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最大的魷魚 大王酸漿魷身長10米卻不可食用
魷魚對於我們來說是一道美味的菜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平時我們見到的魷魚不過幾分米,而世界上有一種叫做大王酸漿魷的魷魚身長10米,簡直讓人大開眼界。這種魷魚雖說是世界上最大的魷魚,但卻沒有食用價值,倒是令很多吃貨們失望了。
是世界上最大的魷魚
大王酸漿魷又稱巨槍烏賊,身長5至10米,重50至300公斤不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一隻大王酸漿魷死時身長11米,活著時身體長度應該接近10米。大王酸漿魷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魷魚品種,還是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
平均壽命很短
大王酸漿魷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周圍的海域,在300至4000米深的海洋中活動。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每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不過它們死得也很快,平均壽命不到一年半。
眼睛能產生光芒
大王酸漿魷的眼睛很大,它們是擁有最大眼睛的動物,在它們巨大的眼睛上長有發光器,能產生光芒,方便它們在漆黑的深海里視物。當大王酸漿魷遇到天敵抹香鯨時,它們通過觀察抹香鯨身邊的發光微生物的流動情況,來判斷抹香鯨所在的位置,以此來躲避追捕。
不具有食用價值
大王酸漿魷雖然也屬於魷魚,但不同於尋常魷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它們不具有可供食用的價值,對人類而言只有研究意義。
B. 魷魚的種類有哪些
是兩種魷魚.魷魚
開放分類: 生物、飲食、水產、海鮮、軟體動物
魷魚,雖然習慣上稱它們為魚,其實它並不是魚,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軟體動物。在分類學上,魷魚是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二鰓亞綱--十腕目的動物。魷魚體內具有二片鰓作為呼吸器官;身體分為頭部、很短的頸部和軀幹部。頭部兩側具有一對發達的眼和圍繞口周圍的腕足。
目前市場看到的魷魚有兩種:一種是軀幹部較肥大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槍烏賊」;一種是軀幹部細長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柔魚」,小的柔魚俗名叫「小管仔」。
槍烏賊科(Loliginidae;squid): 頭足綱的1科,通稱槍烏賊。主要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淺海,約有50種。
常活動於淺海中上層,垂直移動范圍可達百餘米。以磷蝦、沙丁魚、銀漢魚、小公魚等為食,本身又為兇猛魚類的獵食對象。 卵子分批成熟,分批產出,卵包於膠質卵鞘中,每個卵鞘隨種類不同包卵幾個至幾百個,不同種類的產卵量差別也很大,從幾百個至幾萬個。
中國槍烏賊(俗稱「魷魚」),肉質細嫩,干製品稱「魷魚干」,肉質特佳,在國內外海味市場負有盛名,年產4~5萬噸,主要漁場在中國福建南部、台灣、廣東和廣西近海,以及菲律賓、越南和泰國近海。
烏賊俗稱墨斗魚、烏魚,因其沒有脊椎骨,雖然被叫做魚,其實它是生活在海洋里的軟體動物。烏賊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全身皆可入葯。烏賊的內殼,在中醫學上稱為海螵蛸、烏賊骨。海螵蛸在中醫葯物中佔有重要地位。《本草綱目》中記載海螵蛸"諸血病皆治之"。海螵蛸具有收斂、止血、制酸、止痛的功效,海螵蛸是治療胃部疾病的主葯。用海螵蛸配置的治療胃病的的中成葯,在治療胃部疾病時,都發揮了顯著的療效。海螵蛸是治療各種出血的良葯。我國有許多用海螵蛸治療出血的良方。治療胃出血,可以用海螵蛸加白芨共研細粉,內服治療;治療肺結核咳血,可以將海螵蛸、仙鶴草、茜草煎後服用。對於外傷引起的出血,可以將海螵蛸、骨粉、蒲黃碳各等分研磨後撒在傷口治療。海螵蛸還可以用於拔牙和鼻部手術止血。烏賊直腸末端膨大的部分叫做墨囊,是烏賊在遇到危險時,向強敵施放墨汁的容器。烏賊墨的主要成份是烏賊墨黑色素,它是全身性止血葯,可以用於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和肺咳血的治療。此外,葯理研究還發現,烏賊墨對急性放射病有預防作用。烏賊骨經過一定的制備,可以得到一種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除此之外,從烏賊體內還能提取出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物質。烏賊肉煮食,可以治療婦女血虛經閉。烏魚蛋可以開胃利水。烏賊確實全身都是葯。
章魚又名八爪魚 (英文名octopus),同屬海洋軟體動物。
八腕目(Octopoda)頭足類軟體動物的通稱。但嚴格意義上僅指章魚屬(Octopus)動物,廣泛分布於淺水中。
章魚的大小相差極大。最小的章魚是喬木狀章魚(O. arborescens),長約5公分(2吋),而最大的種可長達5.4公尺(18呎),腕展幾達9公尺(30呎)。典型的章魚的身體呈囊狀;頭與軀體分界不明顯,上有大的復眼及8條可收縮的腕。每條腕均有兩排肉質的吸盤,能有力地握持他物。腕的基部與稱為裙的蹼狀組織相連,其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對尖銳的角質齶及銼狀的齒舌,用以鑽破貝殼,刮食其肉。
章魚將水吸入外套膜,呼吸後將水通過短漏斗狀的體管排出體外。大部分章魚用吸盤沿海底爬行,但受驚時會從體管噴出水流,從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動。遇到危險時會噴出墨汁似的物質,作為煙幕。有些種類產生的物質可麻痹進攻者的感覺器官。
最熟知的章魚是普通章魚(O. vulgaris),體型中等,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熱帶及溫帶海域,棲於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縫隙中,喜隱匿不出。主要以蟹類及其餘甲殼動物為食。該種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中智力最高者,又具有高度發達的含色素的細胞,故能極迅速地改變體色,變化之快亦令人驚奇。
章魚雌雄異體。雄體具一條特化的腕,稱為化莖腕或交接腕,用以將精包直接放入雌體的外套腔內。普通章魚於冬季交配。卵長約0.3公分(1/8吋),總數在10萬以上,產於岩石下或洞中。幼體於4∼8周後孵出,孵化期間雌體守護在卵旁,用吸盤將卵弄乾凈,並用水將卵攪動。幼章魚形狀酷似成體而小,孵出後需隨浮游生物漂流數周,然後沉入水底隱蔽。
章魚主要以蝦蟹為食,但有些種類食浮游生物。許多海魚以章魚為食。在地中海地區、東方國家及世界上一些其他地區,長期以來人們視章魚為佳餚。
八腕目(Octopoda)頭足類軟體動物的通稱。但嚴格意義上僅指章魚屬(Octopus)動物,廣泛分布於淺水中。
章魚的大小相差極大。最小的章魚是喬木狀章魚(O. arborescens),長約5公分(2吋),而最大的種可長達5.4公尺(18呎),腕展幾達9公尺(30呎)。典型的章魚的身體呈囊狀;頭與軀體分界不明顯,上有大的復眼及8條可收縮的腕。每條腕均有兩排肉質的吸盤,能有力地握持他物。腕的基部與稱為裙的蹼狀組織相連,其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對尖銳的角質齶及銼狀的齒舌,用以鑽破貝殼,刮食其肉。
章魚將水吸入外套膜,呼吸後將水通過短漏斗狀的體管排出體外。大部分章魚用吸盤沿海底爬行,但受驚時會從體管噴出水流,從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動。遇到危險時會噴出墨汁似的物質,作為煙幕。有些種類產生的物質可麻痹進攻者的感覺器官。
最熟知的章魚是普通章魚(O. vulgaris),體型中等,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熱帶及溫帶海域,棲於多岩石海底的洞穴或縫隙中,喜隱匿不出。主要以蟹類及其餘甲殼動物為食。該種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中智力最高者,又具有高度發達的含色素的細胞,故能極迅速地改變體色,變化之快亦令人驚奇。
章魚雌雄異體。雄體具一條特化的腕,稱為化莖腕或交接腕,用以將精包直接放入雌體的外套腔內。普通章魚於冬季交配。卵長約0.3公分(1/8吋),總數在10萬以上,產於岩石下或洞中。幼體於4∼8周後孵出,孵化期間雌體守護在卵旁,用吸盤將卵弄乾凈,並用水將卵攪動。幼章魚形狀酷似成體而小,孵出後需隨浮游生物漂流數周,然後沉入水底隱蔽。
章魚主要以蝦蟹為食,但有些種類食浮游生物。許多海魚以章魚為食。在地中海地區、東方國家及世界上一些其他地區,長期以來人們視章魚為佳餚。
C. 可食用魷魚有哪幾種怎麼區分
章魚就是八爪魚,墨魚、目魚就是烏賊!
魷魚
魷魚,雖然習慣上稱它們為魚,其實它並不是魚,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軟體動物。在分類學上,魷魚是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二鰓亞綱--十腕目的動物。魷魚體內具有二片鰓作為呼吸器官;身體分為頭部、很短的頸部和軀幹部。頭部兩側具有一對發達的眼和圍繞口周圍的腕足。
目前市場看到的魷魚有兩種:一種是軀幹部較肥大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槍烏賊」;一種是軀幹部細長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柔魚」,小的柔魚俗名叫「小管仔」。
章魚
章魚跟烏賊一樣,也是屬於頭足類的動物,因為它的腳也是生在頭頂上的。不過它只有八隻腳,而沒有像烏賊那樣專門用來捕捉食物的捉腳。它的八隻腳很長,好像八條帶子,所以漁民們都把它叫作「八帶魚」。
章魚也是很兇猛的動物。在它的腳上長有吸著力很強的大吸盤。如果我們捉到一個小章魚,把它拿在手裡,它馬上就會用吸盤吸住我們的手,要想把它取下來還很費力呢!
章魚的身體裡面也有墨囊,而且所含的墨汁也是含有毒素的,不但可以用來防禦敵人,而且還可以用來進攻敵人。一件很有趣的事實是,章魚在休息的時候,並不是全身一齊休息,而是留有一條或兩條長腳值班,不停地轉動。盡管它的身體和其他的腳感覺都比較遲鈍了,但是,如果輕微地觸動到它的值班腳,章魚就會立刻跳起來,並釋放出濃厚的墨汁,把自己隱藏起來。
因為章魚具有強有力的腳和吸盤,又有很好的防禦工具,所以在海洋里和它相同大小的動物都會受到它的侵害。就連最大的、裝備最好的螯蝦身體的大小雖然和章魚差不多,但也難免要成為它的犧牲品。
章魚的肉很肥厚,也是優良的海產食品。
【章魚生物學】地方名長章、短腳章、坐蛸、石吸、望潮、章干、八爪魚、八帶魚,學名Octopus vulgaris ,英文名Octopus ,日文名マダコ,屬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頭足綱、蛸科(章魚科),或稱蛸(shāo)。中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漁期分為春秋兩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 。
章魚體呈短卵圓形,無鰭。頭上生有8條腕,故又稱「八帶魚」。腕間有膜相連,長短相等或不相等;腕上具有2行無柄的吸盤。多棲息於淺海砂礫或軟泥底以及岩礁處,肉食性,以瓣鰓類和甲殼類為食。春末夏初,喜在螺殼中產卵,故可用繩穿紅螺殼沉入海底,按時提取捕得。秋冬季常穴居較深海域泥沙中。我國常見的章魚有:短蛸(Octopusochellatus)、長蛸(Octopusvariabilis)和真蛸(Octopusvulgaris)等。章魚的頭胴部約7~9.5厘米。短蛸的腕長約12厘米,長蛸的腕長約48.5厘米,真蛸的腕長約32.5厘米。平時用腕爬行,有時借腕間的膜伸縮來游泳,或用頭下部的漏斗噴水作快速退游。
烏賊
烏賊屬於無脊椎軟體動物。在海洋生物中,烏賊的游泳速度最快,它的游泳速度非常快,與一般魚靠鰭游泳不同,它是靠肚皮上的漏斗管噴水的反作用力飛速前進,其噴射能力就象火箭發射一樣,它可以使烏賊從深海中躍起,跳出水面高達7米到10米。烏賊的身體就象炮彈一樣,能夠在空中飛行50米左右。烏賊在海水中游泳的速度通常可以達到每秒15米以上,最大時速可以達到150公里。號稱魚類中游泳速度冠軍的旗魚,時速只有110公里,只好甘拜下風了。世界上所有的烏賊中,最小的要算是雛烏賊了。它的身長不超過1.5厘米,和一顆花生的大小差不多,體重只有0.1克。這種超小型的烏賊生活在日本海淺海的水草里,其模樣同一般的烏賊非常相似,只是背上多了一個吸盤,可以吸附在水草上,不致被海水沖走。平時它在水草上休息,一旦發現獵物便突然出擊,吃飽後,又回到水草上安靜地休息,等待下一個獵物。世界上最大的烏賊要算大王烏賊了。它們一般生活在大洋深處,白天在深海中休息,晚上游到淺海覓食。在烏賊的王國里,還有一種體形很小的螢烏賊。它是一種會發光的生物,其腹面有3個發光器,有的眼睛周圍還有一個。它發出的光可以照亮30厘米遠。當它遇到天敵時,便射出強烈的光,把天敵嚇得倉皇而逃。
烏賊可以說全身是寶,食用味美,葯用效佳。難能可貴的是它將食物的美食功能與醫葯保健功能結合在一起。按我國中醫的傳統觀念,治病可以有葯療和食療兩種,而食療即是把食品的美食功能與葯用價值結合在一起,它既符合傳統的醫學觀念,又接近現代保健食品的概念。
烏賊的吃法很多,如涼拌,爆炒烏魚絲,爆烏魚卷,燒烏魚湯,溜烏魚片等,尤其用鮮蒜苔紅燒烏魚肉,味道異常鮮美。它的卵烤成魚膠,再經廚師之手,就成了馳名中外的上等佳餚了。另外,烏賊的內臟可榨制內臟油,是製革的好原料。它的眼珠可製成眼球膠,是上等膠和劑。
分辨三者干貨
魷魚干
魷魚以乾爽、肉質細致著稱,體形完整、光亮潔凈、具有干蝦似的顏色、表皮有一層白色粉末、乾爽、淡口者為上品。潮濕、粉膜脫去者為次品,有斑點、霉味為的為低劣品或者變質品。
墨魚干
優質墨魚干體形完整,色澤光亮,肉體潔凈,平展寬厚,呈棕紅色半透明狀,有清香味。質量軟次的局部有黑斑,表面帶粉白色,背部呈暗紅色。
章魚干
章魚干是用真蛸、短蛸、長蛸加工而成的干品。合格的章魚干體形完整,肉體堅實而肥大,爪粗壯,體呈鮮艷的柿紅、棕紅色,表面浮有白霜,身干而有清香味,淡口。色澤呈暗紫紅色的質量較差。
三者用作菜餚有不同的烹飪方法
魷魚鮮貨和干貨均可與蔬菜配炒,魷魚干剁肉餅是佐膳美味。
墨魚干可與五花腩用微火燉。大隻鮮墨魚是酒樓席上的花枝片,可用作螺片。
章魚干用之煲豬肉湯,也可切粒加進有味飯中。
D. 章魚、烏賊、魷魚如何區分有什麼區別
章魚屬於八腕總目(Octopoda),有八條相對較長的腕足,這也是我們經常把它們叫作八爪魚(主要種類是真蛸Octopusvulgaris)的原因。
多數雄章魚右側的第三腕特化為交接腕,或稱生殖腕。交接腕上具有特化的吸盤或溝槽,能將精莢送入雌性體內,是許多頭足類判斷雌雄的重要依據。
拓展資料
從綱這一層開始分的話,章魚、烏賊和魷魚三種生物還是一家人,它們都隸屬於頭足綱蛸亞綱(也就是二鰓亞綱)。然後從目這一層就開始分化了,章魚屬於八腕目無須亞目,烏賊和魷魚則屬於十腕目,其中烏賊又單屬於烏賊目。到科這一層,三種生物就徹底區分開了,章魚屬於章魚科,烏賊屬於烏賊科,魷魚則屬於槍烏賊科。
章魚的習性是比較特殊的,它們喜歡用自己觸手上的吸盤沿著海底慢慢爬行。魷魚章魚喜歡黑暗的環境,所以往往處於更深的水域。
烏賊和魷魚的習性就比較相似了,它們倆都喜歡光亮,所以喜歡待在比較淺的水域。它倆的速度明顯也比章魚更快,十條觸手同時發力,可以海中快速地前進。
E. 海鮮有哪些種類圖片
常見的海鮮有:
1.魚類:
沙魚、大鴉片、大海鱔、大魯子、三文魚、小嘴魚、棒魚。 老闆魚、黃花魚安康魚、拔魚、加吉魚、海浮魚、八角魚。 沙丁魚、紅頭魚、大頭魚、昌魚、大黃魚、雅片魚、小嘴魚、多寶魚、海黑魚等。
2.蝦類:
龍蝦、龍蝦仔、基圍蝦、皮蝦、青蝦、大海蝦、盧姑蝦、竹節蝦等。
3.貝類:
小海波螺、香螺、香波螺、辣波螺、尖波螺、偏定螺、海兔、花螺、鋼螺、赤子、蟶子等
1、蟶(青)子——蟶子
蟶(chēng)子 razor clam為海產貝類。軟體動物。介殼兩扇,形狀狹而長,外面蛋黃色,裡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裡,也可人工養殖,肉味鮮美。有縊蟶、竹蟶等
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游泳亞目、對蝦科。最大體長可達19cm。近岸淺海蝦類,它具有雜食性強、廣溫、廣鹽和生長迅速、抗病害能力強等優點,而且能耐低氧,具有潛底習性。因殼薄體肥,肉嫩味美能活體銷售而深受消費者青睞。
F. 魷魚、烏賊、墨斗魚、章魚,怎麼分別啊
簡單說,如果有人問你,那是什麼?魷魚和烏賊,你都叫烏賊即可,都是一個種類。大致10條觸手,章魚只有8個,而且體型明顯有個大腦的樣子,很好區分。
詳細分類如下:
烏賊:
本名烏鰂,又稱花枝、墨斗魚、墨魚。所以: 烏賊就是墨魚
特徵:有一厚的石灰質內殼(烏賊骨、墨魚骨或海螵蛸)。烏賊約有350種,體長2.5~90公分(1~35吋),最大大王烏賊體長逾20米。烏賊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主要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沿岸淺水中。
烏賊的身體像個橡皮袋子,內部器官包裹在袋內。在身體的兩側有肉鰭,用來游泳和保持身體平衡。頭較短,兩側有發達的眼。頭頂長口,口腔內有角質顎,能撕咬食物。烏賊的足生在頭頂,所以又稱頭足類。頭頂的10條足中有八條較短,內側密生吸盤,稱為腕;另有兩條較長、活動自如的足,能縮回到兩個囊內,稱為觸腕,只有前端內側有吸盤。烏賊主要吃甲殼類、小魚或其他軟體動物
魷魚:
屬軟體動物類,是「烏賊」的一種,體圓錐形,體色蒼白,有淡褐色斑,頭大,前方生有觸足10條,尾端的肉鰭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於深約20米的海洋中。目前市場看到的魷魚有兩種:一種是軀幹部較肥大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槍烏賊」;一種是軀幹部細長的魷魚,它的名稱叫「柔魚」,小的柔魚俗名叫「小管仔」。
身體特徵:魷魚體內具有二片鰓作為呼吸器官;身體分為頭部、很短的頸部和軀幹部。頭部兩側具有一對發達的眼和圍繞口周圍腕足。
章魚
特徵:又稱石居、八爪魚、坐蛸、石吸、望潮、死牛,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Octopoda)。
體型:體呈短卵圓形,無鰭。頭上生有8條腕,故又稱「八帶魚」。腕間有膜相連,長短相等或不相等;腕上具有2行無柄的吸盤。章魚的頭胴部約7~9.5厘米。短蛸的腕長約12厘米,長蛸的腕長約48.5厘米,真蛸的腕長約32.5厘米。平時用腕爬行,有時借腕間膜伸縮來游泳,或用頭下部的漏斗噴水作快速退游。多棲息於淺海砂礫或軟泥底以及岩礁處,肉食性,以瓣鰓類和甲殼類為食。許多海魚以章魚為食。春末夏初,喜在螺殼中產卵,故可用繩穿紅螺殼沉入海底,按時提取捕得。秋冬季常穴居較深海域泥沙中。
G. 世界上最神奇的魷魚,太平洋褶魷魚能躍出水面在空中「飛行」
你見過會飛的魷魚嗎?在太平洋海域就有這樣一種神奇的魷魚,它們與世界上飛的最遠的魚飛魚一樣具有「飛行」能力,當它們躍出水面時,一對伸開的魚鰭相當於翅膀,在空中保持著身體的平衡。
拍攝到奇特的魷魚物種
2010年,一位英國攝影師在日本海南部拍攝到了一種奇特的魷魚物種,它們能夠跳離水面,在空中飛行。起初,攝影師認為這些從海面上躍起的生物是魚類,但當他拍攝幾張照片時才意識到這是魷魚。
能夠從海面躍起21米
這種神奇的魷魚叫做太平洋褶魷魚,主要生活在西北太平洋日本周邊及以西各內海域。它們能夠像飛魚一樣從水面躍起,躍起高度可達21米。不過有趣的是,它們不是向前躍,而是身體向後躍起,眼睛和觸須位於後方,一對伸開的魚鰭相當於翅膀,使身體在空中保持平衡。
從海面躍起的原因
太平洋褶魷魚從海面躍起是為了避免掠食者的攻擊,當海面上出現船隻駛過留下的渦流時,這種魷魚會認為水下潛伏著某種掠食者,本能地躍出海面。然而,離開水面的它們可能會陷入另一種險境,因為空中有一種紅腳鰹鳥一直盯著它們,只要太平洋褶魷魚躍出水面,這種鳥就會迅速沖過去將它們捕獲。
H. 世界上最大的魷魚是什麼
01 大王酸漿魷
大王酸漿魷,又稱巨槍烏賊。典型的深海巨魷,是同種動物里最大的一種,也是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大王酸漿魷身長約12-20米以上,比大王烏賊還要巨大,同時也是更恐怖更活躍的掠食者。分布於圍繞南極大陸的海域,偶爾向北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2000米的深海棲息。
名字前面帶大王二字的大王酸漿魷,聽起來就很霸氣,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魷魚,而且還是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不僅體長,眼睛也大,是動物界中眼睛最大的生物,而且還會發光,主要是為了對付天敵抹香鯨。
大王酸漿魷,又稱巨槍烏賊,典型的深海巨魷,是同種動物里最大的一種,也是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不僅比大王烏賊還要大,同時也是更恐怖更活躍的掠食者。大王酸漿魷身長約12-20米以上,分布於圍繞南極大陸的海域,偶爾向北方分布到南非外海,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2000米的深海棲息。
雖然大王酸漿魷體型巨大,而且是海洋里非常兇猛的掠食者,但大王酸漿魷有個不好的生命特徵,那就是壽命問題,大王酸漿魷往往長的快,死的也快,它們的壽命只有450天左右。不過450天就能長成這樣的龐然大物,其他動物的確沒法比。
大王酸漿魷對人類而言只有研究的價值,而不具有可供食用的價值。微小幼體時的大王酸漿魷天敵是以小型生物為食的深海魚類,如鮟鱇。未成熟的幼體以及成體的大王酸漿魷唯一的天敵是抹香鯨。他們的眼睛長有發光器,能產生自己的光芒,也能覺察其他生物發出的微光。在漆黑的深海中,他們通過分辨抹香鯨身邊的發光微生物的流動情況,來判斷抹香鯨的位置。縱然大王酸漿魷的觸手可以抓住抹香鯨之頭部抵抗,然而最終的結果也是由抹香鯨獲勝。但是也有烏賊纏住抹香鯨的呼吸孔使鯨窒息而亡的記錄。
紐西蘭官員2007年月22日宣布,一艘紐西蘭藉漁船在南極捕獲了一隻大王酸漿魷,為人類第一次捕捉到完整活體樣本,這只巨烏賊全長4-5公尺(包括觸手),重達兩百四十五公斤,是一隻母烏賊。2008年4月30日,一群科學家解凍這只已經冰凍一年多的巨烏賊並在不破壞形體的情形下以內視鏡進行研究,這只巨烏賊隨後被製成標本保存在惠靈頓的一個博物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