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國產戰斗機有那些
中國的航空工業從建國初期接受蘇聯的援助生產蘇式戰機到自主設計、製造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產新式戰機,是一條曲折又漫長的道路。這里只說戰斗機。戰斗機中國又叫殲擊機。仿製的蘇系戰機有:殲五,仿米格17,最早稱為五六式,1964年改稱殲五。殲五是一款亞音速戰斗機,主要用於晝間攔截,有一定的對地能力。殲六,仿米格19,也叫東風102,1964年被正式命名為殲六。殲六是我國生產的第一款超音速戰機,因為各種原因在我國軍隊服役長達40餘年,可以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前線局部制空權,亦可執行一定的對地支援任務。殲七,仿米格21。殲七是我國第一款飛行速度達到2馬赫的戰斗機。殲-7型戰斗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斗機之一。殲-7戰斗機改型型號眾多,出口到很多國家,並有很好的口碑,被譽為米格21的最好版本。殲八,使我國自主設計,生產的第一款戰斗機。但是還沒有完全擺脫蘇式飛機的模式,很形象地說就是加大的雙發殲七。後來的殲八2是一款和殲八1完全不同的飛機。一改蘇式機頭進氣為兩肋進氣,使加裝大口徑多功能雷達成為現實。殲八也有眾多改型,有必要說一下的是殲八D是中國第一款擁有空中加油能力的戰斗機。經過現代化升級,殲八已經不是設計之初的那個只有高空高速特點的戰機了。加裝多功能雷達,增大發動機推力,升級機載設電子備,安裝新的火控系統等一系列做法,現在的殲八戰機是一款具有高空高速能力,也有不錯的低空操作性,可以發射中距攔射彈進行超視距攻擊的准三代戰機。殲十,殲十戰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有中國特色的三代戰機。分為殲十A,殲十S等型號。根據網路上的資料,最新改型叫殲十B,加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修改了氣動外形,尤其是進氣道改為採用國際先進水平的DSI技術的蚌式進氣道,不僅機動性有所提升,對整機的隱身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殲十一,蘇27的中國改型。分為殲十一A,殲十一B,殲十一BS。中國的成都飛機公司還生產了一款價廉物美的輕型戰斗機FC1,就是梟龍,巴基斯坦已經裝備,中國軍隊暫時沒有裝備,不過梟龍在國際上的輕型戰機市場很有競爭力,作為一款設計之初就定位外銷的戰機,可以說達到了設計目的。以上就是中國國產的戰斗機。中國還生產過強五強擊機,殲教5、6、7,教練八,教練九幾種型號的教練機。轟五、六,水轟五轟炸機。殲轟七戰斗轟炸機,也就是常說的飛豹。還有現在已知但沒有公開的殲十五艦載戰斗機,殲二十第四代戰斗機等。可以說我國的航空工業已經到了收獲的季節,我相信還會有新的型號的戰機很快就會露面。
我只是一個初級軍迷,水平有限,回答肯定有欠妥之處,請見諒。最後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㈡ 求中國空軍現役的戰機圖片,最好圖片配有型號。
殲-7型戰斗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斗機之一。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空軍戰斗機裝備系統中一直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殲-7已於2006年停產。 70年代後,世界各國戰斗機設計思想出現轉變,不再追求「更高、更快」,而是著眼改進飛機的中低空機動性能,完善機載電子設備、武器和火控系統。 為適應這一潮流,部隊裝備新需要,沈飛公司在殲-8的基礎上研製了殲-8Ⅱ飛機。1984年6月12日,原型機首飛成功。88年3月18日,殲8Ⅱ設計定型。同年10月15日,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批准殲8Ⅱ飛機設計定型。 殲-10是我國第一架完全獨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斗機,2005年正式裝備部隊並在很短的時間內成建制、系統地形成了戰鬥力,西方將殲-10劃分為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認為它是中國第一種裝備部隊的國產第三代戰機、第一種真正兼有空優及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國產戰機,殲-10的後繼改進型正在逐步推出,在機身的一些局部細節上都作了改進,使得飛機的性能也大大提高,目前肯改進型暫定為殲-10B。 殲-11,蘇-27型戰斗機中國產型號。中國從1992年開始先後引進了一百多架蘇-27型戰斗機。1997年俄羅斯與中國簽訂協議,從而使中國可以生產蘇-27型戰斗機。中國自己生產的這種戰斗機被命名為殲-11。殲20是成都飛機製造廠研製的中國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採用兩台國產渦扇10B發動機、DSI兩側進氣道、全動垂尾,鴨式布局。該機於2010年10月14日完成組裝,2010年11月4日進行首次滑跑試驗。2011年1月11日12時50分,殲20在成都實現首飛,歷時18分鍾,這標志著我國隱形戰斗機的研製工作掀開了新的一頁。 蘇-27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北約組織給予的綽號是"側衛"(Flanker).該機於1969年開始研製,1977年5月20日首飛,1979年投入批生產,1985年進入部隊股役。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懸壁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進氣道底部及側壁有柵型輔助門,以防起落時吸入異物。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三梁式機翼。 蘇-30多用途戰斗機是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戰斗轟炸機。其研製工作始於80年代初,最初的兩架原型機在80年前首飛,被命名為蘇-27PU或蘇-30。當時蘇聯空軍並沒有計劃裝備該型飛機,因此這兩架飛機由試飛院買下。其中的一架曾兩次參加珠海航展。 殲轟-7「飛豹」是中國7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的全天候多用途殲擊轟炸機,由西安飛機製造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603所)共同研製。該機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是解放軍作戰飛機中耀眼的明星,早期稱為轟—7。目前該機的改型殲轟-7A已具備全天候的精確對地攻擊能力,而隨著解放軍近年對其的不斷改進,多種型號的飛豹變型機也不斷出現,大幅提升了飛豹戰力。轟-6轟炸機,原型為蘇聯的著名中型噴氣轟炸機圖-16。該機採用兩台圖曼采夫渦輪噴氣發動機,翼型後掠,1948年開始研製,直到1990年還有少量在蘇軍中服役。
㈢ 截止2019年12月15號,我國最新的戰斗機叫什麼,分別有哪幾種
目前中國現役的主要戰斗機包括:
1、蘇-30 重型戰斗轟炸機
為俄羅斯SU-30多用途重型戰斗機的出口型,空軍的SU-30MKK型和海軍航空兵的SU-30MK2型共有100架。
技術參數:
乘員:2人
翼展:14.7米
機長:21.9米
最高速度:2125千米/小時
航程:3000千米(不空中加油)
最大外掛重量:8000千克
2、蘇-27 重型戰斗機
解放軍空軍共裝備俄制SU-27的出口型SU-27SK/UBK計76架。
技術參數:
機長:21.935米
翼展:14.70米
最大載荷:7000千克
最高速度:2.35馬赫(2500千米/小時)
航程:3790千米
3、殲-11戰斗機
殲11是中國購買的俄羅斯專利及授權蘇-27SK的國產組裝飛機,後續又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各型共有200架。技術參數和蘇27SK相當。
4、殲-16多用途雙座戰機
殲16是在參考蘇30的基礎上,進行的國產化改進。二者基本參數相當,電子設備較為改觀。
5、殲-10戰斗機
殲10是國產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斗機,2004年正式裝備部隊,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布局。目前已裝備了260多架。
技術參數:
機長:16.43米
翼展:9.75米
高空最高速度:2.2馬赫
作戰半徑:1,250公里
6、殲-15 艦載戰斗機
殲15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斗機原型機T-10K-3號機以國產殲-11戰斗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重型雙發艦載戰斗機,目前有15架。
2009年8月31日,殲-15首飛成功。2012年11月23日殲-15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上
㈣ 我國空軍各個時期的飛機說明(最好有圖片)
我國空軍最早大規模裝備的是米格15戰機,中方代號殲。米格-15採用機頭進氣模式。機身上方為水泡形座艙蓋,內容彈射座椅。氣流在機頭由進氣道內的隔板分為左右兩股。機翼位於機身中部靠前,後掠角35度,帶4枚翼刀,翼下可掛兩只副油箱或炸彈。因此,米格-15是蘇聯第一種實用的後掠翼飛機,已初具現代噴氣式飛機的雛形。機翼穿透機身,與進氣道內的隔板總計將氣流分為4股。在機翼前緣放有一定量的鉛,以降低機翼對扭曲剛性的需求。飛機不裝備雷達不,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
後來有裝備了我國自行製造的殲5中國殲-5戰斗機是中國沈飛工業公司製造的單座單發高亞音速噴氣式戰斗機,主要用於晝間截擊、空戰,也具有對地攻擊的能力。殲-5是仿製蘇聯的Mig-17殲擊機,試制工作從1954年10月開始,1956年7月19日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當時殲-5被稱為56式,直到1964年才改稱殲-5。殲-5從 1956年9月投入小批生產,到1959年5月停產,共生產767架中國殲-5戰斗機其改進型殲-5甲機頭裝有雷達,可用於夜間截擊,前機身加粗,機頭上端有突出進氣口前緣313毫米的鯊魚嘴狀雷達罩,進氣口內加裝了半球型天線中錐。這兩個部位都采中國殲-5戰斗機用硬度較小的非金屬材料製造,塗藍色油漆。由於裝有簡單的RP型搜索瞄準雷達,使得殲-5甲獲得了較原始機型強大的夜戰能力。 發動機採用性能改進的渦噴-5乙。但殲-5甲的改進也有一定代價,如武器系統改成3門HP-23 23毫米航空機炮,備彈共300發,比基型火力略有下降。可外掛2枚250千克炸彈。 在殲-5的基礎上還研製了雙座型殲教-5,曾經是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表演用機。 殲-5是中國製造成功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這一成就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它標志著中國的航空工業跨入了噴氣時代。殲-5的氣動布局為機頭進氣、單台發動機,其機翼為後掠式中單翼,副翼的偏轉角范圍為±18度。殲-5在服役期間屢建戰功,僅1958年7月至10月便擊落來犯的2架F-84G和6架 F-86F,目前殲-5已經退役。
後來我國又製造了殲六戰機。殲6戰機為中國自主生產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首架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序列當中,它曾經是裝備數量最多,服役時間最長,實戰當中擊落敵機最多的國產噴氣式超音速戰斗機。從1964年到1968年,殲6戰機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2010年6月12日,國產殲6飛機正式退出空軍編制序列。1953 年 5 月 25 日,美國空軍 在首次試飛中成功突破音障。次年 1 月 5 日,蘇聯第一代超音速戰斗機米格-19 的直系祖先 SM-9/1 原型機首飛成功。從此,各國空軍開始紛紛向超音速時代邁進。而當時的中國空軍,主力仍然是朝鮮戰爭後期換裝米格-15比斯。在超音速時代,這種亞音速戰斗機的性能已顯得落後,即使是進一步改進的米格-17 仍不足以滿足空軍的需要。特別是在駐台灣的美國第 13 航空隊換裝 F-100 後,對我奪取閩浙地區的戰區制空權構成了極大威脅——1958 年金門炮戰期間,其司令托馬.穆爾曼就聲稱:美國部署在台灣的飛機,「如果接到命令,可以用來跟中國共產黨的飛機戰斗」。
殲七:殲-7型戰斗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斗機之一。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空軍戰斗機裝備系統中一直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殲-7已於2006年停產。 殲-8是我國在殲-7,即米格-21的基礎上獨立進行重大改進研製而成的高空高速戰斗機,其研製是為滿足我國高空作戰要求,沈陽飛機設計所提出殲-8的設計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強火力。相比殲-7,各項性能指標均有改善。殲-8採取機頭進氣,大後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雙腹鰭的空氣動力布局形式。
盡管最初殲-8被定位為全天候高空高速截擊型號,將作為國土防空的主力,但由於交流電、火控雷達進度跟不上,不得不先行裝備直流電、測距器的白晝截擊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殲-8白天型。
殲-8白天型還可使用配套的照相偵察吊艙,外掛於機身中線下方。內裝兩具KA-112A型長焦距照相機,可完成高空全景傾斜式可見光偵察攝影,與地面機動戰術偵察設備組成一個完整的航空偵察系統。覆蓋范圍縱向3.5度,橫向30度,工作高度9200到15000米。攜帶610米的EK3412型膠片,解析度為56線對/毫米,可攝影550張。
殲-8I殲擊機(全天候型)的研製也歷盡坎坷。六0一所於1978年2月發出殲-8I飛機全部生產圖,由沈陽飛機公司(原沈陽飛機廠)試制。1980年5月總裝完成首架飛機。6月25日原型機地面准備試車發生重大事故。沈陽飛機公司趕工裝配了全新的一架殲-8I,1982年4月24日首飛。10月第二架殲-8I上天。1983年7月完成全機靜力破壞試驗,85年7月27日,航定委正式批准殲-8I設計定型。
裝備後隨著部分新系統的研製成功,所有殲-8都改進為殲-8I型,又稱殲-8全天候。與白天型相比,主要改進有:安裝殲雷-7甲改(JL-7AG)型火控雷達、射瞄-8A改瞄準具、火控計算機、導彈隨控裝置等十一項電子設備;艙蓋改為與殲-7II相同的向後開設計。座椅、氧氣系統和組合儀表重新設計;武器系統改裝23-Ⅲ型雙管航炮、4枚霹靂-2乙導彈、4組火箭。後進一步加裝了霹靂-5乙導彈。
殲-8和殲-8I飛機的研製成功,標志著中國自行設計的殲擊機達到了一個新水平。
殲-8和殲-8I裝備了空軍和海軍,產量不大。
西方按其劃分戰機的方法,將殲-10劃分為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認為它是中國第一種裝備部隊的國產第三代戰機(實際作戰性能已達到差不多3.5代戰機——美國意義上的)、第一種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國產戰機。當今世界,空軍戰機配置先進合理的國家,均採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國的「陣風」和「幻影」、瑞典的「雷」和「鷹獅」、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等。其中美國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為中國所接受,殲-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當然也或多或少地瞄準了F-16的設計。
在設計研製過程中,需要解決數字線傳三軸靜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三個第三代戰機的主要技術特徵,工作艱巨。外界傳聞比較集中的說法認為,這時中國從國外得到一些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國提供了改進自F-16A的「獅」輕型戰機的樣機和技術資料,殲-10正是以色列戰機「獅」的中國翻版。但事實上,殲-10的方案確定(1984年)與「獅」是同一時間,殲-10參考「獅」的說法並不屬實。事實上,殲-10的很多技術來源於上世紀60年代設計的殲-9戰斗機。
在殲十正式裝備部隊之前,我國還引進了蘇27,並加以改進仿製。中方代號殲11 還為海航引進了蘇30.我講的不詳細,你可以登入這個網站看有關資料。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xODM0OA
㈤ 中國目前的主要現役戰機有哪些
我國空軍目前共裝備各型飛機大約在2000多架,從規模上來說是世界第三大空軍。就以現役機型來說,主要有我國研製的第五代隱身戰斗機殲-20戰機,沈飛的重型戰斗機殲11系列,既殲11A,殲11B,殲11BS,殲11BH,以及殲15,殲16。中型戰斗機則是成飛的殲10系列,既殲10的a/b/c三種型號。戰斗轟炸機就是西飛的飛豹也就是殲轟7a,以及相當數量的殲7,殲8。我國空軍在戰略轟炸機、大型運輸機、加油機等重要高價值的機種上來說,服役數量仍然不足。
殲轟-7戰機是一款殲擊轟炸機,主要裝備我國海軍航空兵,目前仍在服役當中。轟-6系列准戰略轟炸機,改進型包括轟-6K、轟-6D、轟-6H、轟-6N、轟-6G、轟-6M、轟-6油等。三代機運輸機包括運-7、運-8、運-9、運-12、運-20,其中運-12屬於小型運輸機,7、8、9屬於中型運輸機,運20屬於大型運輸機。另外還有預警機,以及特種作戰飛機。主要包括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以運-8運-9為平台研製的偵察機,電子戰飛機,反潛機等很多特種機型。陸航和海航的大量直升機,包括直-8直-9、直-11、直-10、直-13、直-18、直-19、直-20等。
㈥ 中國有哪些戰斗機
殲擊機,又名戰斗機。以下為中國各代殲擊機。
1、殲-11
殲-11,是中國空軍一型單座雙發多功能重型噴氣式戰斗機,是中國購買的蘇聯/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戰斗機的國產組裝飛機,是中國第三代戰斗機之一。
㈦ 求現代戰斗機圖片及簡介
戰機的任務也多樣化,大部分現代戰機已具備對地空雙重打擊能力,各種戰機航電系統也不斷更新。現代戰斗機的簡介和圖片如下:
1.「美利堅猛禽」,也叫F-22戰機。它是世界最先進的隱形戰機,可超音速巡航。分數:9.8分。最大起飛重量:38,000公斤。
㈧ 誰能發下中國殲系列所有戰機的圖片 要高清的 圖片還有標明是殲幾 謝謝啦
上圖為殲31雪鶚,隱形中型戰機
*******************************
圖片已經到上限了,還有幾款戰機因為沒有實物圖,或者有了樣機卻沒有服役,我就不發圖片了,發不了。
殲12,殲13,殲9,殲16
㈨ 中國現役戰斗機有哪些是什麼樣子的
我國現役戰斗機數量大約在3000架左右,排名世界第三位,這一規模基本和俄羅斯差不多,但與美國的13000多架相比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在現役戰機類型上,我國的戰斗機橫跨3代,主要以國產殲系列和俄式蘇系列為主。
我國戰斗機的發展一路走來千辛萬苦,能有如今的成就實屬不易,所以少一些挑剔,多一份理解,我們的戰機會更好。目前正值各國往六代機攻堅的關鍵時期,相信經過這么多年的技術積累,我們的下一代戰機不會差!
㈩ 中國的軍用飛機主要有哪些機型請說出8種
1、殲-20
殲-20(英文:ChengJ-20,代號:威龍,北約代號:BlackEagle,譯文:黑鷹)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斗機,解放軍研製的最新一代(歐美舊標准為第四代,新標准以及俄羅斯標准為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斗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該機將擔負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
2、運-20
運-20(中國編號:Y-20,代號[1]:鯤鵬,英文:XianY-20),是中國研究製造的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於2013年1月26日首飛成功[2-3]。
該機作為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與中國空軍現役伊爾-76比較,運-20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改進,載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
3、武直-10
昌河武直-10(英文:CAICZ-10,中方代號:霹靂火FieryThunderbolt,亦有直接稱之為直-10的叫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一代專業武裝直升機。
武直-10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種專業武裝直升機和亞洲各國第一種自研專業武裝直升機。結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長期依賴法國海豚直升機的改型兼當武裝直升機的歷史,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航空突擊與反裝甲能力。
4、殲-15
殲-15(英文:J-15,中文綽號:飛鯊「Fēishā」,英文:FlyingShark,北約代號:側衛D型,英文:Flanker-D)是中國參考從烏克蘭獲得蘇-33戰斗機原型機T-10K-3以國產殲-11戰斗機為基礎進而研製和發展的單座雙發艦載戰斗機。殲-15在世代劃分上屬於第四代戰斗機改進型,即第四代半戰斗機。
5、殲-16
殲-16(英文:J-16multirolefighter),是中國沈陽飛機公司在殲-11戰斗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四代半雙座雙發多用途戰斗機。
該機外形參考俄式蘇-30MKK殲擊轟炸機。殲-16裝備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AESA),可同時識別攻擊多個目標,具備遠距離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強大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與殲轟-7比較殲-16的機體更大,最大載彈量12噸,可以發射鷹擊62和鷹擊83空對艦導彈。該機裝備中國產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其性能與美國F-15E戰斗轟炸機相當。
6、梟龍
FC-1戰斗機(英文:ChengFC-1/JF-17fighteraircraft;中國綽號:梟龍;巴基斯坦編號:JF-17,綽號:Thunder,譯文:雷電;研發初期曾稱:超-7),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所屬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等單位聯合研製,巴基斯坦空軍參與開發的一型單發、單座、全天候多用途戰斗機。
7、殲轟-7
1987年試制批共試制了6架原型機,其中1架用於靜力試驗。殲轟-7首架原型機於1988年8月出廠,1988年12月14日成功首飛,1989年11月17日首次超音速飛行。2014年8月20日,中國空軍派出殲轟-7A參加「和平使命-2014」聯合反恐軍事演習。
8、殲-31
殲-31(英文:ShenyangJ-31,代號:FC-31,首飛樣機編號:31001,綽號:鶻鷹,英譯:Gyrfalcon;中國空軍尚未給該機正式編號),是中國研製的第五代單座雙發隱形戰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