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天壇公園長什麼樣
❷ 天壇的簡介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2)天壇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天壇建築特點:
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總佔地面積約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接起來。外壇古柏蒼郁,環繞著內壇,使主要建築群顯得更加庄嚴宏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迴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發達水平。天壇公園,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壇建築群。
2、歷史沿革:
(1)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後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2)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
(3)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
(4)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5)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6)1900年八國聯軍曾在天壇齋宮內設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捲而去,建築、樹木慘遭破壞。
(7)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對天壇的文物古跡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保護和維修。
(8)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❸ 天壇屋頂結構是什麼樣的 要圖片
天壇最有代表性的建築是祈年殿,它坐落在三層圓形的高大的石台基上,是一座三重檐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0米。三重檐均鋪有深藍色的琉璃瓦,層層縮小,呈放射形,頂小冠以巨大的鎏金寶頂。這座大殿在建築與造型上都具有很大的藝術價值。潔白的台基象徵白雲,深藍色的殿頂象徵蒼穹,柱子、彩畫、鎏金寶頂象徵著彩霞,綜合而成為藍天玉宇的優美造型。天壇於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❹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資料與圖片
1、頤和園 :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修建前後費時近40年,至秦亡時陵園尚末完全竣工,工程之浩大為史所罕見。在秦始皇陵東l千米處,發掘出作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佣坑。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態各異,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3、又名東岳,是中國五大名山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以雄偉壯麗著稱,歷史悠久,地層古老,風光秀麗,瓊閣掩映,文物古跡眾多。其主峰為玉皇峰,海拔1545米。
4、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5、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風景名勝區范圍154平方千米,區內峰林地貌獨特,座座山峰險峻雄峙,配以變幻莫測的煙雲,使自然美景千變萬化,構成奇、偉、幻、險的奇觀。風景區內共有自然景點400餘處。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名聞中外,號稱「天下第一奇山」。
希望對你有幫助
求採納,謝謝
❺ 北京天壇公園長什麼樣
北京天壇公園,最早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場所,佔地面積約272公頃。天壇的古建築大多集中在一條中軸線上,由北向南排列。1.祈年殿。2.圜丘、迴音壁。3.祭壇。
由祈年殿通往圜丘的高台大道叫「丹陛橋」。丹陛橋的西面是「齋宮」,是皇帝祭天時的齋戒住處。齋宮外的西南面是「神樂署」。祈年殿外以東設有宰牲亭(供祭天用)。天壇景點大致就這些。
天壇全景航拍照片過大,不適合上傳。建議搜索「天壇公園」圖片,所有景點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