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漂亮的圖片素材,盡在圖片資訊網
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長征火箭系列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手機壁紙哦圖片 2025-07-18 20:46:49
畫圖軟體圖片縮小快捷 2025-07-18 20:42:22
孩子系鞋帶圖片唯美 2025-07-18 20:25:26

長征火箭系列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6-29 05:10:24

㈠ 中國發射的火箭和衛星都有哪些

1、長征系列火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了10餘種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形成了長征火箭系列型譜,能發射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或航天器。
2、風暴系列火箭:「風暴一號」火箭的代號為FB-1。70年代初我國北京地區開始研製"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時,上海地區根據當時國內的需要,也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設計技術資料開展了運載火箭的試制工作,火箭命名「風暴一號」以示區別。
3、開拓系列火箭:開拓系列火箭用固體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組織研製的固體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對地觀測小型衛星和微型衛星,這些衛星能在減災救災等國民經濟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4、快舟系列火箭:哈爾濱工業大學衛星技術研究所研製的一型小型衛星,主要用於各類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的小型衛星。

㈡ 中國長征系列的所有運載火箭

中國長征系列火箭
中國自1956年開始展開現代火箭的研製工作。1964 年6月29日,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程火箭試飛成功之後,即著手研製多級火箭,向空間技術進軍。 經過了五年的艱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誕生, 首次發射"東方紅 1 號"衛星成功。中國航天技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現在,"長 征"系列火箭已經走向世界,享譽全球,在國際發射市場佔有重要一席。
"長征1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 噸,起飛推力112噸,能把 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 公里高的近地軌道。1970 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長征系列火箭發展的基礎。
"長征1號D"運載火箭是"長征1號"火箭的改進型。 主要的改進有:提高一子級發動機推力;提高二、三子級性能;採用"平台-計算機"全慣性制導。經過改進,"長征1號D"火箭可以發射各種低軌道衛星,並已投入商業發射。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在"長征1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征2 號"、"長征3號"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器。
"長征2號"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17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 19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距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1975年11月26日, "長征2號"火箭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改進型"長征2號C"火箭,採用了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箭長增加到35.15 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增加到2.4噸,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長征2號D"火箭,也是一種兩級液體火箭。主要在"長征2號" 火箭的基礎上採取增加推進劑加註量和增大起飛推力的方法,使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火箭全長38.3米,起飛重量232 噸。
"長征2號E"捆綁火箭,是以加長型"長征2號C"為芯級,並在第一級周圍捆綁四個液體助推器組成的低軌道兩級液體推進劑火箭。火箭總長49.68米,直徑3.35 米。每個液體助推器長為15.4米,直徑2.25米,芯級最大直徑4.2米。總起飛重量461噸,起飛推力600噸,能把 8.8噸至9.2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經適當適應性修改後,還可以用來發射小型載人飛船。
"長征3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2號"火箭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級採用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火箭全長44.86米,一、二級直徑3.35米,三級直徑2.25米,起飛重量 204.88噸,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6噸。"長征3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是中國火箭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首次採用了液氫、液氧作火箭推進劑;首次實現火箭的多次啟動;首次將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長征3號A"火箭長 52.52米,最大直徑3.35 米,起飛重量240噸,主要運載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運載低軌道、極軌道或逃逸軌道的有效載荷。
"長征3號B"火箭是在 "長征3號A"和"長征2號E"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芯級基本上就是"長征3號A",而助推器及其捆綁結構則與"長征2號E"相同。"長征3號B"火箭的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亦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 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5.0噸。
" 長征3號C "則是在 "長征3號B"的基礎上, 減少了兩個助推器並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 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 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3.7噸。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火箭。
"風暴1號"為兩級液體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道衛星,並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火箭長32.57米,最大直徑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長征4號"是在"風暴1號"基礎上研製的三級常規運載火箭,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後改型為 "長征4號 A ",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長41.9米,最大直徑3.35 米。
"長征4號B"是在"長征4號A"基礎上發展的一種運載能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對地觀察應用衛星。火箭長45.58米,最大直徑3.35米。
神州系列
「神舟」一號
發射時間: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起飛約10分鍾,飛船與火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1999年11月21日3時41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1分/14圈
搭載物品:一是旗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奧運會會旗等;二是各種郵票及紀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等農作物種子,此外還有甘草、板藍根等中葯材。
技術應用: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准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地面測控系統和分布於公海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跟蹤與測控,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
「神舟」二號
發射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飛船起飛十三分鍾後,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1年1月16日晚上7時22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試驗項目: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據介紹,我國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進行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進行了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開展了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
「神舟」三號
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10分鍾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2年4月1日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物品:處於休眠狀態的烏雞蛋;進行空間試驗的有效載荷公用設備十項,四十四件之多,其中,微重力測量儀、返回艙有效載荷公用設備是第三次參加飛船試驗,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多任務位空間晶體生長爐和軌道艙有效載荷公用設備是第二次參加飛船試驗,其餘設備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試驗。
試驗項目:「神舟」三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這次發射試驗,運載火箭、飛船和測控發射系統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載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飛船上裝有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這次發射,逃逸救生系統也進行了工作。這個系統是在應急情況下確保航天員安全的主要措施。飛船擬人載荷提供的生理信號和代謝指標正常,驗證了與載人航天直接相關的座艙內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
「神舟」四號
發射時間: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十幾分鍾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月5日19時16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物品:除了大氣成分探測器等19件設備已經參加過此前的飛行試驗外,其他的空間細胞電融合儀等33件科研設備都將是首次「上天」。一場籌備了10年之久的兩對「細胞太空婚禮」也將在飛船上舉行,一對動物細胞「新人」是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另一對是植物細胞「新人」——黃花煙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煙草原生質體。專家介紹說,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現象將消失,更有利於細胞間進行配對與融合這些「親熱舉動」,此項研究將為空間制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號
發射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9時10分,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准確進入預定軌道。
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區
飛行時間/圈數:21小時/14圈
搭載物品:除了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外,「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內還搭載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台灣的農作物種子等。
試驗項目:「神舟」五號將盡量減少機艙內的實驗項目及儀器,以騰出更多空間來供航天員活動並執行科學觀察任務,可以說這一次的任務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新技術應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動檢測系統和逃逸系統。其中設定了幾百種故障模式,一旦發生危險立即自動報警。即使在飛船升空一段時間之後,也能通過逃逸火箭而脫離險境。
「神舟」六號
發射時間: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發射火箭:新型長征二號F捆綁式火箭
發射地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地點:內蒙古四子王旗
飛行時間/圈數:6天零18小時/108圈
搭載物品:在神舟六號飛船搭載的物品當中,有幾件物品極具象徵意義和歷史價值,如極地考察國旗、奧林匹克旗、上海世博會會旗等。書畫作品《六駿圖》、《神州頌》、《和平頌》、《長征萬里圖》則表達了我國文化界對載人航天工程的崇高敬意和祝福。而10幅少年兒童太空畫和題為《我給航天員寫封信》的作文則體現出我國廣大青少年對神舟六號飛船的美好祝願以及從小立志學科學、愛科學的遠大志向。另外,《共和國元帥》特種郵票、《神舟六號》個性化郵票等郵品也頗為引人注目。此外,神舟六號飛船還搭載了一些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品,並搭載了長期以來給予中國航天事業大力支持的香港金利來公司和查氏集團等知名企業的標識。
神舟六號飛船除了搭載文化物品外,還搭載了生物菌種、植物組培苗以及作物、植物和花卉的種子。它們將被交付有關單位用於開展太空育種實驗。

㈢ 2021年,我國在航天影城的最新成就2021年,我國在航天影城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太空精釀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2021年,中國航天又迎來了突飛猛進的一年,在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與月球探測等領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這一年以來中國航天取得的十大成就吧。
1、天上有「宮闕」: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
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升空。隨後,它先後與天舟二號和三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二號和十三號載人飛船對接,共計6名航天員先後入駐,標志著中國航天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按照預定計劃,天宮空間站還會在2022年迎來兩個實驗艙和數次天舟/神舟對接任務,從而完成全部建設。
△天宮空間站示意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遙想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方才正式起步。29年的不懈探索,讓「長征」、「神舟」、「天舟」和「天宮」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漸變成現實。如今,中國終於要擁有自己的「天上宮闕」,「天神」航天員們自由天地往返,讓中華文明古老的飛天神話從夢想照進現實!
2、天上有「神仙」:空間站應用達到新高度
建設空間站是人類載人航天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出現的里程碑事件,是人類工業文明的巔峰之作。它能促進航天、甚至很多相關製造業的發展,是任何一個航天大國技術發展的必經之路。
天宮空間站,不僅工程意義顯著,對於提升我國整體科學技術水平有著重要意義。相比較此前載人航天任務主要為實現技術的逐個突破,天宮空間站則到了技術投資「大豐收」的階段,更強調科學探索與實際應用價值,打造我國探入宇宙的「太空實驗室」。因此,天宮運行第一年也見證了我國載人航天和科學應用事業的突飛猛進。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圓滿完成首次出艙活動(圖片來源:載人航天辦)
例如,天宮空間站的航天員們已經實現了四次高難度的出艙行走,每次持續時間6-8小時,遠長於2008年神舟七號實現的20分鍾出艙行走突破。並且王亞平也邁出了中國女性進入太空的「第一步」。目前,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正駐留太空,他們預計工作約六個月時間,必將打破中國航天員最長滯空紀錄。
此外,空間站還實現了快速交會對接、徑向對接等多項技術突破,大大增強了相關技術性能。在具體應用方面,空間站的科學實驗類型和數量也將遠超此前所有任務的總和。在航天科普方面,天地互動的「太空課堂」也在數以億計的學生腦中埋下了航天的種子。
3、祝融號「下凡」:中國火神踏上火星
2021年5月15日,在經歷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所攜帶的祝融號火星車及其著陸組合體,成功地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了中國航天史無前例的重大突破:天問一號,成為中國首顆人造火星衛星;祝融號,成為中國首個火星巡視器(火星車)。祝融,源於中國古老神話中「火神」的名稱,成功踏上了火星!
△祝融號與著陸平台由分離相機拍攝的火星合影(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目前祝融號已經超出了預定的三個月工作時間,仍在火星正常工作。它已經行駛了超過1400米,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在火星探測史上的新紀錄。祝融號也在源源不斷向地球發送揭示火星奧秘的各類科研數據,還成為了國際科研合作的典範,與歐空局火星快車任務進行在軌通信中繼測試,實現了中歐在火星的「太空握手」。
4、羲和號升空,中國進入探日時代
2021年10月14日,我國成功發射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它的重要使命是研究人類這唯一可以依靠的寶貴恆星——太陽,深入了解它的磁場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傳播等重要物理過程,讓我國正式邁入探日時代。
△羲和號探日藝術效果圖(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羲和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太陽神之母的名字,用這個如此特殊的名稱形容一個探求太陽起源的衛星可謂浪漫無比。除此之外,另一太陽神話的主角「誇父」也在醞釀之中,它將是個24小時面對太陽的太陽天文台,為我們揭示太陽的一舉一動。
羲和探日,誇父追日,是中國航天對太陽研究過程中撰寫的新神話。
5、萬水千山只等閑,長征火箭發射突破紀錄
2021年,中國火箭共計實現了55次發射,不僅位列世界第一,也助力人類航天突破了史上最高火箭發射紀錄。其中,長征系列火箭發射次數突破400,全年實施48箭、103顆航天器,發射任務創年度新紀錄。
△中國現役最強火箭長征五號(圖片來源:Tea-tia)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從第1枚到第100枚,用了37年;到第200枚,又用了7年;到第300枚,用了4年多;而到第400枚,僅用了2年多。在2021年的密集發射任務中,兩次發射最短間隔僅4個多小時,更是實現了7天內密集實施4次任務的連戰連捷。隨著數量的快速提升,所發射的載荷質量和數量也在攀升,這些都是中國航天突飛猛進的最直接證明。
長征火箭的名字來自毛澤東著名的《七律·長征》一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長征並未完全結束。該詩描述了長征期間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最著名的一句是開頭「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在未來,長征依然會繼續行進!
6、長七甲歸來,長征火箭歷史性擴容
在經歷了初次發射的挫折後,長征七號甲(A)火箭終於在2021年3月11日王者歸來,並在12月23日再立新功!長征七號甲火箭是在長征七號的基礎上擴展而來,吸收了金牌火箭長三乙的優點,實現了三級半構型。長七甲整箭完全使用無毒安全推進劑,專注於高軌任務,它的運力、尤其是同步轉移軌道運力一下增加到7噸級,填補了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5.5噸~7噸之間運載能力的空白。
△長征七號甲火箭發射前近景(圖片來源:航天科技集團)
長七甲採用「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設計理念,很容易實現批量生產和高密度發射。它還首次測試了Ka頻段6M衛星數據天基測量技術,直達天鏈中繼衛星,大幅減少了對遠望號航天測量船的依賴,也必將逐漸開啟長征火箭遙測的新時代。
7、太空烽火台,「天鏈」鏈接天地
地球自轉對於航天任務的遙測是個巨大的阻礙,當航天器不能被地面和海上遙測站觀測到時,就會進入通信盲區。為此,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在35786千米高的赤道上空,搭建一條鏈接天地的信號中繼通路,猶如「太空烽火台」一般,讓信息交互暢通無阻進行。
△「天宮課堂」順利進行的背後是天鏈系列衛星保駕護航(圖片來源:央視)
中國的中繼衛星通信系統,其名為「天鏈」。經過了若干年的建設,天鏈一號系統終於在2021年7月6日正式收官。與此同時,天鏈二號系統也已經陸續發星,並在此前基礎上進行一系列的升級。學生們能暢通無阻地參與「太空課堂」,航天員能在太空中使用超級「太空Wi-Fi」,長征火箭和太空飛船能自在遨遊太空,這些都離不了天鏈在幕後的辛勤工作。
8、精彩繼續,嫦娥探月實現更多歷史性突破
嫦娥三號讓人類時隔37年再次著陸月球,嫦娥四號讓人類首次著陸月球背面,嫦娥五號讓人類時隔44年再次獲得月球樣本。而目前,更加精彩的突破仍在繼續進行。
△嫦娥五號軌道器仍在太空中漫遊(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2021年,中國航天首次公開了嫦娥五號獲取的1731克月壤樣本,並向國內外科研工作人員發放研究。由於嫦娥五號的發射情況和控制情況幾乎完美,它的軌道器部分還有大量推進劑結余,因此它開始完成各種高難度「附加題」。
在把月壤樣本送回地球附近後,它於2021年3月15日13時29分穿越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面,成功抵達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1點,這是中國航天首次完成這項任務!目前,它仍然在深空中旅行。
不僅如此,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仍在月球背後超期工作,為人類不斷揭示這永不可見月面的奧秘(由於潮汐鎖定作用,在地球上永遠無法看到月球背後的絕大部分表面)。
9、重器初現,載人登月未來可期
中國現有的載人航天主要依託於長征火箭(2F、5、5B、7)、神舟飛船、天舟飛船和天宮空間站,但是它們對於未來載人登月和踏入更遠的深空是遠遠不夠的。我國已經確定未來進行載人登月,並且一系列准備已經就緒,例如新載人飛船試驗船已成功試飛、新載人火箭和重型運載火箭已進入密集研發階段。新型號火箭,成為載人登月的焦點。
△新型火箭發動機樣機圖(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火箭的核心是發動機。2021年,重型運載火箭220噸級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完成首台工程樣機,在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1所(京)驚艷亮相,標志著該發動機關深階段研製工作圓滿完成。或許通過對比更能說明它的意義:長征五號是中國現役最強火箭,它的核心液氫液氧發動機YF-77在真空中推力約為70噸,「僅為」新型號發動機的三分之一左右。雖然新發動機推力為三倍,但研發的難度和技術復雜度可遠不止三倍。
10、多面開花,中國將走向更遠深空
2021年,人類的火箭發射次數已經突破了冷戰期間的最高點,這也昭示著一個全新的太空時代正式到來。這個時代機遇,可能遠遠超過曾經的航海時代、陸權時代和航空時代對目前世界各個強國的意義,作為曾經深受苦難而如今處於偉大復興中的中華民族,更是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中國的行星探測將是個龐大的太陽系探索計劃(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目前,中國航天還在進一步穩步向前。預計在2022年,中國航天將會繼續保持高頻率火箭發射。中俄也發布了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高規格聯合聲明,意味著雙方將會攜手踏上月球。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嫦娥探月四期任務,也已經正式立項。國家航天局也正式宣布,我國將在2025年前後實施近地小行星取樣返回和主帶彗星環繞探測任務,實現近地小行星繞飛探測、附著和取樣返回;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取樣返回任務;此外,還將實施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任務。
可以說,這是個星辰大海的時代,中國航天人就是這一批乘風破浪的弄潮兒。他們不僅讓一系列華夏神話從夢想照進現實,也在這宇宙的一隅不斷締造出新的太空神話。
參考文獻:
【1】《航天強國的重要標志!中國重型火箭220噸級發動機現身》,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1-07/29/c_1211265065.htm,中國航天報。
【2】國家航天局2021年6月12日新聞發布會,http://www.cnsa.gov.cn/n6758967/n6758969/n6760278/index.htmlv 。
【3】《步入「探日」時代!中國已制定羲和、誇父兩項太陽探測計劃》,http://stcsm.sh.gov.cn/xwzx/kjzl/20211015/.html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4】《2021 in spaceflight》,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1_in_spaceflight, Wikipedia。
【5】《「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中國為什麼要建自己的空間站?》,http://www.xinhuanet.com/sikepro/20210429//c.html ,新華網。

㈣ 中國火箭有哪些系列

1、長征1號系列,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噸,起飛推力112噸,能把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

2、長征2號系列,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17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距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

3、長征三號系列,是三級火箭,其一、二級是在「長征二號丙」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其三子級採用了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

4、長征四號系列,包括「風暴一號」、「長征四號」、「長征四號甲」、「長征四號乙」等火箭。

5、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滿足進一步航天發展需要,並彌補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項研製的一次性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

(4)長征火箭系列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長征五號系列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設計採用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思想。系列由二級半構型的基本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不加第二級的一級半構型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以及添加上面級的長征五號/遠征二號運載火箭組成。

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實施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長征五號已經完成了發射場合練,長征五號/遠征二號預計於2016年9月底至10月初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首飛。首飛成功後長征五號將成為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㈤ 中國「長征」系列的運載火箭有多少種型號分別是什麼

長征1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噸,起飛推力112噸,能把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長征系列火箭發展的基礎。

「長征1號D」運載火箭是「長征1號」火箭的改進型。主要的改進有:提高一子級發動機推力;提高二、三子級性能;採用「平台-計算機」全慣性制導。經過改進,「長征1號D」火箭可以發射各種低軌道衛星,並已投入商業發射。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在「長征1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征2號」、「長征3號」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器。

「長征2號」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17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距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1975年11月26日,「長征2號」火箭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改進型「長征2號C」火箭,採用了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箭長增加到35.15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增加到2.4噸,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長征2號D」火箭,也是一種兩級液體火箭。主要在「長征2號」火箭的基礎上採取增加推進劑加註量和增大起飛推力的方法,使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火箭全長38.3米,起飛重量232噸。

「長征2號E」捆綁火箭,是以加長型「長征2號C」為芯級,並在第一級周圍捆綁四個液體助推器組成的低軌道兩級液體推進劑火箭。火箭總長49.68米,直徑3.35米。每個液體助推器長為15.4米,直徑2.25米,芯級最大直徑4.2米。總起飛重量461噸,起飛推力600噸,能把8.8噸至9.2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經適當適應性修改後,還可以用來發射小型載人飛船。

「長征3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2號」火箭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級採用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

「長征3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2號」火箭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級採用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火箭全長44.86米,一、二級直徑3.35米,三級直徑2.25米,起飛重量204.88噸,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6噸。「長征3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是中國火箭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首次採用了液氫、液氧作火箭推進劑;首次實現火箭的多次啟動;首次將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長征3號A」火箭長52.52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240噸,主要運載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運載低軌道、極軌道或逃逸軌道的有效載荷。

「長征3號B」火箭是在「長征3號A」和「長征2號E」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芯級基本上就是「長征3號A」,而助推器及其捆綁結構則與「長征2號E」相同。「長征3號B」火箭的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亦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5.0噸。

「長征3號C」則是在「長征3號B」的基礎上,減少了兩個助推器並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3.7噸。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火箭。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火箭。

「風暴1號」為兩級液體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道衛星,並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火箭長32.57米,最大直徑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長征4號」是在「風暴1號」基礎上研製的三級常規運載火箭,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後改型為「長征4號A」,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長41.9米,最大直徑3.35米。

「長征4號B」是在「長征4號A」基礎上發展的一種運載能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對地觀察應用衛星。火箭長45.58米,最大直徑3.35米。

㈥ 我國的運載火箭共有幾個系列

我國共研製了12種不同類型的"長征"系列火箭。

㈦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都有哪些分別執行了哪些任務

長征1號 「長征1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噸,起飛推力112噸,能把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長征系列火箭發展的基礎。 長征1號D 「長征1號D」運載火箭是「長征1號」火箭的改進型。主要的改進有:提高一子級發動機推力;提高二、三子級性能;採用「平台-計算機」全慣性制導。經過改進,「長征1號D」火箭可以發射各種低軌道衛星,並已投入商業發射。 長征2號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在「長征1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征2號」、「長征3號」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器。「長征2號」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17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距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1975年11月26日,「長征2號」火箭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長征2號C 「長征二號丙」火箭是在「長征二號」火箭基礎上改進設計研製的,採用了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箭長為35.15 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增加到2.4噸,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在「長征二號丙」火箭基礎上研製的「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箭長增加為43.027米。「長征二號丙」系列運載火箭自1982年9月首次成功發射以來,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1987年,「長征二號丙」火箭被授予「全國質量金質獎」。1999年,「長征二號丙」火箭被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授予「優質液體運載火箭」稱號。 長征2號D 「長征二號丁」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8.3米,起飛重量232 噸。主要是在「長征二號」 火箭的基礎上採取增加推進劑加註量和增大起飛推力的辦法,使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1992年8月首次發射,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 長征2號E 「長征2號E」捆綁火箭,是以加長型「長征2號C」為芯級,並在第一級周圍捆綁四個液體助推器組成的低軌道兩級液體推進劑火箭。火箭總長49.68米,直徑3.35米。每個液體助推器長為15.4米,直徑2.25米,芯級最大直徑4.2米。總起飛重量461噸,起飛推力600噸,能把8.8噸至9.2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經適當適應性修改後,還可以用來發射小型載人飛船。 長征2號F 「長征二號F」火箭是在「長征二號E」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確保安全性為目標研製的運載火箭。CZ-2F是我國第1種為載人航天研製的高可靠性、安全性運載火箭,是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在CZ—2E基礎上增加了2個新系統,即逃逸系統和故障檢測處理系統。火箭全長58.343m,起飛質量479.8t,芯級直徑3.35m,助推器直徑2.25m,整流罩最大直徑3.8m。火箭的芯級和助推器發動機均使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為推進劑。 它可把8t重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高度200km、遠地點高度350km、傾角42.4°-42.7°的軌道。 火箭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組成,是目前我國所有運載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長度最長的火箭。運載火箭有箭體結構、控制系統、動力裝置、故障檢測處理系統、逃逸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推進劑利用系統、附加系統、地面設備等十個分系統,為兼顧衛星的發射,保留了有效載荷調姿定向系統的介面和安裝位置。故障檢測處理系統和逃逸系統是為確保航天員的安全而增加的,其作用是在飛船入軌前,監測運載火箭狀態,若發生重大故障,使載有航天員的飛船安全地脫離危險區。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先後成功發射了神舟一號至神舟七號飛船,為我國成功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長征3號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三級火箭,其一、二級是在「長征二號丙」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其三子級採用了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火箭全長44.86米,一、二級直徑3.35米,三級直徑2.25米,起飛重量204.88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6噸。「長征三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是中國運載火箭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首次採用了液氫、液氧作火箭推進劑,首次實現火箭的多次啟動,首次將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長征3號A 「長征三號甲」火箭是三級火箭,它繼承了「長征三號」火箭的成熟技術,採用了新設計的液氫液氧三子級。火箭全長 52.52米,最大直徑3.35 米,起飛質量240噸,主要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發射低軌道、極軌道或逃逸軌道的有效載荷。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2.6噸。自1994年2月8日首次發射成功以來,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2007年6月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稱號。 長征3號B 「長征三號乙」火箭是在 「長征三號甲」和「長征二號E」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三級大型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其芯級與「長征三號甲」火箭基本相同,一子級殼體捆綁4個標准液體助推器。火箭全長54.84米,起飛質量426噸,主要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亦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5.4噸。 長征3號C 「長征三號丙 」火箭是在 「長征三號乙」火箭的基礎上, 減少了兩個助推器並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火箭全長54.84米,起飛質量345噸,主要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 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3.8噸。 長征4號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火箭。「風暴1號」為兩級液體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道衛星,並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火箭長32.57米,最大直徑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長征4號」是在「風暴1號」基礎上研製的三級常規運載火箭,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後改型為「長征4號A」,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長41.9米,最大直徑3.35米。 長征四號A 「長征四號甲」火箭是三級火箭,一、二、三級均採用常規推進劑,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全長41.9米,最大直徑3.35 米,起飛質量248.9噸,起飛推力約300噸。1988年9月首次發射,發射成功率為100%。 長征4號B 「長征四號乙」火箭是在「長征四號甲」火箭基礎上發展的一種運載能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全長45.58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質量249噸,起飛推力約300噸,900千米高度極軌的運載能力為1.45噸。1999年5月首次發射,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 長征4號C 「長征四號丙」火箭是在「長征四號乙」火箭的基礎上,三級發動機採用二次啟動技術,大幅提高了有效載荷的運載能力。長征四號丙(CZ-4C)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推進劑三級運載火箭,是在原長征四號乙(CZ-4B)運載火箭的基礎上經大量技術狀態改進設計而成,以全面提高火箭的任務適應性和測試發射可靠性為目標進行研製。CZ-4C火箭可以滿足多種衛星在發射軌道、重量和包絡空間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同時採取新的測發控模式,可以顯著提高火箭測試和發射的可靠性,縮短發射場工作周期。首發改進型運載火箭於2006年4月27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我國首顆遙感衛星准確送入預定軌道,並實現了首發火箭發射場測試零故障:CZ-4C火箭至今已連續三次發射成功。 長征5號 隨著推力為120噸的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推力為50噸的YF-77氫氧發動機先後完成長程試車,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審批立項,我國新一代、組合化的運載火箭系列長征-5 號的研製也進入關鍵階段。 長征-5號運載火箭系列以120噸和50噸兩種發動機為基礎,構成5米直徑、3.35米直徑和2.25米直徑三種模塊,形成「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這次展出的模型便是長征-5號運載火箭系列中最為強大的型號,以5米模塊(2個50噸YF-77)為芯級,以4個3.35米模塊(2個120噸YF-100)為助推器。 長征-5號運載火箭突破3.35米直徑的限制,一個關鍵條件便是呼喚多年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的上馬。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發射基地建在沿海,火箭則使用不受體積限制的海運。地處低緯度的海南則可增強火箭有效發射能力;廣袤的南海可成為火箭殘骸安全便捷的墜落區(長征-5系列為無毒無污染設計)。 在長征-5號重型運載火箭和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問世後,中國航天將具備25噸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和12噸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發射20噸級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大型空間望遠鏡、返回式月球探測器、深空探測器、超重型應用衛星,推動我國空間應用產業、載人航天技術和天文科學的發展,也必將大大提高我國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預計2015年亮相。

滿意請採納

㈧ 「長征」系列火箭是怎麼分類的

長征1號

「長征1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噸,起飛推力112噸,能把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

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長征系列火箭發展的基礎?

長征1號D

「長征1號D」運載火箭是「長征1號」火箭的改進型?主要的改進有:提高一子級發動機推力;提高二?三子級性能;採用「平台-計算機」全慣性制導?經過改進,「長征1號D」火箭可以發射各種低軌道衛星,並已投入商業發射?

長征2號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在「長征1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征2號」?「長征3號」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器?

「長征2號」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17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距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1975年11月26日,「長征2號」火箭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長征2號C

「長征二號丙」火箭是在「長征二號」火箭基礎上改進設計研製的,採用了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箭長為35.15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增加到2.4噸,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在「長征二號丙」火箭基礎上研製的「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箭長增加為43.027米?「長征二號丙」系列運載火箭自1982年9月首次成功發射以來,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

1987年,「長征二號丙」火箭被授予「全國質量金質獎」?1999年,「長征二號丙」火箭被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授予「優質液體運載火箭」稱號?

長征2號D

「長征二號丁」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8.3米,起飛重量232噸?主要是在「長征二號」火箭的基礎上採取增加推進劑加註量和增大起飛推力的辦法,使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1992年8月首次發射,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

長征2號E

「長征2號E」捆綁火箭,是以加長型「長征2號C」為芯級,並在第一級周圍捆綁四個液體助推器組成的低軌道兩級液體推進劑火箭?

火箭總長49.68米,直徑3.35米?每個液體助推器長為15.4米,直徑2.25米,芯級最大直徑4.2米?總起飛重量461噸,起飛推力600噸,能把8.8噸至9.2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經適當適應性修改後,還可以用來發射小型載人飛船?

長征2號F

「長征二號F」火箭是在「長征二號E」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確保安全性為目標研製的運載火箭?

CZ-2F是我國第一種為載人航天研製的高可靠性?安全性運載火箭,是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在CZ—2E基礎上增加了2個新系統,即逃逸系統和故障檢測處理系統?火箭全長58.343米,起飛質量479.8噸,芯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米,整流罩最大直徑3.8米?

火箭的芯級和助推器發動機均使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為推進劑?它可把8噸重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千米?遠地點高度350千米?傾角42.4°42.7°的軌道?

火箭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組成,是目前我國所有運載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長度最長的火箭?運載火箭有箭體結構?控制系統?動力裝置?故障檢測處理系統?逃逸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推進劑利用系統?附加系統?地面設備等十個分系統,為兼顧衛星的發射,保留了有效載荷調姿定向系統的介面和安裝位置?

故障檢測處理系統和逃逸系統是為確保航天員的安全而增加的,其作用是在飛船入軌前,監測運載火箭狀態,若發生重大故障,使載有航天員的飛船安全地脫離危險區?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先後成功發射了神舟一號至神舟七號飛船,為我國成功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長征3號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三級火箭,其一?二級是在「長征二號丙」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其三子級採用了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火箭全長44.86米,一?二級直徑3.35米,三級直徑2.25米,起飛重量204.88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6噸?

「長征三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是中國運載火箭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首次採用了液氫?液氧作火箭推進劑,首次實現火箭的多次啟動,首次將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長征3號A

「長征三號甲」火箭是三級火箭,它繼承了「長征三號」火箭的成熟技術,採用了新設計的液氫液氧三子級?火箭全長52.52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質量240噸,主要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發射低軌道?極軌道或逃逸軌道的有效載荷?

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2.6噸?自1994年2月8日首次發射成功以來,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2007年6月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稱號?

長征3號B

「長征三號乙」火箭是在「長征三號甲」和「長征二號E」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三級大型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其芯級與「長征三號甲」火箭基本相同,一子級殼體捆綁4個標准液體助推器?

火箭全長54.84米,起飛質量426噸,主要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亦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5.4噸?

長征3號C

「長征三號丙」火箭是在「長征三號乙」火箭的基礎上,減少了兩個助推器並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火箭全長54.84米,起飛質量345噸,主要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3.8噸?

長征4號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火箭?「風暴1號」為兩級液體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道衛星,並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火箭長32.57米,最大直徑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長征4號」是在「風暴1號」基礎上研製的三級常規運載火箭,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後改型為「長征4號A」,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長41.9米,最大直徑3.35米?

長征四號A

「長征四號甲」火箭是三級火箭,一?二?三級均採用常規推進劑,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全長41.9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質量248.9噸,起飛推力約300噸?1988年9月首次發射,發射成功率為100%?

長征4號B

「長征四號乙」火箭是在「長征四號甲」火箭基礎上發展的一種運載能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火箭全長45.58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質量249噸,起飛推力約300噸,900千米高度極軌的運載能力為1.45噸?1999年5月首次發射,至今發射成功率為100%?

長征4號C

「長征四號丙」火箭是在「長征四號乙」火箭的基礎上,三級發動機採用二次啟動技術,大幅提高了有效載荷的運載能力?

長征四號丙(CZ-4C)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推進劑三級運載火箭,是在原長征四號乙(CZ-4B)運載火箭的基礎上經大量技術狀態改進設計而成,以全面提高火箭的任務適應性和測試發射可靠性為目標進行研製?CZ-4C火箭可以滿足多種衛星在發射軌道?重量和包絡空間等方面更高的要求,同時採取新的測發控模式,可以顯著提高火箭測試和發射的可靠性,縮短發射場工作周期?

首發改進型運載火箭於2006年4月27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我國首顆遙感衛星准確送入預定軌道,並實現了首發火箭發射場測試零故障:CZ-4C火箭至今已連續三次發射成功?

長征5號

隨著推力為120噸的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推力為50噸的YF-77氫氧發動機先後完成長程試車,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審批立項,我國新一代?組合化的運載火箭系列長征-5號的研製也進入關鍵階段?

長征-5號運載火箭系列以120噸和50噸兩種發動機為基礎,構成5米直徑?3.35米直徑和2.25米直徑三種模塊,形成「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

這次展出的模型便是長征-5號運載火箭系列中最為強大的型號,以5米模塊(2個50噸YF-77)為芯級,以4個3.35米模塊(2個120噸YF-100)為助推器?

長征-5號運載火箭突破3.35米直徑的限制,一個關鍵條件便是呼喚多年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的上馬?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發射基地建在沿海,火箭則使用不受體積限制的海運?

地處低緯度的海南則可增強火箭有效發射能力;廣袤的南海可成為火箭殘骸安全便捷的墜落區(長征-5系列為無毒無污染設計)?

在長征-5號重型運載火箭和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問世後,中國航天將具備25噸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和12噸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發射20噸級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大型空間望遠鏡?返回式月球探測器?深空探測器?超重型應用衛星,推動我國空間應用產業?載人航天技術和天文科學的發展,也必將大大提高我國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預計2015年亮相?

㈨ 中國最大火箭是什麼,長征系列中的各個飛船大小是怎樣的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用於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器的運載火箭。先後把11艘神舟號宇宙飛船和天宮號軌道空間站發射上了太空。大家都以為這枚火箭很大,它的起飛重量在480噸,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在8.4噸。

在使用助推器以後,長征9號運載火箭的整個發射重量可以達到4000噸,一舉達到地球第一。可以一次性的把150噸重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軌道。

長征9號運載火箭研製成功以後,我國的火箭才會真正的進入世界一級梯隊。

㈩ 你知道哪幾種火箭

按用途來說我知道2類火箭,分為探空火箭和運載火箭,

結構系統:火箭的基本外形,發射操作和火箭其他儀器、設備、組件、系統連接的外殼,類似電腦的機箱。

動力裝置系統:決定火箭飛行速度。液態運載火箭的動力系統由推進劑輸送、增壓系統和液體火箭發動機兩部分組成。而固態運載火箭就是靠固體火箭發動機處理。

控制系統:是確保火箭按預定軌道飛行的部分,由制導和導航系統、姿態控制系統、電源供電和時序控制系統組成。

都是由上述內容組成一個主系統還有一些其他安全系統、瞄準系統等,主系統的穩定可靠決定了飛行的成功與失敗。


目前關注的三國的運載火箭有:

中國(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長征十一號、風暴一號。)

美國(朱諾一號、紅石運載火箭、土星系列、德爾塔系列、偵察兵系列、宇宙神系列、大力神系列、戰神系列)

俄羅斯(東方號系列、旋風號、N1重型運載火箭、第聶伯號、天頂號、聯盟號系列、質子號、安加拉號)

除以上外,世界各國很多國家都有不同類型型號的未完全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