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奇的視覺錯覺:眼睛也會欺騙你
視覺的產生是眼睛和大腦共同作用的結果。人眼看東西時往往會受到背景、線條和色塊等外部因素的干擾,而且在把影像信息傳送到大腦的過程中,會因為信息的復雜程度而多少有所損耗和取捨,再加上大腦處理過程也很復雜,所以難免出「差錯」,形成有趣的、有時甚至引起心理不安的視覺錯覺現象。
1.弗雷澤螺旋錯覺
圖中一圈圈的圓弧看起來是呈螺旋狀的,其實這是由一組同心圓構成的。這種錯覺是英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弗雷澤1906年發現的。錯覺產生的關鍵是背景里那些帶有方向性的小單元格,它們使視網膜上形成的簡單的連續的線條發生傾斜,造成螺旋上升的錯覺。
(作者:安利)
2. 2、聽說這張圖很是詭異,如果將A面和B面相交的部分用手指擋住,A和B看起來就是同樣的顏色了。
光並不是產生視覺的根本原因, 對於光與視覺之間的關系問題,可以說在目前是存在著偏見的。從視覺發生的整個過程來看,顯然光對於視覺所起的作用,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們在研究視覺理論時都特別的看重這一點。也正是因為這樣,權威人士認為:「視覺是光刺激引起的感覺。」也就是說:有光才有視覺,沒有光就沒有視覺,光是產生視覺的根本原因。
對於「光是產生視覺的根本原因」這一點,這無論是在理論界,還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都已經成為了人們對於光與視覺之間關系的一種最普遍的看法了。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偏見就在於,人們過分的誇大了光對於視覺所起有作用。 3D立體畫的視覺原理與普通繪畫不同,3D立體畫整個畫面的立體構成:「大概以一點為視覺原點,只要站點正確,畫作將會栩栩如生的立在欣賞者的面前」。讓觀賞者融入到畫面當中。視覺的對比反差會讓立體畫具有強烈的視覺震撼力,從而引起觀者的視覺共鳴,加深觀者印象。望採納
3. 畫了一個月,3位買家都出現幻覺,這幅畫究竟有多恐怖
克蘭有一位美麗的畫家,名叫斯維特蘭娜·傑爾茨。她曾因其浪漫主義作品而在烏克蘭成名。在她最受歡迎的時候,她的作品一在展覽會上展出就賣完了。然而,後來,她被稱為“現代女巫”,可以俘獲人們的靈魂。所有的原因都是她畫了一幅舉世聞名的違禁畫。
一幅陌生的世界禁畫,讓3位買家產生幻覺,看到人都害怕
很多網友只看圖片,但也有人說,如果長時間盯著畫,就會產生“幻覺”,更像是一種嚇唬自己的心理效應。不過,雖然專家們已經做出了合理的解釋,但在世界范圍內,關於這種“鬼畫”的怪話,還是繼續流傳畫作本身的構圖也很“咄咄逼人”,三角形的臉,誇張的長鼻子,牛角般的發髻,脖子附近的雲朵讓人有一種對巨型物體的恐懼感。感覺自己是一種很不舒服的自我暗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暗示。
科學家森長虹曾提出“恐怖谷”假說。當機器人與人類非常相似,但只有一點點差別時,它們會被人類的心理暗示無限放大,這是非常耀眼和可怕的。很明顯,這個“雨中女孩”偶然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恐懼是人類的天性。這種模糊不清的形象,無論真假,都會讓人覺得有潛在的威脅。尤其是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你在卧室里,光線很暗。房間里掛著這樣一幅畫真奇怪。
現在《雨中女孩》被禁播,人們再也看不到真實的物體了。然而,很多網友只看圖片,但也有人說,如果長時間盯著畫,就會產生“幻覺”,更像是一種嚇唬自己的心理效應。不過,雖然專家們已經做出了合理的解釋,但在世界范圍內,關於這種“鬼畫”的怪話,還是繼續流傳
4. 誰能告訴我詭異有趣,或者可以讓觀眾產生視覺錯亂的圖片
「弗雷澤螺旋」是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之一。你所看到的好像是個螺旋,但其實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圓!這幅圖形如此巧妙,以至於會促使你的手指沿著錯誤的方向追尋它的軌跡。【解析】每一個小
「弗雷澤螺旋」是最有影響的幻覺圖形之一。你所看到的好像是個螺旋,但其實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圓!這幅圖形如此巧妙,以至於會促使你的手指沿著錯誤的方向追尋它的軌跡。【解析】每一個小圓的「纏繞感」通過大圓傳遞出去產生了螺旋效應。遮住插圖的一半,幻覺將不再起作用。1906年英國心理學家詹姆斯·弗雷澤創造了以整個系列的纏繞線幻覺圖片。
長度與透視:線AB和線CD長度完全相等,雖然它們看起來相差很大。
謝潑德桌面:這兩個桌面的大小、形狀完全一樣。如果你不信,量量桌面輪廓,看看是不是
閃爍的網格:當你的眼睛環顧圖像時,連接處的圓片將會一閃一閃。【解析】德國視覺科學家邁克爾·施若夫和E.R.威斯特於1997年發現勒索閃爍的網格幻覺。這種幻覺產生的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
埃斯切爾的不可能的盒子:比利時藝術家馬瑟·黑梅克,從荷蘭平面造型藝術家M.C.的一幅畫中吸取靈感,創造了一個不可能存在的盒子的實物模型
瘋狂的螺帽:你知道直鋼棒是怎樣神奇地穿過這兩個看似乎成直角的螺帽孔的嗎?【解析】兩個螺帽實際是中空的,雖然它們看起來是凸面的,所以兩個螺帽並不互相垂直。螺帽被下方光源照到(一般光線應來自上方),這給人們判斷他們的真實三維形狀提供了錯誤信息。美國魔術世界裡·安德魯斯創造了這個精彩的幻覺作品。
【解析】兩個內部的圓大小完全一樣。當一個圓被幾個較大的同心圓包圍時,它看起來要比那個被一些圓點包圍的圓小一些。
曲線幻覺:豎線似乎是彎曲的,但其實他們是筆直而相互平行的。【解析】當你的視網膜把邊緣和輪廓譯成密碼,幻覺就偶然地現在視覺系統發生。這就是曲線幻覺
不可能的棋盤,這個棋盤是如何成為可能的?【解析】棋盤完全是平面的,這個棋盤以瑞典藝術家奧斯卡·路透斯沃德的一個設計為基礎,又布魯諾·危斯特創造。
曲線正方形:這些是完全的正方形嗎?【解析】正方形看起來是變形了,但其實它們的邊線都是筆直而彼此平行的。比爾·切斯塞爾創作了這個曲線幻覺的視覺藝術版本
共時對照幻覺:交*部分的白點是不是顯得比白色方格更白更亮?【解析】白色方格看起來更白一點,盡管二者並沒有區別。小白格看起來好像位於黑色背景上,這強化了每一個小方格和它背景之間的亮度對比
米勒·萊爾幻覺:哪條紅線更長?【解析】信不信由你,兩條紅線完全等長。透視的運用大大地增強了傳統的米勒·萊爾幻覺版本的效果。相形之下,傳統的米勒·萊爾版本遜色不少
晃動的方格幻覺:這些方格是不是看起來有點彼此傾斜?【解析】這是一個定位對照幻覺的例子。兩個方格鄰邊的定位差異,很可能被視覺系統的神經連接部分誇大了。神經連接部分有時候強化了感知的差異,這有助於我們察覺另外的微小事物。心理學家保羅·斯諾登和西門·沃特於1998年發現了晃動的方格幻覺
幻覺產生幻覺:這是一個精彩的幻覺產生幻覺的例子。在交*部分你能看到微弱的蒙朧的小點。(赫爾曼·格瑞德幻覺)這些點又產生出一系列同心圓的印象
盒子幻覺:看立方體外側面上的這個圖形。哪條線與豎線垂直?哪條線不與豎線垂直?把立方體的邊線遮住,你將發現你的感知發生了變化。【解析】盒子幻覺的感知提示為你確定圖中心線段的位置提供了一個背景。離開盒子你的視覺系統就必須使用其他背景。這就是盒子幻覺
三角長度幻覺:哪個顏色的線看起來更長?【解析】綠色線看起來比紅色線長,雖然它們其實一樣長
韋德螺旋:這真是一個螺旋嗎?【解析】英國視覺科學家、藝術家尼古拉斯·韋德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弗雷澤螺旋幻覺的變體形式。雖然圖形看起來像螺旋,但實際上它是一系列同心圓。
黑林圖形:黑線看起來是不是向外彎曲的?【解析】黑線完全是筆直而平行的。這種經典幻覺由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艾沃德·黑林首先發現
5. 誰能找到 看視覺錯覺圖片,然後轉移視覺能看見女鬼頭的那怪異圖片有的發下
是這張嗎?
(我記得)應該是要盯著它看大概30秒吧...
望採納~
6. 詭異!!圖片中有幾個白點
共有35個白點,你會感覺黑、白點一直在變是因為產生了視覺錯覺。這類的圖片還有很多。
7. 有沒有一些能產生視覺錯覺的手機壁紙
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也是不可能圖形之一,名為「惡魔的音叉」。它的上面就像是兩個矩形的長方體,而從下面看就變又為了3個圓柱體,感覺眼睛都不夠用了啊,到底整個角是矩形還是圓柱體呢?其實我也是弄不清楚了!
8. 有一個錯覺圖片,丁著鼻孔看10秒,然後看著天花板不斷眨眼,就會發生恐怖的事,你們有嗎把圖發給我謝
像這個,盯著中間的紅點15--30秒後,注視某一白色物體,快速眨眼。你能看到啥?
你猜
9. 眼睛欺騙大腦 [含30張經典幻覺圖片]是怎麼回事
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長時間用電腦、讀書、看電視後,常感覺眼前會出現小黑影,有時在眼前一閃而過,有時像蚊子一樣飛來飛去,尤其在光線明亮或白色背景襯托下更為明顯。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眼睛太累後產生的幻覺,事實上是患了常見的一種眼病――飛蚊症。
人眼晶狀體後面有個玻璃體,呈透明的凝膠狀態。隨著人年齡的增長,玻璃體會隨之老化,原來的凝膠狀態會發生部分「液化」,出現細點狀、條狀、網狀等混濁物,隨著眼球的轉動而飄浮游盪。當光線進入眼內時,這些混濁的陰影透射到視網膜上,人們就會看到「飛蚊」。
80%的患者會感到有少量的黑影在眼前飛動;雖然兩眼都有飛蚊現象,但無法確定是哪隻眼睛;而且經過一段時間,此種現象不會加重或產生變化,「飛蚊」位置也較固定。
這些患者仍是屬於生理性的,一般不會有失明的風險,甚至也不會影響視力。只要注意休息,症狀就能消除,不需要進行專門治療。不過,定期作眼底檢查還是必須的
10. 欺騙你眼睛的奇特視覺錯覺圖片有哪些
《科學美國人》雜志網站最近刊登了26幅奇特的視覺照片,會給人眼帶來不同的視覺錯覺現象,其中一些錯覺是由將色彩置於一個與眾不同的背景所致。以下就是這些照片: 1.黃月亮和藍月亮 乍一看上去,這是兩個顏色不同的月亮,一個呈黃色,一個呈藍色,但真的是這樣嗎?實際上,在這幅由日本立命館大學心理學家北岡秋吉設計的視覺錯覺圖中,兩個月亮的顏色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便是周圍的顏色。我們之所以產生月亮顏色不同的錯覺皆因背景所致。 2.母狼盧帕之子雷克斯和費多 根據古羅馬傳說,羅馬由雙胞胎兄弟羅穆盧斯和瑞摩斯創立,他們由維斯塔貞女瑞亞·西爾維亞所生,父親是戰神瑪爾斯。正如「貞女」二字所暗示的那樣,維斯塔貞女必須是處女,不能與男人發生性關系,更不能生育下一代,即使讓她們懷孕的人是神也不行。西爾維亞的行為讓家族蒙受恥辱,他的父親殘忍地殺死了她,同時將兩個孩子裝在柳條筐並扔進波濤滾滾的台伯河,企圖淹死他們。慶幸的是,母狼盧帕發現了這對雙胞胎並收養了他們。 盧帕的親生兒子——雷克斯和費多是在母親發現羅穆盧斯和瑞摩斯之後出生的,它們的「遲來一步」改變了雙胞胎兄弟的命運。左圖中的雷克斯和費多看上去並非一模一樣,但在去除背景後的右圖中,情況卻恰恰相反。如果雷克斯和費多在母親發現羅穆盧斯和瑞摩斯之前便已來到這個世上,羅馬註定不會在這個世界上出現。 3.光照影響拼魔方難度 魔方是一種三維智力玩具,玩家需要不停轉動魔方,直到每一面上的9塊都是同樣的顏色。這聽起來似乎很容易,但只有在光照條件穩定時才是如此。正如杜克大學的比努·羅托和戴爾·普維斯繪制的這幅錯覺圖所展示的那樣,如果改變光照條件,我們便很難對顏色進行辨別。如右側被去除一些色塊的對比圖所示,在白光照射下,左側的藍色塊和右側的黃色塊實際上均呈灰色。從嚴格意義上講,色覺並不基於到達視網膜的光線的波長,大腦根據光照條件分配顏色,波長只是一種指導,用於確定在同一場景下哪些物體比其他物體更紅或者更藍。 4.同眼不同色 北岡秋吉創作的漫畫女孩,看上去一隻眼睛呈藍色,另一隻則呈灰色。而實際上,兩隻眼睛都為灰色。由於微紅色的背景,女孩右眼的顏色與綠松石色發夾一模一樣。對顏色的感知過程涉及到眼內3種不同的光感受器,對應著紅黃藍三原色,這些顏色被長波、中波和短波可見光激活。來自目標區域的信號立即與來自同一場景內附近區域的信號相比較。隨著信號進入大腦內更為高級的處理中心,它們繼續與來自周圍更大空間的信號相比較。科學家將這一過程稱之為「拮抗過程」,這一過程意味著顏色總是與亮度相關。 5.紅環 這幅由北岡秋吉繪制的圖像包含大量藍綠色環結構,你認為自己看到紅環不過是大腦的傑作。「色感一致性」過程使得物體在不同光照條件下呈現出同樣的顏色,即使被物體反射的光的顏色存在差異也是如此。色感一致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重要性超乎想像。這一過程幫助我們無論是在洞穴火光還是熱帶大草原明亮陽光等光照條件下都能辨認物體、朋友以及家人。 由於整幅圖像布滿藍色,大腦會錯誤地認為圖像被藍光照亮,藍色結構內的灰環一定是紅環無疑。也就是說,大腦從灰環中扣除誤認為周圍光照的藍色,沒有藍色襯托的灰色便成為我們眼中看到的柔和的紅色。 6.多色環 這是大腦根據背景確定顏色的另一個例子。在左側國際象棋棋盤的「牛眼」結構中,中部的環看上去似乎呈綠色或者藍色,而實際上,它們卻顏色相同,都是綠松石色。右側國際象棋棋盤的中部環均為黃色。與前面的圖片有所不同的是,這種類型的錯覺很難用拮抗過程加以解釋,原因在於環外表呈現的顏色與背景更為接近,而不是差異較大。 7.反復無常的心 這個棋盤上的所有心形圖案均由同樣的青色點構成,但在不同背景影響下,它們卻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綠色背景下為綠色,藍色背景下又變成藍色。北岡秋吉根據義大利帕多瓦大學視覺科學家鮑拉·布萊森發現的地牢錯覺現象繪制了這幅圖像。 8.魔方色塊變色 在背景影響下,同樣的顏色看上去會有所不同。在這幅錯覺圖中,背景也讓不同顏色看上去類似。在第一個對比圖中,左側和右側魔方頂面的紅色塊或多或少地呈現出同樣的顏色。如果去除其他色塊並用白色取代,左側魔方的紅色塊實際上呈現出橙色,右側魔方的紅色塊則為紫色。 9.4種錯誤顏色 在這幅背景為灰色的圖片中,我們看到了4種不同顏色的色塊。它們的顏色真的不同嗎?答案是否定的。這里的灰色實際上是很小的藍色和黃色像素的混合產物。由於這些像素太小,混合在一起不會引發拮抗過程,也就無法形成對比。彩色電視機之所以能夠利用顏色差異很小的像素呈現不同色彩就是這個原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用放大鏡親自驗證一下)綠松石色和淡黃綠色色塊實際上分別由很小的綠色像素與藍色背景像素混合和與黃色背景像素混合而來。紅色像素與背景中的黃色像素混合形成橙色,與背景中的藍色像素混合則成紫色。 10.懷特效應 1979年,塔斯馬尼亞高級教育學院的邁克爾·懷特發現了一種錯覺現象,徹底改變了視覺學的面貌。如圖所示,左側的灰條亮度超過右側灰條。而實際上,所有灰條都是一樣的。在懷特發現這種現象前,所有亮度錯覺均被認為由拮抗過程所致,也就是說,灰色物體在被白色物體包圍時看上去更為暗淡,被黑色物體包圍時則顯得更為明亮。但在這幅錯覺圖中,被白色包圍的灰條亮度更高,被黑色包圍時則更為暗淡。迄今為止,懷特效應背後的大腦機制仍舊是一個未知數。 11.閃爍的藍點 這幅錯覺圖名為「藍寶石之光」,由北岡秋吉繪制。在你移動視線時,圖中的藍點似乎在閃爍。但如果盯住一個點,這種發光便消失蹤影。與視線外的點相比,處在視線焦點上的點藍色似乎更為飽滿。「藍寶石之光」所描繪的實際上就是德國阿倫驗光研究所的埃爾克·林格巴赫以及同事邁克爾·斯庫拉夫、伯恩德·林格巴赫以及尤金·韋斯特在1994年發現的閃爍網格錯覺現象。 12.年度最佳錯覺圖 年度最佳錯覺圖結合了懷特效應(窗簾後面的花瓶似乎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著名的面部-花瓶錯覺(花瓶被換成獲勝者的獎杯)構成。 13.超現實螺旋 這些螺旋圖案由北岡秋吉繪制,是懷特效應影響顏色呈現的典型例子。綠色和奶油色螺旋實際上由黃色條紋形成。另外兩個例子中的條紋實際上是紅色和青色,而不是紫色、橙色、藍色和綠色。 14.霓虹色擴散 顏色似乎從小交叉點擴散到周圍的白色區域。這種效果與霓虹燈的發光類似。1971年,義大利米蘭大學的達里奧·瓦林報告了這種錯覺現象。幾年之後,荷蘭奈梅亨大學的哈萊·凡·圖吉爾也發現了這種現象。導致這種錯覺的神經系統方面的原因目前仍舊是一個謎。 15.彩色枕形網格 霓虹色擴散形成一種錯覺,圖片中好似出現一個由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直線交叉構成的網格。但如果聚精會神地凝視,這個網格便會消失。 16.霓虹黃擴散 在這幅霓虹色擴散錯覺圖中,黃色似乎朝著與黑條垂直的方向擴散。 17.水彩效應 在這幅由義大利視覺科學家拜恩吉奧·皮納繪制的錯覺圖中,靠近顏色更為暗淡的紫色輪廓的橙色輪廓似乎在向外擴散自己的色彩,橙色線之間的空隙呈現出水彩畫效果。紫色輪廓對面的空心區域則呈白色。 18.煙霧彌漫的空隙 在這幅由皮納繪制的錯覺圖中,內部方框內的圓點似乎被紫霧包圍,外部方框則似乎充滿藍色。這種錯覺由水彩效應所致。 19.波浪線錯覺 受水彩效應啟發,日本視覺科學家Seiyu Sohmiya發現了波浪線錯覺。在北岡秋吉繪制的這幅錯覺圖中,波浪線後面的白色背景似乎也染上了與線條同樣的顏色。 20.中國地毯 藍線後面的紅色看上去似乎呈洋紅色,黃線後面的紅色則似乎呈橙色。這種顏色同化現象說明顏色能夠在某些情況下彼此混合,而不是彼此形成對比。 21.畢加索的藍色時代 在藍色時代,帕布羅·畢加索縱情於深淺不同的藍色,創作繪畫作品,無論是影子還是陽光的漸變都被披上一件藍衣。如果一切都用錯誤的顏色加以呈現,我們又如何分辨人、沙和灰濛蒙的天空呢?哈佛醫學院的瑪格麗特·利文斯通表示,雖然畢加索使用藍色,但他同時也對畫作中的亮度關系進行巧妙處理,使其在光照條件下形成對比,進而讓人們通過亮度變化欣賞他的作品。在右側的灰度圖中,亮度關系顯得更為明顯,我們很容易對畫中的人與物進行分辨。這也就是為什麼色盲人群能夠和正常人一樣生活,有時候,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這種缺陷。 22.埃舍爾的《巴別塔》 利文斯通及其哈佛醫學院的同事大衛·胡伯爾將埃舍爾的木版畫《巴別塔》(左圖)中的白色區域填充淺藍色(中圖)。這個時候,我們仍可以看到巴別塔的身影,因為亮度關系仍保持完整。但如果用亮度與藍色區域(之前的白色區域)相同的綠色填充黑色區域(右圖),巴別塔就變得一團糟。我們的視覺系統無法只根據獲取的顏色信息,辨別體積、形態與距離,要做到這些,還必須獲得亮度信息。 23.馬蒂斯的多色臉 20世紀,以亨利·馬蒂斯和安德烈·德萊恩為首的一群歐洲畫家使用生動而不同尋常的色彩創作他們的繪畫作品。當時的一名評論家將這些作品戲稱為「les Fauves」(意為野獸)。這種繪畫風格也就是所謂的「野獸派」。德萊恩1905年創作的馬蒂斯肖像就是屬於這種風格。通過這幅作品的灰度版,利文斯通展示了怪異的色彩如何藉助合理的亮度表現畫中內容。 24.畢加索的顏色擴散 畢加索的這幅作品說明在線條內上色沒有必要。利文斯通指出,我們的大腦會將顏色分配給恰當的形狀,即便對使用最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的形狀也是如此 25.混亂的色彩 這是一幅大名鼎鼎的視覺錯覺圖,讓欣賞者大腦內的語法與符號處理系統爆發一場沖突。一個接一個地瀏覽這些單詞,中間不停頓或者減慢速度,同時大聲說出單詞的顏色而不是單詞本身,你能夠做到准確無誤嗎?毫無疑問,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在此過程中,你會受到斯特魯普效應的影響。這種效應以心理學家約翰·瑞德雷·斯特魯的名字命名。即使嘗試不去讀這些單詞,你也無法避免單詞代表的含義與它們的顏色爆發沖突。 26.麥克洛效應 麥克洛效應由視覺研究員賽勒斯特·麥克洛發現。這種錯覺說明感知顏色和感知形狀之間的相互作用能夠持續很長時間,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