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昭寺的介紹
小昭寺,位於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始建於7世紀中葉641年(藏歷鐵牛年),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現有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寺內主要供奉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另有諸多珍貴文物。因此196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❷ 求一份大昭寺簡介
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
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後,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
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
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葯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跡。
(2)小昭寺有多少個圖片擴展閱讀:
大昭寺主殿供奉的佛釋迦牟尼像,是唐文成公主(約公元642年)從長安帶進西藏的。由於這尊佛像是釋迦牟尼十二歲時的等身像,因而在藏傳佛教信徒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公元六世紀末的時候,當時稱雄雪域高原的第三十三代吐蕃王松贊干布,將吐蕃王都從雅礱河畔的乃東北遷至寬闊的拉薩河谷。
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東方或是西方,和親是古時候許多王朝為求和平安定而常採用的一種形式。英格蘭、法蘭西和西班牙王室之間的聯姻,西漢王昭君遠嫁匈奴……。
七世紀時,精明強乾的松贊干布統一了雪域高原的各個部落後,先是與尼婆羅,也就是現在的尼泊爾聯姻,娶尼婆羅國的赤尊公主為妻,以求吐蕃南方的穩定。
爾後,松贊干布又派人遠赴長安,迎娶唐太宗的宗室女文成公主。尼婆羅公主給吐蕃帶去了天竺和尼婆羅的佛教文化,文成公主給吐蕃帶去是唐朝先進的農耕、紡織技術。
直到現在,在西藏還可看到漢地文化已深深滲入藏民族社會生活之中。象藏醫的望、聞、問、切;遍布西藏農區的水磨房;民居牆體的水樣花紋;寺廟的金頂和斗拱。
我曾注意到,唐代女性服飾後腰墊的特點有兩個地方還保留著,一個是藏族婦女,尤其是農區藏族婦女,後腰墊還非常普及。還有一個就是日本女子的和服,不過,後腰墊已成為一種裝飾。
傳說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即將圓寂時,他的弟子們懇求佛祖留下真實的形象,以便世世代代指點眾生迷津。佛祖點頭同意了。
弟子們於是塑造了佛祖八歲、十二歲和三十歲不同時期的三尊等身像。其中八歲、十二歲的等身像是請釋迦牟尼的奶媽描述了佛祖年少時期的模樣後塑造的。
釋迦牟尼親自對三尊佛像做了加持以後,就在菩提樹下圓寂了。尼婆羅赤尊公主進藏時,尼婆羅國王送給吐蕃贊普的陪嫁禮品是八歲佛等。
唐朝文成公主貞觀年間帶到吐蕃的則是十二歲佛等身像。現在大昭寺主殿前門廊兩側的四尊力士神像,據說就是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時推車的唐朝大力士。
當初,文成公主一行剛進入拉薩河谷時,載著十二歲等身佛像的木輪車在一片沙地陷了車。四個大力士費了老大的勁不能移動車半步。文成公主說,看來佛祖願意被供奉在這里了。
於是就讓人們用布幔將佛像圍了起來。再後來,松贊干布遂了文成公主的心願,專門修建了供奉十二歲等身佛像的小昭寺,並將寺門面東向著長安的方向。
現在,小昭寺門前早已是花崗石鋪就的街道,拐個彎,就到了熙熙攘攘的八廓街。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後,又想為赤尊公主建大昭寺,以供奉八歲等身佛像。
文成公主用漢地的辦法打卦占卜,對松贊干布說,雪域高原是羅剎女魔的形狀,拉薩谷地中間的湖泊正是羅剎女魔的心臟。只有在此建寺才能鎮壓女魔,讓吐蕃興盛。
西藏有關拉薩歷史的書籍中介紹道,松贊干布聽取了文成公主的建議,讓白山羊馱土,用井字形木架架在湖面,填一層土,架一層木架,直至把湖填平。
在大昭寺大殿的西牆,人們可以清晰地觀賞到一幅當年松贊干布率眾修建大昭寺的壁畫。現在在大昭寺主殿的南牆角,還可看到一個半人高的青石瓮。
松贊干布去世後,吐蕃發生戰亂,大昭寺被洗掠一空,尼婆羅赤尊公主帶進藏的八歲等身佛像在戰亂中毀於一旦。
一些高僧和虔誠的貴族,偷偷將小昭寺十二歲等身佛像藏到了大昭寺的一個小殿內。採取的藏匿辦法和後來莫高窟僧人藏匿魏晉唐史籍、卷子、畫冊一樣,用土石將小殿的門封死。
再用泥抹平,畫上壁畫。直到第三十六代吐蕃王赤德祖丹時,唐中宗將金城公主遠嫁吐蕃王。吐蕃再次掀起佛教文化熱。
金城公主查詢到十二歲等身佛像的下落後,將佛像從密藏的牆內起出,供奉在了大昭寺。經佛祖釋迦牟尼親自加持過的三尊佛像,八歲佛喪失於戰亂。
三十歲佛在天竺戰亂中,被一些信徒暗送到大帆船上,准備飄洋過海運往他鄉供奉。半途遇著風暴,船被巨浪掀翻。
三十歲等身佛從此沉沒於南印度洋。現僅存於世的就是文成公主帶進藏的這尊十二歲等身佛像了。其神聖和珍貴可想而知。
❸ 拉薩古城之北的小昭寺,跟佛教聖地大昭寺有什麼關系嗎
小昭寺(Ramoqê Gönba),藏語稱為「甲達繞木切」,位於西藏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始建於7世紀中葉641年(藏歷鐵牛年吐蕃松贊干布時期),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現有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寺內主要供奉了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另有諸多珍貴文物。因此196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712年金城公主(唐中宗養女,實為唐宗室雍王守禮之女)聯姻吐蕃,才把這尊佛像迎出供於大昭寺覺康,並將原供於大昭寺的米居多傑佛至小昭寺供奉。明、清兩朝皇帝亦對該寺十分重視,請乾隆帝曾御賜「耆闍真鏡」的匾額。
❹ 中國十大佛教旅遊勝地
法門寺
法門寺因供奉「釋迦如來佛指舍利」,位於陝西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靈光寺
靈光寺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位於北京西山余脈翠微山東麓,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由中國佛教協會派僧人管理。
大昭寺
大昭寺因供有釋迦牟尼在世時塑造的8歲等身像,坐落在拉薩市舊城中心八角街,始建於公元647年。傳說,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推測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薩卧塘湖恰為魔女的心臟,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驅魔。於是,松贊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願,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這座大昭寺。大昭寺,藏語稱「覺康」,意即釋迎牟尼佛寺。
小昭寺
因供有釋迦牟尼在世時塑造的12歲等身像,小昭寺位於大昭寺北面約500米處,為西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拉薩名勝之一。通常與大昭寺連稱「拉薩二昭」而馳名於世。小昭寺始建於唐代,與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紀中葉由文成公主督飭藏漢族工匠建造。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為佛陀12歲時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長安攜帶進藏,成為西藏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後移至大昭寺,又將公主攜帶的另一個尊佛移至小昭寺。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語叫「居堆巴扎倉」,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密宗最高學府之一。
五台山
五台山因是文殊菩薩道場,又被稱中國佛教第一聖地,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4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
普陀山因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又被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如此美麗,又有如此眾多文物古跡的小島,在中國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普陀山位於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九華山
九華山因是地藏菩薩道場,又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貴池市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
峨眉山
峨眉山因是普賢菩薩道場,又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
白馬寺
白馬寺因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寺院,位於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不多,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跡,曾進行過多次修葺。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梵語為「佛教聖地」,俗稱觀世音菩薩的第二普陀山,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上,是中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布達拉宮為土、木、石結構,始建於唐代,現在的規模為17世紀陸續擴建完成,集宮殿、城堡、寺院藏漢建築風格於一體,是西藏地區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堡式建築群,也是西藏聞名於世的標志性建築群、藝術精品和珍貴文物的寶庫。
❺ 大小昭寺更開始修建時有區別嗎
藏王松贊干布為尼泊爾公主赤尊公主和唐朝公主文成公主的嫁妝,即兩個分別為8歲和12歲釋迦牟尼等身像,修建了大小昭寺,原先赤尊公主的陪嫁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在大昭寺,後來由於戰亂,在保護和藏匿過程中發生錯位,現在在大昭寺的是文成公主的陪嫁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這是一個區別。其次是大昭寺外觀建築歷史上經歷的修復不得而知,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恢復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來,大昭寺作為重點宗教建築保護維修對象,經歷了大規模的維修,且殿內壁畫經過專家鑒定損毀情況,進行維修保護。
❻ 我國佛教的四大名山、四大叢林、四大禪林分別是指那些寺院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山西五台山(文殊菩道場、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叢林分別是:江蘇南京棲霞寺、山東長清的靈岩寺、湖北當陽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
中國佛教四大禪林分別是:寧波天童寺、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揚州高旻寺。
(6)小昭寺有多少個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佛教另幾處聖地
1、法門寺
法門寺因供奉「釋迦如來佛指舍利」,位於陝西扶風縣城北十公里的法門鎮。
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起興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2、靈光寺
靈光寺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位於北京西山余脈翠微山東麓,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由中國佛教協會派僧人管理。
3、大昭寺
大昭寺因供有釋迦牟尼在世時塑造的8歲等身像,坐落在拉薩市舊城中心八角街,始建於公元647年。
傳說,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推測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薩卧塘湖恰為魔女的心臟,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驅魔。
於是,松贊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願,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這座大昭寺。大昭寺,藏語稱「覺康」,意即釋迎牟尼佛寺。
4、小昭寺
因供有釋迦牟尼在世時塑造的12歲等身像,小昭寺位於大昭寺北面約500米處,為西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拉薩名勝之一。
通常與大昭寺連稱「拉薩二昭」而馳名於世。
小昭寺始建於唐代,與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紀中葉由文成公主督飭藏漢族工匠建造。
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為佛陀12歲時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長安攜帶進藏,成為西藏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後移至大昭寺,又將公主攜帶的另一個尊佛移至小昭寺。
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語叫「居堆巴扎倉」,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密宗最高學府之一。
5、白馬寺
白馬寺因是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寺院,位於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
初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白馬寺原建築規模極為雄偉,歷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屢經戰亂,數度興衰,古建築所剩不多,人民政府為保存這一著名文化古跡,曾進行過多次修葺。
❼ 西藏魔女圖
西藏傳說中有兩個重要的羅剎女,一個是同西藏人的起源有著密切關系的岩羅剎,它後來與觀音菩薩點化的獼猴相戀結合,繁衍出數百萬藏族男女,成為西藏人始祖母,受到人們的東道和景仰。另一個就是養育了西藏人民的羅剎女魔,成為哺育西藏人成長壯大的大地母親。
這兩種羅剎女在形象上都是丑惡的魔類,似是而非在心靈上卻是人們親近和崇拜的偶然。所以畫師在構思這幅《西藏鎮魔圖》的時候是頗費匠心的,既要表達魔女的形態,又要迎合人們崇奉的心理狀況。
這幅清初唐卡的作者通過他精心的設計和嫻熟的繪畫技法,已經達到了這兩者的高度統一和結合,成為一幅思想內容和繪畫技法都很完美的絕妙物民間藝術佳作。
(7)小昭寺有多少個圖片擴展閱讀:
傳說
在文成公主來藏之前,赤尊公主先到拉薩。她想在內鄔塘(現自治區政府所在地)一帶修建神廟供奉八歲等身像,但是一直未能成功。白天所修建築物,晚間即遭鬼神搗毀。聽說大唐公主精通地理勘察,便請文成公主代為測定一建廟佳地。
文成公主依據中原的《八十種五行算觀察法》進行卜算,推算出雪域西藏的地形--儼如羅剎魔女仰卧的形狀。而拉薩卧塘湖為魔女心臟,紅山、鐵山、磨盤山是魔女心竅上的脈絡,應當填平卧塘湖,建一釋迦神廟以鎮之。饒木齊(小昭寺)為龍神宮殿,也應在上面供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以保拉薩和整個藏土的安寧。
於是,在藏王松贊干布的主持下,以山羊駝土,填平卧塘湖,在其上建大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佛像;文成公主則在繞木齊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佛像。
除了在要害處修建兩座主寺外,松贊干布著手在衛藏修建四座魔鎮邊寺,以鎮女魔四肢關節。為了改變惡劣風水,完善八吉祥的徵相,在女魔身上還修建了許多小廟。普稱鎮魔十二神廟,據說這是制伏女魔的十二不移之釘。
❽ 大昭寺和小昭寺哪個是藏傳佛教聖地
兩個都是藏傳佛教聖地。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干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1] 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最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後,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2-4]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
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葯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5-6]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5]
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跡。
小昭寺,位於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始建於公元7世紀中葉641年(藏歷鐵牛年),是文成公主奠基建成的。小昭寺現有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寺內主要供奉了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另有諸多珍貴文物。因此196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希望採納!謝謝!
❾ 大昭寺和小昭寺
兩位公主各自帶來了一尊珍貴的釋迦牟尼的佛像。作為最貴重的陪嫁,尼泊爾公主帶來的是釋迦牟尼八歲時的等身像;文成公主從內地的長安請來的是另一尊十二歲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認這兩尊佛像是最早進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後為了供養這么神聖的佛像,松贊干布就開始修建西藏佛教歷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築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文成公主帶的大,所以放大昭寺.
❿ 小昭寺怎麼樣
小昭寺雖然沒有大昭寺出名,但人少很多!感覺很不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