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陶泥作品圖片有關國慶
這是我在網上搜到的一家叫夢幻軟陶的店製作的慶國慶的作品
望採納
② 用陶泥捏出形狀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用陶泥捏出形狀的製作方法是陶藝。主要製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條盤築、捏塑、泥塑成型、素坯彩繪等等。
現代陶藝的創作主要通過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紋飾,釉色來表達作者的意念,滿足現代人回歸自然,體現自我個性的要求,陶藝並列於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行列之中,它以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豐富的表現力吸引眾多的陶藝家,藝術家,陶藝愛好者,學生以及少兒從事陶藝創作或製作。從殺泥(練泥)開始,盤余,泥扳,捏塑,拉坯等技法的應用,一件件藝術品從自己的手中誕生出來,裝點自己美麗的生活。
③ 我想知道這種屬於什麼泥塑陶泥
軟陶泥——也叫彩陶、軟陶土,也有人稱燒烤粘土。它的英文名字中最常見到的是POLYMER CLAY。軟陶泥是一種可塑性非常強的人工合成陶土,製作好的產品只要將它放進烤箱中輕微烘烤,就會生成質地堅硬、色彩艷麗的的彩陶手工藝品。應用不同顏色的軟陶泥,能夠能組合創造千奇百怪的模擬食品、裝飾鏡框、花卉、燈飾、發飾、包飾、手機飾、家飾、項鏈、發卡、胸針、耳墜、手鏈形狀的掛飾等,或捏塑出人物、卡通玩偶、動物、植物、甚至能夠捏造出各品種惟妙惟肖的艷麗花卉。上世紀30年代,首先由德國雕塑家發現了這種材料,鑒於它表現出的獨特的高度延展性、可塑性和絢麗多變的色彩等優點,極好地滿足了藝術家們的創造慾望,它像一支充滿魔力的畫筆,在藝術家手中盡情揮灑,很快風靡了整個歐洲。多年之後再度風行美、日。軟陶泥這種豐富多變易操作的特性同樣也沒能躲過歐美教育家的關注,並逐步發展成為廣受兒童歡迎啟蒙教材。寓教於樂,從小培養兒童的動手動腦能力,促進兒童眼、手、腦協調發展,激發兒童創造天賦,培養他們的文化氣質,是我們每一位初為人父母的最大心願。直到今天,彩陶仍是手工界DIY(自)動手族的最愛。今天,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近兩年手工DIY如雨後春般的迅速發展起來,了解和認識它人越來越多,市場越做也越大,不僅兒童喜愛這種神奇的軟陶泥,就是大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學生也紛紛加入了軟陶行列中來了。
軟陶泥特性
·軟陶泥是一種綠色環保產品,軟陶泥本身的材質,是採用食品級原料,再加入一些無害的染料、軟化劑等原料配製成。 ·軟陶泥做成的東西在烤箱烘烤成形的過程中同樣也不會產生任何與人有害物質,在110°C--150°C正常的烘烤溫度下加熱,並不會產生任何有害物質,當然也可用家庭蒸鍋加熱,只是時間略長一此些;烘烤溫度要記住不要超過200°C。 ·軟陶泥具有較其它黏土更佳的延展性,可塑性及光澤度。軟陶泥屬於油性陶土、在空氣中不會乾燥,不用急於完成作品。 ·軟陶泥不粘手,不黏桌面,十分干凈,可多色自由揉制,效果奇妙,與布類、木頭、金屬片、亮片、玻璃等材質結合使用,會創作出讓人意外的效果。 ·軟陶泥不怕水、不會霉、不被蟲咬,烤後不變形,永久保存不失色。 ·軟陶泥可塑性強,無毒無味;製作效果完全可以同進口軟陶相媲美。
軟陶泥應用
軟陶泥是一種土,一種必須放入燒烤箱燒烤成型的土。不同顏色的土,可以聚合,塑造成各種千變萬化的圖樣和形狀,軟陶不但可以捏塑形狀,還可以經過烘烤,使其硬化而永不變形。軟陶材料顏色豐富,看上去像橡皮泥,但它的柔韌性和延展性非常好,是一種集陶土、紙黏土、雕塑油泥、橡皮泥優點為一身的最新的手工藝創作材料。軟陶泥本身的材質,就是食品包裝級塑脂原料,再加上一些無毒的染料、軟化劑及有機溶劑,是一份對人體無毒、無害、無刺激性的安全材料,可以安心使用。軟陶陶土的黏性和光潔度類似於橡皮泥,可以捏出很精緻細膩的東西。因為它是無毒無味的,所以做成各種軟陶飾品佩帶在身上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傷害。製作軟陶需要揉土,做圖案、切割、粘貼、搓揉、烘烤、串接等多個步驟。其中最難的在於圖案的製作過程,你所看到的任何一種圖案,都是使用了不同的陶土搓揉切而成。用軟陶泥作飾物,經常需要搭配一些其他的東西,這些東西或起襯托作用或起連接作用。比如玻璃珠、木珠、金屬珠、中國結等,還有皮繩,各種顏色的綿繩、金屬鏈、項鏈接頭、耳環鉤等;你還可以把這些東西和軟陶一起隨心所欲地進行組合,把軟陶泥作成的主要飾物穿上線繩就成了項鏈,連在鉤子上就成了耳環,固定在發卡上就成了頭飾,連在別針上就成了胸針,軟陶變化無窮,你可以把它捏成各種形狀,把它烤硬之後就不會再變形。所以,軟陶泥並不限於只能做成各種飾物,它還可以作成鑰匙鏈,小擺設,煙灰缸,各種瓶瓶罐罐,如果加上石英機芯就變成了漂亮的掛種。軟陶土的顏色艷麗,把它塑造成卡通形象非常合適。用手掌把軟陶逐漸搓揉變軟後,就可隨心所欲的玩、揉、捏、塑......切割或排列成各種精緻小品,作品經過烘烤後堅硬不變形,色澤艷麗且防水、防霉、不易碎、不怕蟲咬,是具有永久保存價值,並兼具生活實用性的新興工藝品。
④ 彩陶泥的製作過程
彩陶泥又被稱作軟陶,材質本身就具有色彩,在捏制完作品後通過高溫加熱達到較高硬度,色彩鮮艷,保存時間也更長久。下面就具體介紹一下彩陶泥的製作過程。
1.彩陶泥製作的選材:
製作彩陶泥首先要在腦海中要有一個大致的製作目標,要捏制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例如要捏制龍貓的形象,就要准備龍貓顏色的彩陶泥,和固定所需要的鐵絲(連接固定模型用),相關輔助原料(龍貓的塑料眼睛等小器具),彩陶泥公仔製作專用工具等等。
2.彩陶泥製作顏色的調配:
彩陶泥的顏色搭配除了簡單的固有顏色搭配之外,還可以通過顏色之間的揉合形成新的顏色。下面為大家提供幾種彩陶泥自行調色的方法。還可利用加法三原色原理調制自己喜愛的顏色。
粉檸檬黃:檸檬黃+純白色
粉綠色:草綠色+純白色
紫羅蘭:大紅+湖藍
石礦紅:玫瑰紅+檸檬黃+純黑色
灰藍色:天藍色+純黑色
咖色:玫瑰紅+純黑色
以上幾種是比較常用到的幾種顏色搭配,顏色比例按照所捏制形象的顏色擬定
3.彩陶泥的定型方法介紹:
捏制完作品後就是定型了,彩陶泥主要通告高溫定型,下面就介紹兩種簡單的操作方法。
(1)常見的烘烤定型法
烘烤定型法首先需要一個烤箱,把捏制好的彩陶泥成品放入烤箱,將烤箱的烘烤溫度設置為130度左右,根據所捏制的成品大小來設定烘烤時間,龍貓大小的物品則在20分鍾左右。注意:烘烤結束後不要立即打開烤箱門,等待烤箱溫度降至自然室溫時,再打開烤箱門將烤制好的彩陶泥取出。因為烘烤結束後立即打開烤箱門的話,會導致冷空氣迅速進入,由於溫差過大很容易造成彩陶泥開裂,從而導致作品失敗。而且當物品堆積烘烤時,物品之間墊上一層錫紙,這樣可以受熱均勻,烤制的作品色彩均勻鮮艷有光澤。
(2)簡單易操作的水煮定型法
將捏制好的彩陶泥成品用耐溫的塑料膜(袋子)放入冷水中,最好不要讓彩陶泥直接接觸水。文火加熱至沸騰,並保持沸騰狀態10到20分鍾再關火,並且等水溫自然冷卻後再將彩陶泥取出。注意:不要使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碳酸鈣,可能會使物品表面結霜,所以最好使用純凈水且在彩陶泥定型的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文火,避免因火力太大導致彩陶泥破裂。
彩陶泥因其簡單的製作過程,逼真形象的作品特點,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希望這篇彩陶泥製作教程能讓您對彩陶泥有更深刻的了解,並且對彩陶泥的製作過程有了直觀印象。
⑤ 陶泥筆筒製作方法
軟陶泥自行調色方法:
紅+黃=橙色
紅+藍=紫色
藍+黃=綠色
紅+黃+藍=黑色.
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藤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桔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 黃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熟 褐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朱 紅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 紅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 紅 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褚 石 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粉 藍 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 綠 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 藍 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 灰 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 綠 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 綠 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 綠 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 紫 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啡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大紅+檸檬黃+湖藍——熟褐(其實幾乎可以是黑色)
大紅+檸檬黃——桔黃
檸檬黃+湖藍——草綠,加多了湖藍就是粉綠
大紅+湖藍——紫羅蘭,加多了大紅就是玫瑰紅
大紅+桔黃——中黃
大紅+草綠——熟褐
大紅+紫羅蘭——玫瑰紅
檸檬黃+紫羅蘭——熟褐
檸檬黃+草綠——淺綠
湖藍+紫羅蘭——青蓮
【陶泥使用方法】
一、水煮定型法:
將成型物品放入鍋中,注入冷水不少於5升,文火加熱至沸騰,開鍋狀態下持續10-20分鍾(視物品體積而定),關火,等水溫自然冷卻後,將物品撈出。
注意:1、最好使用純凈水,自來水含有碳酸鈣,可能會使物品表面「結霜」;定型全過程一定要使用文火,大火會導致物品因內外溫差過大而裂開,一定要緩慢升溫、緩慢降溫。
2、切忌煮之前一定要把作品用耐溫的塑料膜(袋)完全包好, 不要讓水和軟陶直接接觸 這是因為水中有鈣化物, 會附著在軟陶表面很難看的。
二、烘烤定型法:
將成型物品放入烤箱中,設置烘烤溫度為130度左右,烘烤30分鍾左右(視物品體積而定)後,不要立即打開爐門,等爐溫自然降至室溫時,開門,將物品取出。
注意:如果烘烤後立刻打開爐門,冷空氣迅速進入爐內,造成物品內外溫差過大,極易開裂,一定要遵循「緩慢升溫、緩慢降溫」的原則。當需要疊積物品烘烤時,建議物品之間以及頂、底都墊上一層錫紙,這樣可以便於熱空氣更好流動且受熱均勻。軟陶的烘烤方式:
軟陶作品在造型完成之後,都必須經過烘烤箱烘烤,此過程對於軟陶作品有直接的影響。
烘烤軟陶的兩個要素:⑴時間 ⑵溫度,兩個要素都必須控制在理想的狀態下,才能烘烤出完美的軟陶作品。
①時間因素:烘烤軟陶作品要有足夠的烘烤時間,否則作品無法烘烤完全,導致表面易破裂變形。原則上1/4英寸(約6.4mm)的厚度需烘烤15分鍾, 1/2英口寸(約12.7mm)的厚度需烘烤30分鍾。一般來說,較硬的泥需較長的烘烤時間;較軟的泥需較短的烘烤時間。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烘烤時間是指從烤箱達到預定溫度之後到烘烤結束的這段時間。若未事先將烤箱預熱,則烘烤時間要再加上預熱時間才是正確的烘烤時間。(一般烤箱預熱需十分鍾)。建議讀者將不同大小厚薄的作品分類,把相同厚薄的作品放在一起烤;製作大形軟陶作品時,最好能將內胚先以鋁箔作好,以減薄作品的真正厚度,縮短烘烤時間。
②溫度因素:烘烤軟陶作品要有適當的烘烤溫度,若溫度太低作品無法達到理想的硬度及彈性,容易破損;溫度太高會導致作品表面焦黑或甚至融化變形。所有的軟陶作品烘烤溫度都是130 C/275F,不能超過145 C。建議讀者在烘烤軟陶作品時,墊一塊磁磚或玻璃片(不能鋪鋁箔),在快烘烤好之前5分鍾,將溫度稍微調高,利用此短時間稍高溫的烘烤方式,可使軟陶作品表面微泛起油亮光澤。若以此方式重復烘烤,效果會更好。
注意:可能是由於台灣的烤箱及陶土和國內的有一些差別,經過我們的實驗,一般2CM厚的軟陶作品將溫度控制在100度左右,烘烤十分鍾左右就可以成型。冷卻後拿出,如果感覺手感較軟,可以繼續加烤幾分鍾。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都有可能將軟陶烤焦、烤裂。
初學者可先暫訂在5分鍾,而分成兩段時間烘烤。烤箱不能設定溫度時,則以3-5分鍾為原則,分成2-3次烘烤,但每次烘烤時須等到作品冷卻,才能重覆烘烤。在烘烤過程中不慎將作品烤裂時,可在作品冷卻後,填補上同色系的軟陶土,並加以輕壓、撫平,再加入烤箱中略微烘烤即可。三、 清蒸定型法:
將成型物品放在蒸架上,注入冷水只要不鍋底不燒干,文火加熱至沸騰,開鍋狀態下持續10-20分鍾(視物品體積而定),關火,等水溫自然冷卻後,將物品撈出。
注意:最好使用純凈水,自來水含有碳酸鈣,可能會使物品表面「結霜」;定型全過程一定要使用文火,大火會導致物品因內外溫差過大而裂開,一定要緩慢升溫、緩慢降溫,成型後硬度不夠理想,可以用吹風機吹一下,直到硬度和你心意為止.
【 軟陶泥使用前的建議】
1、 軟陶泥使用前,請先把手洗干凈,這樣可保持軟陶原有的色彩。
2、 可塗一些護手箱,使軟陶不易粘手,便於製作。
3、 使用軟陶泥時,顏色應該從淺至深逐一,這們不至把淺色弄臟;
4、 軟陶泥在塑形前應充分揉捏使其熟化,這樣更易使作品成型,但當你在揉捏中覺得泥偏軟或偏粘時,可用加點爽身粉或滑石粉;也要以放置一會兒再用。
5、不使用軟陶泥時,建議用塑料膜包裹好,放置在陰涼處,以便以後使用。
⑥ 陶泥如何製作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的所有作品都使用了帶有精美圖案的大塊陶泥。
第一步,我必須勾勒出一張彩色草圖,說明我所希望的圖案是個什麼樣子。然後再將著色陶泥一條壓一條地排列在一起,長度約為50厘米,這些條中間加上黑色的泥漿。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形狀,如三角形和圓形,是用小型的手動擠泥機製成的。製作這樣一塊陶泥大約需要5天的時間。
將這塊陶泥倒放在刨平的木桌面上,然後用兩張0.5毫米厚的紙板和一條細細吉他琴弦將陶泥切成薄薄的泥片。
非常准確,一片緊接一片地將薄薄的陶泥泥片排列在粗糙的炻器墊板上,這塊墊板含有40%的耐火熟料。
看上去似乎有些奇怪,那就是陶泥可能會粘在這樣一塊粗糙的炻器墊板上,可是,只要這些泥片特別薄,而且只要我不停地用手中的碾壓針剔除夾在中間的氣泡,那麼,它的效果就特別好。
當這塊墊板完全被帶圖案的陶泥片覆蓋後,我將墊板翻過來放在塑料布上。
因為我還想讓圖案覆蓋在壁飾的邊緣上,因此,我就把墊板的全部四條邊上的炻器泥切掉。塑料布能夠幫助我把邊緣折起來,而不會碰到和破壞這些 圖案。
現在,當墊板反過來放時,我要製作用於掛在牆壁上的懸掛孔。
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這件作品特別重,所以,我必須製作一個非常牢固的懸掛孔。用泥抹平兩條凹槽孔中。 凹槽裡面放有搓好的手紙,燒成之後,我就可以有兩個很好的凹槽孔,這樣我就能夠把線穿進凹槽孔中。
採用這種方法懸掛孔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因為線直接穿過這件東西。另一個優點是,當欣賞掛在牆上的這件作品時就不會看到那條線。
為了與那些細致的圖案形成某種對比,我要在幾何圖案的表面上加上一層粗糙的、更加隨意波浪紋圖案。
找一張有一面比較平滑且厚的紙,它足以承受很多公斤重的稠稠的黑色炻器泥漿。然後我先將泥漿厚厚地塗在紙上,把手指伸進泥漿,輕輕地上下攪動。
此進此刻,我不知道如何以滿面的笑容來面對攝影師,因為翻起這張塗滿厚厚的軟泥的紙,並把它拎起來是相當重的,但如果把紙卷在兩根木棍上就比較容易。
在製作完懸掛孔,並將墊板四邊折起來後,將它放在兩塊木板中間並翻過來擱在兩塊布上。如果想把它拎起來,並放進曲線形的石膏模型里,這兩塊布是必須准備的。
當我那位總是樂於助人的丈夫和我要一起拎起這件作品時,我們是拎著這塊黑布的四個角。這塊布不粘到作品上,同樣,這件作品的造型也不會被拉長或遭到破壞。
當把紙放在泥片上時,我便用雙手輕輕地按這張紙,以確定厚厚的泥漿被轉移了。
現在可以去掉拎紙時用作手柄的那兩根木棍,這樣就可以把紙撕下來。把作品放在曲線形的石膏模具中晾2至3周的時間,直到晾至乾燥。
由於這件作品帶有均勻的曲線,因此可以放置在一個較小的位置上,我把這件作品放在一個用泥製作的環形支圈上,這樣在素燒溫度達到950℃時就可以給整個作品以均勻的支撐力。
在全部的波浪形線條上塗完素燒橡膠乳膠後,作品上面就可以噴施一層透明的釉。
去掉乳膠,不會像蠟那樣留下斑點。乳膠有害於畫筆,但如果在用筆蘸乳膠前就塗抹上一些肥皂,那麼就可以很容易地清洗畫筆。
⑦ 用軟泥怎麼做t34
用軟泥做T-34坦克步驟:
1、取陶泥捏成圓球後,再把圓球搓成粗長條形。
2、再取陶泥分成兩份後,取其中一份搓成圓球。
3、再把圓球壓成扁圓形。
4、把粗長條和扁圓形組合在一起。
用軟泥做T-34坦克步驟
5,取陶泥分成大小一樣的10份,搓成圓球。
6,再把輪子粘貼再坦克兩邊。
7,取出陶泥,搓出兩條長條形,再把長條形壓扁後用工具刀壓出條痕。
8,把長條粘貼在輪子上。
9,取剩下的陶泥搓成圓柱形,用紅色陶泥做出炮口。
10,把炮筒粘貼好(注意有圓形凹陷的在前面)。
11,最後取2色陶泥做眼睛,貼在坦克上。
12,再用一點紅色陶泥捏成扁圓形,貼在藍色圓形上,這樣坦克就做好了。
最好使用純凈水,自來水含有碳酸鈣,可能會使物品表面「結霜」。
定型全過程一定要使用文火,大火會導致物品因內外溫差過大而裂開,一定要緩慢升溫、緩慢降溫。
切忌煮之前一定要把作品用耐溫的塑料膜(袋)完全包好。
不要讓水和軟陶直接接觸,因為水中有鈣化物,會附著在軟陶表面很難看的。
⑧ 陶泥兵馬俑圖片
陶泥兵馬俑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