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薊馬的品種分類
纓翅目昆蟲通稱為薊馬,全世界已知約6000種,中國已知約600種,主要有薊馬科和管薊馬科。在瓜果、蔬菜上發生為害的主要種類有瓜薊馬、蔥薊馬等,此外還有稻薊馬、西花薊馬等。以下介紹幾種常見薊馬: 瓜薊馬又稱棕櫚薊馬、棕黃薊馬,主要危害節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類蔬菜。成蟲、若蟲以銼吸式口器取食心葉、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葉嫩梢受害,組織變硬縮小,茸毛變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幼瓜受害,果實硬化,瓜毛變黑,造成落瓜。
瓜薊馬在廣西一年發生17~18代,世代重疊,終年繁殖,3~10月為害瓜類和茄子,冬季取食馬鈴薯等作物,每年有3個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發生普遍,為害嚴重。瓜薊馬成蟲活躍、善飛、怕光,多在節瓜嫩梢或幼瓜的毛叢中取食,少數在葉背為害。雌成蟲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兩性生殖;卵散產於葉肉組織內,每雌產卵22~35粒,若蟲也怕光,到3齡末期停止取食,墜落在表土。 蔥薊馬又稱煙薊馬、棉薊馬,體型較大,體長約1.2~1.4毫米,體色自淺黃色至深褐色不等。年發生8~10代,世代重疊。蔥薊馬寄主范圍廣泛,達30種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蔥、洋蔥、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蘆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護地栽培環境條件有利於薊馬的發生,由於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時防治,會造成災害性危害,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及果實的品質。
蔥薊馬為不完全變態昆蟲,若蟲有4齡,後2齡處於不取食狀態,常被稱為「前蛹」及「蛹」,其實為3齡、4齡若蟲。成蟲較活躍,能飛能跳。怕陽光,白天多在葉蔭或葉腋處為害,陰天和夜間才到葉面上活動為害。雌蟲以產卵器刺入葉內產卵,1次產1粒,每頭雌蟲1生可產卵數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蟲還可孤雌生殖。5-6月間卵期6-7天,初孵幼蟲群集為害,以後即分散。3-4齡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個蛹期在土中度過。溫度適宜,完成一個世代約需20多天。蔥薊馬在溫暖、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發生嚴重。在蔥上發生的最適條件是氣溫23-28℃,相對濕度40%-70%。雨季到來,蟲口減少。 稻薊馬寄主有稻、麥、游草、稗、看麥娘等,稻薊馬除上述寄主外,還可在玉米、高粱、甘蔗、煙草、豆類上寄生。稻薊馬成、若蟲銼吸葉片,吸取汁液,輕者出現花白斑,重者使葉尖卷褶枯黃,受害嚴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縮不發。稻管薊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實。若危害心葉,常引起葉片扭曲,葉鞘不能伸展,還破壞穎殼,形成空粒。
稻薊馬在我國南方可終年繁殖為害,江淮稻區一年發生10~14代,以成蟲在看麥娘、李氏禾、芒草、麥類及稻樁上越冬。3月中旬,成蟲開始活動,先在麥類及禾本科雜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後,成蟲大量遷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櫱期稻田為害、繁殖,至7月中旬後,氣溫升高,水稻圓桿拔節後,蟲口數量急劇下降,大都轉移到晚稻秧田為害,以後再轉移到麥苗和禾本科雜草的心葉或葉鞘間生活,11月底成蟲進入越冬。成蟲性活潑,遷移擴散能力強,水稻出苗後就侵入秧田。天氣晴朗時,成蟲白天多棲息於心葉及卷葉內,早晨和傍晚常在葉面爬動。雄蟲罕見,主要營孤雌生殖。卵散產於葉面正面脈間的表皮下組織內,對著光可見產卵處為針尖大小的透明小點。秧苗4~5葉期卵量最多,多產於水稻分櫱期,圓桿拔節後卵量減少。初孵若蟲多潛入未展開的心葉、葉鞘或卷葉內取食。自第2齡起大部分群集在葉尖上為害,使葉尖縱卷枯黃。3、4齡隱藏在卷縮枯黃的葉緣和葉尖內,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動,直至羽化。稻薊馬不耐高溫,最適宜溫度為15~25℃,18℃時產卵最多,超過28℃時,生長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長江流域6、7月份間發生多,為害重,尤以此2月氣溫偏低的年份易大發生。 西花薊馬是一種世界著名的危險性害蟲,原產於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島發現,1980年前主要分布於美國北達科塔州與德克薩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曾是美國加州最常見的一種薊馬。但自1980年以後,該害蟲適應性顯著增強,不再局限於原先的生存環境,相繼擴散到荷蘭、丹麥、法國、芬蘭、日本等地,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重要害蟲。
該蟲取食植株的莖、葉、花、果,導致植株枯萎,同時還傳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其寄主范圍廣,食性雜,寄主植物多達500餘種,包括多種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經濟作物,而且在其擴散過程中,其寄主植物種類一直在持續增加,呈現明顯的寄主譜擴張現象。遠距離擴散主要依靠人為因素如種苗、花卉調運以及人工攜帶等,在運銷途中即使遭遇不適的溫度、濕度等劣境,到埠後仍能存活並保持相當的活力,經過短暫的潛伏期後,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適應成為當地的重大害蟲,造成農作物嚴重損失。我國南方各省和北方溫室的氣候條件均適合其發生危害,因此該害蟲存在著在我國更大范圍迅速擴散危害的可能。 常規使用吡蟲啉、啶蟲脒等常規葯劑,防效逐步降低;目前國際上比較推廣以下防治方法:
1)水稻苗期薊馬、飛虱:推薦用噻蟲嗪類品種,進口品種銳勝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國內試驗品種百瑞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
2)蔬菜:茄果、瓜類、豆類使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000-5000倍灌根,減少病毒病的發生,同時減少地下害蟲危害,進口品種阿克泰,國內知名品種大功牛;
3)果樹:芒果等薊馬危害較重作物,可以使用25%噻蟲嗪大功牛噴霧,但要提高使用量,如800倍噴霧,同時可以微乳劑類的阿維菌素桶混使用。
4)煙草:移栽前灌根或者定植時噴根,可以使用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25%吡蟲啉1000倍、25%噻蟲嗪大功牛3000-5000倍。
5)高抗性薊馬,如:2014年廣西地區、壽光地區等豆角、茄類、辣椒等作物上的薊馬,種類繁雜,抗性奇強,常規噻蟲嗪、吡蟲啉等成分很難做出防治效果,壽光目前有一款鄭州沙隆達的沙薊馬表現非常優秀,觸殺僅10分鍾就能擊斃,24小時正打反死率能做到90%以上,表現非常優秀! 1、根據薊馬晝伏夜出的特性,建議在下午用葯。2、薊馬隱蔽性強,葯劑需要選擇內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機硅助劑,而且盡量選擇持效期長的葯劑。3、如果條件允許,建議葯劑熏棚和葉面噴霧相結合的方法。4、提前預防,不要等到泛濫了再用葯。在高溫期間種植蔬菜,如果沒有覆蓋地膜,葯劑最好同時噴霧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為這些地方是薊馬若蟲棲息地
5、薊馬施葯小技巧:薊馬的活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葉薊馬,(在南方稱頭薊馬)在葉上或者生長點上活動,一種是花薊馬,在花里活動,如果是葉薊馬,觀察活動規律,看什麼時間段多就什麼時間打葯,如果是花薊馬,一定要早起9點前施葯,因為早起花是張開的,打葯的時候用噴霧器托著向上打,效果是最好的,如果下午打花薊馬,花朵已經閉合,效果沒有早起打好,如果是早起打的話,當天下午看就會死蟲70%以上,第二天下午看的話基本死完,葯有兩種殺蟲方式,一種是觸殺,一種是胃毒,行業行業規矩是能觸殺不胃毒,也就是盡量做觸殺,觸殺不到的才靠胃毒,目前鄭州沙隆達的沙薊馬,觸殺只需要10分鍾,正打反死最好是今天早上施葯,明天下午去看,殺的乾乾凈凈!特別聲明:晴天效果最好!最好晴天施葯!。
❷ 甘蔗害蟲有哪些
1、甘蔗根部害蟲即地下害蟲,主要有金針蟲、螻蛄、金龜子、白蟻、蟋蟀等。
2、甘蔗葉面害蟲主要為刺吸式害蟲,有綿蚜、黃蚜、薊馬、蔗飛虱、蔗葉蟑、粉蚧、蝽蟓、蟎類等。
3、甘蔗莖部害蟲主要為鑽蛀性害蟲,有二點螟、條螟、大螟、黃螟、白螟、台灣稻螟等。
❸ 甘蔗有哪些病害
中國已發現的甘蔗病害有50多種,其中對生產影響較大的有鳳梨病、眼斑病、黃斑病、黑穗病、赤腐病、花葉病、宿根矮化病等,近年來甘蔗黑穗病、花葉病、銹病等危害逐年加重。為害甘蔗的蟲害較多,主要有蔗螟、金龜子、甘蔗棉蚜、甘蔗飛虱、甘蔗薊馬等。近年我國對適應性和多抗性甘蔗品種的選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選育適應性廣,抗病性強、高產高糖的甘蔗品種,才能滿足我國75%旱地蔗區和病害流行蔗區對良種的需求。
❹ 甘蔗薊馬發生與為害的規律有哪些如何防治
甘蔗薊馬普遍發生,但歷期短,1年發生多代,華南蔗區5~6月盛發,遇乾旱或澇害,蔗苗生長遲緩,受害特別重。病害典型症狀:主要為害心葉,銼吸葉汁,受害心葉葉尖捲曲、黃枯,展開後呈黃色或淡黃色斑塊,蔗株生長勢衰弱。產卵也在心葉中。
防治措施:①深耕、施足基肥、加強水肥管理,促進萌芽、分櫱和早生快發。②發生較嚴重時,可用20%丁硫克百威+馬拉硫磷乳油、48%毒死蟬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殺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也可用15%毒死蜱煙霧劑1500~2250毫升/公頃,採用6HY-25型煙霧機噴施,選擇早上或陰天進行,重點噴心葉效果好。
❺ 農作物上有幾大翅目害蟲紅蜘蛛、棉鈴蟲分別屬於那一種翅目
直翅目:包括蝗蟲、蟋蟀、螽斯、螻蛄等常見昆蟲。 東亞飛蝗、雲斑車蝗; 中華稻蝗、日本黃脊蝗;單刺螻蛄、東方螻蛄。
纓翅目:通稱薊馬, 稻薊馬、煙薊馬、溫室薊馬; 稻管薊馬、麥簡管薊馬。
同翅目:蟬、葉蟬、飛虱、木虱、粉虱、蚜蟲及介殼蟲等 ,溫室白粉虱;黑尾葉蟬、大青葉蟬、棉葉蟬;褐飛虱、白背飛虱、灰飛虱和甘蔗扁角飛虱;棉蚜、麥二叉蚜、麥長管蚜、桃蚜、高粱蚜、蘿卜蚜;吹綿蚧; 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圓蚧;白蠟蟲、紅蠟蚧、朝鮮球堅蚧;
半翅目: 通稱「蝽」或「椿象吸式口器,故有「臭蟲」、「放屁蟲」之名。
網蝽科:梨網蝽、香蕉網蝽; 花蝽科:細角花蝽、微小花蝽;
緣蝽科:針緣蝽、稻蛛緣蝽; 蝽科:稻褐蝽、稻黑蝽、稻綠蝽。
盲蝽科:綠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
脈翅目:常稱為「蛉」;頭下口式,咀嚼式口器。是捕食蚜蟲、蝶蛾幼蟲等肉食性益蟲。
草蛉科:大草蛉、麗草蛉、中華草蛉;
鱗翅目:昆蟲綱中第二大目。
谷蛾科:谷蛾、衣蛾;刺蛾科:黃刺蛾、褐刺蛾、扁刺蛾;
麥蛾科:麥蛾、棉紅鈴蟲、甘薯麥蛾; 菜蛾科:小菜蛾;
蛀果蛾科: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蟲);
卷蛾科:大豆食心蟲、桃小食心蟲、蘋果頂梢卷葉蛾、褐帶長卷葉蛾、擬小黃卷葉蛾;
螟蛾科:二化螟、豆莢螟、玉米螟、三化螟、菜螟、稻縱卷葉螟、條螟、棉卷葉野螟、桃蛀螟;
夜蛾科:食葉種類:黏蟲、斜紋夜蛾、稻螟蛉、棉小造橋蟲、甜菜夜蛾;蛀食種類:大螟、棉鈴蟲、鼎點金剛鑽;切根種類: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黃地老虎;
毒蛾科:盜毒蛾、舞毒蛾; 天蛾科:甘薯天蛾、豆天蛾;
弄蝶科:直紋稻弄蝶、隱紋谷弄蝶; 鳳蝶科:柑橘鳳蝶、玉帶鳳蝶;
粉蝶科:菜粉蝶; 蛺蝶科:薴麻赤蛺蝶、薴麻黃蛺蝶;
鞘翅目(Coleoptera) 昆蟲綱第一大目,通稱甲蟲,簡稱「甲」。 芫菁科:豆芫菁; 步甲科:金星步甲、皺鞘步甲、麥穗步甲;
叩頭蟲科:溝叩頭蟲(溝金針蟲)、細胸叩頭蟲(細胸金針蟲);
皮蠹科:谷斑皮蠹、黑皮蠹; 吉丁蟲科:柑橘小吉丁蟲、金緣吉丁蟲;
瓢蟲科:益蟲:澳洲瓢蟲、龜紋瓢蟲、黑襟瓢蟲、七星瓢蟲;害蟲:馬鈴薯瓢蟲、茄二十八星瓢蟲;
擬步甲科:黃粉蟲、黑粉蟲、赤擬谷盜、雜擬谷盜;
麗金龜科:銅綠異麗金龜; 鰓金龜科:暗黑金龜、華北大黑鰓金龜;
天牛科:桑天牛、星天牛、橘褐天牛、桃紅頸天牛;
葉甲科:大猿葉蟲、小猿葉蟲、黃守瓜、黃曲條跳甲;
豆象科:綠豆象、豌豆象、蠶豆象; 象甲科:玉米象、米象;
膜翅目:包括各種蟻和蜂。,分為廣腰亞目(葉蜂科)和細腰亞目(姬蜂科、繭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等)。
雙翅目(Diptera) 包括蚊、蠅、虻等。癭蚊科。
棉鈴蟲屬於鱗翅目,紅蜘蛛不是昆蟲屬於蟎類
❻ 在種植甘蔗的時候都會有哪些病蟲害該如何進行防治
菠蘿病發生後,甘蔗會呈現菠蘿般的香味,切口發紅,後期幼苗變黑。這種病對甘蔗種子的萌發有害,幼苗生長弱,會導致甘蔗死亡。種植甘蔗時,用塑料薄膜覆蓋,防止病蟲害入侵。同時,種子可以用3%的石灰水浸泡。切好的根塊需要用多菌靈和甘蔗稈消毒。黑穗病發生後,甘蔗莖尖上長出一條黑鞭,主要是高溫高濕環境造成的,影響甘蔗的正常發育。種植甘蔗時,用0.5%甲氧乙基氯化汞浸種,在甘蔗上施磷鉀肥,進行輪作,可有效減少甘蔗病害。
❼ 甘蔗有哪些常見蟲害要如何預防治理
水果種植最怕病蟲害的影響,甘蔗也避免不了病蟲害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通常有很多方法可以防治,那麼甘蔗應該如何防治呢?讓我們去看看應該怎麼做。
1.羊蚜蟲
蚜蟲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害蟲,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每種甘蔗植物上永久生長的,另一種是有翅膀的,可以隨意飛到其他甘蔗上寄生,這種有翅膀的蚜蟲是控制的主要目標。蚜蟲生長非常迅速,傳播非常廣泛,每年繁殖季節都會有大量的蚜蟲出生。
4.地老虎
甘蔗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特別是耐旱性方面,但如果土壤不適合生長,就會受到老虎的影響,影響土壤中植物根系的生長。
措施:需要立即更換新的土壤,要往土壤中倒入敵敵畏進行控制。
❽ 甘蔗地的主要蟲害有哪些呢
甘蔗螟蟲,綿蚜蟲,甘蔗薊馬,蔗龜,主要就是這幾種蟲害。能夠吸取甘蔗的汁液,把那個破壞甘蔗正常的光合作用,導致甘蔗沒有辦法正常生長,影響到甘蔗的產量。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四五月份到11月份這些害蟲就會對甘蔗進行侵蝕。
❾ 中國農業有9種害蟲都叫什麼名字
1.
棉鈴蟲,鱗翅目,夜蛾科 ,廣泛分布在中國及世界各地,中國棉區和蔬菜種植區均有發生。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受害較重。近年來,新疆棉區也時有發生。寄主植物有30多科...
2.
東方果實蠅,原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等地,為太平洋地區果樹的重大害蟲。
3.
美國白蛾,又名美國燈蛾、秋幕毛蟲、秋幕蛾,屬鱗翅目燈蛾科,是世界性檢疫害蟲。 主要危害...
4.
蚜蟲,又稱膩蟲、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包括蚜總科(又稱蚜蟲總科,學名:Aphido...
❿ 甘蔗有那些病蟲害
甘蔗病蟲害
一、甘蔗病害
世界甘蔗糖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甘蔗病害。病害一經發生,即使用葯劑防治,收效亦不理想,因病原入侵組織內部,致使甘蔗首先在生理上、組織上和形態上發生病理變化,然後才表現各種病症,而大多數殺菌劑無法進入甘蔗組織內部發揮作用。因此,甘蔗病害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旨在消除一切有利於病原生長、發育、繁殖、傳播、致病等因素,用生物、物理、化學、機械的方法防治病害,使甘蔗病害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其中選育抗病品種是防治甘蔗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鳳梨病
鳳梨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甘蔗種苗,使其不能萌發而造成嚴重損失。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種苗及其他感病寄主傳播。經種苗兩端切口侵入,之後在薄壁組織間迅速蔓延。感病初期種苗切口呈紅色,並散發鳳梨香味,繼而中心薄壁組織被破壞,其內部變空,呈黑色。輕度感病,雖可萌發生長,但生長勢弱,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圖3-5)。
低溫、高濕,長期陰雨天氣或過於乾旱等不利於蔗苗萌發的因素,均可誘使本病發生。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抗病品種有粵糖64—395、華南56—12等。
2.種苗消毒。用50%多菌靈或托布津各1000倍液浸種10min。種苗窖藏前也要消毒。
3.將種苗剝莢後用2%石灰水浸種12—24h,或用清水浸種1—2天。
4.實行水旱輪作。
(二)赤腐病
赤腐病屬於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蔗莖及葉片中脈。被害莖早期外表無任何症狀,莖縱剖時,可見蔗肉紅色,中部夾雜與蔗莖垂直的白色圓形或長形斑塊,發出澱粉發酵的酸味,受害蔗葉中脈初期呈鮮紅色小點,迅速擴展為紡錘形,葉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稈黃色,邊緣呈暗紅色。病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7℃。通過螟害孔、生長裂縫等入侵(圖3-6)。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如粵糖71—359和粵糖63—237等,采無病及無螟害蔗種。
2.在52℃的溫水中加入50%苯來特1500倍懸浮液浸種20—30min,或用52℃熱水浸後再浸入0.2%—0.3%有機汞劑中2—3min。
3.及時消滅螟蟲。
4.甘蔗收獲後,及時將病株、病葉燒毀。
(三)黑穗病
黑穗病(圖3-7)屬真菌性病害。以蔗莖頂端部生長出一條黑色鞭狀物(黑穗)為明顯特徵,其黑穗短者筆直,長者或捲曲或彎曲,無分枝。感病蔗種萌發較早,蔗株生長纖弱。葉片狹長,色淡綠,節間短。宿根蔗、分櫱莖和乾旱、瘦瘠而管理差的蔗田發病較多。高溫高濕,雨季或蔗田積水,旱後較多雨等,為本病發生的有利條件。傳播媒介主要是氣流。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粵糖57—423、川蔗10號、華南56—21、華南56—12等。
2.種苗消毒。用0.5%甲氧乙氯汞浸種5min,或用50—52℃溫水浸20min。
3.適當多施磷鉀肥料以促使甘蔗早生快發。
4.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集中燒毀。
5.實行輪作,發病區不留宿根。
6.不在發病區采苗。
二、甘蔗蟲害
甘蔗害蟲種類繁多,甘蔗生長不同時期,受不同蟲害威脅,對甘蔗產量及質量均有很大影響。甘蔗蟲害的防治要因地制宜,以預防為主,根據害蟲的生活習性、發生規律,進行農業、化學、生物等方法的綜合防治,最終達到「經濟、安全、有效、簡便」地防治蟲害的目的。
(一)甘蔗螟蟲
甘蔗螟蟲常稱為甘蔗鑽心蟲(圖3-8)。是為害較普遍而嚴重的一類害蟲,以幼蟲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莖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長點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長中後期入侵蔗莖,造成蟲孔節,破壞蔗莖組織,使甘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現風折莖或枯梢,降低產量。苗期由蔗螟造成的枯心苗率一般在10%—15%,低者2%—5%,高者可達20%—40%,減少甘蔗單位面積的有效莖。甘蔗拔節後,幼蟲鑽蛀蔗節,造成螟蛀節,一般為5%—10%,高者達20%—30%。甘蔗伸長期受蟲害造成「死尾蔗」。甘蔗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受多種螟蟲為害,每0.067ha損失約0.25—0.5t。為害甘蔗的螟蟲主要有黃螟、條螟、二點螟、大螟和白螟等五種。
防治方法
1.消滅越冬蔗螟、減少蟲源;甘蔗收獲時用小鋤低砍,及時清除蔗田殘莖、枯苗、枯葉,就地集中燒毀。蔗螟成蟲羽化前,將秋、冬筍砍除。白螟發生為害的地區,榨季開始後,可集中人力把發生枯梢的蔗莖,先砍送交糖廠,以防治越冬白螟。不留宿根的蔗田,將蔗頭犁起燒掉或將蔗田浸水3天,消除越冬蟲源。除此之外,選擇無螟害的健壯蔗苗作種苗,用石灰水浸種,可防止蔗種傳播螟害。適當提早植期,或推行冬植施足基肥,使分櫱早生快發,減少螟害形成缺株。實行輪作,如甘蔗與水稻、番薯或蔬菜輪作,可減輕蔗螟為害。
2.割除枯梢可顯著減輕為害。
3.及時處理枯心苗枯心苗發生後和成蟲羽化前處理,先用小刀將枯心苗莖腳泥拔開,然後向蟲口附近斜切下去,刺死幼蟲。
4.葯劑防治 ①苗期以二點螟為主的蔗區,甘蔗下種後,蓋上基肥,每0.067ha施用2%樂果粉10kg或3%呋喃丹顆粒劑3—4kg,均勻撒施於植溝內,再覆土,整個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顯著減少,對天敵傷害也最小,同時還可防治蔗龜、白蟻等地下害蟲及白螟。②發現剛孵化的條螟幼蟲集中於甘蔗心葉食害,造成「花葉」時,可用50%殺螟丹1000倍液,每0.067ha噴100kg;或用90%敵百蟲結晶500倍液噴霧,或用25%亞胺硫磷500倍液噴霧,或用25%殺螟腈500倍液噴霧。上述葯劑重點噴霧蔗梢部三丫葉處,效果好。如果幼蟲進入莖內,則效果不佳。③苗期以黃螟為主的蔗區,在卵盛孵期每隔10天用5%殺螟松乳劑500倍液噴霧;或用90%敵百蟲結晶500倍液噴霧1次,要噴在三丫葉處。
5.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種卵寄生蜂,能寄生於黃螟、二點螟、條螟等多種害蟲的卵,使其不能變成幼蟲,而孵化出的赤眼蜂,將蔗螟消滅於卵期。
6.性誘劑迷向法防治其作用機理就是在蔗田中散放出一定數量的性誘劑(仿生化合物,劑型為中空塑料管或線),氣體彌漫於螟蛾交配活動層空間,干擾雄蛾,使其辨別不出雌蛾所在的方位,從而中斷雌雄蛾性信息聯系,中止交配活動,大大減少其繁殖量和蟲口密度,是防治螟蟲的一項新技術、一條新途徑。
(二)綿蚜蟲
甘蔗綿蚜蟲(圖3-9)群集於葉片背部中脈兩旁,以刺吸式口器插於葉中吸食汁液,使蔗葉枯黃凋萎,並排泄蜜露於葉片上,導致煤煙病發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
1.消滅越冬蟲源。消滅有翅蚜於遷飛擴散前(11月中下旬開始大量遷飛)。對越冬寄主(割手密、蘆葦、雜草等)進行清除,同時對秋植蔗進行噴葯,以消滅越冬蟲源。
2.及早檢查和消滅蔗田中新生小蚜群,6—7月間綿蚜在大田呈點狀發生,尚未大量擴散時,抓緊消滅。
3.人工抹殺用纖維織物製成掃把,抹殺蔗葉上的綿蚜,抹殺時如蘸些葯液,效果更佳。最好選擇上午綿蚜群集未分散時進行。
4.春、秋、冬植蔗和宿根蔗避免互相靠近、鄰接,以減少傳播條件。
5.保護天敵。蔗田中主要有十三星瓢蟲、雙星瓢蟲、食蚜虻、草青嶺等能捕食蚜蟲,要加以保護。
6.葯劑防治:用40%樂果1000倍液噴霧;或用40%樂果和80%敵敵畏各250g加水750L噴殺;或用1200倍50%殺蟲靈(乙醯甲胺磷)噴殺。也可用40%樂果5倍液或50%磷胺10倍液塗蔗莖,將有蟲株的基部第二片青葉剝去,然後用毛筆或自製棉球沾上葯劑於葉痕處環塗一圈,使其內吸殺蟲。
(三)粉介殼蟲
蔗粉介(圖3-10)著生於蔗莖的節下部蠟粉帶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組織內汁液,排泄蜜露於蔗莖的表面,常引起煤煙病的發生。靠種苗傳播,或在連作蔗地搬遷。在溫暖少雨的冬、春季,可助長其發育繁殖,若溫度與雨量都適宜時則大量發生。在水肥條件差、甘蔗生長不良的蔗田發生較多。
防治方法
1.嚴格選用無蟲害健株作種苗,杜絕種苗傳播。
2.注意剝除蔗葉,特別是蟲害盛發期間。
3.下種前採用葯劑處理種苗:用50%氯丹加80%敵敵畏(1∶0.5)400倍液浸種消毒2min,收效好,並可兼治多種地下害蟲,或用2%石灰水浸種24h,也有殺蟲效果。
(四)蔗龜
蔗龜(圖3-11)種類很多,其中以黑色蔗龜(突背蔗龜)和黃褐色蔗龜(齒緣鰓金龜子)二點褐金龜和綠色金龜等最為嚴重。
黑色蔗龜成蟲及所有蔗龜幼蟲都咬食蔗根及蔗莖地下部,在苗期形成枯心苗,造成缺株,減少有效莖;而後為害地下莖部,受害蔗株遇台風易倒伏,遇乾旱蔗葉呈黃色,葉端乾枯,影響甘蔗產量及蔗糖分。蔗龜咬食宿根蔗地下部的蔗芽和蔗根,致使翌年宿根發株少,影響甘蔗產量。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與深耕: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水旱輪作,避免連作或長期旱—旱連作。由於幾種蔗龜的幼蟲一般分布在蔗頭附近10—20cm深處,化蛹時可深達20cm以上,因此,不留宿根的蔗地要及早進行深耕,可致部分幼蟲及蛹於死地。
2.灌水驅殺黑色蔗龜特別怕水淹,在5月份成蟲盛發期,放水浸蔗地,讓水漫過畦面10min,驅使成蟲浮出水面,立即組織人力捕殺,並及時排水,以免影響甘蔗生長。防治幼蟲也可使用此法,於甘蔗收獲前後,放水入蔗地,水浸過泥面,浸6天左右,地下幼蟲可全部淹死。
3.燈光誘殺在成蟲盛發期用黑光燈進行誘殺。
4.葯劑防治蔗龜為害嚴重的蔗區,在新植蔗下種時,用3%呋喃丹顆粒劑3—4kg/0.067ha施放於蔗溝內種苗上,然後覆土;黑色蔗龜成蟲為害初期,每0.067ha用90%敵百蟲500g或50%辛硫磷500—750g對水1000—1500kg淋施於蔗行間。
(五)薊馬
甘蔗薊馬在我國主產蔗區均有分布。其體型細小,成、若蟲喜背光環境,常棲息於尚未展開的甘蔗心葉內以銼吸式口器銼破葉片表皮組織,吸吮葉汁,破壞葉綠素,影響光合作用。待葉片展開後,呈黃色或淡黃色斑塊。薊馬為害嚴重時,葉尖卷縮,甚至纏繞打結,呈現黃褐色或紫赤色。
薊馬主要在甘蔗苗期和拔節伸長期發生為害,一般發生在乾旱季節,並繁殖特別快。如蔗田因積水或缺肥等原因,造成甘蔗生長緩慢時,薊馬為害便會加重;高溫和雨季來臨後,薊馬的發生會受到抑制。苗期生長慢的甘蔗品種受害程度比生長快的嚴重。
防治方法
1.施足基肥,促進苗期甘蔗生長旺盛,加速心葉展開,以減少為害。
2.葯劑防治 40%樂果乳劑或50%馬拉硫磷乳劑1∶1000倍液噴心葉;40%敵敵畏1∶1200倍液或殺螟松1∶1000倍液噴心葉。
歡迎聯系 [email protected] 手機:1305392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