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梅花篆字體出於是哪個朝代
梅花篆體的發展歷經了七朝的風雨沉浮。早在秦朝時期殘存的古陶器上,就刻有「南無阿彌陀佛」的梅花象形文字;漢代的梅花篆字成為了欣賞收藏佳品,著名書法家林和靖曾留下「省躬識誡龐增抗極」名帖;到了唐王李世民即位,京城出現了「梅花大俠」鬧京都之事,皇宮玉璽被盜,留書梅花三朵,皇帝大怒下令將所有能寫梅花篆字之人一律緝拿;直至元明兩代才重見天日,可是到了清末,這種藝術形式又漸漸失傳了。歷史上「梅花篆字」經歷了商、漢、唐、宋、元、明、清諸朝的風雨沉浮。早在商朝時的古陶器上,就刻有梅花象形文字。到了漢代,梅花篆字就成了收藏佳品。它以「遠看為花,近看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融為一體,字體剛勁有力」為特點。古人愛梅、賞字的習慣,賦予了「梅花篆字」遒勁、淡雅的文化內涵,也使之成為研究中國古代書法的一塊活化石。從清代起,梅花篆體逐漸失傳。清朝以後很多專家都認為「梅花篆體」失傳。全國會「梅花篆體」的不超過10個人,「梅花篆體」是書法中的熊貓