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一斗米等於多少斤
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2.5斤。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斗、斛均為容量單位舊時,十升等於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於一斛。 石,讀音dan,作為計量單位,有兩個用法:
1、容量單位。10斗為1石。
2、重量單位。在漢代,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漢書·律歷志上》 作為容量單位,1石是現在的多少斤?石主要用來計量糧食,稻穀、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個比重問題。
以下摘自《關於古代糧食鍾畝、石的問題》 「古代常用容量單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鍾,通常學者們認為斛和石相通,自秦漢開始它們之間都是十進制。
(1)一斗米有多少用圖片表示擴展閱讀:
斗米的歷史由來:
糧食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在古代具有交易量大、流通面廣、收支頻繁等特點,如交租、納稅、買賣、易物、支付報酬,大都是以糧食作為折算。米斗是隨著糧食生產而發展出來的用具,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上寫道:「其收賦稅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稟予民以大斗,行陰德於民。」
春秋時田釐子任齊國大夫,暗施仁惠於民眾,收取賦稅時是用小斗量,賜給百姓糧食則用大斗。但是,這一時期各地的米斗,並沒有統一的度量標准,米斗的大小容積因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小的區別。直到秦代統一了度量衡,漢代又進一步制度化,十升為斗、十斗為石的標准才被固定下來。
⑵ 一斗米是多少一石米呢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等於6.25千克。10斗為1石,所以1石=125斤。
中國古代計量方法極為精確,且為十進位制。即:一斗為十升,每升約重1.5公斤;一升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為十厘,僅重0.015克(約一粒米)。
斗米的歷史由來:
糧食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在古代具有交易量大、流通面廣、收支頻繁等特點,如交租、納稅、買賣、易物、支付報酬,大都是以糧食作為折算。米斗是隨著糧食生產而發展出來的用具,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上寫道:「其收賦稅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稟予民以大斗,行陰德於民。」
春秋時田釐子任齊國大夫,暗施仁惠於民眾,收取賦稅時是用小斗量,賜給百姓糧食則用大斗。但是,這一時期各地的米斗,並沒有統一的度量標准,米斗的大小容積因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小的區別。直到秦代統一了度量衡,漢代又進一步制度化,十升為斗、十斗為石的標准才被固定下來。
⑶ 台灣1斗米相當於大陸多少斤米
首先,一斗跟一斗米不是相同的度量單位
台灣各地的斗米重量皆不同
南部1斗米 = 11台斤,8 兩= 6 公斤 900 公克(含麻袋7公斤)
東部的一斗13.9公斤,是南部的2倍重
金門的一斗會是16.6公斤
當然米的含殼量不同,重量也會有些小差異,越重的就越優質,就因為很亂,所以漸漸就不以斗米為單位了
可見當年秦始皇真的是聰明的皇帝知道統一度量衡的重要
如果真要說個標準的話
斗即勺,是中國古代滔水器具;亦代指量的容器容積單位。1斗 = 10升,通常用來量米,如陶淵明名句「不為五斗米折腰」;「升斗市民」是比寓為生活奔波的小市民。
1斗白米約重7公斤。
大陸的斤,就是公斤的2倍7公斤=14斤
⑷ 古代人用的米斗一斗多少斤
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2.5斤;
解釋如下:
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4)一斗米有多少用圖片表示擴展閱讀:
斗米的歷史由來:
糧食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在古代具有交易量大、流通面廣、收支頻繁等特點,如交租、納稅、買賣、易物、支付報酬,大都是以糧食作為折算。米斗是隨著糧食生產而發展出來的用具,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上寫道:「其收賦稅於民以小斗受之,其稟予民以大斗,行陰德於民。」
春秋時田釐子任齊國大夫,暗施仁惠於民眾,收取賦稅時是用小斗量,賜給百姓糧食則用大斗。但是,這一時期各地的米斗,並沒有統一的度量標准,米斗的大小容積因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小的區別。直到秦代統一了度量衡,漢代又進一步制度化,十升為斗、十斗為石的標准才被固定下來。
參考資料:網路-斗米
⑸ 一斗米等於多少斤
一斗相當於現在的12.5斤。一斗等於十升,十斗等於一石。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斗(拼音:dǒu、dòu),漢語常用字(一級字),斗和斗的繁體字均最早出自甲骨文,二字本義各有所指。斗(dǒu)的本義是一種盛酒的器具,又用作計量糧食的工具,後來才引申為單位,但《說文》篆文已嚴重訛變,而從甲骨文一直到秦漢的斗字形體基本未變,引申義有像斗的東西等義。
(5)一斗米有多少用圖片表示擴展閱讀:
在國際市場上,有按秈米米粒的長度分為長粒米和中粒米者。長粒米粒形細長,長與寬之比一般大於3,一般為蠟白色透明或半透明。性脆,油性大,煮後軟韌有勁而不粘,食味細膩可口,是秈米中質量最優者。中國廣東省生產的齊眉、絲苗和美國的藍冠等均屬長粒米。
泰國大米標准根據大米的長度分為特長型(7毫米以上)、長型(6.6~7毫米)、中型(6.2~6.6毫米)和短型(6.2毫米以下)4種。
⑹ 古代一斗米是現在多少
古代一斗米的量隨著時間、朝代的變化而變化,也需要聲明以下的回答都是估算。
漢代中期:一斗=2公斤
唐代(貞觀期間):一斗=6.25斤=3.1公斤
宋代(神宗時期):一斗=11.84斤=5.92公斤
明代中期:一斗=18.25斤=9.13公斤
現代:一斗=12.5斤=6.25公斤
也有說
斗是容積單位,即度量衡中的量度單位,主要用於糧食的計量,現在除極個別地方外,很少有人使用了,大致的換算關系是:
1斗=10升=15斤=7.5千克=15斤
這個換算是以大米為標準的,裝其他東西要按所裝物體的容重決定.
斗的形狀象倒稜台,一般用木頭做成,中空,小口部是底,大口部中間有一橫木,用作手柄.
⑺ 一斗是多少平方米
斗和平方米沒有關系。斗是一個體積的度量單位,平方米是一個面積單位,兩者不能相互換算。
1平方千米(km²)= 100公頃(hm²)= 247.1英畝(ac)= 0.386平方英里(mile²)
1平方米(m²)= 10.764平方英尺(ft²)
1公畝(a)= 100平方米(m²)=10⁻²公頃(hm²)
1公頃(hm²)=15市畝=10000平方米(m²)= 2.471英畝(ac)=0.01平方千米
(其中h表示百米,hm²的含義就是百米的平方)
1平方英里(mile²)= 2.590平方千米(km²)
1英畝(ac)= 0.4047公頃(hm²)= 4.047×10平方千米(km²)= 4047平方米(m²)
(7)一斗米有多少用圖片表示擴展閱讀:
其他單位換算:
1噸(t)= 1000千克(kg)= 2205磅(lb)= 1.102短噸(sh.ton)= 0.984長噸(long ton)
1公擔(q)=220.5磅(lb)=100千克(kg)
1千克(kg)= 2.205磅(lb)
1公兩(hg)=100克(g)
1公錢(dag)=10克(g)
1克(g)=1/1000千克(kg)
1分克(dg)=100毫克(mg)=1/10克(g)
1厘克(cg)=1/100克(g)
1毫克(mg)=1/1000克(g)
1微克(ug)=1/10⁶克(g)=1/1000毫克(mg)
1納克(ng)=1/10⁹克(g)
1短噸(sh.ton)= 0.907噸(t)= 2000磅(lb)
1長噸(long ton)= 1.016噸(t)
1磅(lb)= 0.454千克(kg)[常衡]
1盎司(oz)= 28.350克(g)
古代:
10圭=鈞= 30斤
24銖=兩
6銖= 1錙(zī)
4錙(zī) = 1兩
1擔(古同:儋dàn)(dàn) = 100公斤
1斤= 16兩(古代) = 1.6斤(現代)
1鋝(lüè) = 333.333333克【合六又三分之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