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預防各種癌症
預防癌症的秘訣十分簡單,就是常吃鹼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廢物的累積,因為酸化的體液環境,是正常細胞癌變的肥沃土壤,調整體液酸鹼平衡,是預防癌症的有效途徑。 A)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B) 不要過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C) 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D)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E) 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癌症。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各種癌症疾病遠離自己。 F)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肥胖是另一項致癌因子,尤其是女性。過重的婦女較易產生子宮內膜的痛變。脂肪似乎能影響女性荷爾蒙,脂肪存在量愈高,雌激素的量也愈多。雌激素刺激乳房及生殖器官的細胞分裂。肥胖在男性中可能造成結腸及直腸癌;女性肥胖還可能引起膽囊癌、子宮頸癌、子宮癌及乳癌。 勿憋尿 研究發現,膀胱癌的發生與一個人的飲水、排尿習慣有關。據資料表明,每日排尿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這主要是因為飲水少、長時間憋尿,易使尿液濃縮,尿在膀胱內滯留的時間較長,尿中化學物質刺激粘膜上皮細胞,從而導致癌症的發生。多飲水,勤排尿可起到「沖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學物質的作用。 戒煙 當前,吸煙已成為世界性的社會公害,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有綜合研究報告,美、英、加拿大吸煙者癌症發病情況:吸煙者肺癌死亡是非吸煙者的10.8倍,喉癌死亡是,5.4倍。 美國癌症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不良生活習慣占致癌因素的35%,吸煙佔30%,兩者加起來就佔65%。煙對胎兒非常有害,孕婦抽煙,小孩以後罹患癌症的幾率將多50%。有鑒於此,重視以上環節的防範,就能讓絕大多數人遠離癌症,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是非常重要的。不論對哪一個年齡層的人而言,抽煙是極度危險的,而且會導致癌症。 放療後的護理 放療之後,應細心護理你的皮膚,別搔抓,或在日光下曬或穿緊身衣服,蘆薈軟膏可柔和止癢,你可以向你的放療醫生咨詢其它非刺激的洗液。 少食多餐,而不是一日三頓主食。 如果你的治療可能降低白細胞數,應避免接觸別的病人,如果發熱或有異樣感覺,應告訴大夫。 營養與飲食療法 醫學研究表明,我們人體正常的血液酸鹼度應該是在7.35到7.45之間,尿液在6.5左右,唾液在6.8左右。也就是說,我們的體液應該呈現弱鹼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正常代謝。 可是據調查發現,癌症病人的體液PH值100%是酸性的。人體的體液偏酸,身體的循環代謝會變慢,循環代謝變慢細胞的溶氧量會下降,細胞活性也會變弱。當細胞溶氧量下降到正常值的65%時,正常細胞就會死亡,也有不想死亡的細胞。為了生存採取主動變異的細胞最終成了癌細胞,這就是癌的開始。 那麼為什麼癌症患者都是酸性體質呢?答案很簡單,崇尚飲食文化的老百姓大多講究食不厭精,於是過上好日子首先就要吃得好。但是我們在享受好日子的同時卻忽略了合理的飲食結構。一些美味佳餚同時也在悄悄改變了我們身體的PH值。我們往往以為精米白面都吃不完,就別提什麼粗糧了。而且雞鴨魚肉蛋更是必不可少的營養型食品,可是一旦這些酸性食物成為我們的主食, 酸性體質也就不知不覺地形成了。這就為癌細胞的生存提供了適宜的環境。看來,要改善狀況、減少癌症的發生,還是得從吃上下手。食物的酸性、鹼性搭配對人體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從根源上來控制癌細胞,所以治療癌症一定要從改善自身體液開始,恢復自身的免疫力。酸性體質是癌症的罪魁禍首,要治療癌症還得從改善自身的體質開始,從源頭上餓死癌細胞。 補充有益的營養素和避免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防癌和康復的根本之道。有助於治療癌症的營養素與葯草,例如B胡蘿卜素、維生素B、c和E、麩氨基硫、必需脂肪酸、醫療用菌類、硒、輔酶Q10等都具有增強免疫力和預防癌症的功效。 維生素與補充晶應該每日與三餐一起服用,維生素K應該餐前服用,只使用天然維生素。如果可能的話,應該使用注射式維生素。除非是醫生開的處方,否則勿胡亂服用任何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