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圖片處理方法有多少種分別是什麼
擴展閱讀
高清印花裙圖片 2025-05-25 14:25:55
老公變懶搞笑圖片 2025-05-25 14:21:06

圖片處理方法有多少種分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20 11:56:16

① 數字圖像處理的主要方法

數字圖像的處理方法主要有6類。
方法
圖像變換:由於圖像陣列很大,直接在空間域中進行處理,涉及計算量很大。因此,往往採用各種圖像變換的方法,如傅立葉變換、沃爾什變換、離散餘弦變換等間接處理技術,將空間域的處理轉換為變換域處理,不僅可減少計算量,而且可獲得更有效的處理(如傅立葉變換可在頻域中進行數字濾波處理)。目前新興研究的小波變換在時域和頻域中都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它在圖像處理中也有著廣泛而有效的應用。
圖像編碼壓縮:圖像編碼壓縮技術可減少描述圖像的數據量(即比特數),以便節省圖像傳輸、處理時間和減少所佔用的存儲器容量。壓縮可以在不失真的前提下獲得,也可以在允許的失真條件下進行。編碼是壓縮技術中最重要的方法,它在圖像處理技術中是發展最早且比較成熟的技術。
圖像增強和復原:圖像增強和復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圖像的質量,如去除雜訊,提高圖像的清晰度等。圖像增強不考慮圖像降質的原因,突出圖像中所感興趣的部分。如強化圖像高頻分量,可使圖像中物體輪廓清晰,細節明顯;如強化低頻分量可減少圖像中雜訊影響。圖像復原要求對圖像降質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一般講應根據降質過程建立「降質模型」,再採用某種濾波方法,恢復或重建原來的圖像。
圖像分割:圖像分割是數字圖像處理中的關鍵技術之一。圖像分割是將圖像中有意義的特徵部分提取出來,其有意義的特徵有圖像中的邊緣、區域等,這是進一步進行圖像識別、分析和理解的基礎。雖然目前已研究出不少邊緣提取、區域分割的方法,但還沒有一種普遍適用於各種圖像的有效方法。因此,對圖像分割的研究還在不斷深入之中,是目前圖像處理中研究的熱點之一。
圖像描述:圖像描述是圖像識別和理解的必要前提。作為最簡單的二值圖像可採用其幾何特性描述物體的特性,一般圖像的描述方法採用二維形狀描述,它有邊界描述和區域描述兩類方法。對於特殊的紋理圖像可採用二維紋理特徵描述。隨著圖像處理研究的深入發展,已經開始進行三維物體描述的研究,提出了體積描述、表面描述、廣義圓柱體描述等方法。
圖像分類(識別):圖像分類(識別)屬於模式識別的范疇,其主要內容是圖像經過某些預處理(增強、復原、壓縮)後,進行圖像分割和特徵提取,從而進行判決分類。圖像分類常採用經典的模式識別方法,有統計模式分類和句法(結構)模式分類,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模糊模式識別和人工神經網路模式分類在圖像識別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② 專題圖像處理

利用製作好的TM基礎影像圖目視解譯後,仍有某些難以確定的重要地質要素、地質特徵需進行相應的數字圖像增強處理,以有效地突出有用信息,抑制植被、冰雪等其他干擾因素,改善圖像的視覺效果,提高重現圖像的逼真度,增強信息提取與識別能力。

為了突出岩石地層、控煤構造和含煤區小構造、含煤地層及煤層等信息,增加圖像的可解譯程度,提高解譯效果,針對地質條件復雜和重點含煤區,利用ENVI遙感圖像處理軟體作進一步的數字圖像增強處理,以達到有效提取相關信息的目的。處理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直方圖均衡化、定向濾波、比值處理和銳化增強等十餘種方法,達到了對地質體、煤層分類和識別的目的,完善了解譯效果。

圖像增強處理雖然不能增加圖像數據中的相關信息,但它能夠增加所選特徵的動態范圍,從而使這些特徵的檢測和識別更加容易。在芒棒區、中甸區和永勝區共選取20個子區進行處理(表2-1),目的有三:①對影像中的模糊區進行處理,增強其可解譯程度;②對與煤田地質關系密切的研究對象進行處理,提高可解譯程度;③對直接和間接地反映煤及其他礦產異常的影像特徵進行處理,增強目視解譯的識別能力。使用的主要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去相關拉伸、比值運算、芒塞爾彩色空間變換、非監督分類等。具體操作時,為了獲取理想的效果,往往以其中一種方法為主,疊加其他方法進行運算,最後選擇效果較好的處理結果進行輸出。現將所使用主要處理方法及各子區特徵分述如下:

表2-1 子區編號、位置及提取信息內容

(一)KL變換(主成分分析)

KL(Karhunen-LoeveTransform,卡洛南—洛伊變換)變換是遙感圖像增強和信息提取中常用的波譜信息線性投影變換,在盡可能不減少信息量的前提下,將原圖像的高維多光譜空間像元亮度值投影到新的低維空間,減少特徵空間維數,達到數據壓縮、提高信噪比、降維處理和提取圖像特徵信息的目的。它可使原來多波段圖像經變換後提供出一組不相關的圖像變數,最前面的主分量具有較大的方差,包含了原始影像的主要信息,此方法對於原始圖像上那些信息微弱、模糊、離散度大的地質信息的增強處理,能夠起到聚集和歸並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壓制陰影、雲霧和雪蓋的顯示強度。所以要集中表達信息,突出圖像的某些細部特徵,可採用KL變換處理(圖2-2)。芒棒全區經過KL變換後的圖像,影紋結構細膩,水系、地貌等特徵反映更加明顯;對永勝金沙江背斜採用主成分分析+直方圖均衡化的方法進行處理,褶皺和斷裂特徵非常明顯,玄武岩組各段的分界清晰。

(二)去相關拉伸變換

對相關性高的波段進行去相關拉伸處理,減弱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從而使深色區域的地物差異界線反映得更加清楚。勐連盆地子區經過去相關拉伸變換後盆地邊界與周圍岩層差異明顯,盆地邊界清晰,隱伏斷裂也更容易識別(圖2-3);永勝全區經去相關拉伸變換後,有效地突出了各岩石地層及構造的影像特徵。

圖2-2 芒棒區KL變換圖像

(三)紋理特徵提取變換

紋理特徵提取方法是用一個活動的窗口在圖像上連續滑動,分別計算出窗口中的方差、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二者之差和信息熵等,形成相應的紋理圖像,當目標的光譜特性比較接近時,紋理特徵對於區分目標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選取適當的數據動態變化范圍,進行紋理特徵提取後,使影像的紋理特徵得到突出,有利於提取構造信息。對中甸幅的小中甸東子區進行紋理特徵提取變換後,子區的信息豐富,線性特徵明顯;永勝子區採用紋理特徵提取變換後,松桂組含煤地層與其上覆、下伏地層的紋理特徵差異明顯,提高了圖像的可解譯程度(圖2-4)。

(四)銳化增強

調整圖像的銳化程度使地物在圖像上的差別便於人眼識別,可達到信息增強的目的。對圖像進行銳化增強實際上是利用變換函數把原圖像進行灰度級轉換,增大相鄰像元的灰度值之差,從而達到突出圖像細節的目的,對中甸幅尼西盆地子區進行銳化增強後,盆地邊界清晰,影紋細膩(圖2-5)。

圖2-3 勐連盆地子區去相關拉伸圖像

(五)定向濾波

利用定向濾波對TM圖像頻率特徵進行篩選,將圖像中的線與邊緣特徵信息增強,突出給定方向的線性影像信息,抑制其他方向的無用信息。對芒棒盆地子區採用45°方向濾波後,突出了斷裂的線性影像,斷裂兩側的影像色調、花紋明顯不同,斷裂造成的山脊錯斷等特徵在影像上非常明顯;採用該方法處理後,程海逆沖斷裂的位置、走向及其展布特徵非常明顯,外來系統與原地系統的岩石組合和構造發育特徵截然不同(圖2-6)。

(六)纓帽變換

採用纓帽變換可將TM圖像除熱紅外波段的6個波段壓縮成3個分量,其中的土壤亮度指數分量是6個波段的加權和,反映了總體的反射值;綠色植被指數分量反映了綠色生物量的特徵;土壤特徵分量反映了可見光和近紅外與較長紅外光的差值,它對土壤濕度和植物濕度最為敏感。這樣的3個分量就是TM數據進行纓帽變換後形成的新空間,它可以對植被、土壤等地物做更為細致、准確的分析,應用這種處理方法可增強影像上深色區域的信息。對騰沖火山機構子區進行纓帽變換後,再進行對比度增強處理,圖像中火山岩岩體邊界、火山口形態、紋理以及色調都得到了有效的突出(圖2-7);金棉逆沖斷裂經纓帽變換後信息豐富,特徵明顯。

圖2-4 永勝子區紋理特徵提取變換圖像

圖2-5 中甸子區銳化增強圖像

圖2-6 程海逆沖斷裂135°定向濾波圖像

圖2-7 騰沖火山機構子區纓帽變換圖像

(七)芒塞爾彩色空間變換

在計算機內定量處理色彩時通常採用紅、綠、藍三原色組成的彩色空間RGB表色系統,但在視覺上定性的描述色彩時,採用HSV(Hue〈色度〉、Saturation〈飽和度〉、Value〈純度〉)顯色系統更直觀些。Munsell HSV變換就是對彩色合成圖像在紅、綠、藍編碼賦色方面的一種彩色圖像增強方法,它是藉助於改變彩色合成過程中光學參數的變化來擴展圖像色調差異,將圖像彩色坐標中的RGB(Red Green Blue)空間變換為HSV色彩模型。其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抑制地形效應和增強岩石單元的波段差異,並通過彩色編碼增強處理達到最佳的圖像顯示效果。對中甸幅雪蓋區進行處理後可以看出,雪蓋區可識別程度比原來大大提高,被雪覆蓋的山脊清晰可辨;對永勝區竹山、葯山的陰影區進行芒塞爾彩色空間變換處理,有效突出了陰影區的微地貌及其紋理特徵,地質體邊界更加清晰,可解譯程度大大提高(圖2-8)。

圖2-8 永勝區竹山陰影區芒塞爾彩色空間變換

(八)非監督分類

由於遙感圖像上的同類地物在相同的表面結構、植被覆蓋、光照等條件下有相同或相近的光譜特徵,而相似波譜的像元點必然在光譜空間的相應部位集結成群。因此可按這些自然集群劃分類別,然後與野外實際調查的地面情況進行對比,確定各類地物屬性。這種方法能把樣本區分為若干類別,卻不能給出樣本的描述。對中甸區的小中甸盆地子區採用非監督分類中的K-均值演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過迭代,逐次移動各類的中心,直至得到最好的聚類結果為止,這種演算法是一個迭代演算法,迭代過程中類別中心按最小二乘誤差的原則進行移動,因此類別中心的移動是合理的。其缺點是要事先已知類別數,在實際中類別數通常根據試驗的方法來確定,本次工作經過多次試驗最後採用類別數為15的演算法。小中甸盆地子區的分類結果與野外情況基本相符,不足之處是對相同或相近波譜特徵的不同地物容易產生分類誤差(圖2-9)。

(九)波段彩色合成

對兩個波段的圖像進行波段合成,可突出類別或目標信息,消除山影、雲影等的影響,區分易混淆的地物,從芒棒區蒲川盆地子區處理的結果可以看出,盆地的邊界和植被信息得到了增強,從而使盆地邊界的圈定更加直觀;對永勝寧利子區採用該方法處理後,黑泥哨組和松桂組含煤地層的影像特徵更加明顯,走向及邊界更為清晰(圖2-10)。

圖2-9 中甸子區K-均值演算法非監督分類圖像

圖2-10 芒棒區蒲川盆地子區波段彩色合成圖像

(十)對數變換

對數變換的主要作用是壓縮圖像亮區的灰階值,拉伸暗區的灰階值,從而突出暗區的構造形跡。對中甸北老地層子區進行對數變換後可以看出,子區的色彩豐富,影紋清晰,有利於岩性的識別(圖2-11)。

(十一)比值處理

比值處理採用高質量比值功能,使圖像得到拉伸,有效消除地形影響,使陰影區的結構得到顯示。處理出來的圖像既保留了原有地貌特徵,又突出了線環構造,為盆地的研究提供了更為直觀可靠的資料,中甸盆地子區經過比值處理後,立體感得到增強,陰影區結構清楚,盆地邊界一目瞭然;採用7/4、5/2、5/3比值運算增強處理方法對寶坪銅礦區及米厘 寶坪銅礦遠景區的圍岩蝕變信息進行增強處理,其蝕變信息豐富,特徵非常明顯(圖2-12)。

圖2-11 中甸北老地層子區對數變換圖像

圖2-12 永勝區寶坪銅礦區圍岩蝕變信息比值運算圖像

(十二)對比度擴展

對圖像統一採用一種灰度標尺的變換,使影像反差擴展到整個動態范圍,這種反差處理根據一個固定的變換關系,逐個像素地改變灰度值,提高地物反差,以達到反差增強的目的,本次工作選取的變換關系有線性擴展、非線性函數變換和直方圖均衡化處理。

(十三)波段運算

即對各相關波段進行數學運算,通過運算有效地消除或減弱對主題目標干擾嚴重的無用信息,使得處理後的圖像既保留原有總體特徵,又突出了個別有用信息。

另外,本次工作還進行了拉普拉斯卷積濾波、羅伯特卷積濾波、中值濾波、低通濾波、高通濾波及圖像融合等多種圖像處理方法,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ps中修圖有幾種方法,分別是什麼

有5種方法,分別是魔術棒法、色彩范圍法、路徑摳圖、蒙版摳圖、通道摳圖。

一、魔術棒法——最直觀的方法

適用范圍:圖像和背景色色差明顯,背景色單一,圖像邊界清晰。

方法意圖:通過刪除背景色來獲取圖像。

方法缺陷:對散亂的毛發沒有用。

使用方法:
1、點擊「魔術棒」工具;

2、在「魔術棒」工具條中,在「連續」項前打勾;

3、「容差」值填入「20」。(值可以看之後的效果好壞進行調節);

4、用魔術棒點背景色,會出現虛框圍住背景色;

5、如果對虛框的范圍不滿意,可以先按CTRL+D取消虛框,再對上一步的「容差」值進行調節;

6、如果對虛框范圍滿意,按鍵盤上的DELE鍵,刪除背景色,就得到了單一的圖像。

二、色彩范圍法——快速

適用范圍:圖像和背景色色差明顯,背景色單一,圖像中無背景色。

方法意圖:通過背景色來摳圖。

方法缺陷:對圖像中帶有背景色的不適用。

使用方法:
1、顏色吸管拾取背景色;

2、點擊菜單中「選擇」功能里的「色彩范圍」功能;

3、在「反相」項前打勾,確定後就選中圖像了。

三、 磁性索套法——方便、精確、快速和我常用的方法

適用范圍:圖像邊界清晰。

方法意圖:磁性索套會自動識別圖像邊界,並自動黏附在圖像邊界上。

方法缺陷:邊界模糊處需仔細放置邊界點。

使用方法:
1、右擊「索套」工具,選中「磁性索套」工具;

2、用「磁性索套」工具,沿著圖像邊界放置邊界點,兩點之間會自動產生一條線,並黏附在圖像邊界上。

3、邊界模糊處需仔細放置邊界點。

4、索套閉合後,摳圖就完成了。

四、(索套)羽化法——粗加工

適用范圍:粗略的摳圖。

方法意圖:粗略摳圖,不求精確。

方法缺陷:圖像邊界不精確。

使用方法:
1、點擊「索套」工具;

2、用索套粗略地圍住圖像,邊框各處要與圖像邊界有差不多的距離;這點能保證之後羽化范圍的一致性,提高摳圖的精確性;

3、右擊滑鼠,選擇「羽化」功能;

4、調節羽化值,一般填入「20」,確定後就粗略選中圖像了。羽化值的大小,要根據前一步邊框與圖像的間距大小調節。

五、(索套)鋼筆工具法——最精確最花工夫的方法

適用范圍:圖像邊界復雜,不連續,加工精度度高。

方法意圖:完全*手工逐一放置邊界點來摳圖。

方法缺陷:慢。摳一個圖連手腳指都摳的話,要15分鍾左右。

使用方法:

鋼筆工具法步驟如下:

1、索套建立粗略路徑

(1)用「索套」工具粗略圈出圖形的外框;

(2) 右鍵選擇「建立工作路徑」,容差一般填入「2」。

2、鋼筆工具細調路徑

(1)選擇「鋼筆」工具,並在鋼筆工具欄中選擇第二項「路徑」的圖標;

(2)按住CTRL鍵不放,用滑鼠點住各個節點(控制點),拖動改變位置;

(3)每個節點都有兩個弧度調節點,調節兩節點之間弧度,使線條盡可能的貼近圖形邊緣,這是光滑的關鍵步驟;

(4)增加節點:如果節點不夠,可以放開CTRL按鍵,用滑鼠在路徑上增加。刪除節點:如果節點過多,可以放開CTRL按鍵,用滑鼠移到節點上,滑鼠旁邊出現「—」號時,點該節點即可刪除。

3、右鍵「建立選區」,羽化一般填入「0」,,

按 CTRL+C 復制該選區;

新建一個圖層或文件;

在新圖層中,按 CTRL+V 粘貼該選區,這樣就OK了!

取消選區快捷鍵:CTRL+D

注意:此工具對散亂的頭發沒有用。

六、蒙板摳圖法——直觀且快速

使用方法:
1、打開照片和背景圖

2、點擊移動工具把照片拖動背景圖

3、添加蒙版

4、前景色設為黑色,選擇畫筆45

5、這樣就可以在背景上擦,擦到滿意為止。如果萬一擦錯了地方,只要將前景色改為白色,就可以擦回來。

初學者PS摳圖法集錦專業版
一、橡皮擦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橡皮擦摳圖就是用橡皮擦工具擦掉不用的部分,留下有用的部分。這種方法屬外形摳圖的方法,簡單好用,但處理效果不好,可用於外形線條簡單的圖形摳圖。但主要用於對其它方法摳圖後的效果進行進一步處理。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 、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選取橡皮擦工具,可選畫筆主直徑大點,先粗略地擦掉大部分不用的部分
4、再選畫筆主直徑小點,把圖片放大,進行精細處理

二、魔術棒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魔術棒摳圖就是用魔術棒工具點選不用的部分,或者點選要用的部分再反選,然後刪除,留下有用的部分。這種方法屬於顏色摳圖的范疇,使用簡便,但不宜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只能用於圖片要用部分和不用部分色差較大時摳圖或用於其它摳圖方法的輔助方法。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選取魔術棒工具,在其屬性欄取適當的容差值(色差小時須選較小值,一般取值為20);如因該圖色差較大,可選了較大值80;
4、點選背景;
5、編輯/清除

三、路徑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路徑摳圖就是用鋼筆工具把圖片要用部分圈起來,然後將路徑作為選區載入,反選,再從圖層中刪除不用部分。這種方法也屬外形摳圖的方法,可用於外形比較復雜,色差又不大的圖片摳圖。再輔之以橡皮檫工具,可取得好的效果。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選取鋼筆工具,在其屬性欄選取參數;
4、把圖片中要用部分圈起來;
5、終點接起點,形成閉合區;
6、在路徑面板下面點選將路徑作為選區載入按鈕;
7、選擇/反選.

四、蒙版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蒙版摳圖是綜合性摳圖方法,即利用了圖中對象的外形也利用了它的顏色。先用用魔術棒工具點選對象,再用添加圖形蒙版把對象選出來。其關鍵環節是用白、黑兩色畫筆反復減、添蒙版區域,從而把對象外形完整精細地選出來。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選取魔術棒工具,容差選大點(50—80),按住Shift鍵,通過多次點選,把對象全部地選出來;
4、按下添加蒙版工具按鈕;
5、在導航器面板中將顯示比例調大,突出要修改部分;
6、選背景色為黑色,前景色為白色;
7、選取畫筆工具,直徑在10左右,對要修改部分添加蒙版區域;
8、把畫筆直徑調小點(5—7),轉換前景和背景色,使前景色為黑色,把所添加的多餘部分減掉;
9、如果不夠理想,則重復7、8兩步,以達到滿意效果。

五、通道摳圖
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通道摳圖屬於顏色摳圖方法,利用了對象的顏色在紅、黃、藍三通道中對比度平同的特點,從而在對比度大的通道中對對象進行處理。先選取對比度大的通道,再復制該通道,在其中通過進一步增大對比度,再用魔術棒工具把對象選出來。可適用於色差不大,而外形又很復雜的圖象的摳圖,如頭發、樹枝、煙花等等。
操作步驟:
1、打開圖片;
2、雙擊該圖層,將背景層改為普通層;
3、打開通道面板,分別點選紅、黃、藍三個單色面板,找出對象最清晰的通道,該圖中我們點選藍色通道;
4、將藍通道拖至通道面板下面的創建新通道按鈕上,復制出藍副本通道;
5、圖像/調整/色階,調整「輸入色階」,增強對象對比度;
6、圖像/調整/反相;
7、選用套索工具,把煙花等圖案圈出來;
8、選擇/反選,編輯/填充/填充前景色(白色),選擇/取消選擇;
9、圖像/調整/反相;
10、按住「Ctrl」鍵點藍副本通道,載入煙花等的選區,功換到圖層面板,煙花等被選中;
11、選擇/反選,編輯/清除;選擇/取消選擇

④ 用PS處理數碼照片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像素並不代表畫質,過高的像素反而會影響成像質量。家用卡片相機主要就是運用好情景模式。後期處理你就去學一下PhotoShop吧,或者下載一個光影魔術手,這個比較適合新手使用。 背景雜亂去除,光線不足補光,顏色上的微調啊,等等的
一種簡單的數碼照片後期潤飾
1 打開圖片,執行色像/飽和度(-40)降低飽和度。
2 新建一圖層,將圖層模式改為柔光,用畫筆工具將需要潤飾的部分畫幾下,這里可以利用色板方便的提取顏色
3 圖片色彩過渡不夠柔和,再執行一下濾鏡下面的高斯模糊(+85)

簡單處理照片爆光不足
1 打開圖片,復制背景層,對背景層的模式改為濾色
2 對背景層的色階進行調整

30秒搞定Plmm藝術照
1 打開圖片,復制背景層兩次
2 對復制背景層一進行高斯模糊(半徑4~6),將復制背景層二的模式改為強光
3 新建一圖層,添充圖案(預先作好並定義的半灰半白的橫條紋圖案),設置混合模式為正片疊底

圖象錯位效果
1 打開圖片,新建一圖層,選擇視圖-標尺,選擇移動工具,分別從上方和下方拖曳出兩條藍色標線(9格)
2 利用矩形選取工具,填充方格(1,9暗灰,5,7黑,3亮灰),以psd格式儲存,然後關閉文件
3 執行濾鏡-扭曲-置換,選擇剛才儲存的psd文件
備注(「置換濾鏡」是利用置換圖的顏色值使選區發生位移:白色(色調值=0)是最大負位移,即將要處理圖象相應的象素向左和向上移動;黑色(色調值=255)是最大正位移,即把圖象中相應的象素向右和向下移動;灰色(色調值=128)不產生位移)

照片底紋效果
1 打開圖片,執行選擇-全選,然後編輯-復制,建一新通道,編輯-粘貼將拷貝圖象貼入新建通道中]
2 執行圖象-調整-反像,回到RGB通道,編輯-清除,刪除原圖象
3 執行選擇-載入選區,調用新通道,執行編輯-填充(所需顏色)

霧化效果
1 打開圖片,新建圖層一,設前景色/背景色(黑色/白色),執行濾鏡-渲染-雲彩,將圖層添加圖層蒙版
2 重復執行濾鏡-渲染-雲彩,圖象-調整-亮度/對比度(80,0,圖層一模式改為濾色)

人物插畫效果
1 打開圖片,復制背景層,執行圖象-調整-通道混合器(灰色,+30,+60,+10,單色),執行濾鏡-風格化-查找邊緣,用色階去掉雜點
2 將混合模式設為「疊加」,填充不透明度打到50%
3 背景層上加一個色階調整圖層,調整輸出色階(0,+155)形色主義
4 執行圖象-調整-可選顏色,對色彩進行微調(紅色,0,+100,+100,-75;黃色,0,-40,+100,-40)

利用顏色疊加給舊照片添加光色效果
1 打開圖片,復制背景層,執行圖象-調整-去色,調整亮度/對比度(-42,+18)
2 添加「顏色疊加」圖層樣式,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點小色塊,選擇需要顏色(紅色),再合並可見圖層
3 添加濾鏡-鏡頭光暈(亮度+100)
4 復制背景圖層,再次添加 「顏色疊加」圖層樣式,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黃色)

給照片添加藍天
1 打開圖片並復制一"背景副本".
2 再新建一圖層並填充藍色背景.
3 將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
4 在背景副本的圖層上在復制一「背景副本2」
5 將「背景副本2」放在最上一層,並為其添加蒙版
6 選取「漸變工具」,由上而下拖動滑鼠,天空變成選定的藍色

處理朦朧藝術照
1.復制一個原圖層(Ctrl+J).
2.對復制層使用高斯模糊濾鏡(+4.0).
3.做色彩調整(+50,0,-64)
4.用邊緣模糊的橡皮擦擦去需要清晰的部分.
5.適當運用圖層混合模式.

打造朦朧中的鮮艷(風景,生態類)
1 打開圖片,復制圖層.
2 將副本層的圖層模式該為「濾色」.
3 使用高斯模糊(+8.6 像素).L
4 調節色像/飽和度(Ctrl+U)(0,+12,0).
5 加些銳化,在降低透明度 .

給照片加個玻璃的效果
1 選取區域,按Ctrl+J
2 對剪切層進行高斯模糊(+3.1 像素).
3 調整色彩平衡(-39,+29,+16).
4 新建圖層。選擇玻璃的厚度區域進行漸變自定義添充(黑白灰色調,順序是暗,高光,暗,高光),再按Ctrl+T對玻璃的厚度選區進行調整.
5 濾鏡-扭曲-玻璃,選擇喜歡的圖案(扭曲度、平滑度為1,縮放50%).

燒紙效果的舊照片--純PS處理$1 打開一張圖片,執行圖象-調整-色相/飽和度(+1,-58,+1). 2 圖象-調整-變化(中間色調,加深黃色,加深紅色,加亮).
3 復制背景層,執行濾鏡-紋理-顆粒(9,56,垂直).
4 新建一圖層,執行濾鏡-渲染-雲彩.
5 再執行圖象-調整-亮度/對比度(+27,+100).
6 用魔棒工具,選定圖層一中的黑色選區.
7 關閉圖層一的預覽,點擊復制背景層,將前景色改為暗棕色.
8 執行選擇-修改-擴展(5像素),選擇-羽化(5像素)
9 編輯-填充(前景色),選定圖層一,用魔棒選取黑色選區
10 關閉背景層和圖層一的預覽,選定復制背景層,執行編輯-清除.
11 圖象-畫布大小,高度/寬度均增加一厘米,定位(中).
12 打開背景層預覽,選定背景層,填充前景色(淺棕色).
13 選定復制背景層,執行圖層-圖層樣式-投影.(正底疊片,不透明度45%,角度45,距離7,擴展2%,大小10).
14 合並所有圖層.

斑駁效果藝術相框另一製法
1 新建一個文件 按D鍵 填充背景為白色
2 接著,濾鏡---渲染---雲彩 .
3 CTRL+M 調整下曲線(黑白對比度強).
4 完成好後的效果再接著 濾鏡-扭曲-玻璃(扭曲度7,平滑度3,紋理-畫布,縮放50%).
6 新建一個圖層,背景為黑色,另新建一圖層,添充白色矩形.
7 在矩形所在的層上執行濾鏡-扭曲-置換,選擇默認的選項。然後找到剛保存的PSD文件進行置換即可.

PS渲染你的照片氣氛(風景)
1 圖象-調整-色階(RGB +29,1.0,+234).形色主義 l2wv g.V'T @4I
2 執行色相/飽和度命令(全圖 -14,+41,-1).
3 繼續執行色相/飽和度(紅色,色相值降低,飽和度增加).
4 繼續執行色相/飽和度(黃色,-22,+45,-1).5 繼續執行色相/飽和度(綠色,+15,0,0).
6 調節亮度/對比度(亮度降低/對比度增加).形色主義(H{ T2P4c c N

簡單輕松實現素描效果
1 打開圖片,執行去色,調整亮度/對比度(亮度降低/對比度增加).
2 復制背景層(Ctrl+J),選定背景層,執行濾鏡-風格-查找邊緣,再進行UXXXXX銳化,再將圖層模式改為疊加.
3 新建一圖層,填充白色,添加雜色,再進行動感模糊,將圖層模式改為正片疊底.
4 用橡皮工具(不透明度改為15%),對高光部分擦拭.

筆觸素描效果的繪制
1 打開一副圖片,復制背景圖層,選定復制圖層1執行濾鏡-模糊-高斯模糊(2.0像素)
2 再次復制背景圖層,選定復制圖層2,執行濾鏡-素描-水彩畫筆(20,60,80),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為變暗.
3 再次復制背景圖層,選定復制圖層3,將前景色設為紅色,執行濾鏡-素描-便條紙(25,7,10),不透明度設為30%.
4 再次復制背景圖層,選定復制圖層4,將前景色設為黑色,前景色/背景色設為黑/白,執行濾鏡-素描-影印(1,50),執行色階調整(RGB,157,.0,159),填充值30%.

用簡單的方法做特別的照片
1 打開一副圖片.
2 在通道中選藍色通道,然後在藍色通道執行濾鏡-風格化-暴光過度,點回RGB通道即可.

黑客帝國特效
1.新建一個大小為500X300,RGB模式,白色背景的文件.
2.用文字輸入工具隨意輸入一竄01代碼,並按CTRL+T把它垂直旋轉過來放,並多復制幾個拉成不等大小,隨意擺放幾個。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濾鏡,也可以達到很不錯的效果。就是菜單-濾鏡-紋理-顆粒,把強度和對比度都調至100,顆粒類型選擇垂直就可以了.
3.把那些01代碼的文字層和背景層全都合並起來,並把前景色設置為R:100、G:255、B:0左右的綠色,背景色設置為黑色.
4 選擇菜單-濾鏡-霓虹燈光效果,發光大小設置為10,發光亮度為15.
5.選擇菜單-濾鏡-風格化-照亮邊緣,邊緣寬度設置為1、亮度設置為20、平滑度設置為1左右.
6.選擇菜單-圖象-調整-亮度/對比度,將亮度調至-10,將對比度調至60左右

Ps「反轉負沖」人像處理一例
「反轉負沖」是在膠片拍攝中比較特殊的一種手法。就是用負片的沖洗工藝來沖洗反轉片,這樣會得到比較詭異而且有趣的色彩。如果用在MM人像照片上,則會令彌漫著一種前衛甚至頹頹的色彩.
1 打開圖象,並讓右邊顯示「通道面板」.
2 在通道控制面板選藍色通道,進入「圖象」菜單,選「應用圖象」,選中「反相」,混合模式用「正片疊底」,不透明度為50%,確認.
3 在通道控制面板選綠色通道,進入「圖象」菜單,選「應用圖象」,選中「反相」,混合模式用「正片疊底」,不透明度為20%,確認.
4 在通道控制面板選紅色通道,進入「圖象」菜單,選「應用圖象」, 混合模式用「顏色加深」,確認 .
5 在通道控制面板選藍色通道,進入「圖象」-「調整」菜單,選「色階」(或者直接用快捷鍵「Ctrl+L」調出) 在「輸入色階」三欄輸入:25、0.75、150,確認.
6 在通道控制面板選綠色通道,進入「圖象」-「調整」菜單,選「色階」(或者直接用快捷鍵「Ctrl+L」調出) 在「輸入色階」三欄輸入:40、1.20、220,確認.
7 在通道控制面板選紅色通道,進入「圖象」-「調整」菜單,選「色階」(或者直接用快捷鍵「Ctrl+L」調出)在「輸入色階」三欄輸入:50、1.30、255,確認.
8 在通道控制面板選全部RGB通道,進入「圖象」-「調整」菜單,選「亮度/對比度」 調整對比度亮度-5,對比度+20,確認.
9 在通道控制面板選全部RGB通道,進入「圖象」-「調整」菜單,選「色相/飽和度」(或者直接用快捷鍵「Ctrl+U」調出) 調整飽和度+15,確認

1. 曲線。色彩調整之王,神通廣大,變幻無窮,但在作業實踐中,曲線卻並非首選。首選的是東西什麼呢?首選的東西是——
2. 色階。拉動三個滑標,足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但親和力遠在曲線之上。打個比方說,曲線是元帥,那麼色階便是先鋒了。

3. 色相、飽和度和色彩平衡,並列第三位。

4. 盡量不要使用「圖像調整-變化」菜單。這個菜單無法量化,而且不能加蒙板,是專留給學徒們用的。

5. 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圖像調整-亮度和對比度」菜單。這里的亮度常常帶來白翳,對比又常常失衡。

6. 如果你想用「圖像調整-明度」菜單做點兒什麼,那麼你死定了。切記:這兒討論的是調整色彩而不是著色,明度在這兒是100%的狗屎指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永遠不要去理它!

7. 歸納言之,一個色彩調整問題如果有解,那麼用曲線、色階、色相、飽和度和色彩平衡這五個手段,就一定可解,而且我們強烈建議,除了這五個手段以外,不要再使用任何其他手段。

8. 除非極其簡單的調整,一切調整工作,都絕對應當在調整圖層(可變蒙板)上進行。這樣做起碼有四大好處:

a、色彩調整的每一步都是不可逆的,使用調整圖層,使逆過程成為可能,歷史記錄遠遠不能望其項背。
b、耗時越多的色彩調整,圖像損失越大,使用調整圖層,完全避免了這一弊病。
c、操作者可以通過圖層開關,逐一比較每一塊蒙板的作用,這對於總結經驗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d、調整圖層可以簡單重現或者拷貝,這對於成組成套成系列的色彩調整極其方便,你只要精心做好一張就可以了,其餘的,統統依樣畫葫蘆。

9. 質言之,可變蒙板實際上也是一種通道,而且是比較高級的一種通道,除此而外,一般不必另外建立什麼特別的通道或在單通道中進行什麼特別的調整。事實上,上帝安排的諸色並不是孤立的(更確切點兒,我想借用一個醫學上的名詞說,諸種顏色彼此間是有所代償的),個別調整常常顧此失彼,事與願違。

10. 飽和度不可不用,但必須慎用。白皙的膚色本質上是飽和度很低的膚色,但不能忘記,死亡的膚色也是飽和度很低的膚色。而且飽和度過低,容易導致畫面平板;為了「白皙」而犧牲了畫面的層次,為設計之大忌。

11. 眼睛切不可一味求亮,一個有趣的事實是,亮灼灼的眼睛不是*提高亮度做成,恰恰相反,是通過降低亮度做成的。你應當提高的是對比度。

12. 但對比度和飽和度一樣亦須慎用。一個經驗是:對比度太高,眼睛倒是黑白分明了,但同時就帶來了上視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你的主人公好像在瞻仰我佛。

13. 輕易不要嘗試用圖層混合模式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仔細研究一下的話,你就會發現,混合模式其實是或多或少損害畫面清晰度的。

14. 白種人皮膚比較粗,必要的時候,你可以加一個圖層,弄一點柔光效果。但切記不可過分,要讓人看不出才行。

15. 某些細部是需要特別處理的,指望一切都通過全圖調整完成,是懶漢和傻瓜的想法。

16. 一個圖,奇怪得很,有時會調得山窮水盡,這時候你把它存檔退出,然後重新打開它,就是柳暗花明了。相信我,魔鬼有時的確是存在的。

17. 我所做過的最快的膚色調整,耗時20秒鍾;最艱苦的調整,耗時一天一夜,而且……真是不幸,最後仍然以失敗告終。

18. 真彩色數以千萬計,常見的黃膚色調節宏就可以搞出幾十個,包治百病的宏是沒有的。色彩調整方案象圍棋一樣不可重復。

19. 色彩調整的學問,無邊無際,每當我又學到了一點什麼,都發現我知道的更少了

⑤ Photoshop最基本的圖片處理有哪些

摳圖去背景,調色 著色 調飽和度 調明暗度 修補 去臟點 做特效 條圖片大小 模糊程度 銳化程度等等····

⑥ PS圖片處理有哪幾種常見的

PS圖片處理有5種:
分別是照片處理、廣告招貼、電影海報、游戲桌面壁紙設計與網頁設計等

⑦ 你說的幾種方法對圖片處理,我都不會啊,

給照片添加藍天
1 打開圖片並復制一"背景副本".
2 再新建一圖層並填充藍色背景.
3 將混合模式改為「正片疊底」
4 在背景副本的圖層上在復制一「背景副本2」
5 將「背景副本2」放在最上一層,並為其添加蒙版
6 選取「漸變工具」,由上而下拖動滑鼠,天空變成選定的藍色
處理朦朧藝術照
1.復制一個原圖層(Ctrl+J).
2.對復制層使用高斯模糊濾鏡(+4.0).
3.做色彩調整(+50,0,-64)
4.用邊緣模糊的橡皮擦擦去需要清晰的部分.
5.適當運用圖層混合模式.
打造朦朧中的鮮艷(風景,生態類)
1 打開圖片,復制圖層.
2 將副本層的圖層模式該為「濾色」.
3 使用高斯模糊(+8.6 像素).L
4 調節色像/飽和度(Ctrl+U)(0,+12,0).
5 加些銳化,在降低透明度 .
給照片加個玻璃的效果
1 選取區域,按Ctrl+J
2 對剪切層進行高斯模糊(+3.1 像素).
3 調整色彩平衡(-39,+29,+16).
4 新建圖層。選擇玻璃的厚度區域進行漸變自定義添充(黑白灰色調,順序是暗,高光,暗,高光),再按Ctrl+T對玻璃的厚度選區進行調整.
5 濾鏡-扭曲-玻璃,選擇喜歡的圖案(扭曲度、平滑度為1,縮放50%).

⑧ windowslive照片庫有多少種處理方式

9種常見的圖片處理方式。
1、圖片放大。
2、圖片出血。
3、圖形組合。
4、輪廓線裁剪。
5、雙色調。
6、切割。
7、黑白處理。
8、雙重曝光。
9、塗鴉效果。

⑨ 常見的圖像圖像處理方法有哪些

《圖像處理方法》是一門專業的學科。其中講述了很多演算法:有高斯變換,Z變換,高通低通濾波、直方圖拉伸等。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你要處理圖片,可能用軟體就可以解決,如Photoshop, Image Pro Plus等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