明明是殘酷的戰爭,大家卻表現出一副周傑倫《雙截棍》中「飛檐走壁,一身正氣」的feel,最後更是乘坐「孔明燈」去戰場殺敵……(姑且叫做熱氣球吧……)
難道是為了刻意營造浪漫嗎?
不知所謂的電影,越爛越有熱度……分數越低越是吸引人去罵,這才是這部電影的初衷吧。但是無論如何票房估計不會太差,第一輪忽悠一筆,每個明星的粉絲貢獻一點,再加上大家一起為了吐槽去看……好吧,在吐槽的過程中至少你不會睡著,爆米花也能吃光不浪費。
雖然《羅曼蒂克消亡史》難懂又晦澀,但《長城》實在有些慘不忍睹……若是讓葉秋臣在兩者之間來推薦的話,還是前者稍好一丟丟。
如果不是畫面如此高分,葉秋臣很想打出負分。
文/葉秋臣
——————————————————————————————————
Ⅵ 電影《長城》有很多鏡頭讓人有些害怕,其中哪些鏡頭讓人細思極恐
《長城》是中美合拍片。
今年美國的傳奇影業只製作了兩部大片,一個是在中國賺了15億的《魔獸》,另一個就是這部《長城》了。
某種程度上,《長城》和《魔獸》類似,都在講人族和獸族的戰役。
《長城》中的饕餮,取之《山海經》。
饕餮的貪婪,並不止饕餮貪念吃人,而是藉此說明它侵蝕了整個華夏文明。長城作為華夏文明的符號,也是守護文明的一道生死符。但當饕餮穿過城牆的那一刻起,文明就已經被顛覆了。
網上有一句流傳特別廣的話:崖山之後再無中華。
崖山是指標志著宋朝滅亡的崖山海戰,這場戰役導致了漢族統治首次被外族完全取代。進一步認定漢族早已死亡。
Ⅶ 《長城》的豆瓣評分僅5.3分,影評被罵慘:那幫人連做人都不配
《長城》大片,排片比近佔半成,電影上映第三天,票房已經突破4.5億RMB。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如果真是按照這個分值說的話,讓多少人不再想去這部電影?
然而,該片的排片佔到了45.84%,接近半成。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網友直接轟炸影評人:
中國還有影評人嗎?那幫人連做人都不配。如果說寫:張藝謀已死,點上幾個蠟燭,就算一篇影評的話。那誰他媽不會寫影評啊!
我昨天去看的挺好看的,讓我知道了熱氣球來源於孔明燈,畫面很唯美,長城拍得很美,中國風濃郁,中間有很感人的點,視覺很享受,噴子們真看了嗎?商業大片就是讓人放輕松啊!看不懂的裝B片不如在家睡覺,白天工作事多,難得休息我還要燒腦,看出個憂鬱症呢!噴子就是屎!
從來不看影評,我覺得我影評都是個人觀點,代表不了觀眾,不理他就行了。影評人就是電影領域里所謂的專家,自己沒本事拍電影,就會瞎BB。
其實主要還是中國人喜歡自己窩里斗,我在貓眼電影里看到專業評分5分(35人),用戶評分8.4分(19萬人),那35人很明顯是拿了錢給低分了。
張導沒給影評人發薪,影評人說差評來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