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田地常見的野菜,吃哪些可以降暑
觀音柴。 將觀音柴的樹葉加上草木灰和一些配料就可以做「觀音水豆腐」,具備清熱去火的作用,在市面上幾乎看不見它存有。老鴉瓣。 老鴉瓣別名:山慈菇、光慈姑,是初春對外開放的一種野草。看見是否有一些像香水百合,實際上這是百合科鬱金香花屬的綠色植物。根莖供葯用價值,有消熱祛毒。豬腰子草。 豬腰子草是鄉村葯用功效極強的雜草,別名也叫「雞骨草」,葯用時,作用強勁,具備清熱解毒清熱去火、去濕退黃,清熱去火、祛毒止疼等作用。
洛神葵都是我們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一種花草茶,能夠清熱解毒止渴、凈心下火、還可以緩解疲勞及嚴重便秘,並具備加快新陳代謝的作用。富含維生素C,可改善體質。有活血化瘀補血補氣、美容養顏的作用。對促進消化及其耐老化、抑止氧自由基主題活動有非常的效果,對女士亦有補血補氣實際效果。還可以均衡身體的ph酸鹼度,有利於身心健康。
⑵ 求問大神,這是什麼花,山上長的,開白花,葉子有點像蒜葉
老鴉瓣,為百合科鬱金香屬,別名山慈菇、光慈姑,是早春開放的一種野花。多年生小草本,地下具有卵圓形鱗莖;線形葉子基生,一般有兩枚;花莖頂生一花,下具有線形苞葉
中文學名
老鴉瓣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科
百合科
屬
鬱金香屬
⑶ 這是什麼植物,藤蔓,像農村的火苕
這是黃獨,有葯用價值,別名山慈菇
詳見網路
⑷ 山慈菇別名
山慈菇,中葯名。為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雲南獨蒜蘭的乾燥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菇」,後二者習稱「冰球子」,別名還有金燈、朱姑、鹿蹄草、無義草等。夏、秋二季採挖。山慈菇味甘、微辛,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等功效,常用於癰腫疔毒,瘰癧痰核,蛇蟲咬傷,瘸瘕痞塊。
別 稱
金燈花、鹿蹄草、山茨菇、慈姑、毛慈姑、人頭七
⑸ 這是什麼花,是蘭花嗎
看圖片像是老鴉瓣
老鴉瓣為百合科鬱金香屬,別名山慈菇、光慈姑,是早春開放的一種野花。多年生小草本,地下具有卵圓形鱗莖;線形葉子基生,一般有兩枚;花莖頂生一花,下具有線形苞葉。
栽培
1、嚴格調控溫度。鬱金香的生長期適溫為5-20℃,最佳溫度為15-18℃,植株的生育溫度應保持在0-25℃。鬱金香根系的生長溫度宜在5℃以上,14℃以下,尤為10℃左右最佳。花芽分化的適溫為17-23℃,超過35℃時,花芽分化會受到抑制。另外,鬱金香有極強的耐寒性,冬季可耐-35℃的低溫,當溫度保持在8℃以上時開始生長。
2、水分管理。栽培過程中切忌灌水過量,但定植後一周內需水量較多,應澆足,發芽後需水量減少,尤其是在開花時水分不能多,澆水應做到"少量多次"如果過於乾燥,生育會顯著延緩,鬱金香生長期間,空氣濕度以保持在80%左右為宜。
3、光照條件。種球發芽時,其花芽的伸長會受到陽光的抑制。因此必須深植,並進行適度遮光,以防止直射陽光對種球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4、土壤和施肥。以沙壤土為好,土壤酸鹼度以中性偏鹼為好。鬱金香較喜肥,栽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採用干雞糞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並充分灌水,定植前2-3天仔細耕耙確保土質疏鬆。種球生出兩片葉後可追施1-2次液體肥,生長旺季每月施3-4次氮、磷、鉀均衡的復合肥,花期要停止施肥,花後施1-2次碧卡粉劑磷酸二氫鉀或復合肥的液肥。
⑹ 山茨菇的用法和功效
食用方法
別名:山茨菇、慈姑、山北姑、毛慈姑、泥冰子、算盤工、人頭七、太白及、水球子、泥賓子使用提示:內服:煎湯,3至6克;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調敷。
葯理作用
1、杜鵑蘭素Ⅱ(15ug/kg)iv可使大鼠血壓從14.2kPa(10>mmHg)下降到9.07kPa(168mmHg),降壓作用持續>30min。
2、光慈菇、麗江山慈菇所含秋水仙鹼及其加入稀氨溶液後的合成物秋水仙鹼,均有與長春鹼相似的抗腫瘤作用。秋水仙鹼還有鎮靜催眠襲協同作用。此外,本品尚有止咳、平喘及止痛作用。
臨床應用
1、對癰腫疔毒、瘰癧結核,內服、外敷,均可應用。
2、用於食道癌,常與急性子、制半夏、地鱉蟲、石見穿等配合應用;
3、用於淋巴腫zd瘤,常與昆布、海藻、夏枯草、象貝等配合應用。
(6)山慈菇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山茨菇的葯材性狀
全草略呈卷縮狀。根莖短,下簇生數條至10餘條細根,土黃色或灰黃色,質硬而脆。葉基生, 2-4片,具長柄;葉片卵形或闊卵狀心形,厚紙質,葉邊緣微內卷,頂端漸尖;葉面青褐色至棕褐色,常有灰白色斑塊,葉背色較淺;葉脈網狀較疏。氣辛香,味辛辣麻舌,微苦。
2、山茨菇的生長環境和分布范圍
山茨菇生於山谷林下陰濕處,夏、秋季採收。拔取全株,洗凈,曬干。
分布廣東南部和廣西。我省產於樂昌、連縣、連南、連山、陽山、博羅、五華、河源、恩平、開平、陽江、陽春、從化、龍門、新豐、肇慶、茂名等市縣。
⑺ 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果實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這看起來像黃獨,別名山葯、山慈菇、黃葯子等。
黃獨是多年生草本野生藤蔓植物,生長快、耐蔭能力強,雌花緊貼中軸,莖中結有若干卵圓形小球,似山葯豆。
黃獨適種於黃獨適應性較大,既喜陰濕,又需陽光充足之地,以海拔幾十米至2000米的高山地區都能生長,多生於河谷邊、山谷陰溝或雜木林邊緣,有時房前屋後或路旁的樹蔭下也能生長。
栽培簡便。只要盆土濕潤,每年施2~3次海餐沃氮肥,每次用30~40粒尿素顆粒,生長更為旺盛。塊莖越大生長越旺。用於家庭內綠化裝飾不佔地方,小花盆放在櫃子頂上自上而下莖葉下垂,著綠添彩,黃獨的種植技術如下:
1、栽培
小苗爬滿架之前要注意除草、鬆土和根部培土。滿架之後適當剪除過密、細弱的側枝,以保證良好的光合作用;保持土溫使珠芽正常生長,提高珠芽的品質,獲取質量上乘的種栽。合理的、必要的修剪也是獲得高產的手段之一。
2、收集保管
種栽的主要來源是珠芽,其次是過小的塊莖,在北方地區不容易得到種子,而且種子繁殖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9月中、下旬發育成熟的珠芽能自動脫落,將脫落的珠芽收集起來放在陽光下晾曬1周,再置於乾燥、陰涼、通風處存放。
冬季需要移動到5-10度的地方保存。
3、採收
植株經霜後逐漸萎蔫,此時將枯莖割下,除去支架,用鍬將塊莖挖出,除凈泥土和須根,趁鮮切成0.5~1cm的厚片,曬干或烘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