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空中飛著的小燕子怎麼用簡筆畫畫出來
在空中飛著的小燕子簡筆畫
2. 燕子的品種有哪些
燕子的品種有74種,如樓燕、家燕、金腰燕、岩燕、白腹毛腳燕。
1、普通樓燕是一種體長21厘米的雨燕。尾略叉開,特徵為白色的喉及胸部為一道深褐色的橫帶所隔開。兩翼相當寬。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振翅頻率相對較慢。白天常成群在空中飛翔捕食。尤以晨昏、陰天和雨前最為活躍。飛翔疾速,時速可達110千米。
2、家燕為燕科燕屬的鳥類。喙短而寬扁,基部寬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極深,嘴須不發達。
翅狹長而尖,尾呈叉狀,形成「燕尾」,腳短而細弱,趾三前一後。主要特點是上體發藍黑色,還閃著金屬光澤,腹面白色。體態輕捷伶俐,兩翅狹長,飛行時好象鐮刀,尾分叉象剪子。飛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時東時西,能夠急速變換方向。
3、金腰燕體長16-18厘米,體重18-21克,壽命15年。上體黑色,具有輝藍色光澤,腰部栗色,臉頰部棕色,下體棕白色,而多具有黑色的細縱紋,尾甚長,為深凹形。最顯著的標志是有一條栗黃色的腰帶,淺栗色的腰與深藍色的上體成對比,下體白而多具黑色細紋。
4、岩燕(學名:Hirundo rupestris)為燕科燕屬的鳥類。體長約14-15 厘米,體重20-22克,是一種小型的深褐色燕。方形尾的近端處具兩個白色點斑。似純色岩燕但色較淡,且於飛行時從下方看其深色的翼下覆羽、尾下覆羽及尾與較淡的頭頂、飛羽、喉及胸成對比。活動敏捷,以擅長飛行而著稱。
5、白腹毛腳燕(學名:Delichon urbicum)又稱毛腳燕,為燕科毛腳燕屬的鳥類。體型輕小,活動敏捷,體長12-13厘米 ,翼展26-29厘米,體重15-21克,壽命15年。
比家燕小,是一種體型小的鋼藍黑色及白色燕。上體黑色,富有金屬藍黑色光澤,嘴黑褐色,腰及尾上覆羽為白色,下體純白色,腿、腳均被以白色絨羽,爪黃色,叉形尾,與煙腹毛腳燕易混淆。
3. 燕子有多大,幾種,
一.家燕 家燕屬鳥綱雀形目燕科,燕科鳥類廣泛分布於除兩極地區以外的世界各地,共有大約17屬、78種,我國共有4屬、10種,如沙燕、岩燕、毛腳燕、金絲燕等。但人們最常見、最熟悉的莫過於家燕和金腰燕。 家燕身長17厘米,體重15至18克,上體藍黑色,額和喉部呈棕色,前胸黑褐相間,下體其餘部分白色,尾基部有一行白點。它體態輕捷伶俐,兩翅狹長,飛行時好象鐮刀,尾分叉象剪子。飛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時東時西,能在比其身軀長度還小的距離內作九十度轉彎,這些靈活運轉的技巧,使它們能在未來從事驚險旅程時解圍脫困。燕子經常在空中穿梭般地飛行,速度極快,刮風下雨對它們也沒有多大影響,反應十分敏捷,張開嘴巴能在空中捕捉各種飛蟲,並不時地發出幾聲短促、尖銳的鳴叫,蚊蠅以及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類的各種昆蟲都是它們喜歡捕食的對象。 二.金腰燕 金腰燕的體形及大小和家燕相差無幾,最顯著的標志是它有一條栗黃色的腰帶,鮮艷奪目,故又名赤腰燕。上體藍黑色,具金屬光澤;腰部具寬闊的栗黃色橫帶;尾黑褐,外側尾羽特長,呈深叉狀尾。翼上覆羽色似尾羽,飛羽褐色。下體白色染棕,具黑褐色棕紋。棲於從平原至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區村落及城市建築物附近。在空中飛捕昆蟲為食。分布於除新疆以及西藏北部以外的廣大地區(夏候鳥);台灣(留鳥)。遷徙時各地可見。 金腰燕生活習性與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棲在山區海拔較高的地方。有時和家燕混飛在一起,飛行卻不如家燕迅速,常停翔在高空,鳴聲較家燕稍響亮。金腰燕不像家燕營巢在屋內,常築巢在山地村落間的屋外牆壁上,且喜選木構房屋。巢多呈長頸瓶狀,築巢精巧,我國民間自古稱之為巧燕。金腰燕有「群居」現象,甚至六對金腰燕把巢堆在一起,宛如蜂窩,是罕見的奇觀。 三.雨燕 雨燕又稱北京雨燕、樓燕、麻燕,屬於雨燕目、樓燕屬、雨燕種,據資料記載雨燕在我國僅有一個亞種,主要分布於新疆、青海、內蒙、華北及東北一帶,營巢於古寺、廟宇等古代木製磚瓦結構的建築群中的椽空、牆壁窟窿里。1996年4月初至8月間,生物小組對校園內的雨燕進行了形態及營巢習性的觀察。 1、形態特徵 雨燕體型似家燕但稍大,雨燕成鳥通體幾乎黑褐色,在頭頂、背部和腹部色濃前額及頸部色淡,喉部和翼緣羽毛發白,眼睛褐色,嘴較短而闊,黑色,腳和趾暗紫褐色,雨燕兩翼狹長,折疊起來超過尾端,空中滑翔時翼平展於體側,翼展如鐮刀。尾部在飛行時成剪刀狀。雨燕飛翔很有特點,振翅與滑翔交替進行,飛行速度較快,喜歡俯沖疾馳,在滑翔時,尾翼不停地動作以調整整個飛行姿勢。其後肢較短,四趾朝前,為前趾型,此趾型不善於抓握較細的物件,所以雨燕不能象家燕、麻雀那樣停留在樹枝和電線上休息,但它能夠用爪抓懸於牆壁或樹幹上休息。雨燕喜成群結隊飛行,但也有孤燕獨自覓食飛行,清晨或黃昏常結群盤旋飛行在古建築群上空,中午天氣炎熱時在巢中休息。 雨燕的形態特徵與它的食性有關系,雨燕主要以飛行的昆蟲為主,其視覺很好,在飛行中其姿態可以很自然輕松地改變,比如在回巢的過程中,突然給它一個驚嚇,它會以一個難以想像的飛行動作折反原路飛走,其飛行速度之快也是其它鳥不能相比的,並且在快速飛行時也能作出近直角的轉折,這不僅得益於其無可比擬的流線型體形,更離不開其有力的翅膀和進化完美的尾部。其結群飛行是否與它們更有利於捕食有關,因為單一捕食的成功率遠遠低於成群捕食的成功率。單一捕食是一維的直線式,昆蟲很容易逃脫,而結群飛行往往是三維式捕食,飛蟲是很難逃脫這種捕食方式的。 對十六隻成年雨燕的形態測量結果數據如下:(所有數據為平均值) 體重: 43 克 體長: 175 毫米 翼長: 170 毫米 翼展長度: 417 毫米 嘴峰長:6.5 毫米 趾 長: 6.6 毫米 嘴裂長:18 毫米 爪 長: 6.5 毫米 尾 長: 74 毫米 雨燕為一種夏候鳥,每年春天4月中旬遷徙到華北地區,保定市區一般為4月15日,前後相差不超過兩天。此時正值穀雨前後,地溫開始持續上升,春暖花開,昆蟲復出,雨燕的食物多起來。氣溫不高也不低,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是雨燕的生殖繁衍的好季節,5月初雨燕開始求偶交配,對雨燕的繁殖我們將作進一步詳細觀察,在7月底當雛燕已漸成熟,能夠獨自飛行覓食時,便舉家南遷了,待到來年春天便又故地重遊。 2、營巢習性 雨燕每年於4月15日前後陸續遷徙至保定市,有一部分留下來,而較多的則繼續北上。留居的雨燕立即選擇地點建築巢穴,其巢常營於古建築的椽空中,有的在橫梁與柱頭之間的平台上,巢一般距離地面4米以上,巢較隱蔽並利於燕子進出。 比如:保定二中的雨燕主要營巢在大殿前、後山牆的房檐下,前檐的燕巢明顯多於後檐,前檐有23個巢,後檐有6個巢,在東西廂房的屋檐下也有一、兩個巢。巢呈淺碟狀橢圓形,由枯葉、雜草、布條、碎紙、塑料薄膜、羽毛等經雨燕的唾液粘合而成,較為結實耐用。巢表面可見光亮透明的唾液痕跡,整個巢的基面多是些木料,巢基底的材料與木料經雨燕的唾液的粘接,變的很結實,經多年使用都不會變壞,這也許是雨燕多選擇木製磚瓦結構的房屋築巢的原因。巢的內層多粘鋪有柔軟的羽毛、棉絮、毛發、塑料薄膜等,對8個巢的測量結果如下:(平均值) 平均外徑: 13Cm * 8.5Cm 平均內徑: 10Cm * 6.5Cm 高: 2 Cm----4 Cm 雨燕有沿用舊巢的習慣。一般幼鳥多築新巢,有時可見兩只雨燕同爭一巢的景象,對於雨燕是否能夠准確識別自己的巢穴,將作進一步的研究。巢間距離,依生活環境而定,有的間距大,有的間距小,二中大殿的巢就具備以上特點,最遠的有7米左右,最近的兩巢相挨,間隔只是一個椽頭。在環境較好的、向陽的前檐,巢的密度較大,而在背陰的後檐則巢穴較少,間隔較大。 為保護二中的雨燕,根據雨燕有延用舊巢的習慣,依據舊巢的大小,用雜草編織了十幾個淺碟狀的巢窩,安放在椽空之間,距離平均兩個椽頭。原來曾經用木板釘了一部分鳥巢,經過試用,雨燕對如此「高級」的住房並不在意。通過分析原因,雨燕的棲息環境多為屋檐下,已經能夠做到通風、避雨、遮擋陽光,並且巢的位置較為隱蔽,安全性好,為迎和雨燕這種較為苛刻的築巢條件,保護它們的群體,我們選擇了「造新如舊」的做巢辦法,這樣做一方面幫助雨燕省些氣力,一方面更有利於研究雨燕的繁殖活動
4. 燕子的簡筆畫圖片,還有燕子身上的黑白顏色
燕子簡筆畫如圖:
5. 燕子外貌的資料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屬。本屬鳥類體小型,體長130~180毫米。翅尖長,尾叉形。背羽大都輝藍黑色,因此,古時把它叫做玄鳥。翅尖長善飛,嘴短弱,嘴裂寬,為典型食蟲鳥類的嘴型。腳短小而爪較強。世界有20種,中國有4種,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較常見。家燕前腰栗紅色,後胸有不整齊橫帶,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家燕在農家屋檐下營巢。巢是把銜來的泥和草莖用唾液粘結而成,內鋪以細軟雜草、羽毛、破布等,還有一些青蒿葉。巢為皿狀。每年繁殖2窩,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窩產卵4~6枚。第二窩少些,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鳥出殼,親鳥共同飼喂。雛鳥約20天出飛,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為昆蟲。金腰燕體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種燕腰部栗黃,非常明顯奪目,下體有細小黑紋,易與家燕相區別。習性亦與家燕相似,但大都棲息於山地村落間。燕是典型的遷徙鳥。繁殖結束後,幼鳥仍跟隨成鳥活動,並逐漸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來前南遷越冬
燕子,分為雨燕、樓燕、家燕、岩燕等種類。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習性。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屬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屬鳴禽。不同種類的燕子形態也不一樣。樓燕體形稍大,飛得高,飛行速度快,全身黑色,發金屬光澤,鳴聲十分響亮,它喜歡在亭台樓閣古建築的高屋檐下為巢;家燕體型較小,上身為發金屬光輝的黑色,頭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紅色,飛的較低,鳴聲較小,多以居民的室內房樑上和牆角巢穴,最喜接近人類。它們主要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是眾所周知的益鳥,群眾時代有保護燕子的習慣。當秋風蕭瑟、樹葉飄零時,燕子成群地向南方飛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開、柳枝發芽的時候,它們又飛回原來生活過的地方。「年年此時燕歸來」。
雨燕是飛翔速度最快的鳥類,常在空中捕食昆蟲,翼長而腿,腳弱小。雨燕分布廣泛,常在高緯度地區繁殖而到熱帶地區越冬。有18屬80種,我國4屬7種。
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飛遷規律。對燕子的飛遷習性,古代的詩人曾這樣描述:「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燕子在冬天來臨之前的秋季,它們總要進行每年一度的長途旅行——成群結隊地由北方飛向遙遠的南方,去那裡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濕潤的天氣,而將嚴冬的冰霜和凜冽的寒風留給了從不南飛過冬的山雀、松雞和雷鳥。
燕子檔案:http://bbs.hainet.cn/dispbbs.asp?boardid=422&id=194034&star=1
參考資料:海網BBS:http://bbs.hainet.cn/dispbbs.asp?boardid=422&id=194034&star=1
6. 關於燕子的資料,圖片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屬。本屬鳥類體小型,體長130~180毫米。翅尖長,尾叉形。背羽大都輝藍黑色,因此,古時把它叫做玄鳥。翅尖長善飛,嘴短弱,嘴裂寬,為典型
食蟲鳥類的嘴型。腳短小而爪較強。世界有20種,中國有4種,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較常見。家燕前腰栗紅色,後胸有不整齊橫帶,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家燕在農家屋檐下營巢。巢是把銜來的泥和草莖用唾液粘結而成,內鋪以細軟雜
草、羽毛、破布等,還有一些青蒿葉。巢為皿狀。每年繁殖2窩,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窩產卵4~6枚。第二窩少些,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鳥出殼,親鳥共同飼喂。雛鳥約20天出飛,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為昆蟲。金腰燕體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種燕腰部栗黃,非常明顯奪目,下體有細小黑紋,易與家燕相區別。習性亦與家燕相似,但大都棲息於山地村落間。燕是典型的遷徙鳥。繁殖結束後,幼鳥仍跟隨成鳥活動,並逐漸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來前南遷越冬。
燕子(Swallow)是雀形目燕科74種鳥類的統稱。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單色,或有帶金屬光澤的藍或綠色;大多數種類兩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時間在空中捕捉害蟲,是最靈活的雀形類之一,主要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是眾所周知的益鳥。在樹洞或縫中營巢,或在沙岸上鑽穴,或在城鄉把泥黏在樓道、房頂、屋檐等的牆上或突出部上為巢。每產3∼7卵。
燕子最願意接近人類,人類最愛護這種益鳥。「離洋舍島伴春歸,織柳銜泥剪雨飛。不傍豪門親百姓,呢喃蜜語倆依偎」(左河水)。燕子一般在 4~7月從海島回歸靠近農田(昆蟲)的農家繁殖。家燕在農家屋檐下營巢。巢多是用銜來的泥和草莖用唾液粘結而成,內鋪以細軟雜草、羽毛、破布等,還有一些青蒿葉。巢為皿狀。每年繁殖2窩,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窩產卵4~6枚。第二窩少些,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鳥出殼,親鳥共同飼喂。雛鳥約20天出飛,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為昆蟲。金腰燕體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種燕腰部栗黃,非常明顯奪目,下體有細小黑紋,易與家燕相區別。習性亦與家燕相似,但大都棲息於山地村落間。燕是典型的遷徙鳥。繁殖結束後,幼鳥仍跟隨成鳥活動,並逐漸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來前南遷越冬。
燕子是人類的益鳥,主要以蚊、蠅等昆蟲為主食,幾個月就能吃掉25萬只害蟲,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它們。燕子在冬天來臨之前,它們總要進行每年一度的長途旅行——成群結隊地由北方飛向遙遠的南方,去那裡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濕潤的天氣,而將嚴冬的冰霜和凜冽的寒風留給了從不南飛過冬的山雀、松雞和雷鳥。表面上看,是北國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離鄉背井去南方過冬,等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再由南方返回本鄉本土生兒育女、安居樂業。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原來燕子是以昆蟲為食的,且它們從來就習慣於在空中捕食飛蟲,而不善於在樹縫和地隙中搜尋昆蟲食物,也不能橡松雞和雷鳥那樣雜食漿果、種子和在冬季改吃樹葉(有些針葉樹種即使在冬季也不落葉)。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沒有飛蟲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鳥和旋木雀那樣去發掘潛伏下來的昆蟲的幼蟲、蟲蛹和蟲卵。食物的匱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來一次秋去春來的南北大遷徙,以得到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燕子也就成了鳥類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8. 燕子是什麼樣子的
燕子的樣子:
燕子的體型很小並且很輕捷,它們的羽毛是黑藍色的很有光澤,在燕子的前胸上面長著黑色和褐色的羽毛,燕子腹部的羽毛是乳白色的。
同時燕子的兩只翅膀也非常的長和尖,燕子的尾巴部位像是分開的剪刀,燕子的嘴巴很短,口裂很深,並且燕子能夠在飛行的過程當中捕捉一些蚊子和蝗蟲這樣的害蟲。
(8)空中燕子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燕子最願意接近人類,而人類最喜歡這種有益的鳥類。一般來說,從四月到七月,它返回農田附近的農舍繁殖。燕子在農舍的屋檐下築巢。
鳥巢主要由泥土和稻草莖組成,它們被唾液粘住在一起。鳥巢覆蓋著柔軟的雜草、羽毛、破布和一些青蒿葉。巢是碟形的。
它每年繁殖兩窩,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個巢產4到6個卵。第二胎少,2-5胎。雞蛋是乳白色的。雄性和雌性孵化在一起。
從14天到15天,這些幼鳥出現並由它們的父母一起喂養。小雞飛大約20天,再喂養5到6天,這樣它們就可以自食其力了。
食物是昆蟲。金腰燕子與家燕相似,但稍大一些。這種燕子腰身栗黃色,很顯眼,下身有細細的黑色線條,很容易與家燕區別開來。
它們的習性與燕子相似,但大多生活在山村。燕子是一種典型的候鳥。繁殖後,幼鳥仍遵循成年活動,逐漸融入大群體,在第一次寒潮到來之前向南遷徙越冬。
9. 喜雀和燕子各長什麼樣
1、喜鵲的樣子
燕子是以昆蟲為食的,且它們從來就習慣於在空中捕食飛蟲,而不善於在樹縫和地隙中搜尋昆蟲食物,也不能橡松雞和雷鳥那樣雜食漿果、種子和在冬季改吃樹葉,不能像啄木鳥和旋木雀那樣去發掘潛伏下來的昆蟲的幼蟲、蟲蛹和蟲卵。北方的冬季沒有飛蟲可供燕子捕食的,故遷徙。
(9)空中燕子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喜鵲分布范圍很廣、除南極洲、非洲、南美洲與大洋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
原產地:亞美尼亞、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道爾、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白俄羅斯、比利時、不丹、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日本、克羅埃西亞、塞普勒斯、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喬治亞、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哈薩克、韓國、朝鮮、吉爾吉斯斯坦、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立陶宛、盧森堡、南斯拉夫、馬其頓、摩爾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緬甸、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
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馬其頓、西班牙、瑞典、瑞士、敘利亞、塔吉克、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烏克蘭、英國、美國、烏茲別克、越南、西撒哈拉。
10. 小燕子在天空中能擺成什麼樣子
小燕子在空中飛行的時候,他們有的時候會排成一字形,有的時候會排成人字形。不過他們通常都是比較有規則的排列,形成一個有秩序的隊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