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新寧波十景是什麼
體現城市文化內涵、展示城市新貌的寧波新十景,近日閃亮登場。
新十景包括月湖景區、三江口景區、梁祝文化公園、城隍廟商貿步行街、雅戈爾服裝工業城展銷中心、啟新高爾夫俱樂部、靈橋路音樂廣場等。
以海曙中心東路商業街區為中心的現代風,以江北天主教堂、英國領事館舊址等歷史文化街區為代表的歐陸風和以江東慶安會館、安瀾會館為主要內容的古典風格組成的市區三江文化長廊是休閑、遊玩的好地方。
在全國首家服裝專題博物館,遊客可了解從先秦,歷唐宋元明清至民國的服飾演變過程;官宅博物館則可見清代官宦人家的生活風俗。
還有月湖、南國書城天一閣、全國地方誌陳列館、麻將起源地陳列館和富麗堂皇的秦氏支祠等歷史文化史跡。
此外,慶安會館作為我國八大天後宮和七大會館之一,也非常值得一看。它是江南現存惟一融天後宮和會館於一體的古建築群,是祭祀天後媽祖的殿堂和行業聚會的場所。
夜色降臨時,結伴暢游三江口,足以讓人沉醉。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寧波市區的各大文保單位也為春節出遊的人們准備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其中有保國寺的冬季登山活動、臘月賞梅游園、觀日出撞鍾擊鼓、「寧波花轎」陳列開放、天一閣精品藏書展等。
⑵ 寧波的歷史背景
寧波簡稱「甬」,位於東經120度55分至122度16分,北緯28度51分至30度33分。地處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當今中國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南臨三門灣,與台州相連。
寧波的歷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以前,河姆渡遺址的發掘,證明寧波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地區之一。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寧波的名稱為「鄞」,春秋時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鄞、、句章三縣,唐時稱明州。公元821年,明州州治遷到三江口,並築內城,標志著寧波建城之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寧波設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北侖、鄞州六個區,下轄餘姚、慈溪、奉化三個縣級市和象山、寧海兩個縣。全市陸地總面積981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71.02萬。其中市區面積2462平方公里,市區人口221.83萬。寧波市樹為樟樹,市花為茶花。
寧波,歷來是一座商貿名城。
唐宋時,寧波「商舶往來,物貨豐衍」。至清初,則成「百貨咸備,商號林立」的繁榮景象。至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寧波的錢庄、南北貨號、魚行遍布於市,世人稱「走遍天下,不如寧波江廈」。
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寧波這座歷史悠久的商貿都會再一次迸發了活力,成為長三角南翼一顆閃亮的明珠。
關鍵詞:寧波幫
在繁榮的商事活動中,逐漸孕育形成並發展起在中國商幫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寧波幫」。 「寧波幫」形成於明朝,崛起於五口通商後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後達到鼎盛。近代中國工商業的風風雨雨,留下了「寧波幫」濃墨重彩的一筆。
早在清末,寧波人在上海創下諸多「第一」:上海第一家中國自辦的銀行、第一家華商交易所、第一家民營輪船公司、第一家新式毛織廠,拍攝中國第一部無聲短故事片、成立第一個紅十字會組織等。目前仍有30餘萬「寧波幫」及其後裔分布在60餘個國家和地區。港、澳、台的「寧波幫」舉世聞名,他們中不乏工商巨頭和世界級的名流,如「世界船王」包玉剛、董浩雲,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王寬誠,「影視大王」邵逸夫,「棉紗大王」陳廷驊,「毛紡大王」曹光彪等。在香港的十大富豪中,「寧波幫」曾佔三席;在八個「世界船王」中,「寧波幫」也佔有兩名。美國十大華人財團和日本十大華僑財團中,「寧波幫」也各佔一席。
老一輩「寧波幫」誠信務實、開拓進取,同時又愛國愛鄉,報效桑梓。改革開放以來,新一代的寧波商人繼承了老「寧波幫」的優秀傳統,把生意做到了全球各地。
關鍵詞: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高度發達是商城寧波的最大特色,也成為「寧波活力」和市場機制的主要源泉。
誠信、務實、開放、創新的寧波人致力於經濟發展,改善生活。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寧波已經成為東部沿海經濟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並在眾多行業中創造了輝煌,成為中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截至2009年底,寧波私營企業11.44萬家,個體工商戶27.46萬戶。有103家企業的135隻工業產品產銷量居全國同行同類第一位,成為行業「單打冠軍」。經國家工商行政總局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累計已有20件,「中國名牌」產品61個。
目前,寧波的服裝產值已佔到全國的1/12,成為全國三大服裝主產地之一和全球最主要的男裝產地;文具產值佔到全國的1/4,已成為「中國文具之都」;塑機產值佔全國的1/3,被國家認定為「中國塑機之都」;寧波是「中國模具之都」,慈溪、北侖、寧海都是中國著名的模具生產基地;寧波還是全國三大家電主產區之一,全國1/8的空調和1/3的小家電都是寧波製造。
目前,寧波民營經濟創造的GDP接近全市總量的80%,創造的利稅約佔全市的70%,創造的就業崗位接近全市的85%,其經濟活力指數在全國位居前列。
關鍵詞:百萬外貿大軍
30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風喚醒了沉睡百年的通商口岸。1984年,寧波被列為中國大陸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中國綜合改革試點城市。1987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寧波成為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的計劃單列城市。至此,寧波擁有了外貿自營進出口權,獲得了直接與外商打交道的機會,開放型經濟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與此同時,國家及時賦予了寧波更多的開發開放許可權。1984年,國家級開發區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設立。199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寧波保稅區。2002年,國務院批准寧波設立出口加工區,享有特殊優惠政策。2004年,國家又批准寧波設立保稅物流園區。2008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梅山保稅物流港區。這無疑為寧波新一輪深度對外開放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目前,寧波全市與外貿相關的製造行業和進出口企業從業人員超過百萬,達到140萬人。這意味著,每4個寧波人中,就有1人的就業與外貿息息相關。
2009年,寧波市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達到12927家,自營進出口總額達到608.1億美元,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三位。利用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資34.2億美元。
能商善賈的寧波人,踏著開放的腳步走出國門,把世界變成了自己的舞台。目前,寧波企業已在全球8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069家境外企業和機構。2009年,寧波對外承包勞務合作營業額達到8.8億美元。
關鍵詞: 信息服務產業
2009年年底,全球娛樂業巨頭迪士尼公司登陸寧波,建立了迪士尼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網路動漫製作基地。
近年來,信息服務業已成為寧波的重點優勢產業。
軟體與信息服務產業成為寧波優先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之一,年均增幅超過40%,增幅連續3年位列全省第一。2009年,寧波軟體業務實現收入72億元,同比增長42.4%,增幅連續三年位居全省首位。
在去年高速增長的軟體業務收入中,軟體出口額為7000萬美元,軟體外包服務收入2億元,其中軟體外包出口1400萬美元。寧波的軟體業務收入佔全省軟體業務收入的比重已由2006年的8%提升到2009年的16%。
去年,我市舉辦了東京「服務外包合作交流會」、第二屆電子服務大會、第四屆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大會等大型活動。今年5月,上海世博會「信息化與城市發展」主題論壇將在寧波舉辦。這是上海世博會開幕後的第一個主題論壇,將圍繞城市信息化,深度關注全球經濟一體化下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及城市融合問題,展望信息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趨勢。
關鍵詞: 「中提升」
2006年,寧波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啟動了「中提升」戰略。「中提升」即提升中心城區發展水平,重點是推進城市功能由生產性為主向服務性為主轉變,大力發展國際商貿、運輸物流、金融結算、科技創新、聚才興教、宜居宜業等六大功能,增強城市的集聚和輻射力。
根據中心城區的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確定了重點開發建設的十大功能區塊:東部新城中央商務區、灣頭休閑旅遊區、三江中央商貿區、科技文化創業區、長豐濱江休閑居住區、南部商務區、都市文化旅遊商貿區、鐵路南站客運樞紐區、鎮海浙東生產性港口物流區和寧波保稅港區。其中,東部新城將建設成為集商務、會展、行政、文化、居住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重要地區,並將與以三江口為核心的老城區一起,形成「一城二心」的總體空間格局。
「中提升」戰略實施以來,已經取得了許多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階段性成果。如和義大道濱江休閑區、萬達廣場、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等區塊的建設,改變了這些地塊原來的破舊面貌,建成了適合各類消費群體的現代化商場、旅遊景點。
市民的出行也越來越便捷,形成了從寧波到上海、杭州、金華、溫州2小時交通圈。軌道交通1號線去年開工建設,2號線也計劃於今年年底開工建設。
關鍵詞:文化大市建設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寧波正在勾畫未來城市的「文化形象」。
近年來,寧波市健全了公共文體服務體系,積極打造「十五分鍾文化活動圈」,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基本滿足文化及健身需求。三江文化長廊展示了「文化大市」的新風采。包括老外灘、城建館、美術館、音樂廳、寧波大劇院、時代廣場、江濱公園等標志性的文化休閑場所,以及在建和延伸中的寧波書城、灣頭休閑旅遊區、群眾藝術活動中心、各類水上體育健身設施,與歷史遺跡珠聯璧合,交相輝映。
寧波還開展了精彩紛呈的高雅藝術和大型文體節慶賽事活動。去年全市共舉辦25項全國性以上賽事和活動。文藝精品創作也碩果累累,長篇紀實文學《家國書》、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歌曲《鋼筋班的棒小伙》、甬劇《典妻》、電視劇《北風那個吹》榮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全市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魯迅文學獎、群星獎等全國常設性文藝大獎的作品累計達100餘件。
今後,寧波將著力實施「先進文化引領」戰略、著力實施「公共文化惠民」戰略、著力實施「文化品牌提升」戰略、著力實施「文化產業升級」戰略、著力實施「文化人才支撐」戰略、著力實施「文化創新推動」戰略,興起文化大市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增強寧波城市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⑶ 寧波三甲醫院有哪些
寧波三甲醫院有:
1、寧波市中醫院
寧波市中醫院創建於1977年9月,是寧波市唯一一家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康復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浙江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
2、寧波市第一醫院
寧波市第一醫院創建於1913年,為浙江省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13年11月浙江大學和寧波市政府開展醫學合作,醫院正式掛牌為「浙江大學寧波醫院」。
3、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
1843年由美國基督浸禮會傳教士馬高溫(D.J.Macgowan)興辦,迄今有175年歷史,是中國最早建立的西醫醫院之一。
醫院坐落於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寧波,地處三江文化長廊源頭的姚江河畔,與護城河北斗河相鄰,臨江伴水、環境優雅寧靜,是浙東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3)寧波文化長廊圖片素材擴展閱讀:
醫院綜合實力及各專科診療技術在浙東地區位居前列。2017年,醫院診治的疑難病例數躋身全省前10,腫瘤、骨科等多個病種的診療量名列前茅。
醫院是市呼吸系統疾病診療中心的建設單位及市心臟大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共建單位。腫瘤學科、感染學科、神經內科、腎內科是省級區域專病中心;
傳染病學是省市共建重點學科;肛腸外科、胸外科、骨科、肝科是寧波市首批臨床特色重點專科;急診醫學、燒傷外科學、腫瘤學是寧波市重點學科;腎臟病學、骨外科學、風濕免疫病學是寧波市重點扶植學科;腫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寧波市重點實驗室。
⑷ 寧波南塘老街的作用及意義
南塘老街是寧波旅投的開篇之作,在成功將寧波城市核心商業區域進一步向南拓展的同時,也對寧波城市三江六岸開發進程與鄞奉片區的商業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隨著南塘老街開街,街區內共計約近30個品牌也同步進行正式營業,將為眾多甬城市民提供一個生活休閑的全新區域。 在南塘老街的規劃建設中,寧波旅投借鑒自身的成功運作經驗,按照原有街區的城市肌理,保持了南郊路、南塘河、老南門三市這「一街一河一市」相依相輔的整體格局,強化脈絡清晰的「魚骨型」街巷結構,保護了古建築群的歷史風貌,並在新的街巷與老街巷的銜接中實現協調,賦予歷史街區全新的生命力。
據民國《鄞縣通志·文獻志》記載:「南門有三市,西門有八市……船舶爭集,人民雜遝,夾道商鋪,鱗次櫛比,一如江東。」南塘老街將舊寧波商韻與新寧波商業模式成功結合,將重現往年南門三市的繁盛情景。 南塘河歷史街區內,保留了500多米的傳統街巷,擁有文保單位一處,文保點6處。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袁燮及其後代世居於此,此外還有著名電影藝術家袁牧之的故居、古明州通向浙南和浙西的咽喉要道甬水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永善亭,以及關聖殿、同茂記、余氏宗祠、多處石砌的河埠頭、眾多的沿街店鋪作坊等眾多城市人文歷史古跡。
寧波旅投在南塘老街的規劃建設中,採用了「保護、修繕、改建、遷建」等多種方法,最大程度上保留並體現出原有街區的歷史風貌和人文風情,恢復和構建原有的如老街市店鋪、石板路、馬頭牆、河埠頭等建築空間意象,同時在保留與傳承悠久甬商文化的同時,恢復和重現極賦寧波本地特色的沿街店鋪與興旺市集,旨在發掘老寧波人的城市記憶,打造起原汁原味的寧波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打造大眾休閑生活新體驗
南塘老街一期A區在業態規劃上採用了以餐飲美食為主體,同時復興而傳承部分寧波老字型大小商家的整體結構,引入了寧波一副、趙大有、汲浭齋、草湖食品等傳統餐飲老字型大小,也匯聚了寧波本地及周邊縣市區極賦地方特色的傳統美食小吃:寧海五豐堂、餘姚黃魚面、慈城四季香年糕、慈溪豆酥糖、奉化牛肉麵、東錢湖十六格餛飩、鄞州全豐記等;同時通過對街巷結構布局的合理規劃,構建出包括湧上外婆橋、三市裡胡同、心靈雞湯、城市桃花、全豐記等眾多品牌在內的多業態商業文化風情街區。市民不僅可以在這里品嘗甬地餐飲文化的饕餮盛宴,又可以淘到純正的街巷小吃;或商務洽談犒勞同仁,或好友聚會宴請親朋,或者是獨自怡然走在悠悠的石板路上,感受器嫩雙頰的習習河風,讓忙碌在都市的心慢慢沉澱;跨過高高的宅院門檻,一顆湯團,一碗餛飩,一塊年糕,每一口都是回憶中的寧波味道。
特別打造的位於南塘老街中心的主題文化廣場,將為眾多甬城市民呈現多元的歷史民俗文化體驗;文化廣場在布局上有機地將甬水橋、關聖殿等文保點與特色餐飲休閑街區結合起來,並且這里亦將成為展示寧波傳統文化精粹的風尚窗口:民俗風情展演、老寧波手工藝展示、民間文化交流……主題文化廣場將成為寧波古城的藝術文化縮影,體現出南塘河歷史街區文化價值的繼承和復興。 隨著南塘老街未來多個功能片區的完善和開啟,一條完整的、多樣化的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商業街區將呈現在甬城市民眼前,形成涵蓋老字型大小餐飲、傳統特色美食小吃、特色創意餐飲、文化特色零售、風尚休閑娛樂等業態的綜合性格局,不僅從多角度、多層次地演繹出現代生活的愜意休閑情調,更是將寧波城市文化的標識與新商業模式完美結合,煥發出強大的商業氣場與文化吸引力。
南塘老街的開街,為寧波城市核心的三江文化長廊建設以及寧波城市旅遊的開發進程,提供了強大的助力,打造出了歷史文化與商業發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又一商業運作成功典範。
⑸ 寧波電大在寧波的哪個區
海曙區,在文教路1號,育才家園那邊,你坐3,510,908,517能到那邊的
⑹ 南塘老街導游詞怎麼寫
南塘老街秉承寧波文化之本,以「寧波傳統文化之窗口,南塘河江南水鄉之特色,袁氏文化之區域」為主題,通過完整保留500多米的江南傳統街巷,再現百年來寧波人經商交易、日常生活的濃厚風氣。南塘老街內擁有文保單位一處,文保點6處,並在設計建設中成功將老街的歷史神韻、建築特色以及名人文化完美融入街區布局,實現「歷史融入生活,商業融入古跡」
河南旅行社www.khly8.cn 導游和你熟悉 南塘老街未來多個功能片區的完善和開啟,一條完整的、多樣化的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商業街區將呈現在甬城市民眼前,形成涵蓋老字型大小餐飲、傳統特色美食小吃、特色創意餐飲、文化特色零售、風尚休閑娛樂等業態的綜合性格局,不僅從多角度、多層次地演繹出現代生活的愜意休閑情調,更是將寧波城市文化的標識與新商業模式完美結合,煥發出強大的商業氣場與文化吸引力。
南塘老街的開街,為寧波城市核心的三江文化長廊建設以及寧波城市旅遊的開發進程,提供了強大的助力,打造出了歷史文化與商業發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又一商業運作成功典範。
⑺ 寧波大矸有多少人口
大碶地處寧波市北侖區中心城區,總面積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萬,下轄50個行政村,6個社區,於2003年9月撤鎮改為街道,是目前浙江省面積最大的街道。先後榮獲全國服務基層服務農民文化先進集體、全國計劃生育先進鄉鎮、全國萬里邊疆文化長廊示範鎮、浙江省百強鄉鎮、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鄉鎮、寧波市綜合經濟廿強鎮、寧波市首批六好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2007年GDP達到26.5億元,財政可支配收入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00元。
⑻ 傳統中華文化共建精神家族蔣是什麼概述內容
忠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倫理道德的基礎。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內涵豐富、形神具備的完整體系,在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繁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周時期,我國就確立了以「孝」為主的宗法道德規范,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儒家的《孝經》,把「孝」這一傳統道德提高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到今天,慈、忠孝,不僅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更是我們中國人的美德。沒有父母,怎有我們?沒有我們,哪來兒女?「善事父母」,不僅在父母生前,也在父母生後。《韓非子·解雲》:「人始於生而卒於死」,沒有人能逾越大自然的規律,誰都會有告別塵世的那一天。人有終,但人走,茶不涼。一家人在好天氣好環境的墓前坐下來,一柱香,一杯清茶,追憶父母的養育天恩,告訴自己的兒女:人不能沒有回報之忱。以「忠、孝、禮、義」的理念作為規劃建設墓區的同泰嘉陵在園林建設上下足了功夫,為的就是向人們提供一個清明節向父母盡孝、向兒女傳教的好環境。
當前,我國社會轉型進入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系深刻調整,各種思潮相互激盪,傳統文化價值觀日益受到挑戰和沖擊,國內思想文化多元、多變、多樣特點日趨明顯。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社會轉型時期,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前提下,應該認真對慈孝文化探本溯源,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賦予其時代精神,與時俱進宏揚慈孝傳統美德。
宏揚家族精神
樹有根,水有源。木有本而根深葉茂,水有源而源遠流長。追根溯源,認祖歸宗,是中華民族的天性。
一篇《中國家譜文化復興宣言》,發表在中國博客網上,這封題記為《致海內外炎黃子孫的一封公開信》的發起人,是號稱柳下惠子孫柳濤的第27代傳人的柳哲。宣言中說道:「最近10多年中,中華大地出現了一股重修家譜的熱潮,先是海外到海內,由南方到北方,從東部到西部,家譜整理出版接二連三,家譜研究書籍層出不窮,各地宗親活動不計其數。」如今,尋根已成熱潮,重修家譜已成一項喧嘩而熱鬧的任務,你方唱罷我登場。
泰國總理他信到廣東梅鄉尋根,台灣的連戰來到陝西西安懷舊,宋楚瑜來到湖南湘潭返鄉祭祖,這些政治人物以個人身份掀起的尋根認祖,在民間也對家族有了重新的認識。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大陸的一些地區就開始出現零星的新修家譜,他們主要出現在地理上比較封閉、且明清以來宗族文化發達的地區,往往以修地方誌的名義隱蔽地進行。90年代初,繼之而起的是浙江溫州、珠江三角洲、湖建閩南等一些經濟非常活躍、與海外交往非常密切的地區。隨後,各地的修譜開始高調進行,有學術機構、收藏機構的介入,也在不自覺間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幾年來的家譜文化的風生水起,也讓人疑惑,家譜文化、百年尋根的真面目到底如何?它的意義何在?
千百萬海內外華人,都忘不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炎黃祖先。我們都是炎黃的傳人。每年清明不忘祭祀炎黃,更不忘祭祀我們逝去的父母。家,因族而興;族,因家而成;家族的血脈在延續,一個家族的善行與打拚的升華凝聚成家族的精神在宏揚。今天,同泰嘉陵所以敢為天下先,創造出「宗祠」這樣一種全新的墓葬形式,就是彌補許多家族成員的遺恨:生前為生存、為理想,為事業奔走天涯,生後就歸宗,能與親人長相廝守;不僅是骨灰落葉歸根,更是把家族的精神凝聚在「宗祠」里,作為家族的文化,留傳給自己的子孫,激勵他們繼往開來。
沉澱當代文化
改革開放春風,激活寧波文化,如大劇院、音樂廳等三江文化長廊上的「明珠」成了群眾得以欣賞到更多高雅藝術的「梧桐樹」;活躍在社區和鄉鎮的數千支業余文化隊伍,不僅豐富了農村父老鄉親的文化生活,而且改變了「城裡人送戲下鄉」的傳統,「鄉下人送戲進城」擴大了城鄉文化交流的內涵;「文藝甬軍」打造的精品文化,成了寧波一張與外界交流的「文化名片」;文化遺產保護留住了寧波文化之根,展現了甬城獨特的文化魅力;文化體制改革讓民營企業與文化建設,為打造文化大市引入了一股「活水」……近年來,寧波市文化大市建設快速推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支撐和文化條件。
而人生一世,風風雨雨幾十個春秋,成功者在成功路上的拼搏與輝煌,失敗者在失敗途中的痛苦與徹悟,都是社會的文化財富。賢愚與共,每個人生的盡頭,都是一堆黃土。但黃土只能掩埋逝者的骨灰,不能讓黃土消失了逝者用成功和失敗換來的財富。幾十年漫漫人生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那一個個腳印里,沒有幾多酸、甜、苦、辣?幾多情思哲理?幾多「醒世恆言」?幾多「警世通言」?焉能隨逝者而逝?今天,同泰嘉陵就是要把這些眼看就要隨逝者骨灰葬入黃土的社會財富,沉澱在所創建的墓園里,傳給子孫後人。
怎麼做?做殯葬,更做文化。逝者已逝,留下一個故事、留下一點感悟或一段墓誌。故事與感悟,就是這個時代的生活與精神,就是這個時代的文化。這個時代的生活、精神和文化,不就是未來的歷史?短短的一段墓誌,也許就可以讓後人在瞬間打開心智。一段佳話,幾句遺言,刀刻斧鑿,沉澱在同泰嘉陵,讓同泰嘉陵成為後人接受生命教育的校園。這也是二十一世紀的寧波文化。
打造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傳統景觀、名勝古跡是城市歷史發展過程中優秀的民族文化長期積淀的載體反映。但社會在進步,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進步。從文化角度說,大眾文化之所以存在,正是為了滿足公共空間的文化需求。群眾性文化活動具有濃烈的民族化、大眾化、通俗化特點,活動內容豐富,活動形式多樣,活動方式靈活,對公眾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而目前,寧波的又一個公園,一個親情揚溢的人文紀念公園——同泰嘉陵從創新公共文化出發,利用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和精深的文化內涵,成功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延續與發展城市文脈,增強城市凝聚力、影響力、開放度,從而彰顯出城市獨特的城市魅力。
「追憶當年魂夢斷,為雲為雨為風。」逝者已矣,但年年春帶清明來,長坡山林,一家人團坐親人墳前,燒一柱清香話一段往事,喝一杯水酒道一陣親情,其情依依,其樂融融,已成風俗。何以今天的寧波陵園,這樣讓人忌之諱之,視之以不祥迴避退三舍?是今日之甬城人情淡了迷信了?還是今天寧波的墓園不如荒山野嶺,讓人壓抑生畏?同泰嘉陵人在苦苦思索,墓園是我們親人歸宿的家園,更是我們常常要去看望親人的地方。我們居住的小區要講究環境,我們勞累一世付出一生的雙親,能讓他們在讓人生畏的墓園長息?我們生活的環境要求像公園,我們雙親長息的凈土也要像公園,公園的景色公園的氛圍。公園!同泰嘉陵人的規劃設計理念。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與城市的個性差異,在於她的文化內涵。文化隱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造就著撲面而來、鮮明可感的印象、感受、記憶,賦予城市特有風骨和氣質,折射出城市人的價值共識、生活態度、審美水準。再說,公共空間是為廣大公眾服務的。從文化角度而言,就是如何將一個地方打造成兼容不同群體可以共同參與和表達的空間。
同泰嘉陵結合了寧波城市本身的環境、歷史和文化背景,營造讓人輕松不會感到壓抑生畏的氛圍!從否決落伍的「排排坐」開始,到革新「立式」、「卧式」的墓式;一定要讓逝者在公園的環境里居住,讓他們的兒女在人文的氛圍中探親!使另一種景象的公共空間成之為真正有意義的公共休閑空間。
正因為優美的環境宜人,深厚的文化養人,所以同泰嘉陵才在環境優美上使勁,在文化內涵上用心,目標就是要把同泰嘉陵打造成寧波的城市公園,寧波的文化廣場,寧波的城市公共空間。山前水後,氛圍寧靜祥和,在親人的墓前歇歇,讓兒女們自己去看看那些墓碑,自己去體悟碑上的哪些墓誌。這是一種休閑,也是一種教育——生命的教育,家庭的教育。
⑼ 寧波書城的書城簡介
通過對原工業遺存進行改造,它以「甬江邊的城市書房」為主題,興建了一組獨特風格的建築,總共有8幢建築。使之成為充滿濃郁港城歷史文化韻味的建築群落。是寧波文化大市建設和實施中提升戰略的重點工程,是三江六岸文化長廊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2年多的建設(2007年6月9日奠基),寧波書城於2010年5月8日舉行落成典禮。同日,市新華書店中心店也將正式入駐寧波書城,將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單體圖書零售市場。
寧波書城項目是以書市、書展、書的閱讀交流為主題,媒體傳播為平台,聚集文化創意產業,輔之以文化消費、文化傳播、文化生產、休閑觀光等諸要素的城市創新項目。整個項目圍繞「書」為核心,配置四大功能板塊:綜合圖書銷售、圖書閱讀的書城圖書流通中心,強調購書與閱讀結合、瀏覽與休閑結合;包括書友俱樂部、圖書媒體發布中心、國際品牌書店、出版博物館、空中藝術長廊的書城傳播中心,強調銷售與推廣結合、人文商品和人文傳播結合;包括文化創意產業工業區、主題書店、書城信息中心、書城媒體郵局的書城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強調買書和賣書互動,人文商品和人文產業互動;包括濱江平台、庭院廣場、閱讀休閑餐飲咖啡、工業遺存博物館、古董書店的書城閱讀休閑中心,強調閱讀中休閑,休閑中閱讀。
寧波書城由國際著名的建築設計團隊主持整體設計,設計師刻意保護和加強原有的工業性特徵,並通過「一本打開的書」的構想,結合原有的麵粉廠區內的筒倉、樓梯塔以及鍋爐房的煙囪,使原有的城市印象得以保留,並構成強烈的建築標志感。該項目通過對濱江水岸原太豐麵粉廠工業遺存進行獨具匠心的改造,興建了一組獨特風格和充滿濃郁書香氣氛的建築群落。總共有8幢建築,其中只有1號樓和8號樓是新建建築,其餘的基本是老的工業遺存,每一幢遺存都被賦予新的生命。
寧波書城以「江邊的城市書房」為主題,著力營造「書香寧波」氛圍、打造寧波城市新形象、新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