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畫國畫,工筆畫《獅子》很好很出名的大師
徐悲鴻夠出名,畫過獅子,不過不算工筆。劉奎齡,雖然名氣不如徐悲鴻、齊白石等那麼大,但也是一流的畫家,尤其是他的工筆畫風格是無人能復制的,看了他的真跡,很少有人不贊嘆其高超畫藝的。http://auction.artxun.com/paimai-90-449415.shtml
這個網址可以看看。你要是找現在還活著的畫家,還要很出名,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全憑個人好惡,去雅昌藝術網看看。
『貳』 劉奎齡字畫價位多少
劉奎齡的字畫價位多少?,首先要看了作品才能估價,因為他的作品很多,而且每一幅畫的價格都不一樣。當代最貴畫家黃澤金、崔如琢、曾梵志、范曾、劉大為、何家英、周春芽等的字畫每一幅畫的價格也都不一樣,因為世界上每位畫家的作品每一幅畫的成交價本身就不一樣。世界上也沒有那位畫家的作品價格是統一價。劉奎齡字畫價位也如此。
『叄』 劉奎齡的藝術成就
劉奎齡的國畫技藝全面,花卉、禽鳥、畜獸、山水畫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但畫畜獸、禽鳥的造詣最能獨步畫壇。其筆下的花鳥畜獸大多來自生活,源於他對大自然動物的細微觀察,既不照搬自然,也不復制古人,在章法與造型等方面均表現出卓越的創造性和出眾的藝術才華,他真正做到了將古今優秀的筆墨傳統、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物象、西洋畫的真實感和整體感與其豐富活潑的藝術想像,極為圓滿地融為一體,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藝術面貌。
劉奎齡一生創作頗豐,其作品涉列題材廣泛。擅畫走獸、花鳥、昆蟲、翎毛、山水、人物、佛像、羅漢、博古等。可謂「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在動物畫中,其尤以獅、虎見長。其作品在表現方法上極富創造性,他善於觀察,能將生動逼真的動物形象,納入幽淡寧靜、田園風光、深山大澤的大自然景觀中,構成了區別於古代動物畫的獨特意境。在技巧中,他博採眾長,融匯中西,獨創「濕絲毛法」、「景襯法」、「計白當黑法」等動物畫技法,將用筆、用色與用水靈活地結合在一起,以多種顏色調配成典雅的色澤,惟妙惟肖地表現禽鳥畜獸的形體結構、膚色光澤,收到了極佳的藝術效果。
劉奎齡的動物畫作品,不僅品種眾多、造型准確、千姿百態,而且技法嫻熟、描繪精微、形象生動;在他的花鳥畫中,又以善畫孔雀聞名。設色艷麗而雅,用筆細膩而勁。尤其是對禽鳥羽片的刻畫達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獨創了「點掇法」、「注彩法」、「墨積法」、「色積法」等花鳥畫技法。作品充滿吉祥、和諧、恬靜的氛圍。其代表作《上林春色圖》深得徐悲鴻大師高度贊賞,在中國近代畫壇獨樹一幟。
劉奎齡的繪畫藝術在研究宋院體畫、元、明、清諸名家巨匠的基礎上,又廣受並蓄;學習西畫畫法、郎世寧畫法及日本竹內棲鳳技法;將西洋畫以及日本南畫之色彩、透視比例融合於中國傳統工筆國畫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其作品造形准確,形態逼真;筆墨生動,色彩雅麗;刻畫工細,纖毫畢現;生動自然,雅俗共賞。獨辟蹊踁,自成一家。堪稱近現代工筆花鳥動物畫大師。
劉奎齡的畫以花鳥居多,早期多畫飛禽,後期多畫走獸,走獸中以馬、虎、獅、豹、羊、狼、狗、免、猿、猴、驢、鹿、牛、貓、狐狸居多,也畫人物,以走獸畫最為出色。
劉奎齡的畫有別於傳統的中國畫,倒近干嶺南派,但嶺南派畫洋味較明顯,而劉奎齡的畫從本質上看仍是傳統的氣息。他的畫最大特色就是:以傳統的水墨畫勾寫點染,但加進了西洋畫的透視、解剖法,造型嚴謹,形神兼備,且有西洋畫的色彩法,故而畫面上的物象更具體,更豐富,更逼真,且有光感。據說他畫孔雀,對著孔雀的羽毛在畫,故而逼真又豐富多彩。
在當時,大多畫家以傳統寫意式的「四王」或「二石」式的山水或八大、八怪式的花烏嗚世,很少有人能畫造型嚴謹的飛禽走獸,且借鑒西洋畫法,故而面目一新,應該說是獨樹一幟的。但當時,劉奎齡的畫遭到很多傳統派畫家的反對和譏笑,可是後來證實了劉奎齡是成功的。
商人一般不嚴守傳統的法規,甚至對傳統的一套有一定的抵觸,商人之後人的思想一般說來也是開放的。以開放的思想接納新鮮事物,又有傳統的根,故而能創新。
自宋以來,中國畫家以畫山水、花卉居多,畫走獸者最少,以其造型不易掌握故也。劉奎齡以畫各類走獸見長,且人物、花卉兼擅,這在當時也是少有的。
最難得的是,劉奎齡畫中有一股清氣和新氣,這是繪畫能進入藝術的根本因素。尤其是」清氣」,畫上若無此「清氣」,但不可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粗俗」和「僵死」不能稱為藝術。還有很多人看了某畫後說「沒有感覺。」主要就是畫上缺少「淆氣」。沒有才氣的畫人畫出來的畫,一是不生動,二是無清新之氣。這生動,可以因高人指點、自己的學習(對理論的研究或對優秀作品的研究、覺悟)而達到,當然也不易:這清氣必呆自修養和天賦,否則,即使有大師指點,加之畫人終生練筆,也很難得到。
劉奎齡創新動物繪畫技法,採用濕地絲毛法,使國畫動物出現了劃時代的進步,是水在國畫中單獨使用的成功典範。他雖未在理論上進行總結,在當時的天津也受到了「洋畫味」、「水彩味」的攻擊,但其對筆墨色紙的關系通過這一水法的成功調合,使他的動物畫神韻獨具,也使他能獨步近代畫壇,為我們在國畫中開拓水法樹立了鮮明的樣板。
劉奎齡的畫師古人復師造化,很有功力,並能適當吸收東洋、西洋的技法,融合得很好,自學成家,形成獨特風格。他的畫造型生動准確,對動物的習性神態的觀察、精緻入微,理解很深。而且有眼有心,達到打開一幅白抵,已先有「心畫」的境地。精緻的工筆畫倘若功力不到容易畫死,但劉奎齡畫得活,把「板、滯、拮」都解決了,生動而有情趣。在技法上他不是一味求韌,而是善於拮合運用多種用筆、暈染的技法,在關鍵處著力,工整而傳神,富有表現力。用色淡雅,全畫色彩協調,善於薄中求厚,和掌握色彩之簡的對照關系。章法上講究虛實與映照,不入俗套。
劉奎齡對線描及筆觸的認識,並沒使其作品的「骨法」弱化,而是將筆於墨、彩等其他跡象渾化到如此古代畫論中所稱:「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筆」的境地,亦即所謂「隱跡立形,備遺不俗」,不使筆觸跳脫外張,令人感到含蓄有味。
對於傳統繪畫,劉奎齡有很深的功底。他不是簡單的臨摹,而是真正的吃透、掌握、融會貫通,接觸到西方繪畫後,他能合理地學習借鑒、巧妙融合,這是很難做到的。
劉奎齡在繪畫作品中也非常注重詩、書、畫的「三結合」,其通曉詩詞格律,文學水平也絕非一般。所作詩詞觀點鮮明,風格朴實,與繪畫一樣有著很強的感染力。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詞作遺留不多,目前僅見於畫作的題識。根據他的詞作水平看,肯定不止這些,但未見有題畫以外的存搞。而且就所見之詞,都是他40歲後的幾年間所寫,到後來不知何故忽焉絕響。他還有數十首題畫詩傳世,多為五絕和七絕,也有少數律詩。所作時間跨度大抵在35歲至65歲之間,歲成就遜於詞,但詩風質朴,多寫農家田園景色,寫景狀物中蘊含著畫家的情感,起到了深發畫面意境的作用。不僅僅表達閑適情趣,也有象《國恥圖》題詩那樣慷慨激昂的作品。由此我門可以認為,劉奎齡決非一個單純的技術型畫家,他在文學方面極高的造詣。特別是他的詞,如果能將許多遺稿找到,對於研究他的人生和藝術會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世紀四十年代是劉奎齡畫風的成熟期,此時他的走獸畫風已經擯棄了勾勒,而把山水畫的皴擦技法融入沒骨法之中,所畫的走獸翎毛,不用勾線而骨法嚴謹,不刻意強調光影而體感強烈,不筆筆絲毛而成功地表現出皮毛蓬鬆油亮的質感。更令人叫絕的是劉奎齡走獸畫的背景處理,例如常見配景中的花木坡石的描繪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方法,以勾勒設色為主,兼以沒骨、水墨,突出用筆的節奏變化,講究花葉形態色澤的裝飾性趣味,但這一切的背景處理卻都以真實生動為唯一準則,迥異於傳統工筆花鳥走獸畫中背景處理刻板老套的程式化傾向。在劉奎齡的有些作品的配景效果中前無古人地成功表現出了月光感、逆光感等真實微妙的效果,大大拓寬了國畫的表現題材,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中西畫風的融合十分自然巧妙,並無某些此類畫風所表現出的刻露傷韻的不協調感。
如果從繪畫作品的技法層面來看,劉奎齡擁有很強的對形象的塑造能力和刻劃能力, 與歷代花鳥畫大家相比, 劉奎齡在表現體積的豐厚與質感, 動物神情的靈巧, 以及造型虛實關系的處理上, 形成了與前代畫家不同的特色。他創造的濕地皴染,絲毛的特殊技法,顯示出其豐富的表現力和獨特美感。同時無不體現出老人對生活的觀察力和表現力。通過捕捉「物之微妙」, 取其生動且有表現意義的「細節」而舍掉了自然中那些繁復和多餘。在其肖似自然和活脫脫的形象下, 使人感到勃勃生意, 而不是謹嚴縝密的雕琢, 這無疑體現出奎齡老人藝術語言的獨特魅力。
與他同時代的畫家,有不少也在學習西畫技法,試圖在作品中揉入西畫特點,但成功的很少,大多顯得生硬、刻板、不自然。這一點上,劉奎齡做得很成功,他的作品完全是中國繪畫的面貌,但又不同於傳統作品。他在前輩的工筆畫技法上進行了開拓和創新,豐富了中國畫的傳統技法。比如絲毛這一技法,他就能運用得非常成功,他的作品中沒有生硬的筆痕,而是巧妙地利用中國傳統的紙、筆、色的特性進行創作。劉奎齡把西畫技法學習的這樣成功,關鍵在於他是有選擇性的吸收,肯動腦子。
據實而論,「筆墨當隨時代」,模宋規唐徒自苦,敢畫前人所不能者可有幾位? 奈何常人俗尚,門戶之見紛紜,劉先生苦心孤詣,特立獨行。所以他生前從藝半個世紀,徑自寂寞求索,不甘於在別人的影子後面討生活。沒有鮮花鋪路,沒有掌聲喝彩,腳步沉沉,在人生旅途中艱苦跋涉。惟其如此,心靜若水,布衣芒鞋,才成就了一位淡泊超逸的藝術大師。耄耋之年悄然離去時,給後人留下一行踽踽前行者的足跡,留下浩博德彩而醇和的美,也留下幾許無言的思索……
劉奎齡被譽為全能畫家,除了聞名於世的走獸畫、花鳥畫,他在人物畫上同樣頗具造詣,風格鮮明,跳出古人之藩籬,形成「劉派風格」。雖然現存的人物畫作品數量不多,但是對於解讀劉奎齡作品的社會性和技法的多樣性,同樣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實上以線描為主的人物畫在畫史上的出現遠遠早於後來出現的不求形似的文人畫。我門完全可以將工筆畫比作中國古典主義繪畫,他與寫意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兩個分支。劉奎齡恰恰繼承了傳統繪畫中工筆的一支,並高度的發展了傳統寫實的技法,他的藝術成就值得我門給予更多的關注和研究。
『肆』 天津著名畫家劉奎齡的扇面可以賣多少錢
劉奎齡(耀辰)的扇面,最近一次是上個月(07-12-02)在北京「匡時國際」的拍賣會上,成交價為13440元;而(07-06-18)「蘭天國際」成交一件,22000元;(07-06-03)「匡時國際」成交一件,27500元。 價格之差別主要在於畫面的復雜程度。 附圖:『伍』 請問劉奎齡先生的弟子畫家王振興的畫現在是怎麼賣的 有沒有那位知道的 回答得好又追加的啊
蠶卵孵化後會變成蟻蠶,經過四次蛻皮就吐絲作繭變成蛹,蛹經過10-14天後會變成蠶蛾 蠶從孵化到變成蠶蛾交尾後死亡,共活了35天
1、結繭:(蠶的結繭過程圖示)
人們把熟蠶放在特製的容器中或蔟器上,如放在稻草上選擇適當位置後,便開始吐絲結繭。結繭可分為四個過程:1、蠶由吐絲孔中吐出的透明液滴粘附在稻草上,此時立即擺動頭部,使半液態的液滴被拉成細絲並凝固成為蠶絲。熟蠶先將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接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只是一些松軟凌亂的繭絲層,以作為結繭的支架。2、蠶結制繭網後,蠶的頭部不停地作「S」形或「8」字形擺動。繼續吐出凌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內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4、當蠶由於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一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凌亂,形成鬆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為蛹襯。隨著絲的不斷分泌,逐漸結成橢圓型的蠶繭,將自身包裹在內。
2、蠶蛹:(圖示)
羽化過程:蠶上蔟結繭後經過2~3天左右,就會變成蛹。剪開繭,將吐盡絲的蠶暴露出來觀察。隨著蠶絲吐盡,蠶體漸漸縮短;腹足、尾角萎縮,腹部前彎、僵卧不動。接著胸背前端出現「T」形裂縫,腹部蠕動,蛻去舊皮,成為蛹。蠶蛹的體形粗短,像一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腹足、尾角消失。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從第2~7腹節兩側都有發達的氣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隨後,胸部背面出現裂縫,經過大約12到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蠶蛾從裂縫中鑽出,它就將變成蛾了。
(四)蠶的成蟲期——蠶蛾
剛羽化的蠶蛾體濕潤,翅下垂,柔軟皺縮,但很快便乾燥展開;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口器退化,不進食;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一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體大,觸角灰色,櫛齒狀,腹部肥大,爬動慢;雄蛾雄蛾體小,觸角黑色,羽毛狀,腹部狹長,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羽化不久就交配,一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產卵可延續2~3天。一隻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蠶蛾(成蟲)留下後代,不久之後便會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一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由上述過程可見,家蠶的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階段,屬完全變態。
『陸』 求各位幫我介紹下劉奎齡 所有資料都要 越詳細越好
1、劉奎齡(1885~1967),畫家字耀辰,號蝶隱,自署種墨草廬主人。天津人。天津巨富「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劉家」的後裔。南開中學首班畢業生,自幼學習郎世寧畫法,研究五代、宋、元諸家,尤其是明代呂紀、清代沈銓的畫技,並將西洋畫之色彩、透視比例融合於中國傳統工筆國畫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其作品纖細逼真,神態自然,以《孔雀圖》最為著名,深得徐悲鴻贊揚,在中國近代畫壇獨樹一幟。平生創作近千幅工筆畫,作品有《牡丹雞》、《松鼠》等;《孔雀》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多件作品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該館曾為其舉辦遺作展。出版有《劉奎齡畫集》等。
1905年在私立敬業中學畢業後,即輟學在家,臨摹、研究古今中外之名畫,探索創作動物畫的新途徑。30餘歲,以賣畫為業。60歲左右技法更趨成熟。1949年以後,被聘為天津文史館館員,先後任政協河北省天津市委員會委員及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中國畫 。精於工筆鳥獸、草蟲。
2、其子劉繼卣(1918年10月3日——1983年11月5日)亦擅畫,尤擅走獸。是傑出的中國畫家、新中國連環畫之奠基人、連環畫界的泰山北斗、連壇第一人。
3、其故居在河西區東部的「土城」,泛指大沽南路與解放南路交會處東側一帶。您到地圖上面查就知道了。「土城中街」建於1931年,因貫穿土城村而得名,1993年在平房改造中被佔用,名遂廢。「土城東大街」1746年前後建房成巷,因位於土城廟東側而得名,1995年拆除,名遂廢。
4、有關其他情況:
劉奎齡,字耀辰,又別署耀宸,號蝶隱。畫室名曰:「種墨草廬」、「香老屋」、「惜寒堂」。自稱「種墨草廬主人」或「種磨道人」,亦稱自家花園名為「怡園」,又有「怡園蝶隱」之雅號。
劉奎齡遠祖為浙江紹興。經遷徙先至安徽廬江縣,後至河北靜海(今天津靜海),清乾隆年間舉家移居土城。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夏歷六月十三劉奎齡出生於天津南郊的土城村。家系津門「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劉家」。故於1967年夏歷5月初五日,終年83歲。
劉奎齡出生後不久,因其五大伯劉恩林、五娘吳氏膝下無子,劉奎齡的父親劉恩浚、其母華氏便將幼子過繼其兄門下,兼挑兩房。為此兩房的父母們對劉奎齡更是疼愛有加。
劉恩林本為當地的紳士,他廢土城大廟改辦土城小學,大興教育事業,頗得民心,這對幼小的劉奎齡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劉奎齡幼時保姆(楊柳青人氏)朴實而聰慧,深諳剪紙手藝,竟能面對窗外的飛鳥、草蟲當即剪下,生動逼真。令年幼的劉奎齡好奇神往,並對生物、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保姆常常找來一些紙筆,讓他畫畫。劉奎齡的模仿力極強,幾乎是看見什麼畫什麼,就連一張普通的紙頭都要畫得滿滿的。凡能入畫的無一放過。為他日後寫實能力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奎齡在接受了幾年的私塾教育後,進入了青年會普通學堂接受新式教育。不久又轉入了天津民立第一小學讀書。這所學校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嚴修在1902年聯合天津士紳創辦的。是天津市第一所新式小學。聰穎過人的劉奎齡受到了新式教育的深刻影響,是他接受新思想的開始。雖然他學的美術課是初等教育的副科,但卻是他造型理念和美的理念的一個重要源頭。
1904年,嚴修與張伯苓創辦了天津敬業中學(天津南開中學前身)。劉奎齡有幸進入敬業中學首屆班學習,接受了西方科學與文化的啟蒙。接觸到了解剖、透視、色彩等西洋繪畫的基本知識,他的英語成績尤為突出,這對他日後查閱外國生物資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劉奎齡堪稱為自學成材的全能畫家。在二十世紀的北方畫壇中,他是一位卓然獨立的大家。除了具備一般藝術家的基本素質之外,更具許多超越常規邏輯的成功經驗。他沒有出過洋,也沒有進過正規的美術院校,但他卻私淑古代、近代先哲達20餘人。融鑄眾法,含勾勒、沒骨、皴染為一,學貫中西。
在借鑒西方繪畫藝術時,對日本的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園山四條派的傳人竹內棲鳳更是受到劉奎齡的推崇。尤其是日本畫家對生物世界的關注熱情,更使劉奎齡受到極大的感染,並對他的繪畫藝術給了諸多的啟示。因而在1935年其長子劉繼銳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留學時,帶去老人的精作多幅贈於友人。九十年代末,在上海朵雲軒,日本旅遊團看到了劉奎齡的四條屏,他們立刻被劉奎齡賦予了靈性的畫作,拍案叫絕,躬身敬拜,久駐不離。
劉奎齡的藝術生涯並不平坦,作品曾受到過非議,但他不為所動,堅持走自己的路。在長達六十餘年的繪畫生涯中,於花鳥、走獸、人物、山水畫無一不精,既有先哲遺風,又有自己的個性。尤其翎毛畫將渲染與撕毛並舉,墨中有筆、筆中有墨、筆墨交融、和諧自然。其描寫真實而不繁瑣,設色沉穩而不單調,體面的描繪與線條的表現相互比襯,明凈朴實,清新雅麗,產生的效果前所未有,開創了國畫技法的一片新天地。
劉奎齡一生創作頗豐。據不完全統計,其作品涉及題材有獸類、花鳥、草蟲、翎毛、人物、山水等一百五十餘種。若將所畫的作品聚集在一起,劉奎齡不僅畫了一個動物園,而且還畫了一個植物園。
天津解放後,劉奎齡的繪畫藝術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1953年他作的《上林春色》送到蘇聯參加展覽。同年被聘為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政協委員;1956年任中國美協天津分會副主席。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天津時曾接見了劉奎齡、劉繼卣父子倆,並鼓勵他們為人民多作貢獻,在展閱他們的作品時稱贊道:「博古通今,劉門出人才」。新聞電影製片廠為此拍了專題報道。
1962年夏「劉奎齡國畫展」在北京美協展覽館舉辦。在此之前,經過長時間准備的「劉奎齡畫展」在天津美協展覽館舉行,這是老人家繪畫藝術全方位的亮相。不同時期、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作品計有六百餘幅。洋洋大觀,觀者如潮,異常踴躍。這也是劉奎齡清白正直,待人誠篤,不以名傲人,將繪畫作為人生第一大樂章的展示。
50-60年代《劉奎齡畫集》、《劉奎齡作品選集》出版,1979年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了《劉奎齡花鳥畫手稿選》,1980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劉奎齡畫選》,198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劉奎齡畫集》(一冊本),1992年榮寶齋畫社出版《劉奎齡畫譜------花鳥走獸部分》,1995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畫集《劉奎齡畫集》(三冊本)。
劉奎齡在六十餘年的繪畫生涯中以自學為本,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上溯五代,下游明、清,西借素描油畫,東鑒日本繪畫,古今中外,熔為一爐。形成了劉奎齡獨特的畫派體系,他是提倡中西繪畫相結合的先驅,他為中國的傳統國畫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柒』 中國當代知名畫家有哪些
20世紀中國十二大最貴最有收藏價值書畫大師: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黃胄、劉海粟、蔣兆和、李可染、李苦禪、傅抱石、潘天壽、林風眠。
21世紀中國十二大最貴最有收藏價值書畫大師:吳冠中、孫大石、黃永玉、黃澤金、范曾、李奇茂、歐豪年、靳尚誼、劉大為、劉文西、韓美林、王西京。
迄今中國最貴億元書畫上升22幅:
1、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2011年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
2、元代 王蒙《稚川移居圖》2011年以4.02億元人民幣成交。
3、黃澤金《我是中國人》2014年以2.988億元人民幣成交。
4、李可染《萬山紅遍》2012年以2.9325億元人民幣成交。
5、潘天壽《鷹石山花圖》2015年以2.7945億元人民幣成交。
6、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2012年以2.668億元人民幣成交。
7、傅抱石《毛主席詩意冊》2011年以2.3億元人民幣成交。
8、齊白石《山水冊》2011年以1.94億元人民幣成交。
9、明代 吳彬《十八應真圖》2009年以1.69億元人民幣成交。
10、張大千《嘉耦圖》2011年以1.9106億元港幣成交。
11、吳冠中《長江萬里圖》2011年以1.495億元人民幣成交。
12、曾梵志《最後的晚餐》2013年以1.81億元港幣成交。
13、元代王蒙《秋山蕭寺圖》2010年以1.3664億元人民幣成交。
14、石濤《閩游贈別山水卷》2011年以1.36億元人民幣成交。
15、清代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2009年以1.34億元人民幣成交。
16、清代 錢維城《雁盪圖》手卷2010年以1.2992億元人民幣成交。
17、黃胄《歡騰的草原》2013年以1.288億元人民幣成交。
18、李可染《井岡山》2015年以1.26億元人民幣成交。
19、李可染《韶山》2012年以1.242億元人民幣成交。
20、八大山人《山水卷》2012年以1.1615億元人民幣成交。
21、吳冠中的《獅子林》2011年以1.15億元人民幣成交。
22、張大千《愛痕湖》2010年以1.008億元人民幣成交。
23、黎雄才《長青不老松》2015年以8960萬元人民幣成交。
24、靳尚誼《塔吉克新娘》2013年以8510萬元人民幣成交。
25、趙無極《15.01.82(三聯作)》2013年以8524萬港元成交。
26、陳逸飛《山地風》2011年以8165萬元人民幣成交。
27、吳作人《戰地黃花分外香》2013年以8050萬元人民幣成交。
28、張曉剛《生生息息之愛》2011年以7906萬元港幣成交。
29、乾隆 《乾隆御筆平定台灣二十功臣像贊》2015年以7475萬元人民幣成交價。
30、明代唐寅《松崖別業圖》手卷2015年以7130萬元成交。
31、范曾《八仙圖》鏡心2011年以6900萬元人民幣成交。
32、崔如琢的《千山飛雪圖》2015年以6800萬港元成交。
30、黃賓虹《南高峰小景》2014年以6267.5萬元人民幣成交。
31、朱德群《白色森林之二》2013以6002萬元港幣成交。
32、劉文西《幸福渠》2010年以4592萬元人民幣成交。
33、岳敏君《處決》2007年以4400萬元人民幣成交。
34、劉海粟《黃山雲海》2011年以3852.5萬元人民幣成交。
35、關山月《紅梅圖》2012年以3335萬元人民幣成交。
36、石齊《迎春圖》2012年以3220萬元人民幣成交。
37、周春芽《石頭系列雅安上里(三聯畫)》2012年以2990萬元人民幣成交。
38、林風眠《秋山深居》2011年以2306萬港元成交。
39、董其昌《山水》2011年以2300萬元人民幣成交。
40、趙無極《爭榮競秀》2014年以243,360,000萬元台幣成交。
41、何海霞《人在畫圖中》2011年以2070萬元人民幣成交。
42、蔣兆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2009年以1904萬元人民幣成交。
43、吳昌碩《苔石桃花》2013年以1495萬元人民幣成交。
44、賈又福《無聲的呼喚 鏡心》2012年以1495萬人民幣成交。
45、王明明《蒲松齡先生講書圖 鏡心》2000年以1380萬元人民幣成交。
46、史國良《轉經圖》 鏡片 2014年以1173萬元人民幣成交。
47、王西京《和平世界教皇約翰保羅二世》2012年以1161.5 萬元人民幣成交。
48、楊飛雲《同行》2011年以1092.5萬元的成交。
49、劉大為《雪域放歌》2013年以895萬元人民幣成交。
50、劉奎齡《百獸圖》2011年以840萬元人民幣成交。
51、丁紹光 《母女》 2008年以800萬 元人民幣成交。
52、何家英《麗日》2011年以780萬元人民幣成交。
53、龍瑞《四季山水》2013年以747.5萬元人民幣成交。
54、關山月《牧羊女》2015年以655.5萬元人民幣成交。
55、黃永玉《風入松》2012年以598萬元人民幣成交。
56、何多苓《兔子的誕生》2013年以368萬元成交。
57、陸儼少 《毛澤東〈浪淘沙〉詞意》2013年以3.451.960萬元成交。
58、賴少其《黃山晨霧》2012年以340萬元人民幣成交。
69、王成喜《香》2011年以269.00萬人民幣成交。
60、潘公凱《野香圖 鏡心》2013年以195.5萬元人民幣成交。
61、陳平《小園煙草接山青》鏡心 2013年以82.8萬元人民幣成交價。
62、何香凝《紅梅圖》2011年以34.5萬元人民幣成交。
『捌』 劉奎齡1980年畫印刷品值錢嗎
印刷品,永遠只有二十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