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六大著名旅遊景點
天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天津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天津不可錯過的六大旅遊景點。
天津六大著名旅遊景點
一,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
在天津,想大致領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的朋友,最佳去處莫過於古文化街了。古文化街由宮南宮北大街和宮前廣場三部分組成,全長580米,街寬7米,天後宮位於全街中心。全部建築為磚木結構,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一處仿古建築群。建築格調為仿清、民間、小式的風格。在天津,想大致領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的朋友,最佳去處莫過於古文化街了。全街80處單體建築多為一、二層,都配有以我國古典文學、神話傳說等為題材的油漆彩畫、磚雕、木雕。街的南北兩口各新建仿清式牌樓一座,並鑲有樓匾四塊,南口牌樓的樓匾為「津門故里」和「晴雪」,北口牌樓的樓匾為「沽上藝苑」和「金鰲。」
二,天津薊縣盤山
盤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猶如十里錦屏,巍然屹立於京東,津北,距薊縣城西北十二公里處。是當今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歷史上被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盤山景色以「五峰八石」、「三盤之勝」而奇特稱絕,東聯九華峰,西傍舞劍峰。五峰攢簇,怪石嶙峋,天然形成了「三盤之勝」。上盤松勝,蟋曲翳天;中盤石勝,怪異神奇;下盤水勝,濺玉噴珠。歷史上曾建有72座寺廟和13座玲瓏寶塔,一座皇家園林?「靜寄山莊」,以「東五台山著稱佛界」。
盤山在十幾年的開發和建設中,先後恢復了四大景區,三十多處景點並建起登頂盤山公路和980米的客運索道,使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盤山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來自國內外的遊人。
三,天津五大道小洋樓
「五大道」地區是天津名居名宅最為集中的地區,游覽「五大道」,看看天津的「小洋樓」,實際上是漫步在建築藝術長廊上的一次趣味旅行。這里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因小洋樓多、保存完整、建築風格多樣以及體現出的中西文化的沖突、交融而著名,總建築面積超過99萬平方米,匯聚著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國各式風貌建築230多幢,名人名宅50餘座,這些風貌建築從建築形式上豐富多彩,有文藝復興式、希臘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衷主義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構成了一種凝固的藝術。
馬場道是五大道地區修築最早、最寬、最長的馬路。馬場道121號小洋樓,原為英僑學者達文士居住,稱「達文士樓」,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園別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築。坐落在馬場道上的還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學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國早期博物館之一,創建於1922年,建築為平面「工」字形,具有羅馬的建築風格。工商學院建於1925年,主樓三層帶地下室,外檐大塊蘑菇石牆面,曼塞爾式瓦頂,圓形大鍾,為法國羅曼式建築風格。 道路兩旁綠樹掩映著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睦南道20號為孫殿英舊宅。建於1930年,為三層帶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館,頗為豪華氣派。24號為中國近代外交家顏惠慶舊居,建築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28號的羅馬柱廊意式公館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後代李叔福舊居。50號為張學良二弟張學酩舊居,紅磚清水牆,坡瓦頂,具有英國庭院別墅風格。
四,天津鼓樓
鼓樓是舊時天津"三宗寶"之一,位於天津老城中心,緊鄰聞名遐邇的廣東會館,周圍與國內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後宮、呂祖堂等景點相輝映,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已完成主體修復工程的鼓樓時常舉辦各種展覽,如本市危改展覽,天津住宅發展史展覽。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幾個歷史時期本市住宅的發展變遷史,除此還開辟了天津風貌和名人名居展覽。集中展示了70多處典型建築和名人名居等。
五,天津霍元甲故居
精武元祖霍元甲,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當年的生活用具及當時情況的簡介,依據史料重新翻修成青磚,坐南朝北,明三案五的小四合院式建築。堂屋內霍元甲的遺像是1909年在津拍攝的,兩側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東閣所寫。
六,天津石家大院
現辟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位於西青區場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稱尊美堂。始建於1875年,佔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長96米,東西寬62米,佔地面積608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9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包含十二個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
天津哪裡景點好玩
1:黃崖關長城
黃崖關長城在薊縣北30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始建於公元556年,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這一段長城建築特點是,台牆有磚有石,敵樓有方有圓,砌壘磚有空心有實心。關城塞堡、敵台水關,應有盡有,接山跨河,布局巧妙,集雄險奇秀於一身。這里有第一座長城博物館和一座當代長城碑林。
現在黃崖關長城游覽區的主要景點有:黃崖正關、太平寨與點將台、寡婦樓、王帽頂山與八卦城、長城碑林、黃崖關、黃崖關長城、黃崖關城、黃崖水關、黃崖關八仙洞、太平寨。
2:盤山
盤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天津市北部薊縣境內,距天津120公里,西臨北京僅90公里,素稱「京東第一山」。 盤山主峰掛月峰,海拔864.4米,如春筍破天而立,雄渾巍峨,峭拔壯麗。因秋夜山高月低,玉盤高懸峰顛,故名掛月峰。遊人登峰遠眺,晨可觀東海日出 ,夜可望京城燈火。
峰下有雲罩寺,唐代道宗大師建,因地臨絕頂,雲掩霧罩,敕賜今名。主峰前有紫蓋峰,形如傘蓋;後有自來峰,與掛月峰相連,峰頂建有八角重檐鍾亭,內懸巨鍾;東有九華峰,狀如蓮花;西有舞劍峰,峰頂一平如砥。盤山五峰攢簇,佛界譽為「東五台山」,群巒競秀,景色如畫。 盤山雄偉險峻,峰巒疊嶂,雲海松濤,水石清奇,幽深迷人,以「五峰」、「八石」、「三盤之勝」而奇特稱絕。歷代曾建有72座寺廟,13座寶塔和皇家園林--靜寄山莊。
3:周鄧紀念館
周恩來、鄧穎超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天津度過的,他們在天津相識、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相知、相愛並共同走上革命道路。兩位偉人始終把天津作為第二故鄉,臨終前他們分別留下遺囑將骨灰撒在祖國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為世世代代緬懷銘記周恩來鄧穎超的豐功偉績和高尚品德,0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0經報請0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1998年2月28日,正值周恩來百年華誕之際隆重開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位於天津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北側,佔地面積7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是一座園林式的偉人紀念館。建築高21.3米主體為三層,布局呈「工」字型,屋頂採取傳統重檐形式並結合現代工藝,石材屋面,外檐鑲嵌花崗石,色彩樸素淡雅。館外紀念廣場、巨型花崗岩雕像《高山仰止》、不染亭、紀念林、草坪花卉與主建築相互襯托,環境幽雅,氣氛莊重。館內藏品豐富、文物價值彌足珍貴。
4:古文化大街
以天後宮為中心的古文化街,南口的牌樓上高懸「津門故里」大匾,標志著這一帶是800年前的一處居民聚落點。金代在這里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今日市區就是以這一帶為原始中心區域而逐漸拓展的。當人漫步這條古老街道時,總要情不自禁地尋覓歷史的蹤跡,體會一下古味、中國味、天津味和文化味,而且非尋不能出情趣。「故里尋蹤」一名由此而來。
5:精武門·中華武林園
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世界精武之源,也是世界精武之根。精武門·中華武林園已被列入天津市十二五規劃,是天津市2010年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集國內外武術文化交流、旅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影視基地於一體的世界精武文化中心和以武術為主體,集館藏、民俗、文化、武術演練、餐飲、住宿、康療、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文化旅遊區 。
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歲月滄桑,歷史巨變,轉瞬間辛亥革命已是百年。人們不會忘記一百年前,在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政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的不朽篇章。每當人們重溫起那段歷史,都會為那些為民主革命勝利不惜浴血奮斗、英勇獻身的先輩們肅然起敬!
6:天津海河意式風情區
坐落在河北區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史上義大利租借地的中心區,已有近百年歷史。原有街區及建築基本保持原貌,是至今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義大利文化集中地,幾乎包含了義大利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
7:天津寧園
寧園位於天津北站以北,中山北路北側,育紅路南側,佔地45.65公頃,水面11.7公頃。寧園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園林景觀。公園前身系清末官立種植園。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直隸總督袁世凱為推行新政,委派周學熙以工藝總局名義在天津北站附近籌辦種植園,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正式開湖建園。出於在園內為慈禧太後建造行宮的想法,園內建築在策劃設計上頗具匠心。「初建園時,挖湖堆山,開渠理水,設閘引水,湖水與園外金鍾河相通,宣洩得宜。園內建屋三楹,曰鑒水軒。」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種植園日漸荒廢。1930年(民國十九年),北寧鐵路局購得此園並規劃拓建為公園,取用諸葛亮《誡子書》「非寧靜無以致遠」之意,命名為「寧園」,並立碑於亭廊之中。
8:天津希樂少兒休閑旅遊區
天津希樂城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少兒職業探索樂園。項目佔地面積38000平方米,場館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希樂城擁有61個體驗館,110種職業體驗。在這里孩子們可以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環保科技、國防教育、商業服務、社會服務、娛樂傳媒、休閑飲食等職業,為3-15歲的孩子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樂趣。
9:天津之眼(永樂橋摩天輪)
公元1400年,明燕王朱棣自海河三岔河口渡河,一路南下,攻陷南京,奪取帝位,改元永樂。公元1404年,明王朝在直沽設衛,明成祖朱棣賜名「天津衛」。天津,即為天子渡口之意。 公元2008年,天津的新地標建築——「天津之眼」摩天輪落成。即坐落於當年朱棣率千軍萬馬渡河之處——永樂橋之上,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上仰天子之渡靈氣,下擁九河下梢風光,其奇思妙想、巧奪天工的設計是世界摩天輪建設方面的一大突破。 摩天輪高度為120米,輪0裝48個透明座艙,每艙可乘8個人,艙內舒適寬敞,有空調調節溫度,可同時供384人觀光,依據季節不同安排運營時間。摩天輪依靠電力驅動,勻速旋轉,約30分鍾左右旋轉一周。座艙到達最高處時,乘客能看到方圓數十公里的景緻,海河風貌盡收眼底。
10:天津五大道文化旅遊區
五大道是一個區域的泛指,位於天津中心市區的南部,這里東、西向並列著以中國西南名城成都、重慶、常德、大理、睦南及馬場為名的五條街道,共有22條馬路。天津人把這里統稱為「五大道」。五大道地區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其中風貌建築和名人名居有300餘處,被公認為天津市獨具特色的萬國建築博覽會。
2. 光緒十五年天津老照片:站在鼓樓俯拍市井,海河官船為什麼掛帥旗呢
站在鼓樓俯拍天津市井。天津老城廂以鼓樓及鼓樓商業街為中心,由城牆合圍而成,總佔地面積約94公頃。
天津城牆附近的街區。由城牆合圍起來的天津老城廂,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說法:“北門富,東門貴,南門貧,西門賤。”北門附近是商業和漕運中心,富商多;東門附近多衙門和文教機構,士紳和官員多;南門附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聚集,多貧民;西門附近多墳場和刑場,得個“賤”字也就難免了。
天津城牆南垣與牆子河。天津的城牆在1901年就全部拆除了,是唯一一個清朝還沒滅亡就拆除城牆的重鎮。原城牆牆基改築馬路,於是,老城廂改建成了東、西、南、北四條大馬路。這事是八國聯軍乾的。從此,天津就沒有了老城廂,只有城裡城外了。
天津遭遇水災期間加固堤防。天津為“九河下梢”,河流眾多,地勢低窪,河道和堤壩得不到很好的治理,幾乎年年發生水災。1889年7月中下旬,天津大雨持續不斷,各河河水漫溢,租界和老城廂均被淹沒,水深處超過1米。
3. 你還記得老城鼓樓街的樣子嗎
作者:張庭祥,編輯:老嘿,圖片:網路,發布:玄鳥文化論壇
季春的清晨,微風還略帶涼意,我漫步老城鼓樓東街。看著多年破敗的房屋已修繕一新,雖未能修舊如舊,但也不失樓東老街的風貌。路南兩層小樓巍然挺立;路北瓦房錯落有致。這靈通的建築群魔幻般地拍擊著我腦海中的陳夢。
解放前的鼓樓東是一條商業與文化厚重的老街。街的最東頭,是古時科舉考試的貢院,學堂興起後便成為安陽最早的學堂。解放前,為一完小。幽靜的校園內,青條石鋪地,幾棵古樹掩映著東西廊房教室,不時地傳出朗朗的讀書聲。難以忘懷的南操場,每天早晨,小販擺設的 美食 早餐,令人垂涎。我地下黨早在這里秘密工作,孕育了許多革命火種。
出一完小大門向西路北,便是安陽城隍廟。不過,當年的城隍廟已不是單純的廟宇,而是安陽城內一重要商業中心,人稱「商場子」,(解放後為新華市場)。商場面對神路街,大門位居一幢兩層樓房的下邊,樓房上層和下層中間為商店,兩邊是進出城隍廟商場的通道。商場內,布匹綢緞、服裝鞋帽、京貨針頭線腦、西葯店、照相館、鑲牙館、飯庄,店面鱗次櫛比,生意十分興隆。從東邊通道向北,穿過某飯庄樓下,一個大型茶坊說書場映入眼簾,這里沒有商場的喧囂,雅靜的茶座,客人嗑瓜仔、品茗聽書。隨著說書藝人的警堂木響,時而將你帶入疆場鏖戰,時而又入雅居秀房,聽書人每每是高朋滿座。從這里再向北行,便出了商場後門到縣西街。
城隍大殿,位居商場中央,走進大殿,兩旁站立小鬼、判官均為彩塑雕像,手持鐵索,齜牙咧嘴,好不嚇人。城隍爺穩坐殿內花轎中,每年定時抬出,到城內外巡訪。屆時,儀仗威嚴、大笛長鳴、鑼鼓喧天、結隊如龍。其中有扮各種鬼神角色的,一個頭戴高帽、口吐長舌的五常鬼,游盪在隊伍裡面,最引人注目。看熱鬧者爭先恐後,無不敬畏。
商場西北,連通轉花樓,出西門可到姚家胡同、樓坡街、平安街。轉花樓為兩層建築,上層迴廊環繞,故此得名。據說是民國初年,本地商紳周正元等人,考察天津勸業場後所建。上世紀50年代,因年久失修,部分房屋倒塌,這里也就失去了它的繁華。
連通城隍廟商場和轉花樓的另一條商業街,叫市場夾道,在城隍廟西臨,轉花樓南臨。該街狹窄,店鋪小巧,只能稱作夾道。全為文具商店:有胡筆徽墨、宣紙端硯;描紅大楷都是手工刻版印刷。每到開學季,家長學生來選購文具,將夾道擠個水泄不通。春節前夕,這里掛滿各種年畫,四季美女、武松打虎、桃園結義、花鳥山水、繪制精美,紙質優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出了市場夾道,有一家石印局,它的機械印刷比刻版印刷先進多了,有圓盤、對開機,更有特色石印:在一塊平整如鏡的石頭上,將寫有文字的葯紙拓上,字就留在石上,可印整張或對開紙張。安陽大張布告、廣告之類的印刷品多出自這里。
樓東路北,臨鼓樓坡街,有兩家樂器行。胡琴、月琴、二胡、板胡、琵琶、橫笛、長蕭;鑼鼓、木魚、梆子,應有盡有。管弦雅韻,鑼鼓鏗鏘,布滿全街,更顯出樓東街特有的濃郁文化氛圍。
鼓樓東路南西頭,兩家京貨店,其中一家掌櫃的弟弟,酷愛拉胡琴,駐足聆聽者比購貨人都多,此人後來進京成為某京劇名角的琴師,解放後從教於某音樂院校。再往東,從宋家眼鏡鋪開始,全為兩層小樓建築,有刻字社、飯店、眼葯店、雜貨鋪。其中段,有三家銀樓,居中者振華銀樓又兼營眼鏡業,這些店鋪多為前商鋪後作坊或住房。
振華銀樓店面陳設各種銀制飾品。大的有獎杯獎牌(當時叫銀墩);小件有八仙、胸花、帽花、簪子、發卡、耳墜、戒指、項練、項圈、長命銀鎖,製作精美,巧奪天工;銷售、修理眼鏡,應為安陽早期獨家。眼鏡最難修的當數螞蚱腿水晶石眼鏡,將損壞處復原,須動用金鋼鑽,打眼,鑲飾,稍有疏忽,眼鏡就會報廢。這一手藝該店掌櫃傳給了兒子和宋家眼鏡店的主人。解放後,他倆也因修理眼鏡,識別水晶鏡片,成為行業中的姣姣者。現在,這些手藝已淹沒在 歷史 長河之中,一去不復返了。
舊夢依稀,往事悠悠,眼前的輝煌又將鼓樓東街帶入安陽網紅打卡地。
4. 天津的鼓樓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天津的鼓樓有近520年的歷史
公元1404年(明永樂二年)天津設衛築城,到明弘治年間(公元1493年左右),山東兵備副使劉福將原來的土城固以磚石,並於城中心十字街處建鼓樓。樓高三層,磚城木樓,樓基是磚砌的方形城墩台,四面設拱形穿心門洞,分別與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相對應。鼓樓城台建有木結構重層歇山頂樓閣,上層樓內懸大鍾一口,約兩噸,鐵鑄,為唐宋制式。大鍾初用以報時,以司晨昏,啟畢城門,早晚共敲鍾108響。鼓樓北面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一副抱柱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鍾聲」。
拆除
1900年,八國聯軍侵津,第二年天津城牆被迫拆除。由於遭兵燹之災,鼓樓日漸頹圮。1921年(民國十年),有拆建鼓樓之議,並於年內完成。重建的鼓樓,用舊城四門樓之名,由天津書法家華世奎重書,鐫於鼓樓四門,曰鎮東、安西、定南、拱北。1952年11月7日,因貫通道路,鼓樓拆除。
重建
改革開放,中華振興,津沽文脈,得以傳承。1994年天津開始了危陋房屋 天津鼓樓夜景
大片改造工程,作為危改重點的老城廂地區也因此使鼓樓有了重建的機會。鼓樓重建工程於2000年11月25日開工,2001年9月28日竣工。
5. 文脈鼓樓有哪些
文脈鼓樓有南京鼓樓。福州鼓樓,天津鼓樓等。
鼓樓是舊時天津"三宗寶"之一,位於天津老城中心,緊鄰廣東會館,周圍與國內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後宮、呂祖堂等景點相輝映,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已完成主體修復工程的鼓樓時常舉辦各種展覽,如本市危改展覽、天津住宅發展史展覽等。展覽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幾個歷史時期天津市住宅的發展變遷史,除此還有天津風貌和名人名居展覽,集中展示了70多處典型建築和名人名居等。
6. 天津有什麼古文化景點呢
古城遺韻
一、黃崖關
位於薊縣的黃崖關地處京津唐與承德的交會處,屬於“津門十景”之一-。地理位置險要,是古代北部之敵進犯京都的要沖,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值得一.看的景點有黃崖正關、太平寨、點將台、寡婦樓、王帽頂山等。黃崖關正關又叫做八卦城,因為城內有“八卦街”而得名。八卦街由數十條死巷、活巷錯位構成,漫步其中,令人有撲朔迷離之感。
●小貼士.
從天津每天有兩趟火車到薊縣,分別為早7點30分和晚7點,在薊縣再轉乘至各景區車即可。
六、天津鼓樓
位於城中心,建於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名為鼓樓,實為鍾樓。鼓樓的大鍾直徑1.4米,高2.3米,重約1500千克,被譽為天津的“鍾王”。原鼓樓於1952年因為城市建設而拆毀,現有鼓樓為之後修復的。鼓樓展示了天津從古至今的歷史風貌,樓上的鍾還可以敲響。
7. 天津鼓樓介紹
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可見天津鼓樓在天津人心目中的地位。天津鼓樓位於城中心,是在天津設衛築城時修起來的。即距今近500年歷史。名為鼓樓,實為鍾樓。有人說,的天津市就是以鼓樓為中心,向四周不斷擴張而形成的,所以聲稱「鼓樓」 是天津市的發源地。「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鍾聲。「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詩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詞里寫鼓樓撞鍾的景況說:「本是鍾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準頭。」原來守鼓樓的是一位駝背的老人。不久,樓為消防隊佔用,作為瞭望台。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照原樣重建,樓頂大樑上改復綠瓦,較前更為美觀。 重建後,把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鎮東」,「定南」,「安西」,「拱北」,請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並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這座鼓樓,碧瓦楹,煥然一新重新成為津門一景。天津鼓樓特色:鼓樓的大鍾直徑1.4米,高2.3米,重約1500公斤,被譽為天津的鍾王。此鍾用鐵鑄成,鑄工精細,造型古樸。鍾體都是陽鑄浮雕,鍾鈕鑄成交尾雙縭,片片鱗甲清析可辨雙縭的兩個頭和四隻腳,連接著鍾體,另四隻腳互相抓攀,弓身欲吼。這口大鍾放在邃園迴廊的水泥座上。
8. 天津旅遊必去的地方
天津旅遊攻略 天津旅遊必去的四個地方。天津算是個北方城市,離首都北京也是很近,加上是四大直轄市之一,天津的經濟發展的還不錯。下面我們來看看天津旅遊必去的地方。准備去天津的小夥伴們趕緊來看看吧!
1、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
想在天津領略津味、古味、古文化的遊客,最佳的去處莫過於這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了。這條古文化街長580米,寬7米,它分為宮南宮北大街和宮前廣場三部分。全部建築以磚木結構為主,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一處仿古建築群。1986年元旦,古文化街正式開業。街內有近百家店鋪,主要經營古舊書籍、古玩玉器、傳統手工藝製品、民俗用品、天津民間藝術的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劉氏磚刻,還有全國各地的景泰蘭、牙玉雕、雙面綉、中西樂器、藝術陶瓷等上萬種名優工藝品、文化用品以及文物古玩、圖書字畫等。
2、天津薊縣盤山
盤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當今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歷史上被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聞名於世。盤山景色以「五峰八石」、「三盤之勝」稱絕。盤山山勢雄偉險峻,以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跡為人所津津樂道。
3、天津鼓樓
鼓樓是從前天津的」三宗寶」之一,位於天津老城中心,緊鄰聞名遐邇的廣東會館,與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後宮等景點交相輝映,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已完成主體修復工程的鼓樓時常舉辦各種展覽。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幾個歷史時期本市住宅的`發展變遷史,除此還開辟了天津風貌和名人名居展覽。
4、天津霍元甲故居
精武門創始人霍元甲,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位於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那裡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師傅當年的生活用具及當時情況的簡介,依據史料重新翻修成青磚,坐南朝北,明三案五的小四合院式建築。堂內有霍元甲在1909年在津拍攝的的照片,作為這位愛國武術家的遺像供人祭拜,兩側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東閣所寫。
5、天津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位於西青區場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稱尊美堂。建於一八七五年,佔地六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築精巧不凡。有被人贊譽為「華北第一宅」。整個建築包含十二個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現為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9. 天津鼓樓的鼓樓簡介
天津鼓樓,位於天津城中心,周圍有北馬路、東馬路、南馬路、西馬路所包圍,形成了今天的西北角、東北角、東南角、西南角地區,當時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的城樓和四處城角的角樓,至今留下了北門外大街、南門外大街、東門內大街等路段。
這座鼓樓高三層,樓底的一層,是用磚砌成的一座方台,下寬上窄,辟有四個拱形門洞,通行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在這座檯子上,修建了兩層樓。第一層供奉觀音大士,天後聖母,和關羽岳飛等。樓的第二層,懸有重三百斤的鐵鍾一口。樓前有清代天津詩人梅小樹撰寫的木板對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鍾聲。 清末的另一位天津詩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詞里寫鼓樓撞鍾的景況說:本是鍾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準頭。原來守鼓樓的是一位駝背的老人(俗稱駝背為鍋腰),他每日早晚兩次敲鍾,每次各敲五十四響,作為城門晨昏啟閉的信號。 光緒庚子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城牆被拆除,獨獨留下了鼓樓倖存。不久,樓為消防隊佔用,作為瞭望台。民國十年,直隸省長曹銳,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照原樣重建,樓頂大樑上改復綠瓦,較前更為美觀。 重建後,把鼓樓四個城門的名稱鎮東,定南,安西,拱北,請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並重書了梅小樹的對聯。這座鼓樓,碧瓦丹楹,煥然一新重新成為津門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