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禪靜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搞笑圖片排行榜 2025-07-28 12:56:53
好看牆紙圖片手機 2025-07-28 12:55:26
男人光膀子抱罐圖片 2025-07-28 12:53:45

禪靜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20 00:15:55

① 如何坐禪靜思

佛教講因緣,即內因,外在條件,因此,要想坐禪有成就,對初學者,要有個好的因緣。最要緊的,一要發願堅持修煉,二要持戒,戒除一切不良生活習慣。

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環境

要選空氣好,相對安靜,不易被人干擾之處,該開的窗門開;電視、收音機關;關好門,免得他人闖進打擾。這是自然環境。同時,心情要在比較平靜時,身體狀況要在心比較正常時,如果是心亂如麻時,或身心病痛很嚴重的,請勿禪從,這是身心的環境。

2、飲食

從佛教角度,稱吃飯為葯食。食物,是作為葯來用,葯用的種類不對、無益身心,葯用的量多少不對,也有害身心,因此,要注意,如准備坐禪時,不要吃刺激性強的東西,如蔥、蒜、酒等。吃飯亦不可過飽、或過飢。這些,皆不利氣血的穩定運行、保持人的清醒,會使四大不調。

3、睡眠

睡眠是無明的一種,但是凡夫的身心有這規律。因此,要保證睡眠時間,但過猶不及,睡眠過多,使人昏沉,也浪費時間,少睡眠、太疲憊,也無法禪坐。曾經阿那律「一睡一千年」,遭佛批評,被批評後,又七天七夜不睡,以致瞎了眼,猶如琴弦,太緊太松都不行。

步驟:

1、坐姿可全結跏跌坐,右腳置於左膝上,再左腳安於右膝上,此是吉祥坐或降魔坐;可半結跏跌坐,以左腳置右腳上,令左腳指與右膝齊,右腳指與左膝齊,亦可胡坐,即盤著雙腿,兩雙腳都貼在地上,如果以上方法皆不合適,就象平常一樣,坐在椅子上,亦可。總之,以舒適,自己覺得合適為原則。

2、要寬解腰帶,卻除手錶,眼鏡等緊扣在身上的有礙物,衣褲不可太緊身。

3、以左手掌放右掌上,或右手掌放左掌上,手掌朝天,放大腿上,大約在肚臍下兩寸的地方,手掌微彎,兩大拇指相觸。

4、手臂要放鬆,肩應稍下垂,雙臂不要緊貼身體,應離身體兩寸,使空氣可以流通,以使不落入睡意,不使臂與身體互相擠壓。

5、背挺直,且放鬆,不可弓著。

6、眼睛:一曰微閉,以輕松為度。一曰,不可全開,不可全閉,微微的張開,使少量的光線進入即可,眼瞼不下垂,意識中看向丹田方向,或兩眉之間(高血壓者不可看兩眉之間)。依自身實踐感覺,清凈圓融、輕松放鬆即好。

7、顎要保持鬆弛,不要咬緊上下排牙,要留有微隙,雙唇輕貼,以能自由出入氣息為宜。

8、舌輕頂上顎,接通氣脈。

9、頭微微向前,不可下垂,不可高昂。

② 感悟禪靜是什麼意思

感悟禪靜這個詞其實是做學問人搞的,這不是禪,更不能修。有感有悟就是取著,禪講放下,所感之靜,是取靜塵,著相了,禪講離相。外不著相是謂禪,內不動心是謂定。要想修禪需到寺廟請出家師指導,不要自己亂來。

③ 慈悲喜舍遍法界, 惜福結緣利人天,禪靜戒行平等忍, 慚愧感恩大願心

這是佛光山星雲法師做的迴向偈,贊嘆星雲法師!


第一句,是佛家的四無量心。表示你願意對遍法界的一切有情眾生發出無量的「救苦、施樂、隨喜、離俗」的心願來,這也是觀音菩薩的一個化身四臂觀音的本義。


第二句,依舊講付出和奉獻。平時注意用光碟行動、不亂買奢侈品來減少自己

福報的耗散,把自己的物質精神不斷的幫助施捨給身邊親友同事或需要幫助的路人,讓他們每一天都更安樂,與他們結下善緣。


第三句,講八宗里的行門,就是禪宗、凈土宗、律宗這三個注重行持的三宗,以及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平衡自己的心態和觀點。沒有堅固的執著,也不捲入爭論,如果別人非要你向南去,你就先隨順他,再慢慢柔和持久的感化他,最終一起走向正確的方向。


第四句,是自我定位後的反思,知道了自己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粒微塵,應該感謝父母給了自己一個可以呼吸、飲食、上學、旅遊的鮮活生命,感謝馬路上司機們的聚精會神防止你受傷的用心,感謝地鐵工作人員認真的安檢讓你順利到家,感謝環衛工人沒有馬馬虎虎給了你多一點整潔,感謝政府起碼還正常運作,沒有讓社會癱瘓,感謝佛法僧能舍棄俗務,一心精研,給你趟出了一條路來,菩提之路、成佛之路!你也想為他人多多少少做一點事,讓他們開開心心的解脫困苦煩惱,這是你的心願,也是你的大願!


隨喜你的提問!感謝網路這個平台!



《觀音菩薩皈請文》


嗡!嗡!嗡!

四臂觀音大怙主,

福慧光嚴我頂尊!

祈賜甘露凈三障,

加持五明六度能!

微妙本心澄契念,

安樂解脫眾相緣!


嗡嘛呢叭咪吽!

④ 禪靜的含義是什麼

禪,是一種基於「靜」的行為,源於人類本能,經過古代先民開發,形成各種系統的修行方法,並存在於各種教派。先秦時期就有關於此種行為的記載,但是未有固定稱呼。直至印度詞彙jana傳入,漢語音譯為「禪那」,意譯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禪,就是在生活中靜靜過濾碎片,修正錯誤的思維,拋棄惡念。禪也是佛教普遍採用的一種修習方法,源於婆羅門經典《奧義書》所講的即:靜坐調心、制御意志、超越喜憂以達到「梵」的境界。修禪,可以靜治煩,實現去惡從善、由痴而智、由染污到清凈的轉變。使修習者從心緒寧靜到心身愉悅,進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人生中的煩惱都是自己找的,當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煩惱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靜。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捨心、愛憎心、得失心,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水往低處流,雲在天上飄,一切都自然和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禪。

⑤ 描寫禪.靜的詩詞或句子有哪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唐代詩人戴叔倫在《送虞上人遊方》:「律義通外學,詩思入禪關;煙景隨緣到,風姿與道閑.」
柳宗元的《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膾灸人口的絕句,如只以寫景詩欣賞,亦無不可;但因詩中的意境與禪宗悟道的境界契合,從禪詩的角度欣賞就更有禪味.漁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獨自垂釣於寒江之上,周圍一片白茫茫,他那種與天地融為一體,渾然無別,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禪者找到歸宿、找到本心、發現自性的禪境嗎?
唐代皎然《聞鍾》詩:「古寺寒山上,遠鍾揚好風.聲余月松動,響盡霜天空.永夜一禪子,冷然心境中.」詩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鍾聲,構造出一種寂靜清幽的環境,以「禪子」的主觀「心境」排除了物境,寫出禪僧進入禪境的神妙狀態.因此,我們說「意境」是禪詩詩味的靈魂.一首好的禪詩,即使沒有「佛」「禪」的字眼,但它所創造的意境——禪境,同樣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五代貫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虛即是家,何須須佔好煙霞?無心於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賒.風觸好花文錦落,砌橫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還如此,誰羨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靈澄《山居》詩:「因師問我西來意,我話山居不計年.草鞋只載三個耳,麻衣曾補兩番肩.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常流上澗泉.半夜白雲消散後,一輪明月到窗前.」由於詩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體驗到的環境,是清新而又寧靜的,所過的生活是瀟灑自如的.這就是禪詩所表達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禪詩的詩味之所在.

⑥ 禪靜瑜伽好不好 我減肥 別人說禪靜瑜伽挺好的 有誰去過啊 說說怎麼樣唄

其實任何運動只要持之以恆都可以達到鍛煉和減肥的效果。例如太極拳。瑜伽也很好,但都是需要長期堅持的,沒有毅力很難達到效果。聽說一中國人專門到印度學瑜伽,印度的瑜伽大師說,我還想到中國學太極拳哪。

⑦ 靜禪靜心,靜心之所,靜心之念,靜悲憫之心。禪思明己之過,禪鳴明厚

《中論》有一句非常直截了當的話︰『何故生戲論,謂有生老死?』更徹底的說,大小顯密、染凈浮沉、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苦、集、滅、道、智、得、無明、無明盡,這一切的一切,也統統都是戲論!
這個心也是虛空的 不存在的 妄想的~~~~~~~~~

⑧ 禪靜是什麼意思

【禪靜】
--------------------------------------------------------------------------------
(術語)梵語禪那Dhya%na,譯曰靜慮。謂寂靜審慮而攝亂意也。釋門歸敬儀中曰:「或樂禪靜者,則以禮拜為粗疏。」
--------------------------------------------------------------------------------
FROM:【佛學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