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塞納河上有多少橋有圖片
擴展閱讀
高清印花裙圖片 2025-05-25 14:25:55
老公變懶搞笑圖片 2025-05-25 14:21:06

塞納河上有多少橋有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20 06:35:02

㈠ 法國塞納河上一共有幾座橋

目前巴黎總共有35座橋,陸續建於不同時期,其中已經被列為歷史古跡的有三座。在巴黎的建橋史上成為「里程碑式」的橋梁的應該算是「新橋(Pont Neuf)」。新橋其實很有點年頭了。這座跨越整個西岱島的橋梁開工於1578年亨利三世時期,1603年建成,由亨利四世主持了落成儀式。建造新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便於盧浮宮、聖-日爾曼?德?普雷修道院和塞納河左岸之間的聯系。整個工程是五位建築師的共同成果,橋面寬度為那個時代所罕見的28米,由12個橋拱支撐,橋拱裝飾有三百多個形狀各異的面具。被人們稱為「聖瑪利丹Sanmaritaine」的水泵就安置於第二個橋拱,塞納河水由此供給盧浮宮和周圍地區。之所以命名為「新橋」是因為在此之前巴黎建造的橋樑上都建有一層是商店、二層至五層是住宅的公寓,而唯獨這座橋上不設公寓,開創了當時建橋的新潮流,所以得名「新橋」。1786年前後,考慮到有礙市鎮美觀和空氣流通,巴黎所有橋樑上的公寓都被拆除。新橋本身後來根據路易十三的旨意在橋上醒目位置安放了亨利四世的騎馬塑像。這些雕像曾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被毀,但又於1818年重塑。在新橋建成後整整兩個世紀里,橋屹立不動,這里逐漸成為各種娛樂和商業活動的中心,如今這里依然是巴黎著名的河邊舊書市的核心地帶。至今法語仍將「經久耐用」的東西比作「Pont Neuf」,即所謂「歷久彌新」。

在新橋西面是「藝術橋(Pont des Arts)」。這是一座連接盧浮宮美術館與法蘭西學院的步行橋。1804年,拿破崙下令開始興建此橋。之所以命名為「藝術」,據說一是因為鄰近當時被改為「中央藝術博物館」的舊皇宮(雖然後來因為橋名太容易與「藝術博物館」混淆而又將「藝術博物館」更名為「盧浮宮」);另一是因為這座橋從建成時起便是專供行人通行的步行橋,橋上種植了小灌木,並有供遊人休憩的小石凳,堪稱塞納河上的「空中花園」。

在盧浮宮一帶塞納河上的著名橋梁還有協和橋(Pont de la Concorde)、皇家橋(Pont Royal)、卡盧索橋(Pont Carrousel)等。協和橋由工程師貝豪奈設計,建於1791年,一部分築橋石料來自被拆毀的巴士底獄,目的是使「人民可以繼續藐視舊城堡」。橋上最初裝飾有拿破崙時期的將軍和君主復辟時期文武官員的雕像,後來因為有人擔心橋身會不堪重負而塌陷,這些雕像被搬到了凡爾賽宮。皇家橋呈誇張的驢背狀,與新橋和瑪利橋(Pont Marie)一起,是巴黎歷史最悠久的三座橋。此橋於1685年至1698年間由伽伯里艾爾和蒙薩爾設計建造,因全部工程由路易十三出資而得名「皇家橋」。卡盧索橋始建於1834年,重建於1930年,但橋的兩端各保留了兩座17世紀的雕刻,北側是「工業」和「富足」,南側則是「巴黎市」與「塞納河」。

塞納河右岸的瑪利橋是以這座橋的設計者、1614年開拓在西岱島旁邊的聖-路易島(Ile St-Louis)的發起人克里斯多夫?瑪利(Christophe Marie)的名字命名。橋身同樣呈驢背形,橋墩附近飾有壁龕。1658年時塞納河的一次驟漲曾經沖毀了橋拱,但修復後以木樁支撐的橋墩依然屹立至今。在聖路易島還可以看見蘇利橋(Pont Sully)。該橋以聖路易島的一個岬角為中心,由南北兩個方向分別跨越塞納河。北向的分支較短,是單拱橋;南向的分支較長,是三拱橋。整座橋梁將亨利四世大街和聖-日爾曼大街連接為一體。兩段橋會合處有一個小廣場,是法國君主時代一個花園的遺址。

亞力山大三世橋(Pont Alexandre Ⅲ)應該算是目前塞納河上最漂亮、或者說最「招搖」的一座橋。雖然橋上的裝飾充斥著古典風格的神仙騎士,但這座橋其實落成於1900年,是當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了表示法俄親善而送的禮物。大橋的名稱也得自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力山大三世。全長107米的大橋只有一個橋拱,為了不影響香榭麗舍大道和榮軍院的視野而將橋身造得特別低矮。橋上所有的裝飾雕塑幾乎都有講究。橋身的一麵塑有俄國聖彼得堡的城徽以及象徵涅瓦河睡神的雕塑,另一面則是象徵巴黎與塞納河成長歷史的兩個侏儒;橋的兩端還各有兩根象徵科學與文藝的立柱以及象徵工業與商業的兩匹奔騰的駿馬。橋的每一個入口都聳立著高高的角柱,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橋的兩側還裝飾有水生動植物與花環圖案。即便是在陽光忽隱忽現的巴黎,這座精心裝飾過的大橋也是終日金光閃閃。

對於更看重塞納河浪漫的一面的人來說,塞納河上保留的最有價值的橋應該是米拉波橋(Pont Mirabeau)。當年阿波利奈爾曾經在這里吟誦:「米拉波橋下,塞納河水在流淌,我們的戀情隨波盪漾……人生的腳步遲緩,我們的心渴望激盪……」而阿波利奈爾所稱的「一群低泣的橋」則在與這座「浪漫之橋」完全相反的方向。那是一組從建成之日起就更為巴黎下層居民所熟悉的橋:因不堪過往運貨車輛的重負而於1848年斷裂,到1862年才得以重新修復的路易-菲利普橋(Pont Louis-Philippe);以1830年在此罹難的一位起義者的名字命名的阿荷高勒橋(Pont d'Arcole);聖母橋(Pont Notre-Dame)的前面是兌換橋(Pont-au-change),它是12世紀貨幣兌換業興起的見證。而當年興起於此地的花鳥市場如今仍是巴黎的一景。在左岸的是都爾奈勒橋(Pont de la Tournelle),橋上裝飾著巴黎保護神:聖-熱那維埃夫的雕像。過了阿西衛士橋(Pont de l'Archeveche)再往前走,便是小橋(Petit Pont)和緊鄰的雙倍橋(Pont au Double)。小橋的名字恰如其分,因為它是巴黎最短小的橋梁之一。雙倍橋建於17世紀,教會醫院坐落於此。全橋跨越塞納河兩岸,因為照料病人的嬤嬤們必須在河邊清洗醫院里的衣物,需要方便地往來於兩岸同時又不能妨礙行人,於是政府規定橋寬的1/3供行人行走。由於禁行的橋寬恰恰是步行道的兩倍,橋名便由此而來。如今嬤嬤雖然不見了,但步行橋的傳統依然保留了下來。

當然,塞納河上還有一座到20世紀才「一夜成名」的橋。那正是「Bateau Mouches」碼頭所在的阿爾瑪橋(Pont de l'Alma)。阿爾瑪橋橋側佇立著一座從埃及盧克索神廟搬來的巨型雕像,原來這座橋是因為可以利用雕像觀測塞納河水位而小有名氣,但自從黛安娜在這里出過車禍以後就身價百倍。事後這里豎起了一座火炬狀的紀念雕像。雕像的基座上一度被塗抹滿了各種留言。這些塗鴉中的英文遠多於法文,但巴黎人仍在去年年底很負責地對雕像進行了一番清洗,如今它金光閃閃程度已經可以媲美亞力山大三世橋上的雕像。

㈡ 塞納河的美景

塞納河的兩岸,都種植著梧桐樹。樹林的後面,就是庄嚴的建築群。河北岸的大小皇宮,河南岸的大學區,河西面的埃菲爾鐵塔,還有位於河東段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等等,都以富有鮮明個性的建築形態,展現出了它們所共有的華美風格。在遊船的一個轉彎處,好似半島的地形上,還矗立著一座舉著火炬的自由女神像,造型與美國紐約的那座一模一樣,雖然紐約的那座是法國民眾送給美國民眾的禮物,可是巴黎的這座卻明顯地比紐約的那座矮小許多。河的某處有水閘,水閘都是巨大的鐵門,至今開合仍用手工操作。然而在距離如此古老的設備不遠處的河面上,就停泊著用豪華遊艇改建成的船型餐廳,艙內的食客可以一邊用餐一邊觀賞河中與對岸的景象,遊船上的人也可以一邊觀賞河景一邊觀看用餐的人們。
名橋薈萃
塞納河上架著的橋,據說共有36座,每座橋的造型都有特點,而其中最壯觀最金碧輝煌的是亞歷山大三世橋。這座橋以其獨一無二的鋼結構橋拱,將香榭麗舍大街和榮軍院廣場連接起來。建此橋為慶祝俄國與法國的結盟,當時是1900年左右,俄法兩國在百年前還是世仇,拿破崙曾揮師攻打俄國,使莫斯科烈火屠城。100年後兩國一笑泯恩仇,而且將橋通向拿破崙墓。大橋兩端四隻橋頭柱上鍍金的雕像,由長著翅膀的小愛神托著,其華麗造型和色彩在巴黎特別顯眼。
巴黎最古老的橋有三座:瑪力橋、王橋和新橋。這三座橋都是17世紀前建的,距今300多年了。
瑪力橋
瑪力橋建於17世紀初路易十三時代,橋的名字來自建橋者———建築師瑪力。他將每個橋墩都塑了凹刻洞。橋南是聖路易島,島上的房子看去和橋一樣古老,建築物已經傾斜,著名雕塑家羅丹的女弟子卡彌兒·克羅黛工作室牆皮都脫落了,可隱約看見裂縫。
王橋
王橋建於路易十四時代,17世紀後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錢建了這座橋,以後成為巴黎人舉辦慶典的地方。歷史上法國伊麗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結婚慶典以這座橋為中心,當時吸引了50萬人前往觀賞。它的南岸是思想家伏爾泰工作過的樓,他1778年5月30日在這個小樓辭世。旁邊還有作家阿那多爾法蘭西寫作10年的地方。
新橋
新橋則是最有名的橋,它名叫新橋,實際最古老。1578年由亨利三世開始動工,工程因內戰中斷,到1606年建成已是亨利四世時代了。橋長238米,寬20米,是巴黎塞納河上最長的橋。橋有12個拱,每個拱上塑了壯士的頭顱,有的怒目圓睜,有的閉目靜思。新橋橫跨西岱島,橋下的島像尖刀似的伸向塞納河,將河一劈為二。新橋建成後整整兩個世紀,一直是巴黎的商業中心,橋上熱熱鬧鬧,有書商、自編自演的藝術家、流動攤販,甚至拔牙者。直到今天,新橋仍激發著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從橋上走過,見橋兩邊的人行道還建有半圓形石椅,椅面凹凸不平,記載著歲月滄桑。這座巴黎最古老的橋卻叫新橋,已有近400年歷史了。
塞納河藝術橋
距新橋不遠處,是專為行人而建的金屬為主體的藝術橋。橋上種植著花木,橋欄桿上豎立著藝術家弗朗西斯·加佐的作品,有塞納河上花園之稱。站在藝術橋上,只見橋北是盧浮宮,橋南是法蘭西研究院,橋東是大法院,曾關押過路易十六王後,橋西就是王橋。橋上常有攝影師或畫家在橋上尋找靈感,也不乏藝術家的作品在橋上展出。
2010年5月,法國巴黎市政府決定,為了保護橫跨塞納河的藝術大橋,將清理掉世界各地的遊客掛在橋上的各種掛鎖。法國巴黎被稱為浪漫之都,許多來過這里的情侶們都把刻有雙 方名字的掛鎖掛在藝術大橋上,表達對愛人的恆久之情。因此巴黎市政府的拆鎖決定也招來一些情侶們的不滿。

㈢ 塞納河美在那裡

塞納河美是法國北部大河,全長776.6公里。它是歐洲有歷史意義的大河之一,它就是巴黎之河;巴黎在該河主要渡口上建立起來的,河流與城市相互依存關系是緊密而不可分離的。

㈣ 塞納河上有多少座橋 包括巴黎以外的

32

㈤ 法國塞納河邊都有什麼出名的橋

留學的這幾年,走過歐洲的許多城市。
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泰晤士河上的倫敦,
運河間豎起淚水塔的阿姆斯特丹,
少女望著水手離開的方向,
汽笛吹響,岸邊的淺水那麼清澈,
可流淌的河水不曾停歇,
洗刷著一座城池千百年的喜怒哀樂……
這座青銅色的橋是19世紀末金屬建築物的代表,更是一座被載入世界文學史冊的橋。法國詩人紀堯姆 阿波利奈爾(1880—1918)曾作了一首喚做米拉波橋的詩: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Et nos amours
Faut-il qu'il m'en souvienne
La joie venait toujours après la pein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Les mains dans les mains restons face à face
Tandis que sous
Le pont de nos bras passe
Des éternels regards l'onde si lass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L'amour s'en va comme cette eau courante
L'amour s'en va
Comme la vie est lente
Et comme l'Espérance est violent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Passent les jours et passent les semaines
Ni temps passé
Ni les amours reviennent
Sous le pont Mirabeau coule la Seine
Vienne la nuit sonne l'heure
Les jours s'en vont je demeure
米拉波橋下塞納河滾滾的流
我們的愛情一去不回頭。。。


除了以上所列出六座橋,
小巴黎地區的塞納河上還有很多座美麗的橋。


巴士底獄石材的重生, 協和橋
Pont de la Concorde

法國大革命時期,拆卸的巴士底獄的石材建造,完成於1791年。

美麗的曲線錯層, 索菲里諾散步橋
Passerelle Solferino


低調的華麗,回轉時光的皇家橋
Pont Royal

這是僅次於新橋與瑪麗橋的第三古老的橋,橋梁連接了左岸的巴克街和博納街以及左岸的花神宮。

巴黎古監獄旁的兌換橋
Pont de Change

橋梁連接了正義宮,巴黎古監獄及右岸的夏特雷劇院。

瑪麗橋
Pont Marie


小橋
Le Petit Pont


道布勒橋
Pont au Double


托內爾橋
Pont de la Tournelle


蘇立橋
Pont de Sully


奧斯特利茨橋
Pont d'Austerlitz


路易斯菲利普橋
Pont Louis Philippe


阿爾科萊橋
Pont d』Arcole


卡魯塞爾橋
Pont Carousel


榮軍院橋
Pont des Invalides


德比利行人橋
Pont Debilly


耶拿橋
Pont d』Lena


挑一個陽光滿溢的午後,
沿著塞納河走走停停,
奧賽博物館的鍾,協和廣場的方尖碑,
聖母院前驚起的鴿群,閃爍的鐵塔,
這些都是我喜歡的巴黎。

畢竟,在巴黎,沿著塞納河漫步才是正經事。。。
而你又最喜歡塞納河哪裡的景緻呢?

【法蘭西一分錢】 法國本地資訊博主,擅長買買買,從日常生活到精品小眾,不怕剁手吃土,只想物有所值。 ID:francepromo

㈥ 巴黎塞納河上的十座名橋是

巴黎塞納河上的十座名橋是米拉波橋、比阿蓋姆橋、阿爾瑪橋、聖母院橋、雙倍橋、新橋、藝術橋、卡盧索橋、亞歷山大橋、伊阿納橋。

米拉波橋

橋身用青色的鋼鐵鑄成,滿是舊工業時代特有的羅紋、鉚釘,增添了許多滄桑的味道,兩邊的橋墩各有青銅雕刻的海之女神像;米拉波橋附近的河岸最寧靜,沒有喧囂的市井聲音,就像那首依然刻在橋側的短詩《米拉波橋》一樣。

比阿蓋姆橋

離開米拉波橋向東,是一條橫跨在塞納河上的雙層橋——比阿蓋姆橋,橋的上層是地鐵6號線的軌道,下層通汽車、自行車和行人。沿著人行道在河的中央處伸出了一個平台,上面是一尊青銅像,策馬賓士、手執長予,前進的方向正是埃菲爾鐵塔的方向。也許比阿蓋姆橋不是塞納河上最美麗的橋,但是卻能在這里看到巴黎最美的風景。

阿爾瑪橋

阿爾瑪橋墩上有4座法國士兵雕像,其中一座名叫「如阿夫」的雕像,它是由著名雕像家迪鮑爾製作,現在成為了塞納河水位的標記。阿爾瑪橋是塞納河上最「新」的橋,其設計非常簡潔。而真正讓它成名的原因是黛安娜王妃殞命於此,就是阿爾瑪橋右岸的隧道內的第13根柱子,讓這朵「英倫玖瑰」猝然凋謝。阿爾瑪橋也由此一夜成名。

聖母院橋

聖母院橋由兩岸分別向河中伸出一段石頭墩柱,中間是一段優美的金屬弧度,正是這並不被太多人注意的聖母院橋,連接著巴黎的兩個中心:巴黎聖母院和市政廳。

雙倍橋

雙倍橋有非常特別的木頭顏色,在永遠灰色的或者青銅色的塞納河橋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它建成的時候專門供當時在旁邊的教會醫院里的修女使用。如今橋中央寬闊的「雙倍」空間,成了玩滑板車的少年和手鼓藝術家們的天地。

新橋

新橋或許是塞納河上最出名的橋了,它曾經是無數電影和照片中美麗的取景地,雖然被稱為「新橋「,卻是巴黎最古老的一座橋,它建於1578年,是巴黎建橋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塞納河上第一座橋面上沒有建房屋的石橋。新橋還是巴黎的商業中心,橋上很熱鬧,有書商,自編自演的藝術家、流動攤販,甚至還有拔牙的。

藝術橋

藝術橋是座步行橋,沒有汽車通行,是一座墨綠色的小橋,由纖細的鋼架支撐著,用一塊一塊的杉木鋪成,橋中間種著鮮花和灌木盆栽,配上長條木椅,色調古樸,十分懷舊。在這里觀賞盧浮宮和西岱島最愜意不過了。

卡盧索橋

卡盧索橋建於1831年,原名「聖佩爾橋「,因橋頭正對塞納河左岸的聖佩爾街而得名。1834年,國王路易.菲得浦把它改成現在的名字。卡盧索橋初看雖然並不起眼,但這灰色的建築,沉重的石頭質地,褪去了花哨的修飾與後天的雕琢,是真正從中世紀流傳到今天的巴黎的感覺。而今,橋的兩端各保留了兩座17世紀的雕刻。這座橋連接起巴黎最重要的兩大博物館,盧浮宮和奧塞美術館。

亞歷山大橋

亞歷山大三世橋於1900年落成,有「世界最美的大橋「的美稱,全長107米,橋身由一個拱橋組成,橋身較低是為 不影響香榭里舍和榮軍院的視野。作為當時法俄友誼的象徵,橋以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橋的兩側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橋身是一群水生動植物圖案與一組花環圖案,橋上做工精緻的金屬路燈在夜間更添魅力。

伊阿納橋

伊阿納橋的左岸是埃菲爾鐵塔,右岸是夏樂宮。它本身沒有太多醒目的雕塑、花樣。但每天有無數人走過它,走向自己的夢想。

㈦ 塞納河的介紹

【名稱來源】
塞納河的河源,距巴黎東南275公里。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岩丘陵地帶,一個狹窄山谷里有一條小溪,沿溪而上有一個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築的,門前沒有柵欄。洞里有一尊女神鵰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手裡捧著水瓶,嘴角掛著微笑,神色安詳,姿態優美。小溪就從這位女神的背後悄悄流出來。顯而易見,塞納河是以泉水為源的。當地的高盧人傳說,這位女神名塞納,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納河就以她的名字為名。考古學家根據此地出土的木製人斷定,塞納女神至遲在公元前5世紀已降臨人間。
還有一種說法,距河源不遠的地方有個村鎮,鎮內有個玲瓏雅緻的小教堂,裡面牆壁上圖文並茂地記載說:這里曾有個神父,天大旱,他向上帝求雨,上帝為神父的虔誠所感動,終於降雨人間,創造一條河流,以保永無旱災。這個神父是布爾高尼人,他名字在布爾高尼語中為「塞涅」,翻成法文即「塞納」,於是這個村鎮和教堂教名為「聖·塞涅」。故有人認為,塞納河名來源於這個神父。
早晨的塞納河
【自然特徵】
(1)自然地理
塞納河發源於勃艮地科多爾(Cote d'Or)大區朗格勒(Langres)高原塔塞洛山(Mont Tasselot)的海拔471米(1,545呎)處,全長776公里;當其曲折流經沙蒂永(Chatillon)那邊多孔石灰岩村野時仍是一條小溪。它從勃艮地流向西北、進入特魯瓦(Troyes)上方的香檳;它在香檳乾燥的白堊高原時是兩岸堅固的濠溝。流到羅米伊(Romilly)附近與奧布(Aube)河會合,朝西流向蒙特羅(Montereau)附近時河谷變寬,在此它從左岸接納約納(Yonne)河。塞納河又折向西北,當其築成濠溝似的河谷跨越法蘭西島奔向巴黎時,通過默倫(Melun)和科爾貝(Corbeil)。當其進入巴黎時,在右岸與其大的支流馬恩河匯合;在蜿蜒流經大都會後又在右岸接納瓦茲(Oise)河。在通過巴黎時,塞納河已經過修整,兩岸碼頭之間的河道已經變窄。它沿著大盤曲的河道流去,在芒特拉若利(Mantes-la-Jolie)下方穿過諾曼第奔向位於英吉利海峽的河口灣。它寬闊的河口灣迅速張開,通過唐卡維爾(Tancarville)延伸26公里(16哩),抵達勒哈佛爾(Le Havre);它常有涌潮現像。
從發源地到巴黎,塞納河流經一連串逐個年輕的沉積岩的,填實構造盆地的同心地帶,地帶的中心就是緊緊環繞巴黎周圍的法蘭西島的石灰岩台地。這一盆地的岩石都以巴黎為中心略呈傾斜,並具有一系列表面向外而間隔有較窄的黏土溪谷的石灰岩(包括白堊)馬頭丘(cotes)。這些馬頭丘被塞納河及其支流沖破,已造成一些明顯的缺口。在巴黎以下,塞納河下游的河道,按照影響盆地北部的結構性虛弱線的走向,大致沿西北方向入海。英吉利海峽在盆地的北面,打破了它的對稱,打破了同心地帶的完整性。塞納河是仍在白堊地帶入海的。
塞納河夜景塞納河盆地的地勢沒有驚人的起伏不平。從其源頭出發48公里(30哩)已下降244公尺(800呎),而巴黎距河口365公里(227哩),卻僅高出海平面24公尺(80呎)。因此,塞納河流勢平緩,顯然適航,又因其水情一般有規律性而更加適航。
流經的巴黎盆地是法國最富饒的農業地區。塞納河從盆地東南流向西北,到盆地中部平坦地區,流速減緩,形成曲河,穿過巴黎市中心。巴黎就是在塞納河城島及其兩岸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在巴黎市沿塞納河十多公里都是石砌碼頭和寬闊的堤岸,有30多座精美的橋梁橫跨河上,高樓大廈排列於兩岸,倒影入水,景色十分美麗壯觀 。
(2)水文
塞納河盆地大多是由可滲透的岩石構成的,岩石具有吸水能力,可緩解洪水氾濫的危險。整個盆地的降水量適中,一般為650�6�5750公釐(35�6�530吋),而且常年雨水分布均勻,僅在較高的南部和東部邊緣地帶偶而降雪。塞納河是法國最具有規律性的大河,也是最天然適航的河流。為提高其適航性,已進行過促進河水規律化的建設,枯水現象業已消失。冬季洪水很少具有危險性。在巴黎,河的平均流量約為每秒280立方公尺(10,000立方呎)。
塞納河上的遊船
【發展經濟】

塞納河(尤其是巴黎以下)是一條貨運的通衢。它將巴黎同大海及大海港勒哈佛爾連接起來。盧昂(Rouen),雖距海約121公里(75哩),但在16世紀是法國的主要海港,而在19世紀卻被勒哈佛爾所超過。吃水達3.2公尺(10呎)的船隻可航抵巴黎的碼頭。多數貨運——主要是沉重的石油產品和建材——可上溯到達位於熱內維爾(Gennevilliers)的主要巴黎港口設施。塞納河下游系統經馬恩河可通達萊茵河,經瓦茲河可連接比利時的航運水道。塞納河水對沿岸居民是重要的資源。大型電站,無論熱電站還是核電站,都從河內抽取冷卻水。巴黎周圍地區的用水(包括工業和居民兩方面的用水)有一半取自塞納河,在盧昂和勒哈佛爾之間這一地區的用水,有3/4也取自塞納河。
塞納河上的船有不同檔次,豪華型的船上有樂隊奏樂,遊客可以在高出地面約20公分的面積也就10平米的「舞池」中跳舞,可以享用到著名的法國大菜法國蝸牛鵝肝醬什麼的;普通型的沒有餐飲,分上下兩層,上層敞篷,下層封閉,視野都很好。遊船從碼頭出發沿著塞納河的一岸行駛,到西岱島打回頭,沿另一岸邊行駛回到碼頭。人們在美妙的音樂和英語、法語的解說中,盡覽兩岸旖旎風光。 [編輯本段]【河流發展】雖 塞納河風光然塞納河的水勢平均較平緩,而自19世紀開端以來,都認為有必要加以改善。為了提高其航運能力,已在約納河盆地修建水壩和水庫,提高了塞納河的水位。塞通湖(Lake Settons,1858年,原為浮木而設計)、克雷森特(Crescent)水庫(1932)和紹梅康(Chaumecon)水庫(1934)都已為降低洪水氾濫和保障夏季經常供水而發揮作用。自1950年以來,從盆地上溯在約納河、馬恩河、奧布河和塞納河本身已建成4座大型水庫。這些比較淺的水庫,周圍有林地和鄉村環繞,現已成為鳥類保護區和觀光勝地。 [編輯本段]【名橋薈萃】塞納河上架著的橋,據說共有36座,每座橋的造型都有特點,而其中最壯觀最金碧輝煌的是亞歷山大三世橋了。這座橋以其獨一無二的鋼結構橋拱,將香榭麗舍大街和榮軍院廣場連接起來。建此橋為慶祝俄國與法國的結盟,當時是1900年前後,俄法兩國在百年前還是世仇,拿破崙曾揮師攻打俄國,使莫斯科烈火屠城。100年後兩國一笑泯恩仇,而且意味深長地將橋通向拿破崙墓。大橋兩端四隻橋頭柱上鍍金的雕像,由長著翅膀的小愛神托著,它的華麗造型和色彩在巴黎特別顯眼。
塞納河上的橋巴黎最古老的橋有三座:瑪力橋、王橋和新橋。這三座橋都是17世紀前建的,距今300多年了。瑪力橋建於17世紀初路易十三時代,橋的名字來自建橋者———建築師瑪力。他將每個橋墩都塑了凹刻洞。橋南是聖路易島,島上的房子看去和橋一樣古老,建築物已經傾斜,著名雕塑家羅丹的女弟子卡彌兒·克羅黛工作室牆皮都脫落了,可隱約看見裂縫。王橋建於路易十四時代,17世紀後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錢建了這座橋,以後成為巴黎人舉辦慶典的地方。歷史上法國伊麗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結婚慶典以這座橋為中心,當時吸引了50萬人前往觀賞。它的南岸是思想家伏爾泰工作過的樓,他1778年5月30日在這個小樓辭世。旁邊還有作家阿那多爾法蘭西寫作10年的地方。
塞納河上的新橋
新橋則是最有名的橋,它名叫新橋,實際最古老。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工程因內戰中斷,到1606年建成已是亨利四世時代了。此橋長238米,寬20米,是巴黎塞納河上最長的橋。橋有12個拱,每個拱上塑了不知名壯士的頭顱,有的怒目圓睜,有的閉目靜思。新橋橫跨西岱島,橋下的島像尖刀似的伸向塞納河,將河一劈為二。新橋建成後整整兩個世紀,一直是巴黎的商業中心,橋上熱熱鬧鬧,有書商、自編自演的藝術家、流動攤販,甚至拔牙者。直到今天,新橋仍激發著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從橋上走過,見橋兩邊的人行道還建有半圓形石椅,椅面凹凸不平,記載著歲月滄桑。 這座巴黎最古老的橋卻叫新橋,已有近400年歷史了.
距新橋不遠處,是專為行人而建的金屬為主體的藝術橋。橋上種植著花木,有塞納河上花園之稱。站在藝術橋上,只見橋北是盧浮宮,橋南是法蘭西研究院,橋東是大法院,曾關押過路易十六王後,橋西就是王橋了,視野開闊,水天一色。 這是網路中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㈧ 姜太公即呂尚嗎塞納河上有多少座橋

姜太公指姜尚,姜性,名尚,字子牙,其先祖被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所以也叫做呂尚。
塞納河上橫亘著有36座橋,最壯觀最金碧輝煌的是亞歷山大三世橋。

㈨ 法國巴黎塞納河上的橋有哪些,名字是什麼

塞納河流經巴黎市區13公里,河上橫亘著36座橋,陸續建於不同時期。比較知名的橋如下:

新橋,新橋則是最有名的橋,它名叫新橋,實際最古老,已有近400多年歷史了。1578年由亨利三世奠基,工程因內戰中斷,到1606年建成。此橋長238米,寬20米,是巴黎塞納河上最長的橋。

瑪力橋,建於17世紀初路易十三時代。瑪力橋建於17世紀初路易十三時代,橋的名字來自建橋者———建築師瑪力。

皇家橋,建於路易十四時代,17世紀後期,路易十四自己掏錢建了這座橋,以後成為巴黎人舉辦慶典的地方。歷史上法國伊麗莎白公主和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結婚慶典以這座橋為中心,當時吸引了50萬人前往觀賞。

路易菲利普橋,始建於1833年,1848年革命期間被焚毀,現在看到的橋是1860年建成的。

亞歷山大三世橋,它是塞納河上最寬、最漂亮也是最富麗堂皇的一座橋。大橋為全金屬結構,全長109米,寬40米。1896年修建,是一座獨一無二的鋼結構橋拱。是為了滿足即將舉行的世博會的需要,並最終於1900年世博會開幕時正式落成。

阿爾高勒橋,該橋為巴黎最窄的橋,始建於1828年,是一座單跨拱橋形式步行橋,1854年改建為可供車輛通過的新橋。

塞納河藝術橋,是專為行人而建的金屬為主體的藝術橋,沒有汽車通行,是一座墨綠色的小橋,由纖細的鋼架支撐著,用一塊一塊的杉木鋪成。

列奧波得-謝達爾-申高橋,該橋原名使用拿破崙三世1861年定下的名字,索爾菲雷諾橋, 2006年為了紀念一位名人誕辰100周年而更名列奧波得-謝達爾-申高橋。該橋為一座單拱型鋼結構步行橋。

阿爾瑪橋,讓它成名的原因是原英國黛安娜王妃殞命於此。這朵「英倫玖瑰」的猝然凋謝。讓阿爾瑪橋也由此一夜成名。「這就是黛安娜王妃出車禍的地方,左邊第十一根柱子,現在那裡塑了她的小金像。」

比哈坎穆橋,1900年為了世博會的需要在此處建設一座公路鐵路雙層橋,1902年完工。目前橋的上層是地鐵6號線的軌道,下層通汽車、自行車和行人。20世紀70年代此橋因影片《巴黎最後的探戈》而盛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