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寫的福字有什麼過人之處,被譽為天下第一幅
現在朋友們去北京的恭王府景區,還能看到現在藏在恭王府後花園假山裡的「福」字,號稱天下第一福。
2. 康熙給奶奶六十大壽寫了一個「福」字,為何被譽為中華第一福字
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誰是康熙爺的奶奶?讓有書君先給大家背一下康熙爺的家譜:
康熙的父親是愛新覺羅·福臨,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生母為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她便是孝庄文皇後,所以康熙的奶奶是孝庄文皇後。
縱觀康熙大帝親筆所書的這個福字,剛勁有力,頗有氣勢,右上角的筆劃很像一個“多”字,下邊為“田”字,而右偏旁極似“壽”字,所以這福字又蘊含著“多子多才多衣多田多福多壽”的深厚含義。
更為珍貴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璽之印以鎮福,這更是其他歷史傳碑無法相比的。而後,這個福字輾轉到民間,普惠大眾品嗎。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文物局對“福”字碑進行修繕,定為“中華三絕”文物之一。眾多海外名流紛紛慕名前來求福,以拓印掛軸孝敬長輩,外國訪華元首也紛紛前來景仰。
古時,這個“福”字是康熙為其奶奶“請福續命”,而今這個“福”又是百姓們爭相為自家老人添福添壽的珍品。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福”字已經完完全全的成為天下所有百姓的“福”,這個天下第一福當之無愧~
3. 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名譽天下,這個「福」字到底寫給誰的
康熙御筆的天下第一福是為祖母孝庄太後所寫。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京城有三氣,故宮的王氣,長城的霸氣和恭親王府的福氣。這里所說的福氣其實就是康熙親筆所寫的天下第一福所在的福字碑牌。
現在的恭親王府之前是和申居所,可有天下第一福的碑牌,也被和紳當作壽禮獻給自己的母親。由此可見它的重要性和意義非凡。
4. 康熙御筆福字是天下第一福,為什麼這么說呢
康熙帝制筆中「福」字最忠實的粉絲是和神和大人。讓我解釋一下這個詞的來歷。康熙的祖母小壯皇後病倒,很久沒有治癒。康熙,作為皇帝的孫子,我很想轉身,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一位部長給康熙提出了一個很好的策略,那就是按照古人的方法,洗完澡後,我將在誓言宮里守三天誓言,並准備研究中的四件寶物。誓言「 Fu」的最後一天並蓋有皇帝的玉印,這被認為是一種儀式。這樣說的方式是,書面祝福就像是魔法護身符。它具有好運和好運的含義。這可以消除所有疾病,惡靈和惡靈。保持冷靜。令人驚訝的是,孝庄皇後收到孫子的禮物後,病情得到了改善和he愈,因此祝福一詞成為了宮殿的瑰寶。小庄下令人們將這個詞雕刻成一塊石碑,並站在院子里。
5. 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由來
公元1673年,康熙為祖母孝庄太後「請福續壽」,寫下了震爍古今的「長壽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壽合一」之福。孝庄「請福聚福」,康熙則「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稱為「天下第一靈驗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加頂,喻「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之意……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凡是在門前貼有福字的人家將免於處死。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皇帝得知後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然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康熙御筆親書的「天下第一福」則是另外一個故事。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愛書法,但卻很少題字,所以康熙御筆是歷代皇帝的筆墨中流傳最少的,這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傳說康熙一生流傳下來的就剩三個字:「無為」、「福」。「無為」現存於故宮,而本文的主角「天下第一福」則存於北京恭王府中的「福」字碑上。傳說康熙大帝年幼喪母,由孝庄皇太後撫養長大。然而正當康熙盛世的時候,孝庄皇太後卻重病纏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於筆鋒,創造了震爍古今的「福壽」聯體字,然後徵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塊大青石上,並背著這個「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上蒼有靈,孝庄皇太後身體奇跡般康復,康熙大帝將「福」字碑請回宮中供奉在佛閣。 乾隆繼位後,將「天下第一福」賜給自己的寵臣和珅,和珅命人運來幾千塊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後花園砌成一條巨龍,這條龍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龍脈上,他將「天下第一福」藏在龍穴之中悉心供奉。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文物局對「福」字碑進行修繕,定為「中華三絕」文物之一。
縱觀康熙大帝親筆所書的這個福字,剛勁有力,頗有氣勢,右上角的筆劃很像一個「多」字,下邊為「田」字,而右偏旁極似「壽」字,更為珍貴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璽之印以鎮福,這更是其他歷史傳碑無法相比的,因此這個福字也就不能倒貼。傳說中,誰能給家中老人請回這個「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夠為老人添福添壽。這個「福」字在請回之後還有一定講究,除夕掛出,每日須凈手敬香,並於晚上用手去摸福字,由下向上,摸得越高,則會越長壽,時至正月十五必須收起深藏,此謂「摸年福增年壽」。
6. 康熙寫的天下第一「福」字,你知道它包含幾個字、幾重含義嗎
在這里先講個關於康熙寫“福”字的事情。
其實康熙每年都有寫“福”字的習慣,每次過年,康熙就會親筆御書“福”字,賜給有功的大臣,不僅如此,功勞突出的大臣還會額外得到一個“壽”字,算是對下屬的肯定以及祝願他們新的一年能夠福壽安康。
公元1691年,康熙掐指一算,自己送出去許多“福”字,他認為再送出去,大臣們得到的福字就越來越多,物以稀為貴,倘若這樣,自己的“福”字就失去意義,之後便再也沒有賜過“福”字,但是為了喜慶,每年都還會寫十幅“福”字張貼在宮中。
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在位時期,寫過的“福”字是非常多的,被稱為天下第一“福”,但是這個天下第一並不是指康熙寫的多,而是這個“福”字包含的意義以及多個字組成的“福”字。

而這最後一個是“田”字,但是“田”不封口,寓意洪福無邊,無邊之福;
通過這五個字的組合,康熙的這個福字才被稱為天下第一“福”!
公元1673年,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後六十大壽,突然得病,太醫束手無策,康熙查閱古典,得知有“承帝事”一事,就是增加福壽的意思,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請壽,於是為祖母請福壽,沐浴戒齋三日,寫下此“福”,並加蓋“康熙御筆之寶”印璽,最後贈給祖母,未曾想,孝庄太後在得到這個“福”字之後,病情減退,最終以75歲的高齡善終,在古代75歲可謂是少見的。
今日閑來無事,就解析此“福”,希望看到的人都能夠五福合一,福壽安康,平安快樂!
7. 康熙給孝庄太後寫了一個「福」字,為什麼被譽為中華第一福字
康熙十二年,正當康熙為祖母孝庄太後准備六十大壽的時候,孝庄太後突然病了,並且病得很嚴重,宮中的御醫看了個遍,也看不出太後究竟得了什麼病,更無從治起。眼看著太後身體越來越差,康熙帝很是著急。
這塊福字碑,它本是是康熙御筆所題,且是為孝庄太後祈福去災,本身的歷史性和文物性確定了它的價值,況且康熙的這個“福”字又別出一格,寓意豐富,在書法上和文化上有很有價值,再加上它身上的傳奇故事,更增加了它的價值。
因此被命名為“中華第一幅”,又有“天下第一福”之稱。
隨著恭王府的開放,世人也就知道了這“天下第一福”,到恭王府參觀,就不能不去看一看這“天下第一福”,沾一沾它的福氣,希望能有個幸福美好的未來。
8. 康熙御筆福字代表什麼含義
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壽合一」之福。
「天下第一福」則存於北京恭王府中的「福」字碑上。傳說康熙大帝年幼喪母,由孝庄皇太後撫養長大。然而公元1673年正當康熙盛世的時候,孝庄皇太後卻重病纏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於筆鋒,創造了震爍古今的「福壽」聯體字,寫下了震爍古今的「長壽之福」。
孝庄「請福聚福」,康熙則「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稱為「天下第一靈驗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加頂,喻「鴻運當頭、福星高照」之意。他然後徵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塊大青石上,並背著這個「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
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 上蒼有靈,孝庄皇太後身體奇跡般康復,康熙大帝將「福」字碑請回宮中供奉在佛閣。
(8)康熙福字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孝庄文皇後(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為「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後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受封為永福宮庄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
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後;康熙帝即位後尊為太皇太後;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謚,雍正、乾隆累加謚,
最終謚號為: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9. 「康熙『福』字」的外形特點是怎麼的它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康熙御筆「福」字加蓋玉璽後,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得以傳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掛的「福」字。其次,此「福」的書寫不同於民間常用的飽滿方正,其字形窄而狹長,為瘦,音諧「壽」,民間稱之「長瘦福」,即長壽之福。
其次,俗語稱「有福必有壽,有壽必有福,有福沒壽是為無福可受」,但是,由於「福」、「壽」二字字形差異太大,因此,自古從來沒有哪個書法家可以把「福」「壽」合為一字書寫.而在這福御寶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故而,這福字也成為了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的將「福」「壽」寫在同一個字里的福字,民間稱之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之福。
第三,此福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於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鴻福無邊、無邊之福。孝庄太後稱其為「福之本源」,民間則稱「五福之本、萬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