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教坐禪中的雙盤,最好有圖片
雙盤坐姿就是雙腳放在對面腿上,腳心向上。雙盤(全跏趺)被認為是最穩定的禪坐姿勢。舒服的全跏趺坐姿可令修禪者與地接近(基於某種原因,似乎接地有助修禪),也是最平衡和對稱的禪坐姿勢。坐在椅子上,跨坐於座墊上,或坐在長椅上是更對稱的禪坐姿勢,不足之處是與地面接觸較小。
⑵ 佛禪智慧禪語
佛禪智慧禪語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我給大家分享了佛禪智慧禪語,一起來欣賞吧。
佛禪智慧禪語精選
1.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 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3.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4.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5.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6. 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 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8. 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9. 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0.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11.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12. 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佛禪智慧禪語欣賞
1.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2.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3. 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4. 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5.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6. 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7. 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8. 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9. 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10. 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11. 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12. 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13. 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14. 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15.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16. 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7. 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18. 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
19. 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後,你要看什麼都很順。
20. 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佛禪智慧禪語
1. 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2.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3. 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4. 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5.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6. 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7. 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8.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9.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0. 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11. 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2. 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
13. 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
14. 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5. 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16. 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7. 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18.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葯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⑶ 佛家禪語經典
佛家禪語經典(精選110句)
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以下是我准備的佛家禪語經典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佛家禪語經典 1
1.恐懼不會產生智慧,只有恬靜的心境才會盛開智慧的蓮花。私慾使人患得患失,私慾使人身不由己。
2.君子相交,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
3.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4.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
5.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6.爾勿崇飲,狂葯非佳味,能使謹厚性,化作凶頑童。
7.也許有些人很可惡,有些人很卑鄙。而當我設身為他想的時候,我才知道:他比我還可憐。所以,請原諒所有你見過的人,好人或者壞人。
8.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9.心有主見,不聽傳言,莫論人非,笑對人間。
10.於一切處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1.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12.如果朋友讓你生氣,那說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13.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1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世人言忍,忍字最難,非大智慧,斷然不能。
佛家禪語經典 2
1.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
2.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憂少!大悲無淚,大悟無言。緣來要惜,緣盡就放。這世上,笑笑人家,也給別人笑笑自己,放輕松,給自己快樂。
3.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4.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5.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6.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7.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8.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9.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找禪師訴苦,禪師: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10.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於口惠,利近或失於姑息。
11.慧者須臾頃,親近於智人,能速解達摩,如第三者嘗湯味。愚人不覺知,與自仇敵行;造作諸惡業,受定眾苦果。
12.覺人之偽,不形於色。
13.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麼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14.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15.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佛家禪語經典 3
1.本性體若太虛,無內無外,非來非去。
2.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3.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4.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5.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6.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靜心體味生活的悲與喜,笑看起起落落。
7.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8.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9.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10.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11.活著,一定要有氣度,這不僅僅是涵養,也是一種標識。在與人交往中,為人所看中的第一要素即是氣度。修煉人生,展示自己活著的氣度,讓生命更有意義。
12.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13.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14.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15.佛雲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佛家禪語經典 4
1、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2、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3、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4、誠實守信是與他人相處的要訣,結緣交友的前提,唯誠信才能趨真趨善,進德進學,立身立業。「本立而道生」,父母是孩子的本,這些品質又是做人的本。
5、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6、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7、惡口永遠不要出自於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你在賴床,他在鍛煉,所以他比你健康;你應付上班,他用心工作,所以他成了你領導;你在完成今天計劃,他在策劃明年計劃,所以他比你掌握更多先機;你在找借口,他在解決問題,所以他比你事業有成;你在消費,他在理財,所以他比你更富足;你在算計自己利益,他在考慮對方利益,所以他比你更加有人脈。
10、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1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12、不懂反省的人,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不肯努力的人,永遠發現不了自己長處。
13、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14、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15、自心豐足,才能感知世間的豐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間的美好;自己坦盪,才能逍遙地生活在天地之間。
16、修行人如果有看不慣的、看不起的、看不上的、看不順眼的,說明修行還沒有修好。學佛沒有什麼,就是單刀直入,改毛病、改習氣。
17、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18、一切皆為虛幻。
19、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20、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2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22、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23、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24、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25、世界很大又很小,看你心的容量與承載。什麼都想出人頭地,會輸了平常的幸福。學會留路?人,自己的天會更藍。生命的大度在於,虧損失敗我承受,願將勝利奉獻他。
2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27、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28、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29、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30、只有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31、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32、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33、心的力量是建立在信仰上的,信仰很重要。有人做企業也好,做人也好,往往半途而廢,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信仰不堅定,信念不堅定,信心不堅定。什麼叫做道,道就是堅持,道也貴在堅持。
34、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35、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6、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37、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8、對人恭敬,就是在庄嚴你自己。
39、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40、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
41、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2、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43、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4、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45、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46、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47、不要把苛刻當做刁難,而當做提升自己最好的訓練;不要把他人的推卸當做負擔,而當做機會。要樂意承擔,做得越多自己能力就越強。外境不是重點,我們自己的內心才是關鍵。
48、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49、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50、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佛家禪語經典 5
1、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2、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3、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
4、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
5、此心明凈,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6、佛與眾生一心無異,猶如虛空無雜無壞,如大日輪照四天下。日升之時明遍天下,虛空不曾明;日沒之時暗遍天下,虛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奪,虛空之性廓然不變。
7、不悟此心體。便於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8、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
9、今學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於心外著相取境。皆與道背。
10、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
11、當下無心,便是本法。
12、學道人只怕一念有。即與道隔矣。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佛。
13、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唯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
1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
15、為有貪嗔痴。即立戒定慧。本無煩惱。焉有菩提。
;⑷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圖片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圖片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為至,福已遠離。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圖片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喜歡。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精選1. 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2.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3.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 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5. 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6. 剎那便是永恆。
7. 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
8.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9. 恐懼不會產生智慧,只有恬靜的心境才會盛開智慧的蓮花。私慾使人患得患失,私慾使人身不由己。
10.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 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11. 一僧得意的對獨園和尚說:心. 佛. 眾生皆空,無悟. 無施. 無受。獨園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獨園:一切皆空,哪來如此大火?
12.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欣賞1. 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2. 禪師講經:小魚被熊捕到,求其放生,並稱幾年後自動送上門,熊說它不會為大而無望的機會拋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過著現在才是擁有人生
3. 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4.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5.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6.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7. 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8. 了解永恆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的。
9. 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10.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11. 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12. 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13. 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14. 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5. 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16. 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17. 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
18. 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佛家經典禪語靜心1. 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2. 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恆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麼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3. 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4.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5. 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捨,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6. 禪有四行: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打破執著,是“無所求行”,讓自己從苦海解脫出來,用法凈之理作指導,是“稱法行”.
7.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8.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9.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10.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11. 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里掉下來,每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因此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12. 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布施,譬如說掃地. 灑水. 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布施。
13.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煩惱. 憂慮. 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14. 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
15. 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16. 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麼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17. 問:心是什麼?答:心是無形無相的我,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可以周遍宇宙。
18. 你希望掌握永恆,那你必須控制現在。
19.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20. 一匹驢,吃再好的草,也不會成為一匹俊馬。用執著和分別心去修行,再大的精進,也不會成佛。
;⑸ 那些圖案是與禪宗佛教有關的
荷花吧?傳說佛陀在靈山會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眾,當時眾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葉微笑了一下,佛陀當時就說:「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佛陀於是將法門付囑大迦葉,禪宗就這樣開始傳承下來。禪重視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⑹ 佛家禪語
佛家禪語大全
以下是我收集的佛家經典禪語,歡迎閱讀!
佛家禪語大全
白天坐,晚間卧,每餐能食兩碗多。世態炎涼經歷過,得失是非已看破。對的是他,錯的是我,爭什麼?
鄰里睦,鄉黨和,人肯吃虧善緣多。李翁鄭婆常贈果,張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話直說,慮什麼?
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鋤秋收獲。早熟命短素質差,順天應時總沒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什麼?
但行善,莫思惡,遵紀守法愛祖國。新殃舊債擔當著,心中無鬼不招魔。天地公道,昭彰因果,怕什麼?
高官顯,大款闊,富貴如雲眼前過。青菜蘿卜品真味,琴棋書畫自得樂。窮通有數,各得其所,比什麼?
盡心為,努力作,汗水換來金銀垛。勤勞致富財運久,巧取豪奪必招禍。大方不少,吝嗇不多,算什麼?
忍讓安,知足樂,身外之物當施捨。兒孫有志不靠咱,後代無知財是禍。教子明德,以身作則,積什麼?
法非法,佛非佛,拜遍江湖又如何?命由我造莫問人,自性蓮台自性坐。無心合道,凈意解脫,求什麼?
樂清凈,甘寂寞,遠離是非自無過。頻挖耳孔拒閑話,常喝口茶堵口舌。大道無言,張口便錯,說什麼?
離該離,合該合,世間因緣當看破。一世夫妻百世恩,今生憎會前生錯。無情不來,冤親難躲,煩什麼?
忍譏諷,讓苛刻,好事難做也該做。自種福田自收獲,庇蔭後代當積德。神明不惑,天地看著,顯什麼?
世事涼,人情薄,美婦眨眼變丑婆。豪宅瞬間易主公,高位頃刻別人坐。粘縛執著,大礙解脫,戀什麼?
歷坎坷,經曲折,人生之路無假設。天堂地獄隨業造,各具因緣都沒錯。大道通天,腳底踩著,悔什麼?
看得破,忍不過,心火難滅因有禾。君子難遭君子成,小人自有小人磨。吃虧積福,欠債難躲,嗔什麼?
父母恩,忘不得,師長教誨牢記著。羔羊尚且知跪乳,人無孝行算哪個?奉師養老,盡分盡責,逆什麼?
佛家禪語大全
法界大,菩薩多,有個眾生即是我。世智難測如來意,超脫三界當念佛——阿彌佗佛。
佛家禪語:食物是用來吃的;東西是用來用的;音樂是用來聽的;經典是用來實踐的。凡是錯用經典,便是辱沒了經典神聖。
佛家禪語:馬教育孩子不馱別人東西。驢譏笑:又沒馱,說這些幹嘛?馬說:等它馱了別人東西再說就遲了。禪師贊賞:防患於未然!
禪詩-《贈琴僧》:太古清音發指端,月當松頂夜堂寒,悲風流水多嗚咽,不聽希聲不用彈。--雪竇重顯。
佛家禪語:職業易生比較心,事業易生功利心,而志業是啟發人本具的愛心、良知,使人無所求的付出。
佛家禪語:狐狸藏在寺院里,被執役僧逮住,點著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經閣引燃了書籍。禪師:毫無理智地處理事情會招來大災禍。
佛家禪語:現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緣造成的,同樣,現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無始。
佛家禪語: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解:一切含有靈性的眾生,從無始到現在,被無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認自己是物體。
佛家禪語:佛陀卧於恆河畔,不進食不沐浴,想通過肉體痛苦悟道。終無果,終明白:肉體修行仍將受困於肉體,執於一念,也受困於一念。
佛家禪語:禪院附近小水坑裡的青蛙不願搬到池塘去住,結果被過路的車軋死了。禪師:不圖變遷,會為舊環境所困擾,修行亦如是。
佛家禪語:人生不是夢。若是夢,就怕夢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萬種,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種:心境禪定,愛心無染的人。
佛家禪語:將軍的馬寄養在禪院,對驢子十分傲慢,不久馬病了,不能上戰場,被賣到農庄拖糞車。禪師:不要因一時富貴而不可一世。
佛家禪語:應該怎樣,就表現怎樣的心,既不矯揉造作,又不虛偽處世,完全是一種真實自我的'流露,在這種真我里心自然解脫自在了。
佛家禪語:慈愛是積抵子,亦是積福根苗,試看哪有不慈愛的聖賢;容忍是無量福德,亦是無量福田,試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佛家禪語:佛陀:凈化自己完全在於自己,別人無法代替。心要怎麼凈化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佛家禪語:君子相見,目擊道存。《黃龍慧南禪師語錄》釋:禪宗不立文字,以心傳心,君子相見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會,悟解佛道。
佛家禪語: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評他人,更不要在背後說他人壞話。聰明的人是不會放鬆自我的,他們通過勤奮學習,使自己充滿智慧。
佛家禪語:幾個小孩想做大師的學生,大師讓他們每天打掃教室。大師好久不來教室後,僅剩一個小孩天天打掃,最終這個小孩被選中。
佛家禪語: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找禪師訴苦,禪師: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佛家禪語: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法句經》
佛家禪語:譬如有人,渴乏需水,於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於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佛家禪語: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卻被厚厚的羊絨悶得無法喘氣,最後被餓死。禪師:下決心前要對事物深入研究。
佛家禪語:蝴蝶傾慕火焰美麗的“光環”,一頭投進裡面,卻跌在油燈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謂的光環,也會像蝴蝶一樣跌跟頭。
佛家禪語: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佛家禪語:禪院附近的鹿病了,眾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後,因找不到草而餓死。禪師:過多結交酒肉朋友有害無益。
;⑺ 佛家靜心禪語經典
佛家靜心禪語經典
“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靜心,是佛家參悟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以下是佛家靜心禪語經典,歡迎閱覽!
佛家靜心禪語經典【1】
1、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2、萬法唯心。
3、眾生皆平等。
4、禍往者福來。
5、寧靜而致遠。
6、一剎便是永恆。
7、善惡一念之間。
8、有其因,必有其果。
9、隨心、隨緣、隨性。
10、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1、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12、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13、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14、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15、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16、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17、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8、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19、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20、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21、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22、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23、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24、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註定。
25、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26、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佛家靜心禪語經典【2】
1.佛家禪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2.佛家禪語: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3.佛家禪語: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4.佛家禪語:僧人: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禪意?禪師: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
5.佛家禪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涵養容人之德。
6.佛家禪語:所謂看開人生,絕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及時去做。
7.佛家禪語:生活在山坡上的石頭,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踐踏與玷污。禪師:知足常樂,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8.佛家禪語: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憨山大師醒世歌》
9.佛家禪語:並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用愛化疑;心中有愛、就不會有疑。
10.佛家禪語:好向枝頭采春色,不知春色在籃中。《貞和集》釋:喜好在枝頭體味春光明媚,其實春光在籃里的茶樹葉上。自心即佛無須外求。
11.佛家禪語:禪師講故事:馬不肯分擔驢子的'負擔,驢子累死後,馬背負了驢子全部負擔和一張驢皮。禪師:馬因不肯分擔,最後卻負擔很多。
12.佛家禪語:園子里有朵很美的花,燒火僧把它移植到花盆裡放在房間里,沒想到,幾天後,花死了。禪師:有些東西因為想得到才會失去。
13.佛家禪語:日休禪師: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迷惑,活在明天的等待,只有活在今天最踏實。今天便是每分鍾,如全做好,人生就美妙。
14.佛家禪語:白松:我質地優良可做屋頂可造船,你呢?荊棘:一想到劈你的斧頭,恐怕你還是願做荊棘吧。禪師評:平淡無奇的生活沒痛苦。
15.佛家禪語:哲學家:不用語言能告訴我真理嗎?佛陀沉默。哲學家:你的慈悲使我進入了真理之道。佛陀:好馬在鞭子的影子下也能跑.
16.佛家禪語: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間有人罵,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卻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17.佛家禪語:石頭:我該找個我愛的人還是愛我的人做妻子?佛:能讓你感到生活充實,讓你挺起胸往前走的,是你愛的人還是愛你的人?
18.佛家禪語:禪師在白板上點個黑點,問徒弟:這是什麼?徒弟們異口同聲:一個黑點。禪師笑了:只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沒看到?
19.佛家禪語:拴小船的木樁對小船道:哈!怎麼樣?你失去了自由。小船:你也失去了自由。禪師:一心想拴住別人的人,自己也被拴住了。
20.佛家禪語:佛問:生命在幾間?僧:數日間。佛復問一僧,答:飯食間。佛又問一僧,此僧答:生命在呼吸間。佛:善哉,這才是生命。
21.佛家禪語: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22.佛家禪語:一碗渾濁的水,老搖它,水便總是渾濁,把它放到器皿里不動,沙塵便能沉底,可見清心是沉五欲之沙、驅煩惱的初步功夫。
23.佛家禪語:“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寬容大度,才能庄嚴菩提;惟有寬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24.佛家禪語:林間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草際煙光,水心雲影,閑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
25.佛家禪語: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如果一個人想通了這一點,那麼什麼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為烏有。
26.佛家禪語:經常地不肯妥協,不滿於現狀,舍了這個,下一個可能更差,過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時應學會遷就。
27.佛家禪語:禪詩-《行看流水坐看雲》:閑居無事可評論,一柱清香自得聞。睡起有茶飢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了庵清欲。
28.佛家禪語: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慣塵世,找禪師訴苦,禪師:知道“水至清則無魚”嗎?美玉還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29.佛家禪語: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數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30.佛家禪語:禪院附近的鹿病了,眾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後,因找不到草而餓死。禪師:過多結交酒肉朋友有害無益。
31.佛家禪語:狐狸藏在寺院里,被執役僧逮住,點著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經閣引燃了書籍。禪師:毫無理智地處理事情會招來大災禍。
32.佛家禪語: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33.佛家禪語:問大珠禪師:多麼大算大?答:無邊際。又問:多麼小算小,答:看不見。問:大無邊際,小至不見,究竟何處是?禪師反問:何處不是呢?
34.佛家禪語:一休禪師將老師的茶杯打破了。他問老師:人為什麼一定要死?老師答:世間一切有生就有死。一休說: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35.佛家禪語:陸亘大夫問南泉禪師:家有一片石,時坐,時卧,欲鐫做佛,可否?禪師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36.佛家禪語:敞蓬車飛馳,急拐彎處幾乘客被拋出,躺在地上大罵。楊樹:凡被拋下的,大都因自己沒站穩腳跟。禪師:災難多由自己造成
37.佛家禪語:禪師把鹽撒入水杯,水鹹得發苦,更多的鹽撒入湖,湖水仍純凈甜美。曰:痛苦是鹽,容器決定鹹淡,你願做一杯水還是一片湖?
38.佛家禪語:一教授向禪師問禪,禪師將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後繼續。教授:漫出來了。南隱: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對你說禪?
;⑻ 經典佛家禪語句子
經典佛家禪語句子大全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好術我以誠感之。以下是經典語錄欄目准備的經典佛家禪語句子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經典佛家禪語句子大全
1. 慾望會導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慾望永遠無法完全滿足。
2. 佛曰: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3.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4. 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5. 無常就是一種(很微細的)苦。
6. 集曼陀之雅華,旃檀之凝香;祈萬佛之祥光,龍天之贊唱。舒暢為地,福慧為基,悲智為梁;方便為門,六度為梯,菩提為藏。申賀新禧,祈度九殃。身心自在,智慧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7.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源自:《增一阿含經》
8. 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9.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同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的擦肩。
10. 讓我們心中無限的愛,遍布整個世界--無論是宇宙的那一個角落--都沒有絲毫的障礙、怨恨和敵意。
11. 芙蓉白面,須知帶肉骷髏;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
12. 緣起法身偈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13. 福慧雙增,吉祥如意。
14. 佛言:人系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15.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16. 飄動的經幡,轉動的經輪,祥和的頌經聲,飛舞的風馬,六字真言的祝福,佛菩薩的保佑。祝福您六時吉祥,身心安樂,法喜充滿!
經典佛家禪語句子大全
1.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觀《滿庭芳》
2.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3. 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4. 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5. 生能盡歡,死亦無憾。
6. 大乘萬行,大悲為先。——《大乘理趣六般若經》
7. 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8. 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源自:《佛遺教經》
9. 沒必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壓力需要隨時釋放;沒有必要給自己太高的要求,聖人和凡人的區別,就是懂得放下!放下後沒壓力,你就會幸福生活、開心工作。
10. 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11.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12. 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源自:《楞嚴經》
13.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
14.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15. 常思索苦惱的來源,善於約束自己的感官,飲食有節制,充滿信心和干勁,就不會被邪魔所擊敗,宛如大山岩不會被風所動搖。
經典佛家禪語句子大全
1. 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2.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
3.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4. 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5.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源自:《大般泥洹經》
6.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7. 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八大人覺經》
8.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9.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0. 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
11.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12.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3. 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14. 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15.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16. 還能不動聲色飲茶,踏碎這一場,盛世煙花。幾段唏噓幾世悲歡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7. 不嫉妒、不貪婪、沒有私慾,在所有情況下,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
18. 人好剛我以柔勝之,人好術我以誠感之。
;⑼ 什麼是禪佛教中的禪,是什麼意思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
而在佛教中的「禪」是「禪那」的略稱,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就是在生活中靜靜過濾碎片,修正錯誤的思維,拋棄惡念。
佛教普遍採用的一種修習方法,源於婆羅門經典《奧義書》所講的即:靜坐調心、制御意志、超越喜憂以達到「梵」的境界。修禪,可以靜治煩,實現去惡從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凈的轉變。使修習者從心緒寧靜到心身愉悅,進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三種禪介紹
1、世間禪,乃色界、無色界之禪定,有二:
①根本味禪:有四禪、四無量、四空等三品,合稱十二門禪。乃厭離欲界之散亂而修四禪,欲求大福則修四無量,厭色籠者修四空。
②根本凈禪:逢佛出世,聞佛說法,則得依之而直發無漏智,故稱凈禪。有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禪三品,分別為慧性多、定性多、定慧均等所修。
2、出世禪:觀、練、薰、修四種:
①觀禪:觀為觀照。明觀諦照不凈等境,故稱為觀。有九想、八背舍、八勝處、十一切處四種。
②練禪:練為鍛煉,即指九次第定,此禪由淺至深,順序鍛煉四禪、滅盡定,依不雜異念,以無漏法鍛煉而滅有漏,通達八地。
③薰禪:薰為薰熟自在義,如獅子奮迅三昧,能除異念之間雜念,得順逆進退皆隨意自在!
④修禪:超越三昧,修治前定,使之精妙,可超越出入自在!
3、出世間上上禪:即
三種禪 - 「地持經」卷五之九種大禪
①自性禪:修觀心之實相,不外求。
②一切禪: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
③難禪:為深妙難修之禪。
④一切門禪:一切禪定皆由此門而出。
⑤善人禪:大善根之眾生所共修。
⑥一切行禪:含攝大乘之一切行法。
⑦除惱禪:除滅眾生之苦惱。
⑧此世他世樂禪:令眾生悉得二世之樂。
⑨清凈凈禪:惑業斷盡,得大菩提之凈報。
(9)佛禪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中國禪的產生與發展,完全是印度佛教東傳之後,逐漸地與中國本土文化相適應、相結合的產物。既有僧肇的造論,也有道生的說法,他們這些東土大德對佛法的弘揚,就為中國禪宗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齊梁之間,寶志禪師的《大乘贊》,就頗近後世禪門的頓教思想,善會的禪修則已開啟了「中國禪」之先河(詳香港《內明》298期之拙文)。只緣東土有此大乘氣象,以故達摩祖師的東渡,方才找到了其禪法順利弘傳的緣(條件)。
也由於中國早期就具備了禪法弘傳的基礎,故六祖以後的禪法必然朝著單刀直入、當下即得的道路發展。這一發展方向雖然曾一度發展到了「呵佛罵祖」的境地,但畢竟只是在破斥學人的情識上的我執與法執上作功夫,而作為真正永恆的佛法是罵也罵不掉的,而真正的覺者也是罵不到的。
所謂「丹霞燒木佛,院主落須眉」,其緣由就在這里。假如像胡適先生所說的那樣,禪家不做禪定修持,不對人生的終極目標作追求,那自然也就找不到自身的歸宿(即雲門和尚所說的「臘月三十日」)。而作為心性解脫的禪宗也將會從佛教的軌道上顛覆,從而轉化到純學術的方向上去了。
佛教最具中國特色者是禪宗,也就是由於禪法在不違背佛教的根本教義的前提下,又能充分注意與東土的中國文化相融合,使之徹底地「中國化」,而又不脫離佛教的基本軌則。倘若離開了這樣一個基本原則,也就無從談「中國禪」了,更無從談中國的佛教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禪
⑽ 佛家經典佛心禪語
佛家經典佛心禪語
念佛人心清凈,凈心念佛凈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凈定。下文是佛家經典佛心禪語,希望你們喜歡。
佛家經典佛心禪語悟心
1. 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2. 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3. 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4. 行住坐卧,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5. 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6. 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7. 針無兩頭鋒利,人無兩副身心。
8. 眾生身中有金剛佛,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
9.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聖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10. 最小的善行勝過最大的.善念。
11.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12. 道貴無心,禪絕名理忘懷泯絕,乃可趣向回光內燭,脫體通透。
13.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知見生。
14. 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15. 本凈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佛家經典佛心禪語悟性
1. 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2. 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腳踏實地,坦盪盪,圓陀陀,孤*危峭,不立毫發知見。
3. 佛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無盡虛空。
4.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5.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6.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7. 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舍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8.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9.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10.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11. 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12. 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13. 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14. 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15. 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後安身立命之處。
佛家經典佛心禪語悟人生
1. 不憶一切法,乃名禪定。
2. 色慾二字生死之根。
3. 所謂永恆的愛,就是從紅顏到白發,從花開到花落。
4.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5. 道,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後,有什麼難易。
6. 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7. 菩提無是處,佛不得,眾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8. 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無滅,非外道,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
9. 坐石看雲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10. 如果你珍惜萬物,萬物也必將珍惜你,這就是長壽。
11. 菩提本自性,性凈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2. 所謂門檻,過去了就是門,沒過去就成了檻。
13.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4. 如果你心懷萬物,萬物必將歸屬於你,這就是財富。
15. 本性體若太虛,無內無外,非來非去。
16. 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凈。
17.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18. 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於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19. 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20. 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