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三足熊蓋黃玉小壺圖片價值多少錢
擴展閱讀
喝酒健康搞笑圖片 2025-09-09 23:56:25
男人帥氣圖片大全大圖 2025-09-09 23:53:31
高清ppt植物背景圖片 2025-09-09 23:47:17

三足熊蓋黃玉小壺圖片價值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8-30 11:42:44

⑴ 鼻煙壺干什麼用的,多少

鼻煙壺的起源

吸鼻煙的習俗,源自煙草發明者印第安人。義大利人大約在14世紀選用上好的煙葉、摻入薄荷、冰片等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陳化,經數年而生產商業化的鼻煙。

漢人吸聞鼻煙始於明代。明末鼻煙進口甚少,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康熙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的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吸鼻煙漸成風尚。西方諸國相率進貢鼻煙和玻璃制的鼻煙瓶,先是葡萄牙,接著是英、法等國。乾隆皇帝常以鼻煙賜賞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習,漸漸地吸鼻煙成為社會時尚。

鼻煙壺是專門盛裝鼻煙用的,為了便於攜帶,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煙。從存世遺物中,順治程榮章造的銅雕雲龍鼻煙壺二十餘件鼻煙壺,是最早的鼻煙壺。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鍾,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製作和畫琺琅的西方人,於紫禁城內製作鼻煙壺。鼻煙壺藝術在乾隆一朝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盪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乾隆時鼻煙壺成了鬥富顯示身份的東西。

鼻煙壺的傳說

內畫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進京辦事,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徑得到辦理。由於 朝廷官員辦事效率低,也沒有進行賄賂,盡管等了很長時間,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錢糧耗盡,無奈的寄宿 在京城的一所寺廟里,他嗜好鼻煙成癖,當玻璃鼻煙壺中的鼻煙用盡時,他便用煙簽去掏挖壺壁上粘有的鼻煙,在內壁上形成許多的劃痕,這個鼻煙壺讓一個有心機和尚看見,這和尚通過實驗,用竹簽烤彎削出尖頭,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煙壺的內壁上畫上圖畫,這種奇特的畫就誕生了。

最初的內畫鼻煙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比如:蟈蟈白菜、龍、鳳和簡筆的山水、人物等,後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象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後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後來發展為詩書畫並茂藝術精品。

鼻煙壺是如何製作的?

鼻煙壺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始於明朝,盛於清代。內畫鼻煙壺出現於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製的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的壺內繪制而成的。最初的內畫鼻煙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比如:蟈蟈白菜、龍、鳳和簡筆的山水、人物等,後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象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後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後來發展為詩書畫並茂藝術精品。
衡水一壺齋工藝品有限公司(原衡水市特種工藝廠)是「冀派」內畫鼻煙壺的發祥地。1972年創建.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葯瓶盛放鼻煙,在此基礎上利用了多種材質和製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的盛具。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種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煙更有好處,能夠保證鼻煙在長期使用也不變質,並且攜帶方便,樣式具有中國傳統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煙煙民們的喜愛。 在中國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聞鼻煙甚是風行。以皇帝為首的封建貴族,奢靡至極,他們使用的鼻煙壺往往搜集名貴的材料,技藝精湛的工匠為他們設計、製造的。在國際上有的收藏家認為,鼻煙壺是集中國工藝美術之大成的袖珍藝術。

鼻煙壺從材質上分為:

金屬 玉石 有機物 陶瓷 料器 內畫

鼻煙壺簡介
TAG:

我國鼻煙壺的製作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關於嗅鼻煙的起源,清趙之謙《勇盧閑話》載:「鼻煙來自大西洋意大里亞國。萬曆九年,利瑪竇汛海入廣東,旋至京師。獻方物,始通中國。國人多服鼻煙,短衣數重,裹為小囊藏鼻煙。」該書中的記敘,表現了當時身為士大夫,著名書畫家、篆刻家的趙之謙對鼻煙和煙壺的看法,其中有很多資料是十分珍貴的。
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末中,摻入麝香等名貴葯材,並在密封蠟丸中陳化數年以至數十年而成。吸聞此煙,對解除疲勞起著一定的作用。它起源於美洲印地安,後被歐洲到美洲探險的旅行家發現,帶回歐洲,很快流行一時。當時法國宮廷里上至國王、王子、公主,下至仆從,都竟相吸聞鼻煙,把此舉當成一種時髦。拿破崙一世也是一個嗜喜鼻煙愛好者 ,據記載他每月耗費鼻煙達7磅多。
十六世紀後,鼻煙通過歐洲、菲律賓、日本、朝鮮傳入中國東北地區,那兒的游牧民族在馬背上無法用煙筒吸煙。因此鼻煙傳入正適合他們野外吸聞特點,為了讓鼻煙壺具備堅固,不怕摔碰,遊民們用 各種玉器、金屬、骨角材料來製作鼻煙壺。據史籍記載鼻煙在當時蒙古人社會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訪主人的賬蓬時,主人必須鞠躬,用雙手捧著鼻煙人給客人,而客人也必須用雙手主人的鼻煙過倒出少許鼻煙,放在鼻上吸聞一會兒,然後用雙手將鼻煙壺還給主人。這一非常細小的舉動,卻充滿文明的禮儀,其目的是為了建立相互尊敬和信任。
雖然鼻煙和鼻煙壺不是誕生於中國,而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但傳入中國後,很快在關內外盛行。最初到中國的外國鼻煙壺,均是玻璃製品,王士禎在《晉祖筆記》中寫著:「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象齒為匙,就象鼻之,遠納於瓶」。然而終究舶來數量較少,滿足不了百姓需求,聰明的工藝匠用各式各樣的材料來製作精巧的鼻煙壺,諸如悲翠、寶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屬等材料。越是珍貴材料製成的煙壺,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18世紀初中國製作的鼻煙壺,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手工藝品,並通過歐放商人、羅馬教皇的使節、各國的使節和傳教士、官員們逐漸流傳到國外。當年俄國欽差大臣到中國朝拜康熙皇帝,獻上了彼得大帝送給清皇宮的一大批珍貴禮物,而康熙皇帝回贈的禮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工場製作的鼻煙壺。到了清代嘉慶時期,中國的鼻煙壺曾作為國與國交流的最珍貴禮品又流傳到海外,名聞遐邇。
曾有人評論中國清代製作的鼻煙壺:「小小的鼻煙壺,集歷代文化藝術精華於一爐,沒有一項中國藝術工藝中能集這么多工藝變化於一身」。因此,早在19世紀末歐美藝術品收藏家,就開始注意中國鼻煙壺的集藏。東南亞地區只是在1989年後,才出現收藏鼻煙壺之熱潮,至今方興未艾,促使鼻煙壺價格迅速上漲。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舉辦的一次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絲琺琅仙鶴紋鼻煙壺,以104.5萬港元的高價被台灣一位收藏家購得,創下世界鼻煙壺拍賣紀錄

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貴葯材,並在密封的蠟丸中醇化數年就成了鼻煙。鼻煙有紫黑、老黃、嫩黃等多種顏色。鼻煙氣味醇厚、辛辣,具有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功效。據說在法蘭西,拿破崙曾嗜鼻煙如命,他每月要聞吸七磅鼻煙。16世紀末鼻煙流傳到中國福建,又由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員、商人、傳教士經菲律賓傳入日本,在日本種植。後來日本的煙葉經朝鮮流傳到中國東北地區,滿族、蒙族很快就興起聞吸鼻煙的習俗。同時,俄國商人也將鼻煙、鼻煙盒帶入中國東北和內蒙,其後,鼻煙在中國漸漸流行起來。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葯瓶盛放鼻煙,後來利用多種材質和製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盛具,這種盛具被人們稱作鼻煙壺。中國鼻煙壺的製作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在清代曾是國際交往的重要禮品。據清內務府檔案記載:「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西洋使臣嘉樂,進獻教王所貢方物,上賜嘉樂鼻煙壺一個,火鐮包一個,荷包四個……」這說明,吸食鼻煙的習慣以及對鼻煙壺的鍾愛,已被納入當年的國家大事了。
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聞吸鼻煙甚是風行,珍貴材料製成的鼻煙壺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皇宮有專門為皇帝製作鼻煙壺的「造辦處」,民間也有製作各種鼻煙壺的作坊。鼻煙壺之盛行可從許多方面得到證實:清代學者趙之謙的「勇盧閑詰」是一本專門談鼻煙壺的著述;學者王士禎在《香祖筆記》中寫道:「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據說乾隆皇帝的寵臣被抄家的時候,曾被抄出數千個名貴材料製成的鼻煙壺。
鼻煙壺的種類包羅萬象,所有貴石類、貴金屬類製品中均有鼻煙壺的身影,甚至最普通的果實種核、竹木根莖,經過藝人匠心獨運,也能製作成精美的鼻煙壺。
清代產生了許多制壺名家和作坊,例如雕瓷煙壺高手王炳榮,著名內畫藝人四大名家周樂元、馬少宣、丁二仲、葉仲三;著名的「辛家皮」、「袁家皮」等,都是當年鼻煙壺行業中的佼佼者。
民國初年以後,隨著中國的戰亂和吸食鼻煙的衰退,鼻煙壺製作行業中斷了半個世紀。近年來,中國的各類鼻煙壺製作空前繁榮。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內畫鼻煙壺和各種料制鼻煙壺,這兩大類鼻煙壺從數量和質量上來說已經大大超過清代的鼻煙壺,涌現出來的製作高手比比皆是。國外有專門的學者、收藏家對現代鼻煙壺進行研究,中國國內也有「鼻煙壺協會」在發揚光大這一傳統藝術。

鼻煙是舶來品,但鼻煙壺卻是地道的中國發明。明代時,鼻煙開始從國外大量流入我國,一般是用大玻璃瓶裝的,重量從四兩至一斤不等。國人為了攜帶和吸食方便,一般把鼻煙放在盛葯的小瓶中。到了清代初年,國人吸食鼻煙風大盛,開始出現了以硬木、貴重金屬、珍貴野牛角製作的鼻煙壺。由於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滿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數民族野外生活的時間很長,所以要求鼻煙壺必須堅固耐用,強調實用性。這也是早期鼻煙壺的重要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鼻煙壺逐漸由實用品發展成為工藝品和欣賞品。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成為鼻煙壺生產的鼎盛時期。

清代,鼻煙壺的產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遼寧、西藏、內蒙古等地,其製作工藝走得是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素麵到加彩、加雕的過程。鼻煙壺一般為大中小三類,以滿把抓的體輕殼薄者為上品。其料質有水晶、翡翠、玉石、瑪瑙、象牙、犀角、牛角、珊瑚、琺琅、瓷、銅、玻璃料等。加工工藝有內畫、浮雕、陰刻、陽刻、套色等。可以說,鼻煙壺是中國書畫、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琺琅、漆器等藝術、工藝的集大成者。

鼻煙壺中用玻璃製作的為最多。玻璃制鼻煙壺也被稱為料煙壺。清康熙朝發明了一種套料製作工藝,就是在白地或藕粉地上再套上紅、藍、黑等其他顏色。在白地套以紅、藍兩色則成為紅、藍、綠、黑四彩,這種套法也被稱為單套。還有一種重疊套法,如在白地上套紅色,在紅色上再套藍色。套料鼻煙壺以康熙、乾隆兩朝製作的為佳品,其他年代也有精品出現。如蘇富比1995年春季拍賣會推出的一件清晚期白地套紅金魚及小鳥紋玻璃鼻煙壺,以120750港元成交,而1997年推出的一件清代玻璃胎畫琺琅彩鼻煙壺竟以167萬港元成交。

我國是制瓷大國,故瓷製鼻煙壺也非常盛行,數量也很多。瓷鼻煙壺以清乾隆年間製造的為上品。道光朝時以繪制蟈蟈圖案的瓷鼻煙壺也很名貴。瓷製鼻煙壺種類很多,有三彩鼻煙壺、青花鼻煙壺、紅彩鼻煙壺、琺琅彩鼻煙壺等。
瑪瑙鼻煙壺多產自遼寧,因為遼寧瑪瑙出產較多。瑪瑙是貴重礦物質,故此瑪瑙鼻煙壺上面的彩雕圖案精美絕倫,深受藏家喜愛。嘉德1996年春季拍賣會拍出的一件瑪瑙雕鍾馗嫁妹鼻煙壺,成交價為人民幣68000元。

琺琅彩據記載是從清康熙年間傳入我國的,故此,清代的銅胎琺琅彩鼻煙壺藝術價值也很多。蘇富比1995年春季拍賣會拍出的一件銅胎畫琺琅花卉紋鼻煙壺成交價為48300港元。另外,由於我國製作玉器的歷史很久遠,工藝精湛,所以玉制的鼻煙壺更是美不勝收。玉制鼻煙壺的製作開始於清乾隆年間。如果發現早於這個時期的鼻煙壺,一般為贗品。玉制鼻煙壺的樣式最多,可謂千變萬化,瓜、果、梨、桃、魚、蟬、龜等形態各異的壺型很常見。玉制鼻煙壺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選用翡翠、碧璽等寶石做壺蓋,這也使得玉制鼻煙壺更加名貴。嘉德1996年「春拍」推出的一件清道光年間的白玉素鼻煙壺及煙碟,成交價為人民幣70000元,另一件同是道光年間的黃玉刻詩文鼻煙壺,成交價為人民幣280000元。

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材質的鼻煙壺外,還有用琥珀、大理石、核桃、葫蘆、紫砂等材質製作的鼻煙壺,其中不乏精品。鼻煙壺是個大家族,收藏要循序漸進,不可貪全,因為誰也不可能把各類鼻煙壺收集齊了。收藏是一種永遠有遺憾的行為,很苦也很累。但當你收藏到一件有藝術價值的鼻煙壺時,面對這個掌中奇珍,心情肯定不一樣,那以前苦苦尋覓時的勞累頃刻間無影無蹤了。

⑵ 笑櫻壺來歷

「笑櫻壺」發自明代,型制沉重扎實,有種絕不妥協的硬漢風格,有紫砂壺行家以激昂之態,介紹其沖茗特性:「冷酷的外表,蘊藏著火熱的心,沖茗熱情豪放,醇厚而韻強,香甘溫甜,明快果決,壺中英雄也!」

眾多的笑櫻壺中不乏大師的作品,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顧景舟大師的笑櫻壺作品。笑櫻壺是顧景舟大師的首創代表作,他的笑櫻壺微扁圓折腹隆肩,形體雄健線條流暢,特顯豐滿柔和之美。選用天然純紫泥而作,泥質細而不膩,色澤紫而不奼,潤澤腴麗,是壺藝光素器的珍品代表。

笑櫻,以交融而又諧調之態漫流的幾種色彩,表現出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內質。理論學者解釋說:「和」通「合」,都是一種含蓄的「吉祥」文化心理法則。「和」代表順和、祥和、和氣、和諧,表現一種舒展開闊的生活情感;而「合」代表融合、綜合、合適、合作,表現一種中庸淡定的處世態度。

⑶ 為什麼青銅器古董基本上都集中在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青銅器出土文物鑒定拍賣青銅器正規能上拍賣嗎

第一步任務即是對瓷器發展化學賞析,採用的也是科學孝女。恰是科學辦法騙了他們。「還有,日後創立仿品的化學因素;」比喻,周道祥說古董,聽說前年河南安陽出土了2萬多片甲骨文。

⑷ 金絲熊吃什麼一天喂幾次份量多少

家養的話可以喂點生瓜子,花生,穀物,鼠糧,水果乾,麵包蟲,餅乾和堅果之類的東西。

三到五天為一次就好,不宜多餵食。

分量:生瓜子,花生,穀物,鼠糧,水果乾,餅干,堅果這些一次20克左右就好了。麵包蟲的話一次三或四根就可以了。

拓展資料

黃金倉鼠(學名:Mesocricetus auratus):又名敘利亞倉鼠。在生物分類學上是中倉鼠屬的中型倉鼠。和許多倉鼠一樣,黃金倉鼠有一個鈍的口鼻部,相對較小的眼睛,大耳朵和一條短的約1.5厘米的尾巴。毛發金黃,背部中央顏色較深,耳朵下方可見黑色條紋,有些前額上可能有一片黑色的部分,面部兩側各有一條黑色條紋從頰囊延伸到脖子上。

溫帶陸生夜行性雜食性動物,以作物和昆蟲為食,主要存在於一年生作物的可耕地中。野生壽命平均1~2年,圈養壽命平均2~4年。

人工飼養的條件

1、底盤面積大於0.5m2的籠子;

2、提供多個藏身處,材質可以是紙或者木頭等;

3、墊料厚度不小於20cm,窩材的原料應該柔軟,包括無塵的刨花、稻草等;

4、熊類倉鼠需要的跑輪直徑應當大於和25cm,另外合適的跑輪應該擁有一個封閉的奔跑曲面;

5、如果使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籠子,請務必保敞開頂部以便通風;

6、每天清理尿濕墊料、食盆和飲水器,每月清理整個籠子但建議保留一部分舊墊料以便倉鼠適應氣味;

7、對黃金倉鼠,整個籠子每14天清理一次,定期放風(需要看護);

8、獨居動物,只能單只飼養。

⑸ 錢的歷史

最先是物物交換,然後是一般等價物,如貝殼等,再發展就是金屬貨幣,金屬鑄幣,最後是現在的紙鈔
——————————————————————————————————
1.中國最早的錢幣

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為商品交換手段的。但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剩餘物品越來越多,交換的物品種類不斷增加,實物交換就顯得不太方便,於起就需要以某種天然物作為交換商品的手段。因為貝本身具有天然的單位,而且輕巧堅固,便於攜帶,同時在原始社會先民早已用貝作為裝飾品,對它很熟悉,所以用貝作為交換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適的。因此可以說,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起動使用的是天然貝,以後又產生了人工製造的骨貝、石貝、陶貝和銅貝等。

2.中國最早的金幣

我國在商、周時期就已經使用黃金了,但是最初黃金只是用來作為裝飾品或當作賞賜、饋贈物的。在我國,黃金作為貨幣應以戰國時期楚國的郢爰金版為最早。這種郢爰金版形狀像一塊塊豆腐乾,上面打上許多印記,計有「郢爰」、「陳爰」、「鬲爰」等五六種,使用時根據需要臨時鑿開。因為金版上的印記大部分為 「郢爰」二字,故稱「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餅」。這些印記像印章一樣,後來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國最早的銀幣

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溝縣古城村農民在挖石灰池時發現一件三足帶蓋銅鼎,內藏有銀布幣18件,重3072.9克。銀幣皆為鏟形,銎(qiong音瓊。鏟上按柄的孔)作圓柱狀,除一件空前外,其餘均為實首。按布體大小可分為長、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長15.7厘米,寬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長8.4厘米,寬5.8厘米,重134克。《中國錢幣》1983年第3期介紹,從造型、製作特點看,這批銀布幣屬於春秋中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最早的銀質貨幣。筆者認為,它應屬於專門用以賞賜或貯藏的錢幣,而不是流通貨幣。

4.中國最早的統一流通貨幣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產生了各種不同特點的貨幣形制,形成不同類型的貨幣流通領域,基本上是四種形狀各異的貨幣體系,即貝幣體系、布幣體系、刀幣體系及圜錢體系。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對刀、布、貝及圜錢,對我國的貨幣制度進行了改革,並為此而頒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黃金為上幣,半兩錢為下幣。黃金用於大額支付或賞賜,而半兩錢則為日常流通貨幣。秦半兩「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是我國最早的統一流通貨幣。

5.中國最早的金質方孔圓錢

1980年8月陝西省咸陽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銖金幣,其形制與常見的西漢銅五銖相同,圓形方孔,錢的正反面均有輪廓,直徑2.55厘米,正面穿上橫郭,金幣重9克,經化驗金的成色為95%。據錢幣專家鑒定,這枚西漢五銖金幣的鑄造時間當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目前所見的年代最早的金質方孔圓錢。

6.中國最早的銀質方孔圓錢

1955年南京光華門外黃家營五號六朝墓出土銀五銖二枚,其形制為東漢五銖,也可能是六朝時仿製,應為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銀質方孔圓錢,可能是殉葬的冥幣。

7.中國最早的鐵錢

錢幣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鐵錢是西漢末年公孫述在四川成都稱帝時所鑄的鐵五銖,現此說已被否定。解放後在我國湖南長沙、衡陽和陝西西安等地的西漢古墓中出土數量不少的鐵質半兩錢,僅長沙西漢古墓一次出土就達32枚,面文篆書「半兩」二字,方孔無郭或有郭,其形制、輕重與文帝四銖半兩十分相近。因此可以說,這種西漢初期的鐵質半兩是我國最早的鐵錢。

8.中國最早的鉛錢

我國各地曾先後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種鉛錢,如鉛質郢爰、鉛質圜錢、鉛質大泉五十、鉛質五銖等。但是這些鉛錢不是冥幣,就是民間私鑄的偽錢,並非真正官鑄流通貨幣。我國官鑄流通鉛錢應以五代十國時期閩王審知在後梁貞明二年(916年)所鑄鉛質開元通寶小平錢為最早,有光背、背「福」字及背「閩」字三種。

9.中國最早使用錯金工藝的錢幣

王莽在居攝二年(公元7年)進行了第一次貨幣制度的改革,除原有五銖錢繼續行使外,又發行了三種新的貨幣,即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

一刀平五千的形狀很像現在的鑰匙,錢體由刀環和刀柄兩部分組成,環文上曰「一」,下曰「刀」,柄文為「平五千」三字,其中環文「一刀」二字用黃金嵌錯而成,俗稱「金錯刀」,每枚值五銖錢五千個。

一刀平五千是我國最早使用,而且也是惟一用錯金工藝製成的錢幣。由於它製作精美、造型奇特、且存世稀少,故為錢幣收藏者所珍愛。在我國古代詩歌中也有不少贊美「金錯刀」的內容,如杜甫詩:「金錯囊徒罄,銀壺酒易賒」。

11.中國使用時間最短的錢幣

1861年7月,清咸豐皇帝在熱河承德避暑山莊病危,特封肅順、載垣、端華等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處理國事。不久,咸豐帝病死,八大臣遵從遺詔,擁立載淳為帝,擬定次年改元「祺祥」並鑄造「祺樣」錢幣。而慈禧則以她和慈安名義,聯絡當時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欣,於9月30日發動宮廷政變,逮捕八大臣,並將肅順等三人處死。這就是有名的「辛酉政變」,又稱「祺祥政變」。不久,慈禧採納大學士周祖培奏議,廢止「祺祥」年號,停鑄「祺祥」錢,改用「同治」年號,並鑄「同治」錢幣。「祺祥」年號是在咸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確定的,但到當年十月五日即被廢除,僅僅存在69天,「祺祥錢」可說是我國使用時間最短的錢幣。

12.中國最早的年號錢

中國帝王使用年號始於西漢武帝,但是歷史上最早的年號錢卻是十六國時李壽所鑄的漢興錢。李壽是西晉末年起義軍首領李特的侄子,於東晉咸康四年(338 年)在成都稱帝,改國號為漢,以漢興為年號,鑄行漢興錢。漢興線按錢文排列的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上下排列,俗稱「豎漢興」或「直漢興」,另一種是左右排列,俗稱「橫漢興」。

13.中國最早的國號年號並鑄錢

公元419年大夏國國王赫連勃勃還都統萬(今陝西靖邊白城子),改元真興並鑄「大夏真興」錢。大夏乃國號、真興乃年號。「大夏真興」錢是我國最早的一枚國號、年號並鑄在一起的錢幣。

14.中國最早鑄有地名的右孔圓錢

零陵先賢傳曰:「劉備拔成都,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劉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價。』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這里所說的直百錢即指直百五銖。有一種背面有「為」字的直百五銖乃劉備在四川犍為所鑄,是我國最早鑄有地名的方孔圓錢。

15.中國最早背鑄紀年的錢幣

中國錢幣從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起在錢背加鑄年份,如淳照七年的錢在背面鑄一「柒」字,八年的錢在錢背鑄上「捌」字,都是大寫。從九年以後改為小寫,一直到十六為止。這一辦法一直延續到南宋末年。所以說,淳熙元寶是我國最早背鑄紀年的錢幣。

16.中國唐朝最初的年號錢

一般人誤認為開元通寶是我國唐朝的第一個年號錢,其實這是不對的。開元是唐玄宗於公元713年改的年號,而開元通寶始鑄於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開元通寶錢文中的「開元」並非年號,而是取「開創新紀元」之意。那麼唐朝第一個年號錢是什麼呢?它是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鑄造的乾封泉寶,行用僅一年。

17.中國最珍貴的佛寺供養錢

山西五台山乃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聖地。1988年春天修建佛塔時挖出一批淳化佛像金錢,黃金質地,成色在90%以上。錢徑2.4 厘米,厚0.12厘米,穿徑0.5厘米,每枚重約12克。正面錢文為行書「淳化元寶」四字,背面鑄有左立、右坐兩尊佛像。坐佛背部有佛光屏,立佛為韋馱,手持如意。兩尊佛像下均有蓮花座。佛像造型逼真,體態栩栩如生。佛身立體隆起錢面0.2厘米,五官清晰可辨。

淳化是北宋太宗年號。這批淳化元寶金錢,背鑄佛像,造型奇特,顯然是當時皇室專門鑄造並敬奉五台山寺廟的供養錢。像這樣成批的金質佛寺供養錢在我國還是首次發現,因而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18.中國最早的對錢

所謂對錢,是指兩個錢錢文相同,鑄地相同,大小、輪廓等形制又完全一樣,不同之處是兩種書體。南唐李璟所鑄開元通寶小平錢有篆、隸兩種書體,是我國最早的對錢。據說篆體開元通寶為大書法家徐鉉書寫。

19.中國最早的御書錢幣

中國古代錢幣的錢文有許多都是由皇帝親自書寫的,稱為御書錢。如北宋的大觀通寶、崇寧通寶和背「陝」字宣和通寶就是由宋徽宗用瘦金體書寫的。我國最早的御書錢是北宋初年的淳化元寶,錢文由宋太宗趙炅(jiong音迥)親筆書寫,分真書、行書和草書三種書體。

20.中國歷史上名稱最繁雜的一種錢幣

南宋嘉定錢是我國歷史上名稱最繁雜的一種,按面額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共四種,每一種面額又有各種不同的名稱,計有元寶、永寶、之寶、金寶、興寶、安寶、新寶、洪寶、萬寶、正寶、真寶、崇寶、封寶、至寶、隆寶、重寶、珍寶、通寶、泉寶等。

21.中國面值最大的金屬鑄幣

國寶金匱直萬是一種造型很奇特的錢幣,錢體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圓形方孔,篆書直讀「國寶金匱」四字,下部為一鏟形,篆書「直萬」二字,此錢被公認為是王莽時期的貨幣。因金錯刀錢文為「一刀平五千」,即一枚值五銖錢五千個,那麼此錢錢文「直萬」,即一枚值五銖錢一萬個。所以說,國寶金匱直萬是我國面值最大的金屬鑄幣。

22.中國最早的鉛質雕母錢

鉛質雕母錢,據史料介紹只有清朝光緒通寶寶蘇、寶頓等,其他未見。而元朝大元國寶當十鉛質雕母錢在我國還是第一次發現。此錢直徑4.6厘米,重 53.3克,是仿照金代泰和重寶當十錢雕刻的。二者在製作風格、大小厚薄、文字粗細等方面完全一樣。此錢雕成後准備鑄造銅錢流通使用,可能因「國寶」二字不太適合作錢幣名稱,或者由於其他原因,故未見此類銅錢行用。這枚大元國寶當十鉛質雕母錢距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乃我國最早的鉛質雕母錢。

23.中國最早的銅質雕母錢

雕母是以銅、象牙、鉛、錫等作為幣材,用手工雕刻的錢幣。用它鑄造母錢,再用母錢翻鑄流通錢幣,因之錢幣界也把雕母稱為祖錢,言其為錢之始祖也。

我國最早的銅雕母錢應為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朝嘉靖通寶折十大錢。此錢銅色金黃,質地細密,表面光潔滑潤,無氣孔砂眼,字口如斬,刀痕猶存。我國雕母錢清代尚多,明代僅有萬曆通寶、崇禎通寶等數枚,而此枚嘉靖通寶時間最早,質量最好,堪稱錢幣之珍品。

⑹ 這塊玉叫什麼玉能賣多少錢

建議你首先拿著實物去分析的他的大方向,是不是軟玉和硬玉,如果你對這兩個種類不了解,我回答得下方有他們的簡介,如果看了簡介吃不準,就可以去網上去搜索軟玉和硬玉的圖片,如果你的東西和圖片區別很大,那基本就可以排除在這兩個玉的大門類的,至於其他的,可能就是玉石了,這個就需要你多多提供資料了,就目前你的問題,建議還是上一張實物圖片,最好是室外光線好的圖片,能提供細節圖片更佳!!!有問題可以留言給我!

通常將玉分為硬玉類和軟玉類。

硬玉類:
硬玉即為翡翠。質量優良的翡翠相對來說較為稀有,價格昂貴,能迎合高檔消費者的品位,主要產於緬甸。

軟玉類:
即白玉、青玉、碧玉、黃玉等。軟玉比較便宜,故需求量較大,主要產地在我國台灣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
白龍螭龍帶鉤,清,香港佳士得2004年春季拍賣會拍品,估價為50,000港元-70,000港元

在中國----玉的分類和產地

1、和田玉
分布於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干、和田——於闐、且末縣綿延1500公里的昆侖山脈北坡,共有九個產地。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並含微量透閃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形成白色、青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色澤。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拋光後呈脂狀光澤,硬度為5.5度至6.4度。和田玉夾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經長期分化剝解為大小不等的碎塊,崩落在山坡上,再經雨水沖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乾涸,在河床中採集的玉塊稱為籽玉、在岩層開採的稱山料。現已發現的用和田玉製作的時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婦好墓。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才,均為採集材料,至清代始開采山料。清代乾隆時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才重一萬零七百餘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顏色與質地純凈度,其主要品種有:

①白玉:含閃透石95%以上,顏色潔白、質地純凈、細膩、光澤潤澤,為和田玉中的優良品種。在漢代、宋代、清代幾個制玉的繁榮期,都極重視選材,優質白玉往往被精雕細刻為「重器」。

②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閃透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幾倍於白玉。漢代、宋代和清乾隆時代都極推崇羊脂白玉。

③青田玉:質地與白玉無顯著差別,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綠色,為和田玉中三級玉材,經濟價值略次於白玉。

④青玉:色淡青、青綠、灰白均稱青玉,顏色勻凈、質地細膩、含閃透石89%,陽起石6%呈油脂狀光澤,儲量豐富,是歷代制玉採集或開採的主要品種。

⑤黃玉:基制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栗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栗色黃極罕見,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於黃玉與「皇」諧音,又極稀少,一度經濟價值超過羊脂白玉。

⑥糖玉:氧化鐵滲入閃透石或深淺不同的紅色皮殼,深紅色稱「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帶粉紅色的稱「粉玉」。糖玉常於白玉或素玉稱成雙色玉料,可製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製成鼻煙壺,稱「金銀裹」亦能增殖。

⑦墨玉:閃透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為「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鬢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墨,價值高於用其他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其顏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以製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

⑧碧玉:產於准噶爾玉礦,又稱天山碧玉。呈灰綠、深綠、墨綠色,以顏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差一檔,碧玉含閃透石85%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

2、獨山玉

獨山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也有簡稱為「獨玉」的。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開采獨山玉,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獨山玉的製品。西漢時曾稱獨山為「玉山」。

獨山玉由於色澤鮮艷、透明度好等優點,躋身我國「四大名玉」之列。高檔獨玉的翠綠色的品種,與緬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陽翡翠」之譽。一般獨玉主要用於雕琢各種陳設件以及手鐲、戒指、項鏈等飾物。

獨山玉是一種多色玉石,按顏色可分為八個品種。

①綠獨山玉:綠至翠綠色,半透明,質地細膩,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澤。
②紅獨山玉:又稱「芙蓉玉」。色呈淺紅至紅色,質地細膩,光澤好。
③白獨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質地細膩,具有油脂般的光澤。其品種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紫獨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較差。
⑤黃獨山玉:色呈黃綠色。
⑥黑獨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稱「墨玉」。
⑦青獨山玉:色呈青綠色,透明度較差。
⑧雜色獨山玉:多種顏色混雜的獨山玉。

獨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質地細膩和無雜質裂紋者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綠玉價值較高。此外,利用玉塊不同顏色模仿自然製作的俏色玉雕獲得好評。

3、岫玉
產於遼寧岫岩縣,故又稱為岫岩玉。

岫玉屬於蛇紋石質玉石,顏色多種多樣,以淡綠為主,兼有黃、白、褐等色,質地較細膩,具油膩或蠟色狀光澤,半透明。

岫玉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時有發現,說明他的應用歷史悠久。岫玉由於顏色美觀,硬度低,加工性能良好,製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陳設玉時常被列為首選玉種。還被廣泛用來製作各種小飾件以及人物、動物等工藝品。

與遼寧岫玉同屬蛇紋石質玉石,我國還有如下品種:
①南方岫玉:簡稱「南方玉」,產於廣東信宜,故又稱「信宜玉」,顏色暗綠至綠色,透明度低,蠟質感重。為較低檔玉雕原料,一般用來製作大型玉雕擺件等。
②祁連玉:又稱「酒泉玉」和「酒泉岫玉」,顏色為墨綠色,內含黑色斑點和團塊、條帶,半透明,質量較差。
③昆侖玉:又稱「昆侖岫玉」,玉質與遼寧岫玉很相似,但透明度較差。產於新疆昆侖山麓。
④京黃玉:又稱「京黃岫玉」,顏色淡黃至黃色。產於北京十三陵老軍堂。
⑤莒南玉:又稱「莒南岫玉」,顏色呈黑綠色,產於山東莒南縣。
⑥雲南玉:又稱「雲南岫玉」,顏色呈綠色,常含有綠泥石。

4、「八三玉」翡翠

1983年在緬甸北部發現一種新類型的翡翠玉類,由於特殊的地質環境,物理、化學特性的差異,飾品的特殊觀感性,定名為八三玉。

民間也有稱為「巴山玉」、「爬山玉」,也有的稱為「硬鈉玉」、「鈉長硬玉」,在「種」的分類上,也有將其列為「八三玉種」。

八三玉的岩石學名稱為「蝕變硬玉岩」。具半自形―他形粒狀變晶結構、纖維狀變晶結構,條帶構造、碎裂構造、裂斑構造、糜棱構造、角礫構造。硬玉礦物受擠壓、變形、波狀消光及硬玉的再結晶現象十分明顯。硬玉礦物結晶粒度一般在1mm以上,最大的實測達4mm,壓碎、糜棱化後的硬玉礦物結晶粒度一般在0.01mm以上。

八三玉的結構、構造、礦物特徵,綜合反映了蝕變硬玉岩是受到了強烈地質應力作用的結果,因此八三玉的顯微裂隙、微裂隙及晶粒間的晶間隙都十分發育,硬玉解理在變形過程中呈張性裂開也十分普遍。

八三玉料的原始透明度與晶粒大小,裂隙發育程度,蝕變等因素有關,晶粒大、裂隙少、蝕變弱則透,一般不透明―微透狀,優化處理過的八三玉呈半透明狀。

八三玉的顏色以乳白、灰白、淺綠為底色,底色中常嵌布著綠、暗綠、墨綠色雲朵狀、浸染狀、脈團塊色斑,尤如飄花。
蝕變硬玉岩的礦物成分主要是硬玉,少量綠輝石、鹼性角閃石,次閃石為蝕變產物。
通過大量的八三玉鐲檢測獲得的結論,八三玉應定位於由硬玉為主要(90%)礦物成分組成的翡翠范圍,由鈉長石組成的鈉長石玉不屬八三玉范疇。

八三玉由於內在結構的疏鬆,大部分需要優化處理,用聚合物充填方法使八三玉內部及外表達到完美,但八三玉也不能都認同為「B貨」概念。

八三玉「B貨」是優化處理中聚合物充填的最佳範例,是使玉感達到最佳境地,是對玉石資源最有效的利用。

八三玉「B貨」的一出現就被初識玉的消費者接受,主要原因是八三玉「B貨」有很好的外表美,相適應的便宜價格,在邊貿地區(騰沖、瑞麗)玉鐲的批發價一般200―300元/只。

八三玉「B貨」玉鐲是主打產品,底色多呈乳濁白色、淺綠色,半透明狀,常有綠、暗綠色飄花,紫外下具藍白熒光,密度3.30g/cm3,具稻田乾裂結構,敲擊玉體音沉悶。

為使八三玉「B貨」玉鐲質地、色澤能保持得長久一些,佩戴時應避免與熱水浸泡,太陽光的曝曬,經常用濕毛巾擦洗,吹乾後在絨布上拋光,切忌用有機溶劑(酒精、香蕉水)擦洗。

5、綠松石
綠松石又稱「松石」,是一種具有蔚藍色的玉料。它是美國西南部人以及世界穆斯林特別喜愛的玉石品種。綠松石象徵著勝利和成功,在世界習俗中被定為12月的誕生石。
綠松石的晶體很微小,蠟狀光澤,不透明。多呈天藍色、暗藍色、綠藍色、綠色及綠白色,顏色均一的塊體上,常分布有白色條紋、斑點或黑褐色鐵線。
優質的綠松石主要用於製作戒面、耳墜、胸墜或雕琢佛像、仙女、山水、花卉等作品。

6、瑪瑙
瑪瑙一詞源於佛經,因其紋彩顏色「色如瑪瑙」而得名。我國的瑪瑙產地分布廣泛,幾乎各省區都有,主要產地有黑龍江、遼寧、內蒙、河北、湖北、新疆和江蘇等地。

質純的瑪瑙呈白色,因往往含有色素離子或其他雜質,而呈紅、灰、褐、藍、綠等色,以紅、白兩色較多見,光彩奪目,顏色環帶相間美麗無比。瑪瑙一般都有環紋帶,如無環紋帶,則稱為玉髓,檔子比瑪瑙要低。

瑪瑙和玉髓的品種,主要有以下幾種:

A)縞瑪瑙:有很細的直線狀平行紋帶,紅縞瑪瑙是最珍貴的品種。
B)水膽瑪瑙:天然出產的瑪瑙,中空而含有「水膽」稱為「水膽瑪瑙」。水膽數目可分為「一膽」、「雙膽」等,以膽大水多,透明度高為佳,是珍貴的玉材。
C)火瑪瑙:在環帶中閃現火紅的光澤,故稱為「火瑪瑙」。
D)東紅瑪瑙:日本產的紅瑪瑙。
E)綠玉髓:顏色呈粉綠色,無環紋帶。
F)紅玉髓:顏色呈紅色,無環紋帶。
G)碧石:顏色呈紅、黃褐、灰綠等色,為成分不純的玉髓,按顏色分為「紅碧石」、「綠碧石」等。

7、梅花玉
產於河南汝陽縣,又稱「汝洲玉」。磨光加工後,呈現美麗的梅花圖案或其他花紋,故名。玉質緻密,底色有黑、褐紅和灰綠三色,以黑底色為佳,梅花紋顏色有紅、綠、白三色花紋同時出現在黑底色上的多色梅花玉為精品。

8、青海玉
產於青海,故名。外表美觀,顏色為白底或淺灰底加綠色斑紋,玉質較細膩,呈半透明狀。由於其外觀與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其冒充翡
翠玉件。

9、青金石
青金石是一種含鈉和鈣的鋁硅酸鹽礦物。顏色呈暗藍、天藍或紫藍,玉質不透明,具有玻璃光澤,硬度5-6。青金石由於顏色莊重,常被製成佛像、佛珠、鼻煙壺、瓶護以及鍾表殼上的飾物等,色佳者也用於做戒面。青金石以顏色鮮藍、質純和含少量黃鐵礦金星者為上品。

10、芙蓉石
芙蓉石又稱「玫瑰石英」、「薔薇石英」、「祥南玉」,是一種桃紅色半透明至透明的石英塊體,有玻璃光澤或油脂光澤,硬度為7。中國的芙蓉石出產於新疆、雲南、內蒙古等地,優質的芙蓉石出產於巴西。芙蓉石主要用於雕琢項鏈、雞心以及小型擺件等。芙蓉石以色深為佳,桃紅色越深越好,如近於白色的淡桃紅色則價值甚低。

11、馬來玉
產於馬來西亞,為一種用綠色染料染成的石英岩,具玻璃光澤,硬度7。外觀翠綠,透明度較高。馬來西亞原料豐富,價值低廉,適合製作一些低檔飾物。

12、東陵石

11、產於印度,是一種綠色含鉻雲母石英岩,微透明——半透明。玉石中散布猶如群星的綠色鱗片,十分美觀。為石英岩玉石中的優質品種,主要被用於製作串珠項鏈等飾物。

13、密玉
產於河南密縣,故名。又稱河南玉。半透明,顏色白色——淺綠色,用作玉料大多經染色而成,主要有蘋果綠和橙紅色,以綠色絕色為佳,大多用於製作首飾或擺件,屬低檔玉料。

14、貴翠
產於貴州,故名。又稱貴州玉。顏色呈淡綠色,具玻璃光澤,但不純和,雜質多,似劣質翡翠,屬低檔玉料。
15、京白玉
產於北京郊區,故名。質地細膩,純白均一,光潤油潤,用它製作的玉雕品晶瑩剔透,是頗受歡迎的玉種。

16、木變石
因其外貌似木質,故名。玉質緻密堅硬。硬度7。有黃、黃褐、褐紫、藍、藍綠、藍灰等色,其中黃色而具有貓眼效應的稱為鷹睛石,褐藍相間的則稱為斑馬虎睛石,以鷹睛石價值最高。
優質鷹睛石,藍色美麗,主要用於製作手鐲、戒面等。具有貓眼效應的虎睛石,則主要用於製作手鏈珠和項鏈珠,也有以大粒原料製成蛋形戒面的,但因貓眼死板,價值不高。

17、藍田玉
產於藍田,故名。藍田玉是古代的主要名玉之一。藍田玉質地細膩,硬度4左右,加工性能良好,顏色主要有米黃色和蘋果綠色,被大批用以製作玉枕、健身球、茶酒具等,是受歡迎的低檔玉材。

18、靈璧玉
產於安徽靈璧縣,故名。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的名玉之一。其品種頗多,最著名的有紅皖螺、灰皖螺及碧雲石。硬度3-4,硬度較低,經加工磨亮後,光潔照人,適於製作花卉、人物和動物等工藝品。

19、白雲玉
產於內蒙古白雲鄂博,故名;又稱白雲鄂博玉;又稱白雲鄂博玉。質地細膩,加工性能良好。優質的白雲玉在灰綠色的內里閃現出絢麗的「金線」或「金星」效果,適於製作成硯台、筆架等文房用具及其他工藝品。

20、百鶴玉
產於湖北省鶴峰縣,又稱「五花石」。質地細膩,加工後花紋美麗,圖案清晰,有圓形、圓錐形、長條形等,顏色呈果綠、奶白、霞紅等,製作成工藝品,藝術價值頗高。

21、孔雀石
因其頗似孔雀尾翎的翠綠色,故名。具玻璃光澤,微透明。屬低檔玉材,其質優者,可製作項鏈、戒面、雞心等飾物。但也有極個別顏色鮮艷、構造奇特者,身價不菲,相當昂貴。

22、烏蘭翠
產於青海烏蘭縣,因其色澤翠綠,故名。顏色呈灰綠、暗綠和翠綠等不同程度的綠色。以白底色帶濃綠翠斑的烏蘭翠價值較高。硬度6-7,具油脂光澤,微透明至半透明。常用於加工成玉鐲、戒面及玉白菜和其他小飾件,由於光澤不佳,加工性能差,屬於低檔玉材。

又即
玉 從色彩上分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黃玉、黃岫玉、綠玉、京白玉等。從地域上分有:新疆玉、河南玉、岫岩玉(又名新山玉)、澳洲玉、獨山玉、南方玉、加拿大玉等,而其中新疆和闐玉是我國的名特產。
..關鍵字瑪瑙——從色彩上分有:白、灰、紅、蘭、綠、黃、羊肝、膽青、雞血、黑瑪瑙等。從花紋上分有:燈草、藻草、纏絲、玳瑁瑪瑙等。在我國的東北、內蒙、雲南、廣西均有出產。且有含水瑪瑙,稱為水膽瑪瑙。

..石——綠松石、青金石、芙蓉石、木變石(又名虎皮石)、桃花石(又稱京粉翠)孔雀石、蘭紋石、羊肝石、虎睛石、東陵石等,其中綠松石是我國湖北鄖陽一帶的名產。
..晶——水晶、紫水晶、黃水晶、墨晶、茶晶(又名煙水晶)、軟水晶、鬃晶、發晶。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出產。
..翡翠——具有紫、紅、灰、黃、白等色,但以綠色為貴,它是我國近鄰緬甸的名特產。
..珊瑚——分紅、白兩色,是一種海底腔腸動物化石,我國台灣省出產的質量很好。
..珠——珍珠(海水珍珠、淡水珍珠)、養珠(海水養珠、淡水養珠)。
..寶——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海藍寶石、貓眼寶石、變色寶石、黃晶寶石、歐珀、碧璽、尖晶寶石、石榴石寶石、鋯石寶石、橄欖綠寶石、翡翠綠寶石、石英貓眼、長石寶石等。

⑺ 和田玉有哪些種類

和田玉按顏色分類
1.
黃玉由淡黃到深黃色,其特點是從里到外均為黃色,有栗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虎皮黃等色,黃玉十分罕見,古人以「黃侔蒸梨」者為最好。
2.
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顏色的種類很多,儲量豐富,是歷代制玉採集或開採的主要品種,比較常見。
3.
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為雲霧狀、條帶狀等,多見於青玉、白玉過渡;一般有全墨、聚墨、點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純漆」者乃是上品,十分少見。墨玉大都塊度較小,其黑色皆因其含較多的細微石墨(碳質)鱗片所致。
4.
白玉的顏色由白色到青白,多種多樣。還可分為羊脂白玉和青白玉。羊脂白玉因色似羊脂,故名。質地細膩白如凝脂,特別滋蘊光潤,給人以一種剛中見柔的感覺,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種,目前世界上僅新疆和田有此品種,產出十分稀少,極其名貴。青白玉以白色為基調,在白玉中隱隱閃綠、閃青、閃灰等,屬於白玉與青白玉的過渡品種,和田玉中較為常見。
開采方式分類
1.
山流水是指原生礦石經風化崩落,並由河水搬運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其特點是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稜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
2.
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寶蓋玉,指產於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的大小不一,呈稜角狀,質量常不如籽料。
3.
籽料又名籽兒玉,是指原生礦經剝蝕被流水搬運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形,表面光滑。因為長期搬運、沖刷、分選,所以子玉一般質量較好。

⑻ 鄂爾多斯蒙古族與鼻煙壺 鼻煙壺的材料主要是什麼

鼻煙壺的材料主要是金.銀.銅.琥珀.瑪瑙.翡翠等。
希望採納!謝謝!

⑼ 黃龍玉與黃玉有區別嗎區別又是什麼

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黃龍玉」是黃蠟石,根本不是玉石,是近年人為說成玉.....黃玉就是玉!兩者成分也天壤之別。

⑽ 如何鑒賞黃玉的質地和顏色

玉器鑒賞看什麼

人們說「黃金有價玉無價」,這是因為玉器作品的藝術性是難以估價的。那麼,我們應如何鑒賞玉器呢?
首先要看是用什麼原料製作的。玉器原料或翡翠、白玉,或瑪瑙、水晶,或珊瑚、青金……不同的玉料,產地不同,質地不同,雕琢手法也會不同,價格也就不同。「俏色」,幾乎是玉器鑒賞的專用詞,即便是低檔次玉料,如果有「色」,而且用得「俏」,也會身價倍增;高檔次的俏色產品,其價格更是難以估量了。
同一種玉料,又分許多細目。如瑪瑙,有生熟之分。熟瑪瑙即燒紅瑪瑙,色彩絢麗;生瑪瑙中有蛋青瑪瑙、紫瑪瑙、雜草瑪瑙等多種。近年研究出的染色瑪瑙,結束了玉料不能著色的歷史,但多是小塊,只用於首飾行業。最難得、難琢的是瑪瑙水膽,先要將水膽部位安排適當,既要把膽壁琢磨得很薄,充分顯出裡面的水,又要注意不可把膽壁磨破,漏掉了膽水。自第一次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上展出《水簾洞》和《群山巨瀑》這兩件水膽作品之後,陸續又有一些佳作問世,這些作品都十分珍貴。
其次要看作品的門類。玉器作品有爐、瓶、熏,有花卉蟲鳥,還有人物、動物,有創新的,也有仿古的。不同類型作品有不同的質量標准。一般來說,工藝比較簡單的是樓枝鳥、持花仕女、走獸、盆景;比較復雜的是花卉瓶、人物動物,最難的是爐、瓶、薰等傳統造型的玉器,需要慎重選料,開料、出坯、掏膛,然後做浮雕圖案。如果是帶鏈子的瓶,帶提梁的鹵,則需先將鏈子、提梁做出來,工藝的難度就更大了。
三是看選題、構思和表現手法好不好。玉器題材多為吉祥圖案,或是故事、典故,近代也出現了一些反映現代生活的好作品。總之,所取的題材與作者的構思應是相輔相成的,而最終要以琢制技巧來表達。絕大部分玉器作品是量料取材、依材施藝的。一般先要對玉料挖臟去綹,然後進行構思,設計者要運用豐富的歷史知識、行業知識,找出一個適合的題目。在一件產品的製作過程中,往往根據情況變化,需要多次修改方案。
60年代一件著名的作品———《珊瑚六臂佛鎮蛟龍》,在製作過程中,鏈子做不下去了,藝人煞費苦心想出個辦法,把鏈子改成一個「馬舌子」(另一種連接形式)才解決了問題。這個改路子的設計和做法,挽救了一件藝術珍品,至今傳為佳話。
四要看做工。琢玉工具基本上是圓形的,以鍘鉈、軋鉈、勾鉈為主,另有彎子、管子、絲子、鋥子等。要把玉器琢得線條流暢、彎轉圓潤、干凈利落,是不容易的。此外,造型比例是否適當、動作是否自然,也特別重要。素活、平面、獸頭、環子、鏈子的做工也都是很講究的,各有不同的要求。
最後,要看「光亮」效果。很好的作品,如果拋光技藝不佳,對觀賞效果很有影響,也直接影響作品的價值。

最容易入手的是玉的顏色和質地。兩個不二法則是:夠色的玉器搶眼,質地好,稱為有鋼味的矜貴。

玉器的顏色有很多種,綠、白、紫、紅、黃、黑,各自有其美麗之處。

最受歡迎的是綠和白,紫和紅也有不少人喜愛。

質地指通透度和純度

玉器行內會有些專有的名詞,例如豆青、金絲、老坑、玻璃種等。很大部分都是描述不同的通透度和純度。很明顯,越通透就越靚,同時也越矜貴。玉質夠純表示有雜質,質地一致均勻,都是上佳的品質。夠通透的玉器不一定夠純,夠純的也未必夠通透,既通透又純的玉器是很罕有的。

切割師傅會按每件玉石的特點,做出別致獨特的題材,同時又將玉器最美的一面展示出來,更現出玉器師傅的雕刻工藝。可以說,每件玉器都是精心的工藝品。決定玉器的大小厚薄,是切割玉器的大學問。玉件太厚太大時會不夠通透,但太薄時顏色就會淡。

玉器在地殼深處形成,受地殼變動和天然侵蝕而產生玉紋或石紋。有紋有裂是很自然的,不少玉原石都裂得很厲害呢。最重要是玉紋不太明顯。

購買翡翠玉器除了喜愛它的獨特顏色,種質和感覺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題材有深遠的寓意。玉佩、玉扣、如意、壽桃、六結、葫蘆等,各有它們的吉祥意義。玉厄、珠鏈、玉鞍戒指、玉圓戒指等更是名貴大方。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 能夠配對和配套的玉器非常難得。試想想要有一對或數件形狀、顏色、種質、純度、大小、厚薄相近是何等困難,何等罕有!

欣賞玉器可以從以上不同角度著手,但購買玉器最重要是合眼緣。每件玉器都是獨一無二,要找兩件一模一樣的玉器比找一模一樣的鑽石困難不知多少倍。千金難買心頭好,此話雖然有點 "土"氣, 但卻是千真萬確。

黃玉因其韌性較差,外力擊之,很容易出現裂紋,故不宜製作男用戒指,但黃玉的質地相當硬,硬度為8度。黃玉的比重較高,幾乎與鑽石的比重相同。只是折射率比鑽石低得多。黃玉通常都有些裂隙,但只要其中的瑕疵不能被肉眼發現,這樣的黃玉就可視為上品。

黃玉的迷人之處在於它那非同尋常的美麗顏色。名貴的黃玉,顏色應該是非常鮮艷的黃,微帶點橙色,整體為黃金色,稱之金色黃玉或帝黃玉。微帶紅色、黃褐色的雪梨黃玉、極淺的淡藍色黃玉,都是較為貴重的寶石,其它還有粉紅至紅色的黃玉和無色的黃玉。紅色的黃玉通常是以褐黃色的黃玉加熱而成的,無色的黃玉價格就很低了。黃玉的價值在於美麗的色彩,其顏色越濃艷,價值也就越大。

黃玉的產地雖比較多,但出產真正上乘黃玉的國家除巴西、斯里蘭卡外並不多見,所以黃玉算得上是較為名貴的寶石。人們將它譽為「友誼之石」,列為十一月誕生石。

在選擇黃玉時,首先注意觀察瑕疵,瑕疵不被肉眼發現,僅在10倍以上放大鏡下才可看到的就視為上品。另外要看它的顏色,要選擇那些含有悅目的色彩 外觀如同絲絨狀或天鵝絨狀的黃玉,並鑒別它是否有優良的拋光工藝。

黃玉與黃水晶看上去十分相似,很容易相混。黃水晶是一種相當普通的寶石,其光澤遠不如黃玉,但由於其價格便宜,加工精細也很漂亮,極易以假亂真,所以常被作為黃玉的代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