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可以用什麼方法
物理層面一般是測量質量比較多少,生活層面有時是測量質量比較多少,有時是測量體積或容積比較多少。比如汽車裝載,不僅不允許超重,而且不允許超高、超長、超寬,這說明實際生活中,比較兩種物體的多少,有時可以用比較質量方法,有時可以用比較體積(或容積)方法。
Ⅱ 一年級比較兩種物體個數用什麼方法
用多少表示
多的打對號,少的打對號,一年級比較兩種物體的個數就用多少比較。
Ⅲ 數一數圖中的物品各有幾個
5,6
3,4
2,3
Ⅳ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比較多少
1、通過游戲活動,進一步鞏固幼兒運用重疊對應比較的方法,比較兩組實物的多少。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較熟練地運用完整的語言描述物體的比較結果。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大膽表達,體驗數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准備:
1、活動場地布置成家的場景。
2、動物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一次性餐盤比幼兒人數少1、紙杯比幼兒人數多1,水果與幼兒一樣多。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有共同帶上小動物頭飾)今天小熊請客,它邀請我們小動物們到它家去做客,你們高興嗎?
2、幼兒隨同「動物園」的樂曲邊表演邊入場。
二、通過游戲活動,進一步引導孩子學慣用重疊、對應比較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一樣多。
1、(配班老師扮小熊)說:歡迎你們,請入座吧!哎!小兔寶寶你怎麼不坐呀?(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比椅子多1,椅子比小動物少1)
2、(請小動物喝茶)小動物們幸苦了,一定很渴吧,我給你們倒茶,(另一老師帶領小動物)說:不用麻煩您,我們自己來吧!(小動物拿到茶杯倒說水)。小熊說:是不是哪小動物沒有水呀?怎麼還有一隻茶杯呢?(引導幼兒說出:茶杯比小動物多1,小朋友比茶杯少1)
3、(小熊端出水果)說:請吃水果!(讓幼兒說出:水果和小朋友一樣多)。
4、游戲――小動物找山洞。
我們一起來玩游戲吧。
① 復習鞏固游戲玩法。
② 幼兒合作游戲。(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比山洞多(少),山洞比小動
物少(多)。
三、天黑了小動物告別小熊回家去。
Ⅳ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通過數數比較物體的多少
活動內容、名稱:科學《按物體的數量分類》 選自省編教材,中班(上)p71 活動目標: 培養正確的操作習慣和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培養幼兒分析、比較、概括能力。 學習5以內按數量分類,鞏固對5以內數的認識。 依據:根據教學任務從品德、能力、知識三方面培養而確定。 重點:根據物體數量的多少,將物體分別歸類。 難點:能用語言完整講述 依據:按物體的數量分類是本節課的主要任務,但是幼兒剛升入中班完整講述能力差,在活動過程中語言表述相對更困難一些,因此做為難點突破,使幼兒達到既會分類又會講述的效果。 教學方法:1 觀察法 2 情景談話法 3 游戲法 依據:觀察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幼兒通過直接觀察和直接體驗能從中發現事物之間簡單明顯的聯系和因果關系,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能幫助幼兒形成全面清晰的概念。 在活動中教學方法綜合使用,取長補短,才能使教學效果更好,為進一步調動幼兒觀察興趣,設置有情節的談話使活動更加生動、有趣。 另外,因為游戲能使幼兒獲得知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幼兒學的主動,學的愉快,所以整個活動又以3個游戲貫穿始終。 教具:圓點卡片每人一張、動物圖片每人一張、車票(分別標有數字可掛在脖子上)每人一張、數字卡片1-5、小房子(分別標有數字1-5)5個、磁帶(音樂開火車) 依據:每人一套學具,使幼兒在活動中有靜有動,動手動腦,在游戲、操作過程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活動過程: 導入:出示數字卡片組織 幼兒認讀 展開: 1 通過游戲《找朋友》學習按物體的數量分類。 在以往教學中直接將數3個圓點對應放入數字3位置下幼兒難以理解,所以這個活動的學習部分非常關鍵。為了使幼兒理解,設計了游戲《找朋友》。 幼兒自己數點卡上的數量,用數自己表示,教師舉起相應的數字,介紹---你的朋友是~ 教師舉數字問:3的朋友在哪裡?幼兒舉起數量一致的卡片。 互相糾正錯誤,若對了送給老師。 2 為了鞏固聯系這一知識設計了游戲《送小動物回家》 介紹玩法:1號房子表示數量為1的小動物的家,依次介紹。 個別幼兒送:提問圖片上有幾只什麼?哪是它的家? 引導幼兒完整回答:圖片上有3隻小貓,它該回好房子。 分組送,送完後教師和幼兒共同檢查,檢查的同時要求幼兒完整講述。 3 為了愉快的結束本次活動,設計了《開火車》游戲。 請5名幼兒分別當 1. 2. 3. 4.5號小火車。 其他幼兒拿上車票坐上相應的小火車。 扮演火車的幼兒檢查自己的乘客。 結束:放音樂開火車出教室。
Ⅵ 怎麼製作物品的大小對比圖
首先將每個物體在相同解析度下,轉成智能對象,調好尺寸。
再整合到一個文檔中,整體調節大小。
Ⅶ 幼兒園數學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教案 水果
活動目標: 1、喜歡動腦筋解決問題,體驗數學游戲帶來的樂趣。 2、在復習重疊對應比較方法的基礎上,學習運用並放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3、提高觀察判斷、對應比較、動手操作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活動准備:1、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已學過運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數量的一樣多。2、材料准備:教具:梳理圖,小豬卡片、紅、綠圓卡若干。學具:紅色綠色蘋果卡若干、盤子和操作卡人手一個,黃色貓媽媽掛卡一個、白、黃小貓掛卡若幹活動過程: 一、以「到豬媽媽家做客」引入。(引導幼兒復習運用重疊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一樣多。)1、佩戴掛牌。(自然滲透重疊法比較掛牌與小貓數量的一樣多)師:今天我們來玩游戲,老師扮貓媽媽,貓媽媽掛卡有幾個?(一個)小朋友當小貓,小貓掛卡有多少呢?(許多)每個小朋友掛一張掛卡,掛卡和小朋友一樣多嗎?2、找位子。(復習運用重疊法比較椅子與小貓數量的一樣多)師:我們要坐車到豬媽媽家做客,小貓和位子一樣多嗎? 二、游戲「做客」。(引導幼兒學慣用兩種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一樣多。)(一)探索游戲:「送紅蘋果」。(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比較小豬和紅果子數量多少的方法,學習並放對應比較的方法)1、設疑:我們給小豬送紅蘋果。一隻小豬送一個,不知道夠不夠,小豬和紅蘋果一樣多嗎?2、幼兒自主探索比較小豬和紅蘋果數量的多少。
Ⅷ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幼兒園教案: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教師:xx老師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並置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具體感知物體的多少. 2、學習將一組物體並置對應擺放在另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活動准備:演示用教具:貼絨娃娃8個,貓7隻,魚6隻.幼兒操作材料:盆子1隻,8個娃娃的卡片1張,紙剪蘋果7個,帽子7頂. 一、引出課題. 首先將8個娃娃排成豎行. 師:今天娃娃來到我們小一班作客,有多少娃娃呀?幼:許多.演示提問. 二、演示提問. (一)將7隻貓一一對應並置在娃娃右邊圖 師:她們養了許多貓,那娃娃和貓是不是一樣多?幼:一樣多(見圖示) (二)啟發幼兒說出娃娃多1個,貓少1隻.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娃娃和貓變成一樣多呢?(添1隻貓或減少1個娃娃)娃娃要回家了,小朋友們和娃娃說:「再見」. (三)啟發幼兒說出貓多1隻,魚少1隻,並想辦法使貓和魚的數量一樣多. 師邊演示邊提問:請貓吃魚了哦,1隻貓吃1條魚(將魚一一對應並置在貓的右邊,如圖二)比一比貓和魚是不是一樣多?貓多1隻,魚少1隻)怎樣才能使貓和魚變成一樣多? 三、操作活動. 1、請小朋友把盆子中畫有許多娃娃的卡片拿出,給娃娃分蘋果,把蘋果一個對一個地擺放在娃娃的下面,比一比,娃娃和蘋果是不是一樣多?幼:(不一樣多.) 2、啟發幼兒說出娃娃所1個,蘋果少1個.用什麼辦法使娃娃和蘋果一樣多呢? 3、給娃娃戴帽子.1個娃娃戴1頂帽子,一個對一個地放在娃娃的上面,比一比,娃娃和帽子是不是一樣多?(娃娃多,帽子少)怎樣才能使它們變成一樣多呢?(老師再給每個幼兒1頂紙剪的帽子)
Ⅸ 小班教案《比較多少
設計意圖:
三至四歲的孩子是自我認知、自我意識初步形成的時期,他們對周圍事物越來越感興趣。我在設計這活動時,從幼兒的興趣點著手,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題不宜太難;
以情景表演引入課題,請來動物過生日,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朋友,比較出物體的多少。同時,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更多操作、探索的機會,有利於幼兒的認知活動向更深、更廣的層次邁進。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多的物體,回比較多少。
2、培養幼兒的初步分析、比較能力。
教學准備:圖片3張、紙偶2個、記號筆、鈴鐺、凳子
教學過程:
一、情景表演,出示汪汪狗、跳跳兔,引出課題。
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一個是汪汪狗,一個是跳跳兔。
二、出示禮物,感知物體的多少。
今天是汪汪狗和跳跳兔的生日,他們收到了許多許多禮物。
出示圖片一:跳跳兔收到了什麼禮物?(個別幼兒)蘿卜有幾個?我們伸出小手數一數?汪汪狗收到了什麼禮物?(集體)有幾顆?請幼兒想辦法比較誰的禮物多?
出示圖片二:跳跳兔收到了什麼禮物?汪汪狗收到了什麼禮物?哪個小朋友知道3個蘑菇多,還是4個蘋果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教師引導:我們是用什麼好辦法比較多少的?
出示圖片三:跳跳兔收到了什麼禮物,有幾塊餅干?汪汪狗收到了什麼,有幾根骨頭?請幼兒比較,誰的禮物多?你是用什麼好辦法知道的。請幼兒操作,發現了什麼?
三、游戲:
跳跳兔和汪汪狗要邀請小朋友到他們家來玩搶凳子的游戲,小朋友要聽小鈴鐺的聲音學解放軍繞著凳子走,鈴聲停馬上坐下一張凳子坐一個小朋友,看看誰能搶到小凳子。幼兒游戲。
搶凳子的游戲好玩嗎?老師還要帶小朋友門去外面玩,我們一邊唱歌一邊找朋友,1個女孩子必須找1個男孩子做朋友。看看誰最能幹,會找到朋友,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一起和老師去外面做游戲。
(9)比較物體多少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寫教案的注意事項:
1、取材內容合理,切合課程宗旨,符合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適應現實需要,講述內容觀點正確,有實際應用價值。
2、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學科相關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實質和價值及明確的應用方向。
3、邏輯思路清晰,符合認識規律。在教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教認識問題的方法,通過互動式教學安排和過程,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
4、不墨守成規,能繼往開來,教案既是以往教學經驗的總結,又是開拓知識新領域的鑰匙,能夠體現學科發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與時代發展相適應。
5、教學方法有創新。不照本宣科,不滿堂灌,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餘地,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Ⅹ 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長短,高矮,輕重等畫圖練習題
結合具體情境比較物體多少大小長短厚薄輕重:
一、明確概念:明確概念是比較物體多少大小長短厚薄輕重的先決條件,只有掌握了這些概念才能正確認識到這些概念之間的區別並最強表達。
1、多少-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2、大小-是指物體在相對穩定時在體積、面積、數量、力量等方面,或者說是物體某一種長度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時稱大;而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較的對象時稱小。
3、長短-指物體兩端點之間距離的大小
4、厚薄-指物體上下面之間距離的大小
5、輕重-是形容物體質量的,或者說物體力量上的大與小
二、要求:
1、認識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厚薄、輕重等,必須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間進行比較來獲得,這樣不僅能准確的掌握這些量的概念,而且還能認識到這些概念具有的相對性質。
2、認識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厚薄,一般在兩個物體之間進行比較。要求掌握准確的詞語並能用語言表達出物體的大、小、長、短、厚、薄,能按要求取出相應量的物體。
3、用目測、運動覺和觸摸覺來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厚薄、輕重。可先在兩物體之間進行比較,然後在兩個以上物體之間進行比較,要求知道大、小、長、短、厚、薄、輕、重等都是相對的。
三、方法:
1、目測:就是用眼睛觀察比較,來斷定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厚薄等。最初要用重疊法和並放法來對物體進行實際的比較,如用折疊法比較;用並放法比較。這兩種方法是通過觀察進行比較的,但是物體的擺放形式對觀察起很大的作用,因此應先以目測量差別較大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厚薄等。然後逐漸縮小其物體間量的差異,發展目測力,提高確定量度大小的准確性。
2、尋找法、游戲法(運用運動覺和觸覺):通過游戲活動能促進對物體的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不同長短的小棒若干,引導每次從中取出最長的,一直取到最後,再把這些小棒按著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起來。然後再分給不同厚薄的木板、塑料板、紙板,不同粗細的木棒等,按從厚到薄,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起來看誰排得快又對以及通過舉一舉、摸一摸、收一收、擺一擺、找一找等活動來進一步復習和鞏固對物體的大小、輕重等的認識,發展觀察力和判斷力,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准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