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種花外面是白花裡面生紅花,是什麼花[有圖]
概況】龍吐珠又名珍珠寶蓮,為馬鞭草科赬桐屬植物。龍吐珠夏秋季節,頂生的白色花萼中吐出鮮紅色花冠,紅白相嵌,形如游龍吐珠,異常美麗,為常見的盆栽花卉。
龍吐珠原產熱帶西非。1790年引種到英國,主要用於溫室栽培觀賞,並在歐洲各植物園中普遍栽培。目前,歐美用龍吐珠作盆栽觀賞,點綴窗檯和夏季小庭院。至今,以色列的亞格苗圃和澳大利亞的奧斯太平洋植物公司已開始產業化生產,供應國際市場。
龍吐珠在我國栽培的歷史不長。20世紀初在南方的廣州。廈門等城市有栽培。新中國成立後,各地植物園引種作溫室栽培。目前,在深圳、廣州、珠海等城市已有批量生產,各地花卉市場都能見到盆栽的龍吐珠,開始進入家庭盆栽觀賞。
【形態特徵與品種】龍吐珠為攀緣性常綠灌木。葉對生,卵形,先端尖,全緣,側脈明顯。花疏散成簇,頂生或腋生。花萼白色後轉粉紅色,成五角形,頂端漸窄,花瓣紅色,雄蕊長,突出於花冠外。其栽培品種斑葉龍吐珠(Variegatum),葉片深綠色,被有不規則白色斑紋。
常見同屬觀賞種有假赬桐(C.fallax),株高60厘米,花鮮紅色。鬼燈籠(C.fortunatum),花白色,果實黑色。福氏赬桐(C.foxii),葉深綠色,花鮮紅色。香赬桐(C.fragrans),矮生,花粉紅色、重瓣。假茉莉(C.inerme),灌木,蔓生,花白色。赬桐(C.japonicum),灌木,葉心臟形,花鮮紅色,果實藍黑色。匙葉赬桐(C.myricoides),灌木,花藍紫色。紅萼赬桐(C.speciosum),花紅色,萼片淡粉色,花柱白色。美麗赬桐(C.splendens),花鮮紅色。沃氏赬桐(C.wallichii),常綠灌木,葉深綠色,花序花色,萼片紅色,花白色。
【生物學特性】龍吐珠原產熱帶非洲西部。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
龍吐珠的生長適溫為18~24℃,2~10月為18~30℃,10月至翌年2月為13~16℃。冬季溫度不低於8℃,5℃以上莖葉易遭受凍害,輕者引起落葉,重則嫩莖枯萎。營養生長期溫度可以較高,30℃以上高溫,只需供水充足,仍可正常生長。而生殖生長,即開花期的溫度宜較低,約在17℃左右。
龍吐珠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莖葉生長期要保持鹽土濕潤,但澆水不可超量,水量過大,造成只長蔓而不開花,甚至葉子發黃、凋落,根部腐爛死亡。夏季高溫季節應充分澆水,適當遮蔭。冬季要減少澆水,使其休眠,以求安全越冬。
龍吐珠冬季需光照充足,夏季天氣太熱時宜遮蔭,否則葉子發黃。光線不足時,會引起蔓性生長,不開花。花芽分化不受光周期影響,但較強的光照對花芽分化和發育有促進作用。在黑暗中不宜置放時間過長,在溫度21℃以上,超過24小時,就會落花。
土壤用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盆栽用培養土或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
【繁殖方法】常用扦插、分株和播種繁殖。
扦插繁殖:常以枝插、芽插和根插均可。枝插可選健壯無病枝條的頂端嫩枝,也可將下部的老枝剪成8~10厘米的莖段作為插穗。芽接是取枝條上的側生芽,帶一部分木質部,作為插穗。根插是根狀匍匐莖剪成8~10厘米長作插穗。插床可用泥炭、珍珠岩、腐葉土、河沙和蛭石等基質,以春、秋季扦插最好,扦插適溫為21℃,插床溫度為26℃,對生根十分有利。插後3周可生根。如用0.5%~0.8%吲哚丁酸溶液處理插穗基部1~2秒,可生根快而多。
分株繁殖:在花後,挖取地下匍匐莖上萌發的新枝,帶根直接盆栽,放半陰處養護。
播種繁殖:3~4月進行。種子較大,採用室內播盆,室溫保持24℃條件下,播後10天左右相繼發芽,苗高10厘米時移入小盆養護,第二年就能開花。
【栽培管理】盆栽龍吐珠常用12~15厘米盆,每盆可栽3株。生長期需要充足水分,如土壤濕度過大,會引起葉片變黃而脫落,若枝條不枯萎,則停止澆水,讓其恢復,萌生新葉。每半月施肥1次,龍吐珠開花季節,增施1~2次磷鉀肥,或用"卉友"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冬季則減少澆水並停止施肥。要塑造龍吐珠的優美株型,在扦插苗或播種苗盆栽後長至15厘米時,離盆口10厘米處截枝,促進萌發粗壯新枝。生長期要嚴格控制分枝的高度,注意打頂摘心,以求分枝整齊,將來開花茂密。在摘心後半個月,施用比久或矮壯素,來控制植株高度,達到株矮、葉茂、花多。每年春季換盆時,對地上部枝條進行修剪短截,使植株圓整,枝多、花多。
【病蟲害防治】常見銹病、灰霉病和花葉病毒病危害。銹病用20%萎銹靈乳油400倍液噴灑,灰霉病和花葉病毒病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噴灑防治。蟲害有葉甲、刺蛾和介殼蟲危害,可用2.5%敵殺死3000倍液噴殺。
【產後處理】龍吐珠葉色濃綠,花萼如玉,花冠緋紅,富有詩情畫意。盆栽點綴窗檯或陽台,體姿俊美,鮮明新奇。在貯運過程中,花朵對乙烯敏感,在貯運前10天,噴灑0.4毫摩爾/升硫代硫酸銀溶液。沒有噴灑硫代硫酸銀的開花植株在黑暗狀態下運輸超過1天,運輸溫度在20℃條件下,會引起花脫落。
2. 這個植物叫什麼
紫花大翼豆
多年生蔓生草本。
價值功用
本種是年降雨量在750-1800毫米的熱帶地區的高產牧草,抗旱、耐放牧,有良好的固氮作用,適應土壤的范圍廣,產種子多;葉含豐富的蛋白質,適口性好。
分布地區
我國廣東及廣東沿海島嶼有栽培。
養護技術
原產熱帶美洲,現世界上熱帶、亞熱帶許多地區均有栽培或已在當地歸化。
表型特徵
多年生蔓生草本。根莖深入土層;莖被短柔毛或茸毛,逐節生根。羽狀復葉具3小葉;托葉卵形,長4-5毫米,被長柔毛,脈顯露;小葉卵形至菱形,長1.5-7厘米,寬1.3-5厘米,有時具裂片,側生小葉偏斜,外側具裂片,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銀色茸毛;葉柄長0.5-5厘米。花序軸長1-8厘米,總花梗長10-25厘米;花萼鍾狀,長約5毫米,被白色長柔毛,具5齒;花冠深紫色,旗瓣長1.5-2厘米,具長瓣柄。莢果線形,長5-9厘米,寬不逾3毫米,頂端具喙尖,具種子12-15顆;種子長圓狀橢圓形,長4毫米,具棕色及黑色大理石花紋,具凹痕。
3. 白花鬼點火是什麼
地別名:白花燈籠、紅花鬼燈籠、鬼仔目周(通稱)、紅花山頂企(汕頭、潮安)、紅花鬼仔目周、鬼點火、崗燈籠(南澳)、紅花山頂企、紅花鬼仔目周、死人骨(普寧)、紅花雞骨態(饒平)、鬼仔根(揭陽)、鬼點火(揭西、海豐)、紅花天紅(汕頭、普寧、揭西)、墳頭青(普寧)、紅花歸燈籠、鬼燈籠、紅花鬼燈籠、紅花鬼點頭(湛江)、鬼燈籠、紅花鬼燈籠、鬼點火、苦燈籠(陽春)、白花燈籠、土骨皮、白花歸燈籠、白花苦燈籠(惠陽)。
微苦、涼。有清熱解毒,止咳止痛的功用。主治肺結核潮熱、感冒發熱、咽喉炎、支氣管炎、胃痛、疝痛、跌打損傷、疔瘡癤腫。
單方驗方:
1、治肺結核咳血:白花燈籠60克,小號韓信草15克,水煎服。
2、治感冒高熱:白花燈籠60克,山梅根10克,消山虎30克,水煎服。
3、治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白花燈籠30克,板藍根60克,水煎,分3次溫服。
4、治風濕熱痹痛:白花燈籠、大青葉各30克,冬青45克,水煎分3次溫服。
5、治胃熱痛:白花燈籠3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6、治睾丸和陰囊腫痛:鮮白花燈籠、鮮帶藤苦楝、通心菜各250克,水煎服,另取葯液薰洗患部,痛甚者加冰片1克(熔化)。
7、治久瀉不愈:白花燈籠根15-30克,水煎服。
8、治中暑、感冒、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白花燈籠全草,水煎沖紅糖服。
9、治跌打腫痛:白花燈籠根15-30克,浸酒服或用白花燈籠鮮葉、生艾搗爛加酒微炒,外敷患處。
10、治瘡癤腫:(1)白花燈籠鮮葉搗爛和紅糖外敷患處。(2)白花燈籠、六角英共搗爛敷患處。
11、治皮膚潰瘍癢難忍:白花燈籠鮮葉搗爛外敷患處。
附註:鬼燈籠有紅白之分,是同種植物,兩者均可用。
直立灌木。幼枝密被短柔毛。葉對生,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波狀,表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生黃色小腺點。聚傘花序腋生,著花3-9朵。花萼紅紫色。花冠淡紅色或白略帶紫色。漿果狀核果近球形,深藍綠色。花果期6-11月。
4. :白花燈籠樹的果子的功效
白花燈籠又叫做白花鬼燈籠,屬於中葯中的馬鞭草科
1、可以用來治療潰瘍瘙癢疼痛。
我們都知道,該品是一種良性的草葯,所以可以將其莖葉直接碾碎敷在潰瘍處。多次敷用,效果顯著。或者,在搗亂的莖葉中加入紅糖或者是百花燈籠、六角英一起。還能消腫治瘡。
2、治療中暑感冒。
這個方法倒是極其簡單的。只需要你將白花哭燈籠碾爛之後加入紅糖煎水服用。
3、可以治療胃痛。
小編給大家介紹的葯方也是簡單可行的。你只需要取白花苦燈籠30G,白芍15G,甘草適量,三者合一之後用水煎服。
4、治療腹瀉。
民間直接取該品根部煎成湯葯服用,可以給長期拉稀的人群服用。
5. 俗稱:「白花鬼燈籠」中草葯的真正葯名
白花燈籠.燈籠草.鬼燈籠.馬鞭草科這些都是白花鬼燈籠的別名!!!
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止咳鎮痛的功效..
6. 白花鬼燈籠的形態
直立灌木。幼枝密被短柔毛。葉對生,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波狀,表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生黃色小腺點。聚傘花序腋生,著花3-9朵。花萼紅紫色。花冠淡紅色或白略帶紫色。漿果狀核果近球形,深藍綠色。花果期6-11月。
7. 白花藤中草葯名稱
白花藤是絡石藤的別名,還有下面的名字
[別名]
白花丹、白雪花、白皂葯、山波苓、一見消、烏面馬、火靈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
http://www.hulu.com.tw/tfd/Plumbago_1H.htm
8. 白花死人骨樹的別名
白花死人骨樹的別名:白花鬼燈籠,白花燈籠、紅花鬼燈籠、鬼仔目周(通稱)、紅花山頂企(汕頭、潮安)、紅花鬼仔目周、鬼點火、崗燈籠(南澳)、紅花山頂企、紅花鬼仔目周、死人骨(普寧)、紅花雞骨態(饒平)、鬼仔根(揭陽)、鬼點火(揭西、海豐)。
紅花天紅(汕頭、普寧、揭西)、墳頭青(普寧)、紅花歸燈籠、鬼燈籠、紅花鬼燈籠、紅花鬼點頭(湛江)、鬼燈籠、紅花鬼燈籠、鬼點火、苦燈籠(陽春)、白花燈籠、土骨皮、白花歸燈籠、白花苦燈籠(惠陽)、白花鬼點燈(河源)。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幼枝密被短柔毛。葉對生,長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波狀,表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生黃色小腺點。聚傘花序腋生,著花3-9朵。花萼紅紫色。花冠淡紅色或白略帶紫色。漿果狀核果近球形,深藍綠色。花果期6-11月。
分布於廣西、海南、廣東、福建和江西等地。喜陽光,常見野生於山坡、路邊、村旁和曠野,較耐乾旱和瘠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