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北方農村門樓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氣球衣服搞笑圖片 2025-08-12 15:09:17
釘釘軟體的圖片過期 2025-08-12 14:50:36

北方農村門樓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8-06 19:39:10

㈠ 有特色的民居

1、華北民居

華北平原漢族傳統民居建築,多數是平房,房屋結構以木柱托梁架檁,支撐椽條和輕瓦屋頂,以青磚牆、生磚牆、石牆及夯土牆維護北、東、西三面,南向開門有窗戶。低窗檯,窗戶過去多支摘窗,窗上有欞格、糊紙,現在多作死扇窗,安大玻璃,屋內光線充足。室內砌有土炕,與灶相通。炕上鋪席,席上鋪氈,上置矮桌,可進餐或待客。屋頂多是人字形(俗稱兩面坡),坡斜度平緩。除瓦頂之外,還有在椽條上墊細樹枝抹泥做頂的。為省工結實,關中平原及山西民居建築屋頂多取一面坡式。北方漢族院落組合多作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為代表。�

北京四合院以坐北朝南的三間正房為主體。正房兩邊是耳房。正房前面是中心庭院,庭院東西南側是廂房,廂房兩邊也各有耳房,庭院南邊有垂花門通向前院,前院南側是大門和與大門並排的倒座。有的四合院在與大門相對之外立影壁,朝南的正房與東西兩側的廂房用廊連接。規模較大的宅院,其正房之後留後院,後院之後再修正房,廂房後留狹長天井,天井之後再修廂房,這種方式向後方和左右疊加。

2、陝北民居

陝北取黃土高原上層厚實、地下水位低的特點,挖窯洞作民居,有冬暖夏涼的優點。

窯洞民居可分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種。地坑式窯在地面挖坑,內三面或四面開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窯洞是沿山邊及溝邊一層一層開鑿窯洞。土坯拱式窯洞以土坯砌拱後覆土保溫。此外還有磚石砌的窯洞式民居。

地坑式窯洞也見於黃土層厚的豫西平原地區,如河南鞏縣的地坑式窯洞,常常是整個村莊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遠遠望去,只見村莊的樹冠和地面的林木。地坑式窯洞頂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種植莊稼。甘肅東部也有這種地下街道。從西方環境建築學家的觀點看來,這種地坑式窯洞建築是完美的不破壞自然的文明建築。

地下窯洞的組合,仍然保持北方傳統四合院的格局,有廚房和貯存糧食的倉庫、飲水井和滲水井,以及飼養牲畜的棚欄,形成一個舒適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劃分、上下層的交通關系、採光通風和排水等方面,都有很巧妙的處理方法。

3、東北民居

東北民居與華北相類似,惟其盛產木材,房屋建造除用木構梁架外,還有木板做壁,抹白泥加厚,光潔成牆,房頂蓋瓦或茅草,其餘門窗及室內擺設與華北民居相同。

4、南方民居

南方漢族傳統民居中多見樓房,或為古代巢居的演變。

傳統民居樓房一般只是二層,仍以木構架為主體,木樑柱支撐較大的挑檐、重檐和起翅、閣樓、吊樓等,用精確的榫卯工藝製作。周圍牆體多用磚石砌成,也有用木板嵌合四壁。各地樓房布局依自然條件及習俗不同而有差異:丘陵山地的樓房多依山傍水,江、浙水鄉的樓房則前街後河,福建的土樓龐大美觀,蘇州的樓閣小巧秀麗。

漢族樓房一般把樓梯擺在次要、隱蔽的位置,與西方住宅把樓梯作為住宅的核心重點裝飾,強調地坪起步處的寬度以顯示住宅豪華的習俗明顯不同。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漢族民居建築的共同點是坐北朝南,注意室內陽光;以木結構樑柱承重,以磚、石、土、木作牆維護;以堂屋為主體核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曲線屋頂及檐口見長。

5、現代民居

解放前,從內地到沿海,從東北到西南,從山鄉到漁村,貧苦農民、漁民都只能住茅草房。解放以後,茅草房普遍換成磚瓦房。80年代以來,有些漁村和農村還修建鋼筋水泥結構的樓房。�

現代城市民居建築多是鋼筋水泥預制板組合焊接建成的平頂高樓,數十家或上百家共居一幢樓,依樓梯分單元上下出入。還有磚砌樓房,以瓦或水泥板蓋頂。這些居民外觀已經現代化,但室內陳設仍然是顯示出民族特色。

圖片是華北民居

㈡ 中國南北民宅的特點

一、北方最具特點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

1、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它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

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圍牆和臨街的房屋一般不對外開窗,院中的環境封閉而幽靜。

2、窯洞

土窯是靠著山坡挖成的黃土窯洞,這種窯洞冬暖夏涼,保溫隔音效果最好。石窯和磚窯是先用石塊或磚砌成拱形洞,然後在上面蓋上厚厚的黃土,既堅固又美觀。另有一種窯洞,向地下挖巨坑,再挖黃土窯洞,這種更為舒適。由於建造窯洞不需要鋼材、水泥,所以造價比較低。

二、南方最具特點的是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

1、安徽的古民居

青瓦、白牆是徽派建築的突出印象。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斷火災蔓延的實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2、客家土樓

土樓是廣東東北、福建西南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從黃河中下游地區遷移到南方的漢族人。因為客家人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客家先民為了防範盜匪騷擾,保護家族的安全,就創造了這種龐大的民居——土樓。

一座土樓里可以住下整個家族的幾十戶人家,幾百口人。土樓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圓形土樓。圓樓由兩三圈組成,外圈十多米高,有一二百個房間。

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其用途十分統一,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層、四層是卧室。

第二圈兩層,有30到50個房間,一般是客房;中間是祖堂,能容下幾百人進行公共活動。土樓里還有水井、浴室、廁所等,就像一座小城市。客家土樓的高大、奇特,受到了世界各國建築大師的稱贊。

(2)北方農村門樓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中國民居的生態哲理:

中國民居的生態哲理是受傳統的哲學思想所支配,而中國傳統哲學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卻又是哲學觀念和生態觀念的有機聯系和統一。因此,對中國傳統民居生態精神的探索,追根尋源還必須從中國傳統哲學的高度來分析和研究。

哲學是科學的科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近代生態哲學的提出歷史並不長,但在哲學中融合著生態的觀念,在以中國代表的古代東方文化體系中卻早已明確地具有這樣的思想。

中國古代很早就認識到人與自然是一不可分割的整體, 中國的"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就是這種認識的概括和總結。"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重要的基本觀念。

這里"天"是無所不包括的自然,是客體;"人"是與天地共生的人,是主體。天人合一是主體融入客體,形成二者的根本統一

天,地,人之間是一個有機循環和有新陳代謝的整體系統。英國李約瑟博士對中國古代這一天、地、人的有機整體觀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中國發展了有機的宇宙哲學"。

㈢ 北方民居的特點是什麼和南方有什麼不同

一、北方民居的特點

1、典型的地北合院布局:濟南地處華北,民居採用的是北方系的四合院布局形制,由於居住的多為平民百姓,多以一進院的簡單形制布局為主。濟南的傳統民居因受陽宅堪輿思想的影響,平面組織變化極少。但少數民居因地形或建造時間的延續會產生豐富的演變。

2、前店後宅的臨街住宅類型:芙蓉街是這一類型的典型示例。芙蓉街一帶的建築多是百年上下兩層門麵店鋪的老屋古宅,上層主人或存東西,下層高大寬敞,用於經商,是典型的前店後宅性質的民居。這種居住建築前壘磚屋搭小棚,店鋪用牛角狀的彎拱挑檐出廈,省卻了店面的廊柱,不妨礙狹窄道路的交通。

3、民居色彩:色彩上,濟南的四合院不同於北京四合院色彩的艷麗明快,濟南民居由於多採用灰磚,小青瓦等本土材料,故整體色彩上偏於灰色,有多用白色線條勾勒線角,窗框則採用暗紅色,配以青色的瓦,整體上色彩較為素淡、平和,突出了民居安詳,寧和的特點,富有生活氣息。

4、雕刻:濟南民居的雕刻主要有磚、石、木雕三部分,其中石雕手法多樣內容也最為豐富。濟南民居磚石木雕常用的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線刻等,在濟南民居中往往是多種雕刻手法一起運用,藝術效果十分豐富。

二、南北方民居的差異

1、、房屋建築的朝向主要受光熱條件的影響,由於我國北方地區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較南方小,故為了充分利用光熱條件,正南正北的方位觀較強;

2、北方民居的牆體嚴實厚重,南方民居的牆體輕薄。由於北方地區氣候寒冷,牆厚以利於禦寒;而南方地區夏季高溫,牆薄以利於夏季通風透氣;

3、屋頂坡度的大小主要受排水要求差異的影響,我國南方較北方雨水充沛,因而為了更好地排水,從北到南,民居的屋頂坡度逐漸增大,房屋進深和高度逐漸加大。

㈣ 北方農村(河南封丘)要蓋庭院大門,請懂風水的大師幫忙看看提出高見!

不好,正房還是坐北向南,採光好。坐下朝東那是浚縣大伾山的石佛。
風水其實就是研究人居環境。不要搞迷信。只要住房結構合理,人宅心仁厚不要計較。
至於大門,只要符合家庭生活生產需要,符合民俗就行。

㈤ 北京的四合院還多嗎

現在北京城區內的主要集中中東城區、西城區、宣武區、崇文區。都是被保護的對象。劃出了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對四合院的舊房改造涉及40條胡同、1474個院落。

㈥ 這是哪裡的門樓

你拍的門樓呢,我是真心來幫助你的,結果你也沒發圖片
對不住,實在幫不了你了,再猜也猜不到
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寫的詳細一些再提問
2、提問的時候上傳一張圖片
3、用網路識圖辨別
覺得這個方法有用的話點個採納哦

㈦ 歷史最悠久的牌樓是什麼

據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詩經》編成於春秋時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斷,「衡門」至遲在春秋中期就已出現。衡門是什麼呢?當時是以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的結構存在的,舊稱「衡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牌坊的老祖宗。在組合的建築群落中,牌樓雖屬於起點綴作用的裝飾品,但也相當於「門面」;書要封面人要臉,牌樓就是街道或建築群的身份證。牌樓是中國建築的文化符號,清末訪問過北京的美國社會學家羅斯在其《變化中的中國人》一書中寫道:「只要有石頭的地方,沿途你就會看到一些橫跨主路的紀念性拱門。這些建築就是經過官方許可後建立的名聞遐邇的『牌樓』。」

廣西已發現的最古老木質牌樓——燕窩樓,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整座牌樓不用一根釘,由324根榫木卯裝而成。

燕窩樓又稱燕子門樓,位於距桂北重鎮全州縣城以北約16公里遠的永歲鄉石頭崗村,原是永歲鄉石崗村的蔣氏宗祠。牌樓始建於明代弘治乙卯年(公元1496年)。現存門樓由石崗村明代工部侍郎蔣淦親自主持設計,於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動工,總建築面積446平方米,主建築有牌樓、門樓、祠堂(分上、下殿),於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建成,全是木質結構。

其中牌樓高12米,寬8米,上4層,下3層。整座牌樓不用一根釘,由324根榫木卯裝而成。因牌樓上的如意斗拱形似「燕窩」而得名。牌樓上的梁枋、雕刻、彩繪,工藝非常精緻,是廣西區內發現最早的帶有如意斗拱的木質牌樓,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1993年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門樓的兩邊有一副由明東閣大學士葉向高書寫的檻聯:「累朝榮蔭家聲遠;歷代科名世澤長。」

奇特的是,這門樓上,還常有燕子來這里安家,在這里飛進飛出,讓這「燕子門樓」更加名副其實。

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600多年歷史。2009年6月10日,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在北京揭曉,海口騎樓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騎樓老街以其唯一性、獨特性榮獲首批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

㈧ 北方農村房屋設計圖,,跪求北方農村自建房屋設計圖,坐北朝南,南北10米。東西14.8米。需要帶火炕,

你可以自己去網站上下載啊,像魯文網年就有很多這種設計圖的,你可以去看看的。還可以聯系千鼎建築設計事務所,他們對中國建房網提供全程技術支持,你可以直接訪問中國建房網,裡面有豐富的圖紙,也可去論壇發帖求助。應該會有設計師給你指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