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沈陽故宮圖片大全風景
擴展閱讀
戴帽子的男人側身圖片 2025-08-18 15:00:41
孔武男人圖片大全 2025-08-18 14:55:42
男人精斑圖片 2025-08-18 14:37:25

沈陽故宮圖片大全風景

發布時間: 2022-05-30 11:00:54

Ⅰ 比北京故宮小得多,沈陽故宮為什麼屢遭吐槽呢

相信去過沈陽故宮的人,多多少少會對這個地方有所微詞,尤其是去過北京故宮的朋友,這種感覺更為的強烈,因為一樣是60元的門票價格,但觀感卻差太多了,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心理上的不平衡呢?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

Ⅱ 沈陽故宮哪個皇帝曾住過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愛新覺羅·皇太極、愛新覺羅·福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辦公地點在盛京宮闕大政殿(即沈陽故宮大政殿),而努爾哈赤居住地卻不在盛京宮闕里,努爾哈赤居住在據盛京宮闕不遠的汗王宮里,目前沈陽汗王宮遺址陳列館已經免費對外開放了。愛新覺羅·皇太極辦公地點以及居住地都在盛京宮闕里,皇太極是第一位真正在盛京宮闕居住過的皇帝。愛新覺羅·福臨即清順治帝登基地點、辦公地點以及居住地點都在盛京宮闕里,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後辦公地點以及居住地點在紫禁城。

相關鏈接;沈陽故宮地址;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沈陽路一七一路。沈陽故宮所屬地區;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沈陽路。沈陽故宮地理位置;遼寧省沈陽市中部地區。沈陽故宮所在省份;遼寧省。沈陽故宮所在城市;沈陽市。沈陽故宮所在區縣;瀋河區。沈陽故宮所在街路;沈陽路。景點名稱;沈陽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文物級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一九六二年公布)、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明清皇家宮殿建築群擴展項目(公元二零零四年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公布)。沈陽故宮旅遊級別;國家級AAAA級旅遊景區。

沈陽故宮門票;六十元一人次。沈陽故宮全日制大學生門票;三十元半價。六十周歲老年人至六十九周歲老年人門票;半價三十元。七十周歲以上老年人含七十周歲老年人門票;免費參觀游覽。沈陽故宮身高1.3米不含1.3米兒童門票;免費參觀游覽。沈陽故宮每年五月十八日世界博物館日門票(又稱之為國際博物館日);半價三十元。沈陽故宮開放時間;上午八點整至希望十七點整(08:30——17:30)。沈陽故宮開放日期;星期一下午、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以及星期天對外開放。沈陽故宮閉館日期;星期一上午(星期一如遇五月十八日國際博物館日上午開館)。

沈陽故宮建築格局;坐北朝南,滿族宮廷式建築群,共分為西路建築群、中路建築群、東路建築群和內部建築群。沈陽故宮建議遊玩參觀游覽時間;大約二小時三十分鍾至三小時三十分鍾左右。沈陽故宮博物院級別;國家一級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別稱;盛京宮闕;盛京宮殿、奉天皇宮、奉天故宮、沈陽宮殿、遼寧皇宮等等等等。沈陽故宮建築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即公元一六二五年),清崇德元年(即公元一六三六年)基本建成,後經康熙、乾隆年間增建、改建和擴建成為現在規模,公元1927年正式對外開放,公元一九六一年公布成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一年成立沈陽故宮博物院,二零零四年第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公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沈陽故宮內部部分主要景點概況;照壁、東朝樓(西朝樓被拆除)、東朝房、西朝房、東奏樂亭、西奏樂亭、文德坊、武功坊、東下馬碑、西下馬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世界文化遺產標志碑、世界文化遺產石雕刻、紅圍牆、太廟、太廟門、東大門、西大門、斯文門、後宰門(同神武門)、大清門、左翊門、右翊門、東掖門、西掖門、東所、西所、飛龍閣、祥鳳閣、崇政殿、日晷、嘉量、轉角樓遺址、鳳凰樓、清寧宮、永福宮、麟趾宮、衍慶宮、關雎宮、東配宮、西配宮、清寧宮煙囪、索倫桿、九間殿、東配殿、西配殿、東七間樓、西七間樓、七間房、介祉宮、保極宮、迪光殿、頤和殿、繼思齋、協中齋、師善齋、廊房、倉房、值房、磨房、碾坊、梧桐苑、櫻花園、假山涼亭、戲台、扮戲房、嘉蔭堂、文溯閣、碑亭、井亭、薩爾滸之戰書事碑、盛京城鍾樓銅鍾、豫親王府影壁牆、大十面石經幢、石塔、元代沈陽路都城隍廟碑、安達禮墓碑、石獅子、銅炮、日華樓、霞綺樓、崇謨閣、敬典閣、鑾駕庫、大政殿、左翼王亭、左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白旗亭、正紅旗亭、正藍旗亭、鑲黃旗亭、鑲白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十王亭東奏樂亭、十王亭西奏樂亭等等等等。

下圖為沈陽故宮博物院鳳凰樓紫氣東來匾額,圖片選自網路,圖片版權歸攝影作者所有。

Ⅲ 沈陽故宮現代建築還是古代的歷史上真的存在沈陽故宮嗎

沈陽故宮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真的歷史建築。
沈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沈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於一六二五年開始創建,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於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後妃居住的地方。西路——戲台、嘉蔭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於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沈陽)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

Ⅳ 中國各省旅遊景點

北京

八達嶺 故宮 什剎海 圓明園 玉淵潭 龍慶峽
十三陵 天安門 香山 頤和園 天壇 十渡
百花山 潭柘寺 雍和宮 幽穀神潭 紫竹院 黑龍潭
康西草原 中央電視塔

澳門
媽祖閣 大三巴牌坊 澳門文化中心 澳門博物館 玫瑰聖母堂 竹灣海灘

湖南
湘江 衡山 洞庭湖 張家界 湘西鳳凰 岳陽樓
滴水洞 芙蓉鎮 黃獅寨 金鞭溪 仰天湖 猛洞河
嶽麓書院 毛澤東故居 沈從文故居 德夯 十里畫廊 黃絲橋古城

遼寧
沈陽故宮 千山 昭陵 玉佛苑 本溪水洞 金石灘
虎灘樂園 鴨綠江大橋 遼寧省博物館 棒棰島 大孤山風景名勝區 海王九島
赫圖阿拉城 怪坡 星海公園

重慶
三峽大壩 葛洲壩 瞿塘峽 歌樂山 巫峽 渣滓洞
白帝城 白公館 豐都鬼城 石寶寨 芙蓉洞 縉雲山
金佛山 寶頂山 四面山

西藏
珠穆朗瑪峰 大昭寺 然烏湖 布達拉宮 納木錯 墨脫
聖湖 八廓街 扎什倫布寺 桑耶寺 神山 色拉寺
羊卓雍湖 哲蚌寺 羅布林卡 古格王朝 日喀則 絨布寺
薩迦寺 小昭寺 雍布拉康 托林寺 班公湖 昌珠寺
強巴林寺 雅魯藏布江 夏魯寺 藏王墓 楚布寺

青海
青海湖 塔爾寺 茶卡鹽湖 鳥島 日月山 坎布拉
格爾木 柴達木盆地 北禪寺 東關清真大寺 黃河源 孟達天池
倒淌河

寧夏
沙湖 西夏王陵 賀蘭山岩畫 長江源 青銅峽108塔 沙坡頭
玉皇閣 中衛高廟 宏佛塔

台灣
寶島美景 阿里山 日月潭 陽明山 玉山 太魯閣
台北故宮 板橋林家花園 野柳 赤嵌樓 溪頭 秀姑巒溪
鵝鑾鼻 合歡山 七美島

山西
五台山 恆山 平遙古城 壺口瀑布 喬家大院 雲岡石窟
王家大院 北武當山 晉祠 懸空寺 顯通寺 日升昌票號
廣勝寺 龐泉溝 應縣木塔 南山寺 善化寺

黑龍江
大興安嶺 漠河 鏡泊湖 太陽島 吊水樓瀑布 冰雪大世界
極樂寺 亞布力滑雪場 扎龍自然保護區 聖索菲亞大教堂

甘肅

嘉峪關 莫高窟 玉門關 郎木寺 伏羲廟 麥積山石窟
炳靈寺石窟 崆峒山

湖北
三峽 神農架 武當山 黃鶴樓 歸元寺 葛洲壩
東湖 西陵峽 五道峽 大九湖 九畹溪 香溪源
燕子埡

內蒙
呼倫貝爾草原 成吉思汗陵 阿斯哈圖石林 赤峰 五當召 響沙灣
扎蘭屯 錫林浩特 達里諾爾湖 大青溝 格根塔拉草原 黑里河

天津
古文化街 盤山 食品街 獨樂寺 大沽口炮台 天後宮
天成寺舍利塔 太平寨 千像寺 八卦城 清真大寺 薊縣白塔

新疆
塞里木湖 喀納斯 那拉提草原 吐魯番 魔鬼城 火焰山
交河故城 高昌古城 喀什 博斯騰湖 阿爾泰山 白楊溝
博格達山 樓蘭 卡拉庫里湖 羅布泊 果子溝 艾丁湖
烏倫湖 紅山 霍爾果斷 坎兒井 慕士塔格峰 艾提尕爾清真寺
香妃墓 伊犁河 蘇公塔 石頭城 葡萄溝 天池

雲南
西雙版納 哈巴雪山 玉龍雪山 金沙江 瀘沽湖 洱海
納帕海 中甸 怒江 瀾滄江 天生橋 白水河
落水村 蝴蝶泉 雲杉坪 明永冰川 白馬雪山 乃古石林
孔雀湖 獨樹成林 白沙壁畫

廣東
丹霞山 歡樂谷 白雲山 南華寺 越秀山 連州地下河
必背瑤寨 從化溫泉 流花湖公園 萬綠湖 南澳島 英西峰林走廊
光孝寺

香港
香港夜景 海洋公園 迪士尼樂園 尖沙咀 淺水灣 大嶼山
銅鑼灣 天壇大佛 萬佛寺 青馬大橋 太平山頂 凌霄閣
維多利亞公園 沙田馬場 南丫島 九龍城寨公園 寶蓮寺 黃大仙廟
西貢 荃灣 大浪灣 北帝廟 香港太空館 聖約翰大教堂
海蝕洞

陝西
兵馬俑 華山 華清池 法門寺 延安 寶塔山
大慈恩寺 關山牧場 驪山 西安碑林 司馬遷墓 炎帝陵
香溪洞風景區 靈崖寺 三原城隍廟

海南
三亞 五指山 萬泉河 天涯海角 鹿回頭 南山
亞龍灣 西沙群島 博鰲 大東海 東郊椰林 東坡書院
五公祠 瓊台書院 興隆旅遊度假區 東寨港紅樹林

河北
避暑山莊 北戴河 趙州橋 清東陵 清西陵 野三坡
白洋淀 山海關 木蘭圍場 小五台 燕塞湖 古蓮花池
蒼岩山 河北開元寺 角山 隆興寺 菩提島 天梯山
老龍頭景區 普陀宗乘之廟 白雲古洞 和平森林公園

江蘇

周庄 中山陵 瘦西湖 夫子廟 黿頭渚 寒山寺
靈山大佛 秦准河 同里 拙政園 虎丘 留園
明孝陵 棲霞山 尚湖 玄武湖 中華門 蠡園
大明寺 龜山漢墓 焦山 茅山 獅子林 雲龍山
北固山 太湖仙島 狼山風景區

四川
九寨溝 峨眉山 都江堰 稻城 杜甫草堂 亞丁
西嶺雪山 木格錯 二郎山 米亞羅 黃龍 武侯祠
海子山 海螺溝 青城山 則查窪 日則溝 央邁勇
仙乃日 蜀南竹海 樂山大佛 報國寺 三星堆 樹正溝
盆景池 萬年寺 牟尼溝 僰人懸棺

廣西

桂林山水 德天瀑布 姑婆山 灕江 陽朔 龍脊梯田
天坑 納靈洞 七星岩 聖堂山 象鼻山 斜陽島
蓮花山 潿洲島 星島湖

吉林風景圖片 天池 松花湖 長白山 北大湖 長春風景 偽皇宮
凈月潭 松花江 仙景台 拉法山國家公園

福建
鼓浪嶼 東山島 永定土樓 天游峰 南普陀寺 泉州
開元寺 鰲園 太姥山 九曲溪 胡里山炮台 鴛鴦溪
菽庄花園 萬石岩

安徽
黃山 白雲景區 包公祠 報恩寺 巢湖 甘露寺
環城公園 九華山 琅琊山 齊雲山 天堂寨 天柱山
五溪山色 逍遙津 琥珀山莊 祗園寺

山東風景圖片 泰山 嶗山 蓬萊閣 大明湖 趵突泉 微山湖
孔廟 長島 孔林 孔府 千佛山 八大關
棧橋 太清宮 龍潭瀑布 蓬萊水城

浙江
西湖 普陀山 雁盪山 千島湖 嵊泗列島 烏鎮
天台山 龍王山 靈隱寺 江郎山 大慈岩 藏龍百瀑
天一閣 天童寺 保國寺 龍游石窟 魯迅故居 西天目山
岳廟 雪竇山 龍泉山 河姆渡 海寧潮 大佛寺
白堤 三潭印月 天目溪 仙疊岩 雙溪竹海 斷橋殘雪
嚴子陵釣台 虎跑夢泉 穿岩十九峰 咸亨酒店

江西

廬山 三清山 井岡山 騰王閣 鄱陽湖 五指峰
茨坪 翠岩禪寺 含鄱口 繩金塔 水觀音亭 仙水岩
潯陽樓

上海

東方明珠 豫園 新天地 上海外灘 朱家角 金茂大廈
城隍廟 東平森林公園 東方綠舟 國際會議中心 淮海路 靜安寺
龍華烈士陵園 魯迅故居 南浦大橋 浦東國際機場 慶雲寺 上海大劇院
世紀大道 松江方塔 徐家匯天主教堂 楊浦大橋 中共一大會址 濱江大道
共青森林公園

Ⅳ 不就是北京有故宮嗎沈陽的是什麼樣的,有歷史意義嗎

沈陽故宮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的天命十年(1625年)

文溯閣

建。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是沈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建築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後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後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採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築外觀風格相統一。 文溯閣後面,有抄手殿廊連接著仰熙齋,齋後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葯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文物遺存

館藏

沈陽故宮收藏的清宮帝後御用之物,如清入關前使用的滿蒙文信牌、印牌,清代皇帝使用的弓箭、刀劍、馬鞍,清寧宮薩滿祭祀用具,康熙、乾隆時期用於宮廷典禮的樂器以及清歷朝帝後玉寶、玉冊等等。而從質量和數量上衡量,沈陽故宮又以明清書畫、清宮御用陳設工藝品和清代織綉服飾等最為著名,如清代書畫,從清初的 「四王吳惲」、「四僧」、「金陵諸家」到清中期的揚州畫派、宮廷繪畫,再到清後期的海派等,各位大家的作品均有涉獵收藏。而沈陽故宮院藏的宮廷御用品,更是種類齊全,精品眾多。

如瓷器,沈陽故宮所藏多為清代康、雍、乾盛世的官窯製品,青花、釉里紅、五彩、三彩、鬥彩、粉彩、琺琅彩、單色釉、仿古瓷、仿生瓷等;雕刻類中,清宮所用玉雕、牙雕、水晶雕等多為質料優良的大器件,其他如竹雕、木雕、角雕等製品;還有漆器和琺琅器,沈陽故宮所藏以著名的雕漆(剔紅)和掐絲琺琅製品為主,兼及其他類別。

清代織綉服飾工藝成就,則充分體現在皇帝後妃的御用服飾品上。沈陽故宮所藏之清代服飾多出自蘇(州)、寧(南京)、杭(州)為宮廷服務的專門機構,織工、綉技。

古籍

乾隆四十八年(1783),第二部完成的文溯閣本《四庫全書》送藏盛京文溯閣。雖歷經戰火,輾轉存藏,仍保藏完整。

彩畫

大政殿內檐彩畫。因結構復雜使之色彩比較豐富,特別是藻井及天花是殿內彩畫之珍品,尤其是「五井」天花實屬少見的地方手法。殿內藻井採用清初格局,但經歷代修繕,現為乾隆時期的藝術風格。雕刻精細的「降龍」,從其龍體彎曲的組想、龍頭神態飄逸的發須看,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特有的動感。降龍前爪抓著火焰寶珠,火焰從寶珠中穿過,而龍張口作吞納狀,增加了威嚴之感。特別是殿內採用兩種天花圖案裝飾,這也是國內其他古建築群所少見的。一種是裝飾在「藻井」周圍的天花,圓箍用俯蓮,四個岔角為瀝粉貼金的卷草,每個岔角內各有一顆紅色寶珠。圓光內為紅地中有滿貼金的吉祥文字,是篆書的福、祿、壽、喜、萬等字樣,這種吉祥文字圖案流行於清康熙年間。另一種是金柱的外環由穿插枋分為等分的八間。每間都由「五井」天花組成,繪有雙龍雙鳳,中間為梵文一組天花,其中梵文天花尤為別致。在外環的八間「五井」天花圓光中各有一不同之字是用蘭査體書寫的梵文,表示四面八方的「種字」,按佛教的解釋此八字分別表示其代表的那一方一切事物的最初起源。這種梵文天花增加了殿內的宗教色彩,與清初喇嘛教的影響有著直街關系。

鳳凰樓三層內檐的三寶珠吉祥草彩畫。鳳凰樓三層內檐「三寶珠吉祥草」彩畫裝飾極具歷史價值,可以說是清前期建築文化「痕跡」。該彩畫是「後金」關外出現的一個獨具風格的品種,其構圖簡練,梁、檁上面不設「錦枋線」(各部分分割的主要框線),只是在木構件中心部位繪三顆寶珠,另在兩端「箍頭」內側各繪一顆半寶珠,以此作為圖案的統一主題。寶珠周圍用藍綠色繪成卷草團花紋飾,並以朱紅色做襯地(底色),彩畫圖案中的寶珠為瀝粉貼金,整個色調極其熾烈純朴。從這類彩畫的構圖和色彩,可以看出濃厚的滿、蒙、藏民族建築裝飾風范。

意義價值

建築價值

盛京皇宮建築布局是天命、天聰至崇德及乾隆三個時期積累式布局,雖總體上看比較協調,但難免存留各時期特徵。東路明顯地體現了後金八旗制度,同時也體現了滿族固有的民族特色和蒙、藏其他少數民族建築藝術相融合的開創性布局。中路充分表現了滿族及其先世長期的居住習俗,同時吸收了漢文化前朝後寢的宮殿布局。從盛京皇宮東路布局看,大政殿居中控制整個空間,兩側排列的十王亭呈「八」字微微向外敞開,在視覺上使大政殿更為深遠。這種布局及空間處理方式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僅此一例。其內部不再分割,空間開闊,氣勢恢宏,與歐洲有些大型建築區域的空間處理方式頗有相似之處。

文物價值

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沈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其中,尤以明清宮廷文物彌足珍貴,堪稱國寶。院藏文物珍寶展是集故宮院藏服飾、琺琅器、書畫、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門類藏品之精粹。這些文物集中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工藝水準和清代宮廷的藝術風格,反映了中國明清時期生產工藝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清代皇宮外國禮品展沈陽故宮收藏和陳列的明清歷史文物、藝術珍品及工藝美術品中,有許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藝品,如鍾表、玻璃器可謂獨具特色。自十七世紀以來,西方一些國家把大量的鍾表、玻璃器輸往廣州、由廣東海關購置貢進皇宮,海外各國使者也競相以本國精緻的鍾表、玻璃器作為貴重禮品贈給大清王朝,用這些巧於構思,精心製作的鍾表、玻璃器精美藝術品取悅於皇帝,不僅是帝後怡情賞玩之物,也是宮殿里不可少的一種裝飾品。這些技藝精湛的工藝品,充分顯示了外國匠師們的創造智慧與藝術才能,同時也是17、18世紀,中西方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的歷史見證。

保護措施

2000年,沈陽故宮成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961年,國務院將沈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7月1日,作為明清北京故宮的擴展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8次會議上,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3年5月,沈陽故宮的「歲修」從開始,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主要對沈陽故宮古建築的木構架、牆體等方面進行修繕。

2017年,崇政殿內檐彩畫的保護和外檐彩畫進行了修復,是沈陽故宮油飾彩畫保護修復工程(一期)的重要內容。沈陽故宮油飾彩畫保護修復工程(一期),整個方案涉及大清門、崇政殿、左翊門、右翊門、大政殿等5座建築。

Ⅵ 沈陽故宮那年建的

沈陽故宮又稱後金故宮、稱盛京皇宮、陪都宮殿或留都宮殿等,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清太宗皇太極建造,於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時期建成,全部建築90餘所,300餘間。經康熙、乾隆皇帝不斷地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共有宮殿亭台樓閣齋堂等建築114座,屋宇五百餘間,佔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沈陽故宮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政權的早期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 沈陽故宮西所
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經過增修,沈陽故宮成為皇帝巡幸東北時的行宮。1926年至今,為沈陽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是清王朝親手締造的第一座大氣庄嚴的帝王宮殿建築群,形成了濃郁多姿的滿族民族風格和中國東北地方特色。沈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之一,以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和濃郁的滿族特色而迥異於北京故宮。
沈陽老城內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沈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分為三路。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 和仰熙齋等。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ID:114028-00062 遼寧沈陽故宮 圖片來源:CCN傳媒圖片網 文天駿
清太宗皇太極時期(1627年-1643年)的皇宮,是沈陽故宮主體部分,具有濃厚的滿族特色和中國東北地域建築特色。沈陽故宮的金龍蟠柱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台建築,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極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更是僅此一例。沈陽故宮大政殿 沈陽故宮的東路很有特色。大政殿俗稱八角殿,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後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台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整個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其建築如同帳篷一樣,只是帳篷是可以流動,而亭子是固定的。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以示庄嚴,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台等。大政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ID:111308-01330 遼寧沈陽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CCN傳媒圖片網 張佃生 ID:111308-01324 遼寧沈陽故宮博物院 圖片來源:CCN傳媒圖片網 張佃生
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於宮遷的現象,在歷史上極為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
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當然也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五間九檁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桿。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柱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臨朝處理要務的地方,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的建築物。沈陽故宮鳳凰樓 沈陽故宮後花園
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文物眾多,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清代的八旗甲胄,作戰用的弓箭、火槍、火炮,其中有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很豐富。在書法繪畫陳列室里,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鄭燮、金農、明文徵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綉、漆器等工藝品也不少。

Ⅶ 沈陽景點大全景點排名

1、故宮

沈陽故宮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沈陽故宮始建於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於清崇德元年(1636年)。總佔地面積63272平方米,建築面積18968平方米。

2、世博園

沈陽市植物園(沈陽世博園)是2006中國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會址,佔地2.46平方公里,被譽為「森林中的世博園」。園區地處沈陽市東部風景秀麗的棋盤山旅遊開發區中心地帶,距市區僅十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3、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地處沈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九·一八」 歷史博物館館內的「九·一八」事變紀念碑,為磚石水泥築成的空心體,紀念碑從平面上看其形狀是一幅巨大的東北地圖,前方有一幾何形的廣場。

4、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博物館是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帥府遺址上建立起來的,是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偉大愛國者張學良將軍主政東北時期的官邸和私宅,總佔地面積5.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

5、沈陽森林動物園

沈陽森林動物園,位於棋盤山國際風景旅遊區內,距市區17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遼寧省暨沈陽市青少年科普基地、國家丹頂鶴人工繁育科研基地。進入

Ⅷ 老沈陽城最高的建築,皇太極讀書的地方,可以俯瞰盛京城全景嗎

在鳳凰樓,耳熟能詳的那四個宮都能見到,包括麟趾宮、永福宮、關雎宮等等,怎麼說呢,和紫禁城比起來,這後宮充其量就是地主家的後院(還不能比江南大地主),四個宮殿緊挨著,說話大聲點可能隔壁都能聽見的距離,抬頭不見低頭見,有仇有怨的話的確是避不開的了。

不管怎樣,鳳凰樓算是故宮中很有特點的一個景點,和北京故宮不一樣:沈陽故宮是殿低宮高,而北京故宮是殿高宮低。還記得當時去的時候沒注意到鳳凰樓一共有多少級台階,走到那的時候聽到導游講鳳凰樓共有24級台階,代表著24節氣,才感受到原來這里的一磚一瓦都不是隨意安排的!本以為只是一個樓,沒想到爬上去,後面還別有洞天。

Ⅸ 沈陽都有什麼風景

沈陽故宮,世博園,方特歡樂世界,北陵公園,南湖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