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蚌怎麼做好吃
原料:
1、 主料:石蛙500 克,水發木耳25 克,火腿片50 克,冬筍片50 克。
2、 調料:料酒、精鹽、薑片、蒜瓣、豬油、礦泉水。
操作:
1、石蛙去內臟,不去皮、頭、爪,切成小塊,拌入少量精鹽並輕抓後用清水洗凈。將木耳洗凈,撕小片。
2、將石蛙放入湯碗中,加入料酒、精鹽、薑片、蒜瓣、豬油、礦泉水、木耳、火腿片、筍片,湯碗上蓋一個大盤,上籠大火蒸半小時以上取出即成。
❷ 怎麼鑒別石蛙
1、外觀:石蛙外觀酷似癩蛤蟆,體表布圓形肉突,有的為長橢圓形突起,雄蛙前腿粗壯,腿部有黑橫紋,胸部背面有一m形喂、紋樣,繁殖期有婚墊,胸部有棘刺,腳趾間有蹼,背面土黃色或青色,黑色,猩紅,部分有一條縱紋。
2、四肢:雄蛙前肢特別,背部有長短不一的窄長疣,斷續成行排列,間有小圓疣,性成熟後整個胸部有黑刺狀棘突,基部肉質疣壯隆起,但不分成兩團,二指內側也有刺突,有單咽下內聲囊,腹呈淡黃白色,雌性前肢不如雄性發達,背面無窄長疣,均為分散圓疣、胸部無刺狀棘突,腹面光滑呈白色。
3、石蛙有個先天性的弱點就是其視力不好,因此在捕食的時候只能捉活餌料,而且捕食時間是在夜間,白天一般都棲息在洞穴里。
(2)石蚌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養石蛙注意事項:
1、石蛙喜歡安靜的生長環境,為讓石蛙更好的生長繁殖,要挑選安靜且遠離公路和城區的水源充足的江河、湖泊或是水庫,要求水質清澈沒有污染,人工養殖池建在通風背陽的室內即可。
2、放養密度:為保證蝌蚪正常生長,在投放時要根據不同的規格調整過放養密度,蝌蚪規格越大,放養密度越稀,密度過大會導致水中的養分不足,影響蝌蚪的生長。
3、餌料投喂:剛孵化出來的蝌蚪抵抗力較差,前3天不能餵食,3天之後可以給它們投喂一些煳米粥、牛奶等流質飼料,待蝌蚪稍微大一點時,可以適當添加一些人工配合飼料,成年後的石蛙可以投喂一些昆蟲,具體的投喂時間和數量要根據石蛙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求調整。
4、水質管理:定期清理養殖池內污垢和飼料殘渣,4天左右更換一次水,夏季溫度高時換水要更勤,以確保石蛙生長環境干凈清潔。
❸ 石蚌怎麼做
【材料】
石蚌5顆,泡菜60公克,魚板1片,金針菇15公克,洋蔥30公克,細拉麵100公克,高湯320㏄,蛤蜊水3大匙,鹽1/2茶匙
【做法】
1.石蚌洗凈加入冷水和少許鹽(份量外)拌勻,靜置使其吐沙;待約2小時後,再重復上述作法換水一次,待約2小時後洗凈蛤蜊,瀝干水份備用。
2.泡菜切段備用;洋蔥洗凈切絲備用;金針菇洗凈備用。
3.備一鍋滾沸的水,將拉麵煮熟撈起,放入面碗中備用。
4.將高湯煮至滾沸,放入作法1的石蚌、作法2的洋蔥絲、金針菇、魚板以及鹽,煮至石蚌張開,倒入作法3面碗內。
5.最後於作法4面碗內加入蛤蜊水和作法2的泡菜段即可。
❹ 石蛙皮怎麼去
直接切掉啊
其實石蛙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對人的身體是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說,石蛙能夠促進產後修復,以及滋陰補腎。由於石蛙體內含有鈣腺特殊,鈣腺中的鈣質很容易被人吸收。因此,能促進兒童骨骼生長,幫助骨折的病人早日康復。接下來呢我就為大家介紹石蛙的幾種家常做法。
2、石蛙標准名棘胸蛙,因為肉味鮮美,生長速度快而且個大,是主要的食用蛙類之一。 中醫認為棘胸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腎經,有健脾消積、滋補強壯的功效,用它來治療消化不良、食少虛弱等症狀。 可以吃,但必須煮熟後食用,因為它身上有寄生蟲。
❺ 海魚有哪些品種
海魚的種類有很多,熟悉的有黃魚、黃姑魚、白姑魚、米魚、赤魟、帶魚、海鰻等。
黃魚因為其鱗片為黃色,被人們叫做黃魚,被人們稱為的四大海產黃魚就是其中之一,黃魚又包括了大王魚,大黃花魚等。黃姑魚就是我們平常在河裡釣到的一種魚,它的背部有刺,而且和小黃魚一樣的顏色,黃姑魚一開始也是從海里引進來的,並不是河魚,而是海魚。
白姑魚是沒有須的,白姑魚的腹部主要呈銀白色,這也是可以作為一個區分的地方,因為白姑魚長得很大眾化所以很多人難以區分。
海魚營養價值
嚴格說來,河魚應該叫淡水魚,常見的有鯉魚、鯽魚、草魚、鱔魚等;海魚則包括帶魚、金槍魚、大黃花魚、小黃花魚等。專家指出,不管是淡水魚還是海魚,其營養成分大體相同,總的營養價值很高。但海魚在營養成分的含量上比河魚多,營養價值略勝一籌。
海里的營養極其豐富,尤其含有大量營養鹽,使海魚中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更高。此外,海魚的肝油和體油中含有一種陸地上的動植物所不具備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含有被稱為DHA(俗稱腦黃金)的成分,是大腦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對提高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
另外,海魚中的Ω-3脂肪酸、牛磺酸含量都比淡水魚高得多,對心臟和大腦具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