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床其實就是手術台,在手術過程中支撐患者,讓醫生方便手術,並且能夠根據醫生的需要調整體位,有時頭高腳低,有時左側傾斜,有時升高手術台,有時還要擺放特殊體位如折刀位或截石位等。不管擺放怎樣的體位,我們都要保證患者不能搖晃,甚至跌落墜床。尤其是清醒患者或者全麻蘇醒期患者。清醒患者經過溝通還能理解,而全麻患者蘇醒期有時意識未清醒而體動恢復時,如若不固定牢靠,患者極有可能墜床。
我們先看看手術床的基本參數配置:寬度一般>0.5m,長度一般>2m,高度調節范圍0.6-0.95m,並且還要前後傾斜、左右傾斜、背板折轉、腿板折轉、頭板折轉等不同的角度。確實手術床雖然長度夠並且可以加長,但確實不寬,僅能容許一個成年人躺平雙手緊靠身邊。如果碰見稍胖的患者雙手只能置於胸部或者腹部。
平常不管是什麼樣的手術,體位擺放都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體位有平卧位、左右側卧位、截石位、俯卧位、沙灘椅位等。即使擺放體位後,有可能也要根據手術需要變換手術床的移動。做到既要方便外科醫生進行手術,又要保證患者不能隨意擺動而出現墜床。
❷ 沙灘椅體位怎麼擺放
擺在朝著陽光的地方
❸ 手術體位墊有哪些選擇
我們首先來了解下醫院手術時用到的體位。
1.仰卧位:從人體前面經路施行的手術,一般採用仰卧位。
2. 側卧位 :從人體側方經路施行的手術,均採用側卧位。
3.俯卧位 :由人體背部經路施行的手術,均採用俯卧位。
4.截石位 :適用於會陰部及尿道等手術等。
5. 坐位 適用於後顱窩手術、咽部手術,包括局麻扁桃體摘除術、乳房再造術或縮小術等。
6.垂頭仰卧位 適用於頸、肩部手術,包括甲狀腺摘除術,咽、喉、氣管切開手術,前入路
7. 骨科牽引手術床 適用於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幹骨折閉合內固定手術。
手術的時間有長的也有短的,那手術體位墊可以有哪些選擇呢?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兩種,凝膠類體位墊和海綿類體位墊,使用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
❹ 手術室護理-手術體位有哪些及正確的擺放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患者手術時的體位要既能方便手術,又能使患者舒適,以便配合手術的順利進行。筆者十幾年的臨床實際操作也證明了這一點。現將手術患者體位安置的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報告如下。
1 根據手術需要選擇合適體位
患者入手術室,首先應根據手術部位決定體位,並向患者講明體位的安排必須方便手術,避免因體位固定不當而發生的副作用。可使患者積極配合,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根據患者手術體位,選擇合適的靜脈,建立一個既便於輸液、輸血和用葯,又便於手術操作的靜脈通道。了解各種手術位置的特點,使體位安置正確合理。按照各種手術的要求合理安置體位。如頸部手術的患者,肩下放一小軟枕,以使頸部過伸,充分暴露手術野;膽囊手術的患者右肋下放置一橡皮軟枕也是此種目的;腰椎手術的患者置於特製的橋形架上,目的是讓患者舒適,便於手術操作。同時還應注意手術床的裝置並合理運用。做腎手術時,應使患者手術部位對側置於腰橋上面,搖起腰橋固定好體位,可使腰部過伸,便於手術操作。
2 固定體位避免發生副作用
體位固定要舒適、牢固、准確,防止移動。體位擺放好後,要用固定帶固定好,並適當加墊保護。如胸、腎、腦等部位需側卧位手術的患者,應於前胸及後背各放置一橡皮軟枕並用中單固定,腋下墊一個軟墊,以免臂叢神經受壓。將患者下腿屈曲,上腿伸直,於兩腿之間放置大橡皮墊,分別於臀部及膝關節處以固定帶固定,松緊適宜,以免長時間擠壓形成褥瘡。兩上肢置於托手架上,加墊保護並固定好。這樣固定患者既舒適、牢固,又不易出現副作用。合理安置手術體位,避免發生副作用。如全麻或休克、昏迷的患者,長期卧於一種體位,容易造成某些部位的肌肉、神經、血管損傷。側卧位時腋下墊一軟枕,以減輕對臂叢神經的壓迫。截石位時可在固定架上墊海綿墊,增加彈性,以減少對腓總神經的壓迫。胸側卧位時,前臂可用三角巾固定於麻醉架上,避免局部長期受壓。
3 小兒體位安置注意事項
諸多手術體位安置中,以小兒的手術體位安置更為慎重。小兒的體位最難以安置又最不易保持,要想使手術順利進行,必須根據小兒的特點,將患兒妥善固定。如特製手術架,或用固定帶固定,既保證患兒靜脈輸液通暢,又不易因躁動污染手術部位。小兒的特點是皮膚嬌嫩、肺泡發育 不成熟,呼吸運動弱等,因此,安置體位時應做到動作輕柔,四肢要用棉墊包裹,枕部及易受壓的部位以棉墊或棉圈墊好,固定要安全牢固,以免發生副作用及因躁動污染手術部位。患兒取側俯卧時,必須注意避免胸部受壓而影響呼吸。小兒手術時應做到細心觀察,隨時檢查,以保證患兒術中安全,無意外發生。
❺ 手術室常用體位擺放
手術室常用體位擺放,有仰卧位、側卧位、俯卧位和截石位。對於特殊情況還有一些特殊擺放,為了患者更加舒適,充分暴漏術野,驚顫給使用手術體位墊老助力手術體位擺放。
❻ 手術體位有哪些分類
常用的手術病人體位
手術時病人需要取一定的體位,主要是為了顯露手術野利於操作。手術各部位所取的體位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仰卧位:
凡從人體前面徑路施行的手術,一般採取水平的仰卧位,上下肢作適當的固定。為了使手術部位顯露良好,有的還要從背側墊高局部。 例如:頸後和肩後加墊,使頭部後仰;肝膽和牌的手術,墊高腰背或提高手術的橋架,使季助部前凸。
2、側卧位:
從人體側方施行手術,如肺葉切除術、腎切除術等,需採取側卧位。有的是採取「半側卧位」,軀干背面與手術檯面呈45o或120o左右。為保持側卧位穩定,應適當固定軀干;同時安置固定上、下肢,尤其要注意避免臂叢、撓神經或排總神經受壓。
3、截石位:
此體位是在仰卧位的基礎上,用腿架使膝關節和驗關節屈曲,兩下肢分開,充分顯露會陰部。適用於肛門、直腸、尿道、陰道等部位手術。此體位起初用於膀脫結石摘取術,故稱截石位。
4、俯卧位:
主要用於背部徑路的手術。病人呈俯卧、頭面轉向一側,上肢屈肘墊子頜下,腹例適當加墊,注意保持呼吸通暢。
❼ 骨科漂浮體位怎麼擺放
側卧位
體位說明
常用於胸腰部手術和髖部手術。具有手術視野暴露充分,便於手術醫生操作等優點。
擺放教程
病人呈90°側卧位,背部與床緣平齊。此時髂部及手的約束帶至為重要。在不影響消毒范圍的情況下,可於腋下加固一條胸帶以支持體位。
側卧位需要使用合適的側卧位墊子,頭部的襯墊需保持適當高度以位置側卧位時頭部也處於相對中立位。同時需要注意,側卧位墊下方手臂部位需要有一凹槽,用以放置手臂,避免壓傷。朝上的手臂腋窩部位可夾一枕頭。
需注意的是,因側位位時下方的肢端靜脈壓力增大,下方的手臂不宜放置靜脈通路。同樣,在骨性突起的部位需要加用襯墊保護。
(7)手術沙灘位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體位並發症和預防
大部分側卧位的並發症和仰卧位類似。由於此體位造成的患者生理變化可導致呼吸、循環障礙。
頭部需加墊軟枕並保持中立位,避免頭部低垂使頸靜脈血迴流不暢。骨性結構需有襯墊保護。勿使手臂受壓和過分伸展,以防臂叢神經受壓。
實戰 tips
文獻報道多個和側卧位關節鏡手術,患肢牽拉相關。臂叢神經麻痹,牽引相關軟組織損傷,指神經壓迫,缺血性損傷等均有可能發生。上肢肢體牽引的重量應保持在 9kg 以下。
❽ 手術後的高半坐位與低半坐位都是個什麼樣的體位
①頭顱手術後,如無昏迷,可取15°~30°頭高腳低 斜坡位; 防止腦水腫
②頸胸手術後多採取高坡卧位; 膈肌下移使呼吸通暢
③腹部手術後多取低半坐位 降低刀口處張力
④脊柱或臀部手術後,可採取俯卧或仰卧位。
⑤休克病人,應取平卧位或下肢(床腳)抬高20°,頭部和軀干同時抬高5°左右的體位。 有利於血液迴流到重要器官
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