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干沙姜的實物是什麼樣子,請附圖片
沙姜
原料別名:山柰、三奈
食用提示:每次10克左右
原料介紹
有花5~12剁,白色,朝開晚謝蒴果柱形花期8~9月原產於非洲及亞洲熱帶我國南部至西南部如兩廣、台灣、福建及雲南等省區有分布,多為栽培喜生於山坡、林下、草叢中秋末冬初,當地上莖葉枯黃時,挖取1~3年生根莖,洗去泥土,除去須根,橫切成片,用硫磺熏一天後,曬干使用部分為姜科植物沙姜的根莖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陰虛血虧,胃有鬱火者忌服
食療作用
沙姜味辛、性溫,入胃經;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腸鳴腹瀉者,納谷不香,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本草綱目》:「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痛,寒濕霍亂」,《本草匯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諸證
② 洋姜、沙姜和生薑有什麼區別呢
洋姜是生薑嗎
從氣味上洋姜沒有生薑那麼辛辣。 其實現實里洋姜主要用來腌制鹹菜食用。 而生薑多用做調料炒菜用。不過有人不接受生薑的氣味。 另外生薑有一定葯用作用。例如常見的生薑紅糖水。或者拿生薑泡腳。
洋姜可以生吃嗎
洋姜又叫做鬼子姜,是一種植物的根莖。可以當做葯材,也可以當做蔬菜食用的,洋姜入葯保胃,利水除濕的功效,如果經過加工的話。是能夠抗癌,抗腫瘤的效果,但是洋姜的口感不是很多。很多人都不敢生吃,但是實際上是能夠生吃的,洋姜裡面含有一種和胰島素很相似的物質,如果尿尿中有出現糖的時候,生吃洋姜,是能夠控制尿糖的功效,但是生吃的話一次性不能吃太多會消化不良的。
③ 請問有中葯紅沙姜圖片嗎
紅沙姜非山萘,有圖為證:(這才是我們所說對生殖器有影響的紅沙姜,據說可以讓生殖器變小,我小時候在村裡的時候就有一個叫別名叫紅沙姜,原因是這個女人想和老公離婚,但七十年代離婚沒這么容易,所以她就找了紅沙姜來擦她老公,想讓其變小,後來事情敗露了,沒擦成,但卻被人起了一個紅沙姜的外號。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④ 沙姜和生薑有什麼區別沙姜怎麼吃
沙姜盡管名字中帶有「姜」,但實際上並並不是姜,僅僅吃下去帶有薑片的一點辛辣味,因此被我們稱之為沙姜。沙姜和薑片同屬於姜科,但在烹制中的功能和食補作用都是有非常大的差別。功效不一樣。薑片味辛辣食物,它可將自己的辛辣味和獨特芬芳滲透到到美食中,使之美味爽口,味兒芳香。由於其味清辣,只將食材的氣味揮散,而不將食品類混到麻辣味,宜作葷食菜的矯味品,亦用以糕點棒棒糖製做,如姜餅、紅糖薑茶等。
炒著吃,新鮮的的沙姜還能夠炒著吃,在炒好的那時候要把它用水清洗,切割成塊狀再提前准備適當的五花肉也把它清洗,之後切一片中,把切開的五花肉添加生抽醬油耗油腌漬半小時,在鍋里放植物油接著把五花肉下鍋煸炒,炒的五花肉掉色,並且發生一些植物油脂時再倒入適當蔥段,接著把新鮮的沙姜下鍋一起炒,炒過之後放食鹽調料,調均勻就能起鍋服用。
⑤ 香料大全圖解 認識沙姜
沙姜味辛性溫,無毒,既可發散風寒,祛痰止咳,又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鎮心腹冷痛及牙痛等作用。
沙姜味辛辣,但有別於姜,是一種較醇濃的似樟腦的芳香氣味,具有提香、抑腥和調味等作用,主要用於動物性菜餚,可去掉原料的腥臭膻臊異味,同時為菜品增香添辛,增進食慾,單用或與其它香料合用均佳。常用於燒煮、燜燉、鹵醬、煨烤、蒸品、吊湯、扒雞、熏雞、香腸及麻辣火鍋等需要長時間加熱的菜品。用於燒、鹵、麻辣火鍋時用量多在5-10克之間。
做魚用沙姜,能代替生薑,二者也可合用,能解除魚腥,使魚肉酥嫩,香氣橫溢。
在粵菜中使用較多,廣東人喜用它烹雞,「沙姜雞」受人稱道。
⑥ 干沙姜中葯實物是什麼樣子,請附圖片
沙姜又叫山柰,山柰
中葯名稱 山柰
冬季採挖,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
性狀 本品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直徑 1~ 2cm,厚0. 3~0. 5cm。
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須根;切面類白色,粉性,常鼓凸。
質脆,易折斷。 氣香特異,味辛辣。
功能與主治 行氣溫中,消食,止痛。
用於胸隔脹滿,脘腹冷痛。 飲食不消。
⑦ 良姜,沙姜,南姜有什麼區別
1、形態不同
良姜外形呈圓柱形,多彎曲,有分支,長5-9厘米,表面呈棕紅色或暗褐色;南姜的外形形似樹根,顏色較深,體積較大,顏色呈淺褐色或紅棕色,姜芽處呈微紅色;鮮沙姜的外形為圓形或近圓形,山奈則為切片後的厚圓片,鮮沙姜的顏色為淺褐色。
2、產地不同
南姜原產於亞洲熱帶,先分布於中國南部,西南部;良姜原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在我國主產於廣東,海南;沙姜主產於廣西,廣東,雲南等地,而廣東省的化州南盛位於中國的正南部,特別適宜沙姜的生長和栽培,所以所有沙姜的產地以南盛出產的為最佳最優。
3、作用不同:
南姜常用於祛除魚腥、提味增香,如鹵鴨、鵝等;良姜可以用來炒菜調味、可以用來腌制食物,可以用來燉魚,做火鍋底料;沙姜多用於調配五香粉、咖喱粉等復合香辛料。它也可以用於醬、鹵、燒、熏等長時間加熱的菜品之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良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沙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