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
影片講述一對父女,在太空中生存斗爭的故事。身為罪犯的男主人公,他的精子被用去製造生命,最終違背意願地當了父親。
在一次次的行動中,最終只剩下了他和女兒存活。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愛的力量。孤獨的二人也將更接近他們的目的地——時間與空間都不復存在的黑洞。[1]10月16日0時23分53秒,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隨後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航天員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與地球上有什麼不一樣呢?中國日報網帶你來了解。
如何洗漱?
早上起來後,航天員要刷牙和洗臉。不過,航天員在太空使用的牙刷是特製的,它沒有刷柄,牙膏已提前附在刷毛上,使用時要先把牙刷套在手指上,利用手指進行口腔清潔。由於太空缺水,航天員洗臉時只能用濕紙巾進行擦拭。
為了保證清潔衛生,男性航天員們還要進行胡須處理,首先要用剃須膏覆蓋胡須部位,再使用剃須刀進行清潔。與地面不同的是,為了防止胡須飄散,航天員在剃須過程中需要隨時用濕巾進行擦拭。
圖片來源:新華社
工作任務有哪些?
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將在軌駐留6個月,需同時管理天和艙、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天舟二號、天舟三號形成的組合體。將按計劃參加天舟二號艙段轉位試驗,進行手控遙操作對接試驗、再生生保在軌維修及驗證試驗,完成大量的飛行任務在軌數據收集與人因工程技術研究、航天醫學實驗、空間應用系統實驗、科普教育活動等,完成空間站站務管理、物資盤點、日常維護等工作,並將執行2至3次出艙活動任務,進一步驗證我國空間站出艙活動技術及長期駐留保障技術,為空間站建造奠定基礎。aqui te amo。
㈡ 在太空里生活是怎麼樣全部的圖片
太空是失重的,不象在地球上面有引力,可以站立,在太空當中,因為沒有吸引力的原因,身體是突上突下的。
㈢ 太空生活,你還了解多少
基本內容
1 睡覺 一定要幫在睡袋裡。
2 喝水一定要用帶吸管的杯子
3 走路一定要穿鞋底帶鉤的鞋子
4 洗澡一定要用特殊的淋浴裝備
5 任務宇航員走出太空艙都是執行任務,他有嚴格的工作標准。還有一個、就是可能會得太空綜合症、所以要休息幾天才能出艙工作、、
宇宙環境是極為惡劣的,對人體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輻射、溫度差異等,這些不利因素會對人體產生嚴重傷害。在這種環境中,航天員是無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對嚴峻的宇宙空間環境,怎樣才能保證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呢?我們的科技人員為其研製了一個基本與外界隔絕的密閉環境即密閉座艙,用來保護航天員。
一會兒是早晨,一會兒是黑夜
人們長期的生活習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飛船在航天飛行中的晝夜周期和我們在地球上的晝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並定為24小時。空間飛行時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長短不一,因為它和飛船繞地球飛行的軌道高低相關。軌道高,晝夜周期就長;軌道低,晝夜周期就短。飛船航天飛行期間的晝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時間長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時間長,黑夜時間短,90分鍾一個晝夜周期,最長的黑夜僅僅是37分鍾。飛船由地球陽面進入陰面時,就如同由白天進入黃昏黑夜一樣。太空梭速度很快,太陽出來時好像「迅雷」似的一躍而出,太陽落山時也如「旋風」一樣迅速地隱去。
一個航天員曾經這樣描述宇宙間的一天:早晨,計算機控制的鍾喚醒我們起床。醒來拉開窗簾看宇宙空間,陽光燦爛,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會兒,太陽沒有了,天暗下來了,黑夜來臨了,我們想又該睡覺了吧。真是有趣極了,一會兒是早晨,一會兒是黑夜……
站著睡躺著睡都一樣
在宇宙空間最特殊的就是睡覺姿勢,失重時,身體完全放鬆會自然形成一種弓狀姿勢。航天專家認為,在太空中睡眠,身體稍微彎曲成弓狀,比完全伸直平躺著要舒服得多。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飛船內的艙壁上,如果不這樣,飛船內的姿態在發動機開動時,就可能跟艙壁碰撞。所以,航天員一般還是喜歡將睡袋緊貼著艙壁睡覺,這樣就像睡在床上一樣舒服。在失重時,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著躺著睡都一樣,所以,航天員既可以靠著天花板睡,又可以筆直地站著靠牆壁睡,想怎麼睡都是可以的。
由於人在失重時飄浮,航天員行動起來會感到困難和不方便,動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樣協調。坐立不穩搖搖晃晃,稍一抬頭仰身就有可能來個大翻身,彎腰時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動作都得小心從事。
航天員在宇宙飛行中可以遙望地球景色,這也是他們太空生活的一大樂趣。自古以來,飛向太空就是人類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員在飛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極了,它是一個綠色的球體。白天你仔細看去時,地球大部分是淺藍色,密密的森林帶看起來更是藍色的,惟一真正的綠色地帶是中國的西藏高原地區。一些高山湖泊看起來是明亮的並且呈鮮綠色,好像硫酸銅礦地區顏色。溫度很低又沒有雲彩的地區,如我國喜馬拉雅山那樣的高山區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兒的地貌。航天員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維爾鹽漬大沙漠,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間有一個紅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渦,這是因為鹽湖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蒸發之後而留下的光輝耀眼的痕跡,它像綠寶石一般閃閃發光。
離不開體育鍛煉
航天員生活在太空當中,同樣離不開體育鍛煉。它除了增強體質外,還有其特 殊意義:增強對失重及其他航天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少航天飛行中不良環境對航天員的有害影響。在長期航天的空間站內,都設有專為航天員體育鍛煉的「小型體育場」,設置一些特殊的航天體育器具供航天員使用。這些器具有自行車功量計、微型跑道、彈簧拉力器及負壓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員和地球上的人一樣,都需要有個人清潔衛生的處理,如刷牙、洗臉、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條件下處理清潔衛生及廢物非常復雜,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
失重時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飄浮起來,水珠在艙內飛飄,會影響人的健康和儀器正常運轉。飛船中的航天員不能採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樣做,說不定在哪一環節把水泄漏出去,水就會飄浮起來,所以,航天員只能採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刷牙。美國採用的是一種特製的橡皮糖,讓航天員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航天員洗臉,其實是取一塊浸泡有清潔護理液的濕毛巾擦洗面部。隨後,把毛巾鋪在按摩刷上用來梳理頭發。
航天員若在空間站上長期生活,還需要洗澡。長期的載人空間站上,就配備有航天工程技術人員設計製作的航天浴室設施。這種浴室,只不過是一個強力尼龍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連天棚下連地板,成為通天式密閉浴罩,平常折疊著固定在生活艙的頂棚上。頂棚上還設有圓形水箱、噴頭、電加熱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廢水回收凈化裝置中的凈化吸附劑配好,准備用來回收和凈化洗浴時的污水,然後清理給水管道、抽水裝置和過濾凈化裝置(除去雜質和不良氣味),並將卷在頂棚上的尼龍罩放下,直到底框並固定好,形成一個連接天棚地板的圓桶,就好像一個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啟動電加熱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熱到合適溫度,這時人可脫去衣服進入浴室。圓筒底下有一雙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後就不會飄浮起來。在打開水龍頭之前,應先將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條通到外面的軟管相連接,航天員可呼吸艙內空氣,避免洗浴時的空氣、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發生危險。航天員洗澡時,還要將耳朵塞起,帶上護目鏡,就像潛水員一樣。一切准備好之後,就可打開水龍頭,一陣陣細細的水流噴在身上,形成一層夾著無數氣泡的水膜,必須用毛巾或吸水刷將水吸走。失重時水不會自動流出,水箱中有氣加壓,水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來。
飛船上航天員大小便的處理也有其相當的科學性。尿盆是特製的,抽水馬桶同一個塑料套相連接,大便後快速關閉橡皮閥,大便通過氣流落入透氣的大便收集袋裡,然後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裝滿後會自動彈出艙外。
這就是航天員特殊的生活起居,是不是真的很奇妙?
《第一視角:與中國航天遇朝夕相處》 趙雁著 北京出版社 2003.11 定價:21.00元
太空人的休閑生活。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員需要勞逸結合,這樣才能完成繁重的太空科研任務。為了消磨空閑時間,宇航員們創造出了在失重條件下打棒球、踢足球、打「室內」高爾夫球、玩水氣球游戲等,他們還可以在太空梭的貨艙內翻跟頭、連空翻、大跳躍、飛進飛出等;在膩味寂寞時他們說笑話、侃趣聞、造幽默、搞喜劇;實在不願動的人可以看電視、讀電子版報紙、翻名著、給地球的親朋好友發「伊妹兒」。
航天員在太空中可以不必穿鞋,更沒有所謂的特製鞋。因為失重時,他們不能像在地面一樣行走。但是,國外的航天員為保護腳部會穿厚底短襪。
航天員在太空中會「長高」。因為在長期的失重條件下,由於人體的脊椎骨沒有重力壓迫,互相舒展開,因此一般可以長高2.5~5厘米。在太空中航天員並不希望自己「長高」,因為脊柱增高,背部肌肉卻沒有跟隨增長,結果導致背部疼痛。幾乎所有的航天員在太空生活的頭一周,都體驗過這樣的疼痛,他們會將身體蜷曲緩解疼痛。
航天員在浩瀚太空總是「舉目無親」,為了減輕他們在太空的孤獨感,科學家想了很多辦法。20世紀80年代後,美國和前蘇聯先後開設了「太空專線電話」,可以讓航天員和家屬通話。NASA還公布了號碼900-410-6272,使得每有太空梭上天,就成了繁忙的熱線。1983年4月,挑戰者號首航時,5天中竟然有19萬個電話飛向太空。
㈣ 有沒有關於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圖畫
這個一般是比較少的,基本上也可以說是不太可能的!
㈤ 航天員太空生活的圖片
http://pic.people.com.cn/GB/42589/3949664.html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C%AB%BF%D5%C9%FA%BB%EE&in=28&cl=2&cm=1&sc=0&lm=-1&pn=27&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C%AB%BF%D5%C9%FA%BB%EE&in=34&cl=2&cm=1&sc=0&lm=-1&pn=33&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C%AB%BF%D5%C9%FA%BB%EE&in=83&cl=2&cm=1&sc=0&lm=-1&pn=82&rn=1
㈥ 太空生活有哪些
1、喝水的時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過來,水也不會往下流。因為在宇宙飛船里,水失去重量。宇航員要想喝到水,得使用一種帶吸管的塑料杯。
2、在宇宙飛船里走路更有趣。人稍一使勁就會飄到半空中,咳嗽一聲就有可能後退好幾步。為了能平穩地走路,宇航員都穿鞋底帶鉤的鞋子,好牢牢地鉤住帶網格的地板。
3、在宇宙飛船里洗澡可不是件容易事,從噴頭噴出的水總是漂浮在空中。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淋浴器。
4、太空食品供應充足,花樣齊全,營養豐富,宇航員卻在天上吃飯吃不出味道。
宇航員們在太空中吃飯的方法:
1、100多種太空食品:
宇航員的食物豐富多彩,從最初的十幾種已經發展到了100多種。宇航員每天一般吃4頓飯,一周之內的食譜不重復。有人以為宇航員的食品都是做成牙膏狀的擠著吃,肯定很乏味,其實這是早期宇航員的狀況,現在早已今非昔比了。
宇航員可以在太空中吃到香腸餡餅、辣味烤魚、土豆燒牛肉、奶油麵包、豆豉肉湯、金槍魚沙拉、餅干、巧克力、酸奶、果脯、果汁等各種各樣的佳餚,美國宇航員甚至可以喝到他們愛喝的可口可樂。
美國太空梭上的宇航員吃飯時,先把標有第幾天第幾頓字樣的塑料袋從食品櫃中取出。每個塑料袋裡裝有7種食品,供一名宇航員食用。
太空食品均為脫水食品,臨吃前可把食物放入一個碗形的容器中,再用注射器將一定數量的水注進容器,然後再放進烤箱里加熱。一頓飯不超過半小時就可以「做」好。
2、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太空餐桌是特製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盤等餐具,桌上裝有水冷卻器和加熱器。吃飯時,宇航員必須先把腳固定在地板上,把身體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飄動。
面對擺在餐桌上的飯菜,你千萬不要著急,一定要注意端碗、夾飯、張嘴、咀嚼一連串動作的協調。端碗要輕柔,動作太猛,飯會從碗里飄出去;夾飯、夾菜要果斷,夾就要夾准、夾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亂撥拉,以免飯菜飄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
㈦ 宇航員在太空怎樣生活圖片
宇航員在太空生活圖片:
㈧ 有關,太空生活的知識,有哪些,有哪些
這是今日的網路知道頭條報道,在太空生活有10個不為人知的小秘密。需要詳細了解的朋友不妨移步到網路知道日報看看。如下只是將10條在太空生活不為人知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