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合肥建多少個城隍廟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看你那個洞的圖片 2025-08-15 17:45:49
少婦動態圖片大全圖片 2025-08-15 17:44:19

合肥建多少個城隍廟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09 00:14:01

A. 合肥城隍廟的市場現況

如今的城隍廟市場位於廬陽區安慶路街道轄區,臨近長江中路,經營面積10萬平方米,佔地約150畝,雲集個體商戶近4000餘家,日均客流量5萬人次,年交易額30多億元。主要經營業態有服裝紡織、日用百貨、玩具紙張、古玩字畫等。東南西北面分別與六安路、安慶路、蒙城路、淮河西路相臨,地理位置優越。1986年1月在安徽省人民政府規劃下建立開業,成為合肥市個私經濟的發源地,小商品集散中心,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城隍廟市場主要由廟前、廬陽宮、廟東、小商品世界、古玩城、城隍廟商城和城隍廟大世界組成。

B. 合肥城隍廟總面積多大

100000平方米。

合肥城隍廟,又名廬州府城隍廟。

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99號,北宋皇佑三年(1051),為紀念首任廬州府知府孫覺,始建城隍廟。

寺廟風格

合肥城隍廟,屬皖江古典園林、徽州古建築風格。整個廟宇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大廟前有旗桿矗立,前方左右兩側有鍾樓、鼓樓、牌坊與之對應,山門口有石獅相對。

山門3間,左右耳房共10間;戲樓5間,兩旁耳房共8間;大殿3間,兩側耳房共6間;大殿和戲台之間東西廂房共24間,代表古代宣揚孝道的「二十四孝」;大殿前有香爐1座。

一樓分別設城隍殿、十王殿、三皇殿、元辰殿、龍王殿、祖師殿、福德殿、文昌殿、財神殿、靈官殿等道教核心殿堂。

供奉北宋城隍孫覺及夫人、西王母、送子娘娘、慈航大士、十殿閻君、三皇、斗姆元君、龍王、張天師、福德神、文昌神、財神、王靈官、哼哈二將、牛頭馬面等道教眾神像,並設立城隍、城隍夫人寢宮和陰司刑獄設施。二樓設有藏經閣、接待室、會議室、辦公室以及道人們修行的丹房和起居卧室。

C. 合肥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作為一個合肥本地人,在合肥已經生活了20多年,對合肥的旅遊景點也是非常熟悉,像我們知道的李鴻章故居,包公祠等等,都屬於合肥市比較著名的景點。下面我們給大家一一介紹下:

李鴻章故居

大蜀山森林公園位於合肥市西部,距離合肥市中心大概半個小時路程;作為一座天然氧吧,大蜀山在周末和節假日期間都會吸引很多合肥市民前往遊玩;園內有森林,湖泊以及濕地,為凈化合肥市的空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蜀山周邊有合肥野生動物園,安徽名人館和開福寺等等諸多景點。

D. 合肥城隍廟

合肥城隍廟——道教廟宇。在安徽省合肥市市內。昔為合肥著名道教廟宇之一。建於北宋皇祐三年(1051 ),重修於清同治十年(1871),傳為遵照李鴻章意旨仿北京頤和園內戲樓式樣建造。古時是演戲娛神之處;整個廟宇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大廟前有旗桿矗立,山門口有石獅相對,山門3間,左右耳房各5間;戲樓5間,兩旁耳房各4間;大殿3間,兩側耳房各3間;大殿和戲台之間東西廂房各12間。大殿前有香爐1座。設城隍殿、娘娘殿、元辰殿、三皇殿等等眾多殿堂。供奉城隍、城隍夫人、西王母、送子娘娘、慈航大士、十殿閻王、三皇、斗母星君、龍王、財神等道教眾神像並設有城隍、城隍夫人寢宮和陰司刑獄設施。古時候,每年春節和農歷七月二十九日城隍壽誕期間,合肥大小官員、道教信徒都前來拈香、禮拜,戲樓上上演酬神戲,遊人如織。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於歷史的原因城隍廟遭到了嚴重破壞,僅存山門、戲樓、大殿、娘娘殿等建築。1980-1982年由市文物管理處主持修復。根據記載合肥城隍爺是北宋時期首任廬州知府孫覺,在任期間為百姓盡職盡責,被百姓尊奉為廬州府第一城隍。
地址,合肥市廬陽區,望採納祝你好運

E. 合肥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合肥,簡稱廬,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

F. 合肥城隍廟如何改造

觀點1 一度沉寂的合肥城隍廟即將迎來新發展機遇。十一前「合肥城隍廟新商業時代論壇」召開,來自我省各界的專家討論城了隍廟在新商業時代格局下的發展前景。 合肥城隍廟建設於上個世紀80年代,隨著合肥其他商業圈的繁榮發展,城隍廟與四牌樓商業圈逐漸分割,發展境況越發「尷尬」:一方面是地段位置等價值連城;另一方面又因為經營規劃等讓人「扼腕」。 隨著國際性風格賣場進駐,合肥市政府決定對城隍廟經營規劃調整。據該市商務局有關專家介紹,未來的城隍廟將與上海的豫園(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功能一樣,發揮出城市主導性旅遊商業功能,向精品商業店面、古玩、女性休閑商業等方面發展,從而將四牌樓——城隍廟——三孝口等三大商業圈聯為一體,發揮出「黃金經營價值」。
觀點2
合肥城隍廟有望變身為具備濃郁地方特色的商業文化園,雖然城隍廟改造的困難很大,但是合肥市有關部門還是對城隍廟的未來進行規劃與設想。目前,城隍廟更加註重規范管理與環境完善,為將來的改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城隍廟商業文化園改造區域比現有的城隍廟面積要大,其東臨六安路,西至蒙城路,北接淮河路,南抵安慶路,包含市場附近的中學、居民區、辦公樓等等,佔地面積達到306畝。安慶路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以城隍廟改造為契機,帶動整個區域面貌發生徹底的變化。 」
整個項目計劃投資達到2.89億,建設內容包括「一廟」、「三街」、「五城」以及配套設施。廟指現有的城隍廟,將修繕花戲樓、娘娘殿;舉辦民俗、非遺等展館及室內外演藝培訓場所;舉辦「新春文化廟會」和「周末西區演唱會」等等。三街指文化用品、文化娛樂和老字型大小精品一條街。五城則是古玩城、動漫城、飲食文化城、娛樂電玩城、工藝禮品城等。
在建設項目的選址上,記者看見,現在的民政廳危舊居住宿舍小區將「變身」為工藝禮品城,黃山巷危舊小區則改造為動漫城,合肥四中地塊將建設物流倉儲中心和商業回遷安置區。
體驗廬州文化打造旅遊景點
合肥城隍廟商業文化園通過整合安徽優質資源體現「徽文化」和「廬州文化」,以文化相關商業業態為載體,拓展發展空間,形成知名的歷史文化商業園區。這與上海豫園、南京夫子廟都有很大不同,後兩者分別注重國際化和六朝古都的品牌開發。
其實,在未來的城隍廟商業文化園中,文化業態確實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有項目中佔地面積最大的則是文化業態,文化用品特色街和文化娛樂一條街,分別佔地64畝和65畝,其中文化娛樂街將聚集小劇場、文化茶社、電影院等等文化業態。古玩城也將得到擴建,將現有的思惠樓廣場及城隍廟小商品城均納入古玩區域,建立起玉器、銅器、字畫等等交易中心,增加典當、拍賣、古玩鑒定等服務。
按照這種思路改造,城隍廟商業文化園將發展成為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有地域文化個性的大眾體驗、地方風情觀光和多業態商業積聚的旅遊景點。
成立管理機構為改造「鋪路」
目前,這一項目主體是合肥市廬陽商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是廬陽區政府背景的投資公司,在區政府授權范圍內對國有資產的投資、經營與管理。招商對象為具有文化產業背景的投資者和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
據了解,城隍廟商業文化園已經完成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但是城隍廟市場內的產權問題、周邊危舊小區拆遷以及學校的搬遷等等,給城隍廟能否順利「變身」,增加很多困難,這是城隍廟改造呼聲很大,一直難有實質性進展的主要原因。
現在,有關部門已經開始為城隍廟的改造「鋪路」,成立專門的城隍廟管理機構,理順市場內的各種關系;同時,鼓勵產業業態的轉移,減少服裝店,吸引文化產業的入駐,比如在霍邱路上,已新開多家字畫、十字綉的店面,文化產業氛圍正在形成。負責招商的聯系人稱:「現在著力提升城隍廟的文化品位,在軟體建設上先行突破,爭取早日有實質進展」。(盛木生)
快訊:濱湖區連體地塊取消供應 20上午土拍無交易
合肥房價三月環比持平 90平米以下戶型最抗跌
轉讓限制多擔保費用高 房貸「商轉公」合肥遇冷
個人房貸停發實為緩發 專家稱只是暫時現象
合肥首場置業大講堂走進看房團 限購令下如何買好房

G. 合肥城隍廟的前世今生


合肥城隍廟昔為合肥著名道教廟宇之一。建於北宋皇佑三年(1051),重修於清同治十年(1871),傳為遵照李鴻章意旨仿北京頤和園內戲樓式樣建造。古時是演戲娛神之處;整個廟宇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大廟前有旗桿矗立,前方左右兩側有鍾樓、鼓樓、牌坊與之對應,山門口有石獅相對。山門3間,左右耳房共10間;戲樓5間,兩旁耳房共8間;大殿3間,兩側耳房共6間;大殿和戲台之間東西廂房共24間,代表古代宣揚孝道的「二十四孝」;大殿前有香爐1座。一樓分別設城隍殿、十王殿、三皇殿、元辰殿、龍王殿、祖師殿、福德殿、文昌殿、財神殿、靈官殿等道教核心殿堂。供奉北宋城隍孫覺及夫人、西王母、送子娘娘、慈航大士、十殿閻君、三皇、斗姆元君、龍王、張天師、福德神、文昌神、財神、王靈官、哼哈二將、牛頭馬面等道教眾神像,並設立城隍、城隍夫人寢宮和陰司刑獄設施。二樓設有藏經閣、接待室、會議室、辦公室以及道人們修行的丹房和起居卧室。古時候,每逢春節及道教重大節日,合肥一些官員、道教信眾都前來拈香、禮拜,戲樓上上演酬神戲,遊人如織。
解放前合肥城隍廟主持 張高瓴(高字輩)傳度張汝溪(宏字輩)主持城隍廟,文化大革命前張汝溪代主持,龍虎山「宏」字輩道士。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於歷史的原因城隍廟遭到了嚴重破壞,僅存山門、戲樓、大殿、娘娘殿、鍾鼓樓等建築。1980-1982年由市文物管理處主持修復。1985年7月12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4月,在省道教協會、廬陽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由安徽省道教協會委派正一道士張振陽(羅陽)道長到城隍廟主持宗教工作,並於2013年3月正式成立合肥市廬陽區道教協會,道教活動場所位於城隍廟後街的娘娘殿,建築面積76.33平方米。合肥現有道士百餘人,信眾上萬人,目前正在籌建合肥市道教協會。由於場地有限,顯然遠遠不能滿足道教信教群眾的正常活動需要,更談不上打造城市旅遊景點。作為土生土長的合肥人,許有為、牛耘二位老先生對於合肥城隍廟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他們一直認為合肥城隍廟應該恢復原有面貌,並將其作為交流、傳道、培訓的活動場所,對於促進我市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根據清代《嘉慶合肥縣志》、《廬州府志》等資料記載,合肥城隍爺是北宋時期政治家、首任廬州知府孫覺。因為他在任期間為百姓盡職盡責,深受百姓愛戴,被百姓尊奉為廬州府第一城隍。過去,城隍殿內除供奉北宋城隍孫覺及手執大筆的文判官和手執狼牙棒的武判官以外,還有協助城隍爺懲奸除惡的六部司:延壽司、速報司、糾察司、獎善司、罰惡司、增祿司,又稱「六官」。城隍爺及判官、司神各穿戴朝服,手執各自特有的法器。一座完整的城隍廟,除了供城隍爺懲奸除惡的城隍殿以外,還應有供城隍爺及城隍夫人生活休息的城隍寢宮。城隍寢宮內供奉的城隍爺及城隍夫人坐像均以上等樟木雕刻而成,大小均以出巡使用的官轎大小為准。寢宮內好似有錢人家的起居卧室,裡面有雕花架子床、綉花緞被面、枕頭、小腳鞋、梳妝盒以及兩頂以備城隍爺及城隍夫人出巡時用的官轎等等。每年道教居士、信士都要為城隍爺及城隍夫人製作朝服衣帽,並且按照不同季節進行更換。十王殿內供奉道教中掌管人的生死和輪回的十殿閻王和牛頭馬面二神。十殿閻王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古時候,如果信眾自知犯下錯誤,都會叩跪在十位閻王的面前進行懺悔,改過。三皇殿內供奉的「三皇」是指距盤古開天闢地五十五萬年來,陸續出現的三位偉大的神祇,稱為天皇、地皇、人皇。分別是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黃帝。「三皇」神像端坐在大殿之內,供遊客參拜和祭祀。元辰殿,又名「六十甲子殿」,奉祀六十甲子神和斗姆元君。斗姆元君具有三頭六臂,分別拿著各種法器,為道教女神,又稱為「斗母」、「斗姆」,尊稱為「圓明道母天尊」。六十甲子即是用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循環相配而得。六十甲子神為六十位星宿神,每個星宿各有一神,共有六十位神,輪流值年。值年神,又稱太剛神,也稱「太歲大將軍」。他們率領各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每逢歲初春節期間,大批信眾都到元辰殿為自己的本命神燒香、叩拜。祈求健康平安,逢凶化吉。龍王殿供奉的是掌管興雲降雨,統領水族的龍王。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古人認為,凡是有水的地方,無論江河湖海,都有龍王駐守。龍王能生風雨,興雷電,職司一方水旱豐歉。因此,大江南北如遇久旱不雨,一方鄉民必先祭祀龍王祈求降雨。祖師殿是供奉道教的創始人祖天師張道陵及弟子王長和趙升。張陵,道教稱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創立道教後尊奉黃帝和老子為基本信仰,把信行真道作為修行的主要目標。規定道眾的基本義務是奉守道戒,處世原則是清靜無為。這些特點,對後世道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所以,道教的廟宇都會供奉張天師及左右護法。文昌殿中供奉著文昌帝君坐像和魁星站鰲像,文昌神又名「文曲星」,相傳是中國古代主宰功名祿位的神;魁星是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因此所有想要考取功名,謀得事業的的信眾都來拜求文昌帝君和魁星神,期盼能金榜題名,獨占鰲頭。財神殿內通常供奉五路財神之首的玄壇元帥趙公明以及文財神范蠡和武財神關羽。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文財神范蠡 ,自號陶朱公,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關羽稱為「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因為其不僅可以「治病除災,驅邪辟惡」,還有「招財進寶」的職責,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武財神。民間認為土地公與土地婆除了保護地方安寧平靜以外,同時隸屬於城隍之下,掌管地方死者的戶籍。所以城隍殿周圍皆有供奉土地公和土地婆的福德殿。王靈官及哼哈二將是道教的護法鎮山神將,每座合理的道教廟宇皆有王靈官及哼哈二將等護法神將。根據城隍廟山門大小,在山門內設立銅鑄王靈官神像及泥塑哼哈二將神像最為合理。古有「左鍾右鼓」之稱,道教十方宮觀里講究的「鍾鼓齊鳴」,是講道教宮觀以鍾鼓為號令,召集道眾以及報時、按排日常生活事務。清晨稱「開靜」,即打開一夜之沉靜,晚上稱「止靜」,即停止一天之活動復歸於寧靜。清晨先擊鍾後擊鼓,晚上先擊鼓後擊鍾,故又稱之「晨鍾暮鼓」。娘娘殿中供奉道教中的三位著名女神:西王母、慈航大士、送子娘娘。娘娘殿是合肥城隍廟僅存的道教殿堂,三位娘娘各管一方,每逢初一、十五,方圓百里的老百姓都會湧向娘娘殿,祭祖敬賢,許下心願。

H. 合肥市合肥廬州府城隍廟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親愛的遊客朋友,歡迎您來到廬州府城隍廟。

在中國,可以看到許多城隍廟,裡面供著城隍老爺。每年,人們還會在特定的幾個時間內去祭拜城隍爺,趕廟會。城隍爺究竟是什麼人呢?它是怎樣逐漸發展而來的呢?

在古代傳說中,守護城池的神稱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職權范圍相當於人世間的縣官老爺。道教把城隍當做「剪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放睛,保障著這一城的谷豐民足。

廬州府城隍廟始建於北宋皇佑三年,也就是公元1051。在清朝咸豐四年也就是公元1854年時,太平軍攻打合肥,這座城隍廟也就毀於戰火了。後來當時的政府一度想要重建城隍廟,但都由於經費問題而中途停工了,到了光緒五年,還是由李鴻章的弟李鶴章出面募捐續建的。從前,大廟前矗立著旗桿,山門口有石獅相對,大殿和戲樓之間還有東西廂房各12間。大殿前還有一座鐵香爐。殿中供奉著城隍像,廂房中有城隍夫人像。東西供奉著十殿閻王,並有陰司刑獄設施。在以前,每年的春節和農歷七月二十九日城隍壽誕期間,廬州府和合肥縣的大小官員、善男信女都要前來拈香、禮拜,戲樓上有連台的《目連救母》酬神戲演出,小商小販和遊人也蜂擁而至,廟街也在這時候變成了鬧市,十分熱鬧。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山門口的石獅被砸,廟里的塑像被一掃而光,古建築也遭到了破壞,現在只剩下山門、戲樓、大殿、娘娘殿等建築了。

好了,城隍廟就為您介紹到這里了。感謝您的收聽,再見!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合肥廬州府城隍廟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I. 合肥在建一座新的地標建築,佔地多大呢何時建成呢

大家都知道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內各大城市都在努力的建設發展之中,城市的綜合實力都有著顯著的提升了,國內很多的城市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作為基礎之後,對於其形象的建設也非常的重視,一座城市的形象對於其發展還是很重要的,形象是城市對外展示的「名片」,在國內很多的城市如今都在打造地標建築,這些標志性的建築有的已經發展成為知名的旅遊景點,比如說上海的明珠塔,北京的鳥巢等。

合肥是科教名城,這座圖書館的建設就很符合其定位,將會成為很多好學者交流學習的場所,同時也成為合肥的一座新地標,有助於其形象的提升,大家對於該圖書館的建設是不是很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