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隕石有什麼特徵,如何簡單鑒別
隕石是什麼?它是地球以外脫離原來軌道的宇宙流星或者是其它行星表面沒有燃燒完的石質、鐵質這一類的物質。全世界收集了許多的隕星樣品,隕星有什麼特徵,可以簡單鑒別呢?根據熔坑、熔殼、磁性、密度、條痕我們可以簡單辨認,至於最終確認,我們還需要依靠一些精準的儀器。
首先是熔坑,隕石表面都有大小不同的小洞孔,這也就是溶蝕坑,也有的表面有者淺而長的氣印,可能是低熔點礦物耐不住高溫,脫落留下的。石頭表面坑坑窪窪的,這是肉眼最好辨認的。隕石從地球外進入地球,經過大氣層時,自身與速度產生的極高溫度導致了隕石的表面熔融,產生了一層微米至毫米級別的玻璃質層,這就是熔殼。如果隕石在地表存在較長時間,這一層熔殼會被風化至消失。如果是剛落下的隕石這一點我們是較好辨認的。
2. 隕石是什麼樣的,形狀、顏色
隕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運行軌道或程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
隕石在大氣層中燃燒磨蝕,形態多渾圓而無棱無角。熔坑:隕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不少隕石還具有淺而長條形氣印,可能是低熔點礦物脫落留下的。比重: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鐵隕石比重可達8,石隕石也因常含20鐵鎳,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磁性:各種隕石因含有鐵而具強度不等的磁性。經風化的隕石沒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隕石了。條痕:隕石在無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沒有條痕或僅有淺灰色條痕,而鐵礦石的條痕則是黑色或棕紅色,以此加以區別。
顏色;純透明狀,(含石墨引起),密度3.51g/cm3(計),硬度10.5.
N=2.41-2.42
產於隕石,
隕石(月岩)中獨有主要礦物單質、類似礦物類。
礦物名稱,礦物性質與產出
六方金剛石Lonsdale,顏色灰(含石墨引起),密度3.51g/cm3(計),N=2.41-2.42
氮鉻礦Carlsbergite化學分子式CrN等軸晶系,形態粒狀,顏色紫,密度3.51g/cm3
產於鐵隕石。
硅磷鎳礦Perryite化學分子式(Ni,Fe)5(Si,P),密度g/cm3
產於隕石中與閃鋅礦共生
巴磷鐵礦Barringerite化學分子式(Fe,Ni)2P,六方晶系,形態粒狀、帶狀,顏色白、淺藍,密度6.92g/cm3(計)
產於石鐵隕石(橄欖隕石)中與隕鐵鎳石、隕硫鐵礦共生。
碳鐵礦Haxonite化學分子式(Fe,Ni)23C6等軸晶系,形態細微粒,密度7.70g/cm3
產於隕石中碳化物
隕氮鈦礦Osbornite化學分子式TiN等軸晶系,形態細小八面體,顏色金黃,密度5.4g/cm3(計)
產於隕石中與隕硫鈣礦共生
3. 同樣都是隕石,為什麼有些隕石表面光滑沒有留下一點氣印
同樣都是隕石,不一樣的物質成份,表面經地球大氣層高溫燃燒,熔融後形成的外觀形態是不一樣的。
隕石(meteorite)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鐵質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在墜落地球過程中,同大氣層產生摩擦產生數千度的高溫,在高溫的作用下,隕石表層便會出現燃燒的痕跡,形成熔殼和形態是不一樣的。
一,隕石的熔殼:
熔殼的有無,熔殼的厚度,熔流的方向,熔流線的有無在隕石判定起到重要的作用。高空爆炸隕石的熔殼厚度形態和低空爆炸隕石厚度形態是不一樣的,外觀形態也不一樣。
二,隕石的色彩:
通常情況下的隕石多是黑色或褐色的,也有黃色和赤色。
三,隕石質地不相同,表面熔融後形成的色彩也不相同,隕石的形狀是多變的,不同區域的隕石都有各自的不同的外觀形狀和特徵。
請大家欣賞二尊,表面光滑沒有氣印的小星星 中鐵隕石。
謝謝朋友邀請!隕石是外星體脫離運行軌道來到地球上的產物。隕石可分為未分異型和分異型兩類,根據成份又可分為三大類,即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三類。隕石在高空高速的降落過程中,它與大氣層產生摩擦而產生外表高溫氣化熔融,由於運行中高溫氣化熔融作用,體積逐漸變小,溫度逐漸下降的原因,表面都有熔流痕跡出現,因此隕落下的隕石都有薄薄的一層隕熔殼。因下降的規跡與物質的熔點不同,外表的氣印與流熔紋也各有不同。目擊的新鮮隕石,同種類的外熔基本相似,而發現隕石,隨著時間的流失外表風化而改變原有的外貌。無論隕石的外表熔殼怎麼改變,都改變不了隕石的內質結構與成份!目測判斷隕石真假,要用綜合條件來判斷,結果才會准確!下面附部分隕石圖片供星友們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石隕石的材質不同,落地的經歷不同,石隕石的氣印有的不太明顯,有的熔殼脫落了,有的被河水沖刷干凈了。這兩個感覺有點疑似,黑色的裡面是銀白色的。
質地不同,來源不同 ,落地時氣候不同等很多因素。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隕石的種類不同,其成分也不同,隕落時間的長短、地點的不同,這些因素也就決定了其外表特徵保持的情況的不同。有的隕石熔殼、熔坑、熔流線比較明顯,稍微有點隕石知識的人都能認出來。有的因年代久遠,風化嚴重,造成表面特徵脫落,但這也不能說它不是隕石,藉助儀器檢測就行了。但也有的隕石在降落的過程中沒有燃燒,當然也就沒有比較明顯的外部特徵了,這類隕石判斷就得人工和科學相結合了。(也許有人不承認有的隕石不會燃燒,象隕冰、隕土也都是外太空的產物)
本人有幸得到了兩塊隕石,現分享給大家。一塊必較新鮮,是2014年11月5日在內蒙古錫林郭勒上空爆炸的火流星事件中墜落的隕石(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小行星墜落事件,有據可查)。另一塊是很古老的,是從煤礦里挖出來的,雖歷經億萬年的滄海桑田,其外部特徵仍保持如初――玉隕石!
在很多情況下、相當一部分隕石的氣印非常微小、幾乎是肉眼難以發現的!更有少數隕石根本就是圓光順滑的、一點氣印都沒有、這至少說明:隕石中的化學成份不同、下落過程中的溶流並不發生溶流氣動渦流效應、而是表面很平均的受到磨擦、因此才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據我的經驗、以上這種現象大多是發生在石隕石身上!
以我的兩塊石隕石為例:
啥形狀的隕石都有可能。
如果不被發現,再沖一千年,它就光滑沒氣印了,這是我的見解,隕來地球,都要被大氣層穿衣,然後撞地變想,風雷水火的改變,但有一點不變,無重力成相。
沒錯,同樣都是天外來石,不同的隕石表面特徵確實不一樣,大部分隕石表面都坑坑窪窪,既有熔殼也有氣印,因為隕石在高速落向地球時,與大氣層產生摩擦,表面溫度瞬間便可以達到幾千度,這會促使隕石表面變軟,呈現「半液態」狀,而當隕石進一步下墜,達到大氣濃度比較厚的區域時,摩擦力增大會促使隕石減速,且表面溫度也會相應下降,之前呈「半液態」的表面冷卻後的薄層就是熔殼。熔殼形成之初並不堅硬,很容易就被氣流吹得坑坑窪窪,而這些坑坑窪窪的印記就叫做「 氣印 」,就類似於古代打鐵,趁鐵塊沒冷卻前,一錘就有一個印記。
理論上,所有隕石進入地球都要經過燃燒摩擦階段,所以隕石都要具備氣印特徵,表面看起來坑坑窪窪,但有小部分隕石在發現之時表面卻很光滑,完全沒有大氣層燃燒的痕跡,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隕石的成分不同。當前地球上隕石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鐵隕石、石鐵隕石、石隕石,前兩者熔殼、氣印基本都具備,而石隕石卻不一定,因為前兩種隕石都含有鐵的成分,相對比較堅硬,降落地球歷經幾百年不變形,而石隕石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鹽礦物質,降落地球後歷經幾十年風化,就完全可以改變表面特徵,故而看起來略顯光滑。
當然了,這里也不是說鐵隕石、石鐵隕石沒有表面光滑的,實際上若干年前降落地球的鐵類隕石,如果剛好進入河流、湖邊等,歷經長時間沖刷、打磨,表面也可能變得很光滑,但這僅限於年代久遠的隕石,當前地球上只要是新降落的新鮮隕石,無一例外都具備氣印,區別只是明顯與否而已。
歡迎點擊關注,留言一起探討。
4. 隕石掉下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隕石在高空飛行時,表面溫度達到幾千攝氏度。在這樣的高溫下,隕石表面熔化成了液體。後來由於低層比較濃密大氣的阻攔,它的速度越來越慢,熔化的表面冷卻下來,形成一層薄殼,叫\"熔殼\"。熔殼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顏色是黑色或棕黑色。在熔殼冷卻的過程中,空氣流動在隕石表面吹過的痕跡也保留下來,叫\"氣印\"。氣印的樣子很像在面團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殼和氣印,.是隕石表面的主要特徵。如果你看到的\"石頭\"或是鐵塊的表面有這樣一層熔殼和氣印,那你可以立刻斷定,這是一塊隕石。但是,落下來年代較長的一些隕石,由於根據物質成分的不同,隕石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石隕石、鐵隕石(也叫隕鐵)和石鐵隕石。 隕石在高空飛行時,表面溫度達到幾千攝氏度。在這樣的高溫下,隕石表面熔化成了液體。後來由於低層比較濃密大氣的阻攔,它的速度越來越慢,熔化的表面冷卻下來,形成一層薄殼,叫'熔殼'。熔殼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顏色是黑色或棕黑色。在熔殼冷卻的過程中,空氣流動在隕石表面吹過的痕跡也保留下來,叫'氣印'。氣印的樣子很像在面團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殼和氣印,.是隕石表面的主要特徵。如果你看到的'石頭'或是鐵塊的表面有這樣一層熔殼和氣印,那你可以立刻斷定,這是一塊隕石。但是,落下來年代較長的一些隕石,由於長期的風吹、日曬和雨淋,熔殼脫落了,氣印也就不易辨認出來了。但是,那也不要緊,還有別的辦法來辨認。石隕石的樣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會覺得它比同體積的岩石重些。石隕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幾的鐵,有磁性,用吸鐵石試一試就會感到。另外,仔細看看石隕石的斷面,會發現有不少小的球粒。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90%的石隕石都有這種球粒,它們是隕石生成的時候產生的,是辨認石隕石的一個重要標記。
5. 隕石的資料圖片
因為隕石是外太空的來物,隕石確定真假是需要儀器鑒定的,肉眼只有輔助的作用。大多數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大體可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
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
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納米比亞的戈巴隕鐵,重約60噸。中國隕鐵石之冠是新疆青河縣發現的「銀駱駝」,約重28噸。
(5)石隕石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隕石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鐵隕石(鐵鎳合金)、和石鐵隕石(鐵和硅酸鹽混合物),是墜落最多的一類隕石。
主要或全部由硅酸鹽礦物,特別是鐵鎂硅酸鹽組成的隕石的總稱,其中金屬鐵-鎳含量低於30%。根據岩石結構有無球粒存在而分為球粒隕石和非球粒隕石兩大類;根據整體化學成分,球粒隕石被分為碳質球粒隕石、普通球粒隕石和順火輝石球粒隕石類。
隕石特徵:
1、熔坑:隕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不少隕石還具有淺而長條形氣印,可能是低熔點礦物脫落留下的。
2、熔殼:隕石在經過大氣層時,極高的溫度導致隕石表面熔融,產生了一層微米至毫米級別玻璃質層,這就是熔殼。當隕石在地表存在較長時間後,其熔殼易被風化而消失掉。
3、比重: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鐵隕石比重可達8,石隕石也因常含20鐵鎳,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但是,存在極少量的石質隕石(如碳質球粒隕石等)因不含或金屬含量極低,其密度與一般地球岩石相似。
6. 隕石長什麼樣
1、隕石大體可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每類隕石下面又有子項。月球隕石可分為火山岩和沉積岩兩大類,月球玄武岩是構成月球的主要岩石之一,顏色為黑色,白色,暗紫色,紫紅色,綠色,墨綠色,灰綠色,黃色,棕黃色,混合色等。
2、隕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運行軌道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大多數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
7. 石隕石是什麼樣的呢
隕石是來自大氣層外的神秘墜物,帶著光芒劃過天空,引人遐想。幾乎所有古代文明都留有關於隕石的記載,一些民族和宗教還將隕石視為聖物,相比之下,我國古人對於隕石的看法則較為客觀。早在先秦時期,《左傳》中就著有:“隕石,星也”。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我國藝術品投資市場日趨繁榮。目前全球有4億收藏與投資藝術收藏品人群,中國近1億。2010年中國已首次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藝術品市場,在全球所佔份額為23%;2011年,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佔的份額由2010年的23%上升到30%,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與古董市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年成交額增幅超過150%,遠高於其他經濟門類的增幅和漲勢。繼金融和房地產後,藝術品領域又將掀起新的經濟狂潮。
8. 常見的隕石種類有哪些,你知道嗎
隕石是非常稀有的外來太空資源,有著極其重要的科研,收藏和經濟價值。隕石種類諸多,分為三大類,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橄欖隕石),它們攜帶了大量的宇宙信息,是人類研究宇宙、太陽系及地球生命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災害、特殊礦產生的寶貴實物資料,也對人們研究地球外生命提供了難得的載體,被視為具有重要科學與文化價值的文物標本。隕石的種類很多,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三、石隕石
石隕石分為無球粒隕石(7個子分類)和球粒隕石(4個子分類),其中K類球粒隕石是一組數量最少的球粒隕石,總共只有4塊,1塊(KAKANGARI)是目擊隕石,3塊(Lea County 002, Lewis Cliff87232和NWA10085),由於此類隕石數量極少,極易風化成碎渣(進一步導致發現數量稀少),故該隕石在市場上幾乎沒有流通。
石隕石的樣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會覺得它比同體積的岩石重些。石隕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幾到35%一下的鐵,有磁性,用吸鐵石試一試便會感到。另外,仔細看看石隕石的斷面,會發現有不少的小的球粒。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90%以上的石隕石都有這樣的球粒,它們是隕石生成的時候產生的。是辨認石隕石的一個重要標記。
石隕石上硅酸鹽礦物如橄欖石、輝石和少量斜長石組成,也含少量金屬鐵微粒,有時可達20以上。密度3至3.5。石隕石占隕石總量的95%。是隕石裡面比較常見的。簡單來說,由於裡面的含鐵量偏低,有一個比較容易和其他隕石區分的是,石隕石磁性很小。
9. 隕石都有哪些
最大的鐵隕石:霍巴鐵隕石,長2.75米,寬2.43米,重達60噸,發現於非洲納米比亞南部格魯特豐坦附近的西霍巴地區,至今仍「安息」原地,因為世上沒有一個博物館能裝得下它。最大的石隕石:中國吉林1號隕石,重6.7噸,當然它是可以被博物館珍藏的了。
含寶石的隕石:1971年降落在芬蘭的隕石里藏有許多極微小的宇宙鑽石。1887年9月落在代爾加河畔的隕石,有一顆巨大的鑽石,後來成為皇室珍品。
充當殺手的隕石:1955年,美國阿拉巴馬州希拉考加城的休萊特·胡傑斯太太正躺在沙發上打盹,突然一聲巨響驚醒了她,一塊3.9千克重的隕石落在她身旁。1847年,一塊隕石擊中一艘從日本開往義大利的船隻,兩個水手不幸喪命。1639年,在四川長壽縣,隕石一次就砸死了幾十人。1512年,山東豐城由於隕石引起火災,燒毀房屋千餘間,次年,豐城亦因隕石起火,使2萬戶人無家可歸。
可見,從古到今,地球是在無數次的敲打中度過的,並且將來仍面臨著天體的撞擊,甚至不排除會遭受像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量生物所曾面臨的厄運,這么說並不是危言聳聽。1976年3月8日下午,中國吉林市北郊降落了一次世界上罕見的隕石雨:隕落的巨石穿透凍土層,砸出一個深6.5米、直徑2米多的坑。這塊隕石重1770千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石隕石,連同收集到的其他隕石,總重量達2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