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位幫我看下這幾張油畫圖片各自出自那位畫家的手筆,
作者:溫德爾哈爾特(FranzXaverWinterhalter,1805-1873)
專門繪制歐洲的王室形象:奧地利,德意志,俄羅斯,法國,英國,甚至亞洲的皇帝國王和王後們,都請他做過肖像畫。高超的技藝,豐厚的酬金,這位歐洲宮廷畫家,成為當時最富有的畫家之一。
畫中人:(,formerlyPrincessBelosselskaya-Belozerskaya1859)
這是烏克蘭的一位公爵的前公主,現在為立陶宛的王妃。
㈡ 世界名畫人物圖片
世界名畫人物圖片
世界名畫人物圖片,世界名畫是每個藝術家的結晶, 作為一名美術生,我們要從心裡去感受,在他們的畫筆下,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讓我迷戀不已,利於我們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領域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關於世界名畫人物圖片。
世界名畫人物圖片1
《聖佩爾山的割麥人》
萊爾米特 法國 1883年 畫布油畫
76.80×97.20厘米
1880年後,畫家用幾張大幅描繪家鄉聖佩爾山鄉親們生活和勞作的畫作參展並大獲成功,其中就有這幅《聖佩爾山的割麥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萊爾米特幾次將同樣的人物畫進作品裡,幾幅畫里的面孔完全可以辨識。這幅畫的割麥人就是一個名叫喀什米·德罕的農夫,沉重的勞作後正在休息,對身旁兩位粗壯農婦的交談不理不睬。
萊昂·奧古斯丁·萊爾米特(1844―1925年),出生在法國皮卡第大區的埃納省,並在那裡生活了20年。這正是他眷戀農村生活,幾乎所有的作品都用來描繪農事勞作的原因。1874年在法國沙龍取得成功之前,他一直往返於法國和英國之間,靠賣畫為生。1880年後,他用幾張大幅描繪家鄉聖佩爾山鄉親們生活和勞作的畫作參展並大獲成功,其中就有這幅《聖佩爾山的割麥人》。
《第二次收獲》 杜普荷 1879年
不僅僅是米勒,田園風光也是法國畫家杜普荷的最愛,這幅《第二次收獲》,作者用背影搭建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構圖,向人們傳遞著某種堅定和永恆的信息。
世界名畫人物圖片2
《篩麥婦》庫爾貝 131x167cm 1853年
1848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庫爾貝積極投身法國革命。在畫布上開始了描繪勞動人民的題材創作。 從30歲往後的10年,是庫爾貝創作的高峰期。他成功塑造了一批勞動者的藝術形象,創作於1854年的《篩麥婦》就是其中的一幅。
穿紅色馬甲裙的年輕農婦是畫面中的主角。她背對著觀眾,跪在鋪在地上的`白布上。她挽著一個方便勞作的發髻,露出修長曼妙的脖子,高舉著篩子的兩條手臂圓潤結實,露出的鞋底似乎告訴我們她可不是那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富家大小姐。農婦沒有任何裝飾,卻有著無以倫比的健美。她身上的紅裙更彷彿一面歌頌勞動的旗幟,振奮著人心。
畫面左側系著頭巾、身著灰色衣裙的另一名農婦盤坐在白布上,細心地挑揀著麥粒。畫面右側的男孩翻開木櫃,正在搜尋著什麼。也許是按照媽媽的吩咐,幫著做家事吧。年幼的男孩穿著綠格子襯衫,臉蛋圓鼓鼓的,一副樂在其中的模樣。可以說,庫爾貝對整幅畫的樸素拿捏得十分精確。他沒有過分渲染貧困辛勞,而是將日常勞作表現得欣欣向榮、趣味盎然。
他這樣解釋自己的畫作:「藝術應放在較低的水平上。」他口中的「低水平」當然不是指畫畫的技法,而是說藝術家的目光應當聚焦於底層勞動人民的樸素之美,獻媚上流社會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返。
米勒原作《播種者》
米勒對大自然和農村生活有一種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歸,上午在田間勞動,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裡作畫,他曾說過:「無論如何農民這個題材對於我是最合適的。」米勒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種者》,這也是米勒第一次被官方沙龍所接收的作品,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工人農民等下層階級的反抗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向保守的官方沙龍對《播種者》作者一反常態,這或許是由於米勒在這幅畫中所刻畫的乃是時代中真實的個體,而不是他們之前所青睞的那些神話人物。—— 勞動光榮
世界名畫人物圖片3
《拾穗者》1857年,讓.弗朗索瓦.米勒
83.5x111cm,布面油畫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讓·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繪於1857年,是一幅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畫面很簡單,三名農婦正弓著腰撿麥穗。從整體上來看,《拾穗者》是一幅「運動」的畫作,人物都排列在不同的位置,做出不同的動作,雖然是農民題材的作品,卻能感受到畫面帶給我們的美感。米勒的整體構圖嚴格按照黃金分割比來安排,黃金分割是公認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
《拾穗者》反映的是農民的疾苦,如同在富裕階層的一片汪洋中扔下了一塊石子,它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如實記錄生活,把現實中的細節搬進了畫作。
米勒出生於農民家庭,但從小熱愛繪畫,為了練習繪畫技巧,接觸更大的世界,米勒去了巴黎,當時巴黎的很多畫家都為貴族工作,出現了許多貴族肖像畫,這都跟米勒的藝術追求背道而馳,最終他選擇搬去巴比松村,就是在這里,他畫出了《拾穗者》。
19世紀70年代以前的法國農村,還處在封建宗法制度下,農民生活艱苦,富人階層卻無動於衷,法國報紙上曾有一篇文章寫道:「這三個突出在陰霾的天空前的拾穗者後面,有農民暴動的刀槍和1793年的斷頭台。」
《拾穗者》具有警示作用,它太過真實,使人產生可怕的憂慮。
梵高很崇拜米勒,曾說:「在米勒的作品中,現實的形象同時具有象徵的意義。」
《贊省的割麥女人從田野歸來》
瓦西里格列高里耶維奇彼羅夫(1834-1882)
1874年,布面油畫,25.8×65厘米左下方簽名:1874 В. Перовъ1939年從莫斯科黑爾策爾處收藏
《梁贊省的割麥女人從田野歸來》尺寸並不大,卻體現了畫家在若干造型問題上進行嘗試的努力。農婦經過勞累的一天從金色的田野回家,這個主題和真實的農村生活直接相關。同時,「道路」母題在俄羅斯藝術中非常流行,它直接關繫到人類存在的普遍話題,關繫到流浪、徘徊、生活道路等問題。畫面描繪了不同年齡的農婦,有些人靜靜地走著,有人則停下來沉思,聆聽大地母親的聲音。
彼羅夫採用橫向構圖,人像產生有規律的節奏,割麥女人在收割的穀物中行走,給人留下動作緩慢、平穩的印象,讓畫面充滿音樂旋律,令人想起俄羅斯的民歌。(塔季揚娜尤堅科娃)
㈢ 中國古代著名畫家有哪些
1、顧愷之(348—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今江蘇焦溪)人。工詩詞文賦,尤精繪畫。擅肖像、歷史人物、道釋、禽獸、山水等題材。畫人物主張傳神,重視點睛,認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吳道子(約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畫家,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後世尊稱為「百代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他是中國山水畫的祖師,被後人尊稱為「畫聖」,人物繪畫「冠絕於世」。
3、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別名王右丞,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詰文集》等,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4、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畫,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5、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是我國明末清初傑出的寫意畫藝術大師。生於明天啟六年(1626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權的九世孫。
㈣ 世界十大抽象派畫家
有: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1944俄羅斯畫家)、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荷蘭畫家)、霍夫曼(Hans Hofmann,1880~1966年美國畫家)。
胡安·米羅(Joan Miró,1893~1983西班牙畫家)、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美國畫家)。
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年,荷蘭籍美國畫家)、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國畫家)。
趙無極(zhaowuji,1921~2013,中國籍法國畫家)、朱德群(zhudequn,1920~2014,中國籍法國畫家)、汪京元(wangjingyuan,1959年,中國畫家)。
1、胡安·米羅(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和畢加索、達利齊名的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一。
2、威廉·德·庫寧,簡稱德·庫寧,荷蘭籍美國畫家,抽象表現主義的靈魂人物之一,新行動畫派的大師之一。在他創作生涯中,人體成為其繪畫創作的主體,加以風景及書寫的符號來發展他的抽象世界。
3、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國畫家,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也被公認為是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准,在國際藝壇建立領導地位的第一功臣。
4、羅伯特·馬瑟韋爾(伯恩斯)(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年),美國畫家。他以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以及有關現代藝術的論著而著名。
5、皮特·科內利斯·蒙德里安(英文: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世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
蒙德里安是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與德士堡等創立了「風格派」,提倡自己的藝術「新造型主義」。
㈤ 請幫忙列舉點著名國畫畫家
一、著名山水畫家
傅抱石:我國著名畫家,「新山水畫」代表畫家。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1904年10月5日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貧,11歲在瓷器店學徒,自學書法、篆刻和繪畫。1925年著〈國畫源流概述〉,1926年畢業於省立第一師范藝術科,並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國繪畫變遷史綱〉,1933年在徐悲鴻幫助下赴日本留學。1934年在東京舉辦個人畫展。1935年回國,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抗日戰爭期間定居重慶,繼續在中央大學任教。1946年遷南京。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江蘇分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江蘇分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副會長。並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1952年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1957年任江蘇省中國畫院院長。由於長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達到翁郁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對解放後的山水畫,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其人物畫,線條勁健,深得傳神之妙。1965 年9月29日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歲。
關山月(1912.9—2000.7),原名關澤霈,中國著名山水畫家。1912年10月25日生於廣東省陽江市。1933年畢業於廣州市立師范學校,後任小學教師,其繪畫才能被高劍父發現,遂被吸收入春睡畫院學畫。1946年,被聘為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中國畫科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南文藝學院教授兼中南文聯美術部副部長、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副校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學位考試委員會校外委員。
關山月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大型國畫,懸掛在人民大會堂迎賓大廳,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多次在這里和外國元首會談。
二、著名花鳥畫家
於非暗(1889~1959):中國畫家。1889年3月22日生於北京,1959年7月3日卒於同地。早年隨王潤暄學畫,1912年入師范學校學習,後任教於私立師范學校、私立華北大學美術系、私立京華美術專科學校、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兼任古物陳列所附設國畫研究館導師。1935年起專攻工筆花鳥畫,任職於故宮古物陳列所,臨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繪畫,打下了較深的傳統根基。1949年後任中央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
他原名於照,字非廠,別署非暗,又號閑人、聞人、老非,山東蓬萊人,母系為愛新覺羅氏。於非暗幼時讀過私塾1908年入滿蒙高等學堂,1912年入北京師范學校學習,一年後任教於北京市立第二小學,兼任及北京《晨報》美編,同時隨民間畫家王潤暄學習繪畫。寫有《都門釣魚記》、《都門藝菊記》、《都門養鴿記》等書,影響頗大。1935年到故宮古物陳列所(今故宮博物院)工作,臨摹、研究了故宮收藏的大量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傳統繪畫基礎。此時他擔任古物陳列所附設的國畫研究館的導師,並先後任教於北京師范學校、京華美術專科學校、華北大學、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36年在北平中山公園舉辦首次個人畫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相繼擔任了中央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中國畫院(今北京畫院)畫師、副院長等職。
俞致貞、劉力上等當代中國花鳥畫大師都是他的弟子。
三、工筆牡丹著名畫家
於非暗:工筆牡丹屬當代第一。不用多介紹了。您輸入這個名字搜索就知道了,裡面也有他的工筆牡丹圖片。
俞致貞:(1915-1995.5.)漢族,北京人。字一雲。畫室名百花書屋。擅國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34年拜於非暗為師學小寫意花鳥及工筆草蟲,兼習瘦金體、篆書,後專攻工筆。1937年入故宮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臨摹研究歷代名畫,以宋元工筆花鳥為主,兼學畫史、畫論並研製國畫顏料,歷時八年。1946年遵於非暗之命至成都大風堂拜張大千為師,1951年回京。1957年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次年調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64年調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為教授,1964年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金碧茶花屏風。 1971年至1984年為釣魚台國賓館繪制巨幅工筆花鳥畫。1983年與劉力上為紫光閣繪制巨幅《荷塘清趣》。1984年退休,任中央工藝美院咨詢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會顧問,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北京花鳥畫會名譽會長 。 擅長工筆花鳥、草蟲、蔬果。作品有《沙果雙鵲》、《荷花》、《耄耋圖》等 。出版有《榮寶齋畫譜——工筆花卉》、《俞致貞畫輯》、《工筆花卉、草蟲技法》、《美術畫庫——工筆花卉技法》(與劉力上合作)、《俞致貞、劉力上畫集》等專集、專著。六十年代評為北京市「三八」紅旗手 。
四、寫意牡丹著名畫家
王雪濤,中國現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 。自幼喜繪畫,1918 年入保定直隸高等師范附設手工圖畫科,畢業後到小學執教。 1922 年考入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後轉讀國畫系,受教於陳師曾、蕭謙中、湯定之、王夢白等諸位前輩,尤受王夢白影響最大。1924年拜齊白石為師,奉師命改名雪濤。1926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辭去教職,專事繪畫創作,賣畫為生。同時,潛心師傳統,上追徐渭、陳淳,又得名師指點,畫藝大進。1954年任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55年參加籌備北京中國畫院工作,1957 年任該院畫師、院務委員會委員,1978年任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及北京市委委員 。
王雪濤是現代中國卓有成就的花鳥畫大家,對我國小寫意花鳥繪畫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繼承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取長補短。所作題材廣泛,構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麗,富有筆墨情趣。創作上主張「師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體,學先人為我所用,不斷創新」。畫法上工寫結合,虛實結合。他善於描繪花鳥世界的豐富多彩和活潑生氣,又精於表現畫家的心靈感受和動人想像。他注重寫生,尤善於描繪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蟈蟈、天牛、青蛙、蜻蜓、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愛。他還善用靈巧多變的筆墨,色墨結合,以色助墨、以墨顯色,在傳統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畫法講求的色彩規律,以求整體色彩對比協調,為畫面增添韻律。他能准確地把握動態中的花鳥,並且能在情景交融中體現出轉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的花鳥蟲魚,刻畫細致入微,鮮活多姿,生動可愛,情趣盎然。擺脫了明清花鳥畫的僵化程式,創造了清新靈妙,雅俗共賞的鮮明風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其花鳥畫已達到一個藝術高峰,至今無人出其右。上世紀 80 年代初,中央新聞紀錄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中國花鳥畫》,王雪濤別具一格的花鳥技法被重點收錄其中。
㈥ 在中國有好多著名的畫家,其中印象派畫家都有哪些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當代中國印象派有畫家的傑出代表——陳均德 簡歷:,陳鈞德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上海油畫學會會長,上海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作品.
他的代表作品如《江南古寺》、《帝王之陵》、《庭院小門》、《人·沙灘·大海》、《秋晨》等,顯示出無與倫比的藝術家直覺和油畫語言上的爐火純青。明麗響亮如莫奈、雷諾阿、西斯萊、畢沙羅般輝煌的色彩中顯示出中國傳統筆墨的內向沉雄;精緻如塞尚、馬蒂斯、德朗般無懈可擊的 色塊組合中又處處洋溢著中國書法的隨意和瀟灑。
參加「劉海粟、林風眠、關良、陳鈞德聯展」(1980 上海)、「首屆中國油畫展」(1988 北京、上海)、 「第八屆全國美展」(2000芬蘭)外,分別與1991、1992、1995、1999年在香港、日本、巴黎舉辦個人畫展。有多種個人作品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