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舊門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ps保存裁剪的圖片 2025-09-13 23:17:37
ps印章工具圖片 2025-09-13 23:17:34

舊門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9-06 19:51:27

Ⅰ 怎麼樣翻新八十年代木門我的門很舊,又不想刷漆怎麼樣看上去更干凈些

很簡單:買一張裝飾板和「立時得 」膠水,把裝飾板粘貼在舊門上,裁掉多餘部分,即刻一扇非常漂亮的新門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裝飾板的顏色有多種,你可很據你的喜愛挑選,也花不了多少錢的。裁的時候要用直尺和牆紙刀把邊裁直裁光滑,你如果不會弄也不要緊,買材料的時裝潢店的老闆一般會教你怎麼弄的,呵呵!

Ⅱ 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門的特色

城門是一個城市的門戶和眼睛,它見證著城市的發展、歷史的變遷。

揚州南門曾經是揚州的重要關隘,有前後月城三重,水陸城門並肩。關於揚州南門,先後有鎮淮門、安江門等名。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六記道:「鎮淮門在舊城正北,本為南門,嘉靖間曰『拱宸』,今曰『鎮淮』。」卷七又記道:「安江門在舊城正南,即南門,《嘉靖惟揚志》謂之『鎮淮』。」可見明代的鎮淮門是指南門,到清代才將南門稱為「安江門」,而以北門為「鎮淮門」。

南門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揚州城遺址(隋—宋)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唐、北宋、南宋、明、清等多個時期修築或修繕的陸門遺存和與水門、水關遺址相關的一些遺跡現象。雖歷經1200餘年,揚州城南門的位置始終未變,城城相疊,沿襲至今,被考古學界、史學界、建築界譽為中國古代的城門通史。在現場,您將親眼目睹南門遺址的遺存。

26年前,

南門遺址首次現天

1984年8月24日,室外氣溫高達40℃。南通西路旁的商住樓的開發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當路邊成排的低矮小平房被推倒後,商住樓開始挖地腳。轟鳴的挖土機聲吸引了很多人前來看個「究竟」——這里的地腳要挖多深?要挖多長時間……在這些看熱鬧的人中,有一個人,他的看點與其他人不一樣,他是來尋寶的。

他叫王勤金,是當時揚州博物館的館長。從南通西路旁的平房拆遷那天起,每天上班經過那裡他都要停下車,到工地上仔細觀察。

那天,他撥開層層疊疊的人群,隱約發現坑下有內有夯土的包磚城牆。他定了定神,再次將目光聚焦在「牆」上。沒錯,是一截城牆!他的心跳陡然加速。

這個偶然的發現,讓他興奮無比。他從亂磚碎瓦中迅速跑下來,騎上腳踏車直朝單位趕去。一進辦公室,他就給當時還是唐城遺址文物保管所副所長的顧風打電話:顧所長啊,南門那邊好像有寶貝,我在那裡發現了一截城牆,你趕緊去看看。

正是王勤金的「每天一看」,使南門遺址沒有在那次商住樓的施工中被「忽視」。

他們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爭取時間組織考古發掘。當時由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揚州唐城遺址文物保管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展開了考古發掘。考古時間由3天增加到15天,後再變成45天。由於樓房成片開發,一些房屋還是蓋到了遺址上。

對南門遺址的第一次考古發掘,揭開了古代揚州城池考古的序幕。揚州唐宋城遺址更是入選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07年,南門遺址廣場開始建設,這個遺址上的8幢樓房被拆除,專家當年「建了將來也要拆」的預言變成了現實。市政府投入資金近億元,拆除南門遺址及其周邊地塊上部的現代建築物,全面發掘、展示南門遺址,整治周邊環境。

南門遺址:確定揚州唐城南界

唐代揚州很繁華,有「雄富冠天下」之稱,但當時的揚州到底有多大,一直不清楚,歷史上有爭論。主要是兩種說法,一種是唐代日本僧人圓仁所記載的,南北5.5公里,東西3.5公里。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里也有類似表述,只是南北變成了7.5公里。另一種認為,圓仁和沈括說法不對,唐代揚州城南線在今天的漕河一帶。唐代及歷代的揚州究竟是如何變遷的?我們知道,城市范圍的大小對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影響。這次隨著對揚州南門古城垣研究的深入,這個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終於得到了破解。此次發現的唐城,不僅地層上有依據,出土的城牆磚上文字也具有唐代風格,證明它們是唐代文物。

1984年南門遺址的發現,證明唐代揚州城向南直到城南古運河一帶。這也是展現在世人面前的第一座羅城城門。跟一般城市只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的構建不同的是,羅城有大小十餘個城門,僅南門就有四座。除了眾所周知的南門遺址外,另外三座南門,目前的考古勘探成果基本證實,一座位於揚大主校區辦公樓東側,應為南門偏西門,一座位於現育才實驗小學內,還有一座應該在南門遺址的東側。四座城門連成一線,羅城南城牆的基本走向即已明了。

唐代揚州城有子城和羅城,為一高一低、南北呼應的雙城形制。蜀岡之上的子城,亦稱衙城,為官府衙門所在。南面的羅城即大城,民居、市街、寺廟等分布於此。蜀岡上的子城是在隋煬帝所建宮城的基礎上修建的,蜀岡下的羅城則是後建的,規模遠大於子城,兩城相加,南北總長約6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其規模僅次於長安、洛陽,顯示出唐代揚州城規格遠遠高於一般地方城市。

權威論證:全國知名專家把脈南門遺址

南門遺址被中國考古界稱作「中國的城門通史」的說法,出於我國著名的文物保護專家鄭孝燮之口。1986年4月在揚州開專題討論會時,鄭老擔任國務院經濟組副組長、城鄉環境保護部規劃局顧問。「我看到這個城牆,我的感情就起來了!」鄭老激動地說,「此前中國古代關於宮殿、廟宇、住宅、園林都分門別類有,而城牆沒有,這在我們建築史學方面是個漏項啊。揚州發現這個遺址,從唐到明清,這套歷史全了。了不起呀!」

羅哲文,著名的古建築保護專家,揚州城的老朋友。時任全國文物委員會委員、文物部文物局專員。看到南門遺址,欣喜萬分的他稱其為「全國城垣建築中的重要遺存」。

時任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的徐蘋芳認為,這個城建於晚唐、五代的結論基本是可靠的。他肯定了這次考古工作成果和遺址的科學價值,一致認為,這次發掘工作是國內城池考古的一次新探索,為今後這方面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黃金看點:

一部中國的城門通史

記者來到位於南門街南端的南門遺址,看著氣勢恢宏的南門遺址,彷彿看見當年古揚州車流不息、人流不絕的繁華盛景。

記者在現場看到,南門門窩洞的門窩直徑達20厘米,可以想見當年城門的厚重巨大;車轍印歷歷在目,讓人們彷彿看見當年古揚州車流不息、人流不絕;一段展示水槽長達10米,內徑寬深均有30厘米,表明當年古揚州城建設施功能配套,排水通暢。

南門遺址結構復雜,沿用時間長,是古城揚州城市發展的歷史標志和重要見證。它的發現不僅為研究國內古城形制結構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也為名城揚州增添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歷代揚州城的修建均與動亂、戰爭的背景有關。如唐末五代之際,揚州屢遭兵火之害,繁華、宏偉的揚州城受到嚴重破壞,「江淮之間東西千里,掃地盡矣」。五代末期,後周挑起伐南唐之戰,南唐元宗自知東都(即揚州)難守,於保大十五年(957年),「焚其宮私廬舍,徙其民於江南」,揚州城成了一座蕪城。

第二年,周世宗占據揚州,看到城內慘狀,發動萬餘人修整被破壞的揚州城,因城大空虛,所以僅在故城的東南一角,別築新城。新城利用羅城的東城牆與南城牆,另修西城牆與北城牆,這個新修的城比羅城要小,所以史稱「周小城」。

兩年後,趙匡胤統一中國,仍以周小城為宋代揚州城。

宋室南渡後,揚州由經濟城市轉變為抗金抗元的江北防禦城堡,紹興年間,在宋大城以北,增築了堡城和夾城,這即是宋三城的由來。宋三城的布局,以及城牆、城門和瓮城的堅固結構,在我國軍事史、城防建築史上具有極重要的地位。

元末,揚州城又遭一次兵火浩劫,「城中居民僅餘十八家」。朱元璋至正年間,「截城西南隅築而守之」,這個城,只利用了宋大城西門與西城牆的南半段,南門和南城牆的西半段,重新修築了北城牆和東城牆。城內只把唐羅城最精華的中心河道與南北大街的南段包進城中,整座城變成一座南北狹長的小城。嘉靖年間,為防倭寇又增築外城。自此明代揚州有新舊兩城(至正年築的城為舊城,嘉靖年築的城為新城)。新舊明城范圍奠定了今日揚州老城的規模。

從唐至清,揚州城數度重修,城址也幾度改變,但是歷朝的揚州城南門位置從未變動。所以,現在的南門遺址,堪稱中國城門的通史,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都有遺存,這些城門的規劃布局、砌築方式和建築材料的運用,直接反映出當時中國地方城市規劃建築的水平。其中唐中期的城門,是揚州發現最早的瓮城遺址。考古發掘出的歷代相互疊壓的地層,就像一道道不朽的年輪,揭示了南門1200年來的歷史滄桑。

Ⅲ 舊大門不要了該如何處理,有講究嗎

沒有講究,如果說樓主非要有個講究,那麼可以請當地藝人或者老人給出建議。

Ⅳ 裝修換下來的防盜門怎麼辦

裝修換下來的防盜門可以賣掉。配有防盜鎖,在一間內可以抵抗一定條件下非正常開啟,具有一定安全防護性能並符合相應防盜安全級別的門。

現在防盜門裝好了,下一步就要找瓦工師傅來幫忙修補啦。所以,這里給大家第一個提示:防盜門最晚最晚一定要在瓦工師傅還在施工的時候,安裝好。這樣還有機會讓瓦工師傅幫你修補!


防盜門兼備防盜和安全的性能:

按照《防盜安全門通用技術條件》規定,合格的防盜門在15分鍾內利用鑿子、螺絲刀、撬棍等普通手工具和手電筒鑽等攜帶型電動工具無法撬開或在門扇上開起一個615平方毫米的開口,或在鎖定點150平方毫米的半圓內打開一個38平方毫米的開口。

並且防盜門上使用的鎖具必須是經過公安部檢測中心檢測合格的帶有防鑽功能的防盜門專用鎖。防盜門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製作,但只有達到標准檢測合格,領取安全防範產品准產證的門才能稱為防盜門。

Ⅳ 蘇州現存的有幾座城門

蘇州現在有八座城門,即閶門、胥門、盤門、蛇門、匠門、婁門、齊門、平門。

閶門是蘇州古城之西門,通往虎丘方向。

胥門位於城西萬年橋南。

盤門位於城西南,吳都八門之一,古稱蟠門,是蘇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陸城門,由兩道水關、三道陸門和瓮城相互組合而成。

蛇門城門和城牆均在,有部分重建。

婁門在相門以北,位於蘇州古城的東北角,原稱(繆)門。

齊門,齊門城門早已不存在,僅僅保留地名。

相門,又稱匠門,亦稱干將門,古時因附近多數居住工匠而得名。

平門位於城北,原城門及城牆於1958年拆除,2012年重建。

(5)舊門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蟠門」即盤門。《吳地記》:「舊日蟠門,嘗刻木作蟠龍,鎮此以壓越。」吳國處於辰位,故在城南又設蟠門,城上刻木蟠龍,面向越國,象徵吳國征服越國。後改名盤門。

另外,平時不開東門,表示「絕越」。現存檔門乃元代重建,清初修建門樓,題以「龍盤水陸」額,此門水陸兩門並列,兩道陸門間為瓮城,盤門是現存最完整的古代水陸城門。

Ⅵ 舊卧室門如何翻新

舊木門先用百潔布沾清洗劑打磨清洗一下,用布擦拭乾凈。
然後用膩子(可以用木屑調膠水、也可以用牆面膩子調色粉再加膠水,、或者直接用透明膩子)把裂縫及坑洞補上。
膩子干透後用細砂紙打磨平滑,如果有收縮現象繼續重復上步。
再用細砂紙把整個門板打磨一遍,用布擦拭乾凈。
用少量漆調色精(紅、黃、黑),調成大致與門的顏色接近,然後用毛筆將掉漆、變色的地方塗上。
最後,塗兩遍清漆。

自己做的話漆建議選水性漆,對自己健康損害不大。但要注意漆的附著性能,有些漆對別的漆的附著性不好,將來會起皮脫落的。如果用油性漆,除了附著性外還要注意不能咬底,有些漆的溶解度太強會破壞舊的漆面,要找個不顯眼的角落先試試,而且用油性漆的話不能馬上住,得晾上幾周才行,不然會被毒害。
至於漆的亮度,建議選半光,會讓門看上去新一點,又不至於太亮(刺眼),當然,各個喜好不同,選亮光的話要看看是否用周圍相衫,選亞光的話可能做完與沒做的感覺差不多。

除了這種辦法,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買木紋紙(波音紙)把門包上,這樣做省時省錢,不過效果可比上一種差多了。
至於別的一些辦法,例如貼木皮、貼防火板等等,費用太高,與換道新門差不多,不值得。

Ⅶ 重慶十七座古城門之一,迎接聖旨的地方,為何照片也沒留下一張

重慶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沒有成為過封建王朝的國都,但是它也是比較出名的歷史古城之一,在中國歷史上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現如今的人們只知道重慶是中國的一座網紅城市,卻不知道如今作為重慶熱門旅遊景點的朝天門,是重慶之前的17座古城門之一。

而朝天門老城門這一處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跡,因為在交通上非常重要,成為了第一個被拆毀的重慶老城門。現代的人們想要見到重慶老城門的樣子,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截止到被拆除的時候,朝天門的城樓都沒有留下一張照片。擁有550多年歷史的朝天門老城門,就這樣一夜之間消失了,可悲可泣。

Ⅷ 住宅老式木門如何翻新 舊房改造老式黃門舊門翻新圖片

掘優水性木器漆(可以自己動手塗刷的)
木器漆實色漆的是可以保留明顯的凹凸木紋哦,平整的話是覆蓋木紋的,可以直接覆蓋掉原本的漆,仿古漆是半透明的,是保留原木紋的,在原木或者白底上施工的哦。產品為底面合一性質,不分底漆面漆,味道清淡自己可塗刷使用,無需配合封閉底漆施工,操作簡單,攪拌均勻後在干凈乾燥的施工面上塗刷3遍左右,每一遍間隔時間在3小時以上,您可以在刷過有色木器漆兩天後,建議您塗刷3遍左右的透明的木器漆,這樣可以讓漆面的耐刮擦性以及防水性更好/:^_^。木器漆施工注意事項:3~5天可使用但避免磕碰刮擦,7天左右漆面達到最佳硬度

Ⅸ 木門如何翻新

(1)基底材質無傷大局
關於木門翻新大家都會關注的一個問題是,木門原先使用的是油性漆或水性漆,翻新時如果沒有使用同類的漆,是否會導致質量很差。
一般來說,油性漆有三類,聚酯漆、硝基漆和醇酸漆。醇酸漆是較早的產品,幹得慢,在裝修中使用得越來越少。硝基漆幹得快但漆膜薄,需要刷很多遍,而且濕度一大容易泛白。聚酯漆用得相對較多,成膜快而且效果較好。
如果原來使用的是油性漆,可以考慮使用同種漆,也可以考慮使用水性漆。一般來說,使用同種漆的附著力會相對較好,例外的是聚酯漆。如果原先刷聚酯漆,後來再刷聚酯漆,需要將原漆膜熔解後才能有較好的黏結力。這種翻新都會產生的一個問題是翻新後的漆膜與原漆膜間的附著力不會太好。如果新膜遭到破壞,如被利器劃開或砸出一個坑,順著裂縫或坑去摳,會導致兩個面層出現剝離。而水性漆相對更環保,且木門翻新多在室內進行,油性漆氣味較大,較難揮發,建議大家使用水性漆翻新。
(2)砂紙打磨修復破損
如果木門表面有破損,比如某個地方出現裂縫或者破了個坑,就應該先把被破壞的地方補上膩子,然後打磨砂紙,再刷底漆和面漆。
如果基層沒有遭到破壞,可以考慮直接刷漆。正確的工藝做法是,把原有的木門用砂紙打磨一遍,然後直接刷底漆和面漆。因為一般成品門都上過蠟,表面會有油脂,打磨一遍後,能夠提高漆的附著力。翻新與首次刷漆在質量上沒有差別,不用擔心壽命更短或出現其他的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