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醫五行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竹露圖片唯美 2025-05-25 08:39:56
胃下面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2025-05-25 08:37:09
你知道哪個奧特曼的圖片 2025-05-25 08:26:37

中醫五行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6-20 17:23:35

A. 請簡述(五指,五臟,五行)圖及其原理

摘要 五指如何對應五臟

B. 五臟六腑對應的五行是什麼

一、五臟:肝心脾肺腎

二、五行:木火土金水

三、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膽:叫做中正之官、決斷;胃叫做倉廩(lin)之官,胃火盛,飢餓快,上牙痛為胃經,內廷穴;小腸為受盛之官,收取精華;腎主管小腸收來的精華。大腸為傳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為大腸經,合谷穴頰車穴。三焦為孤俯,決瀆之官,通調水道,為總領五臟六腑和內條外;膀胱為州都之官,主氣化。

(2)中醫五行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五臟之間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2)五臟之間的相剋: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五行學說來說明臟腑之間的平衡關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因為五臟對應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臟的部分特性,五行並不能解釋世界上的一切現象,只是部分關系。

C. 中醫五行的五行的基本規律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系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
應當說明,相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系;相乘則是正常制約關系遭到破壞以後的過度克伐,是反常現象。在人體,則前者是生理狀態,後者則為病理狀態。
相侮,即相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系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
所以說: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制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制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臨床所見的支氣管擴張病證,病位在肺,每因肝氣郁結,氣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見咳血,則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鬱氣滯,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則為木郁乘土。濕熱型高血壓,多因濕熱困脾,引發肝失疏泄,肝陽亢逆,則為土侮木。至於金乘木(虛)證候,臨床則為少見。 在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聯系規律,所謂相生,即相互資生、促進、助長之意;所謂相剋,即相互制約、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五行學說用以概括和說明事物聯系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觀點。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關系見下圖:
在相生關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關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相生關系又稱之為母子關系。
在相剋關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兩方面關系,我克者為我所勝,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所以,相剋關系又稱為所勝、所不勝的相勝關系。
事物內部系統結構的五個方面之間的相生、相剋關系,構成了事物正常情況下的循環運動,因而經常處於運動發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體來看,相生與相剋又都是在總和中表現出相對的動態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於既生別行,又被別行所生;既克別行,又被別行所克,故在整體上也呈現動態均勢。可見,五行所達到的平衡,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建立在運動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五行系統結構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平衡和循環運動,主要在於其本身客觀存在著兩種自行調節機制和途徑。一種是正常情況下的制化調節;一種則是在反常情況下的勝復調節。
制,即制約。化,是生化。所謂制化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正常狀態下,通過相生和相剋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調節作用,又稱為五行制化。
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系並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關系,所以才能保證制化關系的正常。
即是說,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
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
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
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
水能克火,火能生土,土又能克水,從而使水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木,而使木能正常生化。
可以看出,正是這種相反相成的生克制化,調節並保持了事物結構的相對協調和平衡。因為相生、相剋的過程,也就是事物消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不平衡的消長情況,其本身就是再一次相生、相剋的調節,這樣就會重復出現再一次的協調平衡。而正是這種在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而平衡又立刻被新的不平衡所替代的循環運動,推動著事物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
所謂勝復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反常情況下,即在局部出現較大不平衡的情況下,通過相剋關系而產生的一種大循環的調節作用。勝復調節可使一時性偏盛偏衰的五行系統結構,經過調節,由不平衡而再次恢復平衡。
所謂勝,即指勝氣,是指因為某行之氣太過所引起的對己所勝之行的過度克制。而勝氣的一旦出現,則勢必招致一種相反的力量將其壓抑下去,即所謂復氣。故《素問》又說: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而且勝氣重,復氣亦重。勝氣輕,復氣亦輕。
例如火氣太過,作為勝氣則過分克金,而使金氣偏衰,金衰不能制木,則木氣偏勝而加劇制土,土氣受制則減弱制水之力,於是水便旺盛起來,而把太過的火氣克伐下去,使其恢復正常。若火氣不足,則將受到水的過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發金氣偏盛,金氣盛則加強制木,使木衰而無以制土,則必將引起土氣盛以制水,水衰則制火力減弱,從而使火氣相應得到逐漸恢復,以維持其正常。
如果單純有勝而無復,也就是說當五行之中的作何一行出現有餘(太過)而沒有另一行的相應制約時,則五行系統結構的協調關系就被破壞,則會出現紊亂的反常狀態,從而產生嚴重疾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五行關系看作是陰陽關系的邏輯展開和補充。受作用者,通過某些中間環節,反作用於作用者,產生反饋調節效應,從而使系統結構保持相對平衡。 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兩類,皆屬五行相生關系失常而出現的變化
1.母病及子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失常,影響到其子行,導致母子兩行皆異常的變化。母病及子的一般規律是:①母行虛弱,累及其子行也不足,導致母子兩行皆虛。即所謂「母能令子虛」。如水虛不能生木,引起木行也不足,結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臨床上常見的腎精虧虛,引起肝精肝血不足,或腎陰虧虛引起肝陰不足而肝陽上亢的病變,即屬此類。②母行過亢,引起其子行亦盛,導致母子兩行皆亢。如木行過亢,可引起火行過旺,導致木火俱盛。臨床上常見的肝火亢盛引致心火亦亢,出現心肝火旺的病變,即屬此類。
2.子病及母
子病及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異常,影響到其母行,導致子母兩行皆異常的變化。子病及母的一般規律是:①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也亢盛,結果是子母兩行皆亢,即所謂「子能令母實」,一般可稱為「子病犯母」。如臨床上可見心火過亢引起肝火亦旺,結果導致心肝火旺的病理變化。②子行亢盛,劫奪母行,導致母行虛衰,一般可稱為「子盜母氣」。如臨床上可見肝火太盛,下劫腎陰,導致肝陰腎陰皆虛的病理變化。③子行虛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一般也可稱為「子盜母氣」。如臨床上可見心血虧虛引起肝血亦不足,終致心肝兩虛的病理變化。

D. 中醫五行是是什麼

中醫五行,是中國傳統五行學說在中醫方面的運用。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的運動。它是用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廣泛的涵義,並非僅指五種具體物質本身。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及運動變化規律。

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

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E. 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各代表人身體的什麼部位

1、木屬肝,以木的生發、伸展的特性來說明肝的喜條達、惡抑鬱、主疏泄的功能。

2、火屬心,以火的陽熱特性來說明心陽的溫暖作用。

3、土屬脾,以土化生萬物的特性來說明脾主運化,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功能。

4、金屬肺,以金的清潔、肅降、收斂來說明肺主肅降的生理功能。

5、水屬腎,以水的潤下、閉藏特性來說明腎藏精主水的生理功能。

(5)中醫五行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在中醫學的五行學說中,相互制約方面:

1、肺的清肅下降,可以制約肝陽的上亢,所謂上亢,就是肝陽生發太過,肝陽上亢可以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肺與肝的這種關系就叫做金克木。

2、肝的疏泄和暢達,可以脾進行疏泄,使脾保持正常的運化功能而不壅堵,這就是木克土。

3、脾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這就是土克水。

4、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盛,這就是水克火。

5、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這就是火克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行

F. 中醫中的五色。五味與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所對應的方位:東為木、南為火、中為土、西為金、北為水;所對應的五色:青為木、赤為火、黃為土、白為金、黑為水;所對應的五味:酸為木、苦為火、甘為土、辛為金、咸為水。

G. 中醫「五臟六腑」五行屬性

五臟六腑的五行屬性
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有「火」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有「金」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五行與五臟的關系
一、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有「火」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有「金」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二、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系。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系。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系。
三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系。總之,五行學說應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的統一性。

H. 中醫五行是指什麼

<p>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p><p>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p><p>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p><p>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p><p>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p><p>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p><p><img src="2459593524"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