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捏面花圖片大全圖解
擴展閱讀
一千米等於多少平方圖片 2025-05-18 04:16:28
能在圖片上寫上字的軟體 2025-05-18 04:10:35

捏面花圖片大全圖解

發布時間: 2022-06-30 07:12:32

① 蒸花餑餑的做法大全圖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山東不光有山東大漢,山東大煎餅,還有山東大饅頭。另外,饅頭在五蓮農村又叫「餑餑」,我們這個餑餑可不是滿族裡那個意思,我們的餑餑就是饅頭的意思。要想蒸的饅頭蓬鬆暄軟,一定要做到以下六點:


1、麵粉要好

在農村,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自己洗麥子,晾曬,然後去磨坊磨成麵粉。曬麥子是個技術活,很遺憾,急性子的母親一直沒掌握這項技術,所以同樣的麥子品種,同樣的磨坊,別人家的饅頭都是雪白的,我們家的饅頭整出來都是半黑不白的。

現在都是大機器生產,都是去市場買,已經很少有人自己磨麵粉了。我們很幸運,老家有位姑姑,每年都會給我們留半袋自己種,自己洗,自己晾曬,自己磨的麵粉。並且姑姑的手藝很好,磨成的麵粉不需要增白劑,蒸出來的饅頭,一樣雪一樣白。

手工麵粉可遇不可求,在市場上選擇麵粉的時候,一定要認准正規廠家,謹防買到劣質、霉變等黑心粉。


2、面要和的軟硬適中

和面的過程要邊倒水邊攪拌,將麵粉攪拌為柳絮狀,然後下手揉成面團。切忌一下子將水全部倒入,再攪拌,這種懶人做法,會造成面團軟硬不均勻。


3、發面要徹底

小時候發面用自製的酵母,所以有時候會發不透徹,或者有酸味,會加少量的鹼。隨著知識的增加,我們知道鹼會破壞麵粉里的B族維生素,所以蒸饅頭切忌放鹼。

現在用鮮酵母,一般不存在發酵不好的情況,如果還是擔心發不好,加適量的白糖,可以促進發酵。面團發酵到兩倍大,按壓後回彈,呈蜂窩狀,就意味著面團發酵成功了。


4、揉面要捨得花力氣

揉面是個力氣活,面揉不好,蒸出來的饅頭不勁道,表面不光滑。如果把握不好力道,可以將面團至少揉15分鍾。揉的越充分,饅頭越勁道。如果有壓面機或者揉面機,可以代替人工。



5、二次醒發很重要

饅頭成型後,一定要經過二次醒發,才能下鍋蒸。二次醒發的標准就是,同一個饅頭,當你顛在手裡的時候,沉甸甸的,那就是還沒醒發好;輕飄飄的,那就醒發好了,可以上鍋蒸了。


6、冷水大火上鍋

有些人喜歡先小火再大火,那是因為饅頭二次醒發不徹底,想讓饅頭在鍋里再醒發一次。我們的第五點是要求醒發到位,所以沒必要小火,直接大火蒸。注意:蒸饅頭的過程一定不能隨意掀開鍋蓋確認是否蒸熟。因為鍋內高溫非常高,掀開鍋蓋導致饅頭驟然受冷,會急劇收縮,再也難以醒發。如果你是廚房小白,寧願多蒸一會,也不要提前開鍋。


掌握了以上六點,想蒸出的饅頭不蓬鬆暄軟都難呀。而且蒸好的饅頭越嚼越勁道,越嚼越香甜。家裡有模具的話,還可以把饅頭壓成不同的模樣,快按照這個步驟試試吧!

同樣的材料,做出的食物口感千差萬別,這就是手藝和火候等各方面的差異造成的。另外,還要保證營養素盡可能少的流失和破壞,還要做到營養搭配,促進營養素更好的吸收。

② 清明節有哪些特色美食

1、清明節傳統美食:青團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2、清明節傳統美食: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凈,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准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面團里,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鍾後即可出爐。

3、清明節傳統美食: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在泰寧,製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異。南片製作,用的是新鮮採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圓月,類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製作,形似彎月,更像水餃。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圖的是新鮮口味,不講太多規矩。

4、清明節傳統美食:饊子(sǎn)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

5、清明節傳統美食:雞蛋

民間習俗認為,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③ 蝴蝶麵食花樣做法圖解

三彩蝴蝶饅頭


9

成品,兩端剩餘部分,還做了花朵饅頭

④ 做的面花怎麼做好吃又簡單,做法圖解分

1 准備好麵粉、泡打粉和酵母。然後拿一勺子泡打粉和半勺酵母。拿少量水攪拌泡化開。泡打粉和酵母化開後放置兩分鍾。
第二步
2 然後放入麵粉,一下子就倒一點點水慢慢攪拌。記住水別放太多了。寧可干不可稀哦!
第三步
3 用手揉麵粉,把周圍麵粉都揉捏合在一起。反反復復地揉捏。如果實在太干,可以放一點點水進去。
第四步
4 直到把面團揉得發亮,沒有小疙瘩。不在粘手。
第五步
5 揉好了之後,蓋上布。放置陰冷處發酵。大約半個多小時後,膨脹起來比原來大概大兩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