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想問,在易學中一隻手平常有14個節,一雙手就是28個,代表著28星宿,哪要是有三十個關節,代表的是什麼
正常兩手28關節有陰有陽代表二十八星宿那三十就不正常
『貳』 求一張人手解剖結構圖,並帶有詳細的解釋,謝謝
手除了天生有殘缺或有增生,一般人有左手和右手各一,每隻手有五隻手指,包括有三節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又名尾指),以及只有兩節的拇指,但亦有可能出生時已長有第六指。
五指之尖有指甲,而且各有長短,並長於在手掌之端。手掌的中心稱為掌心,而掌心中有掌紋。掌紋會隨著時間而加深,所以老年人總會比初生嬰兒有更深掌紋。手掌心與手指頭的一方有指紋,是手背沒有的。
(2)一隻手有多少個關節圖片擴展閱讀:
當人的胚胎成長到5周左右時,手就已經出現了,但非常小,如同魚的鰭一般。在隨後的發育中,手指慢慢開始成長,手指之間的蹼漸漸退化。
到了11周的時候,手的關節、肌肉甚至指甲都已經發育完全。所有的功能已經齊備。一個20周大的寶寶,在母親的肚子里,已經會用幼嫩的手指給自己的耳朵撓癢了。
每隻手都有29塊骨頭,這些骨頭由123條韌帶聯系在一起,由35條強勁的肌肉來牽引,而控制這些肌肉的是48條神經。整個手掌結構由30多條動脈以及數量眾多的小血管來滋養。
『叄』 手指有哪些關節,各什麼名稱
手關節是手指骨骼的骨之間的連接點,是能起關鍵作用的環節。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三部分,腕骨有8塊,掌骨有5塊,指骨有14塊。手關節是包括腕關節,腕骨間關節,腕掌關節,掌骨間關節,掌指關節和手指間關節。手關節主要由關節腔、關節囊、關節面構成,可以幫助完成握手、伸展、夾持、托腮、精準定位、書寫、彎曲等多種功能。手關節一般來講是指手上面的關節比較常見的關節是掌指關節,由掌骨和近節手指指骨所構成的。近節指骨和中節指骨構成了近端指間關節,中節指骨和遠節指骨構成了遠端指間關節。這些關節都是由周圍的關節囊、滑膜以及關節軟骨等組織構成。
『肆』 我們的一隻手上有多少個能活動的關節
手關節包括橈腕關節、腕骨間關節、腕掌關節、掌指關節、指骨間關節.橈腕關節由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側的關節面共同組成.關節囊鬆弛,周圍有韌帶加強.腕骨間關節是相鄰各腕骨之間構成的微動關節.腕掌關節由遠側列腕骨與5塊掌骨底構成.掌指關節由掌骨頭與近節指骨底構成,共5個.指骨間關節由上一節指骨滑車與下一節指骨底構成,只能作屈、伸運動
『伍』 手的結構圖和名稱是什麼
手的各部位名稱如圖所示:
手部分成掌側面和背側面,包括手指也分掌側、背側。比如我們表達戒指冠的位置就可以說「左環指近節背側面」。
拇指共兩節,連接手掌的稱為近節、其次為遠節。它們之間的關節稱為指間關節。
其餘四指依次稱為食指、中指、環指、小指。每根共三節,連接手掌的稱為近節,其次為中節、遠節。近節、中節間關節稱為近側掌指關節;中節、遠節間關節稱為遠側掌指關節。
近節指骨與手掌骨間的關節稱為掌指關節。
手背上可觀察到肌腱,稱為伸指肌腱,作用是伸直各手指。拇指的伸指肌腱特稱為拇指伸肌腱。
手掌中心凹陷處稱為掌心,拇指一側的隆起稱為大魚際,小指一側的稱為小魚際。魚際內含有豐富肌肉。
手的特徵
五指能各自向內彎曲,並能左右輕微擺動。人類透過彎曲手指做出不同的手勢,包括五指緊握的拳頭、食指與中指舉起的V字手勢及舉中指的不雅手勢等等。
當有些手指豎起時,左右兩旁的手指可能會較難觸自彎下,如當其他手指彎曲時,無名指不能完全豎直,或當其他手指豎直時,小指不一定能完全彎曲,但這些情況都可透過不斷練習,放鬆手指肌肉及訓練手指神經來做到。
普通人的手指通常只能筆直豎起,但有些人的手指天生能向外彎得更多,並能藉助另一隻手或其他物件來完全接觸手背,並且不會脫臼。
手和其他身體部分一樣,在最外層的皮膚之下有提供養分的血管、和大腦溝通的神經以及透過收宿及放鬆來做出動作的肌肉,肌肉之下是骨頭,兩者由肌腱互相連接。骨頭與骨頭連接的部分形成手指之間及手腕等各個關節。
由於手的大小較細而且關節多,手的骨頭一般比身體其他部分的較小(腳趾骨除外)。手執行腦的指令來做出動作,並能透過皮膚感受周遭環境溫度和外物的質感,再通過神經網路,向腦匯報。成年男人的手背,包括手掌背方及手指背的皮膚上,可能會長有毛發。
『陸』 手關節有幾個
手關節是手腕及手掌的關節。一隻手有22個關節。兩只手一共有44個關節。
就一隻手來說,指骨間關節共9個,掌指關節共5個,腕掌關節(包括拇指腕掌關節)共5個,另外還有橈尺遠側關節、腕骨間關節、橈腕關節各1個。
『柒』 你左手的五個手指共有幾個關節
自己用手數數不就得拉 14個
『捌』 人體有多少個關節
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由於骨在人體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異,所以,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分別被稱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呈長筒狀,中部較長的一段稱骨幹,長骨兩端比較膨大,叫骨骺。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里邊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長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橈骨、股骨等。短骨多數呈立方體,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寬又扁,呈板狀,如顱頂骨、肩胛骨。不規則骨的形狀不規則,如脊椎骨。
骨與骨之間,主要藉助關節連接。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橈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
『玖』 手的分解圖以及各個部位的名稱分別是什麼
按照解剖學來說:手由腕骨,掌骨,拇指,指關節,指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構成。
其分解圖如下圖。
手的各部位解釋:
腕骨:是短骨,位於手骨的近側部,共有8塊,分為兩列,每列各4塊,均以其形狀命名。
腕骨包括:與橈骨相連的近側列的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以及與掌骨相連的遠側列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掌骨:共5塊,為小型長骨,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第1~5掌骨。
拇指:通常指手的第一個指頭,最粗而短的手指為大拇指,幫助我們握住東西。
指關節:由掌骨小頭與近節(第1節)指骨底構成,拇指掌指關節屬於滑車關節,其餘四指為球窩關節。
指骨:在靈長類動物中,拇指為兩節,其餘各指均有3節指骨,由近側向遠側依次為第1節指骨(近節指骨),第2節指骨(中節指骨),第3節指骨(末節指骨)。指骨是小型長骨,屬於附肢骨。
(9)一隻手有多少個關節圖片擴展閱讀:
1、長骨long bone
形似長管狀,分為一體兩端。體又稱骨幹,內有空腔容納骨髓稱骨髓腔。
兩端較膨大,稱為骺。
骺的表面有關節軟骨附著,形成關節面。
骨幹與骺相鄰的部分稱干骺端,幼年時保留一片軟骨,稱骺軟骨,成年後骨化遺留一線,稱骺線。
2、短骨 short bone
形似立方體,多成群分布於連結牢固且稍靈活的部位,如手腕、足的後半部和脊柱等處。
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常具有多個關節面形成微動關節。
參考來源:網路-骨骼
『拾』 手指的第一二關節是哪個
手指在臨床上,是不說第1、第2和第3節的,這個是沒有統一的規定的,所以不標准。
臨床和解剖上,標準的說法是說近節,中節和遠節的,也就是離心臟近的那節為近節,遠離的末端的,那節,叫遠節,也可以叫末節。
(10)一隻手有多少個關節圖片擴展閱讀
指骨的正常X線解剖:
每隻手有掌骨5塊,均屬短管狀骨。在正位片上掌骨骨幹皮質明顯內有骨髓腔,兩端皮質很薄,內容骨松質每塊掌骨的近端成方形,為掌骨底與腕骨之間成腕掌關節。
遠端成球形為掌骨頭與指骨底成掌指關節,每隻手有14塊指骨其中拇指2塊其他指各3塊,都屬短管狀骨。在正位片上各指骨的近端較寬而且稀疏為指骨底遠端(近節指骨和中節指骨)都成滑車狀為小頭,各遠側指骨的末端都顯杵狀稱為甲粗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