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語有多少章節
論語有492章節。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1)論語一共多少則圖片擴展閱讀
《論語》思想
《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② 《論語》共多少篇
《論語》全書共20篇。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2)論語一共多少則圖片擴展閱讀
一、賞析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征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
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
據《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的表現之一為克己復禮,有所不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答司馬牛「仁者其言也訒」。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
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二、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過這一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責問子貢為何那麼晚來見自己。於是嘆息說泰山將要坍塌了,樑柱將要腐朽折斷了,哲人將要如同草木一樣枯萎腐爛了。
孔子流下了眼淚,說:天下無道已經很久很久了,沒有人肯採納自己的主張。自己的主張不可能實現了。夏朝的人死時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在兩個楹柱之間。昨天黃昏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73歲,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唯獨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為廟堂,受到人們的奉祀。
③ 《論語》出於哪個時期
論語一共602則。
《論語》節選: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論語》翻譯: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
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所著的《論語》
(3)論語一共多少則圖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東漢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書雲「發明章句,始於子夏」,是漢人於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詩》直承子夏。清代學者崔述則對《論語》的成書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論語》前後十篇在文體和稱謂上存在差異,前十篇記孔子答定公、哀公之問,皆變文稱「孔子對曰」,以表示尊君。
《論語》的作者中當然有孔子的學生。《論語》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學生之手,而且還出自他不同的再傳弟子之手。這裡面不少是曾參的學生的記載。
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雲,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又如《子張篇第十九》:「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雲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這一段又像子張或者子夏的學生的記載。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Y0g28ft5dixQO-kIh28muQ
④ 論語共有多少篇
《論語》共 20 篇,492 章。
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 444 章, 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 48 章。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全書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4)論語一共多少則圖片擴展閱讀:
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論語》相關內容:
1.【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2.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
⑤ 論語一共有幾則(具體一點)
《論語》共20節,沒有標點符號,總計共有15918個字 共有疑問句326句。其中特指問64句,是非問44句,選擇問7句;反問句共有183句;測度問句共有28句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⑥ 論語全部一共有多少則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