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是什麼品種的蛾子,有幼蟲圖嗎
這是臭椿皮蛾,也叫旋皮夜蛾,分類上屬於鱗翅目夜蛾科。
幼蟲取食椿樹葉片,是椿樹的重要害蟲。
這是幼蟲的照片(圖片來自網路)
② 第一張圖片是成蟲(像飛蛾),第二張圖片是蟲卵,過一段時間會有個小蟲子爬出來。請問這是什麼昆蟲
兩只都是飛蛾。第一種具體名稱不知。第二種是衣蛾的幼蟲。
衣蛾幼蟲是一個小型褐色的毛毛蟲,一般藏在絲質的袋狀物或網狀物(稱為筒巢)內,在牆壁上可見到一個黏著水泥的紡錘形絲袋,內有一深褐色頭的幼蟲。成蟲為淺黃色的蛾子,懼光。如將其按死,會發出難聞氣味。
③ 有人知道這個是什麼蟲子嘛
是的。屬於飛蛾的一種。
學名為衣蛾,顧名思義就是會攀附於衣物等針織物上面的飛蛾,屬於有害儲物飛蛾,最好滅殺的時候別用手碰,其內部汁液味道刺鼻難聞。
望採納,謝謝
④ 請問這是那種蛾子幼蟲
土色斜紋天蛾的幼蟲,顏色變紅變深就表示快化蛹了。
⑤ 小飛蛾的幼蟲的圖是白色的
飛蛾的幼蟲大多數種類頭部為下口式,少數種類(如潛葉蛾等)為前口式,通常具硬化而色深的頭殼。頭部前面有l倒「Y」形的蛻裂線,是幼蟲脫皮時首先裂開的地方。蛻裂線內側兩塊狹形的骨片是額(有人則稱傍額片),額下是三角形的唇基(有人稱為額)。蛻裂線兩側為顱側區,其近下方各具呈弧形排列的6個側單眼,有些種類單眼數目減少或完全消失。口器變異咀嚼式,上唇前緣有1較深的缺刻,其形狀和缺刻的深淺各異,是分科的特徵之一。上顎發達具齒,下顎、下唇和舌合成一復合體,舌位居中央形成吐絲器,兩側為2節的下顎須。
鱗翅目幼蟲的胴部(胸部十腹部)常具有明顯的花紋或縱條紋,多根據其所在位置命名,某些線紋,可作為種類鑒別的輔助特徵。幼蟲身體各部分常具各種外被物,如剛毛、毛瘤、毛撮、毛突和枝刺等。體表瘤狀突起上著生剛毛,稱為毛瘤;剛毛基部常具骨化和深色的區域,稱為毛片;毛片如高突呈錐狀則稱毛突;毛長而密集成簇或成撮,稱毛簇或毛撮;有些種類具刺,刺上分枝的稱枝刺。
⑥ 這是什麼種類蝴蝶或飛蛾的幼蟲 體長約10厘米
飛蛾種類很多,形狀略似蝴蝶,但腹部短粗,觸角程羽狀,靜止時雙翅平伸,常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幼蟲一般稱毛蟲,多為農業害蟲。絕大多數在夜間飛行的昆蟲,約150,000多種. 體型大小懸殊,翅展從約4公分至將近30公分。適應力強,除兩極外到處皆有。翅、體和足均覆以一觸即落的粉末狀鱗片。相較於蝴蝶,蛾體比蝶粗壯,色暗。蛾也有羽狀或粗的觸角。休止時翅像帳篷一樣折疊覆蓋身體,或包覆整個身體,或向兩側伸展,而蝴蝶則把翅折疊與背垂直。 生活周期與鱗翅目其他種類相似,分為4期,即卵、幼蟲、蛹和成蟲。多數種類的幼蟲和成蟲吃植物及及其汁液,有些吸食花蜜及血液。尤其幼蟲最會破壞觀賞樹和灌木,甚至許多重要經濟植物。蛾類幼蟲中為害最烈的是螟鈴(bollworm)和尺蠖 (measuring worm)。有些蛾(尤其是谷蛾科〔Tinidae〕的衣絨)吃毛皮、絲和羽毛。 較有名的蛾科包括:麥蛾科(Gelechiidae),危害棉花、玉米、番茄和其他作物的螟鈴就屬於此科;卷蛾科(Tortricidae),卷蛾是森林害蟲;毒蛾科(Lymantriidae),包括毒蛾以及森林害蟲舞毒蛾;燈蛾科 (Arctiidae)的燈蛾有許多顏色鮮艷的熱帶種;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包括幾種有害的種類,如蘋果小卷蛾和梨木食心蟲;夜蛾科 (Noctuidae),包括夜蛾,是鱗翅類(21,000種)最大的科;天蠶蛾科(Saturniidae),即大桑蠶,包括最大的蛾;尺蛾科 (Geometridae)包括尺蠖蛾、波蛾、鳳蛾和地毯尺蛾。
⑦ 這是什麼飛蛾的幼蟲
葡萄晝天蛾幼蟲。
葡萄晝天蛾,別名車天蛾。屬鱗翅目,天蛾科,透翅天蛾亞科,晝天蛾屬。翼展 62-67 毫米。葡萄晝天蛾寄生在葡萄、獼猴桃等植物上,吃葉子,對植物有危害。
⑧ 飛蛾的幼蟲叫什麼
飛蛾的幼蟲叫毛毛蟲。
毛毛蟲一般指鱗翅目(蛾類和蝶類)昆蟲的幼蟲。具3對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為5對,有的幼蟲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剛毛,人碰到的話皮膚會紅腫。
(8)飛蛾幼蟲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毛毛蟲的危害
毛毛蟲中還有一種叫劇毒十二點,它的體內含有劇毒。這是一種生活在巴西南部的飛蛾幼蟲。
盡管,我們對毛毛蟲的惡心模樣早就有心理准備,可是這種巴西毛毛蟲惡心的模樣還是嚇了我一跳。從它身上漂亮的保護色便可知道他的毒性也不容小視。據說每年都有許多人因這種毛毛蟲毒而死亡。但這種毛毛蟲的毒素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抗凝血劑,可以用於突發事故傷口的處理。
毛毛蟲掉到人身上,其眾多的刺毛接觸皮膚後可斷折,毛腔內的毒液便注入皮內,因毒毛的毛腔內充滿毒液可引起皮膚劇烈瘙癢與疼痛,有時痛得像被火燒一樣。被蟄傷的皮膚中心可有小丘疹,癢痛症狀可持續數小時或更久。毛毛蟲皮炎是在某一部位出現大小一致、且數量較多的紅色丘疹。
⑨ 家裡老有這種小飛蛾,這是什麼
圖中蟲子是谷蛾。谷蛾,世界性分布,中國國內除西藏尚未發現外,其餘各省市、自治區均有分布。以幼蟲為害各種糧食和加工品、豆類、油料、花生、各種乾果、乾菜、奶粉、蜜餞果品、中葯材、煙葉等。其中以禾穀類、大豆、瓜生、紅棗及谷粉等受害最重。幼蟲喜食糧粒胚部,影響發芽率;蛀食乾果、乾菜成孔洞、缺刻,常吐絲連綴糧粒及排泄物,並結網封閉其表面,使其結塊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