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農村收小麥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螺類有哪些圖片 2025-09-10 17:15:17
學校電腦ps素材圖片大全 2025-09-10 17:09:24
158cm165斤女人圖片 2025-09-10 17:05:02

農村收小麥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1-05 05:25:06

Ⅰ 二十年前收麥子的圖文為何會看哭了很多人

Ⅱ 場面壯觀!連夜搶收小麥的畫面好震撼,現在收小麥是怎麼收的

「近日,陝西省氣象台預測分析陝西蒲城縣有陣雨及雷暴大風,為減少對小麥收種危害,在河南,幾輛車聯合收獲機當晚深層次五百畝聯片麥地,協助人民群眾搶收小麥!點點燈光下,場景特別震撼人心。」

正如氣象預報的那般,6月9日下午,陝西多地發生雷雨天氣,渭南、延安和銅川出現分散性大暴雨,一部分地區伴隨短時間大暴雨、雷暴大風及雹子等強降水,在其中宜川、志丹、耀州、白水等一部分城鎮發生黑豆至青杏尺寸的雹子。

但是,受影響區域的小麥大多數已趕在雨前進行搶收,損害遠遠地少於預估,基本上保證「顆粒歸倉」!

Ⅲ 沒有機械的時候,北方的農村是如何收麥子的

快到了收麥子的季節了,在北方收麥子的時節也叫「忙五月」。

原來忙五月期間是很累的,因為短短的10天左右內要把麥子全部收完,而且要種上其他的莊家,時間非常的趕,不過現在都有是機械收割了,麥子收起來非常的快,忙五月的這段時間沒有原來那麼緊張了。

沒有農業機械以前的人們是如何收小麥的呢?為什麼「忙五月」會農民伯伯如此的緊張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以前的人們是如何收小麥的吧。

沒有農業機械,只能用鐮刀一把一把的把小麥連桿帶穗一起割下來,綁成捆,這個時候全家老少齊上陣,都是帶著干糧,從早上沒有露水開始,一直割到太陽落山,天漸黑才結束。

成捆的麥子被裝上平板車,要拉到開闊的曬場曬干,這個時候如果家裡養牛養驢的話,就可以把牛驢套上,讓牲口拉車,如果家裡沒有樣家畜的話,只能人力拉車了。

麥子拉到曬場後,如果天氣晴朗的話,半天就能曬徹底,曬好後,要用到石碾,把麥子碾上很多遍,讓麥粒和麥殼秸稈脫離。

石碾壓過的麥子變成了一整片,麥粒也夾雜其中,人們用叉子,把秸稈中的麥粒抖在地上,然後就把秸稈堆成了麥秸垛。原來的一個麥秸垛還可以賣幾十塊錢,有專人收購,據說是用來造紙的。

麥秸垛成了農村孩子的城堡,在這座若軟的城堡里,孩子們可以打仗,可以挖地道,可以比賽,只是玩了一整天後,渾身上下成了灰色,身體表面被粘了一層塵土。

麥秸被叉子跳到一邊後,地上就是麥殼和麥粒了,這個時候就要耐心的等待風的到來,又風後,用木鍬將地上的混合物揚到空中,於是風就把較輕的麥殼吹到很遠,而麥粒就留在旁邊,這個過程被稱為「揚場」,是個技術活。

邊揚場變掃麥堆,留下的全是麥粒。

這個過程會持續多遍,干凈的麥粒裝袋,然後再把周圍的重新揚場,這樣一遍一遍,最後就收獲了麥粒。

麥粒運回家後,要進行再次晾曬,把其中的水分充分曬干,因為只有充分曬乾的麥粒才可以保存,否則的話很快麥粒就會發霉。

打麥子的過程會連續進行一周左右,如果時間長了麥子的工作做不完,就會耽擱平整土地,種植其他作物的時間,如果耽擱了,秋天的收成就成問題了。

Ⅳ 小麥收獲有哪些步驟需要注意什麼

這三個環節,都有它獨特的環節特點,在進行的時候,必須依據氣候變化和環境,搶抓機遇,爭分奪秒地完成任務,否則將會影響小麥的產量和產質。~~


第三,小麥的出售。小麥出售前,必須晾曬乾燥,含水量保證在14%之內,才能賣出好價錢。晾曬乾燥的小麥通過風扇或揚塵,清除雜質、秕粒、病粒,保證小麥的優良的品質,才能保證小麥能賣個好價錢。小麥出售,是要依據種植戶的想法,市場行情,天氣狀況等等因素,力爭擇機出售,賣個好價錢,提高經濟收益。在賣小麥時,不要偏聽謠言,不要受糧販的坑蒙拐騙,避免上當受騙,要自己考察市場行情,擇機出售。

Ⅳ 小時候農村收麥子的場景,您還記得嗎

大片的麥田全部要靠人工收割,從天剛開始亮一直干到晚上摸黑,為了搶時間,有時候會把飯送到地裡面吃,辛苦可想而知。但是再累再苦大人們也不捨得歇一下,時間就是一粒粒的糧食,不能浪費一分一秒。麥收的季節天氣是萬變的,那時候天氣預報還不太准,看著是艷陽高照的天氣,有可能突然間陰雲密布。農民最怕的就是在麥收期間下雨,糧食要是收不到倉囤裡面,一年就算白忙活了。

有時候遠處的田間會傳來賣東西的吆喝聲,我就豎起耳朵仔細聽,聽聽是不是吆喝賣冰棍的,如果是,大人們就會給我幾毛錢,買上幾根五分錢一根的冰棍,大人們也湊著稍微休息一下,吃著冰涼的冰棍,精神便清爽了很多。

Ⅵ 豐收的喜悅,熱鬧的集市!小麥夜收,你見過嗎

豐收的喜悅,熱鬧的集市,小麥夜收的場景讓我的記憶回到了小時候,我也見過如此的場景,我的家鄉每當豐收的時候也是如此的熱鬧。

豐收的喜悅

正值小麥豐收的季節,每家每戶全部在田裡收割自己的小麥,想要將幾個月的勤勞作的成果收起來。這樣的喜悅是其他的事情無法代替的,對於農民來說,莊稼的豐收就是對自己一年辛勤勞作成果的證明。看著金燦燦的麥子裝在口袋裡,我們臉上會露出開心的笑容,因為每家每戶全部種小麥,所以收割的季節家家戶戶都非常的忙碌,也非常的熱鬧。有的人家會輪到晚上,轟隆隆的小麥收割機聲音響徹夜空,無不熱鬧。

Ⅶ 舊時關中農村印象之收麥子

過去北方農村收麥子是一年裡最重大的事情,俗稱「龍口奪食」。

男人們提前去集市上購買農用工具,木叉木杴掃把草帽等等。女人們會提前蒸上一大鍋饅頭,買一斤平日里不捨得買的白糖,收麥時一家人喝點白糖水補補身體。學校在收麥時也會放兩周忙假,從高中到小學都放假,那時農村孩子可以幫大人干好多農活。

承包責任制剛剛開始那幾年,農業機械化很差,基本都是手工勞作。到收麥季節,家家戶戶就象上了發條似的,不敢有半點鬆懈,擔心一場風把麥子刮落了,擔心一場雨把豐收的麥子泡出芽了。

每天天不亮,大的小的都會被從睡夢中叫醒,提著割麥的鐮刀,拿上水壺和幾個饅頭,脖子上掛一條膩膩的已經有好多洞洞的毛巾,睡眼惺忪地往地里走去。

麥田地頭,黃燦燦的麥穗惹人歡喜,男人們觀望麥田整體色澤,用手搓搓麥穗,然後決定當日要收割的麥地。

成熟了的麥芒特別扎,割麥時要穿上長袖衫和長褲子,否則裸露的胳膊和腿被麥芒扎過,用水洗後那是熱辣辣得疼,刻骨銘心。割麥姿勢也是各異,有人蹲著割,有人彎著腰割。割麥好的人,姿勢優美,速度快,左手扒著麥稈,右手鐮刀同時割下一大把,一隻腳順勢接住倒下來的麥子踢到一邊,所有動作連貫一氣呵成,而且不斷重復,不停下來往前張望,基本上割到一攏地完了才略作休息。

太陽掛在高空時,速度快,人手多的已經割完一塊地了。開始裝麥車,裝車講究技術,一輛不大的架子車,怎麼樣能壘得寬壘得高,怎麼樣能綁結實了麥車不倒,農人們各有各的技巧,路上遇見了總會探討一番。裝好的麥車一個人在前面拉,後面要有一個人幫忙推,否則遇到大坡就上不去還會倒退下來。

前面裝車,後面孩子們要撿漏掉的麥子,要顆粒歸倉。裝好車的麥子會被拉到專用的碾麥場里。

碾麥場都是在正式收麥前要做好。那塊地一般都種大麥或著油菜,收割時要連根挖起,地里不能有根須雜物,把地耙得很平後,晚上幾家人合力擔水,那時沒有水管,都是從有水泵的地方用扁擔擔水,然後再灑到地里,水要灑勻稱了,不能太濕不能太干。第二天早上用碌碡一遍遍轉圈圈碾,直到碾得又光又瓷實,一個碾麥場就做好了。

倒在麥場里的麥子,馬上用麥叉揚開,讓太陽能夠充分曬到。地里割倒的麥子全部拉到麥場里攤開曬好後,一家人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吃早飯。

家裡有老人或小孩在家做飯,進門就可以吃飯,沒有人做飯,又餓又渴的女人們不得不忍著,趕緊去做飯,男人們大多數會坐下來喝茶抽煙休息一會。也許太累,農忙時節村子年輕點夫妻心煩氣躁,動手打架的,開口對罵的比平時多起來。蓬頭垢面,累得人走路打晃,樂觀點的見面互相打趣,我們都成土人了,剛從地里鑽出來的。

吃過早飯,趕緊就往麥場里趕。要翻一遍場,之後再曬曬就可以碾場了。四輪手扶車帶著一個稍大點的碌碡,轉著圈圈碾,三十分鍾左右,第一遍就碾好了。車走了後開始翻場,用麥叉將碾平的麥桿翻起來,讓太陽繼續曬曬沒有碾下來的麥子。

第二遍碾過之後就可以起場了。起場是比較復雜的活,人越多越好。大人小孩齊上陣,先將最上層的麥稈全部挑走,這個活最累人。挑完麥桿後,就能看見夾雜著麥殼的麥子了,用推板推在一起,幾個人用掃把把沒有推起來的麥子全部掃干凈。起場就算全部結束了。

再剩下最後一道工序,揚場。揚場要等風,沒有合適的風向和風力,是沒有辦法把麥子揚出來的。揚場時趁著風勁用木杴使勁把麥子往空中揚,風會把麥殼吹到一邊,干凈的麥粒垂直落下來。一個人揚,還得有一個人在下面掃,掃落在麥堆上個別麥殼,這個就是打略。所以揚場特別講究技術,兩個人的節奏要配合好。而且晚上後半夜風比較大,男人們都是晚上住在麥場,一是看麥場的麥子,二是半夜有風時起來揚場。

揚好的麥子就可以暫時裝袋了,後面還要晾曬的。有時候東方露白時,麥子才揚出來,沒怎麼睡覺的男人們又要開始勞作了。不過看著那一袋袋麥子,心裡踏實,再累也值了,可以大口吃饃不會餓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