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乾隆皇帝手下有多少人圖片
擴展閱讀
殺子龍都有哪些圖片 2025-05-21 18:06:19
聊天圖片合並軟體 2025-05-21 18:00:41
漫畫圖片女人可愛呆萌 2025-05-21 17:46:05

乾隆皇帝手下有多少人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26 16:32:04

⑴ 乾隆皇帝的手下有哪些

乾隆時期的重臣主要有以下一些:
高斌乾隆十年授命協辦大學士,後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嵇曾筠乾隆年間官位為文華殿大學士。
嵇璜,嵇曾筠之子,乾隆年間歷任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
王傑乾隆五十一年,命為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次年拜東閣大學士。
傅恆乾隆年間累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
劉統勛乾隆年間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阿桂(阿貴)乾隆年間累官至武英閣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
和珅於乾隆四十九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兼步軍統領,乾隆五十二年授文華殿大學士兼步軍統領(屬軍機大臣)直至嘉慶四年獲罪被革職。
劉墉於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四年反而由協辦大學士降為侍郎閣學,直至嘉慶二年才被再授體仁閣大學士。
紀曉嵐乾隆年間任禮部尚書,至嘉慶十年正月被授協辦大學士。(電視劇中乾隆年間稱紀曉嵐為「紀大學士」是不正確的)
蔡新於乾隆四十八年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程景伊乾隆乾隆三十八年任協辦大學士,四十四年授文淵閣大學士。
梁國治乾隆四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五十年晉授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於敏中乾隆二十五年任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後就任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文淵閣領閣事先培植職。
英廉乾隆四十二年任協辦大學士,後尋授東閣大學士兼直隸總督。
彭元瑞乾隆五十五年任協辦大學士。
舒赫德乾隆年間官拜武英殿大學士。
劉綸乾隆授為協辦大學士,三十六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來保乾隆十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十三年命為軍機大臣。
徐本乾隆元年授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三年授辦理軍機大臣。
陳宏謀乾隆二十八年奉調進京,歷任吏部尚書、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⑵ 在影視劇中的乾隆皇帝可以說後宮嬪妃繁多,那他真正的後宮是有多少人了,民間女子真的有嗎

我個人認為乾隆皇帝的後宮應該真的有幾千的嬪妃的,可以說是真正的後宮佳麗三千。

我們在影視劇中會發現皇帝的妃子們很多,但是皇帝真正意義上的妻子只有皇後一個,皇後才是他們用八抬大轎迎娶入門的,所以後宮們的那些其他妃嬪們說到底只是妾而已。

乾隆其實多次下過江南,要知道江南最盛產美女,而當時的君王最喜歡那種柔柔弱弱,梨花帶淚的江南女子了,她們有的時候唱著江南小調,不自覺的就讓人身臨其境,讓人想要投入她們的懷抱,所以當時他也寵幸了不少的民間女子,當然也有不少是官員們有心安排的,畢竟他們為了陞官發財當然要討好君王啦。而乾隆也不是一個不負責任的人,畢竟將她們帶入宮中隨便冊封個什麼妃嬪的還是可以的。

⑶ 乾隆有多少個兒子多少個女兒他們的母妃分別是誰列表回答

有17個兒子,11個女兒。

皇子:

1、皇長子,愛新覺羅·永璜,母哲憫皇貴妃。

2、皇次子,愛新覺羅·永璉,母孝賢純皇後。

3、皇三子,愛新覺羅·永璋,母純惠皇貴妃。

4、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封履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5、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封榮親王,母愉貴妃。

6、皇六子,愛新覺羅·永瑢,封質郡王,母純惠皇貴妃。

7、皇七子,愛新覺羅·永琮,母孝賢純皇後。

8、皇八子,愛新覺羅·永璇,封儀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9、皇九子,愛新覺羅·永瑜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

10、皇十子,愛新覺羅·永玥,幼殤,未封,母舒妃。

11、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字鏡泉,母淑嘉皇貴妃。

12、皇十二子,愛新覺羅·永璂,母繼皇後。

13、皇十三子,愛新覺羅·永璟,幼殤,未封,母繼皇後。

14、皇十四子,愛新覺羅·永璐,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後。

15、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即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後。

16、皇十六子,愛新覺羅·永㻇,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後。

17、皇十七子,愛新覺羅·永璘,母孝儀純皇後。

公主:

1、皇長女,幼殤,未封,母孝賢純皇後。

2、皇次女,幼殤,未封,母哲憫皇貴妃。

3、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母孝賢純皇後。

4、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母純惠皇貴妃。

5、皇五女,幼殤未封,母繼皇後。

6、皇六女,幼殤未封,母忻貴妃。

7、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母孝儀純皇後。

8、皇八女,幼殤未封,母忻貴妃。

9、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母孝儀純皇後。

10、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母惇妃。

(3)乾隆皇帝手下有多少人圖片擴展閱讀:

乾隆簡介:

愛新覺羅·弘歷(1736年-1795年在位)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

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後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在有清一代算是比較繁榮,但主要物品產量還是沒有趕上明代。

但在位後期奢靡,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發生白蓮教起義,文字獄之風比康熙時更嚴酷,束服了人民的思想,閉關鎖國,驕傲自大的思想,使清朝國力日益衰敗。廟號"清高宗",葬於清東陵裕陵。

據說康熙年間的一天,康熙帝在圓明園第一次見到了孫子弘歷。弘歷當時只有十二歲,一下子就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雍正元年,雍正手書立儲密旨,立弘歷為繼承人,藏於錦匣,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雍正十一年弘歷被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與軍國要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駕崩,內侍取出諭旨,宣布弘歷繼承皇位,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⑷ 乾隆有多少個孩子 乾隆的兒子們的結局

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七個兒子,十個女兒。

乾隆兒子們的結局:

1.皇長子:愛新覺羅·永璜(1728—1750),母哲憫皇貴妃。追封定親王,謚曰安。子二,綿德、綿恩。

2.皇次子:愛新覺羅·永璉(1730—1738),母孝賢純皇後。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弘歷密定皇儲緘其名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

乾隆三年(1738年)薨,冊贈皇太子,謚端慧。

3.皇三子:愛新覺羅·永璋(1735-1760),母純惠皇貴妃,追封循郡王。子一,殤。

4.皇四子:愛新覺羅·永珹(1739-1777),封履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5.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1741-1766),封榮親王,母愉貴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6.皇六子:愛新覺羅·永瑢(1743-1790),封質郡王,母純惠皇貴妃。

7.皇七子:愛新覺羅·永琮(1746—1747),母孝賢純皇後,弘歷欲立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殤,年二歲。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8.皇八子:愛新覺羅·永璇(1746—1832),封儀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9.皇九子:愛新覺羅·永瑜(1748年—1749年)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

10.皇十子:愛新覺羅·永玥(1751年-1753年)幼殤,未封,母舒妃。

11.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1752-1823),字鏡泉,號少廠,別號詒晉齋主人,封成親王,母淑嘉皇貴妃,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

12.皇十二子:愛新覺羅·永璂(1752—1776),母繼皇後。

13.皇十三子:愛新覺羅·永璟,幼殤,未封,母繼皇後。

14.皇十四子:愛新覺羅·永璐(1757—1760),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後。

15.皇十五子,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即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後。

16.皇十六子,愛新覺羅·永㻇(1762—1765),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後。

17.皇十七子,愛新覺羅·永璘(1766—1820),母孝儀純皇後。

乾隆女兒們的結局:

1.皇長女(1728—1729),幼殤,未封,母孝賢純皇後。

2.皇次女(1731),幼殤,未封,母哲憫皇貴妃。

3.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1731—1792),母孝賢純皇後。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色布騰巴勒珠爾。

4.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1745—1767),母純惠皇貴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嫁傅恆之子福隆安。

5.皇五女(1753—1755),幼殤未封,母繼皇後。

6.皇六女(1755—1758),幼殤未封,母忻貴妃。

7.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1775),母孝儀純皇後。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嫁博爾濟吉特氏拉旺多爾濟。

8.皇八女(1757—1767),幼殤未封,母忻貴妃。

9.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1780),母孝儀純皇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嫁烏雅氏札蘭泰。

10.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母惇妃,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和珅之子豐紳殷德。

(4)乾隆皇帝手下有多少人圖片擴展閱讀: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夜,弘歷出生於北京雍親王府東書院「如意室」,幼名「元壽」。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

此時,弘歷的二兄弘昐兩歲時早殤,未曾與序行次;而與序行次的長兄弘暉、三兄弘昀又先後去世,年長於弘歷的只有弘時一人,所以弘歷在胤禛諸子中排行第四而實為第二子。

弘歷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康熙六十年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由於當時弘時性情放縱,行事不謹, 失歡於乃父。

而弘歷在康熙末年曾因得到康熙帝的寵愛,而使其父在爭奪儲位的斗爭中處於頗為有利的地位,因而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僅十三歲的弘歷作為自己心目中的儲君。

雍正元年八月,雍正親書立儲密旨,立弘歷為繼承人,藏於鐍匣,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由於雍正帝忙於爭奪儲位的斗爭,因而,弘歷接受啟蒙教育比其他皇族子弟為晚,直至九歲才入學讀書 。

雍正帝即位並決定弘歷為儲君之後,才加強了對他的教育除原來教師福敏之外,還選派了朱軾、徐元夢、張廷玉、嵇曾筠、蔡世遠等著名文臣輔導弘歷學習文化知識和儒家經典。

又以宗室重臣允祿、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馬騎射。 在雍正帝的精心培養下,短短幾年的時間,弘歷便兼通滿、漢文,遍習文武。

雍正二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歷第二次替父「祭景陵」 。雍正五年七月,賜成大婚弘歷與出身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結為夫妻。

居紫禁城西二所(弘歷即位後改名為重華宮)。是年,三阿哥弘時因放縱不謹,被削宗籍,弘歷的有力競爭對手不存在了。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

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

乾隆帝時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統一了新疆。

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間,漢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開始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乾隆帝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

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國正處於近代的前夜。

⑸ 乾隆皇帝的二十四功臣圖里竟有誰

乾隆皇帝的二十四功臣圖里的二十四位功臣是:多爾袞、洪承疇、範文程、鰲拜、吳三桂、明珠、張廷玉、隆科多、年羹堯、鄂爾泰、劉墉、紀曉嵐、和珅、林則徐、肅順、僧格林沁、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奕欣,翁同龢、榮祿,袁世凱。

1、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2、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中立功,升任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十二年(1639年)轉任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清朝。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隨清軍入關,此後開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翌年赴江南任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

3、範文程:字憲斗,號輝岳,遼東沈陽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孫。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4、鰲拜:清初權臣,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生年不可考,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勛,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以戰功封公爵。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晚年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

康熙在黃錫袞、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於朝,後定下計策,在武英殿擒拿鰲拜。鰲拜被生擒之後,老死於囚牢中,他是位影響清初政局的一個重要人物。

5、吳三桂: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6、明珠:字端范,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重臣,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納蘭明珠對康熙議撤三藩、統一台灣以及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積極作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黨之罪被罷黜,後雖官復原職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7、張廷玉: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

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凄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享年八十四歲,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8、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滿洲鑲黃旗人,清聖祖孝懿仁皇後之弟,一等公佟國維第三子,清朝大臣。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開以「舅舅」相稱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這個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之間撲朔迷離、明爭暗鬥的皇位大戰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兩朝皇權交替之際最為關鍵的核心人物。

9、年羹堯:字亮工,號雙峰,中國清朝名將。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懷遠縣),後改隸漢軍鑲黃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進士出身,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顯爵集於一身。

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但翌年十二月,風雲驟變,他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10、鄂爾泰,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國子祭酒鄂拜之子,與田文鏡、李衛並為雍正帝心腹。鄂爾泰先人投歸清太祖,為世管佐領。祖父圖彥突官戶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爾泰二十歲中舉,進入仕途。

二十一歲,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累任內務府員外郎。鄂爾泰官運的轉機是在雍正繼位之時。雍正三年(1725年),拜廣西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調任雲貴總督,兼轄廣西,他在雲南實行設置州縣、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對西南地區的統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與張廷玉等同受遺命輔政,擔任總理事務大臣,歷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經筵講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銜太子太傅,充國史館、三禮館、玉牒館總裁,賜號襄勤伯。

11、劉墉,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

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12、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

13、和珅,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14、林則徐, 福建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5、肅順,滿洲鑲藍旗人,晚清宗室、權臣,字雨亭,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深為咸豐帝信用,與其兄鄭親王端華及怡親王載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時。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駕崩前受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是年十月二日夜,肅順在護咸豐帝梓宮回京途中,行至密雲被捕,隨後被斬於菜市口,年四十五。

16、僧格林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將,蒙古科爾沁旗人,貴族出身,善騎射。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襲扎薩克多羅郡王。旋入京,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後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頗得道光、咸豐兩帝寵信。

17、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18、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fú],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

19、左宗棠,漢族,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20、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

咸豐二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21、奕欣,號樂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咸豐年間,奕欣於咸豐三年(1853年)到咸豐五年(1855年)之間擔任領班軍機大臣。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欣授命為全權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俄談判,並且簽訂了《北京條約》。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駕崩,奕欣與兩宮太後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銜。

22、翁同龢,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

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第三子,咸豐六年(1856年)狀元,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卒後追謚文恭。

23、榮祿、字仲華,號略園,瓜爾佳氏, 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出身於世代軍官家庭,以蔭生晉工部員外郎,後任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出為西安將軍。因為受到慈禧太後的青睞,留京任步軍統領,總理衙門大臣,兵部尚書。

辛酉政變後,為慈禧太後和恭親王奕欣賞識,官至總管內務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轉文華殿大學士。二十九年,卒,贈太傅,謚文忠,晉一等男爵。編有《武毅公事略》、《榮文忠公集》、《榮祿存札》。其女瓜爾佳·幼蘭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母,被慈禧太後收為養女。

24、袁世凱,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

⑹ 乾隆皇帝的衛士有多少

清朝乾隆皇帝有3個密室,密室放著他的寶貝,他派了18個武藝高強的衛士守護。到了晚上,乾隆皇帝命令手下衛士輪流守護3個密室。他調出第一密室的一半人去守護第二密室,第二密室的1/3人去守護第三密室,天亮前,又將第三密室的1/4人調到第一密室,這時,3個密室的衛士相等。

請問,晚上3個密室各有多少衛士守護?

[答案:6名。]

⑺ 乾隆的後宮有多少人

乾隆後宮一共有41個妃嬪。

1、皇後(3位):孝賢純皇後富察氏、繼皇後輝發那拉氏、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2、皇貴妃(5位):慧賢皇貴妃高佳氏、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純惠皇貴妃蘇氏、慶恭皇貴妃陸氏;

3、貴妃(5位):忻貴妃戴佳氏、愉貴妃珂里葉特氏、循貴妃伊爾根覺羅氏、穎貴妃巴林氏、婉貴妃陳氏;

4、妃(6位):舒妃葉赫那拉氏、豫妃博爾濟吉特氏、惇妃汪氏、芳妃陳氏、晉妃富察氏、容妃和卓氏;

5、嬪(6位):儀嬪黃氏、怡嬪柏氏、恂嬪霍碩特氏、誠嬪鈕祜祿氏、慎嬪拜爾葛斯氏、恭嬪林氏

6、貴人(12位):白貴人柏氏、金貴人柏氏、慎貴人柏氏、新貴人曾氏、瑞貴人索綽洛氏、福貴人索淖洛氏、秀貴人索綽洛氏、壽貴人柏氏、順貴人鈕祜祿氏、鄂貴人西林覺羅氏、武貴人索綽洛氏、陸貴人陸氏;

7、常在(4位):張常在張氏、寧常在寧氏、揆常在揆氏、平常在平氏。

乾隆簡介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高宗的年號,前後一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5年。

在這期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還進行《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乾隆,愛新覺羅·弘歷,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1799年乾隆皇帝在睡夢中離開人世,享年八十九歲。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

他修建了壯麗宏大的圓明園,並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他在發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確為一代有為之君。

廟號清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清裕陵。

(7)乾隆皇帝手下有多少人圖片擴展閱讀

乾隆後宮嬪妃生的兒子

皇長子,永璜(1728-1750),母哲憫皇貴妃。追封定親王,謚曰安。[153]子二,綿德、綿恩。

皇次子,永璉(1730-1738),母孝賢純皇後。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儲緘其名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乾隆三年(1738年)薨,冊贈皇太子,謚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純惠皇貴妃,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榮親王,母愉貴妃,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謚號純。

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質郡王,母純惠皇貴妃。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賢純皇後,弘歷欲立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殤,年二歲,謚號悼敏。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儀親王,母淑嘉皇貴妃。

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殤,未封,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鏡泉,號少廠,別號詒晉齋主人,封成親王,母淑嘉皇貴妃,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繼皇後。

皇十三子,永璟,幼殤,未封,母繼皇後。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後。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後,在此不予贅述。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殤,未封,母為孝儀純皇後。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儀純皇後。

⑻ 乾隆皇帝的繼位者是誰他一共有多少個兒子後來都干什麼去了

乾隆的繼承者是永琰,後改名顒琰,即嘉慶帝。

乾隆皇帝的17個兒子分別是: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還有3個早逝,沒有名字。

皇長子,永璜(1728-1750),母哲憫皇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東巡,孝賢純皇後駕崩,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喪,但其間因與三弟永璋表現得不夠傷感,被乾隆皇帝斥責二人不合體統,亦不懂禮節,被取消立儲資格。永璜的一生及死亡都與乾隆皇帝廢立太子有關。1750年薨,年二十三。

皇次子,永璉(1730-1738),母孝賢皇後,清高宗乾隆帝第二子,也是嫡長子。雍正帝賜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深得乾隆帝鍾愛,「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儲緘其名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但於乾隆三年十月患寒疾夭折,乾隆帝悲痛不已,追封他為皇太子,謚號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純惠皇貴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殤。過繼永瑆次子綿懿為嗣,襲貝勒。卒,子奕緒,襲貝子。卒,子載遷,襲鎮國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親王。母淑嘉皇貴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繼和碩履懿親王允祹後,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時薨逝,終年三十九歲,謚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貴妃,少習騎射,嫻國語。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榮親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謚曰純。子五,四皆殤;綿億。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純惠皇貴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繼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貝勒。乾隆三十七年,進封質郡王。善詩文、繪畫,兼通天算。謚曰「庄」。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賢皇後。「性成夙慧,歧嶷表異,出自正嫡,聰穎殊常」,皇七子頗受乾隆帝疼愛,乾隆帝欲立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殤,方二歲。嘉慶四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貴妃,初封儀郡王,後晉親王,時人品評其「沉湎酒色,又有腳病。」卒於道光十二年,謚「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殤,未封。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殤,未封。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母淑嘉皇貴妃,幼工書,道光三年三月三十,永瑆薨,年七十二,謚哲。子綿勤,襲親王爵。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繼皇後。在生時沒得到爵位,死後也僅追封貝勒。乾隆五十一年薨,年24歲。嘉慶四年三月,追封貝勒。以成親王子綿偲為後。

皇十三子,永璟,幼殤,未封。母繼皇後。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殤,未封。母孝儀純皇後。

皇十五子,永琰,後改名顒琰,(1760-1820),即嘉慶帝。母為孝儀純皇後。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殤,未封。母為孝儀純皇後。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儀純皇後。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晉慶親王,三月十三日去世。

拓展資料

清仁宗顒琰,清高宗弘歷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六十年(1795年),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禪位即帝位。其後,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顒琰暫時居住在毓慶宮。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帝駕崩,開始親政。

面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咸與維新」的旗號,整飭內政,整肅綱紀。誅殺權臣和珅,罷黜、囚禁和珅親信死黨。詔求直言,廣開言路,祛邪扶正,褒獎起復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詔罷貢獻,黜奢崇儉。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但其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

⑼ 乾隆皇帝有多少衛士

清朝乾隆皇帝有3個密室,密室放著他的寶貝,他派了18個武藝高強的衛士守護。到了晚上,乾隆皇帝命令手下衛士輪流守護3個密室。他調出第一密室的一半人去守護第二密室,第二密室的1/3人去守護第三密室,天亮前,又將第三密室的1/4人調到第一密室,這時,3個密室的衛士相等。

請問,晚上3個密室各有多少衛士守護?

【答案】

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