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機關槍的圖片一共有多少
擴展閱讀
製作圖片手機app 2025-09-18 23:55:32

機關槍的圖片一共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9-21 02:39:04

❶ 機關槍有多少種類

機槍
機槍是帶有槍架或槍座,能實現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

機槍帶有兩腳架、槍架或槍座,能實施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機槍以殺傷有生目標為主,也可以射擊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裝甲目標,或壓制敵火力點。通常分為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和大口徑機槍 。根據裝備對象,又分為野戰機槍(含高射機槍)、車載機槍(含坦克機槍)、航空機槍和艦用機槍。輕機槍裝有兩腳架,重量較輕,攜行方便。戰斗射速一般為80~150發/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機槍裝有穩固的槍架,射擊精度較好,能長時間連續射擊,戰斗射速為200~300發/分,有效射程平射為800~1000米,高射為500米。通用機槍,亦稱兩用機槍,以兩腳架支撐可當輕機槍用,裝在槍架上可當重機槍用。大口徑機槍,口徑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內的空中目標 、地面薄壁裝甲目標和火力點。

加特林多管式機關槍—— 多管式機槍起源於15世紀、16世紀的多管式機槍以及後來的的多管炮。美國著名機械師理查德·傑丹·加特林於1862年發明了手搖式多管重機槍。加特林把 6至10根槍管並列安裝在一個旋轉的圓筒上,手柄每轉動一圈,各槍管依次完成裝彈、射擊、退殼等動能。一個熟練的射手,每分鍾可發射約400發子彈。加特林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多管式機關槍,雖然它後來被其它的新型機槍所取代,但它的結構原理至被作戰飛機和軍艦上的多管速射炮所應用並保留著 「加特林機關槍(炮)」的名字。

馬克沁重機槍—— 美國工程師海勒姆·斯蒂文斯·馬克沁出身貧寒,通過勤奮自學而成為知名的發明家。1882年,馬克沁赴英國考察時,發現士兵射擊時常因老式步槍的後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這說明槍的後坐具有相當的能量,這種能量來自於槍彈發射時產生的火葯氣體。馬克沁正是從人們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後坐現象中,為武器的自動連續射擊找到了理想的動力。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溫切斯特步槍上進行改裝試驗,利用射擊時子彈噴發的火葯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實現了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並減輕了槍的後坐力。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後來,他根據從步槍上得來的經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他的槍管短後坐自動射擊原理。他還改變了傳統的供彈方式,製作了一條長達6米的帆布彈鏈。為機槍連續供彈。為給因連續高速射擊而發熱的槍管降溫冷卻,馬克沁還採用水冷方式。馬克沁在1884年製造 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每分鍾600發以上。

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羅得西亞英國軍隊與當地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爭中,在一次戰斗中,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沖鋒,打死了3000多人。

馬克沁重機槍獲得成功後,許多國家紛紛進行仿製,一些發明家和設計師針對馬克沁重機槍的原理和結構進行改進和發展。1892年,美國著名械設計家勃朗寧和奧在利陸軍尉馮·奧德科萊克幾乎同時發明了最早利用火葯燃氣能量的導氣式自動原理的機槍,這種自動原理為今天的大多數機槍年採用。美國槍械設計師B·B· 霍奇基斯所設計的1814型機槍是最早的氣冷式機槍,這種機槍取消了水冷式機槍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機槍較為輕便。

輕機槍——最早的機槍都很笨重,僅適用於陣地戰和防禦作戰,在運動作戰和進攻時使用不方便。各國軍隊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輕便機槍。

丹麥炮兵上尉烏·歐·赫·麥德森,在馬克沁發明重機槍後不久,即開始研製輕機槍。在18世紀90年代,麥德森設計製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槍子彈的機槍,定名為麥德林輕機槍。該機槍裝有兩腳架,可抵肩射擊,全重不到10公用。麥德林機槍性能十分可靠,口徑和結構多變可適應不同用戶要求,因此是當時軍火市場上的熱門貨。

在1901年,義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諾也曾研製出一種性能非常出色的輕機槍,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義大利當局決定對其嚴加保密,為了不走漏風聲,竟下令不準生產佩利諾機槍,卻從國外訂購大批性能劣於佩利諾機槍的重機槍裝備義大利軍隊。直到1916年,義大利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吃到了缺少輕機槍的苦頭之後,才匆忙將佩利諾機槍投入生產裝備軍隊。

輕重兩用機槍—輕重兩用機槍又稱通用機槍,它既可以成為輕機槍,因便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又可以成為重機槍,發揮射程遠,連續射擊時間長的威力。

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在這次大戰中,水冷式重機槍顯示了很大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英、法等戰勝國強加給德國的凡爾塞和約中,明文禁止德國對任何水冷式重機槍的研製。希特勒建立德國納粹政權的初期,既要重整軍備,發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強的制裁。所以德國在發展輕機槍的幌子下,研製了一種新型的機槍。這種槍改水冷為空氣冷卻,槍管裝卸非常簡便,用更換槍管的辦法解決因連續射擊而發生的槍管過熱問題,供彈方式既可用彈鏈,又可用彈鼓,既可配兩腳架,又可裝三腳架。這種MG—34式機槍裝在兩腳架上,配上彈鼓,就是輕機槍(重12公斤);裝在三腳架上,配上彈鏈,就是重機槍;若在高射槍架上,又可作高射機槍用。並還能安裝在坦克和裝甲車上。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輕重兩用機槍。它後來改進發展為MG—43輕重兩用機槍。

帶有兩腳架、槍架或槍座,能實施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機槍以殺傷有生目標為主,也可以射擊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裝甲目標,或壓制敵火力點。通常分為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和大口徑機槍 。根據裝備對象,又分為野戰機槍(含高射機槍)、車載機槍(含坦克機槍)、航空機槍和艦用機槍。輕機槍裝有兩腳架,重量較輕,攜行方便。戰斗射速一般為80~150發/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機槍裝有穩固的槍架,射擊精度較好,能長時間連續射擊,戰斗射速為 200~300發/分,有效射程平射為800~1000米,高射為500米。通用機槍,亦稱兩用機槍,以兩腳架支撐可當輕機槍用,裝在槍架上可當重機槍用。大口徑機槍,口徑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內的空中目標 、地面薄壁裝甲目標和火力點。

MG—34式機槍於1934年研製成功,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示了它的優越性,使得其它國家紛紛效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研製出了多種兩用機槍。如今,輕重兩用機槍已經是基本取代了重機槍的地位。

❷ 世界上機關槍有哪些種類各裝多少發子彈

進入馬克沁機槍時代
維克斯機槍
連續幾小時開火設計
美國的中型機槍
蘇聯紅軍時期的中型武器
前蘇聯SGM型機槍
勃朗寧重機槍
永遠的「50口徑」
蘇聯紅軍的重機槍
早期的輕型機槍
英軍使用的捷克機槍
輕型傘兵機槍
俄羅斯輕型機槍
通用機槍
創新的MG34型機槍
MG42型機槍的再生
比利時的通用機槍
英軍的通用武器
美軍的經驗
令人不太滿意的M60
法國的輕型通用機槍
H&K公司的通用機槍
前蘇聯的通用機槍
輕型機槍的倖存
5.56毫米的輕型支援武器
更輕的機槍
班用自動武器
比利時MINIMI機槍
多用途MINIMI機槍
AMELI機槍
機槍的未來
BRG和TARG重機槍種類很多,具體裝多少發子彈,貌似沒寫那麼清楚@!

❸ 機關槍有多少種類

機槍通常分為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和大口徑機槍。根據裝備對象,又分為野戰機槍(含高射機槍)、車載機槍(含坦克機槍)、航空機槍和艦用機槍。

機槍
輕機槍裝有兩腳架,重量較輕,攜行方便。可卧姿抵肩射擊,也可立姿或行進間射擊,戰斗射速一般為80~150發/分左右,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機槍裝有穩固的槍架,射擊精度較好,能長時間連續射擊。全槍較重,可分解搬運。其戰斗射速為200~300發/分,有效射程平射為800~1000米,高射為500米。通用機槍,亦稱兩用機槍,以兩腳架支撐可當輕機槍用,裝在槍架上可當重機槍用。大口徑機槍,口徑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內的空中目標、地面薄壁裝甲目標和火力點。
世界上第一支以火葯燃氣為能源的機槍,是英籍美國人H.S.馬克沁發明的,1883年他試驗成功了槍管短後坐自動原理,1884年應用這種原理的機槍取得了專利。這是槍械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這種機槍的理論射速約為600發/分,槍身重量27.2千克,後人稱為馬克沁重機槍。它在英國對南非的殖民戰爭(1893~1894)中被首次使用。此後,其他國家也相繼研製成了各種重機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索姆河會戰中,1916年7月1日英軍向德軍發起進攻,德軍用馬克沁重機槍等武器,向密集隊形的英軍進行了猛烈持續的射擊,使英軍一天之中傷亡近6萬人。這個戰例足以說明重機槍的密集火力對集團有生目標的殺傷作用。為了使機槍能緊密伴隨步兵作戰,1902年丹麥人W.O.H.麥德森設計了一種有兩腳架帶槍托可抵肩發射的機槍,全槍重量9.98千克,稱為輕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軍用飛機和坦克問世,要求步兵有相應的防空和反裝甲的能力,為了提高機槍威力,出現了大口徑機槍。1918年德軍首先裝備了大口徑機槍,隨後法國、英國、美國也陸續裝備了大口徑機槍。軍用飛機和坦克也裝備了航空機槍和坦克機槍。軍艦則在機槍剛出現時就裝備了艦用機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設計了MG34通用機槍,槍身帶兩腳架全重12千克,1934年裝備部隊,配備彈鼓和兩腳架可作輕機槍用,配備彈鏈和三腳架可作重機槍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研製的新型通用機槍相繼出現,如美國的M60機槍,蘇聯的ПΚΜ/ПΚΜС機槍,中國的67-2式機槍等。
最常見的加特林機槍
美國柯爾特公司從1872年開始向中國出口先進得多的加特林手搖機槍。它是美國著名機械師理查德·傑丹·加特林的傑作。他把6-10根槍管焊接在一個旋轉的圓筒上。手柄每轉動一圈,各槍管依次完成裝彈、射擊、退殼等動作。一個熟練的射手可在一分鍾里打出400發子彈,這在當時簡直是個奇跡。加特林機槍廣泛用於美國南北戰爭和西部拓荒運動,成為僅次於大口徑榴彈炮之後的「殺人機器」。加特林機槍的降臨使中國如獲至寶。清政府相繼在上海、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產線,進行大規模仿製。由於這種瞬間吐出大量彈葯的機槍發出類似火炮的聲響,於是清軍索性把它稱為「大炮」。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曾多次遭到清軍攜帶的加特林機槍的重創。這些情景被日本隨軍記者一一記錄在案。另外在1900年義和團戰爭期間,清軍和義和團也曾用這種速射兵器保衛過北京和天津。據參加過八國聯軍的美國士兵回憶:「一挺加特林機槍可以封住寬闊的大街。它的殺傷效果相當厲害……我們必須頂著中國人射來的彈雨前進。」

加特林機槍
美國柯爾特公司從1872年開始向中國出口先進得多的加特林手搖機槍。它是美國著名機械師理查德·傑丹·加特林的傑作。他把6-10根槍管焊接在一個旋轉的圓筒上。手柄每轉動一圈,各槍管依次完成裝彈、射擊、退殼等動作。一個熟練的射手可在一分鍾里打出400發子彈,這在當時簡直是個奇跡。加特林機槍廣泛用於美國南北戰爭和西部拓荒運動,成為僅次於大口徑榴彈炮之後的「殺人機器」。加特林機槍的降臨使中國如獲至寶。清政府相繼在上海、南京和天津等地建立生產線,進行大規模仿製。由於這種瞬間吐出大量彈葯的機槍發出類似火炮的聲響,於是清軍索性把它稱為「大炮」。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曾多次遭到清軍攜帶的加特林機槍的重創。這些情景被日本隨軍記者一一記錄在案。另外在1900年義和團戰爭期間,清軍和義和團也曾用這種速射兵器保衛過北京和天津。據參加過八國聯軍的美國士兵回憶:「一挺加特林機槍可以封住寬闊的大街。它的殺傷效果相當厲害……我們必須頂著中國人射來的彈雨前進。」
馬克沁機槍第一次世界大戰死於馬克沁機槍的不少於200000第二次中日戰爭死約500000
李鴻章曾說「太快太貴」1883年,英籍美國人馬克沁發明出世界上第一種現代意義上的機槍。它利用火葯氣體壓力取代過去的人力,使槍支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自動完成,真正達到了「一扣扳機,子彈噴涌」的戰術效果。1884年,馬克沁在倫敦舉行新槍發布會,各國都有代表出席,中國也派出大臣李鴻章出席。當時馬克沁表演的是速射。他的機槍在半分鍾內一口氣打出300發子彈。目瞪口呆的李鴻章大呼:「太快!太快了!」再一問價格,這位老官員又驚呼:「太貴!太貴了!」雖然李鴻章明白馬克沁機槍的厲害,但由於清政府沒給他多少可調用的資金,他只能買一挺回去研究研究。鑒於該槍射速之高,李鴻章還專門給它起名為「賽電槍」。馬克沁機槍在1904年日俄戰爭中首次大發虎威。俄國軍隊用它狠狠教訓了沉溺於「肉彈」戰術的日本軍隊。在一次日軍圍攻俄軍要塞的戰斗中,俄軍用馬克沁重機槍迎接一波又一波吶喊的日軍。戰斗變成了屠殺。一天戰斗下來,日軍付出的傷亡代價已超過4000人,以致上報傷亡數字時,上級主管竟認為多寫了一個0。 日軍的慘重死傷終於使中國官員明白了馬克沁機槍的價值。中國軍隊只用10年時間就普及了這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抗日戰爭期間,裝備馬克沁機槍的中國軍隊陣地成為日軍最頭疼的目標。直到今天,馬克沁機槍依然是中國軍事博物館里的「鎮館之寶」,人們還能在開放的射擊場上體驗它的威力。
捷克ZB26機槍
打進是眼飛出是洞1938年,中國山西的一個無名高地下,日軍正向中國軍隊的陣地方向推進。一名日軍軍官在一條泥路上正指指點點時,突遭一陣輕機槍點射。軍官身中數彈,躺在血泊中。1938年11月14日出版的美國《生活》雜志刊出了這段故事和照片,而創造這一戰績的正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得力助手——ZB26機槍。該槍出自中歐工業強國捷克之手,是20世紀30年代最先進的輕武器,曾出口數十個國家。中國不但采購大量ZB26輕機槍,還千方百計予以仿造,稱之為「捷克」式機槍。抗戰期間,該槍是中國軍隊基層最重要的火力來源。因為中國軍隊極度缺乏火炮,實際上它在火力配置中扮演了炮的角色。該槍自重僅9公斤,可與中國軍隊制式步槍共用彈葯。這種機槍可點射也可掃射,面對多且站得分散的敵人非常有效。當時中國部隊的ZB26機槍組對日軍殺傷很大。據日本戰後文獻記載:「ZB26機槍發射的7.92毫米子彈打在人身上,造成的創傷是『進口小,出口大』。」
丹麥炮兵上尉烏·歐·赫·麥德森,在馬克沁發明重機槍後不久,即開始研製輕機槍。在18世紀90年代,麥德森設計 製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槍子彈的機槍,定名為麥德林輕機槍。該機槍裝有兩腳架,可抵肩射擊,全重不到10千克。麥德林機槍性能十分可靠,口徑和結構多變可適應不同用戶要求,因此是當時軍火市場上的熱門貨。在1901年,義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諾也曾研製出一種性能非常出色的輕機槍,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義大利當局決定對其嚴加保密,為了不走漏風聲,竟下令不準生產佩利諾機槍,卻從國外訂購大批性能劣於佩利諾機槍的重機槍裝備義大利軍隊。直到1916年,義大利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吃到了缺少輕機槍的苦頭之後,才匆忙將佩利諾機槍投入生產裝備軍隊。輕重兩用機槍─輕重兩用機槍又稱通用機槍,它既可以成為輕機槍,因便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又可以成為重機槍,發揮射程遠,連續射擊時間長的威力。 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在這次大戰中,水冷式重機槍顯示了很大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英、法等戰勝國強加給德國的凡爾塞和約中,明文禁止德國對任何水冷式重機槍的研製。希特勒建立德國納粹政權的初期,既要重整軍備,發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強的制裁。所以德國在發展輕機槍的幌子下,研製了一種新型的機槍。這種槍改水冷為空氣冷卻,槍管裝卸非常簡便,用更換槍管的辦法解決因連續射擊而發生的槍管過熱問題,供彈方式既可用彈鏈,又可用彈鼓,既可配兩腳架,又可裝三腳架。這種MG─34 式機槍裝在兩腳架上,配上彈鼓,就是輕機槍(重12公斤);裝在三腳架上,配上彈鏈,就是重機槍;若在高射槍架上,又可作高射機槍用。並還能安裝在坦克和裝甲車上。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輕重兩用機槍。它後來改進發展為MG─43輕重兩用機槍。帶有兩腳架、槍架或槍座,能實施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機槍以殺傷有生目標為主,也可以射擊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裝甲目標,或壓制敵火力點。通常分為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和大口徑機槍 。根據裝備對象,又分為野戰機槍(含高射機槍)、車載機槍(含坦克機槍)、航空機槍和艦用機槍。輕機槍裝有兩腳架,重量較輕,攜行方便。戰斗射速一般為80~150發/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機槍裝有穩固的槍架,射擊精度較好,能長時間連續射擊,戰斗射速為200~300發/分,有效射程平射為800~1000米,高射為500米。通用機槍,亦稱兩用機槍,以兩腳架支撐可當輕機槍用,裝在槍架上可當重機槍用。大口徑機槍,口徑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內的空中目標 、地面薄壁裝甲目標和火力點。

❹ 捷克式輕機槍的資料和圖片

1920年時,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VaclavHolek)在布拉格軍械廠(PargaZbrojovka-PragueArmory)開始設計一種新型的輕機槍。他設計的概念來自同廠的另一位設計師傑蘭(RudolfJelan)。第一支樣槍稱為布拉格一式(PragaI),使用馬克沁機槍的帆布彈帶供彈,交給捷克國防部測試。測試成績與有名的勃朗寧、麥迪森(Madsen)和維克斯(Vickers)不相上下,國防部要求布拉格軍械廠在樣槍得基礎上繼續研發。

1923年,捷克國防部徵集徵選自動步槍或輕機槍以供捷克陸軍使用。布拉格二式A型(PragaIIA)也參加了此項測試,結果僅次於麥迪森輕機槍。哈力克繼續改進他的設計,制出了布拉格I-23型(PragaI-23),此型採用了伸縮槍托、兩腳架、可迅速更換的槍管等功能。不但射擊精確,而且曾經在測試中連續射擊數千發後,其精度沒有大的變化,加上又是捷克本國設計,很快被捷克國防部選中,成為捷克軍隊的制式武器。

此時布拉格軍械廠已經瀕臨破產,已無力生產。哈力克及大部分技術人員均已先後離職。1925年11月,布拉格軍械廠與設在布爾諾的國營兵工廠()簽署了生產合約合作生產。哈力克隨後加入了設在布爾諾的捷克國營兵工廠,協助完成了生產藍圖的繪制。產生出來的產品就是布拉格26型輕機槍(lehkykulometpragavzor26),樣槍於1926年4月經捷克國防部驗收合格,同年開始正式量產,定名為布爾諾國營兵工廠26型(ZbrojovkaBrnovzor26即ZB-26)。

❺ 世界十大最先進機槍(帶圖)

比利時「米尼米」輕機槍 比利時「米尼米」5.56mm輕機槍,理論初速:用美國生產的M193槍彈965米/秒,用北約的SS109彈速度915米/秒。供彈方式為彈鏈供彈。 中國95式輕機槍 中國95式5.8mm口徑機槍。全槍空重3.95千克,長840mm,射程600m,由30發彈夾或75發彈鼓供彈。 德國MG4輕機槍 德國MG4 5.56mm口徑機槍。全槍長1030mm,不含彈夾和支架重7.9千克。彈鏈供彈,理論射速750/850發/分鍾。 奧地利AUG輕機槍 奧地利AUG 5.56mm輕機槍,射速680發/分。不含彈夾重和支架重4.9千克。由30/42發透明塑料彈夾供彈 英國L86A1輕機槍 英國L86A1 5.56mm口徑機槍,全槍長900mm,射程800m,理論射速850發/分。重5.4千克,由30發彈夾供彈。 俄羅斯RPK-74式輕機槍 俄羅斯RPK-74式5.45mm口徑機槍,全槍長1060mm 理論射速600發/分。射程600m 不含彈夾重5千克由45發長彈夾供彈,也可由AK-74式沖鋒槍的30發彈夾供彈。 西班牙「賽特邁阿梅利」輕機槍 西班牙「賽特邁阿梅利」5.56mm機槍,此槍不能打單發,全長970mm,理論初速875m/s,理論射速900發/分,不含彈鏈時全重5.2千克,配有100發和200發彈箱。可發射美國的M193或北約的SS109彈葯。 新加坡「阿爾蒂馬克斯100式」輕機槍 新加坡「阿爾蒂馬克斯100式」5.56mm口徑,長1024mm,理論射速600發/分,不含彈夾和支架重4.53千克。 義大利弗蘭基LF23/E輕機槍 義大利弗蘭基LF23/E式5.56mm口徑機槍,長1000mm,理論射速800發/分。全槍空重5.34千克 以色列「內格夫」輕機槍 以色列「內格夫」5.56mm口徑機槍,可在800發/分、950發/分和在發射槍榴彈三種狀態之間互換,長1020mm,不含彈夾重7.2千克,可由彈夾、彈鏈、彈鼓供彈。

❻ 95式機關槍的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96%CA%BD%C7%E1%BB%FA%C7%B9&z=0

http://finance.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70/node78087/userobject1ai1330888.html

http://book.sohu.com/20050810/n240238588.shtml

九六式輕機槍:

從外形上看,該槍應該是十一年式的改進型,但是由於使用了和ZB26相同的供彈方式,我一直認為這是日軍根據ZB26修改的槍型,後查閱資料可知,日軍確實有根據ZB26設計的輕機槍,但是不是這種。這個後面會有介紹。大家注意紅字的部分,這些地方是該槍和ZB26相似的地方。

這種機槍是我軍繳獲較多的一種,全名日本6.5毫米九六年式輕機槍,它是神武紀元2596年(1936)定型裝備的。它比十一年式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不易發生故障。口徑仍為6.5毫米,導汽式,氣冷,導氣孔可調,採用弧形彈夾並裝於機匣上方,鼓形標尺,分劃2-15,瞄準孔可以左右調整,準星偏於槍的左側,而且有護翼,此槍的一大特點是可以在活塞筒前面加裝刺刀(想想現代機槍中還有那種可以裝刺刀),機匣上方可以加裝瞄準鏡。槍管末端有提把,槍托為魚尾狀,拉機柄位於左側,其上方有突出的退殼挺並加鐵罩保護,該槍沒有單發裝置,只能連發,由於口徑小,殺傷力和侵徹力均感不足(這就是後來99年式出現的原因)。九六式使用6.5毫米步槍彈,彈頭初速730米/秒,標尺射程1500,最大射程3000米,30發弧形彈匣供彈,理論射速530發/分,膛線右旋四條,纏距200毫米,槍全長1067毫米,槍管長550毫米,槍管重1.96公斤,全槍重8.85公斤。

補充一點,這裡面的數據是我國建國後對實物的測量數據。如果覺得和一般資料有出入時,只要不是很大,那是很正常的。還有一件事,我手頭還有當時日軍重機槍的資料,如果你們覺得想要的話,就發貼,我會抽時間寫的。否則,寫完這個我就不寫了。

❼ 機槍有哪幾種圖片

1、按照口徑分:
輕機槍、通用機槍、重機槍

2、按照載體分:
坦克機槍、航空機槍、艙門機槍、

3、按照槍管數量分
單管機槍、多管機槍

4、按冷卻方式分
水冷機槍、風冷機槍

5、按照設計目標分
平射機槍、高射機槍、高平兩用機槍

❽ M134重機槍圖片

M134的最高射速可達6000發/每分鍾。

❾ 射速最快的機關槍要圖片!

M134型速射機槍

美國陸軍型號稱為M134型加特林(Gatling)速射機槍,7.62毫米彈葯速射機槍(minigun)用途廣泛,美國空軍型號稱為GAU-2B/A型,美國海軍型號稱為GAU-17/A型。目前,這種速射機槍最高射速高達6,000發/每分鍾,被稱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機槍,人稱"火神炮"。

綽號:加特林火神炮移動炮台終結者密集陣槍身重量:不包括電動機和供彈機15.9kg包括電動機和供彈機26kg槍身長800mm槍管長559mm膛線4條、右旋,纏距254mm射速最高6000發/分初速961m/s射程200~3500米

❿ 現代著名的重機槍有哪些

勃朗寧重機槍,徳什卡重機槍,NSV重機槍,XM806模塊化重機槍,PKM重機槍,RPD重機槍,80式重機槍,M240系列重機槍。圖貌似只能上一張,就上個勃朗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